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论文
1 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现存问题
1.1 园林植物栽种重效果、轻保护
不少城市地方官员在政绩观的引导下, 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往往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空气质量、水土或流行虫害等方面的特点, 指示种植大量不适合当地的植物;另外, 为迎合领导心理或从节约成本出发, 部分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当地园林绿化植物配植选择时, 也会做出看轻或刻意回避植物保护工作的设计, 导致园林植物后期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十分困难。
1.2 园林植物管理重栽种、轻检疫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架构下, 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应职责部门为林业局或绿化局等政府机构, 但从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来看, 其仅限于按照绿地建设规范对城市绿化的用地规模进行总控, 缺失后期植物病虫害的防疫职能。加上目前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市场运营、公司承包”模式, 各园林公司各自为政, 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 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2 园林植物保护原则
2.1 因地制宜, 综合防治
在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初期, 应对当地的气候、物种等所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满足相关功能、经济要求的技术上, 进行栽种植物的合理搭配。注重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提倡对外来生物在园林植物物种引进或者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危害的预判, 避免因其广泛传播引起的危害。
2.2 功能优先, 兼具景观
应优先选用抗病性好、成活率高、便于运输和养护的植物, 大面积作为行道树等形式栽种。与此同时, 考虑植物培植的景观效果及植物成长的季候特性, 进行合理的配植, 确保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观;点缀搭配景观价值高的名贵树种, 满足园林景观多样性的观赏要求。
3 园林植物保护相关有利趋势的思考分析
3.1 病虫害防治手段多样化
传统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以喷洒农药为主, 长期采用这种方式, 不仅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 而且容易形成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 实不可取。因此, 按照防疫检测标准的相关要求, 采用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杀虫法等物理手法, 同时加大对低毒、低害、低残留农药的研发使用, 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病虫害治理的有效途径。
3.2 病虫害防疫措施优先化
由于重视力度不够, 过去对园林植物的保护基本以病虫害治理为主,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 防治成本的提高, 越来越多园林绿化管理者开始将关注终点转移到病虫害的预防上, 例如对植物载种技术进行改良, 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 合理、科学搭配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水、肥等, 通过认真的养护, 提高园林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使广大市民理解支持植物保护工作, 通过多重举措, 有效避免待植物病虫害发生时需支付的成本。
3.3 园林植物管理规范化
改变过去重载种、轻保护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理念,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来组织、规范对园林植物的各项保护措施。首先通过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 使其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当地多发植物病害、各种防治措施的利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有清晰的认识。另外, 落实责任, 建立责任追究管理机制, 划分防疫工作责任分区分给个人, 并设立针对疫情监测、汇报、核实相关情况的奖惩激励制度, 从而实现对园林植物保护的保障。
结束语
为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对对城市环境的净化、美化等相关作用, 应尽量避免采用农药防治的手段, 寻求园林植物保护的新方法。园林植物的保护应明确保护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功能优先、兼具景观”的原则, 鼓励“病虫害防治手段多样化、病虫害防疫措施优先化、园林植物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使对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落到实处,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的成效。
摘要: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关系到园林绿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园林绿化管理措施的合理性, 因此是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本文从概述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 随后针对现存问题、总结提出园林植物保护需遵循的原则, 最后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有利于园林植物保护的各种有利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钱兴华.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5.
[2] 考扬忠, 巩素霞, 丁世民, 徐金玉, 玄雪峰.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广东园林, 2014, 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