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我国首个旅游集散中心于1998年由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设立, 标志着一种新型旅游业业态应运而生。在成立当年, 集散游客近54万人次, 到2001年, 集散游客数量达819万人次, 增长约15倍, 成功地解决了散客短线出游的组织问题, 并实现了旅游创收的增加。
在这一成功运作的示范效应下, 受到全国范围各级城市的竞相效仿。北京、华东各省的旅游强市, 以及深圳、成都等市纷纷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目前, 全国已有近60个城市先后建立或正在建设集散中心。这些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名称相同, 但在体制、结构、产品及运营效果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除上海、杭州的城市旅游中心运行效果较成功外, 成都、苏州的旅游集散中心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多种原因, 目前仍处于艰难发展阶段, 尚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 在总结各地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经验的基础上, 有必要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做出新的探讨, 以供相关城市在发展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时参考借鉴。
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定位
1.1 游客集散中心
依托旅行社或组建自己的导游队伍做好散客团的导游接待工作;也可以与汽车租赁、饭店企业、餐饮企业、购物商店等企业合作或者自己组建相关企业, 为游客提供汽车租赁、餐饮、购物、娱乐等接待服务。此外, 还可以进行酒店、航空、火车、汽车等票务的现场代理等相关服务。
1.2 旅游交通集散中心
统筹安排以本市为始发地, 以周边各景区为目的地的散客出游活动;建立出发厅, 为游客提供等候出发的休息场所;建立停车场, 容纳集散中心的旅游班车和各旅行社散客的旅游车辆;引进汽车租赁企业, 提供自驾车旅游服务。
1.3 旅游交易推广中心
开展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经营, 面向游客开发设计旅游产品, 组合旅游资源、旅游线路, 扩大旅游产品规模, 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通过与景区 (点) 的合作, 编排包装一系列散客特色旅游线路, 如市内游、特种游;面向省外游客推出中长途专线游、精品游等旅游产品。在旅游集散网络体系内实行“一票制”, 游客可在各集散中心点购票, 为游客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1.4 旅游电子商务中心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 建立以集散中心为依托的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设立票务中心以及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的销售软硬件系统, 建立覆盖城市广大社区的销售网络, 联网销售微机票, 通过实时销售和全城陪送, 实现网上定购各类旅游套票及各类票务预订等。
2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思路
2.1 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发展
在散客市场广泛扩张、需求巨额增长的情况下, 旅游集散中心的规模化发展具备了必要条件的同时, 也存在一种必然的需要。区别不同的客源, 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 合理安排服务网点。针对本地居民, 在超市、银行、报刊亭设点宣传售票;针对外地游客在宾馆饭店设点;还可以在机场、车展、广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设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点, 完善四国语言标志, 使国内外游客能够直观便捷地得到全方位的旅游信息。
散客市场的扩大, 还为旅游集散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前提下, 旅游集散中心散客接待的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散客旅游规模的不断增长对旅游集散中心散客接待业务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 专业化程度越高, 代表一个城市的分工越细密, 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因此, 旅游集散中心最终必定要走向专业化, 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旅游发展水平, 优化旅游环境,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2 突出重点, 分阶段建设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主推产品以自助游为主, 优惠供应包含交通费、景点门票、食宿费、导服费等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各种旅游套票。经营范围在旅游淡旺季应有所侧重:旺季要全方位启动, 业务经营以线路、旅游商品销售为主, 同时辅之以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淡季业务上以调整为主, 如进行线路调整、洽谈新合同和对外促销, 同时可进行导游培训和团体旅游的经营代理。上述功能的实施不必一步到位, 可分阶段建设。
2.3 注重品牌建设, 提高知名度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应坚持规范经营, 以品牌、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公众的认知和信赖, 让游客用其亲身经历做口碑宣传, 扩大集散中心知名度, 逐步占领散客旅游市场, 创造品牌影响, 这样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运作, 离不开宣传: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相互配合, 充分发挥传媒的优势, 与旅游企业合作, 加强品牌推介;与知名网站以及通讯商短信平台协作, 发布广告及宣传提示类信息, 提高旅游集散中心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在地图和交通要道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标识标示, 在高速公路服务站、火车站、机场、酒店及旅游景区景点提供旅游集散中心宣传册。
2.4 丰富产品类型, 提供个性化产品开发
不同层次的散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档次不同, 期望也各异。开设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是旅游集散中心吸引游客、增加游客回头率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人们出游经历的丰富, 对线路的个性化要求也不断提高, 不同于团体游客购买组合完整的产品, 散客主要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 再根据自身需要随意组合。在产品的市场开发方面, 应在现有旅游产品基础上,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实现途径优化
刘永梅
(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铁路分中心)
摘要由于政策和实践的局限,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个人住房贷款、国债投资和银行存款三种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途径存在着各种问题, 需要改进和优化, 以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个人住房贷款优化国债投资优化银行储蓄优化
