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精选)

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精选)

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第一篇: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内部审核检查表审核部门/人员:经理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4组织和管理 1)公司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

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

第一篇:品质部内部审核检查表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经理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公司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查看法人登记证明编号为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为

2)公司的机构设置情况如何?是否明确技术/质量负责人、报告审核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相关职责并有相关的任命文件?其任职条件如何? 已在本公司的质量手册中设置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员的岗位职责及主要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有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审核人的相关的任命文件。

3)公司在确保检测结果公正、准确,采取哪些措施? 在质量手册中明确了本公司的公正性声明,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贯,以加深员工对公正性声明的理解。

4)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有关人员是否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对质量监督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等人员有无任命文件? 在质量手册中规定了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相应的职责,对质量监督员、内审员以及检测人员有的任命文件

5)当技术/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是否明确,并在质量手册中规定。 建立的质量手册中规定,当技术/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已明确指定了其代理人;在质量手册中已明确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并有相关授权签字人员的签字识别。 6)如何做到保密?是否已形成文件?那些信息应保密? 在建立的程序文件中编制《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对涉及客户的样品、资料、检验过程和结果及其它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已对员工进行宣贯?抽查3名员工,考察其对质量方针、目标及公正性声明的理解。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有培训实施记录。所抽到的员工对质量方针、目标及公正性声明基本理解。 2)管理评审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由谁主持,如何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由公司经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管理评审的计划和管理评审的报告。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经理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6人员 1)公司是否已配备足够的人员?并确保相关人员得到及时的岗位培训? 人员的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公司现有的要求,并确保相关人员得到及时的岗位培训,有相关的培训记录。

2)有没有今年的人员工培训计划? 已编制2004年的人员工培训计划。

3)检验人员是否经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检验人员已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7设施和环境 1)检测场所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环境设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测量准确度不受检测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已对温湿度有要求环境场所,进行有效控制。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公司是否已正确配置进行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表。 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表,基本已正确配置了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2)公司近期是否有添置新的测量设备? 近期已添置新的测量设备,并留有相关记录。 10检验方法 1)检验报告主要审批哪些内容? 主要审批的内容有:报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检验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2)在检测过程中是否采用非标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没采用非标准的检测方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技术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审 核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工作;新增的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技术审核;测量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审核;能力验证结果的评价报告的编制 。

2)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 建立的质量手册中已规定,当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由质量负责人代理其职责。

3)近期内是否实施公司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效果如何? 已按照编制的能力验证计划进行比对的活动,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比对的结果进行评价,检验能力得到验证。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如何理解允许偏离?本公司有允许偏离的现象吗? 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现行的程序、检验标准进行偏离的现象,但本公司目前无偏离的现象。

2)公司近期内是否开展新检测项目? 公司近期内没开展新检测项目。若开展新检测项目时,则按照《新开展项目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3)管理评审会议前,你需要准备哪些输入资料? 若有新增的检测项目则提供可行性和技术审核资料;测量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审核资料;试验室之间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的评价报告。

4)本公司采用哪几种技术校核方法?查阅记录。 组织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比对活动;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或在内部质量控制中使用副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对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

6人员 1)是否制定人员培训、技术考核计划?实施情况如何? 已编制2004年的人员培训、技术考核计划,对已实施的培训计划留有相应的培训记录。

7设施和环境 1)本公司环境设施配置有哪些注意因素? 已对温湿度要求等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8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检验设备的配置是否满足现行检验的需要? 查看仪器设备台帐及周检计划表,配置检验设备能够满足检验的要求。

2)公司近期是否添置新的检测设备? 近期已添置新的检测设备。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技术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有无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图,由谁审批? 已编制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图,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批

2)运行检查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是否有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计划? 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期间实施运行检查。已编制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计划。

10检验方法 1)本公司检测工作的检测方法正确性如何? 检测方法均采用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并且现行使用的检验标准已到省标准研究院进行标准有效性确认。 2)是否使用非标方法,谁确认? 目前没有采用非标的检验方法。若采用非标方法则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

13证书和报告 1)检测报告的编制是否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 编制的检测报告格式基本满足评审准则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2)检测报告审批时,应注意哪些要点? 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检验依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测量设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4 检验的分包 1)本公司是否有检测项目分包? 公司目前没有检测项目分包 16 抱怨 1)是否碰到顾客抱怨的现象? 目前尚未碰到顾客抱怨的现象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全面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负责编制修订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负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 2)公司如何开展质量监督? 按照编制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主要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1)能力验证、比对试验时;2)新项目开展、新设备投入使用时;3)用户抱怨时;4)检验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5)纠正措施执行时;6)关键岗位检验时;7)仲裁检验时;8)新工作人员上岗时。

3)公司配备了几名质量监督员,是否有任命文件?现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了吗? 已配备了2名质量监督员,现已开展了质量监督工作,并留有相关记录。

4)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是否指定其代理人? 在质量手册中规定,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指定技术负责人代理其职责。

