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大全)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大全)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第一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难以忽视的真相︽ 难 以 忽 视 的 真 相 ︾ 观 后 感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环境131 学号:20130702050105 姓名:高秉婷日期:2014.4.28《难以忽视的真相》。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

第一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译文

难以忽视的真相

︽ 难 以 忽 视 的 真 相 ︾ 观 后 感

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环境131 学号:20130702050105 姓名:高秉婷

日期:2014.4.28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令我感触很深的电影,它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主演的,当我看到他深情的演说,把全球变暖描述的如此的淋漓尽致,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高尔的个人活动。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在过去六十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高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第一次看一部这样的纪录片,看完后最深刻的感觉是:震撼!

管理学里讲的一个例子:把青蛙放进沸水里,它会马上反应跳出来,而放到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却会若无其事的呆在里面,知道死亡!没想到这个例子会出现在这里,以此来警醒我们,人类正在这样一个被加热的冷水里,而加热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冰糕一拿出冰箱就会融化,我们该在么做?把世界都变成一个冰箱嘛?那压缩机又从哪里来?当北极熊因为没有广阔的冰层而溺死水中,我们有怎么来拯救他们?当山上的积雪都融化掉,长江之水又从那里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暖,但就在这暖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就拿我国为例,越来越暖的冬天和今年冬天南方雪灾;不断增多的飓风袭击;临近省市一边洪涝一边干旱„„

第 1 页

这些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各类自然灾害难道只归功于自然的无情?我们难道没有做什么让我们应受这让的惩罚吗?当你看到某个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当你闻到化肥厂里飘出的难闻的气味,当看到露天煤窑无限制的开采,当你看到冒着黑烟的汽车排气筒„„看到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空气污染、酸雨„„更深一层的是什么呢?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有多少人能看到这些,当人们注意保护了环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维持地球这个生态圈的平衡!

经济增长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燃烧石油、煤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我们对它们做了什么?——直接排到大气之中。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来,温室形成,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我能记得好多“大片”之中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惶恐的表情,和之后的涂炭,但是人们怎么就不能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预防呢,国家、政府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戈尔一遍一遍讲述着这个难以忽视——严峻的真相,又有多少国家行动起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迟迟不肯支持京都议定书,还不是为了能更肆无忌惮的消耗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将会在40多年内采完,天然气也只有不过100年的寿命,再这样下去地球上百万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要被我们以200多年的时间用光!值得吗?再这样下去后代靠什么来生存!

深受格尔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动,铭记这些话,让改变气候危机从我做起!

《难以忽视的真相》并不是一部表现绝望情绪的电影,但也不是仅仅喊出一个保护地球的口号而已“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需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以最聪明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戈尔语重心长地对观众说。还记得戈尔说的这句哈吧,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批判了美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确,但我们细想一下,难道只有美国这样吗?难道我们自己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很好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门做公交、做地铁,上班骑自行车,既环保又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等等。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几十年以后上海、广州那些沿海城市不会成为历史,为了我们的家园,一起行动起来吧,趁着还不太晚。

第 2 页

第二篇:难以忽视的真相

你看着这河水,潺潺地流过。听着风中瑟瑟的落叶,鸟儿在鸣唱,树蛙也来凑热闹。隐隐约约地,还有远处奶牛的哞声。抚摸着青草,河岸露出了一小块泥土,周遭一片祥和宁静。突然之间,你感觉身体好像汽车突然换了一档,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说“哦,我都忘记这样的美景了”··········

这是有史以来,从外太空拍摄的第一张地球照片,是1968年的圣诞夜,阿波罗8号执行任务时拍摄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比较分明的边界线,但我们正在污染这层薄薄的大气气保护罩

寻找着陆点(指阿波罗8号飞船),当他们驶入月球暗面时失去了和地球的通讯,过了一段时间,恢复通讯的时候,他们抬起头来,拍下了一幅照片,也就是著名的“升起的地球”,就是这幅照片激发了人类的自省,引起了戏剧性的变化。照片拍摄18个月后,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了。

下一幅是阿波罗飞船,执行最后的飞行任务时拍摄的,阿波罗17号,拍摄于1972年12月11日,是有史以来被刊登最多的照片,也是唯一太空拍摄的地球全景。当时太阳正好在飞船的后面,照亮了整个地球,所以看不到黑影,下面我要展示的照片从未公开过。

