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高考的策略doc
第一篇:应对新高考的策略doc
新高考改革给高中政治教师带来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摘要:面对新高考改革,高中政治课课堂面临着新的挑战,政治教师也面临巨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打造高中政治有效课堂,这是每个高中政治教师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新高考给高中政治教师带来的压力及应对策略展开思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政治课堂;策略
在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的《高考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以及试点城市等相关内容,试点首先在上海和浙江省开始。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选。用我们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可以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这七个科目中选择三个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然后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说革命性的,变一次高考为多次,变规定科目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如何来应对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变化需要政治教师采取何种策略也成了值得大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2015年2月28日,根据2017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的公告,可以看出有500余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其中设限范围为1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因此,相比旧高考的文理分科,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在高一阶段就要进行选考。我校于2016年下半年对学生进行两次选课调查,从统计结果看,政治作为选课科目的比例是最低的。大部分学生在选考科目中首先考虑理化,再是史地,思想政治学科则是到高二才进行选考,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受到极大的挑战,使得政治教师处于危险边缘。
1. 政治教师面临学生选科人数少的压力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选择政治作为选考科目会相比以前的文科来说减少很多,高校对学生选科的要求使选政治的学生减少,政治必修科目内容的变化也会带来选科人数减少。
2. 走班带来有个别政治教师处于边缘化
由于是学生自由选择,这时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将会面临没有学生选科的窘境,个别政治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被边缘化,如果学校没有其他应对策略,有的教师会很危险。
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应对这一新高考改革变革,要提升学生对这科的选择,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喜欢了,才能争取更多的学生选择政治这一科作为选考科目。要提升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面对新高考,需要教师的眼界开阔
(一) 教师要有教育眼界
作为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所教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时事内容众多,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的长期积累,有国际视野,开阔眼界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知识的积累要靠不断地学习和课堂实践,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培训等途径完成。素材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读书等,经验的积累主要就是在实践中进行了。而眼界的开阔要求教师打开视野,不断了解日新月异的新事物,了解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新闻,并且带着政治眼光去探究,
(二) 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学生喜欢的、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十分重要。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自我定位,有自我追求的教师。高中政治教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引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这样的老师一定是有魅力的老师,这样老师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独特的对时事的见解,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格局,做一个学生信服的老师。
二、 面对新高考,需要政治教研组集体打造高效课堂
应对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压力重大,形势严峻,这就需要集体智慧来攻克难关,必须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比如我们学校集体打造的高效课堂在各种公开场合都能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一个人很难做到这点,大家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同时能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等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增强政治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力。
三、 面对新高考,需要学校对政治教师的支持和培养
政治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需要学校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应对学生多元的选择,为政治教师提供相应的课程及选科学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办学特色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由政治教师来承担,可以解决政治教师的课程问题。同时,政治教师可以从事一些政教工作和德育工作,帮助学校处理学生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协助学校的德育管理。
加大政治教师的培训,提升政治教师的整体能力,可以考虑让政治教师到一些行政岗位协助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
总之,只有政治课堂变得高效,才能更多的吸引学生的选择。因为高效的课堂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高效的课堂是一段美妙旅程,只有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打开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林霞.新高考带来的新变化[N].山西日报.
[3]康利.面对新高考,课程建设将是重大挑战[N].中国教师报.
[4]钱钰.浙江编《指南》应对新高考[N].文汇报,2016.
