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教案及说课稿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教学教案及说课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体育教学教案及说课稿
大班体育“熊出没”教案及说课稿
大班体育活动《熊出没》教案
活动来源
最近班上有很多宝宝都在讨论动画片《熊出没》,大家都在讨论故事中的两只熊是怎样勇敢地和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是怎样拼命地保护森林里的树木的。可见,这部动画片受到了几乎所有孩子们,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的喜爱。孩子们热情而积极的讨论使我萌发了两只熊去“光头强”家中救回小树苗这一情境,而我们正好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合于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2.进一步认识“梅花桩”,了解游戏“过河拆桥”及其玩法;
4. 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梅花桩(由三个易拉罐瓶组成)数个、跳高障碍物、“小树苗”70颗、 多媒体(放音乐“熊出没”用)、游戏胜利的奖章、软垫(铺在地上以防止幼儿受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画片《熊出没》有一定了解,对角色和主要情节也较为熟悉;幼儿在之前的体育活动中接触过梅花桩,对其有初步了解。
3.环境准备: 确定户外场地的安全,根据天气预报挑选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
活动难点: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活动过程
1.小律动导入活动:用“熊出没”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进行整个活动的热身运动。
(师:宝贝儿们,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
2.智过梅花桩:幼儿自我探索通过梅花桩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同时实现其跑、跳、跨、平衡等多个方面的练习。
10个梅花桩摆成“|”状,其中两两间间隔约40cm。
(1)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鱼贯式地通过梅花桩,老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必要时做提点,同时伴有鼓励,以增强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
(师:宝贝儿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梅花桩,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用自己的办法穿过梅花桩。)
(2)鼓励与大部分幼儿使用不同但合理的特殊方法的幼儿,向幼儿示范以踩、跳、跨的方式通过,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
(师:宝贝儿们真棒,用了这么多种方法穿过梅花桩,我看见有宝贝儿是绕过去的,有跳过梅花桩的,有踩在梅花桩上面过去的,有这样锯齿状绕过梅花桩跳过去的...)
(3)幼儿再次穿过梅花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以练习幼儿跑、跳、跨、平衡等多种能力。
3.“过河拆桥”:通过玩游戏“过河拆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幼儿鱼贯式的练习“过河拆桥”。
4.大冒险:通过一组连贯的障碍物的设置,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进行跑、跳、跨、平衡能力的练习。
(1)将幼儿带入营救小树苗的情景,引起幼儿继续参与的兴趣。
(师:宝贝儿们,老师刚才收到一个消息,光头强要把种在森林里的小树苗运出去卖掉!熊大和熊二决定要再次保护森林,宝贝儿们,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把小树苗给救回来吧!)
(2)结合情景讲解大冒险的规则,并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师:现在小朋友们自动分成两组——熊大组合熊二组。光头强的家在那头,熊的家在这头,宝贝儿们要从熊的家出发,越过前面所有的障碍到光头强家去营救小树苗,每个宝宝一次只能救一颗小树苗,救了之后赶快从旁边跑回来准备第二次营救。宝贝儿们一共只有2分钟的时间,因为2分钟之后啊,光头强就要把小树苗给运走了! 宝贝儿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看哪一组小朋友救出的小树苗最多!)
