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预防
第一篇:icu医院感染预防
ICU医院感染预防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1. 重症监护室(ICU)隔离措施
ICU内应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室温在20℃-22℃,相对湿度50%-60%,床间距1-2m,病室净使用面自己不少于9.5m2.每床之间应设屏风或拉帘相隔,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
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在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必要戴手套。
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留置管路,做好局部护理,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工作人员发生感冒、肠炎或皮肤炎症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ICU工作。
尽量控制入室工作人员,减少人员流动。
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必须戴口罩、穿鞋套,与患者接触前后要洗手。
2. 重症监护室(ICU)消毒、隔离措施
每日定时用空气洁净机或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空气细菌含量不得查过200cfu/m3。
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等不可与别的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后,所有用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才可转给他人使用。
凡穿破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具、导管等必须达到灭菌要求;接触皮肤、粘膜的用具应达到消毒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
呼吸机的各种管道、接头每周更换一次,为一次性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器接触患者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容器等可拆卸部分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刷洗,再压力蒸气灭菌。不能用压力蒸气灭菌的课低温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洗净后备用。湿化液每日更换,湿化瓶用毕后终末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清洗,,经灭菌后备用,明确有感染的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60min,再送供应室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必须丢弃到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每日用清洁湿抹布擦拭门窗、桌、椅、床、柜等各种物品2次。物表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必须立即消毒处理,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扫床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地面无明显血污及污物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每日2次,如有污染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每日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墙壁1次,一般2米高即可。每月室内彻底擦拭1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整洁,物体表面细菌数5cfu/m2。
重症患者的便器专人专用,每次用毕后应冲洗干净,每周消毒2次,以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干燥备用。
患者转出ICU后,用2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床、柜,更换床单、被褥等,用臭氧消毒机进修床单位消毒。
第二篇: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预防(最终版)
★ICU科内业务学习★
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预防
2010-1-18
王晓婵
ICU内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特定环境内的医院感染ICU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区,而危重病人具有许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其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建立控制院内感染的完整可行计划以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
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它通常是由于医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及处理不当引起。但人们往往忽视另一
重要的原因,即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我国使用抗生素现状据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用药时间越长,种类越多,抗菌谱越广,发生二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
2、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尚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地使用昂贵抗生素情况,这不但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3、侵袭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有文献报道[1],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研究表明[2]气管插管中77%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丝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报道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尿管留置引起的。
3病室环境因素影响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成为主要感染源;各种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各类参观、探视人员多,且流动性大易将病原菌带入病室内。
1.4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病人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病人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病人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
5人为因素某些人为因素,如医务人员缺乏院内感染意识,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或管理不严。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
二、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护理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对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病人尽快康复的条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不得擅自用药,在给药过程中,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3、减少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各种置入体内导管不宜放置过久,尤其是动、静脉置管。每班应严密观察穿刺、进针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
三、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
1、ICU医护人员卫生要求本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干净衣帽、鞋,以免污染;进行无菌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洗手;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工作人员的手、鼻、咽腔定期做细菌培养,每3~6个月1次。
2、ICU的空气消毒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15~30min。室内每天用动态电子杀菌机消毒2次,每次1h。有条件者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3、保持ICU室内清洁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洗消净、百消净、84消毒液等对室内床头桌、床栏、治疗车、监护仪、呼吸机进行擦拭;病人转出ICU后其病床周围的围墙、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每天擦地面3次;每周擦墙围、刷地面1次。