作者简介:
陆超,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2018年新高三生复习方法与策略
新高三生的一轮复习已经开始,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新高三生复习方法与策略,请大家好好利用。
1.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进入高三,每位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计划不应是什么时间做什么,而是要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个学习计划是一个约定和自我要求。建议每一位高三学生都要制订,并且制订近、中、远期计划。
2.上课要认真听讲。听课是高三复习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上课时,教师会将关键的信息和思维脉络呈现给学生,所以,学生一定要紧紧跟住教师的思维走向、记住反复强调的问题和概念、定义、方法和思维,这就是重点。即使这节课的内容全会,学生也要尽可能认真听讲。很多的时候,或许一节课中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但还是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完整节课,不要溜号。其实,在一节课中学生能够听到一句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庆幸。或许高考时这一句话能够帮助你解决一个问题、为你提供一个思路、决定你能否考取你心仪的大学。如果日积月累,就能一点一滴地学到或掌握很多关键性知识、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这种无形中积累就会为你高考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实现自我的超越。所以,请记住:上课时要学会认真听讲,有的时候 一句话值千金。
3.强化双基训练。高三复习时,学生一定要强化双基训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掌握准确、使用灵活。高中的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需要准确把握它们间的区分点、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偏差。往往有的时候,很多试题只差一点,但结果截然相反。所以,学生要高度重视知识间、使用范围和条件方面的差异。还有,再难的题也是根据双基要求编制出来的,难题只是把知识点隐藏的较好,把中间环节和梯子隐藏得比较隐蔽。所以,一定要把知识点及其应用范围、应用条件掌握准、实。多做简单和中档试题,确保对知识点应用自如,解题技能和方法使用灵活。
4.做好题型归类。对物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进行题型归类是非常重要的。题型归类有三种,第一种是用知识体系归类,即该题型需要用哪一章节知识解答;第二种是用解题方法归类,即用归纳法、演绎法、推导法、联想法、数形结合法、反正法,还是用特值检验法等等,第三种是用试题的综合度归类。在考前训练中,要尽快掌握确定题型方法和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技巧,做好准备、快速确定题型和快速选择解题策略和方法。
5.做好知识穿线。做好知识穿线是对学科知识形成整体化认知的重要措施。我们平时学习时是把学科知识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讲,形不成完整个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即使一轮复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穿线,学生自已也要学会利用建立知识树图的方式把知识进行穿线,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整体化认识,形成整体化的学科知识体系,整合章节间知识,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
6.学会选择性地做作业。如果老师不检查作业,请学生要学会挑着做,太简单的不要做;太难的,也不要做,不要浪费时间。对于难题,如果一眼没有看出思路,或者耗时太多,就不要做了。但,第二天一定要请教同学和教师,把试题解出来,把问题搞明白。记住:难题不做,不是放弃,而节约有效的时间,掌握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提高自己能够提高的能力。还要记住:高考时,不会出怪题、偏题和过难的试题,高考试题的难度适中、思路是很正的。这一条适用于有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学生。对于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最好尽可能做完全部作业。
7.组建学习团队。高三复习中组建学习团队很重要,即能相互竞争、又能相互合作,还能相互促进。进行高三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两人或三人一组组建学习团队。学习团队成员间学习能力要相近,要制订共同的近期学习、发展和提高计划,使用相同的练习册,相互考查对方的知识点、批阅练习册、共同攻克难题,相互激励,相互安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团队成员不能一成不变,要进行阶段性调整。
8.正确使用练习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册,每个学科要选择一本练习册精做,再选两本选做。不要做更多的练习册,不然光忙活做题了,忽视对双基的掌握和应用,忽视反思和归纳,效果不会太好。
9.正确面对不会做的试题。对不会做的试题要根据情况进行询问,对单一知识点的试题不要轻易询问同学和老师,需要自己思考和解决;对于知识点容易混淆的试题要尽快询问,确保搞清、搞透;对于变式题和综合题,尽量自己做,如果确属不会做,耗时超过20分钟以上,不要做,要询问同学或教师。
10.适时调试学习心理。对学生来说,内心和学习同等重要,内心强大和保持心情愉悦能够促进学习效果,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动态,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和激励,避免给学生带心理压力和负面心理暗示。学生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更不要太压抑自己。
11.科学设置学习时间和学习量。不要贪多嚼不烂,一次不要学得太多、学得太久,学习太多、太久,脑子会混乱的,适当的放松,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2.注重反思和总结。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训,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对复习情况、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对考试结果等方面要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其实,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和策略才是最合适自己的。还有,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与迁移,把学习某一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它学科,有的时候用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或者用物理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做每道试题、每一个步骤时都要把握准对应知识点,做好题型和方法归纳。时间长了,慢慢地解题思路就会打开,思维更加开阔。如果确实想不到,也不要强求,要学会慢慢尝试、慢慢调整和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目前,很多学生依靠补课和做题麻痹自己,逃避反思和总结。
13.强化考试适应性专项训练。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题型解答、试题理解能力、试题分析能力、试题标准化解答、考试时间分配、试卷及试题难度快速定位、试题取舍策略、考试心理适应与调整、试卷综合解答等专项训练,确保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技巧。
14.把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家长不要包办一切,更不要让学生像木偶任由家长摆布,不要硬让学生按着家长设计好的路走,即使这条路再好、再光明。家长要学会放权,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成长道路。家长应做的只是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及对发展方向和选择的建议。
15.坚持天天运动。许多父母老师都认为,孩子只要埋头学习就好,运动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运动不但有助疏压,还对学习很有帮助!有氧的运动会让大脑产生三种有助学习的神经传导物质:一是多巴胺:让心情愉快,思维更宽阔;二是血清素:增强记忆力;三是正肾上腺素:增强注意力。所以,应该 好好学习,天天运动 才是!笔者多年的经验得出,同等实力学生间,最后一个月拚的是体力和意志,谁的体力好,谁的意志坚强,谁能取胜。建议学生坚持使用新高三生复习方法与策略,用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篇: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变革的策略初探
