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第一篇:农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兴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术 开社区银行
兴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术 开社区银行、攻消费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乔加伟
核心提示:对于社区支行的探索,地方性银行此前有过探索,上海农商银行提出了金融便利店概念,截至去年底,已在上海开设100家。
“今年房产按揭贷款增速不太高,房产按揭贷款在零售业务中比例在下降。”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副总裁严学旺对记者称。
消费贷、经营贷、房贷是零售贷款的三大块业务,2006到2007年,兴业银行通过房产按揭贷款拓展零售业务规模总量,当时,该行规模一度冲到了股份制银行第二名。不过,在严学旺看来,近两年来,考虑到限购,个人房贷增幅将有限。
2012年,兴业银行调整了零售业务战略,转而开发能够有效扩大零售业务客户基数的消费信贷产品。
改变按揭贷款独大
自2006年后,兴业房产按揭贷款增长迅猛,曾一度增量赶超招行,零售信贷杀出了在股份行中的江湖地位。但此后也发现房贷显现两个短板,一个是收益相对不高,基本在基准贷款利率上都进行了打折;此外,由于按揭贷款期限比较长,信贷周转稍慢,不利于积累更广泛零售客户群、做大客户数。
为此,2009年到2011年,兴业银行将零售业务重点定位在提升零售贷款收益,业务开始侧重于经营和消费贷款;2012年开始,兴业银行零售业务进一步提出要将客户数量做上去。
“房产按揭贷款的量今年增长有限,已不像早几年那么如火如荼了。我们内部考虑到收益,房贷进行了重新定价,基本要求在基准利率9折以上。”严学旺称。
事实上,对待个人房产按揭贷款态度,多家股份行类似。以光大银行为例,去年下半年以来,该行就缩紧了个人房贷业务,部分分行暂停发放。相反,该行在经营性贷款上却力求突破,近期更推出12年超长期经营性贷款。
兴业因此开始研究寻找新的个人信贷蓝海。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出境游的人数会达到9430万人次。出境游过半人群月收入在3000元至8000元,年龄在25-42岁,有巨大贷款消费需求。
“我们之前对出境游群体做了深入研究,就算我们只做这个群体1%生意,客户数也在好几十万。对我们做大零售客户基数推动力将巨大。”严学旺表示。据了解,目前兴业银行个人贷款客户总和也只有50万人左右。
为此,兴业银行近期推出了专门针对出境游产品“随兴游”, 一年期无抵押贷款,在央行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30%左右,折合年利率8%;如果是2-3年期贷款,折合年利率在9%。产品覆盖客户旅游时的保证金(存款)证明、购汇、旅行保险等一系列金融需求。
“这个贷款审批不设在分行,全部集中到信贷工厂批量化审批。开发出一定客户基数后,这对这些客户还可以做其他延伸产品。”严学旺称。
他表示,今后5年,我国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攻旅游市场,也是该行在刺激消费、落实国家支柱性产业发展战略的举措。 开设“社区银行”
和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相比,在发展零售业务时,兴业的网点并不具备优势。 “为此,我们已经在向一些地区的银监局进行申报设立‘社区银行’,但是每个地方目前进展速度不一样。”严学旺称。
6月底,兴业银行“社区银行”申报首先在福建获批,兴业银行福州联邦广场社区支行最近正式开业,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算第一家。
对于社区支行的探索,地方性银行此前有过探索,上海农商银行提出了金融便利店概念,截至去年底,已在上海开设100家。
“我们社区银行概念和金融便利店有些类似,营业时间可至晚上8时,这意味着在银行常规营业时间结束后,小区周边的居民仍可办理各类金融业务。”严学旺表示。
据了解,社区支行中可以办理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代缴、电子银行业务等业务。
严学旺表示,如果政策鼓励,其他“社区银行”申报获批,这一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第二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形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厚利性和极具潜力的特点,在内外资银行发展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强大的利益诱因和需求拉力作用下,找准零售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的关键结合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的占比通常为50%左右,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由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投资需求逐步增大,以及零售业务的稳定和增长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由于观念、认识、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转型虽初具成效,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为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咨询公司或组织行内专题项目组等对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本文借鉴同业先进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的作用。
多数商业银行网点的作用界定不清晰,绝大部分网点以操作型综合功能为主,未能突出网点的零售特色,业务服务专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未能解决转型的基础问题。
(二)零售网点的模式和人员配置。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零售业务网点,但主要以高端客户为主,在网点设立了理财服务区,由于成本及客户数量原因,此类网点不可能成为普遍的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为其他客户服务,特别是一些潜力客户,所以必须寻找山适合中国零售银行业发展的网点模式。
(三)通过改变、引进,解决员工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是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的最重要因素,如何改变现有员工在转型中由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而带来的消极因素,如何改造、培养、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销售能力,如何发挥新引进人员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确保规划的统领性和可执行性。
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调研和分析,
制定了阶段性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单项业务操作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往往形成规划和操作不统一,致使业务发展中要么都是重点,要么没有重点,或是偏离了业务发展目标,或是未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五)建立一套科学、准确涵盖所有零售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工具。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工具而构成的考核体系是确保零售业务转型成功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规划的目标,通过考核来引导业务发展并发生业务结构改变是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通过考核的引导,壮大银行目标业务规模是当前零售转型中存在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解决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建立以零售网点为依托的零售银行模式,切实发挥网点的销售服务功能。
