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精选)

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精选)

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第一篇: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项目编号: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 XX县凤凰岭薄壳山核桃林基地 建设地点: XX 县(市、区) XX 镇 XXX 行政村 项目规模: 2000 亩。

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

第一篇: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项目编号: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 XX县凤凰岭薄壳山核桃林基地 建设地点: XX 县(市、区) XX 镇 XXX 行政村 项目规模: 2000 亩

项目总投资: 625 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 187 万元 项目申报单位: XX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XXX 联系电话: 135XXXXXXXX 通讯地址及邮编: XX县XX镇 (21XXXX)

二〇XX年一月

XX县凤凰岭薄壳山核桃林基地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地点及规模

XX县凤凰岭薄壳山核桃林基地位于XX镇境内,涉及XX、XX、XX等3村 8组,项目区总面积2628.47亩,本次项目计划开发面积2000亩。四至界限为东至XX路,经纬度坐标N32°52′57.59″,E118°17′23.37″,南至XXX路,经纬度坐标N32°52′52.87″,E118°17′09.19″,西至凤凰山分水岭,经纬度坐标N32°53′10.06″,E118°17′05.45″,北至XXX村界址,经纬度坐标N32°53′13.76″,E118°17′24.16″。

(二)项目区自然及生产条件

该项目区位于XX镇破山口,地面高程在36米至164米之间,地面坡度在20-35‴之间,土壤大部分为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砾质壤土。土层20-30厘米。适应核桃、枣树等生长,因而该区域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

(三)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申报单位XX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2011年在XX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XXX建设占地面积6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经济林木种植、草食性家禽养殖以及饲料加工等。

二、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建设的2000亩薄壳核桃林基地,主要以建设油料经济果木套种一些高附加值中药材等,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对主要交通道路种植银杏等景观树。挖掘水塘,铺设灌溉管道。区内主要种植核桃、枣树等以及套种芍药、牡丹、黄花等中药材。

(二)主要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该区域为坡地,加之土质较薄,水资源奇缺。拟在项目区内修建蓄水塘2面,拦蓄雨水,解决灌溉问题;

项目区内果树、作物、药材灌溉主要采用管道灌溉。计划修建水塔1座,铺设PE160主管道1.2km,PE110管道1km。PE63支管道1.5km;

新建过路涵洞16座。

项目区内架设10kv电线路1.5km,低压线路0.5km,变压器一套。

项目区修整水泥路路基6公里,开挖沟渠12公里。 对项目区内岗坡地进行条垦,改良土壤800亩。

2、田间道路工程

项目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铺设水泥路和砂石路。计划铺设水泥路2.8km,路面宽3.5m;砂石路2.6km,路面宽3.5km。

3、林业措施

沿项目道路栽植农田林网50亩。

4、科技措施

(1)项目区内主要分成核桃和中草药两个区域。栽种核桃500亩,栽植密度7x4m,需引种良种核桃种苗12000株;中草药区100亩主要种植芍药、牡丹、黄花等。

(2)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依托技术指导单位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依托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指导单位,专家不定期到现场指导,解决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难题。

在生产管理中主要示范推广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示范推广早果丰产技术:使得果树当年栽培,次年成园,第三年挂果,4-5年进入丰产期;二是推广应用有机肥和节水灌溉技术,生产有机果品,节约水资源;三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使用生物农药;四是推广地膜除杂草技术,尽量减少除草剂对作物及环境的污染。

(3)技术培训

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林果中药材不同生长关键期举办培训班,计划对农民工和技术人员进行现代有机农业的科普教育和有机种植的基础知识培训及技术培训,总计培

训人员100人次。

三、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625万元,具体内容详见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在625万元总投入中,申请财政补贴187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70万元,市县配套17万元),自筹438万元。

四、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种植薄壳山核桃500亩平均亩产150kg,每kg按65元计,亩产9700元,可新增产值485万元;种植芍药等新增产值100万元左右。累计可新增产值近6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道路

项目实施后铺设的砂石路极大地方便周边群从耕作、出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水塘

项目区蓄水塘的修建既解决了灌溉水源问题,又调节了当地的生态。

3、带动农民增收

核桃的种植与采收过程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当地200余名农民就业,增加当地农户工资性收入;通过项目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可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核桃,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统一销售,可有效增加农户的收入;另外在核桃销售与流通市场中,经过公司的科技培训,当地

不仅会产生核桃种植大户,同时也会产生一批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在市场经营中获得收益。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建设,果树的栽培有效地增加了项目区林木覆盖率,项目区内林木覆盖率由立项前的不到10%提高到50%,通过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引导当地农民发展有机种植,施用有机肥料、使用有机农药,杜绝化学物质的污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带动农民增收的措施和指标

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民增收的措施和指标是:

1、发展了有机生态农业,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农产品品牌化增加农民收入;