是一艘叫伽利略的飞船拍摄的,它的任务是探索太阳系,在摆脱地球引力的时候,它将镜头转过来,拍摄了地球自转一天的动态延时影像。

指了指南美洲的东海岸线,又指了指非洲的西海岸线,问道:“这两个能拼到一起吗?“当然不行,这是我听过的最荒谬的问题。”当时对于这个问题的科学定义“陆地如此庞大,显然是不会移动的”事实上,以我们现在的认识,它们的确移动过。它们彼此分离开来,不过曾有一段时间,却真是拼在一起。这个假说反映了一个问题,引出了一个著名的真理“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这一真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今的大众中,就充斥着关于全球变暖的谬论。

比如:地球太大了,我们不会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也许过去,这样的说法还行得通,现在则是大错特错。说它错了是因为地球生态圈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大气层,因为它太薄了,拿一个大号的、表面涂了油漆的地球仪,那层油漆和地球仪的比例就是大气层和地球的比例,它是如此的薄,以至于我们能改变其组成成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基本科学依据。

这个我无需赘言,各位已经很清楚了,太阳射线以光的形式照向地球,使之升温,一部分被地球吸收用于升温,然后以红外线的方式反过来向宇宙辐射,有的红外线遭到大气层阻挡,得以保留下来,这很有用,它使地球得以保持一定温度,以适宜生命居住,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增加了这层大气的厚度,大气厚度增加,于是更多的射线受到阻挡,引起世界各地温度升高,这就是全球变暖。这是传统的说法,我这里有更生动的解

。视频

《你可能奇怪,为什么冰欺凌没了,小苏西,我们的敌人不是外国侵略者,而是全球变暖。

(给你介绍“阳光先生”,他从太阳大老远来到地球,地球你好啊,就是来打个招呼,照亮你的一天。现在我该回去了,慢着阳光。我们是温室气体,你哪儿也别想去。很快,地球外就围满了阳光先生,他们腐烂的尸体加热了我们的大气。我们怎样才能去掉温室气体呢?很幸运地,我们伟大的政治家们想到了一条便捷的应急措施来对抗全球变暖,从2063年起,我们不停地向大洋丢进一个巨型冰块。就像老爸每天早上往酒里加冰块,然后开始发酒疯,当然了,温室气体还在不断增多,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冰块了,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0年内乞力马扎罗山上将不会再有冰雪,这是冰河国家公园,这里的冰川将成为历史, 这是哥伦比亚冰川逐年的变化,每一年它都在缩小,真是可惜,这些冰川都是如此美丽,而那些前去观赏的人们,现在只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日复一日

喜马拉雅山脉,就面对着严峻的问题,因为占世界40%的人口,依靠河流和泉水提供饮用水,而它们一半以上都是冰川融化而来,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这40%的人口将面临严重的水源匮乏,原因就是冰川减少

北极最大的冰架,沃德亨特冰架,3年前它一分为二,科学家大为震惊,这些歪七倒八的树叫“醉树”,不是被风吹的,更不是喝醉了酒

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这是今日的景象,一张瑞士过去的明信片,这个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一样的景象

曾经一望无际的冰雪如今荡然无存,种种的现象包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是全球性的,是冰川在向我们倾诉

二氧化碳越多,气温就越高,因为它会将更多来自太阳的热量困在地表,

最新的海洋温度统计结果,海洋升温势必造成更强的风暴,过去的几年内,我们见识过许多飓风,飓风“珍妮”、“法兰西斯”、“伊万”…那一年除了一系列的飓风

,大家应该做好准备,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继续拖延,折中和自我安慰式的权宜之计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我们将开始生活于其后果之中。过去几代人,几个世纪里埋下的祸根会给今天的我们留下恶果,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也由不得我们选择。

全球变暖的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效应就是降水量的增加,它更多的是以风暴的形式体

现出来,海洋蒸发出大量湿气,风暴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以降雨的形式落下,保险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赔付金额正逐年增加,看到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了吗?