(3)幼儿开始大冒险,大冒险包括三个难关:第一,过河拆桥;第二:跳杆(两个跳杆,高矮不同);第三:穿过梅花桩,最后救回小树苗。幼儿采用鱼贯式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2分钟)进行救小树苗的大冒险。
(4)大冒险结束后,老师清点两组的小树苗数,多的一组获胜,奖励胜利者奖章,另外一组也获得优秀奖章。
5.放松活动: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身体放松活动,请幼儿帮助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平时在活动室播放音乐“熊出没”,吸引幼儿回忆起此次开心的游戏经历,并主动拿出梅花桩进行“过河拆桥”等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熊出没》说课稿
一、说活动来源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动画片《熊出没》是中班幼儿十分喜爱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受到了几乎所有孩子们,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的喜爱。对于故事中的两只熊是怎样勇敢地和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是怎样想办法保护森林里的树木的幼儿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热情而积极的讨论使我萌发了两只熊去“光头强”家中救回小树苗这一情境,而我们正好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合于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3)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2、认识“梅花桩”,了解游戏“过河拆桥”及其玩法;
3、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能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4)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此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
活动难点: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四、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梅花桩(由三个易拉罐瓶组成)数个、跳高障碍物、“小树苗”70颗、 多媒体(放音乐“熊出没”用)、游戏胜利的奖章、软垫(铺在地上以防止幼儿受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画片《熊出没》有一定了解,对角色和主要情节也较为熟悉;幼儿在之前的体育活动中接触过梅花桩,对其有初步了解。
3.环境准备: 确定户外场地的安全,根据天气预报挑选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启发式教法:启发式教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示范法:大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体育活动中,教师教师通过准确的示范和讲解动作要点,,以及同伴的示范,有利于幼儿模仿和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动作技能,他们能够较快地领会动作的要求,在自主的活动中掌握动作的技巧。
3.游戏情景法:活动中,我用情景性语言,描述把幼儿带到游戏情景之中,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4.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梅花桩的方法的时候,我采用了师幼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探索出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二来可以进行良好的师幼互动,使整个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学法有:
1.自主操作探究法:此法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教师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行为练习法:大班幼儿对于跑、跳、跨、平衡能力掌握水平不是很高,而这些能力的掌握只有靠不断地联系达成。通过行为练习法,使幼儿反复地进行动作练习,可以帮幼儿提高跑、跳、跨、平衡能力水平。
3.竞赛法:竞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更好地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律动导入活动—智过梅花桩—过河拆桥—大冒险—放松活动五个环节展开。下面我将对这五个环节进行一一讲解。
环节一,小律动导入活动:用“熊出没”的音乐,利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律动的形式进行整个活动的热身运动。此环节指向目标1. 环节二,智过梅花桩:此环节通过师幼合作探索与幼儿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多种不同的通过梅花桩的方法,同时实现其跑、跳、跨、平衡等多个方面的练习。本环节中,10个梅花桩会被摆成“|”状,其中两两间间隔约50cm。大班幼儿已经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够连续跑约1.5分钟,步幅也增至约50cm,因此,梅花桩的数量和间隔距离是十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 此环节指向目标2.,强化目标1。本环节预计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鱼贯式地通过梅花桩,老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必要时做提点,同时伴有鼓励,以增强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
2.鼓励与大部分幼儿使用不同但合理的特殊方法的幼儿,向幼儿示范以踩、跳、跨的方式通过,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进行多角度的锻炼,而不仅限于某一两种。另外,与幼儿一起探索用多种方式通过梅花桩,可以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3.幼儿再次穿过梅花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以练习幼儿跑、跳、跨、平衡等多种能力。这里采用了行为练习法。
