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有感
宗 燕
2013年10月13日上午,我们有幸再次聆听到了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精彩的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谈了怎样成为特色教师和和幸福教师的想法,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既有高深理论,又有实践证实。这一真知灼见,也引发了我们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王教授是和谐教学法的创始人,他说每个教师都应该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特色教师。所谓特色教师就是指,经过长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自己所教学科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他们未必有高深的理论,也不一定发表什么学术论文。
首先,王教授提到了提倡广大教师成为特色教师的原因。王教授认为,要让教师开发自己的潜能,离别职业倦怠,感受教育的幸福,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课题,他总结了无穷的感悟后,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培养特色教师是一种良策。
其次,讲了怎样才能成为特色教师。由于当今社会提倡教育家办学,但是广大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却有可能成为特色教师,培养特色教师的做法就是关注教师内心深处的需求,给教师以价值与最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引导教师在专业上发展。
第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如:王教授的和“谐教学法”为我们渤海中学的“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地理论支撑,我们应在业余有时间的时候多读书,多钻研。
第二,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规律。如我们渤海中学的课前口号, 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编成顺口溜,歌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把一些难以记忆的、琐碎的单词,语法知识串联成歌谣形式,让他们带有些幽默色彩,使复杂的知识形象化,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化,零散的知识条理化,从而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学好英语。
第三,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复习还是新授,很多学生感到学习都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形成两极分化。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们渤海中学英语学科组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也开发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各种课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关于对话课的—听说训练课,关于阅读课的—阅读与写作课,关于单元巩固的—问题拓展提升课等我,为我们学校英语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教授也谈到了创办品牌学校。创办品牌学校就要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学校处处弥漫着文化的气味,一所品牌学校要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和谐中优化,品牌学校也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去争创!相信我们全体渤海人,在徐校长的带领下,一定会把我们渤海中学做强做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明显提高,你才能成为一名特色教师。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
第二篇:听周彬教授报告会有感
星期六来到十中,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的讲座。 他的讲座说教少,笑声多;笔记少,思考多。几乎每一个小例子都会引起在座老师的笑声与共鸣。
听了周彬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到作为教师要能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宽容、包容。它们与教育无关,又与教育有关。它们是教师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个人修养的体现,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极好诠释。
1、教师一定要积极、乐观,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感染学生。教师一定要是积极的、乐观的、主动地,因为教师带给孩子的首先是情绪和态度的影响,然后才是知识的影响。一种悲观的氛围和一种积极的氛围传染的范围比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快。
2、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因为我们要用它来吸引学生。学习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因此孩子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要幽默和风趣。要用老师的幽默和风趣去弥补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师一定要宽容、包容,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接纳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孩子而不是关心学习;我们的任务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指出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我们要用足够的宽容心、包容心来对待孩子。
此刻留在我脑海里的12字真言,是今天讲座给我最真也最深的感受。
第三篇:听卢家楣教授讲座有感
培训感悟
------听静安工读之卢家楣教授讲座有感
上海市广中学校
陈爱忠
一、 前奏
五月份接到通知,我们高妙根名师基地15名学员将于2012年5月15日上午8点30分至静安工读康定学校进行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与培训活动。活动中我们还将听卢家楣教授的讲座,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不已„„的确,这样的机会难得,况且卢家楣教授,对我来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看过他的书,听过有关他的介绍,但是从来没有亲自聆听过他的精彩讲座,一种抑制不住的期待悄然升华„„
那天,我早早开车来到了康定学校(不出意料,应该是第一个到达的学员),在赵校长的指引下,我径直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拿出笔记本,等待着卢教授的闪亮登场,随后,众学员也是接踵而至„„
首先,我们听取了赵向明校长介绍了康定中学的办学历史与学校特色。介绍中得知康定学校创办于1959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女生教育、分层教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尤为突出,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康定中学详实的校史陈列室让我们学员们对上海工读教育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认识。
听高校长介绍,卢家楣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同时,他也是国家教育部督导,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教学心理学,其中情感教学心理学是他在心理学中开拓的一个新的领域,并形成学术创新与基础教育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特色。
八点四十分左右,教育“大家”卢教授终于出现,霎时,15位基地学员,30道目光一齐投向了卢教授„„开场白没讲几句,卢教授就给我留下了清新的印象:不高的身材,清爽活力的衣着,白皙的皮肤,充沛的精力和风趣健谈的个性„„。
二、 内容
作为国内情感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卢教授在简要分析了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后,首先向各位学员介绍了情感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而后,他重点阐述了情感心理学原理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向学员们提供了许多听得懂、摸得着、用得上的教育艺术。整场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案例丰富。
众学员纷纷拿起笔记,耍起笔杆,进入了尽情的享受中„„这次卢教授为我们所做的讲座名为《怎么样以情优德,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艺术性》,我极其认真地记下了主要内容和笔记,供大家共享。
