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通用)

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通用)

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第一篇: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中国纺织行业现状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

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

第一篇:纺织行业安全现状评价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 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 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 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二篇: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纺织行

业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开放化,技术手段更趋科学化,产品也更为国民所青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纺织行业也曾出现过波动起伏,经历过成长的低潮期,下面就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和前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 客观状况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总体上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以下为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

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有的国有企业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这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

很难把握。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甚至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4、银根紧缩造成贷款难和融资成本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

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购买棉

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

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7、土地资源紧缺

由于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地价上涨较快,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租用厂房租金上升明显。如张槎厂房租金近期由每平米10~12元涨到13~15元,幅度为25%~30%。福建某印染公司反映,该厂很好的节能减排新产品项目,因工业用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市场,程序复杂繁琐,新项目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8、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

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9、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

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10、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在商品中的使用。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

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11、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纺织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企业的职工一般为农村外来人员,文

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状态麻木、懈怠,工作热情较低,质量观念缺失,没有进取心。

12、产品技术含量低

企业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品种单一,平民化,没有创新,没有竞争优势,产品只能面对低、中档消费市场,附加值低,企业利益相当微薄。

13、市场的无序竞争

经济危机促使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使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状态,舍利求和,使得市场价格频繁走低,市场无序化。

14、前期的盲目扩张

很多企业前期都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枆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

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盲目扩建,造成成本增加、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喜好面子工程,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通病。

二、 发展利好

虽然,纺织行业存在些许短期内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纺织行业因其绝对的

活力和延续数千年的根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面将有助于改善本行业未来的若干方面进行简单归纳:

1、 国家政策

(1)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

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类不合理收费;

(2) 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实转”政策;

(3) 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

(4) 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5)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

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开辟信贷“绿色通

道”,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 对部分纺织研究机构进行资金扶持,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

(7) 切实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2、国际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需求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市场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调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因此,受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情况积极向好。

3、 企业本身

(1) 企业从多年的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甚至连进入市

场参与竞争都已经变得愈发艰难。

(2) 部分企业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开发时

间,掌握了新技术,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从技术上引领品牌。再

次,加大了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如果说从外部引用成熟的技术是企业品牌创新的外部硬件,那么,内部人才引用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软件。

(3) 向西部地区转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更加利好的政策,人力资源丰富,劳

动力价格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西部将极大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 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

产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5)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有了大幅提高。

三、 总体趋势

1、 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因此提高技术,生产具有高附

加值,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产品是未来的绝对趋势。

2、 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

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

喊口号。因为,这也将被纳入绿色GDP的衡量范畴内。

3、 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和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新型智能型纺织材料的

研究将在未来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这也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

4、 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

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5、 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

化趋势,预测市场;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

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实

现电子商务。

四、 个人感悟

很显然,发展纺织行业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纺织行业在原料、劳动力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三个方面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我国纺织行业自上游的棉纱,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所以纺织行业将一直保持其特有的活力延续发展下去。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将是绝佳的机遇。

以前,对于纺织行业缺少足够的分析与了解,甚至有些曲解。通过几年对纺织专业的循序化学习以及对行业关注的增多,应该说纺织行业有其他行业所难比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虽然仍然有很多一时间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坚信成功贵在坚持。

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摆正心态,潜心学习,用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充分武装自己,加强现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涉足其他有益个人发展的领域争取大的突破。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踏实刻苦,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应有力量。

第三篇:2013年纺织品行业现状分析

纺织品行业现状

——吴迪

纺织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出口压力仍未明显缓解

 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同比减少1.3%,表明市场需求仍低于2012年水平;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持续负增长,直至年底才转为同比略增0.9%; 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和71.2%,与2012年相比较分别降低0.4、1.4和2个百分比。

国内棉花问题依然突出

 全年国际棉价平均低于国内市场约5000元/吨;

 棉纱进口量达到210万吨,同比增长37.4%;

