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一篇: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安全
2013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麻醉手术科2013年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防范医疗纠纷,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特制订2013年麻醉手术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为先,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职工质量安全服务意识,引导员工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规范与职责,消除安全隐患,把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根据科室工作实际,2013年麻醉手术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提高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工作质量,加强术后疼痛管理工作质量。
二、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工作制度
(一)麻醉前访视制度
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知情同意书和麻醉前访视记录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1、 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 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 探视病人:
1) 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 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 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 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4) 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做记录。
5) 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 交待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 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手术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 向患者解释麻醉手术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 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麻醉方案、替代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10) 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将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的项目进行说明。
11) 住院医师应请患者或家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详见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写规定)
4、 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程记录。住院医师必须仔细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必须当天填好,并应将每位病人的情况于当晚9时前通过面谈或电话按下列顺序汇报给自己所属的上级医师: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手术方案、术者、病史、生命体征、体检、实验室检查、总体评估、术前用药等,并汇报和请示第二天的麻醉方案和特殊准备措施,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5、主治医师必须在第二天实施麻醉前确认麻醉知情同意书已签字,认真检查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并签字,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6、 新到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进入临床后,每月对麻醉前访视记录单评审一次。连续三个月连续三次均不能达标的进修医师应退回,本院住院医师不准进入下一站轮转。
(二)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写和审核的规定
1、 任何麻醉必须具备麻醉知情同意书,否则不能进行麻醉操作。
2、 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写程序:
1) 麻醉手术科临床主管医师安排好第二天的择期手术后,麻醉手术科医 师(一般为住院医师)根据安排的手术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到相关病房看病人,交待有关问题,签写知情同意书(包括签名,关系和日期),并将签好的同意书放入病历。如有特殊情况或高风险,一定要在同意书上再次文字强调,并要求家
属就这项情况专门签字。
2) 择期手术麻醉手术科医师术前看病人时,如果病人和家属均不在病房或病人尚未入院,可将麻醉知情同意书放入病历内,并通知值班护士或管床外科医师;如果病人在,家属不在,可将麻醉知情同意书交与病人,嘱其家属来后仔细阅读后鉴字,如有疑问可打电话咨询当日值班医师,或第二天到麻醉手术科找有关医师咨询。一定要向病人家属交代,麻醉手术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需要决定和改变麻醉方法和方案。
3) 如果手术病人要求术后镇痛,需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有关位置签字;非手术病人要求镇痛,无论住院或门诊病人,均需签麻醉知情同意书。 4) 每日值班人员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后,应立即到有关病房看病人,签麻醉知情同意书;紧急情况下,可一边准备抢救病人,一边通知病人家属到手术室签麻醉知情同意书;如果病人没有家属签字,需立即通知院总值班备案;急诊抢救插管、放射科、门诊等基础麻醉或门诊手术麻醉,必须签好麻醉知情同意书后才能操作。
3、 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审核:
麻醉手术科主治医师进入手术间后,再次检查麻醉知情同意书中所有项目,核对无误,并确认病人或家属签字后才能进行麻醉。
4、 临床工作中主治医师与住院医师的关系:
住院医师每日的临床工作向主管的主治医师负责,如对病人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可向主治医师提出,但必须无条件服从主治医师的处置意见;对病人出现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及时汇报。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出现任何问题由主治医师负责。
如果住院医师不及时汇报病情,或擅自处理,或违反主治医师指示处理病人,出现任何问题由住院医师负全责。有行医执照的住院医师不能单独留下无执照的医师观察和处理病人。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下列时间1-5项主治医师原则上必须在病人身边;6-8项主治医师必须在住院医师明确的地点,且能在30秒内赶到病人身边。在下列情况发生前,住院医师应预计时间并提前通知主治医师:
(1) 全麻诱导、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2) 大血管和重要血管的阻断和开放;
(3) 双腔管换管,气管或喉罩拔管;
(4) 术后换床和转运病人到PACU和ICU;
(5) 住院医师要求和住院医师出手术间。
(6) 硬膜外实验量期间;
(7) 特殊复杂体位变化;
(8) 体外循环转机至停跳,开放主动脉到给鱼精蛋白;
(三)麻醉后访视制度
1、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后随访记录上,必要时在病程记录上记述,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术后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如发现并发症,应继续随访记录,并判断是否与麻醉有关:
(1)、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意识状态 (2)、呼吸系统: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
(3)、循环系统:有无术后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等
(5)、泌尿系统:有无少尿,尿闭,血尿或尿潴留,原因多与低血压,血型不合输血和药物损害有关,均需记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三、计划目标:
1、保持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合格率100%。
2、扩大术后疼痛治疗范围,加强医护管理,优化药物配比,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3、继续进行麻醉效果和输血效果统计分析。
四、具体措施:
1、第一季度在科室内再次组织学习相关制度。
2、继续执行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工作标准用语和标准文字提示标识,对于患者不在病房的情况实行床边留放温馨提示卡,以便于医患沟通。
3、每季度小组质量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分析相关问题。
4、管理措施:前一天所有正常上班人员,必须完成麻醉前访视;休息人员由住院总安排有资质人员替代完成。有特殊情况须向主麻医师及时汇报,并完成相关准备。麻醉后随访由经过培训的麻醉护士集中完成,并在晨会上进行讨论分析。
5、组织各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术后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6、麻醉手术科医师访视病人时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疼痛治疗相关知识。
7、科室内结合术后疼痛效果反馈及时调整相关药物配比,不断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8、适时推出急性疼痛护理记录单,由病房护士负责临床护理观察,出现问题请示管床医师或麻醉科医师,并及时执行医嘱,更大程度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
9、定期组织科室医师学习麻醉效果评价标准,及时反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升级改进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麻醉效果评价板块,提高麻醉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0、定期组织科室医师学习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开展多途径容量管理及自体血回输等,严格登记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输血管理评价板块,输血前后进行床边血气检测,确保手术麻醉过程中输血合理有效。
第二篇:2013麻醉科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本科室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在医疗安全和管理方面又迈进了一步,麻醉科是高风险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永远是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安全工作事关手术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医疗工作安全总结如下:
1、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对科室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2.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科室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镇痛的规范、麻醉苏醒评分表,建立了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沟通制度并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在每月一次组织的科务会上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知晓率达95%。
4、利用科室晨会对当天择期手术患者根据个人业务水平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在术前访视中出现的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讨论,以便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保障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安全,对急危重症病人成立抢救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障病人的安全最大化。
