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
第一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自考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准考证号: 013711212530 姓 名: 何攀
专 业: 学前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专
指导教师: 周勤慧
年 月 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内容摘要
学前教育是学习的基础,是我们开始学习的起点,在我们健康成长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尝试从多方面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下列问题: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学前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等现象。以后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录
1.绪论„„„„„„„„„„„„„„„„„„„„„„„„„„„„„„3 2.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4 2.1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4 2.2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4 2.3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4 2.4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5 2.5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5 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7 3.1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7 3.2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7 3.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8 3.4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8 3.5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9 4.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10 4.1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10 4.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10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2
1 绪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学前教育阶段(3-6 岁)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中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教育部也两度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可见,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重视起来。
21 世纪来临之际,要使得每个幼儿都获得良好早期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随着农村文化、经济的快速变革与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计划生育国 策的实施,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因素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2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2.1 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
据我们调查了解,农村的幼儿园入园率都比较低,通过走访,了解到家长不送幼儿入园的原因有:一是自然地理原因,由于居住较为分散、偏僻,使得无法独立成班, 因此农村家长也没地方可送小孩子入学前班;二是经济上原因,由于有些农村家庭家境确 实比较贫穷,无力送小孩入园;三是思想认识原因,由于对小孩接受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为什么小孩要接受学前教育。
2.2 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
近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办园目的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成长提供优 越育人环境的为数不多。许多个体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 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风均很难保障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设备陈旧简陋, 数量有限,向幼儿收取的费用很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收费标准逐年在提高,但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 师、保育员的定额,而且大班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幼儿园一个幼师要管带 40—50 名幼儿,为教师管理造成许多不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办园大多是家庭式办园,为管理监督带来诸多不便。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械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给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当前的农村幼儿园说是为了方便家长,但也为了争夺生源,上下学基本上都用车辆接送。为了节省钱,接送的车辆质量不合格、车辆少,车辆接送幼儿基本上严重超载,各地时有事故发生,不能不叫人为这些幼儿捏一把汗,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整日提心吊胆。
2.3 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
农村从事幼教的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的学历都较低。农村幼师收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公办教师的,收入较高,而且收入也较为稳定;另一种是属于代课性质,还不 是所谓民办教师,他们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医疗和养 4 老保险。但是公办教师都是兼职,属 于代课性质的却都是专职。收入上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代课幼师从教的积极性;而公办教师是兼职,上学前班的课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结果都影响学前班上课的质量,影响 农村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
我国过去都是民办教师来补充公办教师的不足,并且最终把他们转为公办教师,现在 一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仍然采取这一形式,来弥补教师的不足。支撑那些代课教师在待 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来的信念,是将来归属为民办教师之后有转正的希望。但 是这些代课教师转正的希望是很渺茫的,最终只有可能被清退。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影响 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由于幼 教处于教育体系中最底端, 使得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从事幼教工作, 而留在小学任教,结果使得幼师更加缺乏。
2.4 学前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从而造成随意 降低政府的责任,以致出现撒手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把学前教育 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学前教育投入少,管理少,过 问少,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少,教学研究力量不足等,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 有削弱的趋势。虽然目前教育部门去管了,但缺少杀手锏,没有执法的保障。有的幼儿园 对他有好处的听几句,对他不利的不当你一会事。照样我行我素,任意停课调课的事还经 常发生。
2.5 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
农村学前教育受基础教育和义务普及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迎合 这些家长的心理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 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都随意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二是教学形式小 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教育活动中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 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大多数教师素质偏低,教学不规范。 使幼 5 儿养成了一些到小学很难改掉的不良习惯;三是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
6 3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 深化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 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3.1 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 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 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 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 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 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 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 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3.2 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 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7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 2020 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 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3.3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 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 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 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 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 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 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 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 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3.4 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 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 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 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 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