1. 学生好心情是德育的良好情绪背景——以情抚心 让学生处于好心情之中接受道德教育,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情绪背景,能提升德育的效果,这里涉及情感的疏导功能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寓育于乐 2. 师生情感融洽为德育提供了最佳平台——以情入心 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从师心态。为外部的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提供了最佳平台,通过促进内化来提升德育效果,这里涉及情感的迁移功能。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师生情感融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寓育于亲 3. 情感入微能增进德育的渗透——以情润心 老师能将育生的一片深情表现在对学生的细微之处,会使学生心灵为深情所浸润,倍受感动,大大激发学生心,提高德育效果,这里涉及情感的一种特性。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受教师深情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寓教于微 4. 情感震动能凸现德育的冲击力——以情动心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抓住契机,超出预期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能出奇制胜地极大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效果,这里涉及情绪发生的机制和情感的动力功能 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上震撼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寓教于憾
5. 学科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以情修心 教书育人,通过学科教学来陶冶情操,修炼纯化心灵,与课外活动相承相辅,相得益彰,增进德育的效果,这里涉及情感形成的条件:积极情绪的积累和认知的深化。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在情操陶冶中教育——寓育于教
三、 思考
听完卢教授的讲座,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诞生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我们积极地去对我们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进行情感培养,那我们的德育工作效果岂不更大?记得著名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于问题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建立起师生间的情感生活,给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让他们健康成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情感培养。我的观点如下:
1、热爱学生,使其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时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的花朵。”因此对问题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爰他们,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由于问题学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遭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冷淡、歧视,缺少关爱,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卑、自傲,对老师持对立的情绪,对同学有不满的态度,他们疏远了集体,表现出孤傲。因此对他们,我们应多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浓厚的爱生情感。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爱和教师的期望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高尚、无私、纯洁的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师情感投入的基础和源泉。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理交往,才能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接受的意愿,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励他们的智力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每个学生以慈爱,以关怀,以帮助,以爰护,及时观察了解、体验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调节、满足他们在情感上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饱满的情绪,赞许的微笑,信任的点头,慈爱的抚摸,温暖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力量,从而促其发展。所以爱学生是教学的基础,是启动学生心智的钥匙。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多的老师,而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
2.乐于倾听,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西方有一句俗话:“上帝给我们造了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他人都存在戒备心理,不愿向他人倾诉。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正如研究人际关系的权威戴尔.卡内基所说:“注意地听别人说话,这不仅是一种值得人敬仰的最简易方法,而且还是一种引起别人说话的有效妙策。”认真地听学生讲话,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会感到老师尊重他,对他所说的话有兴趣,他就会向你敞开心扉。
3、给予支点,促成其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问题学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氛围的冷遇、嘲笑和鄙夷,心理往往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衡,实质上是越变越差,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为促进他们的心理平衡,我们应给予他们支点,充分信赖他们,让他们有满足感。因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和被信赖的心理需求,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这种心理平衡,实质上是一个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教师的信赖,是他们达到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表现出分明的厚薄之情。对于聪明的听话的学生在言语行动上热情器重,而对于较为迟钝的调皮的学生冷漠疏远,这会极大地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产生厌恶情绪、逆反心理,造成师生情感上的障碍。心理隔阂加深,久之教学受阻,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不偏不倚,用各种语言动作去营造一种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对学生忌讽刺,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当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促使他们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正如卢教授说到的“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心理动力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甚至会使学生由尊重、喜欢你转移到爱你所教的学科。这自然会使这门学科的成绩稳步提高,相反即使教师业务水平再高,学生疏而远之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尊重学生,才会架起沟通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热情,更加投入,更加用功。
4、兴趣,促使兴奋点的转移
问题学生多数胸无大志,学习不感兴趣。兴奋点在吃喝玩乐上,常常是无事生非。但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如果把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有意义的活动上来,就能取得“磁石吸铁,驷马难掰”的教育效果,与不良影响告别。班级里可举行一些文体活动,并让那些问题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这样不仅有机会使他们弥补学习不好的遗憾,还可以让其他同学认识其美好的另一面。当那些问题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担任的角色获得同学们的赞扬时,他们的兴奋点开始转移了,要求进步的欲望随之滋生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 结尾 一天的讲座时间感觉过得太快,笑声和掌声此起披伏,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一则则妙趣横生的事例栩栩如生„„众学员不约而同的感受那就是: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整个讲座中,卢教授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加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向我们讲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的确为当下时效性不高的德育工作为我们打下了一针强心针。我思索着,作为我们战斗在特教第一线的老师们,应当从卢教授今天的讲座中吸取精华的理论,再转而实践于德育教育中,或我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让我们所有的同仁一起努力吧!