从2017年起,北京市新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从2020年起,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实行“3+3”模式。同时,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
新高考对学校的课程提出了挑战,使其必须做出改变。那么,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变革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课程变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设置多元立体的课程
丰富学生的选择性
一所学校的课程从架构上来说,既要承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又要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同时还需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从建校初期就提出了“人文、人本、人格”的核心价值观:即人文情怀,人本理念,塑造师生健全人格。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学校形成了“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养”的育人目标。
学校深入分析未来人才需要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细化学校的育人目标,从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分水平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挑战性的学术课程、高品质的艺术课程、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追求卓越的领导力课程、社团及其他实践活动课程。
同时,每个领域的课程都有不同层次:基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拓展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而荣誉课程则面向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前沿的内容和主题供学生选择。
总的来说,学校课程在关注必修基础内容、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宽广舞台。下面简单介绍各领域课程。
1学术课程
学校高中学术课程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未来的专业/职业方向,分为数学、语言与文化、人文与社会、化生与环境、物理与技术、经济与管理等。
学科基础课程。在必修模块教学中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聚焦核心素养。
学科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分类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以选择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增强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世界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国家课程中的选修2课程属于此类,如生物选修2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养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素养。该课程采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和基于问题的项目或实践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基于合作和探究的建构式学习模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基础。
竞赛课程及学术荣誉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的“作品阅读与文章写作”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参加各种作文大赛提供指导;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提供竞赛类课程,为想参加理科竞赛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这些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学术荣誉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和大学实验室研究项目课程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人文方向和科学技术方向的实践平台。
2艺术和体育课程
除培养学生的基础艺术素养——基本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及体育技能外,拓展类课程(话剧课程)还体现了学校戏剧教育的特色。此外,自选课程为对艺术传媒领域有兴趣或有体育专长的学生提供深入实践的机会。
3领导力课程
学生领导力培养是学校特色之一。具有特色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自我领导能力和团队影响能力,做到“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管理自己,两个人的时候能够影响同伴,很多人的时候能够带动群体”。
4社团及其他
学校提供众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全方位选课指导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高考方案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但是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学生需要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6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如何科学进行选择,如何将自己的选择和个人前途、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建立联系等,成为了困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难题。同时,未来的高考更注重多元录取,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因此,学校不仅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更在学生的选课指导上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划。
1编制《高中选课指导手册》,让选择更科学
新高考改革实施后,学校都设置了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中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分别有哪些模块?各模块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必修和选修课程对学分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都将是2020年参加新高考的学生面对的最普遍、最急迫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学校在2017年6月份就开始着手编制《高中选课指导手册》,各学科利用暑假时间编制选课手册,并赶在高一年级学生军训前完成。手册不仅简要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的目标、结构、学分分配和毕业要求,更为学生提供了选课示例、学生适应度分析,还整理统计了浙江、上海等已实施新高考省份中高校各专业对选修学科的要求。
2进行分学科专题课程宣讲,让选择更具理性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可选择的6个学科,更理性地确立自己的所选科目,每个学科分别对学科应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基本知识、核心素养要求、相关高校专业和学业综合能力要求等方面开展了专题讲座,如物理学科的“走进物理——高中物理选修的思考”、化学学科的“兼具思辨性与人文性的化学期待每一个优秀的人”、生物学科的“未来在召唤——探索未知的生命世界”、地理学科的“走进地理学——谋一域更谋全局”、历史学科的“历史学科之魅力”、政治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魅力——从中学思想政治课选学谈起”等。专题报告交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各学科的知识魅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选课。
3重构生涯规划课程,让选择更专业
学校为新高一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生涯辅导课程,课程分为生涯规划课程、个性化生涯咨询两种形式。生涯规划课程持续高一一学年,隔周一节,包括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包括选职业、选专业、选科目三个具体任务。
