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二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二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人教版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添画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应会: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 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欣赏图片。
分小组交流。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提作业要求:
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利用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太远小的关系。 展示讲评作业
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自评,组内讲评,班内讲评相结合。 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第2课 绘画游戏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应会: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 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将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
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形状巧妙? 学生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 形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讲评展示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层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学习材料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中有哪些家具。
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
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
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
交流,展示,讲评。 布置学生清理环境。
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
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 计。
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 交流,展示,讲评。
布置学生清理环境。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学习材料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第5课 茂密的花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学习材料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播放伯然界的花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布置小组活动。 板书课题。
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布置作业 小结
布置小结内容。 布置家庭作业:
了解各省市、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
时间
第十一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队列:走圆形;
2、游戏:十字接力;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走的技能,培养身体正确姿势感觉空间的能力。
2、学习弯道跑和转接棒的方法,发展奔跑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等优良品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慢跑,蛇形跑。
2、拍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队列:
(走圆形)
重点:走的自然、协调;
难点:走的要圆。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
图片欣赏。
2. 提问:(逐一简述画作)好朋友们这些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
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现在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
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题)
二 、欣赏
1. 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2. 猜一猜 :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局部图1,《悄悄话》局部图2)
3. 师小结
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高兴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4. 谈谈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
5. (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
6. 小结,情感升华。
7. 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儿》,欣赏。
(2)比较《耍孩儿》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比较画面,感受衬托
8. 了解颜色的深浅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组讨论,感受深浅颜色的衬托。
9. 尝试赏析
五、小结延伸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啊?(引导学生说收获,如:注重细节,“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浅颜色的对比衬托)
2. 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快去欣赏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场景。(欣赏作品)
3. 小结
师:童年生活天真烂漫,幸福美好!画家笔下那些童年快乐时光给我们带来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画笔,记录你的快乐童年。
我的假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法表现假日的图片和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 学习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的愉悦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 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教学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 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
(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图片。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渡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游乐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 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 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 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2、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板书设计 《游乐园》 项目的多样、 有趣的造型 齐全的设施
作业设计
1.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2.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船儿出航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 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表示力和想象力。
3. 使同学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示;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同学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观察自身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考虑: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示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 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考虑: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示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一起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 同学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同学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同学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作业。
(1)同学上台介绍自身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 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身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准备各种拼贴资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评价作业。
让同学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 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考虑: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一起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 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考虑: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平安等)。
4. 同学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5. 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竞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航模竞赛。
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动画形象,感受其拟人化、夸张化及富有人类感情等在内的动画形象造型特点。
2. 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多样学习中,认识更多的动画形象,并获得临摹动画形象及添画简单故事背景的方法及直接创意体验。
3. 培养简单的动画形象造型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增添美术表现的幽默与智慧,丰富精神世界,初步发展动漫时代需要的文化创意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与交流动画形象,进行动画形象的临摹及简单故事的添画或进行其他方面的延伸创意。
难点:大胆而细致的动画形象临摹造型和自由而有创意的简单故事添画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带好自己搜集并剪好的动画形象1-2个、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动画舞台秀”背景及若干动画形象玩具等。
教学过程: 1. 猜想激趣导入
以两个学生熟悉的中国动画形象的猜想导入,一方面增强孩子们对民族动画的视觉认知和自豪感
(1)猜一猜:
你知道这是谁的穿戴吗?(黑猫警长) (2)再猜一猜:
你知道这是谁的玩具吗?(孙悟空)
(3)从孙悟空自然过渡到“中国国际动漫节”动画吉祥物“小金猴”,从而引导学生和小金猴一起进入去找找我们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的学习环节。
2. 引导学生认知各种动画形象,并发表来自他们的视觉第一印象。
(1)比一比:
谁认识的动画形象多? 哪些动画形象是中国的?
感受动画时代多姿多彩的动画形象。
(2)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些动画形象?为什么?
鼓励学生抓住动画形象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视觉观赏感受。
(3)在比较中提升对动画形象的视觉审美认识。如引导学生把“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和生活中的猴子长相加以比较,从而悟得动画形象具有夸张、拟人、鲜艳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动画小知识”这样的方式总结学生的欣赏感悟。 3. 微作业之一:
在老师提供的背景上,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剪好外形的各种动画形象进行拼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动画舞台秀》,并展示孩子们的成果,以营造动画创意氛围。 4. 以“小金猴”和我们一起去画画我们自己喜欢的动画想象为转折,顺利引导学生进入临摹动画形象的学习环节。
5. 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说一说动画形象临摹的要求和注意点等。听取学生精彩回答后,教师结合一般临摹步骤图作概要讲解和局部示范,并结合动画形象临摹小作欣赏加以拓展。
6. 微作业之二:
引导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用线描方式临摹一下。 7. 延伸添画作业引导
(1)这是一幅临摹动画形象基础上,添加简单故事情节的小创作,想一想:作品怎样添加故事背景,才能使动画形象变得更加生动?