四、严格各类物品及药品管理 1室内各种装备、器械、物品的消毒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后一定保持干燥,避免污染。呼吸机管道要一日一更换消毒,用完后彻底消毒。吸氧用湿化水要一人一换,每24h换1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进行空气、敷料、呼吸机管道等细菌培养。
2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污染均不能使用。
3、严格参观探视制度加强参观、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病灶,预防新的感染灶发生。
作为一名ICU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将这种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认识到医院感染的控制,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篇:浅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 要】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订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而复杂,应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预防或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65-02
医院感染现已成为影响医院发展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WHO的有关调查和其他研究均表明,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现对其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 高危因素
1.1侵入性置管多
为便于抢救、治疗及观察,ICU患者留置侵入性置管较多,如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气管插管、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造瘘管等,导致自然防御机制被破坏,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突破口,易于感染。
1.2 患者的易感性
ICU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黏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医院感染。
1.3 药物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药物副作用,如抗酸剂、受体抵制剂,可使细菌移位定植而致感染。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
1.4 病室环境难于掌控,操作频繁,易造成交叉感染
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一室,致病菌复杂;医护、探视人员流动性大,将病原菌带入室内;室内空气流通性差;相关物品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相关人员医院感染知识不够,监控措施或管理不严。
2 预防措施
2.1 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掌握有创监测指征,控制有创导管置入时间;制订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患者,放置隔离单间,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严格手卫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表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应考虑导管感染可能,拔出置管并剪导管尖端0.5cm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人员过流动。
2.2 提高认识
如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以及有创操作的适应证都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应把ICU院内感染率作为衡量监护治疗质量之标准;要认识消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感染,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
2.3 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宜早期、足量,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一般在经验性用药3d以后,应依据培养与药敏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评估治疗效果及时更换和停止。
2.4 物品管理
消毒制度合理有效,严格执行。消毒后一定保持干燥,避免污染。原则上能高压灭菌的用物一律采用高压灭菌法消毒,不耐热,或不宜高压的物品则可用环氧乙烷或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一次性消耗物品不重复使用。购入一次性无菌物品时确保质量安全可靠,操作前应检查包装的严密性,在有效期内使用。
2.5 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做好气道管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抗病能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隐蔽病灶,预防褥疮及新的感染灶发生;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室温20℃~22℃,湿度40% ~60%;人人掌握六步洗手法,保持手卫生,减少致病菌通过手的传播而引起交叉感染。
3 讨论
3.1 ICU 目标性监测
ICU目标性监测是大家一致认为比较科学的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之一。国内关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研究虽有一些报道,但研究不够深入,时间也较短,缺乏长期监测数据。同时国内有关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多为单因素分析,局限性太大,影响因素太多。
3.2 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的发现是制定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原发疾病的病情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因此,我们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重视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除给予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外,还需加强营养,满足机体需要,提高免疫力。
3.3 医院感染会与患者的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与感染机率成正比。研究显示,住院时间超过5天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性约为5天内患者的4.193倍,住院30天以上危险性可高达到ll2倍,可见,严格控制人住ICU的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3.4 有创性操作带来的危害
有创性操作为细菌侵入机体及正常菌群的移位提供了条件。有创性操作中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分别与未用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使感染的危险程度明显增加。另有文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5%,病死率达38%。呼吸机在积极抢救病人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医源性感染的危险。这与使用呼吸机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不仅破坏上呼吸道屏障功能,刺激上呼吸道产生分泌物,而且分泌物及细菌易积聚于气管导管气囊处,随气囊的轻微漏气而下行进入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有关。同时,由于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湿化及过滤作用,故气道黏膜容易干燥,影响纤毛运动而阻碍分泌物的排出,再加上口咽部定植细菌的下移使得医院感染高发。
总之,通过以上对ICU患者高危因素的分析与讨论,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冰.ICU感染的监测与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30-31.
[2]李荔,高哲平,祖丽媛,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60―862.
[3]吴晓兰.ICU病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外医疗,2009,22:130.131.
[4]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4):266-270.
[5]任玲,周宏,郑雯,等.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995-997.
[6]曾铁英,钱嫒,黄玉兰,等.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研究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2―174.
