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全文)

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全文)

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第一篇: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各位班主任:今天,我们召开班主任专题工作会议,是经过校委会反复研究决定的,主要是从开学到现在,咱们班主任辛苦了,想慰劳一下咱班主任,其次是对第一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小结。

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各位班主任:

今天,我们召开班主任专题工作会议,是经过校委会反复研究决定的,主要是从开学到现在,咱们班主任辛苦了,想慰劳一下咱班主任,其次是对第一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小结,对下一个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做一要求,进一步提高咱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再上一层楼。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主要的而且是第一线的教育者。只要是念过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班主任留给我们的印象和影响最深,班主任之所以在学生中有着高尚的形象,就在于他的言传身教,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持之以恒的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大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小到学生偶尔撒一次谎,从学习成绩,到行为习惯,从道德理想,到坐立行走,真是面面具到,无所不及。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班主任,都能够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勇挑重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承担起学生管理的责任。在学校经济待遇薄弱,工作量大,家长层次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周边社会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无怨无悔,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你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换来的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换来的是学校的和谐发展。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常规管理:

(1)教育学生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每天坚持“三查人数(早读前、课间操、午饭后)三下班(早读前、午饭后、放学后)一训话(课间操)”制度,教育学生有病有事要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对于旷课学生要跟踪了解,查明原因,做好记录。

(2) 教育学生校内不准骑自行车,自行车必须加锁,未到放学时间不得开长锁,自行车丢失学校不负责任。

(3)课间让学生不能到处乱窜,在教室可以读书、做作业、检查作业等,咱班主任可以利用早读前、午饭后处理班级事务,处理违纪学生。

(4)教育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分配课间十分钟,先去厕所,然后休息放松,提前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课前要唱歌,多唱红色革命歌曲。

(5)课间要求学生做到轻声慢步,右行礼让,不跑跳攀爬楼梯,

不追逐撵打,不大声喧哗,落实班级文明制度。

(6)教育学生及时有秩序的参加升旗仪式和课间操,上下楼按班级顺序,尽量形成走出教室时自觉站好队,不能直接到操场站队,做操时班主任在本班队伍里来回巡查。升旗时班主任也必须跟班。升旗、课间操时不准留学生在教室。

(7)放学要及时下班,组织学生回家,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8)落实好卫生制度,让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卫生区域,坚持“一天两扫(早读前要打扫清洁区域,可以不扫教室,下午放学后所有清洁区域包括教室都要打扫)一捡拾(午饭后)”制度,维护好校园卫生,教育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可以在班干部中先开展开展“弯弯腰主动捡拾”活动,进而带动全班学生做到随时主动弯弯腰捡拾。

(9)继续搞好甲流感防治和“蛋奶”发放工作,继续坚持晨检午检制度,时常进行安全教育。

(10)搞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培养好班团干部,让班干部真正成为咱们的助手,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把不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我们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咱班主任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工作教学是中心,安全是前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当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安全,只要学生在校一秒钟,就有几百条无形的绳索牵引着班主任的心,那就是学生会不会出问题,会出什么问题。我们学校目前有这样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势头,功劳取决于在座的各位班主任,大家都能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当然,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体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平等的人”来看,信任学生,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才能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讲究方法。我们也清楚,班主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可以说只有当过班主任,才有学生。

咱们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苦中有乐,而且有些班主任有病还坚持工作。大家的付出,学校领导是有目共睹的,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班主任纪律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体班主任纪律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班主任: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学年的第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目的是加强纪律卫生教育,全面促进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纪律,我们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知识的保障。在一个有良好的校风、班风环境中,必然受到良好学风的熏陶。一个纪律泛散的集体,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学习也就得不到保证。好的环境,好的秩序,必须靠健全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讲文明,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全班同学相互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风校纪建设是营造良好环境的根本出路,也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各班学生人人讲自律,个个思上进,我相信,我们学校的校风将会更好,我们所处的环境将会更好,我们的升学率将会更高,我们一中的前景将会更加辉煌。

7——8月份开展的校风校纪大检查活动,在全体班主任和学生班干部的大力配合下,校风校纪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班的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走向规范,学生素质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体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心血和大量汗水。校风校纪大检查活动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从检查及平时观察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个别学生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穿奇装异服,穿拖鞋,穿背心,与学生身份很不相称。

2、男生留长头发,男女生染黄头发、红头发。

3、看课外书,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带手机,听mp3,带首饰等。

4、乱丢碎纸,乱仍朔料袋。

5、个别学生吸烟、喝酒,谈情说爱。

6、有的同学对损坏公物不当一回事;

7、有的随地乱扔垃圾;

8、有的同学对班风建设不管不问,总认为是别人的事,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的事;办事拖拉,抄袭作业;

9、有的不听老师管教,对老师的管教感到厌烦,甚至态度极为恶劣;

10、有的无视校园工作人员的管理,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11、有的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有的自习课上看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这些都是违犯纪律的行为,也是影响学习进步的因素。

学生的仪表规范、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形象,同时也关系到班级、学校的形象,要教育学生能够把学校的纪律约束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要教育学生做到:

1、注意仪表,穿衣服要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不染发、电发,男生不蓄长发,女生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不穿拖靴进学校 。

2、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衣服鞋袜;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随地吐痰,。

3、自觉保持公共卫生。要求大家不乱仍果皮纸屑、饮料罐,每天要做好校园清洁卫生,教室里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墙壁、门窗干净无灰尘,无蛛网;环境区要坚持每天打扫,做到无果皮纸屑,无卫生死角。

4、清扫的垃圾要统一倒在指定地点,严禁乱堆乱倒垃圾,提垃圾时要轻步慢走,防止垃圾撒落。

要抓住新学年刚开学的契机,广泛进行荣辱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各班利用主题班会重点宣讲,每天学习一条并逐条对照落实。形式上要采取让学生积极背诵,对照 1

内容订出班级公约,每个学生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诚信。一式两份,一份在班内公布张贴,一份交班主任保存备查。

要教育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每位学生都是肩负着社会的期望、父母的嘱托来学习的,要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与希望,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每个学生不仅应该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更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精神面貌。要教育学生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增强责任意识,共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热爱祖国,立志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尊敬老师,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希望各位班主任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纪律卫生月活动的开展,要按学校的要求统一行动,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要为班集体争光,争做守纪律、讲卫生的模范,努力为我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位班主任,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好,把我们这所学校建设好,使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升入高等院校,成长为栋梁之材!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为了我们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第三篇:教导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班主任老师们:

作家魏巍曾写过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荡气回肠的激情华章,激励了整整一代热血儿女,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人们亲切的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最可爱的人”。作为分管局长,如果有人问我时下“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会毫不思索地回答: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本来是要让我们忙了一年的班主任老师们,利用暑期这段时间好好休整一下,但教育的紧迫性又将我们聚集在一起。今天,在这里举办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会,充分体现了教育局对班主任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区教育局党组,向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祝愿和最美好的祝福。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技巧,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下面,就班主任工作谈四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对班主任工作角色的定位认识

自古以来对人的认识不乏经典之语、绝妙之论,但对社会生活中某个具体角色的认识,我们常常仅停留于一知半解或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上。正是因为对某个角色、职务本身的认识不到位,常常使我们在工作中走弯路、出差错。那么,班主任的角色又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味的问题,我们常常懒于思考,一笑了之。在此,有必要对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定位作一审视,只有清楚认识了这个角色本身,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感情,产生亲情,焕发热情,迸出激情。而这“四情”,正是班主任工作最不可缺少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层组织——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以下三个角色上: 第一,班主任是学校决策决定的忠实执行者。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众化、合作型的社会,要干一项工作,没有谁不需要与他人发生关联而能单独完成。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用来表述这层含义是再恰当不过。

在学校,一名再优秀的校长,如果没有一支好的执行队伍来实施和落实其治校方略,他就会陷入“单干”加“蛮干”的无奈和被动。这个执行队伍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群体,如果说一所学校出了成绩,上了档次,升了品位,首要功绩应该归于我们的以班主任为首的教师队伍。因为是班主任队伍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才撑起了学校的“半壁山河”。

第二,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贴心陪伴者。作为班主任,比普通教师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付出,更多一份酸甜。这份责任、付出与酸甜,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和关爱。对全班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从个人到家庭,从思想进步到身体的健康成长,无不关心、无不负责,而这一切都在学生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面对几十个人,甚至超级大班里的一百余人,班主任——这个难当的“孩子王”,要面对多少琐事的烦扰,要承受多少学生的误解,要调和多少对立的矛盾,要疏导多少迷茫的心灵,说直白点,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与指导上,班主任扮演的实际就是“学生的心理垃圾桶”。

第三,班主任是家庭社会关系的出色调节者。在面对了上(校长)下(学生)两端后,班主任还要平衡好左右关系,这个“左右”就是家庭和社会。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式的教育,是一个合作型的教育,单靠学校“一条腿”走路,而摒弃家庭和社会教育,我们的教育将会失去群众基础,将会走向自我封闭。所以,立足学校教育,面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大格局,班主任充当了“先行官”和“调节者”的角色。然而,在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今天,要站在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高度,处理好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班主任实属不易。

二、对班主任工作形势现状的思考 “教师工作是辛苦的,班主任的工作更是辛苦。”有人如是说,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后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责任”,并由此而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当前班主任工作形势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对这三个方面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班主任就会在盲目中遇到更多困难和阻力。

第一,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挑剔度增加。这种挑剔,实际就是对班主任管理的一种“叛逆”,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破坏”。“90后”的学生,不再“唯师是听”。他们敢于说“这是我的权利”,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独立的世界观和判断能力,班主任与学生的“代沟”更明显。此外,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又为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性格,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待人接物,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可是,班级是由几十个人组建起来的一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这个集体的生命和灵魂。这实际上就与“我”字当头的学生个体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两种意识格格不入。而此时的班主任,在引导、改造学生个体时,受到学生抵制、挑剔的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期望值增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儿女最殷切的期望。每一个父母在送子女入校时,都想为其选一个人品、能力俱佳的班主任,希望通过优秀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使子女成人成才。这种对子女的未来寄予的远大希望,在不经意间转移到了班主任身上。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班集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班主任背负的期望有多高,班主任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第三,环境对班主任工作的干扰力增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和文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东西,而这些消极的东西又恰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比如,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我国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却在始终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不少学生还由此产生了拜金现象和攀比心理,事事以钱为主,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相互攀比,贪图享乐,心理脆弱,追求虚荣,厌学逃学,不堪挫折等等。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班主任如何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让学生的心灵不受到消极因素的侵害,其工作责任和工作难度又是何其之大!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带来的压力,班主任只有正视现实,把握时代,抛弃对社会怜悯的期盼和怨天尤人的情绪,本着“开创新局面,寻求新途径,实现新突破”的班主任工作思路,从“班主任专业化”的新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策略,才能赢得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应,才能找到班主任工作的乐趣和职业自豪感,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对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建议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被看作是“人人能为”、不具有专门学问的工作,肤浅认为,只要守好了门、看好了人就完成了任务,在当前形势下,这种观念必须彻底打破。班主任以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没有关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及其相应的工作技能,那么,在这个岗位上就不能胜任。因此,班主任老师除了要胜任这份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外,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保持平常心。在常人的眼中,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微小的,而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是甘甜的、奉献的、伟大的。因为,教师生涯中有了班主任的经历,有了和学生亲密的接触,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师,才算得上不辱使命。作为班主任老师,在选择了这份工作的同时,就要选择一份职责,就要选择一份付出,即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班主任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关键在于自身的选择,是选择精神立身还是选择富贵立身。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显得异常浮躁,相对来说,教育是一块难得的净土。班主任唯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可永葆心灵的恬静与快乐。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就压制不住浮躁,就镇守不住清贫,就克服不了困难,就改变不了局面。佛家讲“静能生慧”,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的诱惑,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情,就容易产生智慧。所以,班主任老师要以不带有任何世俗和功利色彩的心态,收起性子,沉下身子,专注于班级管理,致力于学生教育。

第二,要念好师德经。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师德是为人师者的根本素养和起码标准。作为班主任,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加强师德修养,意义重大:一是模范守法的需要。国家把师德建设写入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提升到了法律规定的高度,这既是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二是职业本身的需要。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班主任职业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青少年儿童。班主任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态度等等,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三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不断创造自己内在的尊严和幸福。否则,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和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教师很难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信条。班主任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我觉得应做到“三有”。一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班主任,总是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真正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班主任一旦失去责任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教育良知,诸多教育怪象就随之产生。二要亲和感。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队伍。班主任必须从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方面加强修养,努力塑造自己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三要有约束感。约束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存在于个人的内心。一个有约束感的人,面对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消极情绪。因为是出自他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平和的。班主任在面对这个“浮躁”群体的时候,尤其需要这种内心的安定与平和。 第三,要具备包容度。包容即宽容。宽容,是人生之美德。宽容失误,可以鼓励他人修正错误;宽容失败,可以激发他人奋发努力;宽容冒失,可以引导他人注重礼节;宽容幼稚,可以帮助他人不断成熟;宽容呆板,可以促使他人灵巧;宽容误解,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这是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话。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群体,就是一个正在成长、偶尔迷惑、经常犯错的群体,没有包容就决不会有仁爱,没有包容就决不会有教育。