从拒绝承认径直走入绝望的阴影中,却不知道停下脚步,着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我最后想谈的目前人们已知的,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件事,如果我们使用更节能的家用电器,就能减少这么多的污染排放,这些原本都进入了大气,要是采用别的节能设备,能减少这么多,拥有更多续驶里程的汽车减少这么多,还有更多,别的交通工具节能,可再生能源,碳固存技术,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加到一起,我们很快就能将排放水平降到1970年以下,各方面条件都齐备了,我们还需要拯救我们的政治意愿,可不是?在美国政治意愿就是可“再生”资源。我们有这个能力。每个人都在引起全球变暖,但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这一现状,买的东西、用的电、开的车、。我们可以选择将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降到0,解决方法就在你我手里,我们只需要做出决定使其生效,我们甘愿走在全世界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的是我在能年轻的时候,而未来就在眼前,看到了吗?他说“你看到了吗?” 这就是你赖以生存的未来。

我们的后代,偶尔也会自问,“我们的长辈们是怎么回事?”“在来得及的时候,为什么都不知道清醒”他们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应该想到。

第三篇:难以忽视的真相论文

管窥戈尔先生《难以忽视的真相》视频中的科学论断,你会发现,全球极度变暖,在地球过去的65亿年中,共发生过6次。现在,地球正处在一个新的全球变暖过程之间,人类过度排放CO2和消耗多余能源,会导致地球两极冰层融化加速,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从而威胁人类生存空间。

《难以忽视的真相》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很能抓住观众的心,讲述者又是在2000年与布什竞争美国总统的参议院戈尔,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戈尔的理论是,CO2的增加,使阳光的温度在地球上更长保存,而现代工业加速co2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他的依据是古代南极的冰芯上得到的数据,CO2的含量增加,同时全球的温度增加,CO2的含量下降,温度也同时下降,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保证的。 戈尔的报告显示,以往没有人类活动(也许会有不同于人类的其他生命形式的出现)的6次全球变暖的事实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地球到一定时期就会变暖的,看戈尔先生绘制的震荡图像不难发现,冷热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据科学家对地质和冰层的科学研究,发现,目前地球正处在一个第7次变暖上升的通道中,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人类过度的生存活动,地球也一样会变暖,只是变暖的幅度和快慢在有了人类参与的情况下,变化得更加凸显。

比如,出门时,减少坐飞机旅游。

比如,关注和了解环保信息,并把环保做得更广更多更彻底。 比如,让我们从事有关环保活动,让我们从地图人变成地球人,承担起作为世界公民,而不仅仅是中国公民的义务责任。比如,推荐别人看这个电影。愿你我,你我的孩子和这个地球有个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都在我们手中。当我们的后代问起我们,当时我们是如何做的,我希望我们可以微笑地对他们说:是的,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我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而不是袖手旁观。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8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被称为一种“低碳经济”。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甚至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在我省的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

地球变暖,绝非只是人类活动的过渡开发所造成的唯一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人类近200年进化速度之快,不仅仅是为了人类之间的平等和谐;人类各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人类警醒自己的战争行为;恐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一切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正处于一个宇宙宏观的奇妙变化之间,对于地球也许是新陈代谢的又一次过程,但对于人类,就是一次改变命运,重造诺亚方舟去迁徙他乡!

管窥戈尔先生《难以忽视的真相》视频中的科学论断,你会发现,全球极度变暖,在地球过去的65亿年中,共发生过6次。现在,地球正处在一个新的全球变暖过程之间,人类过度排放CO2和消耗多余能源,会导致地球两极冰层融化加速,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从而威胁人类生存空间。

假设,人类依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况,农耕社会,没有工业革命,战争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不会释放过多的CO2,是不是地球就不会变暖呢?地球变暖速度会慢下来呢?

戈尔的报告显示,以往没有人类活动(也许会有不同于人类的其他生命形式的出现)的6次全球变暖的事实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地球到一定时期就会变暖的,看戈尔先生绘制的震荡图像不难发现,冷热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据科学家对地质和冰层的科学研究,发现,目前地球正处在一个第7次变暖上升的通道中,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人类过度的生存活动,地球也一样会变暖,只是变暖的幅度和快慢在有了人类参与的情况下,变化得更加凸显。

当然,没有200年来科技发展的变迁,人类是不会看到和研究出以前的6次变暖的事实,即使有,人类也不懂。在不懂的情况下,假如,地球发生对人类危险的事情,那就和200年前的人类一样,只能是祈求上帝的保佑,或者等待和迎接人类世界的毁灭。那时,或许人类的DNA会融于海水或者是冰中,等待下一个冰河期过去之后,开始融化,一步一步地进化,陆续繁衍出新的类人类物种,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逐渐过渡到第8次地球变暖的时候,也许那时,类人类会有更高的智慧和科技,最终能够抓住挽救自己命运的机会,首次对地球的演变规律进行挑战,并取得成功,Maybe,就是他们类

如果上述的假设成立,都要说明一件事情,一种可能,那就是为什么人类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开窍了?理解了世界升温,地球变暖,对大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变化莫测的灾难和灾难前兆,接二连三的来警告人类?!

