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全文)

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全文)

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第一篇: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如何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发展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是统一的,提高运动技能必须有体能做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规格动作,也有助于发展体能。不同的体能、速度、灵活和力量等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特。

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

第一篇: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

如何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

发展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是统一的,提高运动技能必须有体能做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规格动作,也有助于发展体能。不同的体能、速度、灵活和力量等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特点又取决于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以及学生的神经类型及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活动性等。因此,体能发展也如同运动技能的掌握一样,有个“迁移”问题,尤其是身体素质,也有积极的迁移和消极的迁移之分。在实践证明,力量对耐力,速度对力量,耐力对速度、力量和灵敏都起着促进作用。可以根据发展速度相互作用迁移的原理,根据所要完成的任务,在体育课上合理安排好发展体能的练习。

发展体能练习是运动技能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的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例如,发展短跑素质体能,可以创设一个“超市限时购物”的情景,在场地不同的几个点分别摆放一些体育器材充当超市里的“鸡蛋”(乒乓球)、“面条”(绳子)、“盘子”(飞盘)、“西瓜”(排球)等等,让学生帮助“家长”去超市购买“鸡蛋—西瓜—面条—盘子”,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先完成任务。当然这样的场景稍微调整一下也可以用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比如往返跑,每次往返“购物”只能拿一个物品,同样也可以增添器材增加学生往返的次数,以此来达到耐力训练的目的。

二、教学融入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进程、发展学生体能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能练习要有科学性

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训练常识,如:训练前后不要大量的饮水、吃冷饮,运动后不要站在风口处吹凉风,训练结束后如何让身体尽快的恢复到平静状态等等。简单的科学常识可以正确规范学生的运动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体能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例如:通过“体验极限、挑战自我”的一次教学中,让学生做“静力屈臂悬垂、蹲马步、俯卧撑(女生可做俯卧支撑)”的体能练习时,教师导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实际就是人类向自身极限挑战的运动,在运动中挑战的人感受的是痛苦,但是坚持到最后的人收获的一定是成功。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做以上练习,并纪录成绩,最后让学生交流感受过程,共同分享。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享受到了痛苦中的快乐,感受到人生百味”。 总之,只要我们肯动脑、积极参与学习,相信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好方法的,这样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易如反掌。

第二篇:如何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大全)

如何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能练习新课程要学生自己主动,这就得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多加游戏,而游戏中又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来加强学生的体能,一定要协调好这一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体能训练,或热身时间加长,但此举应不是长久之计。

在游戏中,可以:

1、通过模仿大象的步行来发展下肢力量。上体前屈,两手撑地,两腿及两臂伸直,单侧的手和腿共同向前移动。还可以通过模仿蛇的爬行来发展腰腹力量。跪撑,上体前屈,身体重心前移,两手与两臂贴地,整个身体向前移动。

2、通过传递篮球,运球接力等练习对学生进行体能上的练习。四年级学生对于球类兴趣比较高,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的将体能练习渗透其中,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

当然,一些传统的体能训练是不能放弃的。

1、在操场上,练习开始,全班同学排成四路纵队跑进1-2圈,而后教师发出学生可以互相超越的指令,这时,学生从匀速跑状态转入变加速状态,无论男女同学,身旁都有想超越者,自然而然产生了竞争的想法,谁也不甘落后,努力争先,这样练习的效果比较好。此外,在学校外进行越野跑时,同学们集体练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

2、 布置场地:跳箱是山,体操垫是小河,栏架是山洞。要求学生多次爬过山、越过小河、钻过山洞,同学们对这样的“郊游”是大感兴趣,乐此不疲。再如:设想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沿途有若干个地名,每个地名用一明显的标志物(毛巾、矿泉水等)代替,一方面学生在练习时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好象身临其境参加比赛,发挥了潜能,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让学生获得练习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个性倾向,允许学生在课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器械进行练习。一般而言,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熟悉的、容易掌握的运动项目,如男生喜爱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一些竞赛项目,而女生则喜爱羽毛球、毽子跳绳等一些娱乐项目,这样学生不仅接触器械时间多了,运动量大了,而且练习的意识也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改变练习形式,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场地器材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练习,以此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可利用垫子、健身棒、短绳等来作为障碍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对障碍物的顺序进行组合以缩短比赛的时间。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有的组把四个障碍物交换位置,有的改障碍物的形状等,学生在比赛中品尝创新和成功的快乐。有思则必有疑,有疑必有探知的欲望,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

