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35年的目标
第一篇:2020年至2035年的目标
从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2020
从 从 5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 5 5 篇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一
迈向“2035”的新征程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万众瞩目下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同时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绘制了新的蓝图。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钥匙”,开启新征程的大门。“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还是在污染防治中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亦或是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砥砺前行,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年长至南仁东、袁隆平、钟南山,年轻至廖俊波、黄文秀、杜富国以及防疫期间挺身而出的“80 后”“90后”“00 后”。因此,面对新征程,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踏入新征程的大道顽强奋斗。
以高标准改革创新为“铺路砖”,踏入新征程的大道。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
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时,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样才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三五”创造了多项中国奇迹,高铁、5G 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等领域进入世界前列,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新一代“国之重器”,有袁隆平院士团队种植的 5000 亩耐盐碱水稻、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 5G 示范线、菜鸟驿站研发的无人物流车等一批便民利民科技。这些成就无一不展现高标准的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更快、更好适应新征程带来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为抵达新征程的终点站稳脚跟。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路灯”,抵达新征程的终点。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军事方面,我国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万里边疆海疆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护国家主权;对外贸易上,这五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 3.95 万亿美元增加至 4.58 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 6344 亿美元;维和方面,这 5 年,我国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中国“蓝盔”不断成长,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认可。这方方面面,都是对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好的肯定。因此,面对即将踏入的新征程,应当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加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
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三五”取得成就有目共睹,未来 5 年、15 年的新挑战、新矛盾已然展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不能忘记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有所作为!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二
“行动指南”扬风帆 “发展轴带”促远航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份高屋建瓴、纲目清晰的《建议》囊括了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发展思路与创新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图鉴指南。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一个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宏大主题,也是一个承接时代、紧贴民生的系统工程,宏大是落于历史坐标轴上的篇幅,系统是落于空间坐标轴上的架构,各项事业的“千帆竞发”离不开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必须由“行动指南”来提供遵循与指导。《建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既有对“十三五”前情的“全景概览”,有对风险挑战的“扫描透视”,有承前启后的“再次提出”,也有顺应时势的“重点强调”,15 个部分、60 条、约 2 万字,内容详实、高度概括,具有与时俱进、谋长虑远、深蕴细节的特点,勾画了速度更快、质量更优、动力更强的发展蓝图,为新时期紧抓战略机遇期、迈向崭新征程标明
了具体方位。
“全景概览”拉动发展规律轴带,筑实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奋斗、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有力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中,“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的“全景概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面对“十四五”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继续筑实发展道路,聚焦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定前行,胸怀“两个大局”,在理顺发展脉络、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节奏中铺石筑路、搭梁架桥,朝着共同的目标蹄疾步稳、再创辉煌。
“扫描透视”拉动强基固本轴带,积蓄发展势能。《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防范风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奋斗征程中开启御风险和攻难关,战危机和育新机,应变局和开新局的“攻守战”,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展势能。从近景看远景是视角的延伸、从高处看远处是视野的拓展。这份“行动纲领”站在“十三五”的发展台阶上进行远景瞭望,既瞄准问题特征与实践要求,也明晰显著优势与发展短板,对不断提升科学谋划、抵御
风险、狠抓落实的能力作出了要求,对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供了指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领航导路,是对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与把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发展势能。
“再次提出”拉动人民力量轴带,厚植发展优势。无论是在网上征询人民群众对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还是先后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系列座谈会,都体现了建议稿的起草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人民智慧的成果。《建议》广泛吸纳和收集了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民众视角,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是对人民所愿所盼、所呼所求的热切回应。“人民”是《建议》起草过程的“关键词”,也是《建议》内容中的“重点词”,迈步“十四五”,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向心力量,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社会活力,集中人民的力量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经济”“人与文化”等关系,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决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艰巨挑战和难关险隘,厚植发展的最大优势。
“重点强调”拉动创新创造轴带,释放发展活力。《建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优势。回眸“十三五”,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
