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篇: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英语写作创新模式探究
【关键词】:英语 课程改革 写作训练 创新教学
【论文摘要】: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认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训练,包括阅读、背诵和复述三项内容;二是写作实践,包括仿写、指导写作、自由写作和连续写作四个阶段;最后是修改完善,包括自改、教师面批和多层面修改三个环节。经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和循环往复,学生不但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更能在写作测试中文思泉涌,取得好的成绩。
一.进行写作教学创新模式探索的原因
(一)高中英语写作滞后的现状
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学生普遍对写有畏难情绪,懒于动笔,总觉得英语作文无话可说。其实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材料。
在过去采用的英语课本所编写的写作材料一般都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或是阅读及语法练习的加工和扩展,训练的材料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写作指导,没有将其作为一种认知、加工和语篇题材
1 模式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教材没有相应的语篇材料,因此教师无法有对学生进行写作之前的语篇结构的信息输入,学生没有接受足够的输入,从而不知从下手,盲目性较大,难以很好地完成“输出”的任务。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多注重句子和语法,没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不能很好地掌握文章发展脉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行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写作成为过堂式的教学,可有可无,不能引起师生们足够的重视,导致写作能力严重滞后。
2.应试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人对近年来的高考写作题目作了分析,主要是图画、图表、提纲等几种形式,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训练形式就很单一化,主要是针对高考的几种考题的题型,背诵大量范文和进行考前密集的强化训练,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忽略写作过程指导的重要性,通常以考试的写作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标准,难免有失偏颇。这种“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广大教师中还是有很大的普遍性,他们只注重了教学的结果,而没有向学生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按感知、概况和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规律,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写作的水平并没有实质的提高。这种短视的、功利性较强的训练的模式间接导致学生今后难以提高的原因,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
(二)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2 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和写,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实践活动。与其说听和读是“输入”活动,那么说和写就是“输出”。通过听和读获得的知识通过写可以得到练习和巩固,达到知识的内化,从而转化为学生本身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会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达到一定的厚度;再而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促进口头的表达,使其更流利和准确。也就是说,具有扎实的输出能力可以反过来促进输入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新课程规定的写作的目标,六级的要求是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七级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而到了八级的要求则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各个级别分别要求学生能写常见的文体,如书信、通知、申请表、报告和公务信函等。另外,自从写作纳入高考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形式和分值变化,由最初的10分提高到25分,写作的分值提高到30分,占全卷总分的三分之一。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的水平,从而整体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
3 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英语写作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基础知识训练
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认为下面的练习时必不可少也是行之有效的。
1.阅读。新课本的课文容量大,生词多,语法也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语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句子和课文中消化吸收,会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时增加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也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写作起来便不拘泥于重复单调的词汇和句式。
2.背诵。新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本里的典型例句和文章,可以使他们在写作时有很多现成可用的句子,降低写作的难度。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用专门的笔记本摘录课外读物上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和名言警句,扩大知识的积累,为更好的写作储备更多更好的素材。
(二)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有五项:(一)分析写作主题;(二)
4 草稿及自检错误;(三)教师批改;(四)重写;(五)初步定稿。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的技能,逐级递升英语写作水平。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
1.仿写。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在写作时,应提倡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现在的课文都可以作为范文,每单元也都布置了这样的写作练习。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然后进行套用。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语句排序、汉译英、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答案重新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短文。
2.指导写作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列提纲要使写出的文章条理分明、结构清晰,必须培养学生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包括文章要围绕话题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有了这一步,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会更清晰,思路更明确。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具有盲目性。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拟好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的题目和写作要求,并在写作课开始时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清楚地阐明最终要达到的写作要求及目标。可以利用课本提供的范文,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实
5 际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上给学生一些有限的指导。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告诉学生尽量避开生涩的词句,和过于复杂的句式,遇到不会的单词应用其它近义词进行替换。
完成前面几个步骤以后,接下来就是着手用英语进行写作。学生要考虑文章要点扩展成句、段和篇,将主题句再通过添加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扩展成段落,并要把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内容要点基本齐全、上下文基本连贯的初稿。 3自由写作。
