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通用)

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通用)

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第一篇: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关于课堂分组教学的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教学我在看老年人演讲视频的演讲发现,学生分成组,不知道这个座位安排是暂时还是长期,我在高中时遇到这样的形式,直到第三年,所以这个组教学有较深的经验,下面谈谈我。

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

第一篇: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技巧

关于课堂分组教学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教学

我在看老年人演讲视频的演讲发现,学生分成组,不知道这个座位安排是暂时还是长期,我在高中时遇到这样的形式,直到第三年,所以这个组教学有较深的经验,下面谈谈我的感受和经历。

它有很多优点,或不会应用于教学。首先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是一个人独自学习之前,小组成员在小组成员之后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解释,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二,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师设计的每一环节,教师教学生和小组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讨论,让自己的问题,即开始自学开始是一个大步向前。第三,小组教学使得在班级内形成许多小组,他们将提出自己的学习口号和班级建设方案,小班组彼此合作,相互竞争,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所以学习气氛孩子是积极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也在集团教学部 学生参与彼此之间的意见交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像许多东西一样,小组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活动中,他的缺点也暴露出来。首先,独立学习可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绝对不会失踪。二,教学组的学生将分为一组成绩,结果好坏,往往好成绩的学生是团体的权威,结果几乎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结果可能是好有自豪感,这对双方都不好。如果小组里面的淘气爱情麻烦,爱上学生,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更可能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坐在一起可能在学习班里不由自主地谈话聊天,班级的效率我觉得不是那么高。

在实习中我也可能遇到小组教学的形式,我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第二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朱玉峰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271200 摘要: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问题精选;形式丰富;环节设计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我也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学生分组

编学习小组,是分组教学质量的保证,小组的优化组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品德等差异。我们的班额是50人左右,最好建立8-9人的学习小组,使组内各成员间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助互促。同时选出一个品学兼优,组织、协调、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把他培养成小组的“小先生”,老师的“小助手”。

二、精选讨论问题

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住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

1、要作一定的引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分组讨论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丰富讨论形式

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的不同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1、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互补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

3、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本来一堂比较枯糙的课就这样变得容易理解,且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

4、主持人和“小先生”法

班长或课代表担任主持人,进行问题提问,主持学习过程。小组长担任小先生,全面阐释本组的学习观点,展现本组的研究学习成果。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落实和掌握。

四、设计教学环节

1.精心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备课时要以备知识为主变为备学生为主,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分组学习的内容(包括讨论题、学习主题、绘、填图表、自测练习等)和方法时,一定要把握一重要原则,即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还要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适当的坡度和跨度。

学生的准备:回来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耐心指导 分完组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非常必要。先培训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预习、提问、讨论、记录、总结,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关系和传递师生间的信息等。然后指导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可花上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讨论“面对问题如何查找资料”、“到什么地方去查询资料”“如何积极参与讨论并尊重他人的观点”、“组内成员如何分工”、“怎样参与竞争和正视成败”、“不善表达的同学作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和行为法则。

3.灵活实施

分组教学活动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引进课堂,会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也就要求教师这个导演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如准确灵活地调控时间、节奏,收放自如地调节课堂气氛,机制灵巧地应对突发情况,如我在讲《陆地上的自然带》一节时,让学生分组去查找某一种自然带的相关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选出一人做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该自然带风光,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最佳导游评选。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远远超出课本的一小段话。

教师在灵活调控课堂时,还要会灵活处理各类课型,我的做法是: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竞赛课堂测评;习题课先给各小组分配一些代表性的错题,给予适当辅导,课堂竞赛“小老师”如何应用知识及解题思路、技巧;复习课给各小组章节任务,经课前预习,课堂竞赛整理知识结构的准确性、归纳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地图上填写地理事物的准确性等。有一些课题如“环境人口容量”组织学生以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立场进行辩论;“爱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组织演讲比赛„„等,经常“花样”翻新,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效益。

4、适度评价 分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时间和教学内容都留给了学生,因此更需要及时评价,其中教师更多的应给予激励性评价,如在讨论过程中随时指出哪组速度快、哪组思路好、那个同学点子高、那个同学资料新等等,结束课堂时评出当天方法最优组、效率最高组、协作最好组、进步最大组、效果最佳组„„等,让70%以上学生得到表扬和肯定,即使对不足之处或问题,亦给予善意的批评矫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认同,对自己充满希望和自信,培育出全班蓬勃上进的朝气和活力。同时也应鼓励小组成员间通过自我评价来自我调节,通过互相评价来取长补短。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胡云富;高中数学“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2)陈艳;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单元构建与分组教学[J];体育教学;2008年01期(3)陈金霖;分组教学应注意“七要”[J];体育师友;1992年04期 (4)杨文娣;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第三篇: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用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微课题——