从目前银行的赢利模式上看,虽然零售业务的占比逐年增加,但批发业务还处于主导地位,要将网点转变为零售型,必须解决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保批发业务稳定并快速发展。
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分行行业部制,将本区域重点批发业务集中在行业部,在网点设立专有的批发业务柜台,通过内部考核计价和约束机制确保批发业务柜面服务质量。上述模式可以减少一个银行的内部竞争的消耗,更可以实现人员从专门化到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定后,网点的零售功能就凸现在面前,零售网点的发展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网点结构模式,完善网点资源配置。
当前,各行都提出中高端客户的发展思路,并成立了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理财中心。但现实和成本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高端客户来支撑业务发展,且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怎样将今天的优质客户稳定成为我们未来的高端客户,是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某银行10%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60%;20%的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80%。在这样的占比下,不能否认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但现实的问题是,要承认在高端客户服务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一旦利益驱使等原因,部分高端客户流失后,未来零售业务对整个业务的影响,与今天批发业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十分相似的。
我们理解零售网点的模式应该是,建立数量适当足够服务所有高端客户的理财中心,切实稳定地发展高端客户,形成品牌和竞争优势;建立足够数量的服务标准以上客户并兼顾其他客户的销售服务型网点,形成支撑我们业务发展的基础;在高档社区和繁华商业区建立自
助服务和一人银行配套的服务网点,提升我们的销售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网络银行配套物理网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一个网点就应确立其中长期业务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网点应该配置的基本人员,并在相应业务规模上进行人员递增,保证网点的基本服务、销售和品牌的塑造。由于各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和目标的不同,人员配备的标准会有差异,但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团队,一是高柜服务团队,包括普通高柜和贵宾高柜服务人员;二是销售团队,主要从事零售客户的销售开发工作;三是销售服务团队,主要包括大堂经理和负责理财咨询、客户维护提升的专业服务人员;四是专业的资产业务团队,负责个人贷款业务的销售和管理,由于个人贷款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结合城市规模和业务发展需要在部分零售网点适当地配置,保证业务的专业性管理和操作。
(三)改善人员的业务结构,着力建设一支支撑并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的销售服务团队。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及结构问题存在的矛盾,一直是困扰着各商业银行改革的瓶颈。如何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引进需要的人员,是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适当地安置一批、培养提升一批、选拔引进一批,并建立一种人员自动淘汰机制,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目前,各银行主要靠内部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素质,但从实际效果看,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培训很多时候只能解决员工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并没有从理念、技巧等方面提高员工的技能。在实际业务中大部分员工主要依靠关系去销售,背离了零售销售文化的本质,从长远的角度看,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员工的素质提升中,应该引进咨询公司试点跟踪后推广的模式,在短期内训练提高整体的销售、维护能力。对销售人员而言,其具备的条件应该是熟悉零售业务和销售技能技巧。简单零售业务所需要的专业化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解决,甚至可以引进具有其他零售业务领域销售经验人员来解决。零售客户的维护和和销售技能提升则对人员的要求较高,除熟悉业务知识、销售技巧外,还应有较专业的业务技能,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令客户增值和成功,这里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财人员、维护人员和大堂服务人员,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方式解决。
(四)坚持规划在先、销售在后的原则,用规划统领业务发展。
目标客户是谁,多长时间内达到什么目标和规模,通过什么方式调整人员和业务结构,通过什么手段和措施保证目标实现,是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通过规划的方式进行明确,保证业务的有序开展,才能实现有好有快地发展。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作用,制定了详细的零售业务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激励规划等,明确了业务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规划是规划、运行是运行,没有实现规
划统领业务发展的目的,业务运行中随意性较大,有时显得杂乱无章。规划的目的是有计划的实施,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特别是在具体项目规划中更要提前明确相关原则和方法,确保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并要不定期地跟踪和分析,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偏差,要有严格的制度和配套的资源,确保按照规划实现中长期目标,保证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落实。
(五)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的计量工具,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相统一。
绩效考核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团队或员工自我发展的加速器,在银行的发展中作用不言而喻。一家商业银行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发挥其激励的作用。在实际绩效考核中,一家商业银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量工具,有一套完整的模型对投入产出分析,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计量,实现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来保证规划实现的目标。
在零售业务的绩效考核中要根据不同的团队来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销售团队主要客户新增标准以上客户和利润;对大堂经理要考核服务评价、新增客户和现有客户提升率;对理财维护团队主要考核现有客户提升、新客户稳定率和利润指标,确定不同人员不同努力方向。
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依靠全员,对销售人员的成果应给予奖励,对其他人员推荐、办理的零售业务也可以通过内部计价的方式进行专项奖励。
