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的对策措施湖南省岳阳市近几年农业行业协会自发发展,比较快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壮大,逐渐成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一股新生力量。本文通过对种植业行业协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的对策措施

湖南省岳阳市近几年农业行业协会自发发展,比较快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壮大,逐渐成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一股新生力量。本文通过对种植业行业协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全市种植业行业协会的现状

据农业部门初步摸底,全市种植业已经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个,资产总额万元,成员户,种植基地面积达万亩。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合作类型划分:专业合作社带股份制性质的个,专业协会个,专业联合会个,专业协会个,其他个。组织较为规范,影响力较大的有:平江大豆产业协会、华容棉麻协会,君山蔬菜协会,华容县蔬菜加工行业协会等。

从农业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看,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政府牵头型。这种协会的会员大多数是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承担政府职能转变后的一些事务,经费、人员、交通工具以及工作范围等均依附于有关部门,一旦政策对协会失利,协会将自行解散,生存周期较短。如平江县大豆产业协会是由乡镇企业局组建,按当地政府的工作需要开展活动。

二是由企业牵头型。这种协会由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进行组织或牵头,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协会的活动,主要是加工、经营领域,有较强的生存优势。供销部门的企业改制大多数都形成了这个类型的合作社,基本属于这类协会。如岳阳市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华容县蔬菜加工行业协会、华容县棉麻协会等。

三是由能人牵头型。这种组织是农民为达到经济的互赢为目的自发组建,协会规模小,以农户生产为主,基本上处于一种合伙经营的状态。他们没有固定章程、没有固定经费,联合到一块主要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临湘黄盖湖蔬菜种植协会、岳阳市花板桥市场的几个农副产品运销协会(蔬菜个协)等。

从作用上看,主要是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

一是改变农业经营方式。过去政府抓农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起决定作用,转型到市场经济后已是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公司农户”的运作,农民出卖的是生产原料和劳动力,收入有所提高,但无法分享农产品流通、加工等环节中不断增加的丰厚利润,农民对市场承担风险小,是被动者、局外人、边缘化的角色;“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龙头企业廉价反租农民的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农民的产品加工增值、土地市场升值,长远看剥夺了农民利用土地自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空间和机会;“公司专业协会农户”的运作,将合作制引入产业化,提高农民直接参与流通、加工的组织程度,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市场风险,又大大提高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谈判地位,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民素质提高。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其成员充当了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的角色。对成员进行的技术培训,是行业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不拘形式地传授技术,使一些高深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变得通俗易懂,容易操作。农民即使无心学习这种新技术,也会因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自然“遵从”。

三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全局来考虑整个行业、整个企业和各个农户的利益,资金由少变多,技术由弱变强,规模由小变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级。协会相对农户来讲在市场竞争方面更有优势:第一,有能力对会员企业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较好地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品牌农产品规模小的问题,促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第二,协会出面与农户或龙头企业签订供销合同,使产品价格更趋于合理,避免价格大跌等伤农现象出现。第三,能够以价格约束整个行业,有效地解决行业内部价格无序竞争和质量上以次充好的问题,保障整个行业健康而有序发展。

四是促进了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过去,政府在农业上的示范对开拓农民眼界、提高农民的产品意识、普及相应的技术有一定的作用。但扶持过后,农民的热情也停了下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难以从根本上调动起来。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不同,从一开始就突出了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突出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农村是一种强强联合,对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很大。平江县中南有机茶生产合作社是年月由三市镇位农民发起建立,现有成员分布四个乡镇的个村,茶叶成了当地的优势产业。

从存在的不足看,主要是我市农业行业协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协会存在规模小、功能弱、活动空间不大等问题。发展不快、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组织比较松散,会员可以随时随地退出协会。大部分协会没有章程,没有纪律,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很少到民政、科协、工商登记。

二、农业行业协会扶持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市场与企业、农户

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对生产、加工、销售采取措施,比政府的行政措施有效得多。在全市农业部门的调查中,我们觉得扶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是有区域特色农业作支撑。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了一些万亩连片的农副产品基地和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这些基地的巩固和提高,更好地产

