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发生事情的周记
第一篇:一周内发生事情的周记
一周内了解一个行业
—————————— 第一期 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有一个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招聘员工时,布置了这样一份任务——一周之内给我一份某一个行业的报告。来投简历并写报告书的不乏国内外名校的学生,可是他失望的发现没有一个应聘者达标了,他收到的那些报告书都没有一个亮点。
一个星期之内如何摸清一个行业的情况呢?让他来和我们说说吧。
一默是恒嘉智略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销售无处不在》的作者。
他说:
“了解一个行业”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过,如果我们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问对几个关键问题着手。这些关键问题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1 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2 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 3 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 4 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 5 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
6 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获取的渠道,则包括: 1 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报告; 2 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 3 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热门帖子; 4 业内企业的培训课件; 5 参加行业展会或者论坛;
6 从业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
——————————第二期 IT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
有一个IT界的小牛,在IT咨询公司工作。
我问他:“做咨询是不是经常要在短时间内摸清一个行业啊?”
他说:“是啊。”
“要多久?”
“一个星期吧。”
“哈哈,一个星期就可以?能打败那个行业的多少人? ”
"90%吧。"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熊节。他在IT咨询公司ThoughtWorks已经工作8年了,也是《重构》的译者,看看他的经验之谈吧:
五天之内,三步读懂一个行业 作为职业咨询师,在很短时间内熟悉一个行业,是我经常要面对的工作内容,我也很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根据我的经验,对于掌握了基本商业知识的咨询师而言,一个星期之内熟悉一个之前陌生的行业并非难事。当然一个星期不会让一个新鲜人成为行业专家,但是足以让一名咨询师在这个行业里顺利开展工作。
这有限的五个工作日,必须高效地利用。我的建议是分三步走:首先,确保自己不会乱开黄腔;其次,让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对话;第三,争取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 第一步:首先不要开黄腔 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首先应该了解这个行业里的领导企业——很可能正是你马上需要去服务的企业。了解一个领导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它的财务报表。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公开的,并且通常会附上很有用的董事长致投资者函。阅读一份财报,就可以了解很多基本的信息:这家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主要业务、主要客户、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员工规模、人才结构、战略方向、主要风险„„即便你真正想了解的企业是非上市企业(比如华为),它也必定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比如中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阅读财报可以让你对这个行业里的主要玩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至于提一些太离谱的问题或者建议。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一个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杜邦分析法。我有一篇文章介绍过如何用杜邦分析法来解读一家知名上市企业(中兴通讯)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状况,(文章见此)在我做了这个练习一年后,中兴通讯2012年中期财报报出巨亏,利润率持续走低正是导致该企业及其几家主要竞争对手从2012年起开始大幅裁员的直接原因之一。花一天时间读完一两家企业的财报之后,接着就得下点死工夫,读一本这个行业的综述性书籍,例如对于保险行业我推荐《风险管理与保险》。读这样一本书的目的,第一是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惯例,比如你得知道财产险和寿险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经营也会很不同;第二是掌握一些行业里的“黑话”,比如当你听到“承保”、“核保”时你得知道这都是指什么。我个人而言,读这本书是用业余时间,加起来用了8小时左右。