量子通信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毋庸置疑,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持续用力,用好创新创造“第一动力”,让发展焕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集聚资源、筑造高地、产业升级、引流人才,建强“融通链条”、培育“创新生态”,在“四个面向”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自主创新点亮科技之光,以创新创造凝聚强国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打开图鉴指南,舒展逐梦蓝图,迈步新时代新征程,当聚力一个新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三个“新”贯穿发展全过程,立足“四个全面”新布局和六个发展目标拉动“发展轴线”,开好局、起好步,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冲锋号角。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三
路虽远 “远”足可至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描绘的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指导我们未来十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擘画了美好的宏伟蓝图。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立足于“远”,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矢志奋斗。
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基本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立什么样的志,决定今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党员干部应当志存高远,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个人理想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甘于做党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向着伟大的事业忘我工作,砥砺前行。
要“登高望远”,理清发展思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党员干部要主动登高望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寻对策、干事情,坚决不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抛弃自己的“小九九”,丢掉自己的“小算盘”。要通过提高站位,理清思路,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由近及远”,坚持稳扎稳打。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立足当前,脚踏实地,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件件实事来干,把做好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夯实基础,积累经验。要坚持沉下心来抓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少说空话,不放“空
炮”,多出实招,多干实事,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稳扎稳打中推进远景目标的实现。
要“行稳致远”,锤炼务实作风。基本实现远景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需要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思想上纯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崇高信仰,认清前进方向,树立必胜信念;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作风、“干”的劲头,努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实现远景目标的征程上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范文四
奋进“十四五 ”须燃起“三种自觉”
2020 年 10 月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十四五”壮阔征程。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辉煌“十三五”圆满收官,壮阔“十四五”即将启航,青年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读懂规划纲要、勇担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斗志、蓬勃奋进的激情,凝心聚力“十四五”,奋力谱写“新篇章”。
初心不改,燃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政治自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胸怀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以习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
人民”作为人生奋斗的标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初心,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躬耕基层一线,化解百姓难题,以不辞辛劳的汗水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承诺。
潜心学习,燃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思想自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坚持之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理论学习也应与时俱进。青年干部要保持谦虚精神、勤于好学的“空杯心态”,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仔细研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义,认真领会“十四五”规划丰富内涵,潜心学习提高向党看齐的思想觉悟,苦练本领培养化解难题的七种能力。
全心奋斗,燃起“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的行动自觉。“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新一代青年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鼓足“敢涉险滩”的闯劲、“滚石上山”的干劲、“铁杵磨针”的韧劲,勇立时代潮头、勇做先锋干将,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
开启时代新征程,谱写发展新篇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青年干部要坚定一往无前的信心,涵养风雨无阻的心态,弘扬伟大时代精神,将个人梦想规划融入到“十四五”宏伟蓝图中,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以实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奋斗托起民族梦想。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科技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五
细品规划《建议》的“民生”分量
11 月 3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称《建议》),全文共计 15 个部分、60 条、约 2 万字,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全新的行动方向、擘画出宏伟的逐梦蓝图。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每一次中央全会及五年规划的编制无不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性,深刻定义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而如何更好地发展,每一步改革前行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每一点发展成果都需要百姓的共享。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诸多严峻复杂的现实挑战,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百姓所盼。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进入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少不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众所周知,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然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留言 100 多万条,征求意见的范围之大、群众参与人数之多,可谓是前所未有,而这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规划《建议》能够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归宿。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民生在党的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且成色十足。于百姓的视角综观规划《建议》,我们可以真切而明显地感知到“民生”二字沉甸甸的分量。从“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跃然于纸上,浸透在字间。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生”是杆秤,一头连着百姓的衣食住行,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它绝不是虚无抽象的概念,更不是模棱两可的说辞。规划与政策的“红利”,既释放着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又最大限度地惠及着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为此,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还是在抗洪抢险的惊涛骇浪里,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上,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征程中,“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立足五年,着眼百年。蓝图既定,方向更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非同寻常的年份,如期而至的盛会,关于未来的纲领,高频出现的“民”字,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和拓展,
