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编织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编织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编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这几年,有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都可以看到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的中国结造型。可见,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编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中国结,不但成年人喜欢,孩子也喜欢。本次兴趣活动的目的,不仅增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并且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符合课改的新理念。
这学期的编织兴趣小组活动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步还得准备材料,从网上购买了大量花花绿绿的编织线。上学期,孩子们学会了编双钱结、钮扣结、万字结、金刚结、琵琶扣等,这学期学什么呢?太简单的内容孩子们不爱学,太难了孩子们又学不会,这样会使孩子们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想了几天最终确定:蝴蝶、蜻蜓、手链、戒指、杯垫杯套,内容确定了,可是我自己还不会编,没办法,只好继续照着视频里的动作一步一步学习,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上课了。学生对中国结的喜爱程度是无可置疑的,但在真正制作时发生了以下情况:有的同学对中国结的感受是“叶公好龙”。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每节课,我都结合视频、图片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我教学的负担,同时,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在这“有声有色”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一学期即将过去,看着孩子们上交的的作品(蜻蜓、蝴蝶、手链、戒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愿中国结能够真正的带给孩子们一份快乐、一份自豪、一份自信、一份荣耀。
编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茂 李 小 学
杨 运 娥
2013-1-14
第二篇:大班美术编织活动
1大班美术编织活动:小蜗牛
一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课题,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中班开展了编织活动。蜗牛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小动物,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各种编织好的绳子若干,蜗牛范作一幅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学会交叉编织的技巧。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编织好的3股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活动重点:学习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圈缠绕并粘贴好。
活动难点:能找到正确的位置缠绕毛线做为小蜗牛的壳。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用编织完成的项链导入活动
1 向幼儿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2 引导幼儿讨论蜗牛是怎么做成的。 师:你们喜欢这只蜗牛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
二 帮小蜗牛找壳
1 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
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2 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2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3 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4 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认识编织材料。
---故事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供机会,让幼儿思考制作方法。
----拟人化的情境设置,把缠绕技巧以游戏的方式教授给幼儿,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感受编织带来的乐趣。
二 课后反思
编织技巧需要逐步积累,制作小蜗牛的壳是在幼儿已经有交叉编织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学习顺着圈缠绕毛线的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三股毛线交叉编织的方法幼儿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虽然在这次活动中没有涉及,但今后的编织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需要指导幼儿学会这种方法。
三 设计亮点 1采用游戏化的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起帮助小蜗牛找壳”,幼儿兴趣就比较高。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缠绕的技巧。设置了“毛线跳圆圈舞”的情境,把缠绕编织的方法融入其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毛线在跳圆圈舞”,幼儿能直观地了解绕到一圈一圈顺着绕编织好的毛线的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兴趣十足,在游戏中获得编织技巧。幼儿在游戏,也在学习。
寓教于乐,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幼儿更充分地感受美术编织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2 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幼儿认识编织材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通过探索识得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学习编织方法时,教师并未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是逐步引导幼儿去探索缠绕编织的方法和技巧,再帮助幼儿提炼。
3首尾呼应,贯穿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以小蜗牛找家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兴趣,结束部分则让幼儿带着小蜗牛去散步。一方面,让“小蜗牛”的角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首尾呼应;另一方面,也让幼儿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