* 第二步:进入行业对话
做到了不开黄腔也还不足以跟行业里的CxO们展开对话,因为大家平时不会谈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要进入一个行业的对话,你得了解这个行业当下的趋势。有些人会推荐跟行业里的朋友去聊天。但作为一个时间紧迫的内向型人,我个人更愿意以研究材料为主,与朋友聊天为辅。
行业趋势的最佳来源是麦肯锡之类管理咨询公司做的行业分析。我个人尤其推荐麦肯锡季刊(McKinsey Quarterly,http://)发布的研究报告,以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http:///)的行业分析。从这两个网站搜出最近五年所有与你关注的行业相关的文章,花一到两天时间全部通读一遍,你应该就能把握住这个行业的脉搏。
在中国市场上工作,我们会担心来自麦肯锡和经济学人的分析不够“中国特色”。我的经验是,一方面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土内容;另一方面,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3~5年的差距,也就是说欧美发达国家在三五年前发生过的应该就是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欧美发达国家一两年前发生过的应该会在一两年后在中国发生。比起“中国特色”,很多时候简单的市场规律和时间差更有效。
与此同时,在这整个一周时间里,你要让自己浸泡到这个行业的上下文中。办法很简单:订阅一堆与这个行业、与你想要针对的目标企业直接相关的新闻RSS,把其他的RSS频道都暂时屏蔽,在地铁上、咖啡馆里、床头上、马桶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这个行业、这家企业最近发生了什么。比如我在关注澳洲保险行业的阶段,就订阅了Google News的“australia insurance”关键字和我客户公司的名字,客户公司出什么重大理赔案或是高层人事变动,我能比客户的大多数员工还先知道消息,于是就有了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 第三步:以我为主,提出观点
开始这个连载的时候彭萦讲了一个故事,说某咨询公司的创始人要应聘者一周内给出一份行业报告,但回头他发现这些名校毕业生做的报告都没有一个亮点。且不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在我看来,“没有亮点”的症结恐怕就在于应聘者是“毕业生”:虽然是研究另一个行业,其实“亮点”的关键不在对那个行业研究得多好,而在研究者自身的专业技能。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看麦肯锡去年所做的中国寿险行业分析,首先你会发现它遵循了前面说的两步:数据详实,术语准确,而且把握住了行业脉搏。但它的亮点在于它指出了中国寿险行业的几大痛点,并且从战略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归根到底这才是行业里的CxO们期望你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拿出来的东西,也是你之所以要去快速了解这个行业的根本目的: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为了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行业中得到运用。
所以关键在于把你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和这个行业的情况相结合,提出一点别人没有提过的东西。
所以,在做了前两步功课之后,你至少应该给自己留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1. 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痛点有哪些?
2. 哪些痛点对于业内人士是最紧迫的?
3. 如何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这些痛点结合起来?
其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相对客观的。也就是说,你大可以把麦肯锡的寿险行业分析打印出来,扔掉最后的“解决方案”部分,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尝试给它所列举的几大痛点寻找解决方案。如何用IT手段改善寿险销售?寿险行业需要何种人力资源战略?甚至何种MBTI人格更适合从事高水平的寿险服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提出观点这部分,就是专业人士站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命题作文,能不能讲出亮点,第一靠快速理解目标行业的小聪明,最重要的还是看在自己专业领域里的造诣。
