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缓解性肠套叠的CT的诊断
成人肠套叠临床少见,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临床极易误诊。正确识别成人肠套叠多层螺旋CT图像中特异性征象, 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和早期诊治[1]。本文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成人肠套叠33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成人肠套叠33例, 其中男19例, 女14例, 年龄20~73岁, 平均47.1岁。病程最短7h, 最长9个月。全部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胀, 阵发性加剧。部分伴发热、体重减轻, 腹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 肛门停止排气、便血。查体时腹部可扪及包块。
1.2 方法
采用GESYETC3000型CT检查设备, 扫描前给予口服清水或1%~2%泛影葡胺水500~1000m L。用300mg/100m L Omnipaque对比剂增强扫描, 注射速率为2.5~3m L/s, 造影剂用量按1.5m L/kg。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于30~40s, 70~80s分别进行双期扫描。常规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自横膈至耻骨联合扫描。层厚5mm, 螺距1mm, 重建2.5mm, 窗宽350Hu, 窗位40Hu为主的软组织窗, 适时再调节窗宽、窗位观察肠系膜, 血管及脂肪组织和液体。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重建后处理。重建方法主要为多平面重建法 (multiplanal reformation, MPR) 。
2 结果
本组33例经CT均诊断为肠套叠。27例呈靶形肿块, 呈分层状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快;21例呈肾形肿块, 表现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快, 病灶中心见条状密度增高影, 外形如同肾脏。18例在套入部头端或附近示存在原发肿块, 表现不同密度圆形、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病灶边界清楚。
3 讨论
成人肠套叠临床少见, 仅占全部肠梗阻病例的1%~6%, 占全部肠套叠病例的5%~26.4%[2], 且多为继发。90%的病因是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性损伤及美克尔憩室等[3]。成人肠套叠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 绝大多数腹痛发作时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 且伴不同程度腹胀、呕吐、脱水、休克等肠梗阻症状, 部分还表现为肉眼血便, 少数原发性肠套叠患者可伴有腹泻, 且大便潜血试验阴性[4]。及时、准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成人肠套叠常可自行复位, 所以发作后症状即可完全缓解, 包肠套叠部位和类型的判断。肠套叠部位和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套叠部远端肠管及套叠肠管尾部形态及位置判断, 如头部远端肠管具结肠形态及结肠袋型, 则不支持小肠型肠套叠;反之, 如头部无结肠袋型而可见小肠羽毛状皱襞则应考虑小肠型套叠;如尾部肠管可见小肠羽毛状皱襞而头部远端可见结肠袋型, 则应考虑回回结肠型、回结肠型或回结结肠型;套叠肠管仅位于左上腹而右下腹可见结肠袋型者, 则应考虑小肠型;如套叠肠管位于左下腹而右中下腹可见结肠袋型者, 且应考虑结结型[1]。但回回结肠型、回结肠型或回结结肠型的鉴别有时较困难。
MSCT检查所显示的横断面解剖图像可避免体内各种组织的相互重叠, 能够准确显示扩张肠腔的真正内径及腔内积液情况, 特别是对平片上难易诊断的肠梗阻, 多层面重建 (MPR)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肠梗阻征象[2]。成人肠套叠特征性CT表现形成基础是肠套叠由外壁、最内壁、返折壁3层肠壁组成, 即外壁为鞘部, 套入部为最内壁和返折壁及卷入的肠系膜、血管组成, 套入部前端称为头部。卷入的肠系膜、血管形成新月形或半月形的脂肪密度透亮区是肠套叠重要征象之一, 最具诊断特征[5]。CT检查多呈靶征, 靶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由于套叠长轴与CT检查层面角度不同, 也可呈肾形、香蕉形、弹簧状肿块。另一种有价值的CT征象为彗星尾征, 即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的现象, 彗星尾征常与肾形肿块相伴出现。靶征见于各型肠套叠, 而肾形肿块和彗星尾征主要见于小肠型肠套叠。如套入部肠壁明显增厚且伴肠壁内小气泡影, 提示肠管缺血坏死;肠壁增厚, 边缘模糊, 提示血运障碍或肿瘤浸润;由于肠管内水、气潴留可造成近侧肠管扩张, 当肠管扩张积液明显, 而远端肠腔空虚、萎缩, 结肠内未粪气影, 则提示完全性肠梗阻。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则常提示恶性肿瘤。综上所述, 多排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在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中, 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甚至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可作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 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 (MPR) 。结果 成年人肠套叠的CT表现为靶型肿块, 8字形肿块, 肾形肿块或彗星征。结论 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最多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 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CT,诊断
参考文献
[1] 马万辉, 王斌, 张毅, 等.成人肠套叠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16 (12) :688~690.
[2] 徐洪恩, 吴恩福, 郑祥武, 等.多层螺旋CT薄层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615~6l8.
[3] 刘红燕, 石长清, 樊晓明, 等.成人肠套叠特点及临床对策[J].中国临床医学, 2005, 12 (3) :434.
[4] 张国华, 郑素君, 李昊, 等.多层螺旋=CT诊断成年人肠套叠[J].放射学实践, 2010, 25 (2) :182~183.
[5] 刘晚萍.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7)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