可以说,现代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宽容和仁爱。这里举一个例子,某校在开学前将所有的教室粉刷一新,可开学后没几天,七(2)班后面墙上就被谁蹬了两个黑脚印,班主任经过细致调查,确认是一个刚从外校转来的学生故意踩上的。据说他在原校逆反心理很重,对挨批评已经习以为常了。对这样的学生,为了能让他从思想上承认错误,这名班主任并没有急着处理,而是先来个“冷处理”,让他在宽容中深刻反省自己,直到周末班主任才找到他,只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这几天你没时间,等明天咱俩一起来把墙上的污迹刷一下吧!”听了班主任的话,这名同学先是吃惊地望着班主任,似乎不想念自己的耳朵,接着,便很痛快地说:“老师,不用你来,我自己就可以了!”等到周一,班主任发现,这位同学不仅将教室墙上的脚印,就连走廊壁上的手印也用涂料刷好了。针对这件事,班主任及时利用晨会表扬了他的悔过表现。后来,这位同学不但很少违纪,而且还主动为班级做好事。这件事也使我们深受启发:当我们以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时,才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会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严厉换来的往往是敬而远之,苛刻换来的可能是冷漠敌视。宽容理解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之门向让他感到可亲可敬的人打开。

第四,要倾注真情感。干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的情感投入,不然我们就会失去动力和兴趣,到头来,既干不好工作,也办不好事情。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面对的是几十个有血有肉,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的人,如果不带着感情去工作,学生不会接受,家长不会认可。“以制度规范言行,以情感凝聚众心”是班主任工作应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只有在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师爱的无私、师爱的纯真后,才能将心交给老师。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甚至在改造学生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特点,根据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给予他们以有效的帮助,满足每一个人发展的需要。这实际上就是在对我们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

最近,我时常翻阅各类报刊杂志,看什么,主要是关注当前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每次翻阅时都会有令人揪心的一幕幕片断出现在眼前。抢劫、暴力、自杀、网瘾、早恋……问题多多,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尚存在着不少失误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逐步加以解决。应当承认,学生时代,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常正常,但确实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一件件加以解决,对他们的成长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引导。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分析,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对我们教育能力的检验。下面就一些常见的教育问题,同各位班主任作一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关注“问题学生”,促进健康成长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的脱钩(缺失),学生适应育人环境不良,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较为迟缓,最终导致学生心理、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严重缺陷甚至偏激,出现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如:爱打架、迷上网、逃学、对学习没兴趣、早恋和小偷小摸等恶习,令教育者甚感头痛的学生。总体上说他们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处理不好,却对班风、校风的影响极大。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面向问题学生,使他们能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转化“问题学生”。

1、“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问题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他们在学校往往表现出厌学、逃学、迷恋打游戏、严重者伙同社会闲杂人员敲诈勒索同学钱财、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偷盗他人财物等。究其原因,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有的使学生对自己的“差”产生了合理感,有的给学生提供了产生或继续“差”下去的思想基础,有的则使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侵蚀。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社会丑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

(2)学校教育的漏洞。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加上法制教育未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而且缺乏课时落实,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制信念教育,他们往往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而且有的班级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级,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怀和帮助,批评多鼓励少,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其自暴自弃、厌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3)家庭教育的误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的残缺,也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此外,即使家庭结构健全,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如:溺爱、放任会养成青少年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一旦遇上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如果他们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个方面的影响,往往表现为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可以说,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身后都有着发人深省的故事。其中,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家庭为特殊家庭(离异、组合、单亲)或问题家庭教育,诸多因素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触动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迅速转化,必须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2、“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

“人的一切不良行为归根到底是人的心理偏差造成的”。“问题学生”尽管各种各样,他们的表现程度、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各自的脾气个性和品德状况等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他们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障碍:

自卑心理。“问题学生”往往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的位臵,或曾经犯过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中总感到抬不起头,总觉得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就容易失去平衡,从而心态消极,在学习和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上精神萎靡,神情僵硬,经常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入境,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他们往往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或与同学的交往上,或者发型、服饰等方面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戒备性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想念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可是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是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 逆反心理障碍。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

3、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先天遗传条件是差不多的。人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决定于遗传,而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师者,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

教育者要自觉克服从经验出发,缺乏科学性的“定型”心理,要更新观念,树立“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的价值观。

许多教育家在谈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都一致认为“问题学生”是能够教育好的。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天赋的能力而是后天的培养。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情感,都有要求自己获得成功的愿望,这是激活“问题学生”积极的心理机制、努力克服“问题学生”缺点的内部动力。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较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却较大,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因此,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我们应该积极地树立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

(2)注重情感功能,热爱“问题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只有诚心诚意地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会引起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青少年特别是“问题学生”不是用理智而是用情感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师生情感相亲或相悖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亲师才能重道,有爱才能使他们转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问题学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才能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的心灵的创伤,才能陶治他们的情操;要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才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回新。

学生余某,原来行为规范较差,上课不专心,自觉性差,作业经常不做,课余时间经常惹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令每个授课老师头痛,班主任通过长期观察,觉得余某也许更需要爱,于是在期中考试后,班主任便找机会和他谈心,谈心过程中尽可能谈他的优点,避开他的缺点,诸如说他是个朴实的孩子,能听从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也蛮喜欢他等等,从余某的眼光里班主任看到了一种希望。渐渐地,原来一向不爱和老师勾通的他竟然也主动与班主任聊起天来,班主任也经常问寒问暖,那怕头发长了叮嘱他去剪,脸色不好时督促其好好休息,时时鼓励他,以爱的源泉,逐渐赢得了余某的信任,余某的心门被班主任老师的情感叩响了。后来,余某在一篇日记中写到“没有班主任的教诲,不知道今天的我还在不在学校;没有班主任的真爱,不知道今天的我还会不会走上违法之路;没有班主任的关心,班级第十六名不知道离我还有多遥远……”

(3)对“问题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给予创造成功的机会 如果一味认为“问题学生”不可救药,或认为他们“差”就不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期望。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身上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潜能,有许多可以捕捉到的“闪光点”。而且由于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潜能一旦开发并发展起来,是能够跟上队伍的。