2012-7-18
第四篇: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
听完吴教授吴教授见解独到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教授的魅力和水平。吴刚平教授为我们讲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内容。吴教授强调,改革几十年,但我们的课堂没有多少改变,讲、练、考的顺序基本没有改变。原因是观念没有改变,其关键在于知识观的问题。
吴教授认为知识观的核心是知识分类。知识从性质上分为三类,即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其中,事实性知识是以记忆为主要获取方式(记中学),方法性知识以“做中学”为主要获取方式(做中学),而价值性知识是以体验和感悟为主要获取方式(悟中学)。记中学获得的知识短期高效、中期低效、长期无效、长远有害;做中学获得的知识短期低效、中期有效、长期高效。
吴教授的讲座使自己彻底醒悟了:目前学生负担过重、课堂低效的真正原因是教师将方法性知识甚至价值性知识当成事实性知识由教师去讲,学生只能记中学到!记中学到的知识忘得快,为了记住,只有反复强化训练,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泯灭。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吴讲授指出三改:第一,改变模式,做到先学后讲;第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一味追求近期外显的质量,更应注重长远的效果,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改变时间结构,做到教师少讲,少占时间;第三,改变内容,做到教师讲学生不会的。
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一味追求近期外显得质量,更应注重长远的效果,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听数学专家刘教授讲座有感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全体数学教师及部分没有课的老师,在学校会议室聆听区数学专家刘润玉教授的专题讲座,标题是“新课程实践以来老师们走入了一些误区”,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误区一:教学中过于强调“情景化”
“情景”要恰到好处,真正对数学课有帮助,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该要的要,不要的坚决不要。
误区二:算法的多样化也走入了误区 算法的多样化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们要注意两化:优化、多样化。“多样化”要有一个量,老师们要把握一个尺寸:有些需要介绍,有些不需要介绍。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解题思想。
误区三: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单元
建议老师们在解题中,把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给学生讲清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意思的处理教材。
误区四:媒体教学的使用问题
媒体教学应由
繁→简
抽象→具体
静态→动态
隐形→显形 建议:实事求是,要用的就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不需要用的坚决不用。 误区五:板书的误区
教学时该板书的一定要板书,并注意板书的系统性。有了媒体后,忽视了板书,教学可以通过板书体现层次的魅力。
误区六:练习的误区
建议:要作为备课的重要环节,起“巩固、综合、发现、思考”的作用,其中“综合”很重要,书中较少。例:三年级连乘应用题,可举例:一块地长几米,宽几米,每平方米收稻谷几千克,这块地可收稻谷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可卖几元,一共可卖多少元?像这样把几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误区七:用教材也走入了误区
备课时要钻研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有独到的见解
建议:在布置回家作业时,要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自己配作业,这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我这次听教授的讲座,感觉收获很大。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比如:新教材中没有专门的“混合运算”,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所造成的。“解决问题”也伸透到各个单元,无系统性,算法的“多样化”也只在“多”字上做文章,有些知识在每个学期讲一点点,一两节课的知识到下个学期再上课时已忘得干干净净。老师们在上课时确实受“情景化”、“多媒体”的影响,有些“浮”。当然,教授对新教材也进行了肯定: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收集信息。光这一点肯定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对新课改作一些贡献:提供一些素材,指出一些不足……我想:下学期上课时,老师们会争对上述几个“误区”调整自己的授课,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