环节三,“过河拆桥”:本环节目标为通过玩游戏“过河拆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1)老师讲解示范法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幼儿鱼贯式的练习“过河拆桥”。
环节四,大冒险: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也是解决重难点的环节。指向了目标
2、3 。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会通过一组连贯的障碍物的设置,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进行跑、跳、跨、平衡能力的练习。
本环节的第一步:我们要将幼儿带入营救小树苗的情景,引起幼儿继续参与的兴趣。可以通过这样一段话来引入:“宝贝儿们,老师刚才收到一个消息,光头强要把种在森林里的小树苗运出去卖掉!熊大和熊二决定要再次保护森林,宝贝儿们,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把小树苗给救回来吧!”当老师用神秘、充满正义感的语气说完这句话时,大班幼儿渴望挑战的心理被激起,游戏兴趣大大提高,也有利于下面教师对游戏规则的介绍。
本环节的第二步:结合情景讲解大冒险的规则,并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有规则的竞争性游戏的存在有相当大的必要性,我们要让幼儿在规则中尽享运动的快乐。我会先通过这样一句话来告诉向幼儿表明游戏规则:“现在小朋友们自动分成两组——熊大组合熊二组。光头强的家在那头,熊的家在这头,宝贝儿们要从熊的家出发,越过前面所有的障碍到光头强家去营救小树苗,每个宝宝一次只能救一颗小树苗,救了之后赶快从旁边跑回来准备第二次营救。宝贝儿们一共只有2分钟的时间,因为2分钟之后啊,光头强就要把小树苗给运走了! 宝贝儿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看哪一组小朋友救出的小树苗最多!”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要求明确、内容有趣,能在告诉幼儿规则的同时激发幼儿强烈的游戏欲望和兴趣,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本环节的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幼儿进行游戏“大冒险”。“大冒险”一共包括四个难关:第一,过河拆桥;第二,跳杆;第三,穿过梅花桩;第四,勇过陷阱。幼儿只有在通过了这四关之后才能到达光头强家,救回小树苗。大班幼儿能够快跑25米左右,因此我们会将这一系列的障碍物的长度设置为25米,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耐力。通过这样一种有竞争性的连贯性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可以同时锻炼幼儿跑、跳、平衡等多方面能力。这一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可以在这个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幼儿将采用鱼贯式的方法进行游戏,以保持游戏热情和兴趣。
本环节的最后一步:颁发奖章。大冒险结束后,老师清点两组的小树苗数,多的一组获胜,奖励胜利者奖章,另外一组也获得优秀奖章。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团队意识,发奖章一方面可以保持幼儿对竞争性游戏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5.放松活动:游戏在幼儿感到满足但尚未产生疲倦的时候结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身体放松活动,请幼儿帮助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整个活动采用体力智力相结合、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形式,十分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都要时刻保持对幼儿安全的警惕性。并时刻关注幼儿的运动负荷,以便及时对整个活动的运动强度进行调整。
六、说活动延伸 新《纲要》要求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因此此活动可延伸到家庭、音乐游戏中。
1.音乐游戏:平时在活动室播放音乐“熊出没”,吸引幼儿回忆起此次开心的游戏经历,并主动拿出梅花桩进行“过河拆桥”等游戏。
2.家园共育:在家庭中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梅花桩、过河拆桥游戏。
第二篇:云房子教案及说课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领悟云的变化、云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白云奖章;
生:小鸟头饰、图画本、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留在天上了。
【出示白云图】
这些白云呀想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呢!你们敢挑战吗? (敢)
【点击白云,相机出示词语:来不及 玩耍 礼堂 干净 笑眯眯】
(指名读) 【师进行相应的评价】 (生齐读)
【师相应点击擦去词语】 恭喜你们,挑战成功!
二、美的感受:
师:这么大的天空中只有这些白云吗?瞧,谁也来凑热闹啦?
【点击出示“一群小鸟”的图片】 (生读)
小鸟在哪儿呢?噢,在这里。【帮几个孩子戴好头饰】
还有小鸟吗?(生自己戴头饰) 这么多的小鸟呀! 听,她们说—— 【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
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 (造云房子)
【停顿】 小鸟们心灵手巧,不一会儿,云房子就造好了。这些云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
小鸟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呢?喜欢哪个,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冬瓜图:
师:【指着学生】你说。(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师在黑板上画 冬瓜】
读得不错!还加了动作呢。 谁再来做个傻傻地冬瓜的? (生再读) 你的表情真憨厚! 【点学生读】
你真是傻得可爱呀!奖你一朵白云奖章。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傻傻地大冬瓜吧。这些冬瓜可真是傻得惹人喜欢呀!
花儿图:
师: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呢?(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师在黑板上画 花儿】
谁能开得更美的?(生读) 这朵花儿美多了! (生再读)
这朵花儿张开了她那可爱的小脸,对着我们笑呢。 老师奖你一朵白云奖章!