——————————第三期 一个猎头来和我们说如何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猎头来和我们说说这个话题。 Chris给自己的介绍是——混迹于职场,狩猎于城市。城市猎头人。
听听他为什么要在一个星期之内摸清一个行业吧:
在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如此定量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猎头工作中的很多Case,其实都做到了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在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之前,我先要作个说明:每个行业都包含了多个维度的内容,如行业历史、现状及未来、市场容量、消费规模、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方式和程度、行业内企业的生存状况、行业人才的分布及动态等等,当我们需要短期内摸清某一行业时,都是基于当前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因此,下文主要是从一个猎头的角度来说明如何做到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猎头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
客户提出招聘需求 —— 猎头进行职位分析 —— 确定匹配人才来源(行业/企业) —— 设定人才搜寻计划(即如何接触到目标人选) —— 评估潜在人选 —— 推荐匹配人选面试 —— ... —— 合格人选入职
通常,从猎头接到一个新的职位委托到推荐第一批匹配人选给客户所需时间为7-10天,这就要求做单的猎头顾问,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或两三个行业,挖掘客户需要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今天这个话题,我们只要讨论到猎头工作的“与目标人选沟通”这一环节就可以了,其实现的整体思路和操作可简述如下:
1、圈定对应行业,或拓展至相关行业。
a. 客户提供行业基本信息,如竞争对手;
b. 咨询相关行业内朋友;
c. 通过互联网、行业杂志、产业报告等,了解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
2、确定行业内TOP5或TOP10企业名单,并关注名单排序的标准,及近几年排名变化。a. 咨询行业内朋友;
b. 参考每年的 Fortune Top 500;可适当拓展了解近3-5年排名变化情况;
c. 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询企业排名(如销售额、增长率、零售终端数等),同时关注企业的战略调整、市场布局、新产品发布、收并购信息等;
d. 查阅PE/VC、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企业分析、案例分析、产品分析、行业预测等报告。
3、锁定所列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目标人选。
a. 联系/咨询行业/企业内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人脉资源)
b. 搜索猎头公司自身数据库人才资源;c. 第三方人才库资源(如 linkedin、微博等);
d. Cold Call (陌生电话)
重点:
a. 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详细沟通,最大限度地通过这些人挖掘其所属企业、竞争对手的具体岗位/员工/业务/产品/服务等的数据和信息;
b. 及时转化吸收所得信息,并用于此后所联系到的人,同时相互印证这些信息的准确度、可靠性。
当做到第2点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了解到一个行业的70-80% (笔者凭经验估计)甚至更多,而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第3 点的实现有些困难,其实情况并没有你想象得糟,因为你有很多的朋友,而你的朋友又有很多朋友,更别说“六度分割理论”带给你的无限人脉资源,只要你想挖掘,你现有的人脉资源带给你的信息就能使你在已有的70-80%的基础上增加10-20%,保守地说,这个时候你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半个专家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曾经做过一个Case,为一家国际Top 3的糖业集团寻找South China GM的人选。刚接触这个职位时,我对糖业完全是个门外汉,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蔗糖、白砂糖、红糖这些概念,及各种果汁、咖啡、饼干中添加的糖之类的,对其他一概不知,更别说去挖人并评估其是否胜任了。
启动项目后,按照上述的方法。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根据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如下操作:
1、圈定行业
首先在网上搜索“制糖 企业”、“糖业 排名”之类的关键词,从搜索结果中了解到国内制糖企业几乎为本土民企和国企,并分为以蔗糖为主的南方和以甜菊糖为主的北方制糖企业。
其次,从“制糖 行业 分析”、“糖业 研究报告”的搜索结果中,了解到糖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优势省份、产品特色、产业上下游产品等,了解到糖业上游的种植(甘蔗、甜叶菊的种植)、中游的制造(榨糖厂、渣料处理等)、下游的分销(食品加工企业、饮料生产商、食品添加剂公司等、现货/期货市场等)。