8 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 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 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 》 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 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 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 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 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 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5 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先进理论、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学前教育实践者,通过不懈努力确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地位,增强学前教育内涵,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层次,建立在本土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将得以成形、完善,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同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学前教育视野,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从单纯注重引进外国理论转向借鉴适合中国幼教的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为创新本土理论服务,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服务。
4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
4.1 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幼儿教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 全社会力量而为之,单靠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育和其它义务教育一样,其办学主体应是各级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我镇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又不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一方面校舍陈旧,幼儿活动场地狭小,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培训提高机制不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缺乏保障,于是在二者之间就产生了明显的供求矛盾。如我镇中心幼儿园共四个班,平均每班的幼儿就达到了五十人左右,多的一个班有七八十名幼儿,不仅孩子的活动受到了限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很吃力,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虽然明知这样的班额是有背于教育要求的,但没有扩建幼儿园的经费,暂时只能维持现状。如果政府能切实履行职责,在加大幼儿教育投入方面加以重视,把发展幼儿教育当成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来对待,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才会有坚定的物质保障。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的路子,以不断提高办园水平。目前,各地的希望小学已又快又好地发展起来了,如果能用办希望小学的方法来支援农村幼儿园,相信同样会为一方百姓造福。
4.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小作坊式的私立幼儿园在我镇相继办起了好几家。他们名义上主要以幼儿学前班为主,但实际操作中却以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主要教幼儿写字、数数、做加减法,这种“小学化”的教学很受农村的幼儿家长欢迎。许多孩子 10 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家长,也要求教师教幼儿写字、做算术题,甚至以孩子学会认多少字、会做几道加减法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秩序,更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造成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首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农村家长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认为在幼儿园付出的比私立幼儿班更高的费用,但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却远远不如私立幼儿班的孩子。这就需要广大的农村幼儿教育干部、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而不是凭借静坐、倾听、观望教师的说和做而被动习得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育不是机器,儿童也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把培养富有个性的下一代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全社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坚决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说“不”!
结论
在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可以适度超前发展,但一定要 注意避免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逐年递减趋势,随着城镇 化不断加速,农村地区的幼儿人数必将不断减少。因此,在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过程中,要防范简单追求政绩的“大跃进”思路,防止出现“空壳学校”,根据相关的政策,提高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逐步为农村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需要依靠当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拉近城乡幼教的差距,使农村幼儿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 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5) 〔2〕 贺颖.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的必要性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 孟红艳.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0(1) 〔4〕 韦凌云.幼儿教育课 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5〕 冯晓霞.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J〕.学前教育,2006(09)
致谢
非常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给了我向上奋斗的机会。感谢周勤慧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学前教育自考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自学考试期间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二篇:自考《发展心理学》浙江省历年试题 (10)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211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展心理学研究【
】
A.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B.成年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C.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和规律
D.教育领域心理发展和规律
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可分为【
】
A.意识与无意识
B.意识与潜意识
C.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D.本我、自我与超我
3.环境决定论的特点之一是【
】
A.承认遗传的作用
B.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C.否认教育的作用
D.认为学习的基础不是条件反射
4.下列不属于观察学习特点的是【
】
A.观察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B.不必直接做出反应
C.不需亲自体验强化
D.直接接受反馈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根据层次递进的顺序排列是【
】
A.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B.控制、解释、描述、预测
C.解释、描述、控制、预测
D.描述、预测、控制、解释
6.纵向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不包括【
】
A.不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B.样本随时间而流失
C.反复测量影响数据可靠性
D.长期追踪造成无关变量增多
7.合子形成到两周这段时间,称为【
】
A.胚胎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种阶段
D.婴儿阶段
8.个体脑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9.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注意
B.记忆
C.思维
D.感知觉
10.以下不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言语感知
B.言语理解
C.言语表达
D.语言学习
11.关于幼儿大脑的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重量继续增加
B.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C.脑电波的进一步发展
D.幼儿的皮质抑制机能在不断增强,所以可以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12.下列有关儿童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游戏具有社会性
B.游戏时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C.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
D.游戏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
13.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儿初期有意识记和追忆能力就开始发展
B.幼儿初期记忆还带有很大直观形象性
C.幼儿初期语词记忆占主要地位
D.幼儿初期个体可以自发运用记忆策略
14.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游戏
B.学习
C.社会化
D.交友
15.“直接地与人所具有对于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指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判断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6.青春期生理发育三大巨变不包括【
】
A.身体外形的变化
B.内脏机能的成熟
C.性的成熟
D.大脑的成熟
17.下列不属于初中生思维特点的表现的是【
】
A.运用假设
B.逻辑推理
C.运用逻辑法则
D.具体形象思维快速发展
18.成年初期的年龄界限的上限和下限是【
】
A.社会成熟为上限,生理成熟为下限
B.生理成熟为上限,社会成熟为下限
C.生理开始成熟到完全成熟
D.社会心理开始成熟到完全成熟
19.成年中期的年龄界限是【
】
A.30—50岁
B.30—45岁
C.35—60岁
D.40—60岁
20.个体在成年晚期衰退的最明显的感觉是【
】
A.听觉和味觉
B.视觉和嗅觉
C.视觉和触觉
D.听觉和视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动物的进化受生物原理或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人类发展则受____________的支配。
2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中,个体6~11岁属于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24.母亲的极端情绪对胎儿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母体产生了____________。
25.个体5岁以前的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这是因为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性。
26.连贯言语和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27.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可以在很多学科方面做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这称为学习障碍的____________特征。
28.个体价值观初步形成于____________阶段。
29.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以____________为主。
30.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到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指的是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横断研究
32.婴儿的学习
33.积极词汇
34.流体智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6.婴儿前言语交流已经具备了言语的哪些特性?