这么多漂亮的花儿,真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呀!
大楼房图:
师:说说你喜欢的吧。(有很高的大楼房。) 【师在黑板上画 高楼】
谁能造出更大些的?(生读) 楼房变大了呢。 谁有信心造出很高的大楼房?(生再读)
这幢楼好高呀!奖你一朵白云奖章! 请你领读一下吧。 (生领读) 这么高的楼房,老师都得仰着脖子看呢!
大礼堂图:
师:还喜欢什么样子的呢?(有很宽的大礼堂。)【师在黑板上画 礼堂】
你们觉得这礼堂宽吗? (宽)
那让我们一起造造这个很宽的大礼堂吧。 (生加动作读)
这礼堂可以坐很多人呢! 我们男女生来比比吧。 (男 女生比赛读)
看来男同学的力气大些,造出来的礼堂都更宽些啊!
小房子图:
师:还有喜欢的吗? (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师在黑板上画 小房子】
你还用手比划了呢。 谁能造出更小的房子的?(生读) 感觉这房子还能住进两三只小麻雀呢。 (点学生读)
谁再来造造? 真小呀!现在只能住进一只小麻雀了。奖你一朵白云奖章!
喜欢这幢房子的小朋友一起来造造吧。 要是来只胖胖的麻雀,还很难住进去呢!
三、美的享受:
师:【指着黑板上的图】 小鸟造了这么多的房子,多么可爱、有趣呀!想不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呢? (想)
那就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说说云房子的样子吧。 【出示图片:冬瓜、花儿、高楼、礼堂、小房子】
【师引说: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生说)】
你们真棒呀!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房子的样子。
小鸟们已经造出了这么多可爱的房子了,你们还能造出更多有趣、特别的房子吗? (能)
那就动动手,画一画吧。 【配乐“童年的回忆”】 【师行间巡视,了解孩子的创作情况。可和学生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呢„„】 【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生回答) 【注重启发,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进行相应的评价: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可以评上想象小明星了;
你造的云房子真奇特;
你的房子真是与众不同;
相信以后你一定能够实现你的理想的„„.】
老师看到你们造出来的房子,感到很吃惊呢!你们太有创造天赋了。肯定还有很多独特、 有趣的房子吧。那就把它们带进这样的句式当中吧。
【出示说话练习: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有的像( )的( ),有的像( ) 的( ),有的像( )的( )„„】
师对你们十分佩服呢! 【竖大拇指】。
小鸟们,经过你们的用脑动手,房子终于造好了。你们的心情(非常开心)。 【出示动画】 【师导读】是呀。小鸟们开心极了。他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里飞过去。)
【点击“鸟叫声”】 听,它们在叫什么? (生回答:叽叽喳喳叽叽喳)
唉,我不是小鸟,听不懂鸟的语言。哪只小鸟帮我翻译一下呢?
(我的房子可漂亮呢。我的房子很大,很宽。欢迎大家来作客„„) (学生边说边加动作表演)
【真想去看看!你可真热情呀!好的,我一定去„„】
一只白鸽被这些美丽的房子吸引过来了。【师表演】 哇,这么多好看的房子,我可以来玩吗?