假如,人类是自己进化到现在这个世界而非上帝的肋骨,突然在近200年里,人类萌生了突飞猛进的智慧,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享受文明,也许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是为了阻止地球变暖和避免人类灭亡的话;

假如,人类从外星球被上帝派来的诺亚方舟带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突然在近200年里,人类萌生了突飞猛进的智慧,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享受文明,也许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是为了阻止地球变暖和避免人类灭亡的话;

那戈尔先生的《真相》,就有必要仔细理解和考虑,第7次的全球变暖会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

如果存在,可不可以预料它的威胁时间,最后期限是在未来的哪里?

将以什么形式出现?是水火之灾,还是气候剧变到极端恶劣的程度,比如,飓风,超级洪水,特大干旱,剧烈的地壳变化,全球范围地频繁而持续的火山暴发,巨型太阳风暴,超大陨星造访地球...也许只是一个单纯的冰融水涨海平面升高的现象?...

如戈尔先生的青蛙试验,威胁常常不是突然发生的,让青蛙条件反射保护性的跳出来自救,多如同将水逐渐加温到了100度,威胁来自静静的发生,让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到最后关头,青蛙自己想逃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必须借助外来力量,才会得到救赎?!

所以危险也许是广泛的,渐变的,一般不为常人认知的,比如,太阳耀斑会不会对人类有威胁?还有月球的远近变化是不是也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

总之,地球变暖,绝非只是人类活动的过渡开发所造成的唯一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人类近200年进化速度之快,不仅仅是为了人类之间的平等和谐;人类各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人类警醒自己的战争行为;恐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一切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正处于一个宇宙宏观的奇妙变化之间,对于地球也许是新陈代谢的又一次过程,但对于人类,就是一次改变命运,重造诺亚方舟去迁徙他乡!

也许200多年来人类文明发展迅猛的最终意义,可能是人类需要这样的发展速度,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或者是在地球生存条件改变和被毁灭之前的有限时间内,提升发展科技的能力?尽快了解和控制转变地球命运的办法?或者是尽快寻找其他外星生命的友邻星球?寻求新的生存环境和避难所?做好向其他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星球迁徒的准备?...

鉴于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的真正意义,诺贝尔的科学家们希望,戈尔先生的假设,应该会让整个人类社会的人们加以警觉,深刻认知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

同样,也期待大家能够明了,从现在开始,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要积极关注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事件,推动整个社会去保护地球环境,尽可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行动去改善全球变暖的状况,必要时,敦促整个世界,动员所有的一切,竭尽所能的去应对,无论是来自地球上还是地球以外的威胁...

就目前的各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各学科各领域各阶层首代的思维睿智(弱智除外)和迅捷的应变能力,也许人类能加快步法,但还需要很多年,对于全球变暖的这一事实,才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和结论。尽管他们能够在各自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应对戈尔的假设与结论,那个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无节制活动所造成的事实和可能。

对地球村的居民来说,诺贝尔被瞩目和它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想必所有人都希望世界没有末日,但对于悬而未决的概念和假设,会影响大家的视听和心理。所以,大家希望尽可能快的有一个清晰明白的结果。

盼望着,到事实清晰的那个时候,人类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能力,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地球变暖所造成的突变和剧变,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保持现有的,甚至是能够拓展更宽泛的,宇宙级数的未来人类生存空间。 最后要说,感谢的应该不仅仅是戈尔先生和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还有在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而努力工作的所有科技和人文学者们,还有所有传媒机构和日夜工作在一线新闻记者、二线采编和三线的网络技术人士,以及我们这些草根博客。

人人都有可能感应未来... 不想再多说什么,让我们坐下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并采取行动吧。 比如,出门时,减少坐飞机旅游。

比如,关注和了解环保信息,并把环保做得更广更多更彻底。

比如,让我们从事有关环保活动,让我们从地图人变成地球人,承担起作为世界公民,而不仅仅是中国公民的义务责任。比如,推荐别人看这个电影。愿你我,你我的孩子和这个地球有个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都在我们手中。当我们的后代问起我们,当时我们是如何做的,我希望我们可以微笑地对他们说:是的,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我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而不是袖手旁观。 观后感