5)对检验委托方的保密信息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主要对涉及客户的样品、资料、检验过程和结果及其它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不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与检验无关人员展示。所有检验过程均对外保密,与检验无关人员未经质量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进入检验现场。 6)是否组织了试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查阅记录。 已组织了试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并留有比对的计划、记录和评价报告。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质量体系如何建立的?由谁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根据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工作范围、工作类型、工作量,建立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通过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能力验证来分析和诊断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以进一步增强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2)建立的质量体系是否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 查阅现行有效的质量体系文件能够满足《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

3)公司获准签字人的识别是否在质量手册中进行识别? 检测报告获准签字人员在质量手册中已进行识别。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4) 纠正偏离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如何进行纠正偏离?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现检验过程存在的偏离:1) 公司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2) 质量体系审核;3) 检验报告质量抽查;4) 质量监督活动;5) 技术校核活动;6)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7)检验报告的审核批准;8) 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检定或校准;9) 消耗材料质量验收;10) 客户抱怨。一旦发现存在偏离方针、程序或检验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或环节发生不符合或检验差错,发现人填写“纠正偏离通知书”,通知责任部门负责人,必要时报告质量负责人。

5)体系文件如何受控?调阅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各3本,查其受控情况。 体系文件发放需由文件管理员填写“文件发放范围审批表”经批准后按发放范围发放文件;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表”上签名领取具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文件”印章的文件,每一个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调阅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各3本,均有“受控”标识。 6)内审如何做? 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在每年末编制下一的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计划,内部质量审核应涉及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并根据质量审核计划实施质量审核工作。

7)管理评审时应准备哪些输入材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内部质量监督和审核报告;2) 外部评审报告;c) 顾客的反馈;d) 公司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e)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变化因素等等。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如何进行管理? 测量设备按照编制的周期检定计划表按时送检,检定后由办公室按照《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统一加贴绿、红、黄的三色标识 。

2)设备的维护状况如何?有无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的维护状况良好。有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相关的维护记录。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如何监督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划的实施? 办公室提前1个月与有关检定/校准单位联系,确保计划的实施。对于自校或功能检查的测量设备,办公室也应提前1个月通知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以做好准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期间的运行检查时也加以监督。 2)如有未送检定的仪器设备,是否已进行自校准/检定,有无相应的自校规范和量值溯源图?查看记录。 对未送检定的仪器设备,已进行自校准/检定,并已编制相应的自校规范和量值溯源图。已自校准/检定的仪器设备留有相应的记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质量负责人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0检验方法 1)是否已正确编制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查看所使用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是否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已编制作业指导书。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均受控,作业指导书已发放到相关人员。

2)当采用非标方法时,是否经技术负责人确认? 当采用非标方法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确认。目前没有采用非标方法。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本公司样品采用如种标识方法?如何做到唯一性? 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对检验样品进行唯一性的编号,并注明其状态。

2)接收检验样品时,是否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有效性检查。 由收样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由检测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3)客户的样品在检验过程中是否得到保密?有无程序文件的规定? 在建立的程序文件中已编制《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对客户的样品在检验过程中必须得到保密。

12记录 1)本公司记录有那些? 记录主要有人员档案、仪器档案、内审、质量监督、验证比对、检测原始记录等记录。所有记录、检验报告已由办公室保管并为委托方保密。 13证书和报告 1)检验报告信息(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是否足够,是否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编制的检验报告基本符合《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均采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2)检验报告如何发送? 经批准的报告由办公室统一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报告由办公室凭客户有效身份证件(送样单、介绍信或工作证、身份证)发放,并由领取报告者在报告发放登记上签字。

1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对材料、设备、设施的供应商是否有质量保证? 对设备的供应商有相关档案资料。

2)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质或服务是否采取验收,并留有验收记录? 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质或服务,则采取验收,并要求留有验收记录。

16抱怨 1)对顾客抱怨如何处理? 在受理顾客抱怨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内审员及相关人员对顾客抱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2)本公司最近是否接到顾客的抱怨? 公司最近没有接到顾客的抱怨。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与管理 1)询问办公室负责人,有那些保密的措施? 客户样品加强监管,防止泄密。样品不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与检验无关人员展示。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应为客户保密,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检验报告转交他人,不得擅自公布检验结果。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否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留有宣贯记录? 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已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留有宣贯记录。 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否已发放,并处于受控状态? 建立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已发放,处于受控状态,并有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记录。

3)内审是否有计划,并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内审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有任命文件? 已编制内审计划,并已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有相关的内审记录。内审人员经过培训、并有任命文件。

6人员 1)公司是否配备足够的人员?检验人员是否均通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配备的人员基本满足公司的要求;检验人员均通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有无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室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 在质量手册中已明确了技术/质量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并有相关的任命文件。

3)如何进行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 办公室应为每位工作人员建立技术档案,保持档案的完整、有效;有关人员技术档案内容的变化,档案管理员对变化档案的增减情况应作相应的记录并得到妥善保存。人员技术档案应采取保密措施,查阅者应填写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查阅。查阅人员档案,内容收集较齐全。