2、引进、推广、示范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

3、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在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中增加收入。

项目在建设中和竣工后可带动50户农民从事经济林果种植,解决100个农民就业,人均年工资20000元,当地农民每年增加收入200万元。

7 附件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区规划图

4、其它附件材料

8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县**乡**村大党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乡**村大党山农业综合开发

2、项目承担单位:**县**乡**村委会

3、项目负责人:电话:13328287038

4、项目地址:**县**乡**村

5、项目内容:种植

反季节蔬菜1200亩,种植200亩晚熟油柰。

6、项目进展情况:在**乡**村反季节银耳生产已形成规模,是全县最大的反季节银耳生产基地,已建造反季节银耳专用房200多间,完成了项目预可行性论证。

7、项目功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带动第

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再就业工程的实现,以“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理由和必要性:

**县**乡**村大力发展银耳生产,今年以来全村共栽种银耳1200万袋,获利450多万元,人均增收1900元左右,银耳生产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由于多年来食用菌的发展,食用菌已成为**乡的支柱产业,90%以上的种植户都栽培有各类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食用菌生产已由过去人菌合用房状态转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进行专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专用房具有保温好,感染率低,产量高等特点。

**村总人口2400多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特别适宜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生产。近两年来,该村积极引导农民向银耳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利用村落周围地势平坦开阔,新建银耳生产专用房200多间,并对旧菇棚进行彻底翻新改造。由于银耳房比较连片、集中、易于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产量。与此同时,该村还制订了村规民约,加强对银耳生产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降低银耳的感染率。该村还成立了护村队,保护外来商贩和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该村积极帮助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大力进行新品格的尝试种植和推广。

据了解,仅开春至今,**乡信用社在**村就发放了150多万元的食用菌专项贷款,全村有90%的农民从事银耳生产。目前,该村已开通**至**的村道,解决食用菌生产的交通问题,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油柰优质高产,规模大,但由于**油柰成熟期一致,果品上市过份集中,常常造成油柰季节性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的下降,经常出现卖果难,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为了叉开油柰上市时间调节和延长油柰市场的供应期,通过我县科技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终于培育出晚熟油柰的新品种,比普通油柰延迟15-20天成熟,而且保持了原有普通油柰优质、高产的特性,同时克服了油柰成熟期裂果严重这一长期以来不能解决的缺陷,使裂果率从普通油柰30%降至10%以下,促进了柰园产量和柰果的品质,同时提高油柰的销售价格,延长柰果市场供应期,增加果农的经济效益,晚熟油柰的培育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为**油柰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极大促进我县油柰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①**村是我乡第二大行政村,总人口2400多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海拔800多米,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为2200mm,特别是大党山海拔高达1020米,坡度10—25度,该村每年栽培白木耳1200万袋,获利450多万元。大党山土壤肥沃,植物生长繁茂,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邻近无妨碍果树和蔬菜的污染源。去年5月中旬,县农业专家一行到过该地实行实地考察,据专家们考察后分析,泥炭土在大党山土壤中的含量相当高,十分有利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建造食用菌标准房,并处于无污染地带,具有独特的南国北原气候,气温低气质低,夏季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3.9℃;昼夜温差大,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且受高海拔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夏凉气候,很适合甘蓝类及夏阳大白菜等品种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和百合康乃馨等花卉的种植。②高山区8万亩耕地的土壤主要是渗育型水稻土,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3%以上。蓄肥保肥能力强,同时有1.2万亩耕地,通过近5年来长期种植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不断增施有机肥的改良,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六六六ddt和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地的土壤卫生标准。③高山区灌溉用水,全部来源山涧小溪水,和境内水库蓄水,无工业废水,废液污染。灌溉用水各项指标均低于无公害灌溉用水标准。特别是含盐量大大低于无公害标准。④境内远离工业,无工业废气,境内原始生态林多,阔叶林面积大。大气中总悬浮微粒,飘尘,so2,co,氮氧化物浓度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

2、交通条件:对外联接三级柏油公路,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交

通方便。

3、水电充足,通讯便捷,人力资源丰富,全村2500多人口,由于食用菌生产比较多,没有外出劳工人口,有劳动力2000多人,农民文化素质高,对学习科学技术、接受新鲜事物强,种植食用菌经验丰富。地势平坦,是兴办工业企业的理想之地。

四、项目方案设计:种植反季节蔬菜1200亩,种植200亩晚熟油柰。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反季节蔬菜:总投资180万元。

1、开垦梯田1200亩计120万元;

2、购基肥计18万元;

3、建蓄水池30个计2万元;

4、建管理房8座计20万元;

5、排水沟及道路建设计20万元。

(二)种植200亩晚熟油柰:总投资35.55万元。

1、开垦梯田200亩计7.6万元;