怎么说呢,我先看的是《难以忽视的真相》,看完以后我真的有种捍卫地球的使命感和破会环境的愧疚感,但是后来我又看了《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突然有中被耍的感觉,在后来我有看到有关全球变暖大骗局是个骗局的文章,所以现在我自己也很糊涂,或许真相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了解的,他牵扯到了太多很负责的东西,经济的或者政治的

接下来,我把这两个片子的分歧做个总结

1.究竟是CO2增加让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让CO2增加爱

说实话,《难以忽视的真相》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很能抓住观众的心,讲述者又是在2000年与布什竞争美国总统的参议院戈尔,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戈尔的理论是,CO2的增加,使阳光的温度在地球上更长保存,而现代工业加速co2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他的依据是古代南极的冰芯上得到的数据,CO2的含量增加,同时全球的温度增加,CO2的含量下降,温度也同时下降,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保证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是《大骗局》中也说了,戈尔没有解释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究竟是CO2上升导致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导致CO2上升,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他直接影响到全球变暖和CO2的关系的可信性,在《大骗局》中有这么一组数据,和戈尔的数据很像,不过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变化的先后顺序,那就是温度升高,导致CO2增加,温度降低导致CO2减少。他们认为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海洋释放出大量co2,温度降低,导致海水的溶解度升高,从而吸收了大量的CO2,这个理论在我看来是很站得住脚的。要知道人类排放的CO2只占大气中co2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CO2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CO2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CO2,而人类只制造 65亿吨,而且CO2 的最大来源是海洋。所以在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大骗局》的理论的

2.全球变暖是一个周期循环的常态吗?

《大骗局》中说,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常态,他是由于太阳黑子的暴风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太阳表面的周期性活动让地球在一个时期变暖,一个时期变冷,所以现在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很正常的变暖期,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在过去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但是《真相》中给出了一个图标,上面清楚的显示了从1000年到2000年的气温,只有两个很短暂的温暖期,其他大部分是寒冷期,而这两个温暖期的最高温度低于我们现阶段的温度,因为有数据最参考,所以我在这里比较相信《真相》的说法,如今的稳定增加是不正常的,是比过去要高的。

3.如果我们继续这么下去的话,地球的温度真的会直线升高吗?南极真的会融化吗?

这个问题,在《真相》中,戈尔给出了一个数据,如果我们不做什么改变,那温度会几乎是直线升高,但这里有一点我很怀疑,那就是上面的第一条,因为这个温度上升的模型是以CO2升高导致温度上升为理论基础的,但是万一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那这个数据也是有问题的。而且在过去有过几千年的温暖时期,北极熊也没有灭绝啊~~~所以这里我持怀疑态度。

4.全球变暖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个灾难吗?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能算分歧,因为《大骗局》认为气温会升高,但不会升高很多,全球会迎来一个温暖期。这对人类来说是好事,我们的收成会更好,会有更多的方适宜居住,比如欧洲中世纪的温暖期,也正式欧洲最富裕的时期(当然,前提是温度不会升高到影响到让南极冰块融化)

而《真相》认为温度会急剧上升,融化掉冰川,使世界海平面升高,城市被淹没,气候被改变,这个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得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是基于他们有两个不同的假设。

5.科学界确实完全同意全球变暖始于CO2的说法吗?

在《真相》中,戈尔给出了一个数据,关于全球变暖的论文是928篇,反对的是0篇,一个反对全球变暖的政府人员被解雇后进了美孚石油公司上班(也就是说那些反对的人是被石油公司筹佣的),而《大骗局》中说,很多科学家因为得到研究经费,不得不承认全球变暖和CO2的正确,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列子:比如说你想要研究松树的习性,那你在提交研究申请时就要这么写“我想研究松树的群居行为和全球变暖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么写你就很容易得到研究经费,因为他“政治正确”。

在这一块估计我们是没法了解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是真的。

这是我看过这两个影片后得出的分歧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球确实在变暖。当究竟是不是CO2造成的,还是各说各话~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论文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乍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町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论文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

此外,由于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们认为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虽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却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并不是很科学的。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

应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目前新能源开发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粮食生物质能燃料的后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紧缺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1/5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的饥荒。

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的丝毫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

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于0.1kW·h电,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第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