结合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进一步想象创作的规律
(2)深入作业要求 8. 拓展创意引导
(1)引导学生在课余创意自己的动画形象,有条件的还可以知道学生进行动画短片创作。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做一本“动画形象”收藏小手册。
动漫宝宝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动漫的各种特点,加强对动漫的认识和喜爱。
2. 初步学习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手段设计动漫形象,培养创造能力。
3. 丰富生活情趣,树立动漫意识,为创造富有特色的中国动漫形象而努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老师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自己
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还有人叫我于老师,看来大家对我还是不熟悉啊。那么今天老师想要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我自己。看,我要把自己画下来。知道我为什么把自己画这样吗?因为刚刚去了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动漫城。那里住着很多很多的动漫宝宝。
——动漫宝宝
2. 创设情境“动漫城”,引入本课
(1)(幻灯)引导观察课件中变成卡通形象的生活蔬果。
(2)将教室屏幕幻化成卡通形象“屏幕姐姐”,由屏幕姐姐提出本堂课学习的要求。
教师:嗯。看这就是神奇的动漫城堡。(出示幻灯图片)怎么样才能去呢?你听,(课件音频)想到动漫城来,必须有个本领,把什么都变成动漫的本领。学会这个本领你就可以进入动漫城。小朋友,怎么把身边的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好好想想。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那么怎么把一样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老师带来了两个神奇的宝盒。里面装着怎样把动漫画好的秘诀。有没有兴趣学?
二、知识传授,技法揭示
教师逐一揭示2个创作秘诀
1. 揭示秘诀一:像我们一样(拟人法)
教师:哦,那么就来看第一个秘诀。当我打开这个宝箱的时候请你们大声的读出来,好不好?
2. 教学“秘诀一”后,使用“秘诀一”:
教师:怎么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教师:看,这是一根铅笔。怎么会变成动漫宝宝?
(加上眼睛、鼻子、嘴巴、手、脚)
教师:既然像我们人一样,那么除了会笑还会有其他很多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下都有些什么表情吧和动作。(课件出示各种表情的梨宝宝)
教师:接下来,请三个同学上来为水果卡片画上表情。
教师点评。
3. 揭示秘诀二:特别大,非常小(夸张法)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们画了三个表情,都非常的棒。连很多动漫城里的动漫宝宝也来观看了。看,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还有铅笔和尺子两个好朋友一起牵着手来了。
(黑板展示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铅笔和尺子宝宝)
三、运用知识,尝试作业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拿出你的方形的作业纸,选着一样东西,把他画成动漫宝宝。记住使用老师教的两个秘诀哦。老师给你一首歌的时间,好,【播放音乐】开始吧。
四、深入情境,作业展评:
1. 卡通城展板出示,把作业贴到卡通城堡中,完善“卡通城”的情景设计。
2. 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选择性讲评。
光荣的奖章
教学目标
1. 通过奖章欣赏,了解奖章的作用和基本要素,并能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
2. 通过奖章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培养荣誉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奖章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展示老英雄给战士们讲战斗故事的照片,指出:光荣的奖章记录 下英雄光辉的岁月和不朽的事迹。出示课题:光荣的奖章。
2、出示几种不同的奖章的图片:五一劳动奖章、八一勋章等,提问:你认识这些奖章吗?你能说出这些奖章的名称吗?教师进行奖章介绍。
3、说一说:奖章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奖章的用途。 板书:荣誉、纪念、欣赏。
二、讲授新课
1、仔细观察奖章,分析奖章有哪些基本要素。
教师出示奖章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通过事物欣赏使学生对奖章有直观感受,并观察奖章的组成要素。
2、观察奖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外形? 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奖章外形设计的不同特点。观察奖章有哪些不同的挂饰,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挂饰?
3、奖章的中心图案有什么特点?
重点分析奖章的图案,观察图片如何提出主题。探索中心图案的文字与图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
a 中心图案和文字要适合奖章外形 b 中心图案简洁明了,体现奖章内容。 主要内容要用色彩凸显出来
c 中心图案与文字排版形式各异,可采用环绕式、横排式等。
4、师生共同总结奖章设计要领。教师示范奖章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实践
教师出示设计任务单:为班级各项评比活动设计奖章。 小组讨论:
欣赏奖章图片,发现奖章外形特点,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学生猜一猜奖章的名称,从哪里看出来奖章的主题?
学生发现奖章外形设计的不同,并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过的奖章外形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发现奖章由挂饰、中心图案和文字三部分组成。
观察奖章的设计特点,通过教师引导打开设计思路,明白可以设计挂饰相同、形状不同的奖章,或者反过来,设计形状相同、挂饰不同的奖章。
小组讨论:挂饰相同,外形主体图案不同可以如何设计。
学生回答:文字和主题如何创意变化根据教师示范,得到启发,了解基本步骤。 A、我们能为班级活动设计哪些奖章? B、各类奖章应有什么特点?