 国产棉放储累计成交率不足40%,反映出棉花品质不高,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

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 纺织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水平继续呈现较快上涨态势,五成调研企业用工价格涨幅超过10%;

 纺织服装产品的销售价格上涨空间相对有限,出口价格全年同比提高4.3%,衣着类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提高1.2%

节能环保任务较为艰巨

 新的水污染物排放强制性新标准正式实施,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的限值要求,并新增了部分限制指标;

 2013年以来,印染布产量同比持续减少,反映出纺织产业链上重要的中间环节发展空间不断缩减。

小微企业发展压力加大

 仅有50%的小型企业设备利用率超过50%,开工水平明显较低。而70%的大、中型企业设备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

 仅有3成小型企业反映利润增加,比例较大中型企业低2成左右。

产业转移进度有所放缓

 2013年以来,纺织行业在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2012年减速,在全行业投资总额中占比下降;

 中部地区新开工项目同比仅增长1.4%,低于东部地区4.8个百分点。

2014年开局形式分析

开局情况总体正常

 纺织企业2014年春节假期普遍较往年偏长,节后开工相对较晚;

 春节后开工率普遍在70%左右,大企业开工率超过80%,员工返回情况总体较好。

生产增速放缓

 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上年同期下降

1.9个百分点;

 化纤、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9%、5.4%、1.2%,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放缓2.8、5.9和7.3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则有所减少;1~2月同比下降3.8%。

出口增速有所下降

 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4%,为春节影响和基数高的因素。3月有所回升,同比增长0.5%。

内需零售增长缓慢

 1~2月限额以上服装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8.7%,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

分点,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1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略有加快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61.1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1. 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保持平稳

 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15.2亿元,同比增长8.6%;  实现利润总额423.8亿元,同比增长13.6%;

 销售利润率为4.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014年纺织工业发展稳中有变

总体判断

 预计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进一步

稳中向好,“稳中有变”将成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总体稳定的依据

 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

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各项改革措施稳步落实,市场需求提升,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

 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宏观面改善逐

步向终端消费者传导,全球市场有望呈现稳中向好走势,将为纺织行业提供相对更为有利的出口环境。

变数主要在纺织产业链的两端

 以20400元收购的棉花,80%以上都在国库里,有1300多万吨,相当于两年

多的产量,虽然有政策利好,但是今年的棉花价格走势还是难以预测;  欧美的市场如果继续回升,对出口是有利的,但年初出口同比下降4%,较

上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出现很大波动,值得警惕。

 去年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已降到11.6%,远远低于预期,

今年1~2月只有8.7%,消费品零售总额内,城镇人口消费了20万亿,农村人口仅仅消费了3万多亿,而农村人口占40%以上,消费只是城镇人口1/7。

纺织工业发展重点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在高新技术纤维、节能环保染整、高端纺织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研

发与应用突破;

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任务要求,有效发挥好产业创新联盟的作用。

大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

 加快纺织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 突破废旧纤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 积极完善节能环保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标准体系。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发展

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品质,大力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加强市场开发培育与营

销模式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纺织工业发展重点

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 推动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实现特色化、体系化、集聚化发展,努力形成东、中、

西部产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 促进纺织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内外协调互补的全球产业布局体系。

积极破解原料瓶颈

 积极参与并推动国内棉花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内棉花尽早实现市场化流通;

 充分利用原料市场环境改善的机遇,加快提升竞争力,为国内棉花种植和棉农利益提供有力的需求保障。

小结

 2013年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经济运行指标和运行质量均趋向良性态势,总体上是稳中有增;

 特点是主要运行指标稳定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度调整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

 行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依然突出,一些内在矛盾问题也仍待加强解决;

 今年纺织行业开局情况整体正常,主要指标增速放缓;

 2014年行业形势稳中有变,变数主要在纺织产业链的两端;

 重点是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第四篇:河北纺织行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公开资料

河北纺织服装业现状分析

1、生产状况:

纺织业一直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1 年至2010年间,河北纺织业总产值增长了4.33 倍,年均增长率为19.27%,纺织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0 年,河北纺织业产值增加了626.1 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增加值的10.27%,对工业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贡献。

2、发展状况:

河北纺织企业多数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河北纺织企业销路收窄,2008 年第一季度河北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回落,超过60%的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据海关统计,2010 年前三季度,河北纺织服装出口金额达到28.9 亿美元,在河北出口中占到了17.4%,超过了钢材所占比例的15.8%,成为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商品门类,与全国整体的纺织业发展状况相比,河北纺织业的表现优于全国。

3、销售状况:

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1—9 月,河北服装出口增长了43.7%,纺织品出口增长了50.4%。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数是出口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依靠国外市场。2001 年至2010 年,河北纺织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3.68 上升至7.34,表明河北纺织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期服装出口则从6.55 下降至3.98,表明河北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历年RCA 值远大于3,说明河北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河北省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成本上升:

河北纺织企业以生产中低端的产品为主,所生产的大宗棉布、棉坯虽销量大,但议价能力差,一直以来处于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极端地位,因此从整体来看,河北纺织品的附加值极低,利润空间很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纺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以来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逐渐上升,2001 年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为6568 元,到2010 年已增长到13100 元,增长了约一倍。

2、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

2000 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给纺织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在2009 年,棉花价格涨幅极大。2009 年1 月份,棉花价格只有不到11000 元/ 吨,到2009 年9 月涨到14000 元/吨,上涨幅度高达27.3%。另外,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也减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力,2005 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

8.27:1,到2010 年末,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下降为6.68:1,下降幅度接近20%,而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河北纺织企业利润则下降约4%。

3、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建设:

河北纺织业向来以低价格著称,随着劳动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并且由于很多产品无法进行深加工,从而很难进一步获得产品附加值。从总体来说,河北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处于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并且严重缺乏自己的品牌,因此很难提高价格。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的传统工业,作为传统的纺织大省,河北纺织业的利润,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棉纱、布、成衣服装等指标,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十位之列。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河北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北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

河北纺织服装业发展对策

1、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一国的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本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河北的纺织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在生产环节通过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取得竞争优势;其次,在营销环节,河北纺织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有了自己的品牌,既可以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也可以节约从生产到营销的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抗衡外来品牌。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需求条件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国外消费者较高的需求条件下,河北纺织企业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通过改进技能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2-2016年中国针织服装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从总体上看,河北纺织业结构中纺织和化纤部分相对庞大,而服装部分占的比重较小。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仅占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近几年,河北纺织业上游受制于棉花价格,下游受制于终端产业,企业微利恶性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调整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改变产能扩张的方式,走中高档以及高品质的路子。

3、自力更生,减少对出口退税的依赖

我国在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应该寻找其他出路,逐步地降低对国家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而加强河北纺织产业集群

建设就是一条在当前背景下切实可行的好路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的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有利于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河北省要切实加大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力度,结合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河北纺织品的竞争力。

第五篇:沿海地区化纤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五大问题

沿海地区化纤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五大问题 东部沿海是化纤纺织业的集聚地,拥有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优势,曾经一度高速发展,但近年来其弊端也逐一显现。传统化纤纺织行业从欧美、日本、韩国、台湾一路转移到国内,每一次转移都是向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效率提高的后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的方向转移,并非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转移,其固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特性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1、化纤纺织业高能耗、高污染现状

东部沿海是化纤纺织业的集聚地,拥有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优势,曾经一度高速发展,但近年来其弊端也逐一显现。传统化纤纺织行业从欧美、日本、韩国、台湾一路转移到国内,每一次转移都是向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效率提高的后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的方向转移,并非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转移,其固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特性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分析,2006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19.79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5%,位居全国制造业污水排放总量前五位,而时至今日,中国纺织工业废水排放远远超过100亿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污染源。国内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最新的资料显示,化纤制品年产量大约2404万吨(2009年预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80%以上的化纤制品是需要印染的,仅化纤制品印染每年产生污水近45亿吨。其次,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千瓦时/吨,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倍,是日本高8倍。