7设施和环境 1)公司的内务管理主要有哪些工作? 检查卫生情况、物品摆放是否整齐有序、检验人员是否着工作服/佩带工作卡、外来人员登记情况。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 经验收合格的设备建立档案,统一编号,并记录在设备台帐中;仪器设备的标志由识别标识和状态标识组成;确定其保管人和放置地点;负责所有设备管理记录的保管。

2)是否已建立设备档案,检查其完整性。 调阅3份设备档案,主要测量设备已做到独立建档,档案内容较齐全。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 查阅测量设备周检计划表,是否正确和完整,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 已编制较完整的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

2) 从周检计划表中抽查3-5台,是否按期周检。 所抽的4台设备已检定合格,获得检定证书。

3)是否已编制运行检查计划? 已编制的计划运行检查。

10检验方法 1)公司的技术文件如何进行管理? 内部的技术文件由检测室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由经理批准;检测室负责所有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并密切注意技术标准的修改或修订情况,保证技术标准的先行有效;办公室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保证在用的文件的状态受控。

2) 查阅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是否受控,并留有发放登记记录。是否发放到检验人员手中? 调阅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已受控,留有发放登记记录,作业指导书已发放到检验人员手中。

3) 消耗性材料如何管理? 所有消耗性材料均由办公室负责验收。对无质量保证的供应商供应的产品,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也要定期抽检,以保证对其质量的监控。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否按照程序文件执行? 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按照程序文件中的规范执行。

2) 收样时是否要进行样品符合性检查? 收样时要进行检验样品的符合性检查。 12记录 1) 如何进行档案管理? 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整理需归档的文件、记录和资料,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归档时应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符合要求的资料作交接手续,并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一和妥善的保存。

2) 观察档案管理是否做到防潮防蛀等。 资料档案存放安全,并做到防潮、防尘、防蛀等。

13证书和报告 1)询问办公室主任,检测报告如何管理? 办公室负责检测报告的签章、发放、检测报告的存档管理;经批准的报告由办公室统一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并凭客户有效证件领取报告,在报告发放登记记录上签字。

2)抽查检测室各2份检测报告,查阅报告内容与准则要求的符合性。查这2份报告的业务受理,报告发放的签收情况。 抽查的检测报告,报告内容与准则要求的基本相符合,其业务的受理和报告发放的签收情况符合要求。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办公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4检验的分包 1) 是否有分包?如有查分包协议。 本公司目前尚无检验分包的项目。 1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设备、材料、设施供应商是否有质量保证(对方的质量资质、质量承诺)? 查阅供应商登记表,主要测量设备的供应商有相关的质量保证材料。 2)最近是否购置设备/材料,查看其相关的记录。 有新购置仪器设备的相关记录。 3)对本公司所需的重要材料、服务、测量设备,其供应商记录是否完整? 对重要的材料、仪器设备和外部支持服务方已建立的档案记录较完整。

16抱怨 1)是否有客户抱怨,谁受理? 目前,尚未接到客户的抱怨,若有抱怨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调查、分析,纠正措施落实后向客户反馈信息。

2)是否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查阅记录。 已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检测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4组织和管理 1)检测室主要职责?主要开展哪些项目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检测工作;负责技术校核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负责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的处理。

2)是否已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已进行质量监督,并留有监督记录,监督过程符合要求。 3)试验室之间是否已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情况如何? 已按计划地进行能力验证活动,检测能力得到验证。

5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1)询问3名检测人员,对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理解? 抽查的3名检测人员,对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基本理解。

2)如何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主要按照检测室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检测前首先要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对测量设备进行完好性检查;对检测环境进行符合性检查;检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并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3)检测室检测过程中,采用哪些技术校核方法? 主要参加试验室之间和组织公司内部验证的比对活动;对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复检的结果进行比较;并有相应的有效性评价记录。 6人员 1)检测室所配备的检测人员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 所配备的检测人员基本满足检测的要求。

2)检验人员是否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检测人员均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留有考核记录。

7设施和环境 1)观察检测环境的清洁情况,是否整洁、规范。 检测环境整洁、规范。 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现场查看测量设备的标识情况? 抽查5台测量设备的标识情况,符合要求。

2)查所使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 抽查5份检测报告,查所使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有记录并符合要求。

9量值溯源和校准 1) 询问检测室负责人,仪器设备使用时是否均周检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是否进行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查运行检查计划及记录。 已编制运行检查计划,并留有运行检查记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人员:检测室 地点: 审核人员: 标准条款 审核方法 记 录 结 果

10检验方法 1) 公司现场查看,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是否受控? 查看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均已受控,并有发放登记记录。

2) 编制检测报告用的计算机如何管理,是否进行设备编号? 检验用计算机作为测量设备纳入公司的管理范围;对于录入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的数据,必须妥善加以保存,及时地进行备份。

3)如何确保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 所有计算机软件均应备份,由办公室妥善保存;计算机使用应使《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规定保证数据及信息的保密安全;所有计算机应设置防护病毒持续;计算机修理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计算机中贮存的程序或数据失密或被修改。

11检验样品的处置 1) 检测人员检验前,是否对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测前对检验样品进行有效性检查。

