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2观后感400字
第一篇:小孩不笨2观后感400字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小孩不笨2》是一部着重反映新加坡教育问题的电影,它是由新加坡全能型艺人梁智强导演兼主演。不久前,我们全班才看过这部作品,感受颇深。这部电影涉及到很多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教育、鞭刑制度以及青少年犯罪等。它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现状,同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节选的是电影后半段出现的杰瑞偷钱部分。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杰瑞想让爸爸妈妈来学校观看有他参演的班级话剧,可是他们很忙,连听完杰瑞说这事的时间都没有。杰瑞想起爸爸曾经说过他演讲500块一个小时,于是准备存500块买爸爸的一个小时。一天,杰瑞“拿”走了学校阿姨放在桌上的一叠钱,被监视器拍下来,并被喊家长。爸爸妈妈很愤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拿藤条抽打,了解真相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恨交加,逐步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出现,原因有以下。首先,从爸爸妈妈的角度而言,他们过于忙碌。若不是因为他们这么忙,杰瑞也不至于花500块去买爸爸的时间。500块在他们家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杰瑞却是笔巨款,他卖掉心爱的“神奇宝贝”卡,平时省下零花钱,即便这样下来,也要花上300天的时间。试想,杰瑞爸爸哪怕从百忙之中抽出1小时去看儿子演出,或者认真听完儿子的话,跟儿子好好解释一番,就不会出现之前的闹剧了。其次,爸爸妈妈每次碰到类似的家庭矛盾,都是互相推卸责任,而不是自我反省。这样在小孩面前不仅形象不好,而且根本解决不掉问题。对待孩子的问题,则一味地采取说教手段。杰瑞爸爸平时都不听奶奶的话,没能在儿子面前树立好榜样,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比如杰瑞偷钱这事,他们不是先了解情况,而是咬定杰瑞拿钱是为了买卡片,然后责骂杰瑞行为的不对。等到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与自己的教育失职有关,之前却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杰瑞。长此以往,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问题背后的隐患,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最后一点,当然和当事人杰瑞脱不了关系。杰瑞年龄较小,判断力不强,容易被不良事物误导。例如影片开头的“共枕”事件引发的怀孕恐慌和偷钱买爸爸一小时的不妥做法,都反映了小杰瑞心地善良,但苦于“遇人不淑”,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最后只能靠自己突发奇想,酿出一幕幕恶作剧。小孩子自身判断力不强是共识,如果缺乏及时而有效的教育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以上是电影场景,那么现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试图从城乡两个角度来切入问题。 在农村,虽然人们已经基本摆脱了“多个人多双筷子”的理念,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仍然是不够的。农村父母大都文化素质程度较低,只能对小孩的教育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无法亲身指导并纠正。除此之外,农村现在的留守儿童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多年以前,上一代人忙于农活,无暇顾及也无法规划子女未来蓝图,毕竟农村教育资源是在稀缺。而今,大多数人选择在薪资较高的城市务工,这样一来,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则只能为小孩解决生活问题,不能指导教育,更别说精神沟通了。所以,教育的重担落在了学校,学校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情况好一点,则出现稀罕的大学生,而另一方面,“穷人养刁子”也不少见。总体而言,乡下的孩子享受到的社会教育资源无法与成立的孩子相媲美。
相比之下,城里的孩子要幸福得多,尽管他们看起来压力很大。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扬州市区孩子的接触及感受主要来自于我的两份家教。这两个孩子的特点相似,都是父母很忙,无暇照看,自己的文化知识又落了很多,所以让我辅导他们的作业。而且,两个孩子还有兴趣班,月亮园孩子的要学习二胡,维扬小学的孩子要练硬笔书法。平时孩子们就忙,即便放假,他们还要上兴趣班和准备考级。我羡慕他们拥有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学习特长,尽管被迫的成份也很大,但是总比没有的强。对于他们而言,我觉得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应该抽点时间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否则挣再多的钱也没用。整天的生活过得像电影里的一样,那么父母跟印钞机又有什么区别?最后孩子和父母误会越来越大,也只能归咎为王澄霞老师所谓的“互相造就”。即表面上把他们的人生安排得妥妥当当,实际上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严重妨碍了孩子的生活自由。孩子长期无法和父母沟通,造成更大的代沟,最后价值观严重背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希望子女成人成才,并不是成为读书的机器。而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塑造性格健全的孩子的必要条件,正如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家不只是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家应该是心灵的避风港。父母应该在小孩身上多投资时间,而不仅仅是金钱。
综上所述,我觉得父母对子女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改变自己的角色。电影里面杰瑞的父母总是把工作带回家,尤其是杰瑞的爸爸在公司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回家之后,把孩子当成他的下属。其实这种职业习惯或多或少总是会有的,但是父母应该要有意识地改过来。孩子像下属一样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然而这种斥责带来的效果又是微乎其微的,只能将两代人的距离逐渐拉远。