(可以,欢迎你来作客) (我们一起玩吧)
好的,那我们就玩起来吧。
【出示课件内容: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 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作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 (全班一起动起来,齐读)
小鸟们真是快乐呀!正当它们玩得开心,说得快乐的时候,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咦? 【课件显示云的变化】 师引读: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
【停一停】云房子哪儿去了? 【师相应擦去黑板上的图画】 【点学生说】(被风吹走了)
是呀,风一吹,云房子就没有了。
此时的天空中【点击出示太阳图】只剩下(生回答)。
看到云房子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呢?(奇怪、难过、失望、开心„„)
【点击出示文字: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可启发:为什么奇怪呢? 为什么开心呢?】 那带着你的心情读读吧。 (生读)
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去好好感受一下吧。【加动作读】
四、美的升华:
师:现在的天空呀,剩下了一个太阳和一片蓝天,是这么的宁静;刚刚的天空呢,很多小鸟在忙着造云房子,又是那么的热闹。看来这天空还真是是变幻无穷呢。一会儿时间就能变出不同的样子,多有趣呀!小朋友们,喜欢这篇课文吗?愿意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 可是课文太长,我们就选择两段试着背诵吧。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试背
2、6自然段。 (生试背)我们一起背吧。 (师生合背)
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得这么熟,真了不起呀!
五、生字掌握:
师:刚刚呀云宝宝考了小朋友的记忆力,还想考考你们的眼力呢。还敢再次挑战吗? (敢)
【课件出示生字:阵、造】
【说说字的结构、部首、带有这个部首的字,书写时的注意点】
老师也想写写呢,可是老师的记性不够好,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生说,师示范写,师边写边说出字的写法,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恭喜你们,再次挑战成功。 下面该是展示你们手上的功力了。拿出你们的《习字册》,先描红、仿影,再认真的书写 这两个字吧。
【提醒:汉字方方方正,做人也要端端正正的。坐姿端正写出的字更漂亮!】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字,可圈出写的好的字】
《云房子》(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极受儿童喜爱,字里行间里也充满着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
二、说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领悟云的变化、云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句式说话练习。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多媒体的衬托,把学生带入喜欢的童话氛围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促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课文第一自然段导入,课件相应出示几朵白云,引出词语,以挑战的形式进行复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美的感受:
通过图片、教师的语言,引出了一群小鸟。小鸟们在哪儿呢?让学生动起来,拿出自己的头饰,从而融入课堂当中。
云房子造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鸟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学生自读课文,说出自己喜欢的云房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在黑板上画出“大冬瓜”、“花儿”、“大楼房”、“大礼堂”、“小云房子”的简笔画,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顺势引导:这么美的云房子,多么可爱、有趣啊!想不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呢?那我们就看着图片一起说出它们的样子吧!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兴致盎然的加动作读出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三)美的享受:
通过设问:小鸟们已经造出这么多可爱的房子,还能造出更多独特的房子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她们通过动手体会,介绍作品,体会其中的乐趣。通过练说:我的云房子真漂亮!有的像()的(),有的像()的(),有的像()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直观的课件演示小鸟们飞来飞去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叫声,让学生体会房子造好后的愉悦心情。在学生表演说的过程中,感知作客、玩耍的快乐。
小鸟们正玩得开心呢!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云房子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云房子变化的过程,老师相应擦去黑板上的图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去体会此时天空中的景象。
(四)美的升华:
为了把握文本,让学生试背课文的两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天空的热闹与宁静。
(五)生字掌握:
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基础,再次以挑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了解字的结构、书写要求,让其在《习字册》上进行描红、仿写与练写,并要求做到规范、认真。
五、说教学反思:
1、虽说孩子需要多给予鼓励与表扬,但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频繁,应相应的减少些;
2、在给学生配乐造房子的过程中,时间相对偏长,应缩短些,可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对于写字教学,做得不够全面。除了对字的指导外,也应考虑到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
执教者:王娟
第三篇:海上日出教案及说课稿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海上日出》公开课教案
李
雪
芹
千佛阁袁张营小学
2014.10
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公开课教案
李雪芹
《海上日出》是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学习目标:
一、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习重点:
一、理解课文2—5自然段日出全过程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二、学习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描写顺序,体会日出的全过程。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学习难点:
本课学习的难点有两处:一处是“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及深刻的含义。另一处是理解日出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仔细读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理解各种不同天气的日出景象,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师: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日出景象,储备知识经验。准备有关日出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简笔画导入:在苍茫的大海上,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过了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大家知道吗?生:海上日出。师:板书
2、教师: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词语和课文大意。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2、教师:这位同学真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呢?教师:对了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也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看来大家确实是用心体会了,那么作者也就是巴金爷爷在看海上日出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来。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刚才同学们找的很正确。“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教师:句子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
3、教师:你说得真好。海上日出到底是怎样的奇观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
教师:你从第一段中了解到了那些?