四、作品赏析
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教师提示作品的突出优点,激发学生对奖章设计的兴趣。
走迷宫
教学目标
1. 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2. 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 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难点: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泡沫塑料、水彩笔、彩纸、工具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体验迷宫的玩法 (5分钟)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了礼物 看看这是什么?拿出迷宫图。(有主题的迷宫图)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来走一走迷宫 下面的同学帮我看看他一共走了多少时间。
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三、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 感知迷宫的特点
刚才我们一共一起走了2张迷宫图,对比两张迷宫图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师总结:设计更多的岔路就可以迷惑别人,使的他们失去方向。后来人们就把道路难辨,结构复杂,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成为迷宫。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四、分解迷宫图的设计方法(观察幻灯片)
师:瞧,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都有起点和终点 道路都很复杂。(你总结的真好,每张迷宫图都有起点和终点,如果没有了起点和终点那么迷宫图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同:一个是有外型的另外一个没有。(那么你觉得他的外型像什么?花盆)
师:刚才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迷宫的秘密,要让迷宫更加的具有艺术感,我们可以变化迷宫的外形,请你说说看它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于哪里?
师总结:是啊?我们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迷宫的创作灵感。
师:那么迷宫的外型是好看了,那里面的道路我们因该怎样去设计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张图片。他们的道路设计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是乱的,一个是有规律的。
师:你觉得我们在设计路面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示范)
生:岔路。
师小结:岔路的铺设是迷宫中最重要的部分,运用线段的方法就能够轻松的完成设计出迷惑别人的岔路。
师:这样以来一张基本的迷宫路面图就完成了,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让路面更加的富有趣味。(观看图片 这样的道路上多了些什么呢?)
生:障碍物。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五、学生作业:
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六、评析作品 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动物造型饼干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同种类的小动物,掌握动物饼干造型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彩泥或橡皮泥捏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对休闲点心的审美表现,培养对动物泥塑的兴趣,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粘贴动物造型饼干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橡皮泥)、塑料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
(教师)课件、范作、泥塑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谜语导人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出示兔子饼干图片,导人课题:《动物造型饼干》。
2.比较饼干兔子与真实兔子的异同。
相同:长耳短尾,保留了兔子的基本特征。
不同:红眼、兔毛、胡子不见了,立体变成了扁平,形状更加概括。
出示一组动物造型饼干,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动物饼干突出了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3.看动物,说特征,画图例(可以学生扮演或学生说教师画)
欣赏认识各种动物,观察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4.示范讲解动物造型饼干制作方法:
(1)选择彩色橡皮泥:不同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口味”。
(2)揉捏橡皮泥,压平,厚度如平常的饼干。
(3)用塑料刀刻划出动物造型。
(4)粘贴动物花纹(可加入其他“口味”)。
5.布置任务:用彩泥做一块造型美观、口味独特的动物饼干。
注意:体现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花纹等特征;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交流
做一棵大树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亲亲泥土
1. 玩泥游戏操。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2.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3.谈话导入。
(1)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2)欣赏大树。
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4.讲解示范。
(1)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2)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5.创作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6.拓展整理。
(1)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2)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泥塑恐龙
教学目标
1.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 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 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不同体型的恐龙,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把握。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 揭示课题。
3. 探究,模仿。
(1)回忆已掌握的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交流归纳:搓、团、捏、接、拉、压。
(2)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体会创作过程。
(3)教师示范创作一只恐龙,指出创作要点。
①准备好一团泥,并捏出恐龙的脖子和尾巴。
②捏出头部。
③搓出四条腿,并粘到身体上。
④捏出三角形骨板粘到背上。
⑤用小工具刻画出细节。
(4)观察比较,找出教材第25页图中的恐龙让人感到特别巨大的原因。
(5)同龄人作品欣赏,分析制作方法。
4. 设计,创作。
①用泥塑的方法创作一只自己喜欢的恐龙。
②和同学们的作品组合成一个恐龙乐园。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作品在造型、制作方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炫彩的天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 能力目标: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天空
前置性作业
欣赏美丽的天空的图片或有关天空的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一、观察。
1.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 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3. 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
二、欣赏。
1.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英国画家透纳的油画作品《战舰“特米雷勒号”最后一次的归航》,说说各自的感受(这幅画中描绘了落日时分。这艘战舰被一艘小汽船拖回港口的情景,天空中落日在黄色和橘色的光芒当中,周围的蓝色云朵好像快要把太阳淹没了。天空中的色彩多姿多彩,漂亮极了。)
2. 想一想:画家作品中的天空都有哪些颜色?