自我发展。认识自我,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对个体差异的尊重,适应自我的改变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活动和体验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并将个体特征与职业相匹配。
生涯探索。掌握知识技能与终身学习,学会获取生涯信息,掌握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分为“一日职业体验”“了解大学与专业”“一星期职业体验”三个板块。“一日职业体验”是指,在高一第一学期末,每名学生根据自我与职业匹配结果,选择2-3个职业做“一日职业体验”,通过撰写职业调查报告初步了解若干职业。“了解大学和专业”是指,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组织学生到不同大学,与不同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主题交流,深入了解专业前景和大学生活,思考自我-职业-专业之间的关系。“一星期职业体验”是指,高一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期,每名学生在了解自我、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前景的基础上,充分反思个人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所匹配的职业,结合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理性地选择某个职业进行“一星期职业体验”。
生涯管理。学生学会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生涯目标,掌握生涯决策能力,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涯规划,平衡个人、学习者、工作者、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和休闲者等各种角色。在高一下学期的生涯规划课中,学生学习使用决策平衡单、SWOT等决策方法进行选课,能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并学会将目标分为终极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小目标,掌握将目标转化为计划的方法,掌握时间管理矩阵、番茄钟等时间管理的方法,并用于日常学习生活。
4专设学科指导顾问,让选择更“精准”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班主任管理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学科指导顾问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指导与建议。因此,学校为高一年级新生配备了学科指导顾问,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和指导,预防和疏导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困扰,为学生选课、填报志愿、确定职业目标等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更准确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和阻力,如何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应对策略,如何摸索出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如何找寻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规划和活动设计,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方向和途径,继续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
第四篇:浅谈新高考下信息技术学科新认知与教学策略
金华市江南中学
金星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高考下如何重新认知信息技术学科,从重要性、实践性、综合性进行分析认知并归纳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高考
学科认知
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有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届高中学生起,学考每年4月和10月举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同期进行。新高考政策规定,除语、数、英之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认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下面仅以个人观点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学的认知与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的认知 1)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课程历来是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游戏课,被广大非专业教师认为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副科。借着新课改的春风,信息技术课也火上了一把。2009年浙江省将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是第三类考试,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考查技能型能力。将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到高考层面。但毕竟是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的院校才需要考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科院校是不参考这门学科的成绩。所以很多家长孩子认为,我的孩子是读本科的,可以不需要重视这门科目的学习,只要学好语数英文综或者理综就好了。2014年省教育厅又下发了七选三的选考的新高考方案,在浙江的新高考方案中,浙江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比上海多了一门“技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11”高校均有专业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以浙大为例,在已公布的24个专业(类)中,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选考科目范围是2门:物理和技术。厦门大学已公布的2017年在浙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中,数学
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的选考科目都有3门:物理、化学、技术。根据规定,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如果考生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就能报考这些高校的相关专业了。
从以上几方面数据表明,信息技术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是大势所趋。在整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是掌握命脉。所以我们从学生、教师到家长、学校都应该重新认识这门学科。明白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性及其意义的所在。
2) 学科实践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目前来说,多数就业岗位需要技术,多数企业看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毕业生。工业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非常看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动手能力强,对大学的专业学习有帮助。技术让学生对基础的产品有初步了解。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现如今信息技术从原有的上机考试变为笔试模式,加大了学生的一个应试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瓶颈。但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一个落实能力,以往学生上机操作,可以通过临时的练习及突击培训即可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新高考下实行笔试之后,更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及实践操作的落实情况。以往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上到老师下到学生的不重视,导致课程不够落实,基本以应付为主。所以新高考下,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自我的素质,迎头赶上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专业水平,才能有助于更好的适应新高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应该端正学科认识,努力落实实践所学知识,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及实践过程中提高巩固。学校应该加强整个学科的一个培训基地建设,提供相关的场所及设施让学生更好的实践运用所学,而不是纯理论化教学。