2) 检毕样品如何处置? 样品检测完毕直接报废,对有留样的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统一进行管理。 12记录 1)记录如何进行管理? 存档的记录,未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更改、查阅。存放记录的场所应干燥整洁、并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借阅、复制记录应经经理批准办理登记手续,借阅人不得泄露和转借,不得在记录上涂改、划线等,阅后及时交还管理人员,并办理注销手续。

13证书和报告 1)检测报告如何校核? 所采用的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及检测结论判断的正确性。

2)询问报告审核人员,主要审核哪些内容? 检验所采用的检验依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验所用测量设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验结论和单项检验结论的正确性、一致性。

16抱怨 1)如有顾客提出对检测报告有疑议时,应如何办理? 由顾客提出书面要求;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通知检测室对原检测样品重新进行检测;报告按程序文件的规定重新进行编制、审核和批准;报告的签发日期为实际签发日期;更正报告应在原报告收回后发放。

第二篇:压力容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和整改报告

压力容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 1 -

- 2 -

- 3 -

- 4 -

压力容器产品内部审核整改报告

- 5 -

审核人:张思兰、薛玉峰

- 6 -

第三篇:品质经理自我诊断检查表——

1品管组织:

1.有无文件化的品管组织及隶属

2.有无文件化的各品管人员职责分工及隶属

3.有无文件化品管权限,例货物通行判断权

4.所有品管人员有无专业培训上岗,有无相应记录

5.组织有无文件化的奖惩制度,工作的有无纳入薪资

6.评定制造单位质量不良状况之数据是否 来源于品质部且品质状况有无纳入部门绩效工作考核

1.有无文件化进料检验标准

2.进料检验标准有无明确规定所参考资料及物品,例样板、BOM表、订单等进料检验

3. 当材料本厂无法验证时有无购人材料的材质证明或外检

4.有无文件化规定定进料验收异常处理的程序

5.进料验收纪录是否准确、明确及归档保存

6.进料放行的权限有无明确规定在何一人员或级别。

7.检验状态标示有无区分及执行

8.有无参与供应商评定,品质所占比例是否合适

制程检验

1.有无制程作业标准且完整、完善

2.有无制程检验的标准完整、完善

3.有无明确制程检验流程即各质量控制点

4.有无制程检验记录且真实可行

5.有无文件化制程异常处理的程序

6.制程中的半成品放行权有无明确规定事实上在你一人员或级别

7.有无文件化,制程中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执行

8.有无相关品质问题及统计分析

成品检验

1.有无成品检验的规范及验收标准

2.有无文件化规定成品异常处理程序

3.有无文件化规定成品的标示处理及确定执行

4.有无成品出货检验记录且记录完整

5.有无有效防止成品漏检的方法

6.有无文件化规定成品出货放行的权限在某人、某级别

仪校管理

1.各检测设备的精确及所需精度有无明确规定

2.各品质检验流程有无明确规定所使用仪器名称

3.检测设备有无定期校正/校验

4.检测设备操作书是否完整

5.检测设备有无定期保养且建档

品质保证能力

1.有无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设计一出货一服务)

2.整体管理架构是否完整,各级管理职能是否明确

3.是否以文件形式规定质量目标(量化) 且为员工所理解及各部门执行

4.各相关质量保证单位有无对质量记录的收集、发放、借阅等进行管制

5.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产品的状态有无标识并有追溯性

6.客户抱怨处置是否及时,有无对客户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品质计划

1.生产前有无完善的品质计划,尤其对特殊的产品有无特别的规定

2.客户之要求有无被相关质量问题人员知道

3.各相关人员有无岗位培训,且考试通过方可上岗,有无相应记录

4.是否对可能发现的异常进行分析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5.公司有无有助于质量提升的5S、QCC、刚正A等活动

6.涉及产品更改,有无书面联络,并做相应品质再检验确认且有相应记录

7.品质控制各阶段(1QC、WQC、FQC、0QC)能否保证未有漏检发生,有无相应方法或程序支持

成本

1.公司有无对品质成本进行识别,并做相应核算

2.有无定期对品质成本的控制进行检讨,并改善

品质经理自我诊断检查表——2

进料

1 进料检验标准是否明确

2 进料流程是否清晰

3 抽样的方法是否正确

4 有无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

5 供应商的品质状况是否定期进行了统计

6 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异常有无及时与其沟通

7 是否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

8 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处理办法

9 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有无及时跟踪

10 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有无得到规定11 进料检验组人员的素质是否达到要求

12 进料检验报告是否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

13 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特采有哪些程序,由谁来批准

14 紧急放行是否明确由谁批准

15 原材料不合格品是否有明确处置方式

16 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是否及时退回

制程

1 制程检验人员配备是否合理

2 制程检验人员素质是否达到要求

3 制程检验的力度能否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

4 制程产品出现不合格晶如何处置

5 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是否得到及时传递

6 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原因由谁来分析

7 制程中所运用的统计技术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8 制程检验人员与各车间的沟通如何,是否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生产出来的理念