第三篇:零售银行渠道转型思路解析
外资银行大批进入中国市场后,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先进、完善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商业银行每个营销渠道都会创造一种不同的营销业绩和成本水平,极大地影响商业银行营销组合的其他因素,并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零售银行渠道转型思路解析:
(一)分销渠道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具有提供与分配的同时性,一般都直接面对客户,因此,设置分销网络是商业银行最早的也是最普遍的营销渠道,合理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对吸引客户和发展零售业务尤为重要。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商业银行选择一个好的地点就等于为自己做了广告,是实现营销目标的无价之宝。因此,“一个理想的地点的潜力是不利地点的二十倍。”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根据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以下两种模型在选址上应用最为广泛:
1.空间模型。银行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可以作为选点对象的地区,然后对候选区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其步骤一般有三:一是确定服务区域,通常将分支机构设在商店和工厂附近,以便向潜在的客户提供方便的服务。商业银行要分析候选区有无不利的限制因素,候选区与周围城镇的距离和人口密度等。二是搜集该区的原始数据,分析候选区的业务潜力。三是计算候选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投资收益值。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分析论证,银行就可做出最后选点决策。
2.变量法。英国威乐伯·史密斯咨询公司就曾使用过这种方法为商业银行进行选址。其方法是先确定有业务潜力的地点,然后靠现有的主要街道,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商业银行要把竞争对手的分支机构也归属在选择的地点以内,并计算出所有银行网点和消费点之间的最少往来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分支机构的地址。商业银行使用此方法选址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提供服务的种类;(2)银行员工的数量和素质;(3)所设网点的周围环境;(4)网点的交通便利程度;(5)网点的物质设施;(6)停车场;(7)醒目程度。
(二)大力扩展网点功能
居民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诸多基层的网点仍为功能单一的储蓄所,一般只能受理客户的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据统计,在英国,一个典型的家庭要同20多个金融产品的供应者打交道,他们从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和证券经营商等金融企业购买40多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
拓展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积极办理消费贷款、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信用卡和外币兑换等业务,从而推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营销渠道
1.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与30多年前相比,在全球范围内,商业银行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其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和服务网络日新月异。同时,银行业的一些替代产品——如各类直接投资工具也迅速发展,为银行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方式,这样就直接威胁着银行业的生存。西方银行家丹尼尔·卡罗在《银行销售世界》一书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经验证明,成就甚少或者基本上失败的是那些满足现有服务项目的银行。迫于这种压力,国际上许多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科技,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就推出了繁多的目不暇接的金融产品。现在,竞争环境十分严峻,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的需求,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要把个人金融业务和代理业务作为开发重点,信用证、保证金函,委托等中间业务也要创新。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要大力开拓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之间的混业新业务。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主要有各种存单,可转换债券、金融期货、期权、远期协议、掉期业务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在金融创新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扩大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代理分销渠道。商业银行要扩大金融产品的销售,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代理网络,包括寻找更多的代理商和信用卡的特约商。另外,商业银行也可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双方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和分享客户,扩大产品服务范围。
3.并购。这是商业银行拓展分销渠道最为快捷和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在新开发的区域、跨地区和跨国经营更是如此。并购,按其目标和行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目前最具有影响的模式,就是银行之间,保险公司之间,证券公司之间所进行的并购。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发展的浪潮中,国际机构集团化已是大势所趋。这种并购方式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零售网络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银行的实力和节约费用。过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一些网点成本高、效益低。今后,要从规模效应、减少管理层次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采取有效兼并、重组等措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国际信誉,增强竞争能力。
第二种并购方式是指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之间的并购。这种并购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扩大分销网络,另外也可借助对方的条件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今后,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实施,银行可以和资产质量较好的券商和保险公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来拓展营销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4.合作营销。目前,根据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多、融资额度大以及融资渠道需要多样化的特点,司构建项目贷款的银团贷款机制,建立同业合作、优势互利、资源共享的销售体系。这样,既可以实现同业双赢的目标,避免无序竞争所带来的伤害,又可有效地分散信贷风险。此外,也可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与金融产品营销会,实现银企零距离的沟通和营销。