同时,积极的期望必定能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而积极的要求又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过高、过低的要求都是消极的,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适当的要求才是积极的。因为它既体现了老师对“问题学生”现实的希望,又易于被“问题学生”转化为自觉的要求,诱导他们为之奋斗。“恨铁不成钢”往往只会增加他们的叛逆感。成功的愿望和要求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当然也包括“问题学生”,但是只有当他们看到或感到自己可能会成功的时候,才可能为之而努力。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为其创造成功机会,让他们感到有奔头。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校八年级学生唐某,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找他,理由种种,没有时间做啦,试卷不见啦,作业本忘在家里啦,题目不会做啦……。批评他吧,他在说完种种理由之后,会低头认错,但是下次照样;叫他课余到办公室里来做吧,午饭后连人影也找不着。实在无奈,一次班主任心血来潮,就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担任班级“交作业监督会主席”,成员由各科代表组成。出乎意料的是,从此以后,唐某不仅把自己的作业准时交到组长那里,而且班级的作业整体没有拖拉现象了。可见机会对人来说,常常是一生中发展的转折点,一个人一旦获得某种机会或机遇就可能改变他的生活轨迹,甚至是生存状态。俗话说得好“给他一个机会,相信他会还你十分惊喜”。是呀,案例中的唐某,确实还给了老师十二分的惊喜。仔细想想,给他的既是机会,更多的却是责任,他头顶上有了个“交作业监督会主席”的光环,自己知道肩上的责任:不仅知道做作业是作为一位学生的责任,还知道收齐班级作业是作为监督会主席的责任。这位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如果用批评不交作业的方法是绝对达不到的,而给他一个机会却能收到“还老师十分惊喜”的效果!这就是给予“问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所带来的教育功效。

(4)增加在校青少年儿童的两种意识和两项教育

“问题学生”往往表现出对一切危害行为和后果默然无视,他们不计厉害和后果,法律意识淡薄,往往犯罪不知罪,违法不懂法。因此,在这一层面上说,我们首先要注重对他们的法律知识教育,要教育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以期远离犯罪,同时通过学法、懂法来达到守法、用法、护法的目的,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其次“问题学生”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缺乏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一旦违法,就可能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自己的所作所为要符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使学生明白遵守常规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自觉守纪、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对家庭、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学校要保证好两项教育,即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和帮扶转化教育之中。要充分发挥晨会、班会、队会、黑板报、橱窗等作用,积极、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并且学校、家长、社会要参与对“问题学生”的帮扶转化教育,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完善问题学生的帮教网络,以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他们,以高尚的情感感化他们,提高转化工作的实效,矫正未成年人 的不良行为,防患未然。

(5)对“问题学生”要反复抓,抓反复

“问题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个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问题学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燥、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但这并不是说等到“问题学生”出现了反复以后再来抓,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复要作充分的估计和预测,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特别是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态度,是教师赢得他们尊重的重要感情基础。

“问题学生”是发展的,并在发展中成长,不可能没有过失和缺点,如果一旦发现问题就横眉怒目、厉声训斥,有的尽管在老师的批评下,口头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但从根本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教育,反而让他们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退避三舍,有时甚至嫉恨教师。因此,教师对“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宽容忍让,因为宽容忍让有时比直接的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更强的洞察力,应善于抓住有效时机,经常找他们沟通谈心,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走得更远、生活上走的更好。

(6)营造环境,熏陶“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曾有一位“问题学生”说:“现在社会上有一批闲杂人员专门在校门、网吧等地勾引学生入伙。我当初就是在网吧结识了一批所谓的朋友而误入歧途的。后来,父母想办法切断了我与他们的联系,我才得以自拔。”他还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不是靠一两个热心人和两三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

诚然,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的责任却重于泰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将来国家的兴衰存亡的大事。因此,作为学校,除了要强化自身的管理质量外,还应主动联系社会力量,如:联系文化部门管好网吧;发挥警民共建基地,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召开家长培训会等等,从而发挥教育合力,减少“问题学生”产生的土壤,达到治表治根之效。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教育的艺术方法,不断探索,并把有关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需要我们团结多方力量,发挥教育合力,并努力付诸于教育实践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转化“问题学生”的希望之光就能普照教坛。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心理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知识掌握与品德水平的心理条件,广大中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个性不可能和谐发展,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也必将影响他们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身心发育、学习、前途、选择等各种心理发展任务。他们如能完成一定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那就能适应各方面的生活,就有愉快感和幸福感。如果不能完成这些心理发展任务,就会在各方面感到不适应,出现适应不良与心理障碍,甚至个性心理缺陷。

在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早在1999年8月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途径、基本原则、组织领导等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我们的很多学校仍然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特别是近年来相关的大量事例,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小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许多学生身上已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心理缺陷,尤其是所谓的高智能学生身上的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现象,甚至遭挫折、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自杀等问题,都足已使我们的教育者忧心忡忡,如果待他们真正发展到精神分裂以至自杀犯罪时才矫正与治疗,那就为时过晚了。

当然,造成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除了以上生理上的原因,还有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的影视内容、网络游戏等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很大。青少年儿童由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具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缺乏抵制力,盲目的追求模仿,往往是“一看、二学、三堕落“。由于黄色内容诱发的强奸、流氓、抢劫、凶杀等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黄色传媒本身。据有关资料最近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竟增加了35倍之多。

另外,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部分教师还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略了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2009年3月17日晚自习课上,作为河南省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之一的南阳市西峡县某中学,就读在高三的小蓓(化名)在老师公布了最新的考试成绩之后,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便从教学楼5楼试图跳楼自杀。后虽经医院全力抢救治疗保住了生命,可带给这位曾经以全县前60名的中考成绩进入高中就读的她,不仅是“脊椎粉碎,双腿致残”的医院诊断,更多的则是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

此外,家庭教育不当现象普遍存在,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他们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再者,随着近年来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增加,一些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有的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等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早在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就对1782名中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2004年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透露:我国目前约有20%的青少年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 因此,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的广大教育者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这既是贯彻《纲要》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种人际关系等而进行的预防和消除学生有关心理障碍,杜绝精神疾患,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的行为。简言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所能产生的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等进行预防或诊断、矫治的过程。