5、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今年,我科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病人评估、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告知、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文书的书写等,不断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6、做到“三准确”,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病人,随时告知家属手术进行的进行情况,让家属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杜绝一些医疗纠纷,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完成手术。
7、保持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完好率为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遇到
各科急救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急救插管、手术抢救,并在抢救中做到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灵活。
8、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手术工作正常运转。
9、每月进行1次“三基”考试和半年进行一次医师的定期考核并达标。
10、根据二级甲等医院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标准,我科2013年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如下:
(1)、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8%;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8%;
(3)、与麻醉相关的Ⅰ、Ⅱ级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4)、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为0; (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98%; (6)、腰麻后头痛发生<1%; (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9%;
(9)、麻醉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99%(10)、硬膜穿破发生率<0.4%;
(1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3)、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98%; (14)、医院感染率≤5%; (15)、成分输血率≥100%;
(16)、甲级病案率≥95%(无丙级病案)。
总之,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于泰山,我们将以二甲复评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从每一个医护人员做起,从岗位职责、治疗规范、手术流程、操作常规、应急预案上做起,每时每刻抓安全,把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渗透到我们的业务工作中,为保障我院就诊患者的健康而作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2014.01.27
第三篇: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办、医务处、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工作。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全面负责,主要运用PDCA方式评价麻醉质量,根据每月制定的质量控制重点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各项工作的检查、分析、整改、提高,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四、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并且监督落实;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五、建立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制度,监督各级医师的执行情况。定期对麻醉医师及轮转青年医师进行培训、考核。
六、定期对麻醉医师开展理论培训及“三基三严”考核管理。
七、定期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查、研究,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理。
八、具体职责分工:
1、组
长:对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负总责。
2、副组长: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和考核。
3、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4、组
员:负责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四篇: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 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宋 铁鹰成员:沈书斌 杨艳超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 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 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成员: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职责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 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 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 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 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 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 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 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每月 23--25 日上交医务处进行检查。 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 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 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 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 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 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 项改进措施,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 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 实施。
三、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三基三严培 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试验、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 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 100%
(二)规章制度
1.落实科级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制度
(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全面评价科室质控工作。
(2)各诊疗小组应不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开展 2 次全面活动。内容应包括 本科室或本诊疗小组医疗指标完成情况、遵守本科室诊疗、操作常规和执行核心制度情况,本科室 医疗质量隐患分析、持续改进措施和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记录在科室质控记录本中。
2.执行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应做到熟知核心制度内容,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日常医疗工作。
(1)首诊负责制:及时完成接诊、处置及治疗,及时完成病历书写。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时 及时联系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做进一步处置,并认真及时记录会诊意见。
(2)查房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查房。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 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 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3)病例讨论制度:复杂特殊的患者应当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 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4)会诊制度:严格按照我院会诊制度的要求执行,急会诊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院内普 通会诊 24 小时内完成;强调履行会诊人员资质;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医院要求;我院专家到院外 会诊、邀请外院专家会诊应在医务处履行相关手续。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强调危重患者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或主 任(副主任)医师组织并主持,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 并及时报告科主任; 重大及特殊病例的抢救应按照我院规定及时上报医务处等部门。 抢救中应遵循 诊疗常规、医嘱制度,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书写抢救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本科室危重 患者抢救流程,抢救器械及药品完好率 100%。
(6)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杜绝脱岗现象,及时有效处理门急诊及住 院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遇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及时处置的同时通知上级医师;每日值班人员 按照科室要求在交接班记录本汇总记录。
(7)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室、诊疗小组两级病案质量控制组织。严格执行 病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检查制度,杜绝丙级病历。 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宋铁鹰 科室病 案质量控制小组成员: 科主任指定人员科室每月进行病案质量分析, 将持续改进措施等内容记录在 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中。
(8)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履行告知义务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本院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签字。
(9)有创诊疗管理及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资质进行相关操作,杜绝非法执业现象;有创 操作要严格遵循诊疗常规实施, 操作者在实施诊疗前应亲自与患者或其代理人沟通。 履行告知医务, 实施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操作结束后应即时完成相关记录, 记录内容应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我院规定实施。
(10)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按照我院医疗技术和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关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的要求实施。 科室应定期对医师资质、 医疗技术及手术医师分级进行考 核,按要求进行诊疗工作。