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用

韩晶晶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是师生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会自发讨论、互相商量、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能力高低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将学生的潜意识合作行为明确化、合理化。

我采用的分组,与传统意义上的分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十

六、七岁的青少年,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不喜欢教师指手画脚;我面对的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是纯理论知识,不是为了升学,而是学会为人处世,将来顺利就业,因而对于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不高;最后,由于职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散漫、厌学等,所以我的分组具有明确的目标:便于课堂管理、提高竞争意识,加强合作精神。

一、分组教学的探索与形成

我对于分组教学方法的探索始于2007年,当时并没有很明确的思路与方向,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组教学法”的名称,它是从实践摸索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是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综合优化而来的。

(一)分组教学的探索阶段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打破“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无非是将教师主讲变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简单形式,没有根本上的改变。2007年,我第一次在课堂上把学生简单地按照他们坐的位置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对等的几个任务,交由学生自主研究分析完成,并讲明赏罚政策。出人意料地,学生讨论地相当认真,回答也十分积极,唯恐落后被罚让其他小组看笑话。误打误撞,这一堂课气氛热烈,效果显著,重要的是我从课堂中解放出来,站在了一个指导者的角度,只需要偶尔指点一下即可。至此,我开始慢慢尝试在一些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

(二)分组教学的形成阶段

经过初期的探索,2010年,我正式在所有的教学班级采用分组教学法。具体方法是:班级中自由分组,组与组之间人数相当,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和组长,小组固定后延续整个学期。课堂上我按照小组分配学习任务,课后按照小组布置作业。

在这个阶段,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一种好胜心和表现欲的驱使,他们不愿意被别的小组赶超,完成任务时都全心全意。包括课后作业,他们发现摆脱了每个人像机器人一样复制抄袭的境况,而是发挥每个人不同的作用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他们都呈现出兴奋的状态,表现得有时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三)分组教学的成熟阶段

2012年开始,我将分组教学延伸到测试、考核方方面面。这样,“组”将每一个学生紧密包裹在一起,让学生深深感觉到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是跟小组相关联,组的生命就是他的学习生命,他必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课堂上通过设置不同问题增加小组间的竞争,课后通过布置不同学习任务锻炼小组内的合作,测试中通过每个小组的准备挖掘小组内成员的潜力,期终考核时发挥每个小组集体的力量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分组教学的优势

通过六年的探索形成到稳定成熟,对于分组教学我逐渐得心应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分组教学的优势

1、便于管理

每个班级少则

二、三十人,多则

五、六十人,在一节课堂的时间内有可能对五六十个学生都给予足够的关注,让每一个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及时地进行因材施教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那么,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进行呢?分组教学对于教学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个小组最多八个人,一名组长,全权负责小组的所有工作,教师只要把学习任务和目标交代下去,由组长掌控过程,教师最后验收成果即可。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我曾经见到一位老师让学生分组,然后把小组的学习目标、管理方法制定好交给老师,老师负责检查监督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管理是否到位。我认为这才真正让学生走上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舞台成为主角,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改革,而不是形式主义。

2、分享

萧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分组教学,让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学生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的学生通过分享吸取他人的知识、方法来提高自己。一个组内通过分工也能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善于动手的分享他的动手能力;善于总结的则分享他的总结能力;善于表达的则代表小组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或者组内其他同学则在这些分享中吸取众人所长。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不同层次的参与,发挥不同层次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3、提高合作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他们其中90%的人面临就业,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互助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特立独行,所以这种分组教学方式可以算是上岗前的预演。刚开始,大家没有合作意识,学习态度差的会自动躲懒,学习态度认真的会大包大揽,时间久了,大家会因这种“不公平”而产生矛盾,我由着他们自己去调和矛盾,只要完成任务,过程我不过问。大家发现老师放手,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于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分工,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取舍,在合作中,他们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分组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分组教学方法应因“科”不同,与各学科的实际相结合,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分组教学方法应以“分享”为核心,实现课堂上的小组内分享、小组间分享、师生间分享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新鲜的信息,也都能因自己的信息被分享而生出成就感。

分组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摆脱教师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补互助互学实现自我教育,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分组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从单一的评价向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发展,每个学生的成绩可以由小组共同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既体现小组的合作成果,又不埋没个人的才能。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将分组教学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教学模式。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也将继续努力在此道路上前行。

第四篇:浅析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刘文波136403

摘要:分组讨论是新课改后现代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合作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学习小集体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1]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2]

总结过去一些分组讨论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所设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探究性,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结论单一而具体的问题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形式很热闹,但这种分组只有表面形式,却并没有实际效果。

2、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合作,交流无法深入进行。

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没有预习新课,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且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针锋相对的正面交锋,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则学生缺乏主动合作,准备不充分,交流无法深入进行,分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现上。