2编织活动:丝巾穿穿穿
设计者
张益丽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粗、细格子中用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通过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和丝巾玩过游戏。
2、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长条丝巾、粗格子的模具、细格子的竹筐盖。
活动过程:
一、贪吃的小蛇
1、改编绘本故事《贪吃的小蛇》:
2、提问:贪吃的丝巾小蛇吃了哪些东西?丝巾小蛇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鼓鼓
的不舒服,所以它想要要来运动运动。
二、小蛇爱运动
1、出示丝巾,运用儿歌示范穿格子:丝巾小蛇爱运动,什么运动“爬格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来来回回爬呀爬,累了就停在格子上休息一下。
1、提问帮助幼儿学习方法:
你看到丝巾小蛇是怎么运动爬格子的?你来试一试。
(重点引导孩子了解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鼓励幼儿选择粗丝巾在粗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借用语言进行引导。
3、集中交流:你的小蛇运动了吗?是不是爬上爬下运动的?哈哈,经过运动小蛇变瘦了些,现在我们让它去小格子那运动运动吧。
4、引导幼儿用细丝巾在细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继续用语言进行引导。
三、小蛇的感谢
1、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并模仿小蛇口吻感谢孩子们的帮助。
2、延伸:放在区域里继续引导孩子巩固技能。
3二、亲子游戏:
方案:以家庭为单位,每4个家庭为一组。
1、游戏名称:《亲子二人行》
准备:参加游戏的幼儿把鞋子脱下来放好
玩法:幼儿分4组,幼儿与家长面对面,幼儿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从起点走到终点后返还到起点让下一个家长接着走,幼儿与家长必须始终手拉手,宝宝脚不得踩在地上,最先走完的一组为胜。
4游戏三:你说我猜——地点:中(4)班
目标:培养亲子间的合作能力。
规则:家长运用动作、语言提示时,不可说出卡片上的词语。
玩法:家长看汉字卡用动作、语言提示孩子,孩子正确说出词汇。
第三篇:社团活动-编织教案
一、《民间编织------猫头鹰》教案
教学方法:欣赏、示范和编织练习相结合民间编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编织的特色及风格,民间编织教案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民间美术的感情。初步掌握民间编织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学生按步骤用棕编或纸编做一个编织小动物民间编织教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间编织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与步骤。
难点:掌握纸板、纸条的软硬程序及纸编时折纸的角度与手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 具:竹编、草编、藤编、纸编工艺品各式各样~2件,绘画纸,硬纸片,胶水,红毛线,黄毛线,剪刀,引渡针
学 具:绘画纸、硬纸片,胶水,红毛线,黄毛线,剪彩刀,引针。
四、作业要求
按照纸编方法纺织一只猫头鹰,要求图样美观,比例协调,制作精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 引言:我们从小就有一个习惯,用彩绳编织花篮,过端午时用粽叶编织花篮、斗笠、水桶等民间编织美术教案,这些都是最简单的编织。假如在这个基础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民间编织。 板书:民间编织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民间编织的艺术特色。
(1)指导、启发学生认识教材上各图编织美的特点。 (2)大家谈谈最喜爱的作品,以及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编织品。 (3)小结:竹编是我国南方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它发竹篾材料,以造型生动、做工精美著名。请欣赏教材P.21图片竹编的背篓、果盒。草编装饰品,取材广泛,以草为材料、编制成各式作品,以夸张,变形为多。民间编织教案,棕编以棕树叶为原料,其作品有乡土气息。 1. 民间编织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融为一体的事例。民间编织教案 用废弃不用的包箱扎带编织的菜篮、提袋等。
用纸条、、毛线、麦秆编织的垫板、薄团、玩具等。民间编织教案
3、棕编蚱蜢制作步骤。
(1) 棕叶泡制,在开水中煮3分钟 (2) 编织:a.触须;b.头;c.背、腹、翅。 (3) 整形修剪:触须、腿、翅。 (4) 用红毛线点眼。
由于棕叶材料较困难,我们学习另一种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工艺品。 1、准备工作。 (1)做线穗。
把一根1米的红毛线裁为三段,其中两段各15cm,一段70cm,把长段的线毛线缠成8cm的圈,然后用黄毛线(15cm)束紧一端打一个小结,把另一端剪开,再用一根15cm长的红毛线穿过上端。 (2)用硬纸片裁剪猫头鹰头部。 头高7 cm, 眼睛宽14cm。 a.画图、裁剪头部;
b、挖眼洞 (3)用绘图纸裁纸条。
一条3cm×70cm的纸折成1 cm 宽的边,七条1cm×50cm的纸条。
(二)实践操作
1、教师先编织好范样。
2、教师示范,学生仿做,同步进行。
3、编织步骤如下:
外框;先把3cm×70cm的绘图纸折成三折,做猫头鹰的外框,身长12cm,身宽11cm,尾部的高度4.5cm,再用胶水在图中黑点所表示的地方固定。羽毛:把1cm×50cm的纸条,用胶水粘接,按图三所示的折法来回编织,并把靠近外框的纸条用胶水粘住。折时,手法要准、稳,纸条不能有多次折痕。 尾部:把纸条上下折叠编织。
上线穗:在猫头鹰头部穿一根15cm的红毛线,把线头两端合在一起打结,再在尾底部中间把线穗装上。
整理定型:把外框修正,羽毛摆匀,线穗拉直。
4、课堂巡视、提示。
在编织过程中,要注意清洁,不要把纸条搞皱搞脏,编织要均匀,发现普遍的问题及时解决,提示学生按程序进行,牢记操作要领。
5、课堂总结。
(1)选出优秀作品挂在黑板上进行讲评。
(2)从实用变为艺术品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鼓励学生多看多练多做,为弘扬我国民间艺术作出贡献。
二、手工编织-----小挂件
教学知识目标:
会在不同形状的塑料板模型上进行基本钩织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十指灵活性以及两手的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作品的创作 重点:会小辫钩织 难点:掌握小辫钩织的手法 教学用具:
各种花色的线、规格不同的塑料板、钩针、其他各种装饰物,学生准备已塑封好的
一、二寸照片或大头贴 教学内容(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交代本节课的内容,和本节课在整个学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上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安全。在塑料模型板上钩织小辫再进行各种不同造型挂件的创作
二、提问: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有关编织的东西?
