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第一篇: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专业:09电子
学号:122672009022
姓名:江炜燊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9年,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沃尔玛2009年供应商能效提升项目启动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与会者对提出的低成本节能思路和方法非常感兴趣,给予了积极评价,纷纷咨询。 作为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实施了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作为计划的一个部
1 分,要求其供应商2009年相对2007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20%。 鉴于大多数供应商对达成节能目标可能缺乏方案,沃尔玛本次大会也邀请了十几家能源服务商为供应商提供节能咨询服务。 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顾问多年的服务经验,可以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4.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
2 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09年12月,深圳市高交会中,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节能减排诊断服务、节能量验证、ISO14064GHG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盘查、减排、验证服务商也参加在其中,有5年历史的宗兴环保是首次参加高交会,他们原来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专业市场,现在要面向大众市场了。刘董解释说:“就象我们每年要做体检一样,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设备同样需要经常体检,而我们扮演着‘体检医生’的角色,帮企业查出病源,然后向他们推荐最新、最可靠、最合适的换代设备。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能源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30%以上的节能空间。我们诊断过的300余家企业,百分之百存在不同程度的节能、节水空间,在实施了改进方案后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我们将以‘低碳经济导航’为经营使命,矢志成为低碳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先者,企事业单位身边的‘节能减排医院’”。2010年由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ISO14064-1:2006GHG温室气体排放盘查、验证研讨会将于3月12日在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召开,欢迎低碳技术服务者踊跃报名参加。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2010年4月,当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当“地球一小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参与,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爱护地球母亲的拳拳之心。
第二篇: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论文)范文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世纪以来,全球气温不断的继续上升,冰川的融化,能源的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重重的敲响了警钟,人类应当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也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拉近地域间的距离和政治界限,这种趋势的积极方面是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物质和服务,给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全球化趋势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消失,臭氧层耗竭、污染、水资源耗竭以及为了争夺公有资源引起的冲突等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经济的道路。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一些法律的不完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过,加快了对环境的破坏,逐渐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出现了一系列危害健康的危险病,南北两极出现了臭氧层破坏,导致人类皮肤病的发生率上升等等一系列问题,地球母亲已是千疮百孔,苦不堪言,它已慢慢报复人类的一切不正当手段,海平面的上升,台风海啸干旱洪涝、、、所幸的是,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
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于是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 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 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建设低碳社会, 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 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最初是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3 年2 日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来的, 白皮书着眼于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提出英国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的低碳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2008 年世界环境日确立的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的主题,表达了人类发展低碳经济的愿望, 2009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就2012 年后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成新的协议。低碳经济就其内涵来说,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一致的, 都是要求高利用、低排放。所以,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
至此中国也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加入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 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
能减排, 又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 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但是,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能源结构及科技发展水平来看,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高能耗的现实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是可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实施发展战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完善法律体系,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养成低碳习惯,共同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是现在中国努力的方向。
中国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建立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心脏。我国城市总数已达661个,城镇人口5.4亿人。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9亿。城市的环境状况,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福利和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从全国来说,“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COD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仍在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改善。
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因此,为了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每个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看书必须开灯,其他时间没必要开的灯能不开就尽量少开,这样就能减少电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家里的电器开着也能排出二氧化碳,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插座也能排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手机充电器充完电就立刻取下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冰箱里尽量能排放整齐,这样就能减少冰箱工作的次数,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空调虽然能给我们在夏天带来凉意,但它的室外机却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最好能尽量少用,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呼吸太多的二氧化碳,宣传环保意识,让人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少砍伐树木,多植树造林。限制汽车的排放量,及时回收排放
量超标的老车,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低碳生活吧,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能服务他人,造福子孙。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一个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转让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及其他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平衡。让我们一起,低碳生活。
第三篇: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而言,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
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虽然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种种挑战,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也有着自己广阔的前景,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