简约生活,也正在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从而带来心灵的宁静。

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绝大部分情况下低碳经济还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缺。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并且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政府部门的规定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戒,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的有效落实。 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两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将便于操作。

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

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希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落下帷幕,标志着“低碳”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近。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

“80后”的低碳时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8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被称为一种“低碳经济”。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甚至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在我省的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8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8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80后”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改变了以前认为名牌才是时尚的想法,闲暇时间看书、做手工、做运动、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时尚。”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

笔者对郑州市部分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是有一些特点的。

有保护环境的目的。44%的大学生认为,环保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与动植物保持和谐相处。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许多动植物的锐减与人类的不遵守平衡规则有关,现今生态系统已经不平衡,环保就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38%的大学生认为环保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

对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倍加关心。48%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是与水有关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等,他们意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性。42%的大学生关心的是全球变暖问题,最近几年气温的异常升高的确值得关注。在这方面,90%的大学生关注问题都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这与他们注重、倡导、实行“低碳生活”是一致的。

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环保。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看似很小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说是一些人的陋习,大家对此深恶痛绝。那么,这些事情会经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大学生从来不做这些事情,42%的大学生偶尔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只有6%的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这表明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真正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从自身做起的作用。

低碳是一种态度

一升水,两包饼干,14个小时,80公里——这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绿色风环保协会成员小王从郑州徒步到许昌的一组数字。12月初,小王带着他的队友开展了这项活动,“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平时生活中,小王也是能徒步的绝不坐车,并热情向周围同学宣传低碳生活。“宣传之后,也许有人还在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立即发生转变。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坚持的是正确的方向。”他说。

“低碳生活,关键是一种态度。”许多大学生这样告诉笔者。他们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实现低碳生活更需要政府、单位、社区、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观《难以忽视的真相》有感

这是一部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主演的环保主题纪录片,片名为《难以忽视的真相》。导演巧妙地把全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自然现象同戈尔先生的个人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以一种科普但不乏味、趣味但不失严肃、呼吁却不说教的方式,震撼性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发人深省。

影片从1968年圣诞夜由阿波罗8号执行任务时拍摄的太空看地球的照片说起,之后提到现在隔洋相望的各洲大陆曾是一个整体,然后进入了影片的主题——全球变暖。

开场介绍大气辐射维持地表温度,却也成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时所使用的动画吸引了我,而其中政客和小女孩诙谐但别有意味的话也警醒了我。政治家说:2063年以后,只要时不时将大冰丢入大洋,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不必再为全球变暖问题而担心,只是冰块越来越大罢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接下来他展示了两幅图。

一幅是折线图,用来说明这几十年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折线呈一上一下的形状,反映出一年中二氧化碳含量春夏少,秋冬多,好似地球一年呼吸一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赤道以北的陆地和植物所占的比重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在最近几年显著上升,人们从未真正关注过这个问题,以至于它对现在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负面影响。乞力马扎罗山的积雪线不断上声收缩,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秘鲁、阿根廷、南美之巅巴塔哥尼亚等地的冰川均加速融化,欣赏冰川美景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重复不断地坍塌,地球上40%的人也因冰川融化而面临水短缺…… 另一幅是1000年来的温度变化图。可以看到,整整一纪元的时间中,地球温度有高有低。因此有怀疑论者认为现在的全球变暖也只不过是正常现象,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高温期。但是图表显示,现在面临的情况要复杂严峻的多。 对二者进行比较,我们惊讶的发现,温度与二氧化碳含量在过去直到现在的变化中是如此吻合。可见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度的升高。从不久之前一直追溯到65万年前,二氧化碳含量从未高过0.03%,现在却远远超出,而且在接下来的50年内还会持续上升,如果温度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过早的为自己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困扰。

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2003年热浪席卷欧洲,因此丧命3.5万人,同年在印度也有1400人因高温而死亡。温度越高,海洋风暴、龙卷风和台风均会越强,频率也会大大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除此之外,温度升高还会使降水重新分布,一次性降水的降水量变大,有时甚至碰到一区水灾,邻区旱灾的现象。

北极是受全球变暖冲击较快的两个地方之一。北极冰帽能反射太阳90%的光,从而保持地球凉爽。一旦冰帽消失,海洋将吸收90%以上的热量,温度会明显升高,北极熊甚至因无冰可栖而淹死。照这样下去,未来50至70年,北极冰帽将完全消失。南极也会在全球变暖中渐渐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许多国家和地区将被淹没……