3.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英国画家郎兰森的水彩画作品《冬日之景》,说说画家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4. 出示课题:《炫彩的天空》。
三、表现。
1.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水粉湿画法创作炫彩的天空步骤图,体会创作过程 2. 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创作,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 a:用大号水粉笔沾清水将纸面均匀刷湿。 b:趁画纸湿润的时候画上自己喜欢的天空的颜色 c:稍后用白色和深色画出最亮和最深的细节。 3. 巩固创作过程。 4. 作业反馈。 5. 欣赏同龄人作品
四、尝试。 1. 作业要求:
a:尝试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自己回忆中印象最深的天空。 b:用水粉湿画法把最美的天空留在纸上,并添上美丽的背景。 2. 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
1. 说一说:自己作品中用到了哪些颜色?经过水的晕染,他们之间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2. 评一评:谁画的天空更美。
六、拓展。
尝试用不同的媒体去表现绚丽的天空。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2. 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 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鸟窝。
2. 学会制作鸟窝、小鸟的方法。
教学用具
鸟窝、鸟的图片、树枝、干草、VCD影碟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大地是小草的家,天空是白云的家,小溪是鱼儿的家。我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森林是谁的家?
学生:小鸟的家、各种小动物的家。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鸟的家”。
二、发展阶段
1.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2. 教师:桌子上放的是各种头饰,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谁?
(黄鹂、麻鹊、喜鹊等)
教师:好,请把你们的好朋友小鸟头饰带在头上。
3.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和小鸟一起飞翔?
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随着音乐,自由自在地飞翔吧!(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看谁做得形象漂亮。)
通过自由表演,使学生从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看其他小鸟是怎样生活的录像。(通过放录像可以使学生们身临其境,能够亲眼看到小鸟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并作思想教育。)
教师: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让我们一起为小鸟创造一个幸福的家。
4. 让学生说一说鸟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 让学生看书,说一说书中的鸟窝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6.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做。
7. 教师演示一个鸟窝,让学生看是怎样制作的。
8. 学生制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鸟窝和小鸟的制作。教师指导,让学生评出三个最佳创意奖。(让学生来评比作品,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三、收拾整理
把我们用的材料收拾好,看谁收拾得又快又好。(通过收拾整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课前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境激趣。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2.畅谈梦想。
(1)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3.欣赏评析。
(1)课件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件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4.引导创作。
(1)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5.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6.交流评价。
(1)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淘气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 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 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1. 回忆揭题。
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的感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 欣赏探究。
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 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2)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
4. 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 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 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剪影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 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4)揭示课题: 《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2. 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3. 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5. 再创。 (l)出示创作要求。 (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 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剪花边
教学目标
1. 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 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 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 :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 欣赏,导入新课
1. 出示范图一
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与第三课内容衔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只蝴蝶是怎么剪的吧!
课件图示蝴蝶的剪法,强调对折的作用——只要剪一半,展开,就能变成两边一模一样的蝴蝶。
2. 课件出示范图二,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
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花边可以做什么用呢?
课件展示装饰各种物体的花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花边图案的类型。
课件展示分类。几何图形、生活用品、花边图案的分类 、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图案
师:本来平淡无奇的物品,经过花边的妆点,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师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板书课题:剪花边
3. 解析制作步骤。
课件展示步骤。
三、 学生作业 ,分小组比赛。
师:马上要动手剪花边了,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分小组来个时装表演好不好?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时装模特,把花边都装饰在这位小朋友身上。完成后上台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议、总结、拓展。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立体纸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纸立体造型的能力。 2. 运用概括、拟人、夸张与装饰等手法,对动物进行造型。 3. 提高对纸立体造型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
(1)看图猜物:图中躲藏的是什么动物?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外形、色彩。 2. 欣赏感知
(1)欣赏动物雕塑,说说各自感受。
(2)欣赏“站立的折纸动物”优秀作品,分析比较:折纸动物和雕塑作品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自主探究
(1)共同探讨:让纸片站立起来的好方法。 (2)探究分析“大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 (3)欣赏同龄人作品,分析比较,寻找制作的好方法。 4. 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用折、剪、画、贴等方法模仿或自制能站立的动物。 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动物乐园”。
(2)交流自己最想做的“站立的折纸动物”。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 展示评价。
以“动物乐园”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了解手拉说剪纸的方法。
2.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 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同学的友情和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教学活动
1. 请学生观看“找朋友”的精彩片段,回忆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情境。 2. 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图片。 3. 引导学生欣赏山西民间剪纸《手拉手》。 4. 揭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5. 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6. 欣赏优秀范作,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 作业建议: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一组手拉手的人或动物。 8.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9.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课件、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1.看一看,听一听。
(1)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2)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 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2)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课件中的链接。
(3)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1)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2)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3)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1)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2)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3)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1)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2)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3)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5 泉水
课时: 2
一、课前准备 目标: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词不达意、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鼓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学点:
1、学会生字词。
2、感悟课文内容。 教点:
1、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点:
1、朗读训练;
2、写字练习、组词练习; 考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并会组简单的词。
2、课文内容填空。
预习任务:
1、自学生字词,正确写好每个字。
2、把课文读流利。
二、上课程序
课堂调查(10分钟):
1、检查生字的预习、课文的朗读情况。
2、开火车读、点名读生字卡片;全班同学大声齐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
课堂导学( 30分钟):内容、方式、方法、关注对象(上、中、下)。
一、导入:
你见过泉水吗?你见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播放课件(泉水从高高的山顶流出来,伴着丁冬的流水声一路流淌,把学生带入了情境)
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呀!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吗?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
一股清泉 石缝 瓦罐 水塔 杜鹃 清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读议课文感悟
1、快速读第一自然段
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
②先自己练习一下吧。
③指名读,谁能说一说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2、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你读懂了什么?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谁有不明白的问题?