当然,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明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取得成效的前提;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和参与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建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平时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矫治学生的心理疾患,使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大致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其中,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实际上,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所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班主任工作过程是最能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过程,由于班主任的特殊工作身份,他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作用就与一般的心理辅导老师不同,那么,他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是结合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物,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综上所述,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健康心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体验。如果教师的心理处于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过敏等状态,就会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学生等手段,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心理健康受损,师生交流受阻。而人格健全的教师却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师生交流畅通。创设和谐、温馨氛围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对学生理解、关心、尊重、包容等。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每门课上课时基本上不带课本,且绝不做作业,而且经常破坏班级纪律。问其原因是:他讨厌老师的“说教”。之所以讨厌是因为他觉得上课毫无作用,老师没有什么能令他信服——就是老师只有简单的、专门的甚至是粗暴的“说教”。其班主任找他谈了几次话,话语中知道了这名学生很要强,可是老师平时就是不关注他,根源知道后,班主任便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家常式谈心,渐渐地,这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的谈话就象朋友间的谈心,而且在谈话中他也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但能带书本来上课,而且能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在学期期末考试中竟取得了数学单科第二名的好成绩。

因此,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者——班主任,应学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能通过学生的言行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只有关心、尊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地对待他们,学生才会把心理话告诉你,才会向你倾诉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人生活的内容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学生时代,“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或“班级—食堂—宿舍” 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际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动中,他们可以享受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人际交往中的感情和身体活动后的舒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班主任应在班级中经常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班际、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3、融入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情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感受、理解、调控、表达和评价心理情感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班主任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1)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情绪每个人都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生活学习的逆与顺,考试竞赛的成与败,参加活动的得与失,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学生低落或浮躁的情绪表现,及时疏导,控制不良情绪的扩散,让学生明白不良情绪的危害:一是影响健康;二是有碍于学习进步;三是不良情绪向周围扩散往往会感染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班主任在使学生认识不良情绪危害的同时,要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首先是引导学生抱平常心,做平常人。指导他们对自己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凡事尽最大的努力和作最坏的打算,使他们明白太苛求易失望。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启发学生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让他们认识到只要经过顽强拼搏,就一定能从失败走向胜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脱。如组织情绪有波动的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等,帮助学生调控心理情绪,使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乱不惊,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转移不良情绪,舒缓心理压力,真正从过度的悲喜中解脱出来。

(2)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大多数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多了,“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意识愈加浓烈,往往违背了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要么过分迁就,要么过分约束。造成学生性格脆弱,心理挫折承受能力较低。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班主任可在班上设立“心灵信箱”或日记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并加以疏导。同时有意识地设臵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爬山、义务劳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引导他们自强自立。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龄人交往少,父母又都宠爱他们,使他们变得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与人交往、合作。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处境不利,甚至成为孤独的人,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能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完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利用周会课,个别谈话等形式,或利用学生交往和各种集体活动等机会,让学生认识到:交往与合作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而显得必不可少,从而激学生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在集体活动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从而更好地与别人交往、合作。

4、主动联系科任老师,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作为老师,我们也不能否认现行的学校教育尚存在着许多压抑学生自主发展的弊端,学科取向的课程体系也难以顾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需要。这就决定了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我们师者的正确面对。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形形色色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果全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势必会产生事倍功半甚至会走进误区的境地。其中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教育,就是一种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往往比心理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而且,通过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对各科教学本身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增强了各学科教学的魅力,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易于学生接纳。同时,渗透模式也大大拓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从中则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鉴于此,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就要多与科任老师交流和沟通,及时向任课老师反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突发事件,虚心同他们交换意见,认真同他们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大程度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以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让心理教育走进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还有的家庭望子成才心切,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苛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对于上述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等,并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缺了家长的配合,往往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不仅要让家长了解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个别谈话等有效途径和方法同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对家长进行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当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青少年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作为学校——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就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要强化以下措施:

1、注重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是一个高压力、高负荷的群体,不少教师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要把心理健康的理念应用于学校管理之中。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学习、合作的人文环境,努力创建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主宽松的“情感校园”。二是要积极为各层次教师创造发展条件。要搭建施展才华和素质提升的平台。帮助教师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价值感。三是要主动开展心理维护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教会教师掌握心理维护的方法,通过端正认知、调适情感、转移注意、改变行为的几个环节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户外训练、讨论会、报告会、联欢会以及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活动达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凝聚人心的目的。

2、创新心理活动课的形式方法

心理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实践证明,以集体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为基本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亲情和真理,升华情感和认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要认真总结,在保证心理活动课落到实处的同时,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出现的突出问题,探索和创新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和手段,如“心理剧”“心理活动沙龙”、“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心理活动的教育效果。

3、开展心理课题的校本研究

本着“困难发现问题,问题确定课题,课题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克服为科研而科研的形式主义,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题实践与研究,尤其要关注起始年级、毕业年级以及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通过观察、测量、个案分析、案例跟踪,开发能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校本教材,指导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拓展维护站点的辅导功能

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近几年,国内许多学校建立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雅的心理维护站点如雨后春笋,且成功的例子很多,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我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力争建立起自己的心理维护站点,提倡问题学生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功能,在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功能延伸到家长、教师等群体,通过“教师心理放松室”“班主任工作坊”“家长问询吧”等形式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5、完善心理老师与班主任的合作制度,提升实践能力

心理老师是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员”,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心理老师要主动将在咨询、辅导和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指导班主任老师正确认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班主任老师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班主任老师也要经常与心理老师沟通,借助心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而形成理念和经验的一致,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关注“留守儿童”,体现集体温暖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的人们越来越多。“留守学生”这个词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留守学生”这支队伍也越来越醒目,越来越壮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一个严肃的社会性话题。作为班主任,如何去管理教育这群孩子呢?在此我谈一些管窥之见,与大家共勉。

一是“留心”,了解基本。这里,我先举个例子:一位叫小强(化名)的学生,爸爸妈妈远在他乡,小强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也是一大把年纪,看到自己的孙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疼爱,就对他特别的放纵。哪知这样的做法却使小强慢慢地养成了恶习:在学校里,整天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满口的脏话总因一点小事就脱口而出;谁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挥动自己的拳头;每天的家庭作业不是到睡觉时才记起要做,就是第二天早上到校抄别人的……看到这种情况持续地发生,小强的班主任及时地进行了家访,还与他的父母联系上,了解到他是觉得父母对自己不重视,对自己的学习也不关心,他的这些偏激行为是想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这时,班主任不仅让他父母常给他打电话,还为他补习功课,课堂上多让他发言。不久,他渐渐喜欢上学习,学习劲头足,打架骂人的坏习惯也渐渐远离了他。