其次,不建议说大道理。如果真的想和孩子沟通,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说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听懂的话,比如不讲恶俗的大道理。电影里面这种场景很多,导演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孩子们被淹没在口水道理中。现实生活中,我曾经带的一个辅导班,某学生爸爸是警察队长,从小灌输给他要好好读书,将来子承父业的观念。但四年级小孩子很难理解当前就业压力和走后门的关系,所以父子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我觉得电影里成才爸爸的朋友(中年妇女)就开明许多,学会鼓励。每个人听到鼓励就容易心花怒放,相比于批评,更愿意改正缺点。
最后,做到与时俱进。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如果不与时俱进,很容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影中,杰瑞的哥哥爱好并擅长写博客,但是爸爸落伍不谈,还很鄙视博客,觉得他整天不务正业。其实有时候培养共同的爱好可以增加两代人的话题,促进沟通。但是长辈总是以他们的经验之谈标榜自己,开口闭口都是“我们那时候„„”,这样反而会引来年轻人的反感。如果现在父母还不了解微博,那真是Out了!事实情况是杰瑞的爸爸通过博客了解到儿子的内心世界,并逐渐改变对儿子的看法,可见有时候对事物也不能一刀切。
以上就是我对《小孩不笨》的一点个人看法,影片没有太曲折的情节,故事内容完全取自现实生活。制作也谈不上华丽,但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这段路过来,引起我们内心共鸣,所以这部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确,它是一部值得我们看完并认真思索的教育片。
第二篇:小孩不笨2观后感
(一)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也应该去看。因为缺少沟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对孩子对学生的爱。这部电影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而且更多的是感悟和思考——对孩子我们懂多少,我们怎样才能教好引导好他们?
新加坡的这两个家庭三个孩子,因为忙而无法跟孩子交流,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只会打孩子,难道这样就是管教孩子,这样就是关心疼爱孩子吗?有的家庭什么都有其实家里什么都没有,而有的家庭似乎什么都缺,但拥有却很多。
人总是想得到别人认可、欣赏和赞扬的。但谁又能完全能做到这一点,投去欣赏的目光和说出赞扬的话语呢?那怕仅是一个微笑,一个掌声,都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在这个家庭,杰利,成绩都拿甲等却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扬,杰利的哥哥TOM作文不错,但总是受到妈妈的谴责„„,从未得到过父母的认可,对孩子要求很高。爱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字眼,能创造出人们五光十色的生活,会给生活创造出无限广阔的空间。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过分的爱就等于溺爱,溺爱并不等于教育。
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天真无暇的,总是对一些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这个事物是怎么来的,总想寻根究底,但他们却置之不理。有一些事情我们直接解释不了,但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巧妙地回答。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充满着乐趣的,但是他们的却没有,父母只管着上下班,只管着工作赚钱,只管着孩子的学习,没有和他们出去玩,他们之间没有感情的交流,父母与他们缺乏沟通,让他们感到的是父母的冷落而不是父母的爱。杰利要演出,他是主演,当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请到自己的父母参加时,他也想邀请自己的父母去参加,父母却因为要工作要赚钱而一再地推辞。杰利每晚都写着希望爸妈能参加自己的演出在纸上,挂在爸妈的门上他们却满不在乎,漠不关心,而且一次一次地把杰利的“邀请信”丢进了垃圾筒„„,他那眼神看着爸爸妈妈,多么渴望,渴望父母能去看看自己的演出!为了买票杰利卖掉自己所有心爱的东西,但仍然凑不够钱,演出时间越来越临近了,他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在商店就偷了阿姨的钱包„„,后来父母才知道真相,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流着悔恨的泪,高兴的泪,爱的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是学生心灵的培养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那些学生学习不好,有位女同学考华文只考了十分,符老师没有开导和鼓励而是怒火冲天般的责骂,还要留下来补习直到懂为止。是的,学生没上进,老师有很大的责任,但在责怪他们强迫他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想自身是否有不当的地方,是否教学的方式出了问题,是否是对学生了解不够。一所学校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校,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因材施教,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只会误人子弟。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有着学校的规章制度。杰利的哥哥和成才跟别人打架,学校要开除他们,父母苦苦地哀求校长,但他们为什么之前就没有好好地爱他们的孩子,这难道不是他们的错?学校给杰利的哥哥施行鞭刑,当着学生的面痛打着一个学生,学校有给学生受教育的义务,也有给学生惩罚的权利吗?用类似的惩罚方式在很多学校都曾出现过,这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会让学生留下心理阴影,会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惧,有的甚至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