2、挖定植穴计3.6万元;

3、购基肥计10.8万元;

4、购种苗计3.6万元;

5、建蓄水池14个计0.7万元;

6、建管理房4座计5.2万元;

7、排水沟及道路建设计4.05万元。

资金来源为:村民自筹30万元,**村自筹13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用地,向省、市、县有关单位争取项目补助资金55.55万元。

六、财务分析:

1、项目投资估算:215.55万元。

2、年收入及税收附加估算:600亩反季节蔬菜可提供100万公斤的蔬菜,每公斤0.3元计,每年产值30万元,4年后收回成本,200间食用菌专用房投入生产,平均年产量200万吨,产值40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利息300万元,年利润100多万元。盛产期每亩油柰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200亩柰园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晚熟油柰果20万公斤以上,按最低价每公斤售价3元人民币,计算共产值60万元,扣除管理费24万元,200亩柰园每年纯利润可达30万元。

3、社会效益: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带动第

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再就业工程的实现,以“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七、市场分析和结论

此项目建成后,**村经济得到发展,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600亩反季节蔬菜可提供100万公斤的蔬菜,每公斤0.3元计,每年产值30万元,4年后收回成本,200间食用菌专用房投入生产,平均年产量200万吨,产值40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利息300万元,年利润100多万元。盛产期每亩油柰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200亩柰园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晚熟油柰果20万公斤以上,按最低价每公斤售价3元人民币,计算共产值60万元,扣除管理费24万元,200亩柰园每年纯利润可达30万元。

综上所述,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能够带动当地绿色食品发展,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的产业政策。

第三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24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

1

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 1.4 项目建设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2.1 自然概况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清水镇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镇政府距县城70公里,东接高台县,南与肃南县祁林乡相连,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中寨村位于清水镇东部。

2.1.2水文气象

全镇水源发于祁连山,径流由冰川、降雨两部分组成,经马营河导入夹山子水库调节灌溉,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供水量暴涨暴落,洪水量大。年均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小、蒸发大、无霜期短,光照时间为每天平均8.3小时,年平均温度14℃,年均降水量85毫米,蒸发量为2150毫米,无霜期平均140天,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威胁大,属干旱缺水地区。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落差偏大,土壤类为灌淤土,属厚层灌淤土、厚层红色灌淤土和流动风沙土,耕性较好,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不丰富。

2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

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

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 2.3 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

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

2.3.2田间工程状况

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3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4

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

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

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

7、

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

4、

5、6三个月仅占24.5%。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 4.2 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 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

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P=50%)22.2万立方米,(P=75%)38.4万立方米。

5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本项目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受当地人民群众财力的限制及项目决定,无法另行开源,只能采取节水措施以达到节流目的,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的可供水量仍然由马营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决定,即年供水量没有变化,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

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坚持“内涵挖潜,全面创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效益,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稳步发展草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项目区乃至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5.2 选项原则

立足当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增收。 5.3 建设规模及标准

衬砌渠道13公里,其中衬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斗渠5公里;衬砌D型、C型U型农渠8公里;铺筑10-20Cm沙石罩面、路面宽5m的机耕路8.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300亩;培训农业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

6

品种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通过深翻深耕地2000亩、配方施肥1500亩,改良土壤生化性能,培肥地力。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 开发任务

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 6.2 建设内容

6.2.1水利措施

1、灌排渠道工程22公里。

斗渠5公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纵坡1/100--1/200,边坡1:1。

农渠8公里,口宽0.70-0.90m,渠深0.50-0.70m,纵坡1/100--1/200,边坡1:1。

6.2.2农业措施

1、良种基地。项目区内计划建成3000亩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2、改良土壤。平整土地2000亩,深翻3000亩,配方施肥 3000亩。

3、机耕路。修建5米宽交通型田间道8.4公里,天然砂砾石罩面10--20厘米。

6.2.3林业措施

7

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定植各种苗木9万株。 6.2.4科技推广措施

培训农民技术员、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3000亩,深翻深耕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 编制依据

本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由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组成。水利工程估算采用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标准,其它措施估算采用省内及当地经验,采用综合指标。

(1)定额依据

建筑工程采用甘肃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甘省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颁发1993年63号文件《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甘肃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并对台班定额第一类费用扩大15%。

(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

各项费用按照甘肃省水利厅1992年15号文件《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基础,并按1995年19号文件“补充定额”和1998年11号文“费用标准调整意见的通知”计取各项费用。

(3)价格依据

建筑材料价格依据当地2003年第四季度材料市场价。

8

(4)田间工程按典型示范区扩大指标计算工程量。 7.2 投资估算

7.2.1基础单价 (1)人工工资

工程地处酒泉市境内,工程执行甘水规发(1995)19号文件,即:工资标准按十一类规定的基本工资计入,地区生活补贴为8%,高原补贴费为12元/月,经分析计算为:土方工程15.69元/工日,石方工程16.75元/工日,砼工程17.79元/工日。