也必将照亮中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从 2035 年远景目标解读科技强国心得 5 篇相关文章:
★ 2020 年十四五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 2035 年远景目标作文 800 字 5 篇
★ 2035 年远景目标征文 1000 字 5 篇
★ 2035 年远景目标征文 800 字 5 篇
★ 2035 年远景目标作文 500 字 5 篇
★ 畅想 2035 年的中国作文范文 5 篇
★ 2020 年十四五规划感想心得体会最新五篇
★ 2019 通用版学习强国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精选 5 篇
★ 2020 十九届五中全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5 篇
★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三个方面感悟论文 5 篇
第二篇:2035远景目标心得体会
肩负众望“眺”,咬定目标开启新篇章。六十一甲子,我们相逢庚子年,在这国际国内都不太平凡的,我们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深度、更具活力的“十四五”发展图景已跃然纸上;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接力棒已经传来。
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国上下党员干部将始终咬定这个目标,坚持以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战略为引领,坚决予以贯彻落实、落细,以守初心、担使命,守规矩、讲政治的姿态开启新的篇章。
脚踏实地“行”,永不松劲迈向新征程。“勇攀高峰者,不畏山峻路险。”我国“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脱贫攻坚伟业胜利在望,全面小康盛景清晰可见;展望未来,一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关系着14亿中华儿女民生福祉的宏伟蓝图已徐徐铺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承载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迎接乡村振兴和实现现代化治理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以善作善成的信心、永不松劲的决心和蹄疾步稳的耐心迈向新的征程。
心系群众“干”,携手奋进展望新生活。“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能有今天的生活,那是几代人的努力,欲追求日益美好的生活,我们需携手奋进,干群一心,干部带头,群众勤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政之道、贵在实干。美好的蓝图要靠实干变成实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怀揣为民之心,真正做到初心不忘,永葆激情,不兴伪事,不负韶华。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惦记于心,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将群众生活质量是否切实改善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尺。拉贫困户一把,助脱贫户一力,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全民的小康才是中国的小康,守望相助,携手奋进,与全国人民一道展望新的生活。
全体党员干部,我们本着“中央号召,使命必达”的原则,已将您的“十四五”专属快递寄出,请您务必“签收”、务必坚守、务必践行。未来已来,让过去的荣誉和辉煌记于心、写入史、藏进馆,让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谋于心、成于行、终于干。
奋斗才能圆梦,实干方可兴邦。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去,用全会精神引领发展新实践,将实干担当作为驱动“中国梦想号”巨轮的支柱燃料,我们必将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必将实现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必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三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会上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提出了到2035年要实现的远景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具体任务。军令状已经下达,集结号已经吹响,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走好“蓝图变实景”的长征路。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笃定前行。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的决定性成就,令人鼓舞;
科学擘画“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发展新蓝图,催人奋进。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初心,笃定前行。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再好的规划、再好的蓝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群众的幸福生活。要深化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难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民造福。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和获得感。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锐意进取。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要树牢大局意识,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信心、不等不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干出来的,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担当攻坚,奋力拼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狠抓落实。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容不得敷衍塞责,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更要争分夺秒、紧抓快干。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以上率下、树好标杆,真抓、紧抓、善抓、敢抓落实,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强化“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第四篇:对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体现了当今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符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符合解决我国社会面临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新要求。规划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规划中都有充分体现。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五中全会研究这个议题,专门成立起草组,由总书记担任组长,由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起草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规划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三是规划实施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今后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规划的实施,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要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就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的规划涵盖了这17个发展目标。可以肯定,规划实施,既能更好地满足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大推动。