4、教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第一段向我们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这就是日出之前,那海上日出又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学了2—5自然段,想一想,平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解决的?
5、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都是好办法。现在就在小组交流自己划出的难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
(1)教师:谁先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2)教师:你们真会思考。谁再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3)教师:说的真好。还有难理解的句子么?
(4)教师:大家看来理解是很透彻了,老师个人认为冲出重围更恰当一些。还有吗?
五、感情升华,朗诵课文。 教师: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绚丽,现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六、教师总结,拓展升华。
教师: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留心观察,勤于练笔,描写出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7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你注意过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吗?模仿 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景象。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海上日出》公开课说课稿
李
雪
芹
千佛阁袁张营小学
2014.10
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说课稿
李雪芹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的第7课,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海上日出》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默读、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内互读。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难点在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上,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含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知识与技能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目标)
3、 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4、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理清层次,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下面说说我参赛的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山区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景激趣。
为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画面,想想你们想象的是这样吗?”适时出示海上日出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读议结合,探索求知,升华情感
在引导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反复朗读,默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各抒己见,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或者读课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说。这样会极大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向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并适时演示课件相应的画面,用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通过让学生多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最后,我再采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当时欣喜的感情。
《海上日出》这一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伟大奇观”这个词,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方面,结合颜色、动态及云中情景来表现。这样的板书设计用较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色的壮丽。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一段我在网上制作的日出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地处山区,课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日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练练笔,写一篇小作文。
五、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收获,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其次,在学习时,学生或圈或画,或读或说,体现了个性化行为。最后,读议结合,深化认识,感悟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六、说课后反思 : 教学《海上日出》,除了让学生好好地读,我都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第四篇:识字5教案及说课稿
《识字5》说课稿
中心完小
杨关琼
一、说教材
《识字5》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处处体现着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的道理。本课的五句谚语反映的就是团结合作的道理。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的语言放映深刻的道理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识字方面学生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认字。
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识字中的意象思维。
3、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理积累谚语的愿望。
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有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因此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习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出示课件)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难点:对5条谚语的理解和积累。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出示课件)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先学后教: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我们学校近两年一直在推行的“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在家完成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借助识字工具认识生字。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先学后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模式和教材特点确定教法,符合新课标在识字和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点拨和讲解,重视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五、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它能真正实现新课标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要求。)
六、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主要按照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现在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按照模式中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练习四个步骤,我预设了下面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下边我就来详细说说这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首先板书甲骨文“多”字,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出示课件)。(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是“多”字)
2、在本节课中的五句谚语处处有“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5。(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出示的甲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后面的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这个“多”所指的就是团结,“多”这条主线用来贯穿对五句谚语的解读。)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基础是学生个人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的自主学习,下面我会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读谚语试着理解它的意思,并能找
出带有“多”的谚语。
2、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认识生字宝宝。
根据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持久性差的特点,我会创设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闯关的形式:第一关、我能读课文并试着理解谚语的含义,还能找出带有“多”的谚语。第二关、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认识生字宝宝。
学生在明确目标后先自学,然后再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教师随机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为后面的展示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是整堂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根据闯关目标来逐一展示。
(一):创设情境闯第一关:我能通过读谚语试着理解它的意思,并能找出带有“多”的谚语。
1、首先根据学生展示出示: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 第二部,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的涵义。
2、展示对“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解。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
师小结:这两句谚语中虽然没有多但是也体现出了多的涵义。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折单根筷子和一把筷子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对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解教师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第三步,出示学过的四句谚语齐读。
教师进行小结:人多——团结力量大(板书)(设计意图: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更好的 加深了学生对谚语的理解和积累。)
3、对最后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理解展示 第一步,朗读谚语并展示对谚语的理解。 第二步,师再次质疑:人多就会力量大吗?