(2)施工用风、水、电 风价:计算风价0.18元/立方米; 水价:0.35元/立方米;

施工用电:采用外购电网电和工地柴油发电机共同供电,经分析计算综合电价为0.70元 /度。

按当地市场价格,并计入运杂费用。 (3)砂石料单价

工程所需块石、卵石和砼粗(细)骨料按我区各灌区实际情况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砂石料场地,采用人工开采、筛分,汽车或拖拉机运至工地。 经计算沙石料单价为:卵石29.479元/立方米,砂子18.23元/立方米,石子22.8元/立方米,垫层29.01元/立方米。

7.2.2建筑和安装单价

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法,分析计算建筑、安装工程单价。

(1)单价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构成。 (2)直接费包括基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

(3)其他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计取,建筑工程取4.5%,安装工程5.5%。

建筑、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以人工费为基础计取,其中土方工程24%,石方工程30%,砼工程70%,安装工程80%。

(4)计划利润按 7% 计取。

(5)税金按直接费和间接费的3.22%计取。 7.2.4其他费用

按水利部及甘肃省水规(1992)15 号文件,甘水规(1995)19号文件和(1998)11号文件中有关计算规定计取相关费用。

7.2.5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原则及依据,经计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万元。

7.3 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区共245万元投资中,按照中央、省市区、自筹1:0.5:0.7的标准,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现金和实物折资)80万元。 7.4 群众投工投劳

本项目区工程建设中,群众以投入劳动工日折算现金作为自筹资金,计划群众投工投劳2.8万个,每个工日按20元计,折合资金56万元。

9 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 8.2 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直接受益,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8.3 生态效益

整个项目建成后,新增加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土壤。同时,通过进行节水措施,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改土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先导作用。

10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实施管理

与项目区所在村组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书签定的内容,实行定量考核,奖优罚劣。 9.2 运行管理与维护

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并与建设农户签定建设管护五年质量保证目标责任书,实行属地管理,谁修建,谁维护,并在五年内谁的建设地段出现破损由谁自购材料进行翻建或维修。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防风林带、生态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进展缓慢,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大打折扣,再加上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项目实施,将极大地减少渗漏及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大改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状况及农业综合效益,尤其通过防风林、生态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将会极大地减少风沙和水土流失,较好地涵养水源、缓解人畜饮水矛盾,并能较好地改善环境结构,并极大地提高农业灌溉功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0.3 对策及措施

1、强化科技培训,举办以农业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培训班10场次以上,对全村80%以上的中青年进行科技教育,强抓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2、强化责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目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将环境保护责任以目标责任书形式进行固

11

定,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绝不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农业开发,造成环境新的恶性循环。

3、精心设计,慎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开有植被地段和有树木生长地段,不到万不得已不破坏或尽可能少的破坏植被,不采伐或最大限度地限制采伐树木。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使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并能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走高效生态化发展之路。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符合本镇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实际,所设置的规划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筹措资金的渠道正当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回报率高,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建议上级部门及早立项,早日投资,使当地早日受益。

12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

项 目 建 议 书

(2005)

肃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肃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1 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 1.4项目建设效益„„„„„„„„„„„„„„„„„„2 1.5组织领导和管理„„„„„„„„„„„„„„„„„2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2 2.1自然概况„„„„„„„„„„„„„„„„„„„„2 2.2社会经济状况„„„„„„„„„„„„„„„„„„3 2.3基础设施„„„„„„„„„„„„„„„„„„„„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6 4.1项目区水资源状况„„„„„„„„„„„„„„„„6 4.2供需平衡分析„„„„„„„„„„„„„„„„„„7 4.3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7

13 肃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7 第五章 规划设计………………………………………………7 5.1指导思想„„„„„„„„„„„„„„„„„„„„7 5.2选项原则„„„„„„„„„„„„„„„„„„„„8 5.3建设规模及标准„„„„„„„„„„„„„„„„„8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8 6.1开发任务„„„„„„„„„„„„„„„„„„„„8 6.2建设内容„„„„„„„„„„„„„„„„„„„„9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 7.1编制依据„„„„„„„„„„„„„„„„„„„„9 7.2投资估算„„„„„„„„„„„„„„„„„„„„10 7.3资金筹措方案„„„„„„„„„„„„„„„„„„12 7.4群众投工投劳„„„„„„„„„„„„„„„„„„12 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12 8.1经济效益„„„„„„„„„„„„„„„„„„„„12 8.2社会效益„„„„„„„„„„„„„„„„„„„„13 8.3生态效益„„„„„„„„„„„„„„„„„„„„13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3