生效益,需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通过农业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能解决政府想办而又难以办的事。

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各类经济合作社是行业协会存在的基础。首先是专业大户有建立自己行业协会的愿望。专业大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好坏,与家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迫切要求参加行业协会,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其次,同行业的加工企业、贩销大户有建立自己行业协会的要求。通过行业协会,及时了解信息,交流技术,整合优势,处理矛盾,开拓市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增值环节。

三是优质行业服务作保障。行业协会能充分发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的职能,能按不同层次会员的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能充分利用上级管理部门信息优势、流通网络优势,帮助协会会员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建立会员服务联盟,让一些会员能从协会得到种子种苗、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三、发展岳阳市农业行业协会的思考

⒈分类引导优势区域建立农业行业协会。一是以种养大户为主体,建立农户之间的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如我市的粮食生产大户就达到了多个,最多的种植面积达到多亩。他们是当地水稻种植的一面旗帜,有着榜样的作用,这些大户对农资、产品价格等各方面都表现得关心,有合作的意向。以种养大户为主体的这类协会,对内要要承担基地生产的一些协调工作,对外要处理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二是建立农产品加工的专业协会。以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为群体,对内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对外处理好基地、市场的利益关系。三是发展农村中介组织。以农业经纪人、专业贩运大户、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业信息组织为对象,建立社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组织要发挥带动作用,乡镇以下要重点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⒉管好放活现有的行业协会。对县或县以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适当降低登记标准,放宽登记条件,并给予扶持和鼓励。对符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方向、运行基本正常的行业协会予以保留;对其中名称相近相似、业务交叉重复的协会,进行归并、重组;对行业特点不明确的综合性行业协会实施分立;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缺乏行业代表性、长期不开展活动、不能代表会员利益、内部管理混乱的协会,依法予以注销或撤销登记。

⒊鼓励农产品行业协会跨区域发展。鼓励农产品行业协会跨地区发展会员,主要是为了扩大协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对市、县协会跨区域发展会员的,行政区域之间不要干预。鼓励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如双低油菜、高品质棉、特色蔬菜、河蟹等)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相关龙头企业组建全市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

⒋鼓励和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大力创办农技推广、农业教育、行业宏观管理等事业,加强自营出口能力建设。农业税免征后,乡镇机构精减,农业技术和信息的进村入户将更多地依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大批乡镇工作人员也能进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优势。对这类协会或龙头企业,政府要切实搭台,让企业大胆唱戏,打造农业经营新形象。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当前面临的基本形势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价和清醒的认识。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时期。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7.3%下降到3.8%,并呈继续下降的

趋势。农业比重越小,表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实力更强。农业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转为既要兼顾生产,又要兼顾生态;既要满足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抓好生产,更要提高竞争力,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同时,农业比重降低,但农业所承载的劳力比重仍居高不下,高达48%,农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农业比重越小,越容易产生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农业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农业产业正处于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先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只有800多元,还不足城市居民的1/3,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替代,农民的兼业现象就不会有根本转变,土地流转速度也不能加快推进。这种兼业化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业产业升级所要求的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矛盾。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正处于加速变动的关键时期。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从农村来看,劳动力大量转移到

二、三产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特点。这种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它有利于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但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生矛盾。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正处于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保网络、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正向农村延伸普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已成为基本趋势。但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生产要素严重弱化。凡是农业发展的重镇,都是财政穷镇。农民信贷渠道单一,筹资困难,又通过到城市就医、就业、买房、上学,使得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失血严重,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五是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进一步凸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将会集中爆发,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潜在问题日益显性化。如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补偿等,引发大量矛盾和问题。尤其近期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在时隔10年以后,又重新强调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这虽然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给农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淄博情况看,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是: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

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

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增加农业部门掌控的投入。同时,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4.培育组织载体,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发展现代农业,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动起来,更要把农民联合起来。当前,农民的组织载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行政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能力上正逐步弱化。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承担乡村行政组织生产经营的功能,避免形成真空。同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职能,既要靠领导重视,又要靠行政手段,更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目前,农业部门承担着90多部法律法规的执法责任,农业部门长期抓生产多、抓执法少,执法力量薄弱,依法护农、依法治农、依法强农的意识亟待加强。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依靠法律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篇: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顾益康