9 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是否能及时传递到制程品质组

10 制程检验人员配备是否合理

成品

1 成品是否有明确的检验标准

2 成品检验人员素质能否达到相应的要求

3 成品检验的抽样是否合理

4 每一个订单的特殊要求是否都能准确无误地 传递到成品质检组

5 成品不合格是如何处置的,由谁批准

6 成品检验结果由谁批准

7 成品是否可以特别放行,如可以特别放行应达到怎样的程度才可特别放行,审批权限是否得到明确的规定

8 成品的包装是否有特殊的要求

9 成品检验报告是否清晰,保存是否合理,能否通过成品检验报告追溯到相应的生产组、批号、日期及重要原材料等

10 库存积压产品出厂前是否进行重新检验确认

1l 成品是否有明确的检验标准

12品质经理及成品检验组长是否明确了解不同的客户对品质要求的宽严程度

客户投诉

1 每一次客户投诉是否以最快的速度回复,并尽量让顾客满意

2 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及由谁来处理是否得到规定

3 客户投诉回复内容是否适当,由谁批准

4 每次客户投诉是否均采取了相应的原因分析,并作了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 客户投诉是否有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

6 交货方面是否准时,有无交货投诉

实物样品

l 当不便用文字表达或用文字表达不清楚时,有无形成实物样品

2 实物样品是否分为合格限度样品与不合格限度样品,让员工明确判断标准3 实物样品是否定期确认和更新

4 进料、制程、成品各过程中是否均有便于参照的实物样品

5 实物样品保存是否合理,使其不易变质

计量设备

1 计量没备是否形成台账统一管理

2 计量设备的精确度能否达到测量的使用要求

3 计量设备能否追溯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4 计量设备是否按要求定期进行校验

5 计量设备所使用的环境是否达到其设备本身要求的环境条件

6 计量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是否明确

7 复杂的计量设备是否形成操作指导书指导员工如何操作

制度、文件及其他

1 内部的奖罚制度是否明确

2 各员工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

3 各种工作流程是否作出合理明确的规定

4 本部门能否得到技术文件的最新版本

5 文件保存是否安全可靠,便于索引与使用,并能防止错用文件6 员工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培训,确保其胜任本岗位的工作7 公司上级文件与思想是否及时向下传达

8 与其他部门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

第四篇:浅谈HSE内部审核与检查的差异

在HSE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与检查都是以程序文件的方式进行的。内审员进行首次内部审核工作时,容易混淆内部审核与检查的关系,把内部审核当作是在现场查找隐患,而忽视了从管理上,从整个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上进行评审。笔者通过对“内部审核程序”与“检查和监督管理程序”的对比,结合日常检查工作,分析了内部审核与检查的差异,对HSE管理体系试运行工作中的内部审核与检查工作提出建议。 1

内部审核与检查的差异 1.1

所属要素不同

在HSE管理体系的十大要素中,“检查和监督管理程序”属于 “4.8检查和监督”要素,确保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偏差;而“内部审核程序”属于 “4.10审核评价和持续改进”要素,是对管理体系的审核及评审,使HSE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持续改进。 1.2

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所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符合HSE管理的计划安排,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被适当地实施和保持,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的有效性,以确保HSEMS的持续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而检查的目的主要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由此可知,内部审核是对HSEMS十个要素系统全面的检查及审核;而检查可以是对HSEMS某一个要素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要素的某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甚至可以是专项的、单一的检查。例如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就是对“4.6运行和维修”的专项检查,而不是内部审核。 1.3

组织人员及其素质要求不同 1.3.1

组织人员不同

内部审核工作需由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单位(例如江苏石油分公司)的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及策划,任命审核组长,由安全技术部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未建立并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单位开展的检查工作不能称之为内部审核。

而对检查来说,各级HSE管理委员会、安全技术部及条线职能部门都可以组织,基层单位(如油库、加油站、车队等)也可以自行开展,甚至班组及岗位的周查、日查也属于检查范畴。 1.3.2

对内部审核员与检查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内部审核员的资格包括学历、工作经验、正规审核员培训、审核经验、独立身份等5个方面的严格要求。而对检查人员的资格并没有以上要求,只需要检查人员针对某项具体检查内容具备一定的经验即可。 1.4

频次不同

内部审核一般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三年内覆盖本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

而检查则包括岗位日查、班组周查、基层单位月查、职能部门季查、上级检查、重大节日检查及季节性检查等专项检查,对检查频次并没有统一的要求。 1.5

基本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的基本步骤包括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后续工作3个方面,而检查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2个方面。其不同点主要有:

a) 内部审核必须编制审核实施计划,制定目标、范围、依据;而基层单位自行组织的检查,可不编制检查计划。

b) 在审核实施过程中,审核员需仔细阅读评审文件,观察审核对象现场活动及状况,访谈相关人员。这就需要审核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如善于提问、注意倾听、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而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可以仅检查一个方面(如现场、记录或访谈)的工作,对检查人员(如上级领导检查)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苛刻的要求。

c) 内部审核实施过程中,要召开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以实现审核方及被审核方的沟通;而检查可不召开会议,对检查出的不符合项汇总分析后,下发《不符合项报告单》或《隐患整改通知单》,直接通报受检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d) 内部审核是对体系进行综合的检查,在内部审核中下发的《不符合项报告单》是对体系要素从管理方面提出问题,其结果不一定与考核及奖惩直接挂钩。而检查中下发的《不符合项报告单》一般是针对具体问题,能够与HSE管理绩效、考核奖惩直接挂钩。 2