为了找一所能收留成才的学校,一位不识字腿又残疾的爸爸找了一百多所中学„„成才和TOM因抢劫而被殴打,正好被爸爸撞见,爸爸为营救儿子而被推倒撞到地上„„生命危在旦夕,他很爱成才,却不知道怎么爱。在弥留之际,感谢了校长“收留”成才继续在学校读书,还流着泪对成才说了他刚学会的英文“Iloveyou!”。他们都归还了老太太的项链,难道社会就不能宽容那些知错能改的人吗?更何况他们只是孩子。
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我们就不能多看他们的优点,为什么还要扩大他们的缺点呢?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过错谁不会不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一个不好的苹果削去坏的还可以吃,但若是扔掉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和学生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要适当地教导他们,而不要一味地谴责他们,要教他们的是怎么钓鱼,而不是买鱼送给他们。现在仍然有不少的父母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
现在仍然有不少的老师只顾着上自己的课,缺少了交流,以为只要机械式的灌输知识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却不知道学生更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在这个社会里,人们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富裕,却越来越没有时间关注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表达爱。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越来越难以走进彼此的心灵。常此下去,我们的心开始慢慢地变得冷漠,开始慢慢地变得无情„„爱、赏识、关怀将何时何地飘落、成长、开花?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二)
当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后,陪伴我的,是长时间的沉默以及划下的两行泪痕。
“爸爸太爱你,但是爸爸太不会爱你”我知道,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在爱着我们,他们习惯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蕴藏最伟大的爱。可是我也不得不说,“爸爸妈妈,我太爱你们了,然而我爱的太辛苦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所做的事情在你们眼里都是不对,不好的。每一次我想拿出我最好的,可却永远换不来你们对我的赞许,你们总是要求我们更好,总是要我们更加努力。然而一次次的不能满足你们的期许,却让我对我自己越加的绝望起来。我就好像附在了峭壁上,遥远上方是你们给我们定下的希望,下边,却是望不到底的深渊。
渐渐的,我们忘记了彼此之间如何沟通,甚至有的时候我感觉彼此已经不再熟悉。我们之间的门,已经关了。
看着《小孩不笨2》,望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寻找着这些故事里自己的影子,体会着心中无法平息的感动。它和以往的教育类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讲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也演绎了子女为父母付出的爱。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
看着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泪。我为成才父亲对成才的爱落泪;为汤姆为父亲买剃须刀修电脑却被否定而哭泣;为杰利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汤姆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哭泣;为了汤姆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哭泣;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看罢这部电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同时也明白了所谓的“我是你的父母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厢情愿。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现在,我只希望,我的父母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我希望他们能通过《小孩不笨2》和我一样体会到什么。我希望,我们彼此的爱会更加有价值。希望这种爱不会因为“不懂的如何去爱”而产生更多的悲剧。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三)
在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新加坡的影片时,开始小孩的各种梦想被父母扼杀的场景,就吸引人的眼球,让人不自觉想要探个究竟。
汤姆和杰瑞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汤姆在那次和老师的打架事件后,他被学校处以在众多同学面前被鞭打的惩罚。内心受到严重创伤的学谦也混迹于黑帮中,(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结果被黑帮利用,被假警察勒索,导致在光天化日抢劫街头老婆婆。最后是他爸爸在人群中跪下来求老婆婆开恩,才饶了他儿子不用去坐牢,学谦终于和父母化解了矛盾。小儿子杰利,想父亲去看他的演出,凑钱买父亲的一小时,孩子是多么希望父亲的关爱啊!另一片段杰利和小晰被同学们作弄后以为小晰要生孩子所发生的一系列荒唐事件,引出的学校教育问题同样发人深省。我觉得:学校和家长都有必要传授一些基本的日常生理知识给孩子们,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必定大有帮助。
另一方面,汤姆的死党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出身卑微的成才父亲,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棍棒成才”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还因打架被学校开除。对于这样一个学生。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发掘他的优点,培养他,而并非“开除”就了事,把他推进社会,无疑是让他走向灭亡。影片中,校方最终接受了成才,并且精心培育他,最终他在武打方面有所建树,这一点犹为让我感到欣慰。
《小孩不笨1》很久以前就看过,疏不知还有第二部,应女儿要求陪她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故事真是发人深省,让我感触良多。