国务院发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住房公积金可以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国债投资、银行存款三种方式实现增值收益。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和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提高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不仅关系到广大缴存职工的切身利益, 更关系到住房公积金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由于政策和实践的局限, 住房公积金现有的三种增值收益实现途径存在着个人住房贷款率和贷款资金运作效率低, 国债投资身份、券种、时间和安全受限, 银行储蓄“利率倒挂”等问题, 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因此, 需要改进和优化住房公积金现有增值收益实现途径、科学规划和配置沉淀资金, 以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大化。
1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优化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主要来源, 其收益率远大于国债投资收益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因此, 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是提高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重要手段。
目前, 由于制度方面和执行方面的约束,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着全国贷款率普遍不高、不同地区贷款率极不平衡、贷款资金运作效率低等问题, 这不但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更制约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身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针对个贷率不同的地区, 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优化。
1.1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较低地区
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至少要达到47.23%才能保证公积金
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类型与不同市场的游客, 灵活多样地设计、组合和包装“旅游产品点菜单”, 以方便游客按其所需, 自由“点单”, 真正做到旅游产品品种齐全、价格公道, 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2.5 加强网络建设, 促进城市区域协作
旅游经营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综合性, 这些是与网络天然契合的。这里的网络不仅仅是指电子网络, 还包括营销网络的建设。网络技术为旅游企业开阔思路、开拓市场空间提供了可能。旅游联网售票的运作就是基于网络平台, 产品包装、线路组合、实时出售等均在网络上进行。此外, 按照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信息互通、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原则, 与周边其他旅游强管理中心的抗风险能力和正常运作。对于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较低地区, 需不断解决制度方面和执行方面的约束, 大力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
1.1.1大力拓宽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覆盖面
在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贷款门槛, 对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等特定群体免除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连续缴存时间限制, 并积极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 以拓宽住房公积金的贷款群体。
1.1.2不断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积极性
从制度层面上, 一是提高最高限额。在完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保险制度的前提下, 尽量使贷款最高限额满足一般职工购建住房的需求, 弱化月缴存额、缴存年限的约束。二是实施灵活的还本付息方式。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利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 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实施一些适当的优惠, 以提高这部分职工的购房积极性和购房能力。特别是通过适当地推迟还本付息时间、对特定群体减息以及对使用商业银行贷款的职工使用增值收益贴息等方式, 增强中低收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的动力, 降低其偿还贷款的风险。这样既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作用, 又可以增加住房公积金的增值保值收入。
1.1.3积极创新贷款品种
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出了利用“倒按揭”养老模式解决我国人口过快老龄化而导致的社会保障负担过重问题。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我国住房金融领域的特殊地位, 用住房公积金开展“倒按揭”业务, 不但丰富了贷款品种, 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还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从住房保障向生活保障拓展, 这将是我国住房金融领域的一大创举。
公积金管理中心可通过与政府、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强沟通和交流, 进行“倒按揭”业务的调研和设计论证, 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 最终在全国推广“倒按揭”业务。
市实行无障碍合作, 形成一个由总部、分中心和支点组成的游客集散网络体系, 共同构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的无障碍旅游黄金区。
摘要: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整合旅游资源, 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与经营效果各不相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面临着新的定位和进一步发展布局的问题。
关键词:散客旅游,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定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菊凤, 赵晓燕.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兼论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与形成机制[J].旅游科学.2009.23 (5) .
[2] 白鸥.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 (3) .
[3] 黄国群, 陈学光, 徐金发.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及运作机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