最后,拓展到产业上下游相关联的国际集团在华开展相应业务的公司,如国际食品集团、国际四大粮商、雀巢、百事、正大饲料等企业所属的行业。
2、确定行业内企业名单
a. 国内糖业公司:洋浦南华、广西农垦、贵糖、东亚糖业、南宁糖业、凤糖、英茂糖业等;b. 国际四大粮商ABCD、国内的中粮;
c. 根据Fortune Top 500,根据企业产品分类,确定其中的食品制造或零售企业名单:Nestlé、Pepsi、Kraft、Coca-Cola、AB InBev、Tyson等;
3、根据企业名单摸排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并最大限度获取企业/行业信息,丰富前两步的内容。因本文主要以摸清行业为目标,故第3步不再赘述。通过前
1、2步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上第3步的信息细化及相互印证(亦可称之为人脉资源利用),我已经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摸清了一个行业,甚至相关行业的情况,并基于此,完成客户的委托。
以上,是一个猎头从业者分享给大家的方法。(来源)
第二篇:会销新人到岗的第一周内跟进培训七项内容
就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招聘工作还是比较容易地开展,问题在哪里?如何把招聘来的新人留住,让新人能够适应公司工作开展的要求,并能得从试用得到转正。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新人在经过培训部的集中训练后,分配至部门的第一个星期里,是新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第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新人的后期培训跟进是否到位,决定了新人的去留或是能否最终得到转正。有很多过来的在公司做了二三年,甚至是三五年的老员工,回忆起自己当初刚进公司时的情境,总是感叹到“哪时啊,就象是放羊,根本没有人管,就是靠自已运气一路走过来了”,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让我反思的同时,也让我后怕。为什么,长期员工人数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新人分配至部门到岗后,我们忽略了跟进培训和关心。虽然我们在上岗前的培训花了本钱也用了功夫,但是后继工作没跟上,使得我们事倍而功半,造成新人流失率高。总结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从现在起,我们的人事部一定要集中力量认真系统地开展新人上岗后的第一个星期内的七项工作跟踪,以此来提高新人的转正率,降低新人的流失率。新人到岗的第一个星期内跟进培训七项内容:
一,1个老会员,1个老员工;(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有对工作的陌生感,特别是服务营销这样的与人打面对面打交道的方式,对于新人的紧张感特别大。所以主管在新人到岗的第一天,要给新人介绍一名本部门的铁杆老会员,让新人与顾客迅速认识,让新人通过老会员立即认识其他会员,介绍一员老员工,让新人迅速溶入团队,遇有不熟悉不懂的问题,知道向谁问。)
二,参加2场会;(新人在进入部门后,主管要安排新人参加2场联谊会,现场感受联谊会氛围,参加2场公司或部门的营销工作会,熟悉公司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三,3次家访;(新人特别是加入服务营销行业的新人,对于到会员家里进行上门家访,是极感恐惧的,主管要携带新人一起去老会员家作客,注意要去关系好感情到位的老会员家,以打消新人的恐惧感。培养新人乐意上门做家访的兴趣。)
四,4次攻单;(第一次开口让顾客买货,是最难的,但是一旦突破这个第一次的障碍,会让新人很快地进入到销售的状态,所以主管一定要亲自在场与新人一起攻单至少4名顾客,让新人不自不觉地学会开口卖货。)
五,5个电话;(给陌生人打电话,不是件很顺畅的事,尤其是给不认识的人打电话做销售,新人的前个顾客电话,一定要有主管或指定的老员管在旁边指导,共同完成。)
六,6次产品培训;(一周之内至少6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产品知识及营销技能强化再培训,新人在分配至部门之前,虽然都已经过了公司培训部的系统培训,但是进入部门后,面临是实际工作,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主管要安排新人每天的学习内容。)
七,7天单独沟通;(一个新员工能不能通过试用期,在公司留下来并转正,关键是看进入部门的第一个星期,所以这七天时间里,主管必须每天同新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新人思想心理的动态,即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篇:体检发生的事情小学日记
今天早上,第一堂课原本是语文课。突然,有位同学告诉赵老师我们要去体检了。
拿着体检单,我们迅速排好队,下楼体检。一路上,我们开心地欢呼着。因为体检结束,我们回到班级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啦!
开始测血压了,只见血压器越来越紧,过了一会,血压器慢慢松了下来,这时我也松了一口气。接着我们又检查了其他项目。
最让我不放心的就是测视力了,有的时候看白板上的字会有点模糊,但黑板上的字我是肯定能看见,所以我也不清楚我的视力到底是多少了。“下、左、左、下……”站在我前面的陈茂茹开始测了,马上就到我了,好紧张啊!“下一位。”轮到我了,阿姨先指了一个,“左。”接着,阿姨又给我指了几个,结果右眼4.6,左眼4.6,不可能啊,怎么会这么低!