第三步,师对“人心齐、泰山移”的总结,并总结板书,只有团结才能够力量大。(板书:团结)
(二):创设情境闯第二关: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认识生字宝宝。
第一步:小组展示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把字卡一一出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要求。) 第一步:齐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第二步:做“打气球”的认字游戏。 第三步:读生词。
第四步:教师总结:孩子们真棒,你们通过了两关的考验拿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智慧钥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课件)
四、拓展延伸
识字5的特点就是由五句短小精悍的谚语组成,五句谚语透着深刻的道理编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谚语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所以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谚语拓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朗读七条新谚语的朗读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积累谚语的愿望。(设计意图:教材对于识字5中谚语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五句谚语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搜集谚语的兴趣,并能再谚语搜集的过程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分步进行出示的,第一步是板书上方是对谚语涵义的总结,第二步是下方出示的十张生字卡片。这样的设计很好的突出了本课的两个知识点。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但体现出了本课“团结”的主体也展示出了十个要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会谚语涵义,积累十个汉字。
八、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中心完小
杨关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意象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和识记生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验用的一把筷子。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字,学习谚语。
1、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坐的真精神,看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聪明!老师写一个汉字,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认识这个字。板书甲骨文中的“多”,可以猜一猜。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这么写的。再猜猜古人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多”呢?(两个东西在一起,说明多)古人造字的时候也许是这样想的。古人把汉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断地修改完善。比如,这个“多”字就经历了这样一些字形的演变(播放“多”的字形演变课件),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5》就处处讲到这个“多”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读这五条谚语,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勾画生字,朗读课文。)
同桌换着读,互相纠正读错的读音。指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评。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搓”,搓搓小手做动作,出示“搓绳”读词做动作。出示“谋”、“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读。
小朋友们将生字宝宝都读准确了,能完整地读好这五条谚语吗?生齐读。
(二)借助图画,理解涵义。
1、图意结合,识字写字。
(1)老师刚才介绍大家读这五条谚语时,说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大屏幕出示图片)大家看,柴多,火焰就燃烧得更旺,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还有哪条谚语说到了多?(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再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茂密的森林,这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继续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将线搓成绳子,就能够挑很重的东西,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3)出示“挑千斤”在这里怎么读?挑字还可以读什么?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挑(tiāo)千斤”,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生齐读“挑(tiāo)千斤。”
“挑”和“斤”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生字,说说你想怎么记这两个字?(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挑”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斤”字。出示与“挑”字相近的字。)看来掌握了识字方法就能记住很多字。
这个“斤”字,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
”。像什么?(斧头砍东西)古时候“斤”就是砍木头的意思,后来才变成表示重量的单位。这样一说,记住了这个“斤”字了吧?