影片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学校和学生问题,也含蓄地反映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多去关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那就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给她正确的引导,轻松快乐地陪她度过这敏感的叛逆期,那么他们的未来将是条阳光大道。
第三篇:《小孩不笨2》观后感
1026020028 10思政 曹丽丽
《小孩不笨2》观后感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通过描述学谦(15岁)、杰利(8岁)和成才三个人的成长故事,反映出父母孩子之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大众面前,是每个人都其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思考。
看着影片中学谦、杰利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在那个家庭里,就像许多人一样,在那对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我爸妈的身影。很自然的,我就将他们与我的父母进行了对比。他们同样忙于自己的工作,同样认为自己在外如此辛苦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样认为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就是爱的表现。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之下,孩子那颗日益渴望被爱的心却在不断地枯竭。面对周边朋友同学甚至于陌生人,他们与父母之间那种亲密与融洽,围绕着他们周围的温馨,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只能羡慕着,然后麻木着,因为众多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对于我们永远是场梦。
但是,对于我来说他们又是比我幸运的,最起码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父母的陪伴,即使是父母后来是如此让他们失望,但毕竟他们拥有过快乐。当学谦被学校当众鞭打后,他的爸爸妈妈的心也跟着他一起痛,陪着他度过这段屈辱的经历。而我呢,应该说我们呢,和我一样与父母分隔两地常年难以见面的众多留守儿童们呢,当我们被人欺负了,当我们生病了,当我们想念他们了,陪在我们身边的永远不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只是冰冷的电话中传来的关怀或是责怪,但是这些都难以温暖我们的心。在通讯不发达的更小的时候,更是连几句及时的关怀都没有,有的只是时过境迁后的淡淡的问候与嘱咐或是一些补救措施,希望能够得到我们的原谅。他们不知道的是,被钉子钉过的墙上即使将钉子拔除了,上面仍旧会留下痕迹,而且是钉的有多深,痕迹就有多深,当这些痕迹多了,连接成片时就形成了一条鸿沟。人们总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可是又有多少人去想过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就真的难以跨越吗?更让我们觉得悲哀的事是,父母还总是以为孩子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难以割断的,即使小时候分离,但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还是会回到他们身边,与他们亲近的。这让我们倍感无奈,也有些许不满,是不是他们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就毫无后顾之忧的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呢。他们不知道的事,孩子在这段时期曾经是多么的无奈,他们曾幻想自己出生在那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融洽),想着如果那是我的父母我将有怎样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我们知道那是多么无知,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于是我们失望着、痛苦着,却只能将一切埋在心底。也许正如他们所认为的,等我们长大了就会明白他们的苦心,他们的无奈,可是那些自小即跟随我们的痕迹却是难以磨灭的,这样,我们之间就有了距离的存在。试问,一个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你让他(她)如何懂爱、如何去爱?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的父母,而是他们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怎样表达才不会让自己觉得别扭,也不知道怎样做我们向其他孩子那样可以向父母撒娇、倾诉心事,而不是将烦恼埋在心底,让自己学会坚强,让自己在困难中早早的、被迫的长大。
做父母的总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就该服从父母,一旦我们解释或是质疑他们的话,就会被认为是“顶嘴”而遭到父母的呵斥。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使这个孩子已经15岁了,已经过了爸爸妈妈的话永远是对的的年纪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了。于是我们已经难以忍受父母的误解,那些错误的言论,就会忍不住“顶嘴”。紧接着就是父母的怒气,在他们看来我们不是长大了,而是我们变坏了,不再听话了。为了不至于使我们走歪路,他们开始在我们耳边讲各种他们认为有道理的道理,而我们为了防止自己被这些道理所淹没,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久而久之,就有了哑巴孩子,叛逆孩子。其实我们也不喜欢总是和父母闹矛盾的,我们也想和父母好好相处,但是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超过了我们所能忍受的范围,我们也会进行反抗的:有的与父母冷战,是对方为陌生人;有的开始与父母唱反调,父母说好好学习,我偏要不学习,逃课,打架,拉帮结派,只为了向父母说明他们错了。如果此时,父母们能像学谦的父母那般认识到自己的错,能主动像孩子坦白自己的错,那么好孩子就不会成为坏孩子了。父母总是说孩子不听话,其实对于那些有道理的话他们还是在无形中牢记于心的。学谦和成才最终正是想到了父母曾经的唠叨、他们的恨铁不成钢,想到老师气愤时的蔑视的话语,这才让他们及时醒悟过来,从而挽救了两个孩子。而当他们认识到错误后,大人们的反应却有点让人心寒,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能宽容孩子一时的错误呢,难道他们就不怕他们的行为又将他们推向那条不归路吗?