9.1实施管理„„„„„„„„„„„„„„„„„„„„13 9.2运行管理与维护„„„„„„„„„„„„„„„„„13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4 10.1环境现状分析„„„„„„„„„„„„„„„„„„14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4 10.3对策及措施„„„„„„„„„„„„„„„„„„„14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5

14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 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sp;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

四、 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

p;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 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

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 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 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 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 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第五篇: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中发【2010】1号和新党发【2010】1号文件及《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兼顾乡镇,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建设原则,力争通过两年集中建设(到2010年底),重点解决试点县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三大关键问题,达到示范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平整通畅、饮水安全卫生、供排水系统配套、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备、广播电视电信服务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五改、五通、五清、五有”的目标。使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居住环境彻底美化,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为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5台;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购置小茴香播种机125架;购置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购置激光平地机2套。

3、项目投资预算:715.1万元

4、建设单位:县农机局

5、建设地点:县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鲁巴格乡、赛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布依鲁克乡。

6、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0年底(两年时间)。

二、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耕地总面积53万亩。辖十乡、两镇、四场共147个行政村。通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条件:县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7℃,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四季变化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72㎜,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平均为4832.6℃,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6.6小时,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水资源条件:县属绿洲农业灌溉区,灌溉水以引用河水为主,提取地下水为辅,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和提孜那甫河水,仅叶尔羌河的平均径流量就达64亿立方米,县境内有东岸大渠、大渠、佰什干渠、波斯喀木大渠、图呼其渠等十一条主干渠,总长140公里,有库容纳8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年可引地表水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5亿立方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备的灌溉设施给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有其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南疆片区唯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这是一项惠及全县10万农民的美好时代福音、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确保农村社会政治长治久安的伟大工程,也是全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采取试点起步、示范引路、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办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面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刻认识区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工作经验。抓好县新农村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不仅关系到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实施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能够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6、项目编制依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②《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③《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⑥《县“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⑦《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体系建设规划》。

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

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治规划》。

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2015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区概况:

波斯喀木乡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总面积4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0亩,辖14个行政村,l个汉族队,l个农场,7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行政村与县城交错相接。全乡总人口15559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3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6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波斯喀木乡交通便利,315国道由南至北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宽阔通畅,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约XX小时,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波斯喀木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则以核桃、葡萄、杏、苹果为主要品种,水果产量逐年递增,有一定的商品开发前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建有日光温室503座,占地600多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千吨以上。

二、三产业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20亩,巴扎日客流量近2万人,日交易额30多万元,是理想的小商品批零交易市场;在城郊旅游方面,有公园1个,占地100多亩,园内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石榴、葡萄、核桃等各种水果长廊,特色水果10多种,农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依玛乡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总面积97.7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17人,有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9所中小学校。全乡总户数3847户,其中农业户3290户,农业人口13932人,耕地面积46200亩。依玛乡是全县最大的乡之一,是至麦盖提的必经之地,境内贯穿叶尔羌河,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乡村老路石子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防病改水入户率达90以上,村村通电话,无线广播覆率100,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6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增收203元,2010年获得喀什地区五好乡党委荣誉称号。多年来,依玛乡坚持粮棉、畜牧、林果、旅游齐头并进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乡现有高标准条田3.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质棉基地5000亩,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2010年植棉面积24000亩,小麦14500亩。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牲畜存栏数51100头(只),适龄母畜33200头(只),年平均出栏可达4XX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禽类35万只(羽),禽蛋420吨以上。林果业以种植红枣、核桃为主,总面积达32700亩,已形成规模,其中红枣12100亩,核桃14020亩,杏3750亩,葡萄1562亩。旅游业是依玛乡潜力和希望最大的产业,境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勒巴格村伊斯兰学经堂。堂上铸有考古价值的道教太极图案,有县可溯之源的喀拉玉勒滚村黑水营古战场遗址,民族特色鲜明,值得开发利用。此外还拥有1000亩的连片水域,10000余亩天然草场,是休闲、开发、娱乐的理想之地。

古勒巴格乡位于县东南7公里,315国道以东,东与莎车毗邻,南隔提孜那甫河与叶城相望。全乡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耕地43400亩,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辖14个行政村。古勒巴格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光照充分,交通便利。盛产棉花、水稻、小麦及各种瓜果,适宜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古勒巴格乡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施完善。目前,古勒巴格乡已村村通路、通水、通电。2010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359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149万元,

二、三产业收入441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粮棉、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已基本形成,林果已逐步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盛产核桃、巴旦木、苹果、杏、葡萄、石榴等果品,其中,核桃22039.5亩,挂果面积4010亩,已初步形成核桃产业规模,2010年新定植红枣5666亩、311600株。2010年底牲畜存栏44400头(只),全乡已建成2个畜牧专业村、14个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119户;建成温室大棚178座,拱棚48座,2010年将推广大棚滴灌技术。