第三篇:体能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姓名:郭已铭

院系:化学学院

学号:201111151912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和柔韧性等基本身体素质。体能是所有竞技项目的根基,起着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在现在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激烈的身体对抗、长时间的耐久能力、技术运用的快节奏变化、技战术的稳定发挥以及对比赛的控制能力无不渗透着体能的影子。

当代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中,要想克敌制胜单单靠先进的技战术是远远不够的。在日趋激烈的比赛条件下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战术素养,还要具备充沛的体能储备。在现代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决定比赛胜负的不是技术和战术,而是体能,并且必须是体能。尤其是在高水平的运动员之间,棋逢对手,这时候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赢得比赛,没什么好说的。并且,这是其他像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无氧域、血清睾酮,皮质醇等生理指标不能准确反映的。必须要看运动员的实战能力,而具备这些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因为这些指标和实战是有很大距离的。

众所周知,竞技体育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性体育活动,而比赛的胜负主要取决于运动成绩,运动成绩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体能训练,当然也不能否认其它因素,所以我认为体能训练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针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所组织的,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的,以及保持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和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一种有计划的过程,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的提高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运动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作为竞技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有人曾就体能与运动技术、战术及成绩的关系,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运动成绩犹如高楼大厦,技术、战术则似构筑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而体能如同高楼的地基。盖楼房首先要打牢地基,若地基不牢,钢筋水泥竖不起来,高楼大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实践已经证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机体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体能提高了,发展技术水平才有可能。

体能的提高有利于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强度比赛。现代竞技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比赛次数也逐年增加。运动员若要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通过大负荷的运动训练。然而,只有良好的体能水平才能保证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的需要,否则,训练后疲劳不易恢复,以致损伤机体的健康,影响训练效果。目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大负荷训练与高强度比赛之间的关系已受到极大重视。我国足球队采用的体能测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体能的提高有利于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大量的事实已经表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比赛中具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得成功和制胜的重要因素。因为好的体能是形成稳定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例如,“自信”是运动员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缺乏信心,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取得胜利。“自信”和人体有机体的能力相互联系,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健康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并具有成功的信心。

体能的提高有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体能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机体能力发展水平越高,其衰退速度就越慢,保持时间也就越长。这样,专项技术、战术发挥与保持的时间相应就会更长,运动水平衰退速度也就更慢,运动员就能更长久地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与技术水平不能适应,运动寿命就会过早夭折。同样,如果体能水平没有得到高度发展,那么机体能力保持时间将会减少,衰退速度将会加快,也会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发展与保持。我国部分运动员过早的结束了运动生涯,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

体能,是我选的第一门三自课,在上学期刚选这门课的时候就听其他上过的同学说体能课特别累,老师会让我们不停地练习跑步跳远等运动。其实刚开始这样听说的时候我是有些胆怯的,因为怕累怕吃苦。但后来想想,自己本来就是特别不爱运动的人,如果再不逼着自己动起来,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差。于是,我抱着“必死”的决心来上了课。第一堂课之后,我发现体能课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枯燥那么大强度,相反,它令我产生了兴趣。同时,老师在刚上课时对我们说的一番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缺乏很多必要的体能方面的锻炼,导致国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种现象令人堪忧。而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大学,如果还不及时加强锻炼,更待何时?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增强体质锻炼迫在眉睫。