2、我国的纺织行业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涤纶生产绝大多数还是原来国外生产的几大类普通型产品。我国化纤产品生产成本20世纪90年代初约为4000–5000元/吨,通过引进设备国产化,加上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聚酯装置的国产化和工艺优化,现在化纤生产成本已降低到1500元/吨。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纺织行业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但中国作为纺织大国,现在化纤行业整体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这说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在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产品品牌等方面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

(1)产品档次认知问题

纺织品的档次从根本上说是由原材料和工艺要求决定的。与原料生产相比,织造过程是没有办法改变产品特殊性能的,对纤维进行的物理编制过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面料的技术含量。因此,不足以在面料生产上造就所谓的产品档次。另一方面,单纯强调后整理改善性能也是不足的,是表面的,同时带来的高能耗、对产品绿色品质的伤害,而且后处理物化学残留和污染代价是极其巨大的。

(2)产品附加值开发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纺织织造设备不到1万元/台,设备经过

7、8次的升级改造和从德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等引进先进织造设备(引进设备是全部免税的),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样是200-300g/m2的化纤面料,在90年代初最高售价可达20元/米,现在的前后配套设备每台达到50万、且单机台产量提高了7-8倍,同样的面料质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现在售价不到10元/米,并且这样先进的设备大量闲置,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微利微亏状态,问题的症结主要就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没有在原材料上做文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行业因缺乏产品创新价格低迷时,国内众多企业依然处处标榜自己是差别化产品,但实际上中国差别化化纤产量不到总量的10%。

(3)品牌缺失问题

我国生产的大多数纺织品(面料)还只是中间产品,实际市场运行中本身也无法强调品牌,而纤维原料和下一道产品服装才是必须强调品牌的。而另一方面,创品牌多年,中国至今也没有真正创造多少世界级的服装品牌,大多数中高端服装还是在进行贴牌生产,真正的核心点是缺失的。只要略微仔细地审视市场消费特点就不难看到,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服装和家用纺织品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款式、成份(是什么纤维新材料)、色彩、手感(含舒适性)、功能性、品牌和价格等,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其纤维成分和材料质地和功能性。

3、化纤纺织业节能减排考核与推广新能源政策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推行的是总量为控制的针对单位节能减排考核,一方面国家为了节约能耗、减少排放,对排污、能耗大户予以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升级生产技术,或者整体迁移,另外绝大部分国家支持的新生产能替代落后产能的项目,实际两者之间的真正能耗相差不到100元,整个生产成本相差不会超过200元,另一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过产品创新带动整个产业链大幅度节能减排的创新模式,如笔者所调研的浙江华欣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华欣)其华欣模式社会效益可达到每吨8000元,这样的创新企业却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国家应该支持这种真正的先进生产力,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而不是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淘汰落后技术。同时,地方政府为了达到中央政府对碳排放考核的要求,造成了“节能等于减排、减排不等于节能”的事实现状,使用“新能源”――实际增加能源消耗的方法减少碳的排放,去打造所谓“低碳经济”;且不分行业、不分产品大量推广,对有特殊能源要求的创新企业造成事实上的制约,大幅度增加企业成本,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创新风险,限制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因此,应当严格、全面地定义“低碳经济”,防止片面、局部所谓的“低碳”,而实际上从整体或产业链来看却是“高碳”的现象发生。

我国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污染,受“低碳经济”学说的影响,加大了对新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行业的扶持力度,巨额资金投入、相关政策扶持,在新能源行业得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成本居高不下的窘状。以年产30万吨化纤新材料新项目的供热为例,供热炉用三备一的情况下采用新能源水煤浆比优质煤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6吨;在硫排放方面水煤浆是比精煤具有优势,但水煤浆的生产过程需要耗电和超过一万吨的水,折成碳排放量后其碳排放的总量大于精煤的排放量;同时其烟尘增加了三倍。这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每年增加了1500