③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3、自由读
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
)。他们互相问候:(
),他们互相约定(
)。
三、总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课堂练习(20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关注对象。 内容、题目:语文丛书《泉水》
课堂作业(20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这是一篇美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象都像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不断涌出象清泉那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所以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清泉的多、清、甜、美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幸福感。并且要让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二至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配乐朗读感悟阅读的乐趣。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还要进行句子训练,让孩子仿照文章中的重点句“泉水像一面镜子。”再造比喻句,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
最后,拓展练习说话: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谁?说些什么话呢?用“泉水流到 ------ 他看到了---------,泉水说:“---------”。这样的句式说话。既扩散了孩子的思维又对学生的“双基”进行了很好的训练。孩子的想象非常丰富,兴趣很浓!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时:2
一、课前准备 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任务: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学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点:
1、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练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考点:
1、词语听写
2、背诵课文
二、上课程序
课堂调查( 10 分钟):内容、方式、方法 1.出示“雷锋图像”。
2.学生观看图像,谈一谈对雷锋的了解。
(1)介绍雷锋的生平。
(2)讲雷锋的某一个故事。
课堂导学(10分钟):内容、方式、方法、关注对象(上、中、下)。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卡片上的字。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小节?
2.指名读,思考:寻找雷锋足迹,找了几次?
3.指名答。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雷锋足迹到哪里的词句。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课堂练习( 10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关注对象。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二、背诵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背。
2.请四人小组背。
3.指名背。
4.开火车背。
课堂作业( 10 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
一、指导书写生字
1.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识字,教师作指导。
2.在田字本上练习。 1.组词
雷( ) 锋( ) 娘( ) 迂( )于
( )
雪( ) 峰( ) 浪( ) 浪( ) 千(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溪 ( )的细雨
( )的小路 ( )的春风
( )的大娘 ( )的孩子
三、课后反思
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去查阅有关雷锋的事,了解了雷锋的事迹后,再去学习课文。课堂上,以雷锋的影片引入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把握得很好,很有感情。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时:2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练点:
1、认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5、一字组多词。 考点:
1、认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5、一字组多词。
预习任务: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我不是弱小的?”
二、上课程序 课堂调查:
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是感人的一件事,老师第一次读到它时,眼眶里情不自禁噙满泪水。今天让我们用心去读它,体会它。
3、现在让我们随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 课堂导学:
一、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1、自读自悟
自由轻读第二节,用“——”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
指名读出有关语句,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齐欣赏。齐读。
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请允许我读它,把它的美好献给大家。
你们尽情欣赏吧。
2、正因为有了花的美好,“母亲和孩子„„看书”学生朗读。
3、你想对花说什么?
4、突然,雷声大作„„(出示)
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这般模样(出示)
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把你的同情献给它。
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他做些什么?
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
三、循疑导学,升华情感。
1、看到萨沙的行动,你有什么疑问?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节“爸爸赶忙„„第六节”解开心中疑团
你们寻找到答案了吗?
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你的?(出示朗读) 你读懂这两句话了吗? 让我们记住这他。
你愿意做最弱小的吗?萨沙呢?你从哪儿了解到的?
所以,你们瞧(出示朗读)此时,你仿佛看到花怎样了?仿佛听到花在说什么?
感谢萨沙,你们听萨沙在问(出示朗读) 请一生做萨沙,你现在可以对他说„„指名回答。
四、总结
是呀,只要我们自觉保护弱小,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了他人快乐、幸福,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生读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课文时,我重点通过品读感悟理解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同时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是弱小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
8卡罗尔和他的小猫
课时:2
一、课前准备 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任务: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学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朗读感悟,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练点:
1、抄写生字词。
2、一字组多词,朗读课文。
3、多音字组词。
4、课后练习题。 考点:
1、听写生字词。
2、一字组多词,背诵课文。
3、多音字组词。
4、课后练习题。
二、上课程序 课堂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有个小女孩,板书: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板书小猫;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板书:和她的。学生齐读课题。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自习课,我们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们自己学习“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也就是说自己默读学习。 课堂导学:
1、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标出自然段。标出生字、新词。
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去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3)交流自己画出的美词。 (4)教学多音字:
dāi 待在jiān 黑白相间
间{
dài 等待jiàn 中间、心间、房间
三、朗读感悟。
1、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有趣?画出来。
2、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3、你能对课文提出哪些问题考考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几个认为比较关键、有意义的问题。
小组派代表上来考学生:例如:我们组的问题是“卡罗尔的小猫是从哪来的?”请你们回答!