这仅仅是第一节体能课带给我的感触,在之后的几次课中,我的感受越来越多。首先,老师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勒令我们不断地绕着操场跑圈,而是让我们以两圈慢走两圈慢跑作热身运动,然后做一些原地的和行进间的练习、云梯、跨栏、瑞士球等训练。通过这些练习,我知道了体能并不只是局限于跑跑跳跳,一些耐力或平衡能力也是必要的,所以体能锻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这些练习不仅锻炼了我的体质,同时也磨练了我的意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坚持的重要性,在做一些动作时,即使保持一分钟也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忍耐、坚持,最终会成功,那一刻,胜利的喜悦早已取代了坚持的痛苦。 后半学期的体能课,我也会坚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有所锻炼。体能课教会了我锻炼的技巧与意义,也教会了我什么是坚持,着实令我获益匪浅。

第四篇:补偿性体能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严嵩磊

论文关键词:补偿性体能

体育教学 教学应用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还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在中职体育教学的各个单元教学中一般都安排了一些身体素质类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差异的存在,为了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单个动作技术或者连贯动作技术练习中加入体能练习,以增强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

中职体育是颇受广大中职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在阳光体育全面推广的今天,越来愈多的中职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了体育活动中来,学生的综合运动技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受教学实训或其它活动影响而减少教学课时,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往往会忽略、减少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练习时间,因而教学的效果无形中打了个折扣,学生的动作技术往往不稳定、提高较慢。然而技术水平的巩固和提高不仅要依赖于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为支撑。本文将对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能及其运用进行阐述。

一、对体能和补偿性体能的认识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

1.体能的分类

体能一般分为三种: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如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

2.体能补偿的原因

没有体能,技能则成无水之源,没有体能,心理能力也无从依附。由于体能的缺乏,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半节课后就感觉力不从心、体力不支,从而无心也无力再进行练习,久而久之甚至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学生在动作技术练习时达不到老师或自己对技术的要求和效果,从而通过非规范动作来完成或干脆放弃对技术提高的渴望。这样既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补偿性体能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表达。体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动作技术完成的决定因素,充沛的体能能有效提高动作技术的完成规格。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动作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往往是体能的缺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来补充动作技术所需要的体能,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技术学习。可见补偿性体能教学容易被忽视,但对整个动作技术教学效果又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决定作用。

二、补偿性体能在教学中的要求

补偿性体能要有机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中,它对动作技能学练具有补偿和延伸意义,对动作技能掌握起着辅助和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引领和变革意义。

1.补偿性体能教学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体育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来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很多体育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完成45分钟教学任务,而很少反思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一堂课学习到底掌握多少、动作技能提高多少其实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相比传统模式,补偿性体能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针对项目特点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游戏类型、学生感性趣的辅助练习来达到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样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通过体能补偿后动作技术提高而体验到乐趣。

2.补偿性体能教学的课堂要求

学生学习成效的显著与否,除了和学生原有身体素质、学习态度有关,更重要的是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以及受其影响的学习意志的强烈与否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补偿性体能练习有目的地渗透到各个技术教学环节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并让学生体验到体能补偿后动作技术完成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3.补偿性体能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补偿性体能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有效地设计出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练习方法。要让补偿性体能发展有机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中,对动作技能掌握起辅助和促进作用。要符合项目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从学生身体素质、兴趣、个体差异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能补偿,防止出现补偏、负荷过大、没有针对性等情况。

三、补偿性体能教学在教学中的成效 1.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

中职学生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职业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从增加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入手调整体能补偿内容。例如,学机械专业的学生经常会接触一些力量方面的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多做一些补偿力量方面的练习。例如10米往返跑搬重物、单杠引体向上、一抱一跑等。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练习中慢慢地会增强自身的力量控制和绝对能力。再如财会专业对学生手指的反应和灵敏性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一些低位拍篮球、两手分拍篮球、挑起连续拍空中篮球等练习来提高学生手指的反应和灵敏性能力。通过各种体能补偿的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为学生专业能力成长提供了保障。

