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的周长三年级
第一篇:认识图形的周长三年级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信息窗1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ppt课件、彩笔、直尺、毛线一根、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扇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片片飘落的树叶成了小动物们运动的乐园,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已经制定好了锻炼计划,它每天都要围着这片树叶跑一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蚂蚁是怎样跑的。
1.认识边线。
师:第一天,出发了,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跟你想的一样吗?问题出在哪儿?那你觉着它应该沿着树叶的哪儿跑?这条边我们可以称为边线,也就是说小蚂蚁应该沿着树叶的边线去跑,刚才,它跑到树叶的里面去了。
2.感受从起点再回到起点。
师: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次又发现什么了?小蚂蚁要从这一点出发,再回到这一点 ,这才叫跑了一圈,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起一个名字,叫起点。
3.认识一周。
师:看来小蚂蚁的确需要好好锻炼一下了,第三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跑的?如果跑对了,就给它鼓鼓掌。小蚂蚁第三天是怎样跑的?这一圈,在数学上,称为一周。
师:如果我从这一点给它断开,伸直,它会是一条线段,这条线段也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关于周长的知识。
【评析: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产生了了解周长的迫切需求.同时,学生对周长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图形的周长 1.感知实物图形的周长
观察数学课本的封面,指一指封面的一周。 2.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指出你手中平面图形的一周,一边指一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3.观察ppt图片
思考: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封闭图形。 4.加深周长的概念
观察ppt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哪些图形中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图形的测量
1.师:同学们真棒,给周长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怎样才能得出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测量并计算一下它的周长。
2.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⑴1.测量并计算自己所选图形的周长,并作记录。 ⑵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怎样计算的? 3. 汇报交流。 4.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片树叶的周长你打算怎样量?尺子是直的,而树叶的边线是弯的,不能直接量,怎么办?同桌讨论一下。生自由发言,师: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不谋而合,你真棒!一起看大屏幕。
(三)计算图形的周长 1.观察ppt图片,思考: ⑴怎么保护花坛里的花草?
⑵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 师:学校要进行美化校园的活动,要求给图中的花坛都装上护栏,你能计算出要安装的护栏的长度吗?
2.观察ppt图片
思考:怎么测量花坛的周长呢?小组讨论:求护栏的长度就是求什么? 3.观察ppt图片
学生自主尝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自主计算护栏的长度。
【评析:学生通过指一指等操作活动,加深对物体表面及图形一周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总结周长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动手中领悟,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思维、构建新知。】
三、巩固检测、拓展训练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3.拓展练习: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总结反思、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快乐!老师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回家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做好自己的成长记录。每年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就像小树一样每年都在不断长高长壮,让我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最后,祝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师: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 【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师: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 师:(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师:(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 (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师: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师: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师: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师: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师: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师: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师: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参赛老师大家好:
我是7号参赛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周长的认识》,我从来没有执教过冀教版的教材,所以讲课前我先对教材做了一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并掌握了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的,将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设计了量一量,说一说,指一指,练一练几个层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层次性。
《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会使他们真正领会数学的意义。
讲课前除了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对学生我也要详细的了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操作、观察、表达、概括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测量长度和表达长度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周长的含义.
2、 能较准确的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3、 能准确量出和表达物体表面周长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周长
2、学生通过“说”“指”理解周长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准确测量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让学生“感知-理解-再感知—再理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合作-指-量”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节知识。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激-动-说-练”四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上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两件小礼物。”出示两种小布艺,“大家喜欢吗?”激起孩子们的热情。“这是福利厂准备生产的两种小布艺图案,在成批加工小布艺之前,需要把所需材料都裁剪好,那么,我们看一下兔博士为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出示问题:“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引用兔博士的问题设疑,激起孩子们求知的兴趣。“想试一试吗?”过渡到动手尝试的环节。
二、 动手尝试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尺子、剪刀、针、线绳,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测量小布艺花边的长度,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用剪刀和针时注意安全,及时发现学生的不同的想法和测量方法,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
“谁能将测量的方法及结果给同学们说一说呢?”引入第三个环节“汇报结果”
三、汇报结果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体现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汇报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对于同学们说出的简单的方法要及时评价,让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时教师加以讲解:“刚才大家测量的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板书:周长
那你能指出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的边线吗?过渡到“练”的第一环节“指”
四、“指”出周长
学生们自己指出数学书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面,黑板面,硬币面等一些物体面的边线,教师一定要观察学生是否指到位,及时指导。
教师质疑:这些物体表面的边线的长度就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知就是周长
补充板书:物体表面的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让同学们再一次感知周长,并理解周长是一个长度。 我们来选一个物体表面的周长来量一下吧!过渡到“练”的第二个环节“量”。
五、“量”出周长
同学们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测量的方法,在不同的表达中让同学们互相学习。“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周长呢?”让学生沉浸在思考中。
六、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果有困难,教师再加以引导),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
请同学们互相测量一下腰围、头围、胸围,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纠正测量的方法。
出示王奶奶绕公园散步一圈的图,让同学们求出王奶奶走了多少米?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周长“围”“圈”“绕”。
七、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让同学们通过谈收获,总结本课。
总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必须对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仔细了解,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同学们一个流淌着真诚、充满着和谐的空间!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及参赛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三年级《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组
杜广强
【教材分析】
“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设计理念】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
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语言表述,手指比划)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度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呈现)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
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树叶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画片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是在用笔描画图形一周时,每个同学都印发一张有图形的作业纸,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笔来,这样反馈更全面、真实、有效。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识等很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周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周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周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周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周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
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