3) 学科综合性的认知
新高考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合二为一成为七选三科目之一。计算机科学最初的理论基础是数学、逻辑学、物理基础和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如语言学、心理学、工程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材料学、光学、生物学等等,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所教知识包括多媒体、编程、算法、计算机基础等各方面知识。有很多时候某一块知识点会结合多个学科,例如算法编程,他必须有数学的计算逻辑思维,也要有通用技术的环节与步骤。通过一系列综合才能解决相关问题的求解。
二、教学的策略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现在实行笔试考试,理论知识将比操作知识更加侧重,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文化知识,让知识点得以巩固。减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一个界限。加大各学科的关联性,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抽象的虚拟世界的一个模板,方便学生记忆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运用任务驱动,促进基础发展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每堂课提供一个导学案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及复习。建立信息技术课堂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归纳梳理,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整合。
演练结合,精讲多练,课外实践,以用促学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端正态度,增强主动,注重过程,强调多元评价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多主体性。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跨越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一改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态度、重掌握知识轻能力的形成与迁移,采用多元、多主体评价策略。肯定优点与进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促使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一开放性的平台中实现良性循环。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执教者,在平时日常工作中紧随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不断积累、多学习多研究反思。在这从未有过的机遇面前,把握机会勇敢接受挑战,走出新的一片天地。打响新高考的第一枪。
参考文献
[1]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曾小青 [2]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姚爱姬
[3]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舒霓芳 [4]中学信息技术课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苏文凯
[5]机遇与挑战——新课改信息技术浅谈
邵金丽
第五篇:复学应对策略
最近接到一些家长的电话,了解到:有同学心思不在学习上、有同学玩手机玩游戏不能自拔、有同学与父母冲突厉害、有同学生活不规律、有同学学习(做作业)不认真或不专心、有同学甚至在家就不学习……总之,同学们在家里学习状态不理想。
那么,疫情期间,我们在家里该如何高效学习呢?在此与同学们一起做个讨论,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建议:
调整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
决定学习状态的因素很多,但首先是态度要积极,自己从内心愿意做这些事情,同时认为这些事情很重要,就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了。具体方法可以参考:
1、自我暗示。每天可以给自己3次积极暗示,早上醒来后、起床前、中午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可以暗示自己:今天自己状态非常好;学习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自己喜欢学习;今天学习效率非常高等。
2、规律生活。同学们可以按照学校的课程表,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与课程表,用闹钟提醒自己,并严格遵守。
3、积极锻炼。每天保证1小时的户内、户外锻炼。户内锻炼可以是静坐、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持、蹲起、举哑铃、后背撞墙、踮脚跟等运动,其中要重视静坐,静坐对青春期的同学们有综合的好处。
4、制造危机感。一些同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通过给自己制造危机感来激发学习的动力与状态,比如: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怎么办?XXX同学超过我怎么办?
五、设计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
一个人主动约束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被动性人格的同学来说,会更加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对自己进行必要的约束:
1、与几个愿意学习的好朋友建立一个学习群(其中最好有一个主动性人格的同学,并让这个同学做负责人),并建立规则,只讨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不讨论其他问题。然后在群里布置作业、上传学习情况并互相监督。
2、与自己的好朋友建立竞争关系,如给同学下战书,承诺你要超过他多少分,如果超过了,他如何激励你。
3、与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签署“学习目标协议”(找一个最尊重的朋友、亲人或老师签约,效果会更好),承诺要达到的目标,并将协议内容公开,把协议贴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在协议里,可以把自己最渴望的事情或东西作为自己目标达成后的激励,把自己最讨厌的事情作为目标没有完成的惩罚。
六、管理几个关键的电子产品
现在影响我们学习最大的“敌人”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如何管理好这几个“小敌人”呢?
1、转变认知,提高认识,同学们可以把战胜这几个“小敌人”作为锻炼自己意志力、提升控制力的机会,如果这几个“小敌人”都战胜不了,那么将来我们如何战胜更大的人生诱惑?如何获得成功?
2、平时最好关机,每天固定时间开启,最好开启次数不超过3次(可以早上、中午、晚上各看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
3、不要放在自己身边或学习的房间,最好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家人保管。
4、如果进行网络学习,最好把上网的设备放在客厅等公共空间,让家人监督自己不上与学习无关的网站。
七、选择几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根据有关的研究,相当比例的同学现在习惯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存在“假学习、假努力”的现象(即很努力却不出成绩的问题)。探索与尝试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是需要时间的,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尝试。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去网上或者去看书,尝试几种符合你的学习风格、你有感觉的好方法,当然好方法会因人而异,但是有共性标准的:
1、学习知识速度快(效率高);
2、学习的知识记忆时间长、不容易遗忘;
3、知识输出(如做题、考试、背诵等)时精准(即我们所学的真会);
4、使用这种方法时心理状态是高兴、有成就感的。
如果找着了,就努力坚持用下去,好的方法,坚持用下去才会出成绩。
这次疫情,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影响,但我们要有积极心态、要有成长型思维,要看到其中对我们的有利因素,积极行动,通过这个特殊的长假期,彻底解决一些自己学习上的深层问题,让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甚至是自我形象有一次升华。
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时候,老师们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全新形象的自我呈现在你们人生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