(11)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我院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诊疗各个环节杜绝各类差错。 ①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 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②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 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 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④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 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 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
⑤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步骤进行,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病历书写质量
1、终末病历: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 细则》及我院要求。重点要求:
(1)会诊制度体现在及时完成会诊要求,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要 求,会诊结果应在病程中体现。
(2)麻醉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麻 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等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2、运行病历:病历书写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要求,重点有 (1)运行病历中的相关内容 应严格按照时限完成。
(2)麻醉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强调实施麻醉、有 创操作及特殊治疗时,实施操作者亲自应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 录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3)上级医师查房后及时审核、签字。 (4) 按照我院会诊 制度及时完成会诊工作。终末病历甲级病案率≥90%,杜绝丙级病历;运行病历合格率≥90%。不合格病历落实奖惩措施到个人。
(四)、“三基三严”培训加强科室内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 务水平。按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工作。
(五)、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学习及培训,按照我院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强 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或其他特殊治疗前,应向患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 可进行;实施操作者、麻醉者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 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
(六)、医疗安全及医疗风险监控
1. 按照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制定评估范围、程序等规范性的流程,对实施麻醉的所 有患者进行麻醉前、后评估,并在病历中体现。
2.落实我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文件要求,加强麻醉及有创操 作并发症的管理措施。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杜绝医疗差错。
4.告知制度:按照我院相关文件规定,麻醉、有创操作、病情变化、药物选择等环节按照告知 制度的要求实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5.重大及特殊病历抢救报告制度: 按照我院 《关于重大危重手术及特殊病历的报告制度》 执行。
6.危急值报告制度:按照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执行。
7.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科室对照《不良事件排查登记本》中的项目,按时进行排查,及时 发现各种不良因素,鼓励非惩罚性主动报告制度。
8.其他:认真执行我院相关制度。
(1)麻醉包括临床麻醉、痛疼治疗及心肺复苏,具备麻醉专 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实施授权范围内的各种麻醉操作。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 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 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 医嘱, 我院基本上会有手术医生开出术前医嘱。 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本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 术前麻醉医师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 修,麻醉药品应当及时补充。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 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 制, 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手术医师商量配合处理。 术中认真填写麻 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 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 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7)进入麻醉后恢复室,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 参照 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 4 分才能离开麻醉后复室。
(8)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 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当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 ICU,以免延误病情。
(9) 术后 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10)急诊手术前 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当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11) 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 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2)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 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患者,应当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四、科室管理计划及措施 1.认真完成医院的各项医疗任务指标。
2.每制定科室质控计划、重点工作安排并按时完成。
3.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活动,分析科内医护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对全科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教育,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把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内容来分析和讲评, 努力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5.对全体人员进行认真考核,根据落实情况予以奖惩。
麻醉科 2011-1-13
第五篇:麻醉科手术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麻醉科手术室既是医院各手术科室的运行枢纽,又是高强度、高节奏、高风险的科室,其专业特征主要有:1.各种麻醉技术均为有创,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失误或失败的可能性;2.麻醉用药主要经静脉或椎管内给药,一旦用药不当,难以补救,且常用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3.麻醉期间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一旦麻醉机、监护仪出现机械或电路故障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严重的后果;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龄、肥胖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麻醉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因素; 5.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从而也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麻醉科手术室系被动科室,随机性强,突发意外情况较多;7.麻醉科手术室是与多科合作,为了保证各科手术完成,经常需连续工作,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麻痹或失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拟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麻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一、加强麻醉质量管理与核心制度建设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每月对医疗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全员参与质量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2、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3、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的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4、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5、有完备的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全员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6、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权限。
7、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8、术前麻醉访视: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适宜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准备麻醉器械。
9、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情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
10、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有判断基本标准。按规定时限去病区查看术后病人,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
11、对麻醉、精神性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与储存,做到“四专”管理(专人、专柜、专册、专用处方管理)有严格的使用管理规范与程序。
12、制定全员培训计划,“三基”“三严”质量培训规划、制度并实施。不断更新知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计划,有记录。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及时报告、登记、讨论。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3、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科室 “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4、建立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
5、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