3、学生参与面有限,缺乏自制力,影响讨论效果。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是有差异的,往往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大多数人几乎成为多余的人,缺乏自制力,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讨论别的事情,小组汇报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

4、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过多或过少。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有的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或正在讨论的兴头上就喊“停”,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出现较多,

教师往往用这招来调解课堂时间,失去了分组讨论的意义。

5、教师不做引导,问题没能向更深层发展。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踊跃讨论发言。原本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就该讲解、总结,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将知识的外延扩大。可是教师为了教条的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等理念,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组讨论没有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也有的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无目的的巡视,只是象征性的走走„„其实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真正掌握分组讨论法来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又要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认识规律。学生要逐渐适应参与讨论的学习习惯,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使自己的讨论能够围绕中心,说在点子上扩大讨论的参与面,通过辩论探究问题,提高讨论的探究质量,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讨论步步深入。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所以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一定要紧紧扣住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

1、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讨论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出学习任务,活跃求知欲望,深化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等多种功能。所以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问题、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

例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重大的发明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于是设计的问题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基础和前提?为什么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定会提升学生分解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

问题如果难度过高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否则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在小组内加入一些竞争机制,会促进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这样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思维产生了碰撞,情感产生了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4]

3、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科学分组。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对学生有较多的表达机会,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民主自由和谐互助的气氛,让学生凭兴趣自由选组,做到让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配合在一个小组,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做到科学分组,使学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现代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

小组成员的合作。[5]

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在合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和独特见解,也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过程,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在历史课上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以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为前提,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6]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耐心指导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方式,尽快使学生适应课堂分组讨论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课程改革制定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452001

[2]《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P1502005

[3]《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2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14

[5] 陈旭运《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102

[6] 马运《慎重使用课堂的“分组讨论” 》 光明日报2005

注:作者姓名:刘文波

出生年月:1972年8月

性别:男

籍贯:吉林省双辽市

单位全称: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

职务:教导主任

职称:中教一级

邮编:136403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经过思索、实践与改进,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学习资源,在互助、共享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以下是我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措施。

1、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既重视整体又关注个体的学习

组员之间若没有合作的意愿、没有真诚的配合,便不会有成功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信任感,形成共同的荣誉感,才会有团结互助,才会有密切配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保证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力资源相对均衡,又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常常设计组间竞赛活动,促进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有效地激发了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荣誉,强化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当小组取胜时,组员对小组自然而然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在下次的合作中会更主动、更积极,更有信心,也会更努力地为小组达到目标而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应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在教学时可能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小组整体上,而无意中弱化了甚至忽略了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我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例如,每个合作小组均设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小组活动的领头人。发言人负责小组活动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或介绍本组的作品。记录员的工作是做好活动记录。同时兼顾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如让积极好动、喜欢夸夸其谈的学生担任小组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让不善言词的学生担任发言人,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承担一定的具体责任,学生除了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能在不同的方面得以发展,有助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克服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这种方式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明确目标、充实内容,提升教学实效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对教师而言,如果将课堂教学工作高度概括,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围绕这两个要素进行。其中,“学什么”是首要的。不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如何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出现无序状况。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才可能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因此,我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紧扣教材,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如学习《制作正文》时,我先大屏幕演示两篇文本相同而风格各异的作文,设置了一个“找不同“的小组竞赛学习情境,要求小组成员协作,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快找出两篇作文之间的不同,①板式,②文字修饰,③效果。比一比,哪组找的不同多。学生只要能找出这些方面的不同,也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了。学生的创意可能会五花八门,在对学生的作品开展小组评价之前,应先向学生明确评价的角度和标准,比如,在“制作正文”完成后的小组评价活动中,给学生说明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活动更具目标性,促使小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学习,同时也为后续的修改作品活动指明了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就会浪费时间,且难以管理课堂;问题太难,整个小组集体感到无所适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开展,且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导放结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得当的使用,其意义绝不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这一点在学生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成长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我对此深有感触,因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这课堂的旁观者。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不能喧宾夺主,但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通过积极的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给予不积极参与的学生以鼓励、合作态度不友好的学生以微笑、不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学生以引导等,教会他们与别人勾通、相处。如果一个小组在组内讨论后仍无法形成共识,我鼓励他们进行组间交流,如“可以到别的组申请外援,听听他们的意见”。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时,我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我们组认为„„”、“经过讨论,我们共同认为„„”等,使学生明确自己代表的是集体的形象、展示的是集体的智慧。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它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是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的引导,把单一的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拓展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在这一环节上,我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活动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我也及时作总结评价。其一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态度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评价(多说优点、长处)。此外,我还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适当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激发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课结束时,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不失为鼓励学生在尝试、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倾听和说服他人,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