37.请列举三种有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解释。
38.小学儿童道德动机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9.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篇:自考《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试卷62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的人是 【 】 A.格兰朗德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德雷斯 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 】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D.安置性测量与评价 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 】 A.疑问陈述 B.正面陈述 C.否定陈述 D.似真性陈述 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 【 】 A.标准 B.常模 C.目标 D.等级 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 】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 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 【 】 A.表征性分数 B.实质性分数 C.掌握性分数 D.认知性分数 7.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 为 【 】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 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 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 】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 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 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 】A测量目的而言 B测量手段而言 C测量过程而言 D测量方法而言 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 【 】 A.500+100Z B.90+20T C.500+70Z D.100+15Z 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 A合格分数线 B掌握分数线 C标准分数线 D等级分数线 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 【 】 A.教师综合评价法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D.最佳行为评价法 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 】 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D.数字符号 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 【 】 A.自陈量表法 B.投射测验法 C.情境测验法 D.逆境对话法 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 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的方法是 【 】 A.品德情境模拟测评B.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C.品德情境积分测评 D.品德现场评语测评 18.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 】 A.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B.身体素质、身体形态 C.身体发育、身体形态 D.身体发育、身体素质 19.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制成的测验称为 【 】 A.标准化测验 B.非标准化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20.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是 【 】 A.接受 B.反应 C.价值评价 D.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21.教育评价是在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事实的基础上,作出 。 22.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 ,而是为了改进。 23.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测验和 。 24.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 左右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 25.主观性试题主要适合于测量 的教学目标。 26.筛选评价指标的方法有经验法、调查统计法和 。 27.教育调查依据目的可以分为常模调查和 两类。 28.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Z分数后,这批Z分数的平均值为 。 29.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是 。 30.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可以从个体一般发展目标,学科性发展目标和 三个层面来界定。 31.考试只是评价过程所运用的 而已。 32.思维能力的测验与评价方法有语言文字推理测验,图形和 。 33.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有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和 。 34.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35.“三环结构说”的核心是 。 36.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有身体素质锻炼和 。 3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和一般发展目标。 38.比率量表的零点是 。 39.为满足教育测验的需要,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 三个领域。 40.区分度的分析方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为外部效标法;二为 。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1.教育测量 42.掌握测验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3.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44.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是什么? 45.创新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46.体育情感领域发展目标。 47.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小题10分第49小题14分,共24分) 48.试述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49.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五分制是一种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2.我国教师进入转型期,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 】 A.师范教育 B.教师教育 C.终身教育 D.继续教育
3.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称为 【 】 A.标准化测验 B.非标准化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4.在编制配合题时,相对于选项而言,每一试题的配对数目不超过 【 】 A.5个 B.7个 C.10个 D.