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集市巴扎为经济中心的市场正在兴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增多。目前,已初步开发了位于315国道东侧的布拉克生态园,可供开发的天然草场、湿地、水域万余亩。境内有天然优质沙场近万亩,初步测算,可开采量达3000多万立方。

赛力乡位于县城南5公里,315国道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总面积7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辖14个行政村,一个园艺场,总人口13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8人。XX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连续两轮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赛力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面积达33000余亩、90余万株,人均占有果树90株,以红枣、核桃、葡萄、杏、石榴、苹果为主要品种,红富士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产品销往北疆各地、内地及周边国家;5万株核桃、8万株葡萄已经挂果,效益明显;12万株石榴、10万余株杏开始挂果,发展潜力巨大;新定植的8500亩红枣,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存栏3XX头(只)以上,其中奶牛100余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奶200吨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000头,年均出栏牲畜可达2.2万头(只);可提供商品家禽20万只(羽),鸡鸭苗40万只,禽蛋150吨以上。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00余座,主要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500吨以上;有30个棚种植葡萄、油桃、草莓等水果。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3元,年均增长10.3。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40余商家落户赛力,特别是总投资400余万元的天山木业公司的落户,填补了无规模企业的空白。赛力乡有成片胡杨林200亩和10余亩水面等待有志之士前来开发,共同打造出本乡的旅游品牌,实现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立体开发。

依肯苏乡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315国道横穿全境,总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8个行政村,2个汉族队,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00人。

依克苏乡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为主。种植业方面,2010年全乡种植小麦1.4万亩,棉花2.35万亩。林果业方面,目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23608亩,其中核桃15976亩,红枣7686亩。畜牧业方面,2010年牲畜出栏3.6万头(只),现牲畜存栏4.3万头(只)。设施农业方面,全乡有温室大棚156座,拱棚70座。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已有8个村通柏油路,全长15公里,有10个村铺沙石路面,全长65公里。全乡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普及率达到8。抗震安居工程已完工1873户,加固262户。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塘800亩,全乡从事水产养殖的达13户。

图呼其乡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处,西接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东南隔提兹拉甫河与叶城相望,东临315国道。全乡总面积4.32万亩,耕地2.4万亩,辖9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12户,总人口8348人,其中农业人口6850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282.4万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1元,净增225元。

图呼其乡农业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种植业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2010年底,粮食总产量为8168吨,人均1吨;棉花总产量为2.5万担,人均3.6担。林果业则以红枣、核桃、杏、苹果为主栽品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达18600亩,人均占有3亩;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出栏可达20377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禽类11.6万只(羽),2010年牲畜存栏24150头(只),商品家禽年均出栏116000只,产肉582吨,产奶180吨,禽蛋162吨以上。全乡水库面积2842亩,水产养殖水面640亩,可开发旅游业。

奎依巴格乡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辟邻塔西南石油基地(奎依巴格:维吾尔语意为“喜悦的家园”)。该乡交通四通八达,道路条件良好。全乡现有13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X人,其中农业人口8276人。全乡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78.5平方公里(不包括西南戈壁),耕地面积35996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9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1.17元,比上年增加235元。经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已逐步形成种植、畜牧、林果、设施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种植业以小茴香、绿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见长;畜牧业以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每年向石油基地市场提供食用畜类1万头(只)以上,禽类10万只(羽);林果业以石榴、杏、核桃为主;设施农业以草莓、油桃等特色产品见长。

阿克塔木乡位于县与石油基地之间。全乡拥有耕地面积23160亩,其中林果业2XX亩,8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4169人,1007户,主要由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组成,是一个人少地多的乡。近年来,阿克塔木乡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基础上,着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努力做大做强红枣产业,重点在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加强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以规模和产量促发展,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全乡现有红枣面积15000余亩,其中,1500亩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2500-3000元,今年新定植了5个精品枣园。畜牧业按照“两大一特”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牛羊和家禽养殖,年内牲畜出栏达到1.6万头(只),存栏达到19000头(只)。建立家禽养殖小区8个,养禽总量达14万余羽,户均达到139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3座,拱棚40个,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亩均效益达4000元。预计年末农业生产总值达3906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元,增收260元。