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去,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坚持富民强农基本宗旨、家庭经营基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要树立五个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农业人本化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现代农业成为能让农民致富的产业和体面的职业;强化农业多功能化理念,顺应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致富、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强化农业工业化的理念,科学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强化农业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化理念,引导农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轨道,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地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一批有强大的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有机结合,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

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充分发挥浙江水稻科研力量强和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示范县、镇和稻作文化示范点,努力提高浙江粮食生产力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实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五、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要形成农业创业创新的新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创业贷款等多种举措,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要着力形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机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进一步形成百万农村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进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第四篇: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可持续性发展措施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安身立命的保障。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的完善程度直接关乎到农业生产的成熟程度,而且直接关乎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起居,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可持续性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可持续性发展;农业

一、前言

所谓的农村水利就是在农村,通过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不断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由此可见,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我国陆陆续续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便利条件,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无论在防洪还是灌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然后,尽管如此,从最近几年来看,我国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太多的问题,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很多农村的土地还没有基本的灌溉设施,即使有的也普遍老化了,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需要。而且近几年国家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投入不够,造成很多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维护,老化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很多农村地区依然靠天吃饭,面对洪涝灾害无能为力,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曾经走访调研过一个村庄,干旱时期,只有一点剩余的水流经这两个村,大部分农田依靠农民自挖的水井进行提灌。遇到久旱,井内每天只有一点点黄泥水,只够供农民作饮用水。下大雨后,由于村内池塘淤积严重,蓄水量减少,加上排渍困难,多余的雨水经常造成渍水淹田现象。近些年,由于水土自然流失以及农民将猪粪、垃圾、稻草等倒入塘内,日积月累,造成危害。长城乡共有557口池塘,几乎全部被污染,而且淤积严重。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对农村生产的重要性。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毋庸讳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战略产业。农业生产关乎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

占据重要比重,而农村水利是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是粮食生产的保证,从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每一次经济的波动都和农业生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国家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兴建大型水利设施,就会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不仅工程本身会拉动相应的产业发展,而且建成后的水利设施更是对经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2、实现农村稳定的保障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战,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处于频发阶段。尤其在广大农村,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多地方的农业靠天吃饭,致使很多农民收入偏低,贫富差距拉大,每天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这些现实问题对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重要阻碍。为此,我们只有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为农村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仓廪实而知礼节,避免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而且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农村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的农村饮水都成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身心健康,而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为很多农民解决饮水问题,给农民安心生成的预期,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是安身立命之本。尽管从最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摆脱了以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粮食产品日益丰富,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粮食问题是存在周期性变化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到2030年中国人口会超过16亿大关,粮食需求每年也将近7亿吨,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是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且目前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在不断增加,一旦国际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为此为了将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必须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三、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农村水利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我们讲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及资源。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农村水利建设必须高瞻远瞩,满足未来农村生产的需要,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农村水利建设必须以满足农业需求以及人们生活需要为宗旨,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二是我们倡导的水利工程不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不能牺牲我们后代子孙的利益,不能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而是全面的、满足生态、环境、资源全面的需求。三是农村水利可持续性发展不是单一的工程,是个系统的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包括农村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的治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等等。

2、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大力发展水利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利科技是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把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科技力量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与农民生活用水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已初步形成了水利技术引进与储备的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的水利技术引进途径,完善了水利科技的应用与实施。但仍存在不少与我国农业水利建设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今后我们要提高认识,重视水利科技,积极学习引进推广先进的水利技术,例如甘肃省推出的“修梯田、建水窖、铺地膜、调结构”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当地水资源不足的现状,这种旱作农业适用技术将当地的降雨利用率提高30%多,农村亩产提高将近60%,农民收入增长40%左右。再例如新疆地区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水稻膜下滴灌技术是依据膜下滴灌的技术原理,通过采取优良品种培育与应用、滴灌节水技术、覆膜旱作、丰产栽培、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集成,达到水稻节水、优质、丰产的目标。农田水稻全部采用新的种植方法栽培,包括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机械化直播技术和无线远程控制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膜下滴灌旱植水稻新技术,彻底打破了“水稻水作”的传统,每亩节水可达上千立方米,比传统水稻种植方式节水65%以上。同时,还减少了育秧、插秧等多个水田栽培管理环节,较传统水田每亩节约育秧、插秧费用200元左右。加上机械化直播技术和无线远程控制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劳力投入和劳动强度,对节能减排和防止地下水污染都有重要意义。 (2)加强农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参与