12、个
5.当原始分数比平均数高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 】 A.正值 B.负值 C.0 D.1 6.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题目汇编或内容领域规范汇编基础上的用于检查被试素质及发展水
平的测验,我们称之为 【 】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7.采用多元的方法对学生的课业发展进行评估.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评估方法是【 】 A.表征性考评机制 B.实质性考评机制 C.掌握性考评机制 D.发展性考评机制
8.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我们称之为 【 】 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
9.采用内省报告、观察评判为基本方式,以语言文字转达评定结果的方法称为【 】 A.操行评语法 B.操行加减评分法 C.考试考核测评法 D.积分测评法
10.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 【 】 A.事实半口断 B.价值判断 C.过程判断 D.数据判断
11.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丽教育测量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的种种非物质属性,只能 通过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作出___的测量。 【 】 A.间接性、推断性 B.模糊性、不确定性 C.间接性、多样性 D.多样性、抽象性
12.我国的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在 【 】 A.西周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朝
13.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我们称之为 【 】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D.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14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古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 】
A.评价指标 B.评价权重 C.评价标准 D.评价目标
15.以下哪项不是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教授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所包括的内容【 】 A.分析性 B.创造性 C.操作性 D.实践性
16.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格评价的内容 【 】 A.气质 B.性格 C.适应性 D.交际
17.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是属于 【 】 A.思维分析评价法 B.作品分析评价法 C.心理分析评价法 D.想象分析评价法 18.假如某学生在期中语文统考中卷面分数为75分,又知该学生所在年级中有80%的学生成绩低于75分,我们可以表达该生的 【 】
A.标准分为80 B.原始分为80 C.百分等级为80 D.常模分为80 19.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档案,
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评价方法是 【 】 A.档案袋评价 B.动态评价 C.轶事记录评价 D.同伴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索是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和测量的______。 21.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______的教育环境。
22.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______。 23.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布卢姆______目标的分类。 24.评价标准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25.发展常模可以分为年级常模和______两类。 26.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______。
27.同伴评定的两种常见方法是人物推定法和______。
28.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分为甲、乙两式,甲为图形思维创造测验,乙为______。 29.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自陈量表法和______。
30.道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他律到自律,再由______
的过程。
31.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学生的身体发育和______。 3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______。 33.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______。 34.填空题的空白处所填写的应该是______。 35.等距量表的零点是______。
36.教育测量与评价在行使行政教育管理的功能中,对教师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教师资格评
定,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界定,教师管理水平的界定和教师______的界定。 37.效标关联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______。
38.基于测验题目的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题目的双基度可在______之间取值。
39.题目区分度就是题目区别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0.效度 41.课程目标参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2.教育评价包含的几个共同的要点是什么?
43.一份高质量的测验蓝图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 43.一份高质量的测验蓝图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 44.测验内容领域规范的四个目的是什么? 45.操行评语法的优点与建议。
46.《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文件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7小题11分,第48小题14分,共30分) 47.如何理解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48.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测量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以下哪一项不是 ( ) A量具B单位C标准D.参照点 .2.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 ( ) 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C.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D.对学生进行分等级排名次 3.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 ) A.师范教育B.教师专业化C.终身教育D.继续教育
4.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半在形成性测量与评价之后实施的是 ( ) A.终结性测量与评价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D.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5. 以下哪一项不是信度估计的方法 ( ) A.重侧信度B.复本信度C.同质性信度D.标准信度
6.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多少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 ( ) A.0.3B.0.5C.0.7D.0.9 7.将抽象的概念用于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是认知领域目标的哪个类别 ( ) A.知识B.领会C.运用D.评价
8.年龄常模是属于 ( ) A.发展常模B.组内常模C.百分等级常模D.标准分数常模
9.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标准参考测验分数解释的范围 ( ) A.正确百分数B.掌握分数C.百分等级分数D.内容等级分数
10.重视用多元的方法对学生的课业发展进行评估,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评估方法是 ( ) A.表征性考评机制B.实质性考评机制C.掌握性考评机制D.发展性考评机制 11.测量学生一般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即是否具备较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潜在能力的为( ) A.学习能力倾向测验B.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创造能力倾向测验D多元治理倾向测验 12.养成性品德测评法又称为 ( ) A.品德情境测评法B.OSL品德测评法C.FRC品德测评法D.积分测评法
13.以作品、表演、展示、操作等方式真实地表现学生学习的成果与过程的测验是 ( ) A.课程目标参照法B.专题内容领域参照法C.表现性测验评价法D.评定量表测评法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作品分析评价法 ( ) A.拼图法B.作图法C.完成法D.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 15.多元智力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 ) A.加德纳B.斯滕伯格C.卡特尔D.吉尔福特
16.品德语言描述模拟测评和品德图像模拟测评是属于 ( ) A.操行平语法B.操行加减评分法C.品德情境模拟测评D.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17.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我们称之为 ( ) A.记忆B.观察C.思维D.想象
