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享受学习, 是享受思考的成果, 更是享受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前提下, 注重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是指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了解其学习状态, 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行为。良好的提问艺术, 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 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急、动与静的相互关系, 让课堂波澜起伏, 错落有致。
1 重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性, 在确定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提出能指导学生探究、解释和精细加工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 才能真正由传统的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导”, 实现教师在“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思考寻疑———尝试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中体现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让学生去批判、澄清、猜想、疑虑的平台, 只有这样, 学生的思维才能体现灵动与飞扬, 创新的火花才能不断地被激发。
2 中学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问题是学习之始, 提问一向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好的提问, 或者有效的提问,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启发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并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可以说, 有效提问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 在当前教学中, 教师课堂提问从问题的设计、内容方式方法, 到问题的处理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而且也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
(1) 从问题的类型看,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达到记忆、理解层次是完全应该的, 但长期停留于这样的层次,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因此, 在提问过程中, 必须兼顾思考性问题与记忆性问题;而在思考性问题中, 推理性、批判性及创造性等问题也要并重。
(2) 从答案的特点看, 教师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 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很多领域中, 问题的答案有对错之分, 更有合理于不尽合理之分,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前者, 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后者,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
(3) 从教师对待学生回答的反映看, 有些仍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上, 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拓展, 启发性提问太少, 这也反映了教师备课不充分, 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孤立, 没有层次感, 不能一步一步深入。
(4) 从教师角色定位看, 教师提问的数量很多, 由过去的“满堂灌”而变为“满堂问”, 学生不费思索, 误以为是启发式, 而实际上是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又一种表现。致使课堂上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 但实质上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自由。
3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3.1 少些“学术性”的提问, 多些“趣味性”的提问
常听有些教师抱怨说, 现在的地理教材有点乱, 不系统, 不好上课。他们觉得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其实在这样的课堂上, 不论是提问还是讲述,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 仍然是“教”本位。我们必须明白, 并不是所有学生将来都会从事地理相关专业的学习, 更多的学生需要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法。以七年级教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例, 有的教师试图把成因解释给学生。高中学生学习起来都很吃力的知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不论是空间思维能力, 相关知识的储备, 还是理解分析能力, 要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理解接受, 那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正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3.2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种教育能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 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发展和提高。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回答问题。针对全体学生的提问, 能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还应该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可通过一些记忆型的问题来提问基础差的学生;可通过一些理解型的问题来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出个别有创造性的问题, 来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如果对提问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对学生的提问如果不看对象、不分程度, 那么很难达到提问的效果, 还可能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
“学起源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 或课前设疑, 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 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 回味无穷,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例:在讲“水循环”时, 教师可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 天上之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黄河的水真是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从而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的思考。这属于课前设疑提问。
4 结语
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深度。因此,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提问策略是实现有效提问的价值追求所采取的必要行动方法。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导理念, 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价值追求。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初中地理,提问艺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郑旭东.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 2006年6月[1]郑旭东.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 2006年6月
[2] 张向葵, 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张向葵, 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郑艳华.试论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当代教育科学, 2011.2:108-110.[3]郑艳华.试论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当代教育科学, 201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