第四篇:常见的ICU感染及预防
肺部感染及预防
肺部正常的患者在住院后发生的肺部感染,称为医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7%,其死亡率为60%。据美国一些医院统计,综合性ICU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占57%~63%,死亡率可高达70%。显然,肺部感染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部感染及预防
病原菌种类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常见,有时可发现军团菌及分枝杆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发生真菌、病毒等感染。 肺部感染及预防
病原菌来源
患者自身感染
1.使用呼吸机及经常应用抗酸药物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可因胃内酸度改变而有利于细菌生长。
2.使用胃管的患者,其胃肠道内的细菌可逆行到达口咽部再至呼吸道。
3.昏迷患者,其口咽部唾液误吸后可到达下呼吸道,这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以污染器械为媒介:气管内导管、吸痰管、供氧鼻导管、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管道、雾化和湿化装置等途径,均可将病原菌带入患者呼吸道内。
来自污染的周围环境传播:室内污染的空气、下水道、洗手池等,均可成为病原菌传播的来源。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使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等得以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及预防
预防
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前后都必须坚持洗手,并定期进行手部的微生物学监测,以检查洗手的效果。
加强器具的消毒管理:气管内导管、供氧用鼻导管、简易呼吸器面罩等器具以使用一次性物品为宜,否则必须经严格清洗、消毒后才能重复使用。呼吸机的螺纹管应48h更换一次。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严防回流到雾化罐内。呼吸机用后,其雾化罐及有关零件必须进行消毒,以备再用。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1.吸痰时,必须用无菌吸痰管,操作者应带无菌手套,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2.对气管内插管的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 3.经鼻插管患者,应注意防止鼻赛炎的发生。
4.对气管切开伤口应每24h换药一次,发现有分泌物时需作细菌学检查。 5.应用无菌蒸馏水进行气道雾化或湿化。
指导患者作肺功能训练
1.手术前,尤其是胸腹部手术患者,应停止吸烟,痰多者应行体位引流,对于肺部有慢性感
染的患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2.手术前后均应指导患者作肺功能训练,鼓励作深吸气及咳痰运动。 3.手术后,病情平稳者,应鼓励尽早从床上坐起活动。
其
他
1.对痰多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3d要做痰液细菌培养或革兰染色涂片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一次。
2.对气管插管者,应定时放尽气管插管套囊内的气体,以避免因气管壁黏膜的压伤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
(美国NP预防委员会指南)
(一)呼吸机相关设备的消毒灭菌与维护
•所有要灭菌或消毒的呼吸治疗相关设施均需先彻底清洁,直接或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需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用于呼吸道的物品经化学剂消毒后,要用无菌水冲洗
•一次性物品不要重复使用,除非有资料表明物品经再处理后对病人无危险,且完整性或功能没有变化和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呼吸机内部机械部分,不要常规灭菌或消毒
•同一病人使用的呼吸机,呼吸回路,包括接管、呼气活瓣及湿化器,更换时间不要过于频繁,即短于48小时的间隔;不同病人之间使用时,需经高水平消毒
•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要定期引流、倾去,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引流液流向病人侧,操作后要洗手。不要在呼吸回路吸气管道与湿化罐之间放置滤菌器
•湿化器用水要用无菌水
•雾化器: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使用小容量的给药雾化器,需要消毒和无菌水冲洗或仅作干燥;不同病人间使用,则要更换经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的雾化器
•雾化液必须无菌,液体分装过程要无菌操作,避免用大容量的雾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湿化,除非每天对其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且雾化液要用无菌水
•作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消毒处理
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手压呼吸气囊,在不同病人间使用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二)阻断人与人之间的细菌传播
•无论是否戴手套,接触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之后,或接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前后,或接触病人正在使用的呼吸治疗设备前后,均应洗手
•处理任何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下列情况应更换手套并洗手: •接触病人之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之后和接触另一病人、物品或环境表面之前;接触同一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和呼吸道或呼吸治疗设备之间
•预计会有分泌物污染,则应穿隔离衣,并在处理下一病人之前更换隔离衣
•气管切开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更换气切套管要注意无菌技术,重置的套管要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做呼吸道分泌物吸引时可用清洁手套而非必须无菌手套。如果是开放吸引系统,要用一次性无菌吸引管。祛除吸引管上的分泌物,要用无菌水。不同病人间吸引时,要更换整条吸引管,且更换吸引瓶
(三)改变宿主的易感性
•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气管内套管和/或胃管。经胃管给食要采用间歇性
•为预防与胃管给食相关的吸入,如无禁忌,要采取30-45度角的半卧位。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准确放置和观察肠道动力如听长鸣音来判别为内容物残留情况,调整给食量和速度,以避免返流
•推荐使用经口而非经鼻的气管插管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不推荐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后者被认为有利于积存声门下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引流。气囊放气或拔除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预防胃腔细菌定植:预防应急性溃疡,要使用不会导致胃液PH值升高的药物。不推荐口服或静脉使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的药物作选择性脱污染来预防肺炎。
•不推荐常规酸化经胃管给予的食物预防肺炎
•对估计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并系肺炎球菌易感病人如老年、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者,可采用肺炎球菌脂多糖疫苗预防感染
•不要常规使用系统性抗菌药物预防肺炎
(四)洗手的重要性
•国外报道:医院内感染80%是由手引起
欧洲洗手频度:80-120次/日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物品管理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物品管理