18.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低阶段是 ( ) A.价值评价B.接受C.反应D.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19.填空题的空白处所填写的应该是 ( ) A.关键的词语B.识记的内容C.再认的内容D.想象的词语 20.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称为 ( ) A.标准化测验B.非标准化测验C.成就测验D.能力倾向测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程度,把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成称名量表、顺序量表、____________和比率量表。
22.教育测量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____________。
23.人们把“凡存在的东西必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测量和量化评价的____________。
24.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形势教育管理的功能中,对教师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教师资格的评定;____________;教师管理水平的测定;教师的个性评定。 25.题目区分度就是题目区别____________。 26.测验题目基本上分选择型和____________。
27.常见的简答题有简释题、直接问答题、列举题和____________。
28.我国在具体学科研究中,把教育目标定位识记、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____________五个层面。
29.测验的常模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组内常模两类。
30.标准一词的含义,从定量的方面看,需要确定一个____________作为分类决策的依据。
31.汉布莱顿模式把内容领域范围分成四个部分:说明、____________、内容范围、答案范围。
32.用于班机学生评价的档案袋基本上可以分为成果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____________三类。
33.所谓发展性评价观,在本职上是秉承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及方法体系。
34.多元智力评估指标及方法有学生行为日记,智力技巧游戏,智力焦点和____________。
35.人格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投射测验法。
36.“四项意识说”是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顺序上来考查人的思想品德,是由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____________四个意识因素构成。
37.品德测评的主要功能有描述评定、发展差异、反馈、教育、____________。
38.学生身体领域的发展可以包括身体发育水平、身体素质、身体形态、____________等。
39.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学生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____________的发展。
40.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布卢姆____________目标的分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1.信度42.掌握测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3.简述教育评价包含的共同的要点。 44.教育评价指标与目标的关系。 45.简述测验内容领域规范的四个目的。 46.何谓课程目标参照? 47.体育认知领域发展目标。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第48题10分,第49题14分,共24分) 48.请论述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解。
49.请论述国外课业考评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五分制是一种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2.我国教师进入转型期,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 】 A.师范教育 B.教师教育 C.终身教育 D.继续教育 3.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称为 【 】 A.标准化测验 B.非标准化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4.在编制配合题时,相对于选项而言,每一试题的配对数目不超过 【 】 A.5个 B.7个 C.10个 D.
12、个
5.当原始分数比平均数高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 】 A.正值 B.负值 C.0 D.1 6.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题目汇编或内容领域规范汇编基础上的用于检查被试素质及发展水
平的测验,我们称之为 【 】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7.采用多元的方法对学生的课业发展进行评估.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评估方法是【 】 A.表征性考评机制 B.实质性考评机制 C.掌握性考评机制 D.发展性考评机制
8.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我们称之为 【 】 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
9.采用内省报告、观察评判为基本方式,以语言文字转达评定结果的方法称为【 】 A.操行评语法 B.操行加减评分法 C.考试考核测评法 D.积分测评法
10.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 【 】 A.事实半口断 B.价值判断 C.过程判断 D.数据判断
11.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丽教育测量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的种种非物质属性,只能 通过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作出___的测量。 【 】 A.间接性、推断性 B.模糊性、不确定性 C.间接性、多样性 D.多样性、抽象性
12.我国的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在 【 】 A.西周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朝
13.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我们称之为 【 】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D.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14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古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 】
A.评价指标 B.评价权重 C.评价标准 D.评价目标
15.以下哪项不是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教授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所包括的内容【 】 A.分析性 B.创造性 C.操作性 D.实践性
16.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格评价的内容 【 】 A.气质 B.性格 C.适应性 D.交际
17.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是属于 【 】 A.思维分析评价法 B.作品分析评价法 C.心理分析评价法 D.想象分析评价法
18.假如某学生在期中语文统考中卷面分数为75分,又知该学生所在年级中有80%的学生成绩低于75分,我们可以表达该生的 【 】
A.标准分为80 B.原始分为80 C.百分等级为80 D.常模分为80 19.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档案,
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评价方法是 【 】 A.档案袋评价 B.动态评价 C.轶事记录评价 D.同伴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索是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和测量的______。 21.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______的教育环境。
22.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______。 23.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布卢姆______目标的分类。 24.评价标准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25.发展常模可以分为年级常模和______两类。 26.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______。
27.同伴评定的两种常见方法是人物推定法和______。
28.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分为甲、乙两式,甲为图形思维创造测验,乙为______。 29.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自陈量表法和______。
30.道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他律到自律,再由______
的过程。
31.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学生的身体发育和______。 3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______。 33.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______。 34.填空题的空白处所填写的应该是______。 35.等距量表的零点是______。
36.教育测量与评价在行使行政教育管理的功能中,对教师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教师资格评
定,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界定,教师管理水平的界定和教师______的界定。 37.效标关联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______。
38.基于测验题目的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题目的双基度可在______之间取值。
39.题目区分度就是题目区别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0.效度 41.课程目标参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2.教育评价包含的几个共同的要点是什么?