4、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所得
5、卡罗尔和小猫的关系好吗?怎么好?再读读课文。
四、小结:
1、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试着写写以关爱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词
课堂练习( 10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关注对象。
1、学习生字词。
2、一字组多词。
课堂作业( 10 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
1、写生字词。
2、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后记
根据本篇课文写景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他们根据语言文字想一想,拉近学生和文本和作者的距离。学生的感受可以更深刻一些。教学中,我还重点让学生去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因为有了充分的朗读,学生找起来比较容易。
语文园地二
课时:3课时
一、课前准备 目标任务: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 学点教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 练点考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
二、上课程序
课堂调查(10分钟):内容、方式、方法
1、检查生字的预习、课文的朗读情况。
2、开火车读、点名读生字卡片;全班同学大声齐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
课堂导学(20分钟):内容、方式、方法、关注对象(上、中、下) 我的发现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灿烂随风扑鼻
倾盆大作芬芳相间
阳光大雨黑白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课堂练习( 10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关注对象。 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jí zhǎn kāi wēi xiào ( ) ( ) ( ) wán shuǎ fù jìn kuān kuî shū fu ( ) ( ) ( ) ( ) qínɡ bù zìjīn ān ān jìnɡ jìnɡ
( ) ( ) 二.组词。
入( )耍( )膀( )鸟( )弯( ) 人( )要( )傍( )岛( )湾( ) 三.在下面词中圈出不是同一类的词。
1. 花猫 狐狸 小鹿 小鸟 2. 桃花 迎春花 浪花 荷花 3. 女人 工人 农民 学生 4. 柳树 种树 松树 柏树 课堂作业( 10 分钟):内容、题目、方式、方法 一.选词填空。 两 俩
1.他( )在教室里写字。
2.小红和小明( )人一起打扫教室。 3.放学了,我们( )一块儿回家。 4.这里有( )头牛。
作 坐 座 做 1.我们( )在河边( )游戏。
2.小冬和小军同( )在一个( )位上( )(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表演 ( )地唱歌 ( )的立交桥 ( )地跑
( )的眼睛 ( )地说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⑴青蛙 ⑵ 向这里走来
⑶聪明的小红 ⑷下课铃响了,同学们
囗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
)业。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人及其他普通人的爱心、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2、老师给同学讲故事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互爱的美好。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们 学校的二年二班有一个叫战飞的同学,由于她的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上下楼梯更困难。她们班的同学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他,搀扶她去厕所,搀扶她到操场上去活动,学校有大型活动的时候,还会派高年级的学生去帮助她。
每当我看到同学帮做她的时候老师都觉得很感动,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也才会更加美好。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啊?
3、让学生谈感受。
4、老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创一个美好的人间。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伸出我们的手》。
(二)、出示案例,引出话题。
1、看课件出示:一个小孩焦急的站在大树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说说图中的人遇到了什么麻烦。(课件出示图片)
(三)、诉说往事、强化囗语
(四)、教师回忆、树立榜样
看着大家说着这么起劲。也让邓老师回忆起了一段往事了。以前在我家的楼下住着一位孤独老奶奶,因为年纪大,老奶奶做很多事都不方便。所以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去帮助老奶奶打扫房子、洗衣服、读报纸讲笑话给老奶奶听。让老奶奶的生活充满乐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是祖孙呢
(五)、情境演绎、训练囗语交际
生活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才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以下有几个生活中发生的情景,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在四人小组内说说,演演。一起来读读内容要求。 生:(课件出示)齐读。
(1)同桌突然肚子痛。(2)游客问路。 (3)盲人过马路。(4)老奶奶跌倒了。
要求:语句要生动,具体,流畅,要有礼貌。小组长负责让小组每个学生担任角色参于其中。 师:哪一组的同学先来。 学生表演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演绎,老师感到我们的班级已充满了爱的气息。
(六)、伸出爱的手,共同向前走
1、师:(播放汶川受灾图片)请大家看到屏幕,2008年汶川的那次大地震。破坏了汶川人民梦想的家园。以往温馨的家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求学的孩子也将面临的失学的困境。看到这一些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
2、师:做为小学生的你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七)、巩固复习
拿出练习本,写下你曾经做过的好事,注意句子的语言要生动、具体、流畅。
结束语:号召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去帮助别人!