第五篇: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 “ 全景概览” ” 拉动发展规律轴带,筑实发展道路。
“ “ 扫描透视” ” 拉动强基固本轴带,积蓄发展势能。
“ “ 再次提出” ” 拉动人民力量轴带,厚植发展优势。
“ “ 重点强调” ” 拉动创新创造轴带,释放发展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份高屋建瓴、纲目清晰的《建议》囊括了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发展思路与创新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图鉴指南。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一个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宏大主题,也是一个承接时代、紧贴民生的系统工程,宏大是落于历史坐标轴上的篇幅,系统是落于空间坐标轴上的架构,各项事业的“千帆竞发”离不开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必须由“行动指南”来提供遵循与指导。《建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既有对“十三五”前情的“全景概览”,有对风险挑战的“扫描透视”,有承前启后的“再次提出”,也有顺应时势的“重点强调”,15 个部分、60 条、约2 万字,内容详实、高度概括,具有与时俱进、谋长虑远、深蕴细节的特点,勾画了速度更快、质量更优、动力更强的发展蓝图,为新时期紧抓战略机遇期、迈向崭新征程标明了具体方位。
“ “ 全景概览” ” 拉动发展规律轴带,筑实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奋斗、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有力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中,“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的“全景概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面对“十四五”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继续筑实发展道路,聚焦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定前行,胸怀“两个大局”,在理顺发展脉络、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节奏中铺石筑路、搭梁架桥,朝着共同的目标蹄疾步稳、再创辉煌。
“ “ 扫描透视” ”。
拉动强基固本轴带,积蓄发展势能。《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防范风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奋斗征程中开启御风险和攻难关,战危机和育新机,应变局和开新局的“攻守战”,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展势能。从近景看远景是视角的延伸、从高处看远处是视野的拓展。这份“行动纲领”站在“十三五”的发展台阶上进行远景瞭望,既瞄准问题特征与实践要求,也明晰显著优势与发展短板,对不断提升科学谋划、抵御风险、狠抓落实的能力作出了要求,对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供了指
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领航导路,是对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与把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发展势能。
“ “ 再次提出” ” 拉动人民力量轴带,厚植发展优势。无论是在网上征询人民群众对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还是先后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系列座谈会,都体现了建议稿的起草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人民智慧的成果。《建议》广泛吸纳和收集了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民众视角,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是对人民所愿所盼、所呼所求的热切回应。“人民”是《建议》起草过程的“关键词”,也是《建议》内容中的“重点词”,迈步“十四五”,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向心力量,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社会活力,集中人民的力量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经济”“人与文化”等关系,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决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艰巨挑战和难关险隘,厚植发展的最大优势。
“ “ 重点强调” ”。
拉动创新创造轴带,释放发展活力。《建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优势。回眸“十三五”,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毋庸置疑,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强化国
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持续用力,用好创新创造“第一动力”,让发展焕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集聚资源、筑造高地、产业升级、引流人才,建强“融通链条”、培育“创新生态”,在“四个面向”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自主创新点亮科技之光,以创新创造凝聚强国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打开图鉴指南,舒展逐梦蓝图,迈步新时代新征程,当聚力一个新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三个“新”贯穿发展全过程,立足“四个全面”新布局和六个发展目标拉动“发展轴线”,开好局、起好步,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冲锋号角。
第 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
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
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
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第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
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6.陈云曾讲,工作作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个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深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谛,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赖、依靠党和人民,始终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17.1927 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之际,年届五十的徐特立面对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的白色恐怖,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 年 1 月 30 日,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写信祝贺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时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 1927 年秋天加入共产党。”徐特立的入党,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这就是: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不渝为民工作。
18.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
19.在长征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抗战时期,毛泽东经常到延安的一些高校讲党课。有一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走进教室时,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毛泽东微笑着摆摆手,让学员们坐下。他先介绍了跟随他来的几位领导同志,然后说:“我今天帮你们请来几位教员,有洋的,也有土的,我就是土的一个。”当介绍到徐特立时,他说:“他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1937 年 4 月至 8 月,毛泽东又在“抗大”开设了“辩证唯物论”课程。每周二、四上午上课,每次 4 学时,下午参加学员讨论,总共达到 110 多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