43.一份高质量的测验蓝图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
43.一份高质量的测验蓝图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
44.测验内容领域规范的四个目的是什么?
45.操行评语法的优点与建议。
46.《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文件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7小题11分,第48小题14分,共30分)
47.如何理解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48.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第四篇:自考 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B )关系。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B.成反比例 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 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 C.不适应
B.明适应 D.知觉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
C.暗适应
B.明适应
D.感觉后效
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考过两次 A.转换
B.收集信息
D.中枢加工
C.神经传导 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 A.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 )属性的反映。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19.味觉属于( C )。四种感觉考过2次 A.内部感觉
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C )。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21.双眼视差是( B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2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C ) A.声音的混合 C.声音的掩蔽
B.声音的起伏 D.拍音
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A ),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
B.强度越接近
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
25.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B ) A.色调 C.中和度
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 A.音强
C.音色
B.音高 D.音波
B.亮度 D.饱和度
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A )越大。 A.色调
C.饱和度
B.亮度
D.强度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
C.饱和度
B.亮度
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P72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知觉P60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3超感知觉P43 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无须来自感觉器官的刺激和感觉器官为中介而知觉外界事物的一种现象,俗称第六感觉。)
4感觉适应(P50)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器官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P45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P73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
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这一过程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P76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产生“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的现象。
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P44 (1)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2)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
(3) 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P77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P60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2)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3)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
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
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
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P72 知觉P60 感觉适应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P45-48
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
社会知觉P72 知觉P60 感觉适应(见上面名词解释)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P45-46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比如,人能看见1 千米远的四分之一的烛光。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刺激差别量的感觉能力。比如,100克的重量必须增加2克,才能察觉到重量的变化。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P45-46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简述知觉的特征P61-66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它包含以下几个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
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第五篇: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 教育学论文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
摘要:我们知道, 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对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教育一定会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社会;个人;发展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Li Jianle 10 Transportation class 1 10101081024 Abstract: We know edu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ave huge role,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also is t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education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Keywords: education; society; personal; development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 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 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 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 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二)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 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 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四)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 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 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 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 教育与个人发展
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之间又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在教育学上, 影响人的发展有先天 (遗传 )和后天 (环境 )的因素, 从哲学上说, 就是内因和外因。为了研究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把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环境中分化出来, 这样, 这些因素就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遗传、 环境、 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个体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包含着矛盾方向的变化, 而又有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方向之一是社会化, 方向之二是个性化。教育就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 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功能表现屡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的个性化功能。从广义上讲, 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 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忽然提炼的特殊环境, 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是指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 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 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 同时, 学校教育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 明确教育目的, 掌握教育内容, 懂得教育方法, 能够有效地培
养学生。
(四)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 控制和利用, 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同时, 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世界银行的一项资料表明: 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学习的作用越大,如印度学生的成绩, 80%归于学校, 11 %归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 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正如!学会生存中指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我们经常新闻媒体上看到教师对儿童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惩罚, 这些都显示着教育并非都是善的。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有决定性作用。
人之所以为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是一个积极、 能动的主体, 因此, 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 就在于人的主体自身, 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 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广度、 深度, 主要决定于他自己的努力, 决定于他在学习活动和劳动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力和工作能力, 这些活动也在相应地修正着天赋的素质。
参考文献: [ 1] 叶澜. 教育学原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 7. [ 2] 金一呜. 教育学原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2. 3. [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 教育学基础∀. 北京: 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 7. [ 4] 魏青. 教育学.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