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保证了教学进度

补偿性体能教学在篮球教学上打破了以往的单调讲解、示范、练习模式,实现了教、练、补、反思一体化的教学特色。随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课堂教学任务、单元教学计划都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教学进度因而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多设计一些有效、针对性、趣味性的活动来丰富教学活动。例如,在上“抢篮板球”这个教学内容时,学生会出现跳不高、空中身体不平衡等现象,问题关键是下肢爆发力和腰腹肌舒张和收复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种现象采取相应的体能补偿。在补偿腰腹肌力量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仰卧举腿、仰卧折体、俯卧挺身、利用杠铃负重转体、跳起空中传接球练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活动、组内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提高。

3.加强了重点技术的掌握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技术是有相关性的,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仍处于水平不稳定阶段。对于象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的特点来说,一些关键性、重要的技术动作的掌握是重点。教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专项练习和针对性练习才能巩固学生的动作技术,这也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上“运球加速跑”这个内容时,学生的加速跑能力是必须要加强的。但是学生因个体差异会出现爆发力和加速能力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分组、不同负荷等方法来进行强化练习。如蛙跳、20米加速跑、负重跑等,把学生最容易缺失的体能通过练习补充到技术中去,强化了加速能力的提高,从而巩固了这种重点技术的掌握。

在“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下,补偿性体能教学已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它对中职体育教学有着引领性的作用,对体育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孟凡涛,王 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4(2)31 2 李一平. 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 [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62-165.

第五篇:《篮球运球结合跳投及体能练习》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篮球运球结合跳投练习。篮球运球结合跳投技术是篮球比赛中常见并且非常有效的进攻技术,运球急停跳起投篮要求全身力量的练习,特是腰腹力量跟腿部力量,出手的技术动作定型,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较为复杂的练习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其方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投篮技术;教会学生篮球运球结合跳投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对篮球的兴趣,对增强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本次课训练强度略小,因此我在课的后半段安排了抱球接力跑比赛,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本次课为新授教材,教学重点为急停脚步动作与运球手的协调配合教学难点运球急停与投篮技术的衔接。动作关键:运球、急停、抄球与起跳动作衔接要协调,起跳突然,空中保持身体平衡。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加强徒手的练习密度,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本次课的授课内容为第一次课。高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感较强,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而且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篮球, 渴望通过学习,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因此,教学中有效引导激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完成动作,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作技术要点的讨论,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适度的个性张扬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由于学生间存在水平层次上差异。因此在组织教学中,不但要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同时,还要兼顾部分基础差的和基础好的同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建立完整的篮球运球结合跳投动作印象,了解相关的篮球规则;

2、技能目标:在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结合跳投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柔韧、协调性等各项素质,提高学生体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勇争第一的意志品质及团队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此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基本部分前期,教师对教材内容应该精讲细练,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而在基本部分中期,主要是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教师主要采用分组练习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教授的内容;基本部分中期和后期教师主要采用指导纠错法和巡回指导的方法来达到传授篮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

2、学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顺序 准备部分 (10分钟)

基本部分 (30分钟) 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常规、准备活动、专项辅助练习等,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热情,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避免运动损伤。

一、学习内容

1、自主练习运球结合急停技术动作;

2、学习篮球运球结合跳投技术动作; (1)中枢脚的确定 (2)模仿练习

(3)原地接球立即出手投篮 (4)迎面运球急停投篮练习 结束部分 (5分钟) 3 、体能练习

二、练习形式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练习;

5、学生小组展示 ;

6、抱球接力跑

三、设计意图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有效练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3、强化运球结合跳投技术,提高学生体能。

1、放松练习

2、小结本课,总结学习收获,巩固学到的技能

3、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七、场地器材及安全措施

(一)场地、器材

篮球人手一个,球场1块,标志桶4至8个,哨子一个,秒表一块。

(二)安全措施

体育教师一定要学会保护学生、保护自己,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安全措施,我在本次课采用的安全方法是:

1. 充分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2. 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培养其自律意识和行为。 3. 强调练习时间距,避免肢体碰撞,预防伤害事故。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