阿依库勒乡位于县城西5.5公里处,北临叶尔羌河。县城与塔西南石油基地公路贯穿全乡,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万亩。辖14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60人,是地区首批命名的“奔小康示范乡”、“民族团结模范乡”。阿依库勒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盛产粮、棉、水果、药材。有“稻种之乡”的美誉。全乡道路硬化率达87,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科学、合理。2010年全乡小麦产量达到4700吨,玉米产量达到4906.2吨,棉花年产量达到3.4万担。林果业发展迅猛,现有林果面积21500亩,挂果面积12869亩,预计果品总产量将达到1394.9吨,新定植红枣8500亩,共47.5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大力发展“短、平、快”家禽养殖,认真实施良种、良料、良养、科学防疫四位一体的饲养方式,整体推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牲畜存栏27267头(只),出栏24198头(只)。现有温室大棚330座,大、小拱棚内四季飘香。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距县城28公里,位于塔西南石油基地南5公里处,与叶城毗邻。全乡总面积3.8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人均耕地4.5亩,下辖三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共850户、3235人,其中塔吉克族1241人,维吾尔族1010人,汉族984人。全乡农业人口2650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93.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2元,比XX年增长13和11.2。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地处戈壁边缘,光热条件极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出产远近闻名的种植物:作为主栽作物的棉花,朵大、洁白、绒长,是全县指定的种子棉;洋葱、茴香、黄豆则成了汉族村的“品牌”,每年收购季节,外地的客商不远千里、络绎不绝赶来抢购,远销大疆南北,效益明显;林果业上以核桃、红枣、苹果、杏为主要品种,尤其是红枣远负盛名,口感极佳,汁多味甜,4320亩红枣,2398亩核桃,590亩苹果,640亩杏子,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上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目前牲畜存栏大畜1900头(只),羊6500只,家禽29600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120座,既可种植蔬菜,又可种植果树。

全乡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抗震安居工程年底全部完工,乡中心幼儿园和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文化中心相继落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硬件建设有了初步雏形。

二、主要建设项目

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现状:我县农机推广站自1982年建站至今已形成县、乡两级推广网络。主要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的职能。随着农机体制的改革,XX年农机站改制,农机具经营业务取消,将原农机站拥有的机具拍卖给私人,拍卖后机具款归还银行贷款,原先收回的大部分农机作业费被乡政府挪用,少部分由贫困户拖欠无法收回。目前农机站帐面上反映出来的只有不动产即固定资产,10个乡站固定资产总额299.5万元,基本无收入来源。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站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试验机具,办公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尤其是依玛乡推广站无培训室、古勒巴格乡推广站办公室年久失修,已从中间裂开,以前修建的培训室坍塌,依肯苏乡推广站务农具棚,机具露天放置,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通过该项目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化农机推广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使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

二、林果业施肥植保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林果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县林果业定植面积已达28万多亩,初步形成了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苹果、红枣、葡萄等7大果品基地。林果业以其固有的特色和林农立体模式分布在14个乡镇场,覆盖80乡(镇)和农村人口。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2318”工程,即:全力建设20万亩精品园,30万亩千元田,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收入10000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收入8000元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效率低,资源优势很难变成商品优势。为了实现林果业奋斗目标,把的林果业优势尽快变成资源优势和商品优势,十分需要先进、适用的林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缺乏引导资金无法推广,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方面的机具。通过推广适合本地的挖穴机、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机械化先进技术和机具,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努力把我县林果业资源优势,尽快的变成商品优势。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针对当前林果业发展现状,我们在古鲁巴格乡、依肯苏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推广林果业机具,切实解决果树的植保、追肥、修剪、采摘的难题,确保农民增收、林果业增效。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

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在8万亩以上,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拖延了后茬作物的播期,玉米种植、秸秆青贮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机械收获是空白。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因此,必须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我县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收玉米,可供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地块6000亩左右,每台联合收获机一个作业期内(20天)可收获玉米XX亩,需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3台。

四、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残膜的回收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十几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种农作物在单产、总产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农业生产中的“白色革命”。但是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彻底回收耕地中的残膜,日积月累,大量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不能分解转化,以致影响耕作和农作物生长,造成耕地和环境污染,已成为“白色公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县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清除农田中的残膜一般都采用人工收集残膜,但人工清捡残膜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捡拾不净为此,只有走机械化清膜这条路才能清除污染。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械化清膜技术,采用4cjx型悬挂式农田残膜回收机,按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作业200亩计算,一个作业期(10天)可作业XX亩,四个乡5万亩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项目,是一项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县已经过两年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县有免耕播种机15台,可实施免耕播种1500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抢农时、争积温、节本增效的效果。我县土壤以耕翻为主,由于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破坏了作物根茬固土的能力,风蚀剧烈。有机质和水分跑失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布依鲁克乡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实施免耕播种的面积1万亩。每台免耕播种机每天作业50亩计算,年作业期(20天)可作业10000亩,需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

六、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小茴香是我县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将种植小茴香3万多亩,小茴香种植,采用机械打孔,人工点种的方式种植。由于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扩大面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布依鲁克乡实施小茴香机械精量播种10000亩,按每台播种机80亩/天,一个作业期(10天)可播种800亩,10000亩小茴香需要购置2bmc—9牧草精量播种机125架。