对比之下,我也发现了我之于学谦、成才幸运的地方:学谦、杰利的父母不会因为学谦的了博客写作第一而骄傲,也不会为自己的孩子被选为表演主角而高兴,父母给予他们的是不满和呵斥。而我的父母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错,他们会为我高兴,一次为自豪,不会说让我们停止一切学习以外的东西,就这方面而言他们还是比较跟潮的。我的父母在我长大后顾及我们的面子,不会在我们做错事使用暴力来使我们引以为戒,当然训斥是少不了的。在中国,老师殴打学生是不被允许的,一个学生遭到老师的暴力相向,就可能遭到家长的指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更别说是像学谦那样别学校公开鞭打了,这样的事件很有可能成为社会新闻的头条,相关责任人也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学校也将向学生公开道歉,赔偿学生。一系列的对学生人权的保护使老师难以对学生使用暴力,虽然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但最起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格得到了认可。
一个巴掌拍不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也不能说责任只在于父母而孩子是无罪的。处于无知状态时可以将责任归结与父母,但当孩子开始懂事了,能明辨是非对错了,如果双方还是处于一头热状态,那么作为孩子的我们也同样要付一定的责任了。我们到了一个年龄后,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学到的就多了,于是我们的思想开始成熟了,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长大了。而长大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多了分责任,该学会对自己负责了。也许父母自以为是地说了我们不爱听的或者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会愤怒,会反抗,但是我们已不是无知的小孩,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即使做了也该懂得把握度,而不是毫无理智地行事,然后让自己悔恨终生。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过好日子。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如何去爱的,正如成才的父亲在临终前所说的:“我是在挨打中长大的,不懂得如何去爱人,我的孩子在学我!”不懂爱的父母造就不懂爱的孩子,这完全能让人理解的。但是,我们该知道父母他们所生活的是怎样的年代,而我们又是生活在怎样的年代中,不同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思想,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父母。所以我们在要求父母体谅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作为孩子的是不是也该体谅了解一下我们的父母呢?这样的话,我们还能理所当然地叛逆吗?我想剧中的成才是永远为自己的叛逆的行为是父亲用生命来终结的而悔恨终生,而我们呢,是不是该在叛逆前想一想,理智一些呢?也许我们的父母很无理,我们难以与他们好好沟通,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但至少我们能改变自己,管好自己,学会自己长大,学会对自己承担责任。
第四篇:《小孩不笨2》观后感
“我们肆无忌惮我们成群结党我们目无尊长对什么事都不满看着我们的成长只会制造麻烦我们就是一无是处看你能怎样”这是影片《小孩不笨2》里的插曲《孤军作战》又名《一生绝望》,歌词真实地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困惑与压力。他们绝望,他们堕落,他们屡次违规,这些都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合理的沟通造成的。
影片的主角是三个孩子,其中学谦及其弟杰利是新加坡一般中等家庭中的孩子,父 母都是忙碌的上班一族,与他们之间缺少沟通,也不懂孩子们的心理世界,总是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够了,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只顾说个不停或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当孩子想要解释,却被冠以“顶嘴”的罪名,没有丝毫给以孩子解释的机会。当学谦信心满满的把修好的电脑给爸爸送去解决了爸爸的燃眉之急,却没想到换来的是爸爸的误解和斥责。当学谦的弟弟为了存钱购买爸爸的一小时,让他参加自己的节目演出而不得不去偷钱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他,完全不顾孩子们的真是做法,只是把他们的解释当做反驳。结果,孩子与家长的对话里只剩下“嗯、啊、哦”。就像杰利所说,大人们喜欢的东西我们不喜欢,而我们喜欢的他们也不喜欢,这样我们慢慢也就变成了哑巴。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另一方面,学谦的同学成才和他的父亲同样存在沟通上的问题。他的父亲出身低微,坐过牢,缺乏朋友,平时脾气也很暴躁不稳定,时常打孩子。为了不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很反对他练武,只是一味的希望他好好读书,能有出息,却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他的梦想,可是成才的成绩却非常糟糕,这让做父亲的很苦恼,以为打就是使儿子成材的方法,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反而让成才误入歧途。甚至险些走上犯罪道路。