(四)积极开发新的营销渠道,建立网络银行
外国金融机构涉足我国金融市场后一般不会拼网点,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服务手段来占领我国金融市场上空白的或者薄弱的领域。面对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网络银行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在瞬息万变的营运环境中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借助新技术和电子设备不断开发新的营销渠道。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银行投入和开发的力度,组成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尽早抢占这一市场,为网上用户提供方便、及时的服务
第四篇:农行力推零售业务转型 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目前农行已成立了 50家财富管理中心,以私人银行、财富中心、理财中心为主体的高端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2011年8月3日,北京,中国农业银行。 麦田/CFP
【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农行正力图发展高端零售业务,在竞争激烈的私人银行服务领域谋求发展空间。
2011年12月22日,农行在云南昆明举行了2012年新一轮零售业务综合营销的启动仪式。
农行于2010年正式推出私人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涵盖个人财务管理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私人金融顾问咨询服务、私人增值服务、个人跨境金融咨询与服务等多领域的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农业银行以“服务品质提升年”为主线,持续优化网点网络布局,着力提升网点服务水平,目前已成立了 50家财富管理中心,以私人银行、财富中心、理财中心为主体的高端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2011年4月和8月,农行先后与蒙特利尔银行(BMO银行金融集团)、澳洲联邦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推出私人银行跨境金融服务,标志着农行零售业务国际化的第一步。
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全行储蓄存款余额5.57万亿元,个人贷款余额11633亿元,借记卡总量4.44亿张,累计发行信用卡2986万张,实现电子银行业务收入75.73亿元,金卡以上个人贵宾客户达1368.8万户。
农业银行有关人士透露,农业银行将继续通过大力推进网点转型、加快产品和营销策略创新、完善个人客户分层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以及加快IT系统优化升级等方式,不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努力实现打造国内一流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
第五篇: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传统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臵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都在逐步上升,由此引致利差空间收窄进而带来利差收入的减少。银行对公业务利润增长日显乏力。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公业务而言,“大零售”业务具有较低的风险权重,同等资本规模将能推动更多的零售资产业务,这将大大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因此,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的“大零售”业务既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需要,又是降低经营风险、对抗资本约束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顺应资本市场快速扩张的选择。截至2016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8万亿元,并且随着IPO扩容提速,客户资金“脱媒”现象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不再依赖银行信贷资金作为主要融资渠道,而是转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长期性发展资金,大大挤压了以大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批发银行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储蓄分流,却在另一方面对“大零售”业务的银证通、银基通、银证转账、受托理财等中间业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运用更多的金融工具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造新的银行理财业务产品,大大拓宽了“大零售”业务的发展空间。
(三)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和收入的分化为商业银行“大零售”业务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随着居民收入不断上升,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居民财富整体上涨的同时,收入的分化也在促进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逐步崛起。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相对普通大众的银行服务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大众的预防性动机和流动性需求较强,侧重简单的存取款服务;而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投资性动机和增值性需求较强,倾向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客观条件。零售银行业务必将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业务领域。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零售银行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的兴起,不仅从时间上、空间上延伸着银行的服务范围,而且还降低了银行业的运行成本,改变了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单纯依靠机构网点扩张的传统模式。然而,传统的物理网点在零售银行产品的各种分销渠道中仍占有难以取代的位臵,在渠道组合中执行许多关键性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服务渠道的扩充延伸,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物理渠道与电子渠道、银行端渠道与客户端渠道同步推进,不断提高个金业务办理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为客户拓展和客户服务创造前提条件。
三、“大零售”转型的意见建议
(一)流程再造
