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生命的尝试性界定论文
1 何为生命之本
广义上说, 本是“伴随生命过去的东西作为有时在它身上还起作用的现成属性”, 但这种理解使“此在”完全受历史性决定, 也使得“流传下来的不少范畴和概念本来曾以真切的方式从原始的源头汲取出来, 传统却赋予承传下来的东西以不言而喻的性质, 并堵塞了通达源头的道路”。狭义上说, “本”直指源头。但原始的东西未必都“好”, 未必都“善”, 而且历史的先行领会中也有可以化作根基的部分。所以我试图对“本”进行一次新的解释, 进而来“揭示传统, 保持传统并明确地追随传统”。
1.1 生存的绝对命令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中最基本, 最强烈, 最明显就是对生存的需求”;尼采更是勇敢的发现:“形而上学, 道德, 宗教, 科学这些东西只是谎言的不同形式而已, 借助于他们, 生命才会受人信仰”。进而他又说明:“出于求生的目的, 我们就离不开谎言”, 最后他还是归结为:“生命应该得到信仰”。殊途同归, 他们都表明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更是人类一切存在乃至发展的根基, 所以我把“求生”和“自保”这两种最强烈的生命本能首先继承下来, 作为生命之本。
首先是求生。求生本能是生命的绝对命令和必然要求。生命冲动冲破层层阻碍, 不可遏止。为赢得生存, 各种生命形式都在努力地汲取营养和生存空间。其次是自保, 自保往往是在求生本能实现的前提下对自我一种额外性保护。此时自保也称自爱。不论是求生还是自保都反映生物趋利弊害性, 也就是两者都是求利。利是为生, 得利就获得快乐, 快乐就生长, 获得健康成长的你就能得到“高峰体验”的补偿。
由求生和自保我们再回归两项由此而来的本能:群居和劳动。因为这两者不但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 更是当今轻易忽视的高贵表现和生存。
群居性指家庭和社会关系。休谟认为“人只有依赖社会, 才能弥补他的缺陷, 才可以和其他动物势均力敌, 甚至对其他动物取得优势。社会使个人的这些弱点都得到了补偿;在社会状态中, 他的欲望虽然时刻在增多, 可是他的才能却也更加增长, 使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在野蛮和孤立状态中所能达到的境地更加满意, 更加幸福”。
再次是劳动。相对于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更具原始基础, 而且其困难程度与创造性思维不相上下, 甚至有的要超过脑力劳动。另一方面, 从消耗能量去说, 体力劳动要消耗摄取食物能量的绝大部分, 而且在被迫劳动情况下, 体力劳动者要承受更多的痛苦。最后, 马克思指出“劳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对思维的强有力证明。总之, 劳动是人类尊严的体现和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1.2 思维的原始起点
当生存地基打稳之后, 我们开始考虑与人更好的交流和思考。思维的原始起点问题便提上日程:西方具有对象化、清晰性和固定性的思维特点.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 形成了整体、模糊、直观的“象思维”方式。我主张回归诗意自然简单之原思维。
1.3 世界的必然逻辑
上一部分讲的是处于“平均的含混状态”的“语言存在”对世界的领会。这些“存在”以“遮蔽”或“敞开”的方式对周遭进行“模糊”或“清晰”的理解。然而在这种理解中, 概念是以“内在逻辑”的方式被联系起来对世界进行阐释的。逻辑对存在的展开起着链条的作用, 最终使存在变得清晰可以理解。所以我把“逻辑”这一起贯穿作用的存在单列出来, 并作为可以把捉的对象进行研究。
1.4 灵魂的家园
“家”总给我们一种安宁。灵魂的家园就是为获得这种感觉而寻求的,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一切目的都是为得到灵魂的安宁。达到安宁有两条途径:一是“天人合一”也叫顺应自然;二是有所把握, 归宿和依靠也叫有所信仰和追求。
2 生命之真
人和自然的本性亘古未变, 这就是生命之“真”。人性的全面体现和暴露似乎沿袭了晚明的现状, 但一味的感性本能却矫枉过正, 失去了“诚之源”的自然追求。所以我在这里把善和美的自然追求融入到“真”中, 主张一种“正”道即“人间正道”。这样“正”构成“真”的内涵。没有“真”的“正”是虚伪的, 没有“正”的“真”是野蛮的。只有“正”的“真”才是生命的尊严所在。“本”来自于“真”, 也称“真本”。同理, 没有正的本是丑陋的, 没有本的正是虚幻的, 正是为护本的正才体现生命的崇高, 所以也称“正本”。本只是对生命的形而上建构, 而真则是对生命的形而下建构。
2.1 真实世界的露面
古往今来, 我们一直在探讨“真理”问题, 其原因在于寻找依靠, 安全感和确定性。那些纷乱复杂的理论仍逃脱不了这一人性的真实。“它们”的露面是靠“感觉”和“视觉”而“敞开”;其变形和扭曲又是靠“语言”潜在地表明。所以我们直接感受和看见的实则“自然”本身, 即“真实”本身。
2.2 对世界的感同身受
当人类从童年中走来, 我们被抛到一个可以感受和解释的世界。这种感受是如此“亲切”以致于我们认为自己与环境是“天人同构”的关系。正是这种对环境的“感同身受”, 世界是我们的家园。
2.3 生命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生命价值不但包括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 而且也包括他所反对的“道德”。因为两者都要求对生命“保持”和“提高”。
生命价值体现为:自我实现和人类尊严。自我实现是指为自己的幸福和尊严而自觉地对精神和品质的追求。人类尊严是指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4 自尊的生存
自尊的生存是人自然的, 或处在外界“否定”、“反思”自我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尊严的生存。自我意识分为“自然”的自我和“反省”中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就包括了如下内涵:领会, 此在, 和决心。自我也正是通过这三项来真切地展开和创造世界。
摘要:在路上, 我们总是疲于奔命, 很少有人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和被遗忘的过去, 因此我们成了“被抛”的流浪者, 迷失了归家的路。根基的遮蔽, 我们呼唤回归生命的本原;机械的盲从, 我们渴望重塑鲜活的真实。然而, 我们毕竟离家太远, 这需要寻觅到那条熟悉却又陌生的路——本真之路。
关键词:本,真,正
参考文献
[1] 成明编[译].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 2003.
[2] 权力价值、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中央编辑出版社, 2006.
[3] 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局, 1997.
[4] 陈嘉映, 王庆节.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