七、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设施农业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全县已有温室大棚4160座,其中日光温室2500座。依靠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差。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固定设施)的逐步建成与完善,蔬菜生产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集中体现于传统的耕种制度与手段难以完成先进的农业种植的技术要求。精耕细作的蔬菜种植工艺;花色多样的蔬菜品种,使得种植地块的变小;种植周期变短、速度加快;耕作次数增多;复种率提高等等。这一切单纯地依靠传统落后的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增大、作业成本上升;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变差。致使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都只能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徘徊。落后的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县城郊设施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蔬菜种植机械化是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的载体,也是设施农业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为此“设施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示范、推广适合解决我县城郊农户温室、大棚以及露地垄作蔬菜的耕翻、开沟、起垄、中耕培土、温室卷帘等高劳动强度作业项目的高新特色农业机械。以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手段来实现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先进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而促进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温室草帘卷放作业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随着高劳动强度的耕翻作业逐步开始被机械化耕作技术所代替之后,开始上升为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作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卷帘机械的性能、适应性以及质量与配套技术等问题,致使温室草帘卷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上可行性较差。而如今,我国的温室卷放帘机械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卷帘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适用于各种温室结构、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要求的卷帘机械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双悬臂主动式卷帘机的推广应用,非常适合我县菜农自建非统一模式的温室草帘卷放作业。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波斯喀木乡有温室大棚503座对250座进行装备;依玛乡有温室大棚178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古鲁巴格乡有温室大棚216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塞力乡200座温室大棚装备100座、依肯苏乡有156座温室大棚装备50座。共计600座。

每个大棚需配备一台卷帘机,每台万能田园管理机可管理10个大棚。需温室大棚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

八、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现状:整地是播种的关键环节,机械整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耕作层和地表状态的改善,对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县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主要靠圆盘耙、镇压器、耱子和人工来完成整地,现有联合整地机26台,有圆盘耙60台,镇压器132台。种植粮食、棉花作物的面积已达28万亩。我县推广运用机械化犁地、耕地、耙地已长达20余年,这些技术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县农业机械犁地、整地、平地重复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但是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提高农作物产量了;因此在新的农艺要求下,我们将推广联合整地技术,配合现有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力付出。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联合精整地技术,按每台1zl-5.4型联合整地机每天作业150亩,年作业期30计算,三个示范乡每年实施联合精整地5万亩需要10台联合整地机。

九、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的耕地主要靠人力、畜力平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平整效果差且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或“大平小不平”,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又浪费灌溉用水。农作物要求地块平整,特别是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平整度要求更高。而在我县进行土地平整,一直都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利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力、畜力平整,这也只能达到粗平,即所谓“大平小不平”。采用常规的地块平整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平整效果不好,只能达到粗平,现在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常规的平整效果不佳,就达不到节水、节肥、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根据县的水源和地块现状情况,由于传统的平整方法过于粗放,平整后的地块亩毛灌溉定额达550方,水源浪费损失严重,由于土地不平施肥追肥时肥料浪费也较多,对种子发芽率也有影响。同时又极干旱,土地及作物的蒸腾蒸发强烈,土地及易受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不仅浪费水源和肥料,而且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灌区地下水的进一步抬升,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近几年的大田种植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地表的不平是直接影响各种作物增产。

为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激光平地仪进行精密平整。大力发展激光平地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可以把节余的水源用于扩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激光平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水节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在水资源要求量不增加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灌溉面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阿克塔木乡实施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平整。在2010年元月25日前,完成基础设施工程,4月底开始对示范基地进行平整作业,每天平地在30至50亩之间,一年内要完成5万亩耕地的平整工作,2年完成8万亩的平整工作。需购置2套激光平地机械进行激光机械化技术平地。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

(1)修建办公室及培训室

(300㎡600㎡)×600元/㎡=54万元。

(2)修建农具棚

1000㎡××500元/㎡=50万元。

(3)县推广站修建实验室

200㎡×1×800元/㎡=16万元。

(4)教学设备及教具

4套×4个乡×1万元/套=16万元。

合计:136万元

2、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wtx45/60挖穴追肥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购置病虫害防治机械

100台×1200元/台=12万元。

购置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

10台×6万元/台=60万元

合计需投入112万元

3、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

3台×20万元/台=60万元

4、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残膜回收机

25台×0.8万元/台=20万元。

5、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免耕播种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6、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小茴香播种机。

125架×3000元/架=37.5万元

7、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1)购置卷帘机

600台×1000元/台=60万元

(2)购置万能田园管理机

60台×9000元/台=54万元

合计共投入114万元

8、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10台×2.5万元/台=25万元。

9、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1)l600激光水平发射器

2台×16.5万元/台=33万元

(2)铲运机

2台×3.8万元/台=7.6万元

(3)纽荷兰175马力拖拉机

2台×65万元/台=130万元

合计:170.6万元

总计:715.1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根据《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建设资金采取申请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乡村及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