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流程是遵循传统分工理论,笼统地将从事相同和相似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每一个群体从事的工作,对于一个完整的流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部门;而对这些部门来说,却是其工作的全部。在这样的职能型组织中,从某一个客户的需要来看,完整的业务流程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即导致了银行职员技能的专业化,成为一个片面发展的机器的附庸,也增加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业务量,交易成本因此大为增加。对于“大零售”而言,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改造传统的横向“端对端”的流程模式,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客户类别,将原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业务营运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综合性,降低营运成本,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构筑增值型、多样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体系。
业务流程再造应从以下三方面切入:首先,从价值链分析法来看,银行应着眼于活动和流程对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对一个银行来说,任何一个对产品或服务没有贡献的流程都是不增值的流程;对一个流程来讲,任何一个提高成本而对流程输出没有贡献的活动都是不增值的活动。这样的流程和活动都应该删除。通过组合多个工序和压缩平行的工序,减少了连接点,也减少了审核与监督。其次,业务流程的设计不应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原则上应超越组织界限,以最自然的方法加以灵活调整,减少活动的传递与重复,提高流程效率。员工拥有自我决策权,垂直的等级制被相应地压缩,组织内部的部门之间、组织与外部客户之间的界限被超越,从而提高银行的应变能力和工作效率。第三,业务流程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并行而不是顺序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使许多需要共享资源的活动如新产品的开发和信用评估、文件的阅示等转化为同步方式。
(二)组织重构
国外的先进银行通常奉行先有流程、后有架构的原则,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西方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矩阵式和事业部制两种形式。对于国内零售银行而言,不管采取哪种组织架构形式,首先必须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大大增强市场营销的功能,实现:① 营销专业化、一体化,前台的业务部门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臵,专业化、一体化地对外展开营销;② 营销的针对性和裁身化,某一业务类别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组成专业化营销小组,针对性地满足该类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③ 服务的标准化,同一个客户在该行全球所有分支机构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务,避免标准的不同造成服务质量的不一致;④ 营销的强化,垂直的运行和管理使对大客户的营销由从总行到支行的整个业务板块承担,既提高运行速度又增强营销力度。
其次,摆正和理顺中后台与前台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后台部门是为前台提供服务的,前台就是中后台部门的客户,而中后台部门之间则互为客户;强调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实行有偿服务,通过实行公平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形成一种内部结算关系。这种关系能保证前台更好地对外营销,提高内部部门之间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建立起一线为客户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前后台联动、上下行协同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产品创新
“大零售”不再只限于提供传统的产品,其产品策略的定位应该是产品的差异化、专业化和品牌化。首先,产品的差异化。即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同一客户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形势和阶段,以及自身不同的经营要求,银行都应该有能力提供不同的产品。由于银行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谁能抢占先机开发和推出有特色的产品,也是非常关键的。产品差异化对于一家银行的智慧、银行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以及全行对经营战略思想的把握程度的要求都很高,应该说只有将这三点集于一身,才能真正做到产品的差异化,而产品差异化的精髓就是持续创新。其次,产品的专业化。为了适应产品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大零售”与传统零售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大零售”通过实行产品经理制来加强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维护、改进、创新等全过程管理,使产品工作的环节和资源,从后台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积极满足客户需求的责任环节,从而对一线的目标客户精准市场营销形成有力支持。第三,产品的整体化。零售银行的产品多种多样,但在具体经营中,往往不同的产品来自不同的业务条线和不同的利益单元。如基金的管理和提供来自于基金管理公司,信用卡产品的提供来自银行旗下相对独立的信用卡机构,外汇理财产品有可能是来自银行旗下资金交易部门采购的外部产品。因此,只有有效整合来自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产品资源,才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第四,产品经营的品牌化。产品品牌是银行商誉的积累,是银行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银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银行区别于竞争对手、培养和提升忠诚客户价值的关键举措,是建立在产品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通过产品的连贯性和先进性优化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四)渠道集成
迄今为止,网点和客户经理的面对面服务依然是被称为最有效率的渠道。因此,“大零售”转型的渠道策略,首先是对传统营业网点的改造,变成本中心为利润中心,把销售作为人工服务区域的主要职能,而把一般的存取款和支付结算查询业务转移到自助银行区域;其次,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上门直销以及其他分销渠道;最终,形成不同客户与不同渠道的适配、不同产品与不同渠道的适配、不同营销人员与不同渠道的适配,实现分销渠道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充分利用。
(五)服务优化
服务优化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服务态度好,客户投诉少,或者投诉后让客户很满意。服务优化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服务理念的优化。第二是服务工具(包括产品和渠道)的优化。第三是服务过程的优化。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品牌的树立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所有的客户端的东西都理解为一个产品,那么服务业就是让客户感知和认同完整产品的同时,也同时让客户感知和认同产品的制造过程和销售过程。银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最后的产品的竞争,而且还是服务过程的竞争。第四是服务人员的优化。没有提供优质服务的人,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服务。第五是服务管理的优化,实现从上到下一整套规范、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