内部审核与检查的工作要点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HSE内部审核与检查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内审及检查提出的要求也不同。 2.1

内部审核的工作要点

在HSE内部审核过程中,内审组成员要注重通过综合、全面的检查,从管理上分析原因,从体系上查找缺陷。内审员要善于提问,要能够从问题的现象追踪到对体系要素影响的本质,从而避免在某项隐患或问题上纠缠不清;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便于验证。

内审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HSEMS文件及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特别要注重学习体系文件的相关内容,明晰HSE要素与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之间的关系。 2.2

检查的工作要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每次检查的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施工检查中,要把施工方资质、施工人员证件、安全合同、安全教育记录、现场安全监护及措施的落实、施工作业票等作为检查重点;在重大节日检查中,要把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员工安全意识、值班表及值班记录、防盗防抢措施等作为检查重点。

第五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全部)[推荐]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识4.1 别过程,明确输入和输出(包括谁负 责,如何组织,以什么形式明确等)? 如何明确这些过程间输入、输出的接4.1 口关系,识别过程顺序、过程网络? 如何明确这些过程开展的活动、活动4.1 的准则和方法,以便有效运作和控 制? 使用何资源和信息(如指导操作的文4.1 件、相关过程运行的状况等),使过 程良好运行,并进行有效的监视?

对这些过程如何进行监视、测量、分4.1 析,如何利用有关信息达到预期的目 标和持续改进? 对外包的影响到产品符合性的过程,4.1 在质量管理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体系中是如何明确要求 的?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4.2.1 是否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 次、内容? 4.2.1 编制了哪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 如何考虑的?是否适宜? 4.2.2 质量手册适用范围是否明确?是否

包括了删减的细节和理由?是否明

确了覆盖的产品? 4.2.2 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了标准中要求的

六个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引用)?对 其他重要的质量活动要求是否形成 文件? 4.2.2 质量手册中对受审核方体系的主要

过程的叙述是否充分?是否包括了 输入、输出、资源、活动等?是否表 述了过程的相互作用? 4.2.2 质量手册是否受控(包括标识、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发放、换版等)?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编制了有关文件控制的程序文4.2.3 件? 文件发布前是否经审核、批准? 4.2.3 对在用文件的评审是如何规定的?对4.2.3 评审后的修改是否经批准?

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采用何4.2.3 种方式标识?是否便于识别? 在使用场所,是否有文件的有效、适4.2.3 用的版本? 文件是否有良好的保管手段和标识?4.2.3 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对外来文件是否给予特定标识,便于4.2.3 识别?发放、修改是否有记录? 作废文件是否有明确的标识? 4.2.3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编制了有关记录控制的程序文4.2.4 件? 是否有完整的表明质量体系有效运4.2.4 行的记录(如体系的策划、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等)? 记录是否清晰?如何标识?是否便4.2.4 于识别和检索?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4.2.4 按规定实施? 记录是否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以防4.2.4 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最高管理者如何向组织宣传、贯彻5.1

“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及有关的法 律、法规(首先了解是否识别了有关 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如何建立质量方针和质5.1 量目标(依据、指导思想、建立的方 法等)? 最高管理者如何组织管理评审?如5.1 何确保其适宜性、有效性,促进持续 改进? 最高管理者如何考虑配备必要的资5.1 源,确保组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 现?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通过哪些渠道,如何确定顾客的要5.2 求? 顾客的要求经多次转换才能在产品5.2 中实现,组织如何确保经多次转换后 仍能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如何制定的?是5.3 否适合组织的宗旨? 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满足顾客要求5.3 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 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组织质量目标5.3 的总体方向、框架? 采用了哪些方法、手段将质量方针传5.3 达到各层次,使其理解? 在何时、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用何方法评审质量方针的适5.3 宜性?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组织是否在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5.4.1 立了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是否与组织5.4.1 的质量方针一致?

质量目标是否包括顾客对产品的要5.4.1 求?

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进行策划5.4.2 的?是否满足对质量目标和体系的 总体要求?

近期体系是否有变更(如机构、生产5.4.2 过程、产品等)?如何进行策划和实 施,以确保变更期间体系的完整性? 如何规定各项活动的职能,明确职5.5.1 责、权限?以何种形式规定的? 上述规定如何传达到有关人员?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5.5.1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对如何指派的管理者代表?是否具 5.5.2 备能力胜任其工作? 是否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5.5.2 限?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管理者代表是否按规定履行了职5.5.2 责?

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有效性的沟5.5.3 通,有哪些方式? 沟通的效果如何? 5.5.3 最高管理者是否按计划的时间间隔5.6.1 组织了管理评审?