作为班主任,只有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即做到心中有数。对待“留守学生”这个特殊又特殊的群体更应如此。这点看起来十分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了如指掌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要有敢于把工作当事业干的态度和观察入微的洞察力,要有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的认真劲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平时细心一些、仔细一点,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中去观察发现,去分析了解。看他们有无过激的言行,有无异常的举止,有无不良的生活习气,通过这些现象去分析他们心理是否健康,精力是否集中在学习上,家庭是否有困难,和不和睦,哪些渴望得到帮助……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做到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二是交心,掌握思想。曾经有过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不好管理的东西是人,最好管理的东西也是人,因为人有思想。是的,掌握了人的思想,管理就十分容易,反之则很困难。对待“留守学生”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掌握他们思想,工作开展起来会事倍功半,反之就很难展开。如何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放得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千万不要有那种“我是师你是生,我说话你得听”的“说教式”;也不要有那种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问答式”;更不要动不动就是又打又骂的“打骂式”。那样你只能离学生越来越远,只能在那里抱怨现在的学生难带。要真正沉到学生中去,想之所思,听之所谈,谈之所感,急之所难。在生活学习中去寻找共同语言,激活感情的枢纽,架起心灵的桥梁,拉近思想的距离。师生间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感情,有了默契,你还担心教育还会有困难吗?你还担心你的苦口婆心无人领情,你的耐心说教是浪费精力吗?都不必了,因为学生是最讲感情的。

我区某校有一个插班生,听说就是属于那种道德品质差,学习成绩差的“双差生”。刚进班级,检讨书和保证书就写了几页,但他的班主任只说了一句:“老师相信你会为我们这个班集体争光,我们全班同学更愿意帮助你。你就好好表现吧!”班主任老师有一次无意中看了他的日记,才知道这名同学对他特别感动,觉得老师没让他当众念检讨书和保证书,是给了他很大的面子,觉得老师没有歧视他,一定好好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不辜负老师对他的信任。看完后,这名班主任老师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实话,这名班主任起初确实是想这么想的。可后来想想,如果让学生在讲台上作检讨,作为插班生一定会产生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会让自己好一段时间都抬不起头来。果然,这名学生没有让班主任失望,不仅上课看不到他讲小话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三是关心,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在感情上更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而“留守学生”远离父母,缺乏的就是关心,心里渴求的也是关心。每一名“留守学生” 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有学习上、生活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有侧重。这就需求我们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要了如指掌,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反复做、做反复切实把疏导教育工作做实。切忌不能“一方治百病”,也不能“一人有病众人吃药”或者认为“一幅药”就能根除杂症,只有我们一如继往地、持之以恒地用我们的真心去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师长的关怀,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所有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学生们是最容易受感动的。

李明(化名)因家庭贫困,母亲外出打工,一直过着没有母爱呵护的日子,学习成绩不好,更缺乏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平时在校沉言寡语。在家里虽与父亲相依为伴,但父亲是自理能力很差的人,所以李明有时还得自己回家做饭给父亲吃。得知这一情况后,班主任便发动全班同学给他送来了学习用品,衣物等,还让最优秀的朱小东(化名)和他同桌,帮助他的学习。在班里,不仅能时时看到朱小东领着李明读书的身影,还能看到更多的结成“学习帮助对子”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呢。现在,听到李明响亮流利的读书声,绝不会相信他就是以前读书时结结巴巴的李明!看他那整洁的衣服,灿烂的笑脸,就知道他已经走出了自己心里的阴影,开始了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幸福的少年生活!

四是热心,引导上进。“留守学生”,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甚至双亲都不在身边,加上现代社会的成年人都很忙,相对来说这些学生来自家庭的约束和监督较少,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里发育并不成熟,心中有渴求交友的希望,且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弱,容易被他人误导。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滑入罪恶的深渊。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热心于他们在校内的变化,更要关注他们在校外的变化。看他们在校外与什么人交往,有无不良倾向和影响;放学后是否按时回家;回家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阻止和纠正,及时向学校汇报,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把学生引向正轨,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对那些平时就十分活跃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多付出一份精力,时刻关注到他们的一言一行,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组成一个有效的监控体,随时把他们纳入视线,纳入监控。因为他们这些人往往最容易出现问题,是事故案件的高危人群。切不可因为他们活动范围大、精力过剩、学习成绩不好、影响上课纪律等等,或者说已经放学出了校门,已经超出了自己管辖范围,就与己无关不愿管或者不管。要知道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切不可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如果都是好学生乖乖宝还要我们这群“人类灵魂工程师”干什么。

此外,我们还应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德行情况告诉家长,提醒家长,在学生生日、分离一个月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给学生打一个电话,说上几句暖心的话,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承受一份殷切的希望。用亲情、真情、热情来弥补学生心灵的空虚。

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一生!或许正是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让学生走上了正轨;或许正是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问候,让学生感受到了春风细雨般的关怀,抚慰了他孤寂的心灵;或许正是你的一次疏忽、一次大意、一次漫不经心,最终把学生推向了深渊……

相信自己,你的爱、你的真心、你的热情可以融化学生心灵的冰雪,可以带给学生明媚的阳光和灿烂的春天!

(四)关注“感恩教育”,强化人格培养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

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父母及家人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生活中,他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因此,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学会感恩,首先要学会知恩,要让他们理解同学的帮助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知恩、懂得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而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感恩,在中国历史上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代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训华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陈健,理所当然地成了CCTV2005“感动中国”人物。37年前,在一次与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时,金训华救了陈健的命。在金训华牺牲后,陈健决心义务为战友守墓,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为此,他再没离开过逊克县,一直为烈士扫墓守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中国历来就有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现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少感恩的心态,他们在情感上的脆弱、敏感和任性有时令教育者竟也手无举措。感恩教育,确实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对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感恩教育中,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仍在学校,因此学校对他们的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针对学校的感恩教育谈点滴体会。

1、感恩教育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让学生在接受感恩教育的同时,更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的意义,感恩教育就在我们的身边。

(1)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是父母生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充实的物质保障。没有父母,生命不可能诞生,没有父母的养育,生命不可能延续。在自己成长的路上,父母倾注了无限深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小教育学生:服从父母管教,听从父母教诲,珍爱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挑吃穿,遇事向父母诉说,外出必须经父母同意后才能离家,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告,不私自将家里的钱物拿出家外,上学时,向父母打声招呼,回家后,向父母报声平安。主动承担自己能做的家务事,坦诚地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心声,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2)感谢学校老师的培养、教育之恩。是父母给我们提供了强健的体魄,是老师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没有老师的教育,你永远是个“小孩”,不会“长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小教育学生:在学校里,服从老师安排,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上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说话老实,做事踏实,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乐于接受他人意见,勇于承担责任,友爱他人,从小养成遵章守纪的好品德,使自己具有一颗善良之心。

