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研究(集锦)

“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研究(集锦)

“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研究一、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话语权”最早提出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 (Michel’Foucault) 。

“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研究

一、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话语权”最早提出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 (Michel’Foucault) , 他认为“话语即权力”, 即“拥有说的权利且话语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传统形式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方诉求, 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或网络环境中, 一定的个人或群体对受众施加影响, 旨通过思想信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把话语权引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 是其自身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完善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 可解读为在党中央领导下,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 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网络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话语传播的实践,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导思想的网络文化产品, 从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获得的权力。为打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战, 牢牢掌握思政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 高职教育必须切实拥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分析

通过高职院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法和高职高专等相关网站资源发现, 如今在高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信息传递的缺位、失语等话语权弱化现象较为严重。根据高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 分析如下:

(一) 教育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削弱, 呈现去中心化趋势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 施教者被认为是话语权威,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知识权威趋于多元化发展, 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界限日益模糊, 网络话语的发展速度远超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由于实现话语权的教育内容、形式等实践方面不得其法, 话语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要, 但不受重视。在互联网时代,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不是被制度规范赋予的, 教育者话语权从权威型转为平等型, 施教者从行动、思想上处于过渡期。海量的网络信息存储和活跃的网络信息输入, 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控教育活动效果的主控能力减弱。可以说, 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主体地位受到威胁, 中心性、权威性大大削弱, 去中心化趋势明显。

(二)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现形式较为单一

在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和管理方面, 网络载体的运用未能跟上网络的发展步伐和学生关注度的迅速转移。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欠缺在新技术方面的运用, 技术含量较低, 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例如将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网站当成学校机关部门的网站来办, 单纯仅用行政性思维来运作网站。在内容上, 偏重于思想理论资料的单一呈现, 不能与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就业、教学、社团信息有机整合。

在展现形式上, 平面化文字符号并未很好地在网站中实现受大学生追捧的网上互动、多媒体的视听享受。笔者随机对天津6所高职院校的239个高职生的高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68.9%的学生认为“缺乏联系实际的内容”, 8.7%的学生认为“解析不够深入浅出, 晦涩难懂”, 51.2%的学生认为“对时事的反应迟钝, 更新速度慢”, 7.5%的学生认为“互动空间不足”, 9.4%的学生认为“页面不吸引人”。

(三)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失范, 网络媒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大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认知能力有高有低, 他们在网络中想要获得的内容各异, 想实现现实生活中被约束的欲望和言论, 在争取话语权时往往掺杂着不理性不合理的需求。然而, 互联网少了现实生活中可触及的规范和监督, 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自由意识膨胀, 互联网言论自由刺激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被束缚和被压抑的情感, 话语通过网络得到极致的释放。当网络话语权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的权力意识强烈且容易受到扭曲, 责任意识虚化, 法律意识淡薄, 难以形成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 网络媒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实现“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探索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话语事件”实践活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加入并活跃于各个综合性校园网络社区, 由大学生关心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个人职业规划等相关话题以及时政热点等切入, 形成诸如爱国主义、公民素质等具有归属感的教育共同体。在各大网络平台通过留言、跟帖、评论、回复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点赞、分享文章、转发视频等一些学生感兴趣、习惯接受的方式传播信息, 一旦创建的又新颖又有特点的内容成为热点时, 有效隐性信息便很快传播并获得共识。例如国庆期间, 在网络社区分享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视频和热血澎湃的爱国日志, 这样信息传递易使得爱国主义快速且无声地沁入大学生心里, 无疑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的不二之选。

各高职院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 除了基层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任课教师, 也可以吸引学生骨干加入思政队伍。后者这些个体可以发挥学生朋辈沟通的优势, 以或显性或隐性的各种网络身份进入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目标是在经过融入讨论、掌握动态、及时反馈和上报等与大学生持续的互动, 逐渐形成相当数量的网络“意见领袖”。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即选择合适的网络空间以及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

当今消费文化盛行的网络时代, 需要一支既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 又能熟练开发和运用计算机网络, 熟悉大学生信息接收特点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单纯认为模仿大学生喜好的网络语言就可以贴近大学生的思路, 容易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就“话语”而论“话语”的误区。事实上,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话语”不要局限于文字、声音等, 长篇长论要有, 而各类适合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容易引发大学生关注并获得认同的图片、视频等碎片化的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产品更要有。有共同爱好、兴趣及需要的大学生群体易于在娱乐、学习等日常生活中使用并形成各类网络空间的虚拟社区, 如网上论坛、网上聊天室、BBS、MSN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在课堂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还应以网友身份选择加入虚拟社区的互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起大学生群体的共同信念, 承担起网络虚拟社区监控和管理任务。

(三) 以正面疏导为前提, 促进教育队伍和受教育队伍话语良好互动

互联网既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教育者就应因势利导, 利用网络媒介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 将信息迅速整合、有效分析, 着力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教育者正确的主导思想和娴熟的业务能力前提下, 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 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性, 使他们勇于与教育者真诚对话、深入对话、平等交流, 最终两支队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面对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 教育者不能强行压制和盲目隔离, 应允许他们表达不同思想, 避免因言语冲突造成网络混乱。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中开设讨论区和留言板, 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互动, 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一座为大学生提供话语表达和获取权利的桥梁。吸引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的丰富活动, 不定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小竞赛, 定期公布个人思政账号参与活动赋分排名。制定科学性、可读性的网络话语规范读本, 增强他们言论自由但遵守“他律道德”的网络语言意识, 提高网络话语规范性和网络话语素养, 有效地使用网络话语权。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 当前高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传播信息的缺位、失语等话语权弱化现象较为严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 采取相应实效性措施, 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即教育者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话语事件”实践活动, 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掌握改善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有效手段;加快网络载体建设, 促进教育队伍和受教育队伍话语良好互动。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魏晓文, 李晓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 2014 (10) :90.

[2] 安仲森.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1 (3) :33.

[3] 冯曦鹏, 何云峰, 等.基于高校场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述评[J].高等农业教育, 2016 (2) :25-2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