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变化时,管理5.6.1 评审是否针对变化进行了评审,包括 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审?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括了标准中要5.6.2 求的七方面的内容? 管理评审前是否对这七个方面的内5.6.2 容进行了准备,形成了哪些文件?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包含了标准中5.6.3 要求的三方面内容? 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措施是否有有5.6.3 效的跟踪验证? 对管理评审的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结果是否有记录(如评5.6.3 审报告)?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对资源提供是如何策划的?如何确6.1

保适时地确定资源需要,及时提供? 资源管理对于体系和顾客的效果如6.1 何? 对与质量有关的各级、各类人员是否6.2.1 明确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资 格要求? 是否按规定的资格要求配置人员? 6.2.1 是否明确了影响质量的各类人员能6.2.2 力的需求?

提供了哪些培训或其他措施?是否6.2.2 能满足需求?

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6.2.2 谁来评价?以什么形式? 对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了哪些工6.2.2 作?员工是否清楚对达到质量目标 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是否保存了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6.2.2 经历的记录?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何部门负责所需基础设施的识别? 6.3 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否能确保产品的6.3 符合性?有哪些基础设施能确保? 不能确保的是否有改善措施? 如何识别工作环境要求?何部门来6.4 识别,何部门具体负责提供资源? 对工作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环境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6.4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何部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形7.1 成何种文件(不是必须的)? 质量策划是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7.1 他要求一致(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等)? 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质量策7.1 划时是否明确了: ——质量目标和要求

——确定过程和资源

——过程需要的文件 ——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 活动 ——产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品的验收准则

——必须的记录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何部门负责识别顾客要求? 7.2.1 以什么方式识别顾客要求?以什么7.2.1 方式确定(包括合同情况和非合同情 况)? 识别顾客的要求是否考虑了标准规7.2.1 定的四个方面(明确的、未明确的、 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的附加要求)?

对于合同情况,是否在投标、接受合7.2.2 同或订单之前对其进行了评审? 对于非合同情况,何时进行评审?如7.2.2 何进行?是否按标准要求进行了评 审?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评审记录是否保存?存在的问题是7.2.2 否已解决?

产品要求变更时,相关文件(如设计、7.2.2 工艺、采购、检验等文件)是否修改? 是否传达到有关人员? 何部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职责是7.2.3 否落实?

以什么方式、方法与顾客沟通? 7.2.3 与顾客沟通的安排是否有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效? 7.2.3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设计和开发如何策划?形成何文7.3.1 件?

是否确定了设计和开发的各阶段的7.3.1 过程及其评审、验证和确认等活动? 是否明确了各项设计和开发活动的7.3.1 职责和权限? 设计和开发活动与哪些部门有接7.3.1 口?传递什么信息?职责和要求是 什么? 设计和开发输入形成什么文件? 7.3.2 输入文件中是否包含了标准中要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求7.3.2 的内容?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对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7.3.2 了评审?是否对顾客要求全部转换 为输入要求进行了评审? 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设计和开7.3.3 发输入的要求,并以针对输入要求进 行验证的形式表达? 为生产和服务提供了什么信息?是7.3.3 否传递到有关部门?

输出文件是否包括验收准则? 7.3.3 输出文件是否规定了所必须的产品7.3.3 特性?

输出文件在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 7.3.3 评审是否已纳入设计和开发计划?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7.3.4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按计划进行了系统的评审? 7.3.4 有关的职能部门代表是否都参加了7.3.4 评审?

评审的内容是否包括了评价满足要7.3.4 求的能力和识别问题提出跟踪措施 两方面的内容? 是否记录了评审结果及随后的必要7.3.4 措施? 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设计和开发验7.3.5 证? 验证采用了何种手段、方法,以确保7.3.5 输出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 是否记录了验证结果及随后的必要7.3.5 措施?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开展了哪些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 7.3.6 可行时,是否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7.3.6 成确认?

是否记录了确认结果及随后的必要7.3.6 措施?

什么人员有权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更7.3.7 改,是否适宜?

更改的评审是否充分?是否考虑了7.3.7 对各组成部分和交付产品的影响?

在何种情况下对更改进行验证和确7.3.7 认?实施前是否经批准? 设计和开发更改如何形成文件?如7.3.7 何传递到所有的相关部门?

何种情况下对更改评审?评审的要7.3.7 求如何?更改的评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审结果及随后的必要措施是否形成文件?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如何根据采购产品对产品实现过程7.4.1

和最终产品的影响而对采购过程进 行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控制? 对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7.4.1 是如何规定的?是否考虑了供方符 合组织要求的能力? 是否记录了评价的结果及必要措7.4.1 施?

采购文件是否包含了所采购的必要7.4.2 信息(如有关产品、程序、过程、设 备批准的要求、人员资格及质量管理 体系要求)? 采购文件发放前如何确保其规定要7.4.2 求充分、适宜? 对采购产品的验证要求如何识别、确7.4.3 定? 在供方供货处验证采购产品时,是否7.4.3 在采购信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息中规定了验证、放行的要 求?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明确了产品特性,特别是重要特7.5.1 性? 在何种情况下要求编制作业指导7.5.1 书?是否适宜?