教学反思:首先,在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渲染气氛,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好人好事谈起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伸出我们的双手”。再用一张图片进入情境。自由议议怎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孩子们在轻松地环境下大胆地说。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我先让孩子们静静地回忆对自己说说做过的好事并给足够时间,目的是让孩子们不拘于平常的说话形式,而是换一种方式,给自己一点私有空间,给自己一块诉说的净土。然后,再让学生讲给同桌听。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同学们都喜欢说。说说老师曾经做过的好事。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带头作用吧。在孩子们懂得应该献爱心之后,我设置了很多情景,让他们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通过表演,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再现受灾前后录像,让学生体会应将爱心转为实际行动,激发他们勇于伸出双手帮助别人的热情,升华主题。这一节课的目的除了要让同学们练习口语外,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感受奉献的快乐。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也许是刚开学吧.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脑很积极,积极的举手发言。我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考习惯。比较注意培养“差生”良好的分析和说的习惯,即使是平时不怎样会动脑筋的同学分析的都很有道理,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还注意培养优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讨论,最终得以优化。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今天上课前,我对于小括号的教学有很大的疑惑.究竟小括号的教学在本节课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不是很清楚.在教学时我在二一班上课时教学中孩子比较疑惑,对于小括号的认识比较突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二二班上的时候,我注意了小括号的引入顺序,孩子们掌握的比较好.教学中着重指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孩子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依赖性比较强的同学能够独立的的思考并解决问题.上完后,感觉乘加、乘减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掌握比上节课比多比少的两部计算解决问题还容易些,孩子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效果很好!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
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乐趣.在本节课中,我吧孩子带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孩子快乐的寻找,幸福的发现。孩子们学的开心,玩的愉快。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认识平均分是在整个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学习除法。本节课平均分的教学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通过动手摆学具很好的了解平均分。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
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们的平均分的多种分法比较繁杂,对于小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比较麻烦,弄不清楚多种分法的意义和步骤,有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感觉。大部分同学掌握比较好。能在老师的分析下,合理清晰的研究平均分的多种反法。对于个别差生来说需要个别辅导使之有效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
1、
2、3题。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刚开始学习除法的认识,孩子们掌握的还算比较好。在教学中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对于极个别学生来说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大部分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我感觉孩子的暂时掌握好存在假象,对于除法的意义并不是真正的掌握,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让学生真正掌握除法的意义。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
4、
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
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今天在课堂上孩子的表现很出色,也许是因为我的心情很好的缘故,我看着孩子们的欣喜的眼光,心情也很好。上起课来觉得很舒畅,感觉孩子们学得也好。但是在做练习时,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
21、22页练习四第
7、
8、
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虽然这是一节练习课,好象只是在复习理解除法的意义,上课前没有设想到多大的问题。但是在上课时,我发现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做练习四的第8题的时候,孩子列出的乘法和除法算式都只有一个。在引导孩子列出两道除法算式时有些孩子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通过理解除法的意义而列出的算式。孩子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不能用学习的除法的意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乘法和除法的联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巩固和练习,根本问题是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在上课时,引导孩子真正的去理解乘法和除法之的联系,让孩子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教学中主要带孩子通过理解明白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与方法.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用乘法口诀求商来解决孩子比较困惑的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孩子也许是经过几节课的磨练了,所以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好.大部分孩子已经会很好的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只是有些差生不能很好的融汇贯通,需要在课后仔细的辅导.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
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思考,认真的答题。孩子在这节课中已经能比较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尚,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些差生思考实际问题中有些难度,需要加强辅导。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
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孩子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依赖性比较强的同学能够独立的的思考并解决问题.上完后,感觉乘、除法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掌握比上节课的乘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还容易些,孩子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效果很好!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孩子通过练习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更好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依赖性比较强的同学能够独立的的思考并解决问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课本P
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孩子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依赖性比较强的同学能够独立的的思考并解决问题.效果很好!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
8、
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虽然这是一节练习课,好象只是在复习理解除法的意义,上课前没有设想到多大的问题。但是在上课时,我发现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引导孩子列出两道除法算式时有些孩子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通过理解除法的意义而列出的算式。孩子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不能用学习的除法的意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乘法和除法的联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巩固和练习,根本问题是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
8、
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虽然这是一节练习课,好象只是在复习理解除法的意义,上课前没有设想到多大的问题。但是在上课时,我发现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引导孩子列出两道除法算式时有些孩子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通过理解除法的意义而列出的算式。孩子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不能用学习的除法的意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乘法和除法的联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巩固和练习,根本问题是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
1、
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本节课必须让孩子充分的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学习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辨别他们的区别是本节课的学生难掌握部分.因为孩子对与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子接受,所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想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孩子会逐步掌握他们之间的区别的.重点是指导孩子用直角去辨别,并强化方法.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
1、
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本节课必须让孩子充分的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学习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辨别他们的区别是本节课的学生难掌握部分.因为孩子对与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子接受,所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想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孩子会逐步掌握他们之间的区别的.重点是指导孩子用直角去辨别,并强化方法.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
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
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
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孩子对于动手剪平移和旋转的小人比较感兴趣.孩子用剪刀剪出了自己满意的各种图案,那种成功的喜悦是老师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真的想如果每天都能让学生这样快乐的学习数学就好了.在教学中,当我自己也动手剪出了本来不会剪出的8个小人的旋转图时,我也像那高兴的孩子一样的兴奋!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能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这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对本单元有整体概念。
二、出示投影是锐角的在□里画“√,”是钝角的在□里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三、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平移几格?哪些是转动?转动的在□里画√?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观察,逐渐明确判断的方法。
四、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练习课的教学中,怎样能让孩子在复习课上每一天都很快乐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如果精心地为孩子准备每一个有趣的习题和练习,这样,我也像那高兴的孩子一样的兴奋,那么我的教学怎么能不成功呢?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能很快地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这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对本单元有整体概念。