万,投资增加600万,意味着企业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将付出超过57万的成本(不含固定资产折旧),国际市场一吨炭排指标仅为10欧元左右。但该项目的产品每年可为国家节电20亿度,减少污水排放5000万吨左右;这就造成了:对全局有着巨大节能减排效益的项目,却受制于26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问题,使项目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会大大打击了制造型企业的创新热情。

世界各国降低碳排放常用手段包括三种:①通过工艺技术与设备引进实现节能减排,此方式为全球共识,基本所有国家都采用本方式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②通过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③通过对传统能源深加工使之成为清洁能源从而达到减排效果。后两种方式均是采用增加能源消耗、增加能源成本的方式实现碳排放量的降低。低碳经济本质应该是通过节能来减少碳排放,但实际情况是在全局上增加能耗来达到局部减少碳排放的效果,通过消耗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其成本将大幅度增加。欧美国家是消费型社会,适度提升能源价格不会对其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因为能源消费主要群体是整体国民,通过杠杆原理适度增加能源价格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而中国是制造型社会,能源基本被企业使用,随着水煤浆这样的新能源和成本较高的光电能、风能投入使用,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将大大增加,重要的是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巨大的成本负担。

4、CDM制约中国企业融入实际绿色体系

在世界经济都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时,中国企业更希望融入世界绿色体系。但CDM认证周期长达8-10个月,认证费用数百万,这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中国企业而言将是一道巨大的障碍,将使得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无缘融入世界的绿色体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身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却难以到认可。另一方面,CDM的机制决定了其不公平性,发达国家仅用很小的代价,就能从我国拿走巨额的碳权指标,同时也限制了全球普通公民参与节能减排的可能性。即使CDM能够降低认证费用,但全球拥有其授权资质的认证单位仅为26家,中国只要有1%的企业申请认证,其服务体系就将崩溃。CDM机制显然不能完全适应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5、沃尔玛“绿色计划”与欧盟反“高能耗、高污染”特别关税政策带来中国纺织业新的危机。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集团已经开始实施其“绿色计划”,计划于2012年实现95%纺织品必须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与此同时,欧盟宣布将从2012年开始针对中国“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征收特别关税。沃尔玛的“绿色计划”表面是一家企业行为,但却透露着欧美针对纺织产品政策调整以及针对中国的阴谋气息,沃尔玛号称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内至少有一万家企业是沃尔玛的供应商,而国外采购商以沃尔玛马首是瞻,其绿色计划的推出必然导致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绿色、生态、环保”质量要求的提升,而国内企业在无正确引导情况下基本都会采取使用“环保染料”来面对沃尔玛绿色计划带来的危机,但每米印染成本将提高1-2元,在人力成本增加、原料成本增加、能源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沃尔玛“绿色计划”将使中国纺织品低成本优势成为历史。但传统纺织业的生产能耗、污染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后而来的欧盟的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别关税将成为打压中国纺织产业的最后招术。更需要注意的是,沃尔玛在实施“绿色技术”时就曾到华欣调研考察,意图大量采购其生产的多色系功能性环保纺织材料,可以想象在未来不久大部分的中国纺

织品供应商面临出局(沃尔玛考察义乌78家供应商,仅2家通过审核),而新进场的纺织品大量采用的却是中国的环保原料,对于西方世界希望通过提高纺织行业的绿色技术门槛打击中国纺织业,重挫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国家而言,其将有足够的理由来指责中国对化纤纺织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不作为。

正是因为化纤纺织行业的先天技术劣势和发展思路的误区,加之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致使中国化纤纺织业竞争能力低下,抗风险能力差,使得中国纺织业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就连亚洲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纵横集团,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也难逃噩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