三、作品欣赏
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编织作品,打开他们的思路。
四、了解钩织艺术以及它的发展史(课件出示)
五、认识各种线和钩织工具(课件结合实物) 钩针、剪刀、珠子、穗头、各种图片
六、学习钩织小辫
第一步:双层塑板,用夹子夹住三点固定住,拉线第一步:注意老师手的拿线姿
第二步:上线(从一个角开始起线) 注意线尾留长一些以免松扣 第三步:钩小辫
拉线时要注意从下向上从外向里拉 先留出一个边插入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再钩最后的边 第四步:锁扣
锁住留一节线作挂绳 ,其余的线用钩针编织到小辫里 第五步:色彩搭配 ,讲解基本颜色的搭配(课件出示) 注意观看听讲思考
第六步:进行挂件造型(配件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添加自己准备的或喜欢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挂件的用途进行造型,拼组。
三、编中国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有关中国结的知识,初步学会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培养看图操作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编结兴趣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2.难点:编吉祥结和纽扣结时丝线的穿插方向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中国结。教师出示各种中国结,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介绍中国结。 (3)编双线结的方法。 (4)编攀缘结的基本方法。 (5)编吉祥结的方法。 (6)编双头纽扣结的方法。
(7)教师小结。教师评点在巡视指导中发现的情况,鼓励表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注意事项。
①可以同桌或自由组合每2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
②先把编好的中国结放进煮稀饭的米浆水中浸一下,然后取出,干后就很结实不易变形了。
③编中国结是实践性强的手工劳动,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反复练习,同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就能编出许多新花样的中国结来。
第四篇:手工编织社团活动总结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 梁传莲 吴迪 通过这个学期手工制作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参加了社团学习。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所收获,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手工的兴趣:
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手工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手工社团。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手工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粘贴画的制作方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社团活动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学生利用已学得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当然也更好地增加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活动: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在本学期的社团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时会不注意卫生,把一些碎纸、等东西扔到地上;有的学生在活动前不能把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还有的学生做手工比较粗心,做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等。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五、工作建议:
1、建议把暖气修好,说了好多次到现在还没暖和,一上课学生们冻的手都不愿伸出,严重影响学生们上课。
2、活动时间太短,希望下学期整合学习时间,把一节课调节为两节,除去两头的准备和整理时间,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太少。
六、下步计划:
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拓展手工内容,让手工社团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尝试学习纸浆画,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打造精品社团。
七、展示活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陆续完成部分作品,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我决定在二楼学生书画作品展区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更多的同学接触、了解手工社团。
第五篇:编织兴趣特长班活动总结
泾源三小:殷玉萍 兰旭霞
编织兴趣特长班是由
三、
四、五年级的24名学生组成,只有一名男生。2014年9月成立,10月开始活动。在为期4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些小收获,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结意识。
这学期我们主要练习了基本的毛线针法,立体绣,十字绣。在活动时,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一、讲练结合
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性的最佳手段,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和高雅的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操作方法,主要通过立体绣和十字绣来练习。
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由教师向学生演示活动内容,利用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通过展示多种十字绣作品,欣赏十字绣作品,先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放慢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借助师生对话来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采取手把手教的教学方法。三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要采用分组合作法,在绣作品时,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自己确定表现主题,将图案分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十字绣知识和技能。
二、正确评价
在作品评价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出示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十字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特长班开设以来,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的情绪,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从学生的语言上就流露出了他们的成就感,学生对我说“在这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十字绣让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我们很喜欢绣十字绣,这比上课美。”
三、活动的收获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尤其是三年级的马少泽,张欣亚等同学,开始时,连针都不会拿,到最终能独立绣十字绣。这就是一大进步。同时,在活动时养成了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这学期我们绣成十字绣六幅,鞋垫十三双,立体绣九件。可为成绩显著。
四、存在的不足与采取措施
1、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可能有些孩子从来没有拿过针,领悟能力稍微低一些,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重点放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2、学生有时会出现忘带工具的现象,应该由班级统一购置活动的工具。
编织兴趣特长班的开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等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