二、出示投影是锐角的在□里画“√,”是钝角的在□里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三、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平移几格?哪些是转动?转动的在□里画√?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观察,逐渐明确判断的方法。
四、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练习课的教学中,怎样能让孩子在复习课上每一天都很快乐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如果精心地为孩子准备每一个有趣的习题和练习,这样,我也像那高兴的孩子一样的兴奋,那么我的教学怎么能不成功呢? 第二课时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
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
7、
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
4×( )=36 6×( )=42 63 ÷( )=7 32 ÷( )=8 48÷( )=6 9×(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3、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做练习的时候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差生因为不能够及时的做完作业,所以在讲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看来,差生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学习兴趣、态度、正确率等各个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哎!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
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
7、
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背诵乘法口诀表
2、 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 完成第52页第8题 (1) 出示表格
(2)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 计算并填表
(4) 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 完成第53页第8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对答案
(3) 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 完成第12题
(1)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 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 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完成第
9、11题
(1)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看来,差生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学习兴趣、态度、正确率等各个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还是比较难的。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54~56页例
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 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 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 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 教学例3. (1)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 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
1、
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倍的问题有些孩子容易和以前学习的乘法问题混淆,要好好的让孩子理解含义.看来,差生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学习兴趣、态度、正确率等各个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哎! 第五课时 练习课
(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
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 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 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 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2、 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 完成练习第6题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 学生独立解答。
(3) 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 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 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 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 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中,我自己首先感觉孩子理解两步计算的理解力、逻辑性,思考力等真的达到可以比较独立的思考这类的应用题吗?我自己也觉得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地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讲才能更好的让他们理解,我自己也弄不清楚。总的来讲我觉得把解决问题放在这里,在知识和孩子的理解能力上有点偏难,有点高估了孩子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第七课时 练习课
(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6
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4 56÷7 32÷8 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 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 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 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 投影出示第7 题
(1) 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 学生尝试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有些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步计算,分析时,弄不清楚究竟自己要求什么,要算什么?即使做出来了,也有瞎猫撞到死耗子的感觉。看来,差生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学习兴趣、态度、正确率等各个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还是比较难的。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
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2)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3、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
4、6题
4、 做第65页中第5题 (1)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做练习的时候整体还是不错的。复习时提高差生的兴趣是比较难的事情.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学习兴趣、态度、正确率等各个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哎!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
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 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
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 生: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 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 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 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 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 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 做第66页中第10题
(1)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 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一些同学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容易做死题目。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
一、
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
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
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
3、
6、
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color=#FF00FF]教学反思:
因为数字变大了,有些孩子的数感不是很好。往往在整百数的过度时不是很清楚。自己也不明白下面究竟是什么数,看来,有些孩子的数感是天生的。而有些孩子必须多数、多想,才能有所提高。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
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因为数字变大了,有些孩子的数感不是很好。可能是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往往在整百数的过度时不是很清楚。自己也不明白下面究竟是什么数,看来,有些孩子的数感是天生的。而有些孩子必须多数、多想,才能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
5、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
1、
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 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
4、5两题。 (1)独立完成
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比较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些孩子在练习时太冲动、情绪化比较重。不能仔细地读清楚每一个数字,容易出现错误。 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
5、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
1、
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 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
4、5两题。 (1)独立完成
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比较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些孩子在练习时太冲动、情绪化比较重。不能仔细地读清楚每一个数字,容易出现错误。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
1、
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
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读写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因为数字变大了,有些孩子的数感不是很好。往往在整百数的过度时不是很清楚。在难点中间有零数的读写中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我主要让孩子在头脑中强化计数器的认识和记忆,让他们利用计数器来进行读和写。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
1、
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
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读写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因为数字变大了,有些孩子的数感不是很好。往往在整百数的过度时不是很清楚。在难点中间有零数的读写中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我主要让孩子在头脑中强化计数器的认识和记忆,让他们利用计数器来进行读和写。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
4、
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
十、( )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3、在 228
7、650、80、28
5、6
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有( )。最小的数有(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 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 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 7239和7007 2133和3144 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
6、59
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
9、888
8、( ) 、( ) 、55
55、(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比较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些孩子在练习时太冲动、情绪化比较重。不能仔细地读清楚每一个数字,容易出现错误。但是,通过练习已经比前面有所进步了。 第七课时 近似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接着数数。
199
8、( )、( )、( ) 999
7、( )、( )、 ( ) 49
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