这次体检让我知道了我的视力已经逐渐下降了,看来不能长时间用电脑和手机了,最多只能看半个小时,然后放松眼睛,不然鼻子上多个管家多不好啊。
第四篇:记一件发生在家里的事情(推荐)
记一件发生在家里的事情
爸爸十分疼爱我,如果我需要什么,他总会满足我的要求。①如果天上的星星、月亮能够被摘下来的话,爸爸一定会满足我的要求;②冬天的早晨,当我还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时,爸爸已经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正等着我起床呢;③夏天,我发烧了,爸爸就带着我到医院去看病④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爸爸总是鼓励我,不能骄傲,争取更大的进步。他把我视为掌上明珠(作文要有具体内容,如爸爸怎么疼爱我)。 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正等着爸爸来。可是都七点了,爸爸都没来(写出我急切的心情),我自言
崧厦镇中心小学304班
谭泓烨
自语地说:“先看一会儿书吧!”忽然,我听见重重地脚步声“叭、叭„„”地在楼梯上响起,又发现有人按门铃,我猜准是爸爸回来了,打开门一看,真的是爸爸(写出我惊喜的心情)。爸爸进门后问我:“饭有没有做好?”我说:“没有,我都快饿死了。”爸爸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说:“都是爸爸不好,孩子,你先看一会儿书吧,我去做饭。”我走上前去,拉着爸爸的手臂说:“爸爸,爸爸(孩子说话的语气是重复的),今天给我带了什么好吃的东西。”爸爸拉开手提包的拉链,从里面掏出一个橘子说:“我从隔壁王阿姨家路过时,王阿姨叫我给你捎一个橘子,说你看了一定喜欢,给你。”(交待橘子是怎么来的?)
我接过橘子一看,这个橘子真可爱。圆不溜秋的,多像我们平时玩的溜溜球,又像正月十五挂在屋檐下的小灯笼(形状)。它黄澄澄的(颜色),只有拳头那么大(大小),放在手里掂量、掂量,大约有二两多重(重量)。闻一闻,橘子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气味)。你瞧,你瞧!橘子头上还顶长着一片绿叶呢!多像桔娃娃头上戴着的一顶帽子,我想这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十分新鲜,吃起来也一定十分可口。(你现在知道:如何写好一个物体的基本特征吗?) 我剥开那金黄色的橘皮,“
1、
2、
3、4„„”(具体数一数)一共有11片橘囊,多像11个小娃娃围在一起在说悄悄话。再闻一闻,有一股浓浓的香味,瓣(ban)下一片,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呀,甜中带酸,那股滋味真不错”。吃在嘴里,甜中心里,这时我不禁想起电视广告里的一句广告语——“味道好极了!”(把“吃”写具体)
我想:这么好吃的东西也应该让爸爸尝一尝呀!可是爸爸平时那么疼我,如果我说这桔子是甜的,他肯定不会吃的。我皱了皱眉头,计上心头,用手捂着腮膀子,大声嚷嚷: “哎哟,爸爸、爸爸,这橘子是酸的!”爸爸忙从橱房间跑出来(位置),一把抢过我手中的橘子说:“这橘子既然是酸的,那么你就不要吃了,酸坏了牙齿就不好了,爸爸吃。”爸爸摘下一片橘囊,放进嘴里吃了一片,面带疑惑地说:“这橘子不是甜的吗?”我高兴地说:“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爸爸是怎么上当的?) 爸爸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半天才明白过来,捏着我的鼻子说:“你这孩子真调皮!”我笑了,笑得那么欢;爸爸也笑了,笑得那么甜!我们的小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命题:文中的一句话;描述的对象(人或物);按时间、地点、内容或事情的大小;应该?
第五篇:成长周记——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
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
昨天是计算机四级考试,由于我没怎么认真准备,这次考的很不好。今天一天都处于低谷状态,宿舍几个在考试前天天上自习的考试好像考的不错,更增添我的懊恼的思绪。为此,我思考了很多: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是我,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
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失败:
1.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们在任何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难怪有人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的态度来创造。
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我从来没见过报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