农村水利工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旨在为农村、农业、农民造福的民生工程,而且我国水利农村大多比较分散,水利工程又多以小型工程为主,星罗棋布,没有办法大规模的统一的进行管理和建设,如果能发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积极献计献策将会极大的提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特别是小农水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大多工程在农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与农民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参与度高,深受农民欢迎。一是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对于村级水利工程建设,要征求农民的意见,由全体村民共同协商民主表决,可以投票来决定,在农民投票选择的基础上,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涉及到几个村、镇的水利工程,更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协调矛盾,找出适合的方案。因为农民是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对于水利工程修建的种类和位置最有发言权,农民参与决策可以避免形象工程的产生和浪费现象的出现。二是广发发动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施工中去。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后,全国农田水利投入下滑明显。初步统计,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农民投工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了近七成,相当于年减少710亿元的投入。往年搞农田水利建设机械多、劳力少。但机械毕竟不能代替人力,像铺模板、轧钢筋等细活还得靠人工完成,但由于多数青壮年农民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妇女,所以好多项目都难以如期完工,最少的延期两个多月,多的则要拖上半年。08年金融危机以降,很多农民工从大都市返乡,一是没有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二是对农民稳定造成一定隐患。如果政府能取新机制、新办法,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让他们就地实现就业,也解决了农田水利缺劳难题。 (3)完善农村水利管理体制

再好的水利工程没有完备的管理,其效用将大打折扣。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取社会、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另外要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调动社会投资水利的积极性。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然而,我国水利工程欠债过多,单单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必须转换思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原则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再采取大一统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灵活的转换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区别对

待。例如对于很多小型的水利工程,可以让农民自行完成,农村有很多合作组织还有一些农业协会,可以发挥他们的力量对农民进行引导和帮助,按照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使用、自己收益的原则进行建设,政府根据工程的规模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针对一些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吸纳农村一些大型养殖场、乡村企业、大型种植场等不同主体,明确各方经济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投资多少享有一定的收益和利润分成,还可以积极吸纳农村参与,建设成的水利工程不仅可以给农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为企业、养殖场等提供经营用水,富裕的水可以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事业于一体,将会很好的解决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制约的问题。

4、加强水利设施的建后管理

水利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加强建后的管理和维护,一是合理制定水价,农业水利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以节约能源为前提,要鼓励农村节水节流、高效用水,就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让价格规律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节约用水的农户要给予奖励,充分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对于水价要充分考虑的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为了节水过高的提高标准,给农民带来不少的负担;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水价,起不到价格调剂的作用,造成水资源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价格制定要合理,还要实行信息公开的公式制度,对“水价、水量、水费”进行公示,不搞暗箱操作,减少水费收取的中间环节,遏制中间环节乱加价、乱收费和水费的截留、挪用现象,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工程管理、水费征收中的作用,政府要定期的合作组织进行沟通,了解水利工程运行中的一些基本情况,确保水利工程运转正常,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二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和方法,细化和完善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法规,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在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杜绝一些不合理的经营手段。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逐步使供给过程阳光化,对供给的内容、资金使用情况、进程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

总之,水利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民生工程,2012年是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出发点,确保农村小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第五篇:设施农业发展措施

今年以来,xxx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助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设施农业,全面落实养殖暖棚建设任务,xxx乡把设施农业建设列入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与乡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紧盯任务抓落实。

二是整合资金,齐抓共管。全乡上下积极争取“双联惠农”贷款政策机遇,鼓励和支持涉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形成资金合力,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选树典型,优化布局。不断提高现有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从规模养殖中要效益,加快推进养殖规模化发展进程,同时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规模化养殖小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