所有的这些也影响着季节,而季节的变化又带来连锁反应,人类生活受到巨大影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我们在见证人类文明与地球之间的冲突。造成冲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口问题。在刚过去的10月,全世界人口已达70亿,并且仍在增长伴随而来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第二,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没错,我们借助科学技术披荆斩棘,但也因无法完全驾驭而受伤。热兵器战争、对地球“更高效”的开垦、河流的改道……这些都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第三,我们考虑问题的方法。我们总是对迅速而来的危机作出应有的反应而忽视了缓慢来临的危机。可是要知道,青蛙有人可以解救,而我们,只能靠自己。

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正视:第一,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毋庸臵疑。第二,经济和环境之间不存在选择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地球,一切都是空想;如果我们做对了事情,自然会创造很多财富和就业机会。第三,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到我们束手待毙,我们不能绝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采用高效率的电器、生产标准更高的汽车、提高运输效率、发展可持续技术……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我们这里,我们只要下决心去做。

我们对全球变暖问题错误的估计和认识,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讲,就是有了错误的世界观而错误的世界观导致了错误的方法论。

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如今,我们的环境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大自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量变引起质变,必然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既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经济发展了能更好的保护环境,环境好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必然对环

境造成影响甚至破坏,环境保护需要投入金钱,也必定影响经济的增长。从几十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经济不应重于环境而发展。事实上,二者在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展现出和谐状态。因此,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我们的认识和理论再次回到实践中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历史在前进,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新认识必然代替过去的旧观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携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五篇: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难以忽视的真相与全球变暖大骗局观后感

观看了《难以忽视的真相》这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录片,感触颇深。影片纪录了戈尔在近几年里跑遍全世界各地主要国家和城市去作关于人类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讲座的经历.。电影主要是发生在一个大课堂里, 戈尔先生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来给大家上了一堂沉重的环境教育课.其中也传插了戈尔先生自己生活和传播环保的经历。

看完后,发现很多对此片中相关数据的质疑,很多人认为这是戈尔带有政治色彩的对于全球变暖的过分夸张。看过《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之后,更有种不知道谁是对的的茫然感。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戈尔用大量的数据表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使阳光的温度在地球上更长保存,而现代工业加速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他的依据是古代南极的冰芯上得到的数据,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同时全球的温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温度也同时下降,有科学依据的论证了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从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恶果谴责人类的错误。《全球变暖大骗局》则说全球气候与二氧化碳无关,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二氧化碳增加。该片称全球变暖不是由人类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人类行为导致全球暖化是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全球在浪费时间、能源和金钱,为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制造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中二氧化碳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二氧化碳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人类只制造 65亿吨,而且二氧化碳的最大来源是海洋。海洋的藻类制造出的二氧化碳占了很大一个部分。而且据我所知,去年的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远胜于二氧化碳。从这些资料上来看,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确实可能存在某种耸人听闻的效果。但撇开电影某些地方的不严谨性来说,电影确确实实的表现了全球是在不断变暖。

以下是一些科学数据: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全球变暖[1][2]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9% 有观点认为全球确实在变暖,但是这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地球会迎来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从某种程度上对人类来说是好事,农业上的收成会更好,会有更多的方适宜居住,比如历史上欧洲中世纪的温暖期,也正式欧洲最富裕的时期。

不论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如何,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走向和谐,否则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发恶化,各种新型病毒层出不穷、水旱灾害愈演愈烈、,工厂排出的,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以及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使空气质量以及环境质量每况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摆正自身位置,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从两个方面来的:一是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地征服自然,不断地改造周围的地理环境;二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始终受着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虽然在不断的改造着自然,但是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要受到自然的约束,因此我们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成为超自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必须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能做出超出自己“身份”的事,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惜现有资源。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许多危害自然,浪费资源的事情,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浪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如果人们继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那么我们的自然环境会更加恶劣,人类在断送自然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做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正因为我们的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我们的资源越来越短缺。

所以人类应该把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纳入到自身的发展中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手段。例如:

1、组织措施主要是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

2、经济手段三废处理设施、除尘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噪声防止设施;绿化;放射性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复垦造田等。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能为环境的恶化做点什么,也许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南京的地铁站里有很多的宣传画,很多城市都是这样,鼓励市民从少用一次洗衣机,换一个节能灯泡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无愧于子孙后代。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