(3)感谢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是党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是党和社会为我们奠定了成长的物质基础。没有党的领导、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你将永远在“黑暗”中摸索徘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小教育学生:珍惜大好时光,爱护一切公共设备设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举止文明,保护文物古迹,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远离毒品,拒绝邪教,遇事沉着冷静,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感恩教育,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在学生知恩的基础上,抓好感恩教育。因为一个人只有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他人,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社会才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

2、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如利用班会、晨会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无疑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借助“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让同学们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如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无疑都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重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再如在全校上下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四老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络、校刊、德育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成立爱心小分队,让他们都有志愿服务的经历,不断获取在实践感悟中极有价值的道德思想。同时还可开展象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通过系列活动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因此,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学校还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打造“和谐”育人环境:进入学校,让同学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随处都有感恩的“踪迹”,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从始至终与优美、感恩的环境融合为一,真正地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草都“育人”,让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始终回荡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3、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志向”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达到知行统一为目标,将感恩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注重学科渗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挖掘各门课程教材中蕴涵着的感恩教育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将感恩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将传统美德教育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等教育目标纳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注重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强化感恩教育。在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特别注重对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设臵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3)注重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结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以及班校会、升旗仪式等各种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感染作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形成浓厚的知恩、感恩氛围。

通过这些教育方式,学生们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让他们从小就能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

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老师们,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需要我们共同为之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努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大胆创新,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我也衷心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探索、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创造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合格的班主任,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最后,祝各位班主任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

建 班级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工作提升的支撑点在班级。一支观念新、能力强、作风正、素质高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打造品牌、塑造形像、健康发展的根本,今天专门召开这个班主任工作会议,也足以说明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或者工作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是联系本班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非常光荣的任务。如果学校是一座大厦,班主任就是承重的墙、奠基的石。班级跨、学校就跨,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角色上:

首先,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起着导向引领作用。对于引领者,我的理解就是如学生跑步,你在前面带路,学生前进的方向正确与否,速度快慢如何,都取决于你这位"引领者"。作为班主任,比普通教师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付出,更多一份酸甜苦辣。这份责任、付出、酸甜苦辣,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和关爱,对全体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从个人到家庭、从思想进步到身心健康成长,无不关心,无不负责。班主任所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因此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辛苦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更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其次,班主任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起着贯彻落实作用。在学校,再好的决策,如果没有一支好的执行队伍来实施和落实,也就等于是空谈。这个执行队伍的先头部队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群体。班主任就是通过协调各科任教师,共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如果说一所学校有了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以班主任为首的教师队伍。因此说,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关系着班级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着一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和工作落实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的落实都要靠班主任。因此,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否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班主任是家庭社会关系的调节者,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大家都有共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对学校教师群体的了解,基本是通过班主任这个窗口,因为班主任是家长最早接触和接触最多的人。可以说,班主任的举止、言行、态度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同时,许多重要工作都要靠班主任与家长社会沟通、协调、推进、落实。

二、正确对待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教育形势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对的学生、家庭、社会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给学校工作、班级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对于班主任工作要求更高。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很快,网络、传媒发达,社会风气不健康。学生对人才观,价值观,金钱观的理解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他们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再 “唯师是听”。有些学生根本不把学校的要求、纪律放在眼里,学校要求东,他们做西,他们还敢说“这是我的权利”,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与学生思想认识区别很明显。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为空白。因此,班级工作更需要耐心,正确的引导,在一个问题上,沟通一次没结果,需要三次、五次,甚至更多。

二、 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期望值更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儿女最殷切的期望。每一个父母在送子女入校时,都想选一个好班级,其实关键就是想找一个人品、能力俱佳的班主任,希望通过优秀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使子女成人成才。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期望值高,要求就高,所以说每一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对班主任工作寄予殷切的厚望,也使我们感到压力加大。

第三,环境对班主任工作影响更大。

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于学校管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拜金主义现象、事事以钱为主、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相互攀比、贪图享乐、家里不给钱买小吃闹不来学校,心理脆弱、厌学逃学、不堪挫折等等。面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班主任如何加强教育管理,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心灵不受到消极因素的侵害,工作责任和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三、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乐于奉献。

在常人的眼中,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微小的,但同时,班主任工作也是甘甜的、奉献的、伟大的。当你的学生中有一两个在个人仕途上成功,你就可以树起大母指自豪地说,他是我的学生。因为,教师生涯中有了班主任的经历,有了与学生亲密的接触,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老师,在选择了这份工作的同时,就要选择一份职责,就要选择一份付出。所以,班级能否管理好,关键看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班风、学风与班主任的态度及个人工作作风有极大的相似:班主任责任心强,班风就正,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班主任责任心不强,工作就拖拖拉拉,懒懒散散,其班级工作也就上不去,日积月累,就会问题成堆。因此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影响学生,用强烈的事业心去感染学生,才能培养出学生严格、认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其次,班主任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就压制不住浮躁,就克服不了困难,就改变不了局面。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能选为班主任的都是教师中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棒、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可以说,班主任就是教师的模范和标尺,这就要求各位班主任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以,班主任老师要以不带有任何世俗和功利色彩的心态,收起性子,沉下身子,专注于班级管理,致力于学生教育。

第二、要提高师德,凝炼人格。

高尚的师德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班主任工作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育人者必先育已,不正已者则不能正人。一名好班主任能够带出一班好学生,并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也会永远尊敬他、记住他。

三、要倾注情感,转变理念。

“以制度规范言行,以情感凝聚众心”是班主任工作追求的境界。学生只有在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师爱的无私、师爱的纯真后,才能将心交给老师。班主任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开发学生的潜能,创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第四,提高素质,讲究艺术。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需要渊博的学识。班主任的学识越多,业务水平越高,综合素质越强,在学生中威信就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被他吸引,听从他的教诲。学生才会感觉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此,班主任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文理兼通,博闻强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要成为“全才”、“杂家”。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教育手段的技巧化、教育方式的艺术化。

四、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1、加强安全管理,真正落实“一岗双责”,确保我校安全责任事故为“0”。在座都是安全管理责任人。

2、培养好小助手。

3、班级文化建设

4、班级活动开展

5、班级目标落实及具体措施,特别是班风学风的管理一定要到位,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

6、成立学习互助组。

7、学生人格品质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8、班级值日工作的开展。

9、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10、结合当前工作,开展好学雷锋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争做好人好事等。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第五篇: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主要将上学年所做的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跟老师们交流一下:

一、重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他来说,适应学校生活又一个过程,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集体的生活,我经常带着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游戏,我还常常教育孩子们:一年级三班就是我们的新家,每一位同学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多看到同学的优点,在边玩边学中,同学们很快就适应了集体生活。我们班的周泽林同学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哭,整整哭了十天,一下课就拉着老师哭,要回家,要妈妈,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关爱下,现在时非常喜欢上学,非常热爱我们的集体,还常常对同学们说要为我们的集体争光,要是谁让我们的集体扣了一点分,他总是非常生气。尤其是在评优的时候,他会振振有词的评价同学,谁为班争光了,谁没有为班争光,他在我们班是学习最吃力的孩子,他都能这样,其他同学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集体氛围,所以人人都愿意当好孩子。每一次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的激动,高兴的不得了,拿不到的时候,孩子们准要在班会课上七嘴八舌的议论一番,找出不足的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学期学校有几次大型的评比竞赛活动,如开学初行为规范背诵比赛,我们班是全年级第一名,广播操比赛是全校的三等奖,跳绳比赛十位同学参加,全年级取前八名,我们班又八名同学获奖,男同学把二三四五六名全包了,女同学严嘉敏还得了女子组的第一名呢。

二、重视规范意识的培养

孩子们虽然小,但我认为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小公民来看待,他们应该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能做的,什么事是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开学初,学校大队部开展了全校的行为规范背诵比赛,一段时间以后,侯逸飞、朱筱珏、宋书宇、王钊宇、刘慧珊等大多数同学都能背,但背的最好的是冯书闻同学,有些孩子不能背,觉得又难度,我就按照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编了一套规范歌,从早读、课前、上课、下课、课间餐、午休、练字、值日等活动都有,让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如果违反了,我们就会给他一些小小的惩罚,当然不是体罚。如早读不认真的同学,负责早读的班干部就会叫他站到前面来读,读一会儿在他回去,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尤其是喜欢影响别人的同学,我们就会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老师维持纪律,体会当老师的辛苦。我跟他们说以前马路上有些交通警察,抓住违章的人不是罚款,而是让他来当警察,维持交通次序,体会警察的辛苦,直到他找到下一位“警察”为止,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特别地爱听讲,最起码的都能做到不去影响别人。有些家长还特别配合学校的工作,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他还帮助我们让孩子写说明书,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朱筱珏同学、蒋劭杰同学,通过他们的写,不仅仅练习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而且让他们在反思中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事记录了他们成长的故事,其实没有人不犯错误,孩子们本来就是在错误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的,孩子们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总是去犯相同的错误。

有一次,宋书宇的妈妈买宋书宇的书包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铅笔头,马上就追问是从哪里来的,宋书宇就说是杨欣送给他的,宋书宇的妈妈担心他拿别人的东西,就特意打电话到杨欣家问清楚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所谓防微杜渐,由此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播下一种行动,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三、重视时间观念的培养

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墙上挂了一面钟,这是我们班宋书宇同学的妈妈捐给我们班上的。孩子们天天一抬头就可以知道时间。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做什么事都是拖拖拉拉的,你说他慢吧,他不知道他慢在哪儿了,现在有了这面钟,他就可以计算收书包要多少时间,摆文具要多少时间,抄作业登记要多少时间,做值日要多少时间。我还让学生收集了许多珍惜时间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间抓住了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杀,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自杀。”……有的同学迟到了,就觉得不好意思,不敢上来,在校门口哇哇大哭,这说明孩子们是愿意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他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李嘉馨,何宇皓等一些孩子都是这样的好孩子。

这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孩子的动作快多了,大多数孩子能在吃饭前就自觉地抄完作业登记,值日生在半小时之内不需要老师动手就可以做完值日,一分钟之内排好队。早上到校三分钟左右收好文具开始读书。

四、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从教十六年的语文老师,我深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什么都要细,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就从家里把自己家的录音机拿来。平时我来的都挺早,一般是七点多一点,不会超过七点十分,我现在教室里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孩子们去听,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让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吃饭,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很爱听,而我手上的带子又听完了,我就动员孩子们自己给班上捐,他们有的捐了两盒,有的捐了四盒,一学期下来,他们听的能力增强了,说的能力也增强了,想袁子琪、朱云岚、卢忻、游若楠能一些同学不仅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还能创造性的表演课文内容,复述故事内容,我就觉得他们非常的了不起。

每天早上早读的时间是雷打不动的古诗诵读的时间,哪怕是考试我也没有中断。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多已经把那本书背完了,就像周泽林这种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孩子也背了三十多首。其实,每天我都在和他们一起读,但我发现孩子的这种机械记忆的能力真的要比成人好得多,你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些孩子的能力,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去帮助他,你和他一样都会有所的。

同时我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的训练,生本的理念本身就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新课程改革也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学语文,学说话、学写作。我布置了写周记的作业,可以口述,让父母笔录,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写,还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我们每周都要用一节课来年孩子们的周记,还有专门的橱窗来展览。对有困难的孩子我们也不留堂,不补做。

同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题型,我布置了个课文配画的任务,这一项作业也是有弹性的,我们鼓励孩子把他们创造性的作品拿出来,很多孩子的画都叫人赞不绝口。像王x、游x、侯x、刘x、朱x、杨x、袁x、朱x、杨x、冯x等等。

存在问题:

一、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抗挫能力差。

大多数孩子来自富裕家庭,孩子吃苦的能力比较差。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了,有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受不了;跟同学发生一点儿摩擦,受不了;作业不会做,受不了……有些家长是孩子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不是站在教育孩子的立场,帮助孩子去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而是助长孩子的娇气和任性,我觉得这样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不利,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

二、有些家长对学校的通知不仔细阅读,每次收费也好,叫交什么东西也好,总会有一部分家长不看通知,要老师不断的打电话去吹催,有时候是上面不断的催我们,我们又不断地催家长,甚至催好几天才能交齐。有时候没办法,还要交孩子们自己管着自己,我们来打电话,这样对我们的工作不利,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

三、迟到的现象非常严重。

天气冷、路远、堵车等等都是孩子们迟到的理由,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于家长,只要我们家长愿意去帮助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孩子是可以做到的。

四、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明显。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进步特别明显,说话做事都比较有条理,像朱x、侯x、冯x、王x、卢x、陈x、李x、钟x、李x、朱x、蒋x、李x等等一些同学,可还有些同学动作就明显的跟不上,像朱x、何x、刘x、刘x、严x、王x,抄作业,吃饭,做值日都慢得不得了。思维上特别跟不上的有周x、杨x、严x、李嘉x、朱x,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觉得特别的困难。

努力方向:

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正视问题,改进方法。力争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