(4)请跟着老师在填字格中写写这两个字。(教师示范书写,生书写)
2、体验实践,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四“多”。这其实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广。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示筷子“多”?(一把筷子)。
(2)“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真是这样吗?(生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实验证明,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3)“根”、“容易折”四个字怎么记呢?(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
出示“折”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四个字。 (4)“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虽然没有“多”字,但也与“多”有关。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图片。这里讲的是什么“多”?“一花独放”说的是花多吗?(说的是花少。)可以用“独”组词吗?师范写“独”字,生书写。
出示“满”字,这个字很复杂。怎么记住它?写一写,记一记。(生书写)
3、揭示谚语涵义。
五条谚语,我们读了四条,都与“多”有关,知道了人多计谋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但是是不是只要数量多就一定有力量?还需要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条谚语──生:人心齐,泰山移。你们读懂了吗?(我知道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一起使劲,泰山也会被移走的。)这样说来,人多力量大,还需要添上一句──板书“团结”,合起来说成一句话,就是──生:人多团结力量大。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五条谚语要讲的道理。小朋友们,能理解到这其中的道理,很好!让我们自己奖励奖励自己吧!(生鼓掌)
(三)深入巩固,智慧延伸。
1、识记生字。
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会认了,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识字、组词。
2、听写生字。
会认,不一定会写,下面我们来听写8个生字。(课后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斤、折、挑、根、独、满、容、易。个别写错了的,教师要求学生重写一遍。)
3、背诵谚语。
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五条谚语和谚语中的生字。能想办法把这几条谚语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4、智慧延伸。
这五条谚语说明人多团结力量就大,教育我们要团结合作。像这样的谚语还很多?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谚语吗?生回答。有一些小朋友们不知道,怎么办呢?(问父母、上网查、看书找。)
这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下课后,可以用大家说的这些办法去搜集谚语,抄写到积累本上,看谁搜集的谚语最多。 板书设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及说课稿
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3.735+4.075(板书)
(6) 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3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说稿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第120—121页的例1和例2,第120页和第122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 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在第七册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例1和例2两道应用题说明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通过例1和例2的计算。让学生“想一想”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上的相同点,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与整数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总结计算法则,提高教学计算的熟练程度,我从知识、能力、德育三个方面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②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归纳、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法则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
卡片、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纸条。
教学、学法:
为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按照“复习—观察—比较—自学—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掌握新知,并能举一仿三,在学生中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在自学,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新知,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教师适时的点拨,以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教学过程:
1、新授前的准备。
这个环节采用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经常进行口算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2、温旧引新,抓迁移。
我们知道,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 延伸和发展,我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为新知识做好心里准备。设计了如下的准备题,少先队员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两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合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解答,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整数加法的法则是什么?并检验计算是否正确。这就为本节课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奠定基础。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把准备题中的3735克和4075克改写成千克作单位的数,怎样改写,又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板书课题。通过置疑设问,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4、新旧对比,引入新课。
把复习题改为例1,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结构上没有变化,又使复习到新授的过渡自然。接着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它与整数加法意义相同吗?为什么?先让学生列成竖式计算。然后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列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②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③写得数应注意什么?④说一说小数加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设计是围绕教学的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学互帮,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也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一种方法。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板书,并小结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目的是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再次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解题的方法。
5、反馈矫正,达成目标。
教学的成功是否从反馈信息中去判断,通过反馈,及时进行矫正,有效的调控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20页“做一做”,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6、改变例题,拓宽新知。
把例1改编成例2,要求学生按照例1学生方法试着解答例2,教师从扶到放逐步提高学生分析,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要作好心理准备。如果学生能够计算,教师进行点拔,7.81为什么可以看作7.810。根据什么?如果学生未能很好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被减数千位上没有数计算怎么办?”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上“0”再减。也可以不写“0”,看作“0”来计算,学生完成后。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地方?得数里应注意什么?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目的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再次展现新旧的联系。
接下来我针对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不同的小数减法计算,这一个难点设计了一道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 学生熟练的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这时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7、比较总结。
通过比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8、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能正确运用法则,我设计的以下的练习。
(1)完成第122页上面“做一做”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同时,注意全班各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2)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要求说出根据什么来减得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3)我考虑到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意识设计了一些改错题,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谁以后长大了要当一位医生,今天你们先来试一下。给这些题看病,看哪一道题有病,能不能给它治好。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判断下面各题是不是正确。
①小数加、减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
②计算小数加、减法也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
③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跟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不同( )
④因为2.6+13.8=16.4所以16.4-2.6=13.8( )
⑤4.2-1.27=3.07( )
(5)完成练习二十六第2题上面一行,让学生独立完成,口头进行验算,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完成后同桌互查,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教师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
这道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节课概念。
通过以上练习,不但使学生巩固新知,初步形成技能通过当堂的反馈,提高练习的效果。
9、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题这下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