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施肥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水稻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 而影响以上指标最主要因素是密度[1]及施肥[2]。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及施肥量对水稻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为水稻增产、获得更高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农业技术实践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试验品种:通35。供试肥料:复合肥 (氮、磷、钾比例为16∶16∶16, 总养分≥48%) 、硫酸钾型复合肥 (氮、磷、钾比例为20∶10∶2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处理, 主处理区设置3种栽培密度ML、MM、MH, 分别为16万丛/hm2、19万丛/hm2、22万丛/hm2。副区处理设置3个施肥水平, 基肥施用复合肥, 用量225 kg/hm2。除基肥外, 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追肥3次, 追肥施用量分别为375、450、675 kg/hm2。根据密度和追肥量试验组合, 共9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00 m2。详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随种植密度增加, 通35的分蘖数、株高、穗长等农艺性状逐渐降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经济性状先升高后降低, 千粒质量增加不显著。从表2中可以看出, 通35在密度为19万丛/hm2时, 比较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效果最优且产量最高。
2.2 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随施肥量增加, 通35的分蘖数、株高、穗长等农艺性状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升高后降低, 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等经济性状在施肥量达到2水平后, 数值变化较小且不显著。从表3中可以看出, 当通35在施肥量2水平时,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效果较优且产量最高。
2.3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共9个处理, 不同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MM2产量最高为8.91t/hm2, 其次为处理MH2, 产量为8.40 t/hm2, 两者相差510 kg/hm2, 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ML1产量最低, 较MM2低16.6%, 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4。
(单位:kg/hm2)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中, 种植密度、施肥量对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均具有较大影响。分蘖数、株高、穗长数均随水稻种植密度增加逐渐降低, 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增加。施肥量相同情况下, 通35在中等密度时,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综合效果达到最优, 这与品种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密度相同情况下, 施肥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以中等施肥量最佳, 施肥量增加或降低均会导致产量下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施肥量对水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数、株高、穗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不同施肥量条件下, 通35在19万丛/hm2性状表现最佳, 有效穗、千粒质量、结实率分别为293.8万/hm2、26.4g、97.3%。不同密度条件下, 在追肥量为450 kg/hm2时性状表现最佳, 有效穗、千粒质量、结实率分别为287.2万/hm2、26.9g、93.3%。在密度为19万丛/hm2、施肥量为450 kg/hm2时, 水稻产量最高, 为8.91 kg/hm2。
关键词:密度,施肥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参考文献
[1] 王来学, 封谷祥, 刘淑娣, 等.水稻栽插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 2010 (6) :21-22.
[2] 舒贤均, 杨宗湘, 陈继珍, 等.氮、钾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2011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