一次华文测试,符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很不满意,很严厉的批评了他们,见状隔壁 班郝老师对符老师说,“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的是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当时符老师不理解,可是当他因殴打学生而面临辞职时,他找到了那把钥匙。重回岗位后,他对于学生不再是批评而是更多的去鼓励他们。这也使得孩子们有了信心,并且加油努力学习。
在影片中,因为殴打老师这一事件,成才被开除,学谦则被全校公开鞭打,两人 对学校和家庭非常失望而误入歧途。可是他们的内心还是善良的,所以在一番波折之后,他们成功的走上了正道,并且他们的父母也明白了道理,不是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了解孩子们才是内心关键。虽然这些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影片中有很多话都值得每一个人深思,比如“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 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父亲临终前的领悟。他对成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从小被人打到大,从来没有人关心我,所以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如果你想打架的话,你就要打到全世界去。”然后他攒足力气说出自己刚刚学来的“I love you”跟儿子做最后的告别„„成才的父亲在最后一课明白了如何去爱孩子,虽然时间短暂,但一样把成才拉回了正途,最终实现梦想,登上世界武术冠军的舞台,打到了全世界。
电影最后的总结是用杰利的身份说出来的,“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坏孩子被人们称作“烂苹果”,很多人拿到烂苹果就把它全部扔掉,可是如果你把它烂的地方给切掉,那它剩下的全部是好的,还是可以吃的。所以,父母在看待孩子时,不能隔着门缝看人,只看到孩子们的缺点,还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一味的批评,而应是帮他们分析原因,怎样才能避免下次不再犯。当孩子做对了事情,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赏识是一股很强大的推动力,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给与孩子们以鼓励和肯定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有个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每个人都有梦想,因为梦想就是力量。梦想就像心中的太阳,让世界都绽放光芒,梦想就是生命的方向,引导我们勇敢探索前 方。”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伟大的,因为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们把世界最美好的爱无私的给了他们的孩子。但是有时候父母们也是无知的,因为他们以自己为权威,完全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们,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反而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所以,父母们要给孩子们爱,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把爱传递给孩子。现在不是“棍棒出孝子”的时代,不是一味的严格就能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与孩子之间的零距离沟通,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合理的沟通是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父母,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了解孩子们,找到与孩子们沟通的钥匙,发现孩子的优势,发扬孩子的特长。善于沟通,善于发现,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助力器,而不是绊脚石。
第五篇:《小孩不笨2》观后感
观《小孩不笨2》有感
英教1002 刘文娟
在最近的一堂班主任工作课上,我们观看了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小孩不笨2》讲述了两个家庭失败的教育经历。Tom和Jerry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丰厚的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鲜少关心他们,更时常施加压力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疏离的家庭生活让他们觉得不幸福。而Tom的好朋友成才,出身贫困,父亲没有文化,对成才的教育只有殴打,但他是爱成才的,希望成才有出息,爱之深责之切,这个迷茫的父亲也只能用棍棒来表达自己的期望。但成才不懂,他埋怨父亲不了解他,埋怨父亲不让他学习武术。Tom心底想做个好学生好孩子,但他的努力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在一次严重的违纪行为后,成才被开除,Tom被当众鞭打。这让Tom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他逐渐放弃自己,和好朋友成才一起误入歧途。此时,Tom和成才的父母都在为拯救自己的孩子做努力,恍然大悟的他们终于用真情感动了他们的孩子,让孩子走上了正轨。Jerry是本片最大的笑点,由于缺少和父母亲的良好沟通,单纯幼稚的他经常摆乌龙,却在家庭里默默起着调和剂的作用。最后,他为了爸爸能抽空去看他的演出,他不惜去偷钱,只为买爸爸的一个小时,最终他也打动了父母,让他们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除了讲述家庭教育的失败,影片还解释了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弊端。Tom和成才的班主任,虽然全身心投入在教育工作中,但他用错了方法,不断的责骂让学生们失去学习的信心与乐趣。在经历与成才斗殴的事件后,他慢慢摸索出了正确的教育