对设备、工装、模具的维修是否进行7.5.1 了策划?有何规定?

是否配备了满足要求的监视、测量设7.5.1 备?

如何对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特7.5.1 别是对与重要特性、特殊特性有关的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有效性如何? 是否明确了产品的放行、交付和交付7.5.1 后的过程(包括售后服务)?要求是 否明确?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是如何实施的?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确认了特殊过程?有哪些? 7.5.2

对哪些过程进行了确认?是否适7.5.2 宜?是否对有关设备、人员、方法、 程序、记录要求都考虑了是否需要进 行确认? 在已鉴定的过程发生变化时,是否进7.5.2 行了再确认?

在何种情况下要求对问题可追溯?7.5.3 如何标识以确保可追溯性? 在各生产阶段是否根据重要性规定7.5.3 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如何进行 标识? 在各生产阶段如何按监视、测量要求7.5.3 标识产品状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态?

审核员:

部门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存在顾客财产(包括图样、软件、7.5.4

知识产权等)?以何方式明确顾客财 产?

在接收顾客财产时,是否进行了验7.5.4 证?

如何对顾客财产进行标识、防护、维7.5.4 护?

对于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或其他不适7.5.4 用,是否记录并向顾客报告产品的保 护? 搬运方法是否能防止产品损坏或变7.5.5 质?

是否有符合顾客要求的包装规范?7.5.5 是否对装箱、包装及标识做了规定并 进行控制? 贮存环境是否适合于防止产品损坏7.5.5 或变质?

产品的保管和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防护方法是否适当? 7.5.5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确认并配备了所需要的监视和7.6 测量装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确保其测量能7.6 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测量设备是否按周期或使用前按规7.6 定进行校准和调整? 当不存在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7.6 准时,是否明确了校准的依据并记 录?是否按规定校准和调整? 是否有防止因调整不当而使校准失7.6 效的措施? 测量设备在搬运、维修和贮存时,是7.6 否有防止损坏和劣化的措施? 是否记录了校准结果?在用测量设7.6 备是否经校准合格? 当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评定了7.6 先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并采取纠正 措施? 是否保持了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7.6 录? 是否有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7.6 的情况?是否在初次使用前确认,必 要时重新确认?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活动8.1 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是否适宜? 是否识别了统计技术的需要,并正确8.1 使用? 监视顾客满意由哪个部门负责? 8.2.1 对于监视顾客满意,规定了收集哪些8.2.1 信息?

对于顾客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满意,如何进行分析、度8.2.1 量?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编制了内部审核的程序文件? 8.2.2 是否根据审核活动、区域的现状与重8.2.2 要性制定审核大纲?

审核大纲是否规定了审核的范围、频8.2.2 次和方法?

内部审核员是否经培训,具备资格? 8.2..2 进行审核的人员是否从事被审核的8.2.2 活动?

审核结果是否向管理者报告?管理8.2.2 者是否组织采取了纠正措施?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是否验证和记录了纠正措施完成情8.2.2 况?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何部门负责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8.2.3 程的监视和测量(适用时)?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结果是否能证实8.2.3 过程的能力满足要求? 是否编制了产品的验收准则? 8.2.4 在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对产品的监8.2.4 视和测量是如何规定的? 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产品的监视和测8.2.4 量,以证实满足了产品的要求? 产品的验收证据是否形成文件?是8.2.4 否标明授权的检验者?

是否所有规定的活动已圆满完成产8.2.4 品才发出(否则需经有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关授权人员以 及(适用时)顾客批准)?

审核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不符合报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告单编号 是否编制了不合格控制的程序文8.3 件? 对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标识? 8.3 对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纠正?纠正8.3 后是否重新验证?

对不合格的性质及所采取的跟踪措8.3 施,包括获得的让步是否予以记录?

对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8.3 品,是否考虑其影响,进行了适当的 处置? 是否按程序文件规定控制不合格8.3 品? 修正不合格品时,是否向有关的授权8.3 人员以及顾客(适用时)报告,提出 让步,经批准?何部门负责报告?如 何传递有关信息?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不符合报告单编号 何部门负责数据分析? 8.4 收集和分析了哪些数据,提供了哪些8.4 信息? 信息是否传递到负责质量改进的部8.4 门? 何部门负责持续改进? 8.5.1 如何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8.5.1 持续改进的效果如何? 8.5.1 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的程序文件? 8.5.2 如何利用收集、分析的信息评审不合8.5.2 格?

如何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纠正措8.5.2 施?

如何记录、评审纠正措施的结果? 8.5.2 审核员: 部门代表: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共 页 第 页

序 审 核 项 目 标准章、条 审 核 检 查 记 录 不符合报告单编号 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 8.5.3 如何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分析潜在8.5.3 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如何确保预防措施的实施? 8.5.3 如何记录、评审预防措施的结果? 部门其他人员: 年 月 日 8.5.3

审核员:

部门代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