•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物品管理
•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物品管理
•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
毒剂浸泡30min。
环境管理
•空气: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普通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动态空气消毒器,可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环境管理
•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环境管理
•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0.2%过氧乙酸和1000mg/L含氯消毒剂,但后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65℃1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环境管理
•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第五篇:ICU预防重点部位感染制度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
一 常规对患者进行监测,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介导的多重耐药菌肠杆菌等),立即上报院感科。 二 防控措施
(一)预防: 1 合理使用抗菌素;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各种管道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二) 控制:实施接触隔离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在床牌上贴接触隔离标识,床间距≥1米,并拉上床帘。
2、严格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摘掉手套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3、病室卫生管理:每天以含氯消毒剂拖地并擦拭消毒室内物体表面,
仪器设备以75%酒精擦拭;血压计、听诊器等物品专人使用,每天以75%酒精擦拭,使用完毕终末消毒。
4、患者被服应袋装送被服中心消毒后清洗。患者出院后床单位终末消毒并登记。
5、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与控制制度
1 如无禁忌症,抬高床头30-45度;
2 口腔护理2次/日;尽量减少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
3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正确咳嗽排痰,病情许可每2小时予以翻身扣背;
4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适应症,需要使用呼吸机时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5 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实施手卫生;吸痰管一用一弃,气道和口腔吸痰管及吸痰水应分开。
6 呼吸机管理:每周更换一次螺纹管,有明显污染随时更换;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及时倾倒冷凝水于有盖的感染性垃圾桶内。
呼吸机配件消毒:
外壳、面板、按钮每天以75%擦拭消毒,使用完毕终末消毒;
螺纹管、湿化罐袋装密闭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7 每天评估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必要性,尽早予以停机和拔管,保持气囊压力20cmH2O以上。
8 加强人工气道湿化和温化,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呼吸机患者使用加热湿化器;不使用呼吸机患者使用人工鼻。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与控制制度
一 插管时预防:
1 操作者戴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
2 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选择带抗菌涂层的药物中心静脉导管; 3 认真执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深静脉置管应遵循最大限度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铺无菌单;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二 插管后防控:
1 以无菌纱布或透明专用贴膜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纱布每周更换2次,贴膜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随时更换;
2 每天更换输液、测压装置和三通,保持三通清洁,以消毒巾包裹,有污染随时更换三通和消毒巾,输液尽可能现配先用,严格无菌操作; 3 严格手卫生:更换敷料或接触导管、三通时,严格手卫生; 4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立即拔除;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更换导管;每天评估留置导管必要性,尽早拔除。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尿路感染(UTI)监测与控制制度
一 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预防: 1 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2 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成人选择16F;
3严格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导尿前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导尿时仔细清洗消毒尿道口及会阴,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使用抗反流集尿袋; 二 插管后防控:
1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留取尿常规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长期留置导尿定期更换集尿袋(抗反流集尿袋每月更换1次,普通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
2 会阴清洗: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以0.05%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 3 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膀胱冲洗;病情允许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
4疑似尿路感染时,尽可能停止留置导尿,需要留置导尿时更换导尿管。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更换导尿管。 5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必要性,尽早拔除。
CRRT相关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
1 严格执行CRRT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
2 有CRRT护理常规、仪器操作规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 CRRT仪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
4 严格按照滤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滤器及管路一次性使用,不得复用。
5 置换液配置在层流洁净室内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6使用过的滤器及管路按感染性垃圾处置;使用中CRRT仪器每日以消毒液擦拭,使用完毕终末消毒。
7 用于CRRT的深静脉导管,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