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另外,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投入5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低碳教育政策
第一,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第二,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
第三,设立全国低碳日或世界低碳日。全国性的主题日作为普及相关主题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我国应积极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碳交易所,完善碳交易所的相关法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
第二,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
第三,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如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能源开采(包括煤炭开采和石油开采)、森林砍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土地开发等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三)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速《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三是将实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企业进行认证。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议先行在伐木特许权的所有者中实行押金退款制度。
(四)低碳技术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政府“低碳”采购,是指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若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投资机构可从企业生产新产品所得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五)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政府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要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稳定,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采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需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武断,在出台政策过程中要多一些审慎,少一些莽撞,唯有如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才会真正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四篇:聚四氟乙烯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之路
聚四氟乙烯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之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主流的战略选择,我国也启动了各项低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广州地区专门从事标准化研究与应用服务的社会科研机构,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相继成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市之初就积极投身低碳事业,长期跟踪研究国内外低碳标准化发展动态,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低碳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标准化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搭建标准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支撑力、带动力和引领力作用,在低碳标准研究、低碳技术服务等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广东省、广州市低碳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跟踪国内外低碳动态 开展低碳标准化研究
作为广州市低碳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机构,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一直积极配合推进广州市低碳标准化建设,在低碳标准化研究方面处于行业发展前列。
一、开展低碳调查研究,服务行业发展规划
加强与行业协会联系,通过对本地重点发展产业的深入调研,切实掌握广州市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编制完成了《广州市纺织行业低碳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广州市重点行业制定未来低碳发展规划提供策略参考。
二、推动成果试点应用,服务企业低碳管理
2011年,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合作,以纺织行业为切入点,开展并完成了纺织业碳盘查量化方法研究,形成了包括3家本地龙头纺织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纺织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研究报告以及纺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工具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努力推广成果应用,现场指导企业开展温室气体管理工作,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构建起自己的温室气体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建议。
三、推进成果标准化,服务省市低碳试点
在开展纺织业碳盘查量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地方标准转化。2012年,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不仅顺利完成了广州市首份低碳地方技术规范《纺织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核算方法》的制定任务,而且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首批5项低碳地方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为广东省、广州市低碳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五篇: 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演讲稿:走低碳之路
谱山水乐章
走低碳之路 谱山水乐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县×××,首先,在我演讲前我想告诉大家这样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县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县有牧草地19万亩,宜林山地高达1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7%。境内河道纵横,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
第二组数据是:科学家指出:全球气温升高1℃,全球许多地方将可能变成大漠;气温升高2℃,地球上1∕3的动植物就可能消亡;气温升高3℃,生活秩序将因之而乱;气温升高4℃,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口粮担忧;气温升高5℃到6℃,95﹪的生命将不复存在,人类也将面临灭绝的灾难„„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低碳之路 谱山水乐章》。
地震、干旱、沙尘暴、气候变暖„„一个时期以来,这一切早已成了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从汶川到玉树,从祖国的西南再到西北,是什么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地名,又是什么让我们铭记住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当我们在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之际,环境问题成了刻 不容缓的大事。对于这一点,我们白河人有更加切身的感受。
多年前,我县就探明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了摆脱贫困,人们大肆开采硫矿,由于毫无节制、又无保护措施,导致河流污染,白石河曾一度成“血河”,河流下游的人们连吃水都成问题。最后,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关闭了沿河的许多厂矿,切断了污染源。但对当地生态波坏的潜在影响依然存在,有人士称:“光靠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要想恢复到以前的生态状态,至少需要五六百年”。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两难命题。是“竭泽而渔”,还是“适度开发”,这一“取”一“舍”之间却彰显出大智慧、大局观。在09年丹麦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各方经过艰难磋商最终达成的协议,更是基于环境问题日趋紧张的共识。与此同时,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更是呼之欲出。
近几百年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生产和生活中依靠消耗大量的矿石资源,工业化推进了,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大量碳排放却造成了环境问题,他们开始幡然悔悟,抛弃“高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回过头来治理污染。
作为一个山区县,我们如何能不重蹈覆辙,走出靠牺牲环境来获得取利益的怪圈?那么走低碳经济之路,势必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 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 谁不希望身边的河水清澈明净?
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为之努力。我可以想象的到,白河的低碳之路会有这样一天,千山秀黛,万壑苍翠;一江碧波映山倒翠;宽阔的马路两旁,洁美的居民小区,都被绿色点缀得美妙绝伦;集镇村落里、生态社区内,无不体现着自然和谐,与周围的山水交相呼应;休闲花园里,奔跑嬉戏的孩子脸上的笑容,就像是绽放的娇艳烂漫的花朵。这一刻,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来的颜色„„
朋友们,听到这里,也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梦,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县委、县政府早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思想,把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按照“1630”城乡布局,打造1个宜居县城、6个重点集镇、30个社区化文明生态新村,以低碳经济为“题目”,用秀山清水做“文章”,无不显示出白河人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的雄心大略。作为一名白河人,生于斯,长于斯,白河的山水,无时无刻不牵绊着我;白河的发展,无时无刻不鼓舞着我。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参与到白河的生态建设中来,为建设一个宜居白河、生态白河、水色白河和魅力白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