之路,学着用鼓励代替责备,多去看看孩子们的优点,最终找到了打开孩子们心门的那把钥匙。同时,影片也怀疑了新加坡当众体罚学生这项制度的合理性。体罚学生已经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极大不尊重,当众体罚,更对学生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小孩不笨2》是新加坡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影片夹杂着欢笑与泪水,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在泪水中豁然开朗。影片不仅是对新加坡当前的教育问题的反思,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当前的一些教育现状。影片里,读书不好的孩子被称为“烂苹果”。一颗烂了的苹果难道全身都烂了吗?不是还有许多完好的地方吗?人也是如此,纵然他学习不好,或有很多缺点,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也许他的特长在别的方面,也许他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郭靖一样,他从小就被认定是笨孩子,但他通过努力和身边人的帮助,找到了正确的方法练习武功,成为了一代大侠,比聪明孩子的成就还要高。《小孩不笨2》中的成才,虽然成绩很烂,但是很有武术天分,在经过专业培养后,代表新加坡打入了全世界,这也是杰出的成就啊。读书并不是未来的唯一出来,为孩子考虑,就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走适合自己的路。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也认识到方法和沟通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的确需要施压才有动力,但有更多没自信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因材施教是何等重要。而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不能自顾自地灌输思想给孩子,也要听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释放压力的机会。前一阶段,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收官之作《北京青年》走红电视荧幕,其中男主人公何东辞掉公务员
工作抛下未婚妻重走青春的行为引起广泛争议。我认为,这就是从小长期活在父母期望中,活在封闭的教育体制下的最终爆发。何东并不是虚构的存在,他代表很多压抑已久的年轻人的心声,只是他更加勇敢。最终,身边的人也都理解了何东,他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曾经,我也是一颗“烂苹果”,刚进初中的时候,成绩还算不错但没有家庭背景的我被分进了普通版。这是一个“烂苹果”集中营,没有多少人想要读书,课堂上比下课还乱。慢慢地,仅存的好学生都转走了,老师也放弃了这个班,稍微难些的知识点,干脆都不讲了。爸妈看着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终于狠下决心出了一把钱把我转到好班。我以为一切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新老师挑剔的目光,讽刺的话语却深深伤透了我的心。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刚转进来的我视作拖油瓶,上课总用不耐烦的语气提问我,随便一个小错,都会成为拖累全班的借口。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是人生是灰暗的,我很喜欢学习,也觉得自己很聪明,我只需要有个人能很耐心的拉我一把。好在,我的父母很体谅我,总是鼓励我。他们教导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后悔失望。在转班后,我学习很刻苦很认真,成绩慢慢提高,在初三那年,已经稳定在前十名。而那时,每个老师都已经忘了我曾经是颗“烂苹果”,化学老师委任我当课代表,物理老师常夸我聪明,语文老师推荐我参加作文大赛„„而这看似光荣背后的辛酸,只有我知道。初中毕业后,妈妈在买菜时撞见了当时的班主任。班主任说,她最难忘的学生反而是只相处了一年半的我,因为那个时候她看走了眼,差点耽误了我。我在听后,并没有太大雪耻之感,只是庆
幸老师毕竟是老师,也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而这段读书时的经历,也是促使我走向师范这条路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能帮助更多迷茫的孩子,找到他们本该有的尊严与荣耀。
我将来的学生,一定不会被称作“烂苹果”,因为我会是那颗培养他们的苹果树,让每颗苹果,都以最饱满的姿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