在这一阶段,先让学生不用急着下笔写整篇的文章,可以用几分钟将刚才小组讨论或自己的想法粗略地写下来,也不用写完整的句子,这时候不需要担心语法拼写是否正确,只是一些文章内容的初步的草稿,可以是词汇也可以是短语,为后面的写成文章做好准备,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写日记,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让学生写。 4. 作文的修改完善和评价
修改阶段可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它 包括学生自改和学生间的互改。完成初稿后,学生要十分仔细地重读一遍,看看有无修正改进之处。这是个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逐一从内容要点、语
6 言(包括词汇、时态句子等)和篇章结构(包括架构和使用连接词等)进行查错修改。一改注重文章的意思和结构(曹瑞珍,2006)。
互改(peer-editing)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因为它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将经过自己初步修改过的稿子交给自己的伙伴看一看或者在小组中传阅,由这些同学根据上一步骤中的几个方面再看一遍并提出他们各自的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作进一步的修改。可以让学生找出写得好和不好的句子,二改注重的是文章的语言(曹瑞珍,2006)。
教师在审评前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评判标准(如分档和分值),在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时,不仅把重点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也应放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上,看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等。不可仅判个分数,还要有评价意见。对学生的作文立意好的要表扬,遣词造句精当的也要表扬,在自改阶段,老师要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要求。首先学生的自查不是一遍,而是按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重复阅读和修改。
教师要求学生基本修改以下项:一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二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三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四是检查时态语法是否有错误;五是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六是卷面一定要干净整洁,字迹要工整。
7 互相交换阅读,互相评论对方的作文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通过批评性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这学得更深、更广,而且更活。学生互改后,教师可对学生们的修改稿进行提示性的批阅或批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习作,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学生自己改正不了的错误可帮其改正;学生自己有能力改正的错误只用红笔画出其需要修正的地方,不直接帮其改正,让学生思考后自己加以修正,重在提示启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采取同学们自荐和其他同学推荐的形式进行当堂展示,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写得好的文章,一起改正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可以给予一定的口头或实物的鼓励或奖励,对于刺激学生的好胜心,进一步培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最后进行评选,将优秀作文张贴在写作园地里,此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
三.探究小结
总之,书面表达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语言活用的体现。在平时教学中,应尊重主体——学生,客体——语言和教师、教法、条件等教学环境的实际,辩证地处理三者之间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关系,带着书面表达的问题去学习各种语言材料,不断研究、调整书面表达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备课,认真备教材,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认真备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总体上我们尽力做到:
8 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写作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种方法使学生懂得了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如输入准备、起草、初稿、修改等,确保写作能有步骤地进行。
其次,激发了学生兴趣,树立了信心。输入阶段的引导和鼓励使得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小组写作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并不是文章的唯一读者,他们会更认真地写好作文,感受到共同分享的乐趣。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因此大增。
再而,这一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从而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最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写作小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助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它激发了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赛的动机,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程中逐渐学会学习。
以上是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英语教学的创新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作为一线教师,更应不断学习,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适合本地学生学情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
第二篇: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究
宜宾市第五中学
吕暘 一 前言
众说周知,对于现今初中外语畸形儿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要以坚持外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为统一,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为主要目标的。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达此目标,尤其需要我们重视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统一,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二
理论依据
因此,以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指导思想,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以往的传统教学所固有的弊端,如“满堂灌”,“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知识,轻能力,耗时耗力,却不见效果。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达到“中学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人数不大于50%,学生半数以上的虽然学完了英语课程,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英语水平。
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得关注并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必须解决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的需求,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自己,有效的学习英语。而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则是吸取了“目标教学”,“尝试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等的优点。采用了科学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我校从2005年提出分层教学开始,经过酝酿,讨论,验证,从2006年至今一直贯彻执行,由一个简单,粗糙的形式发展,壮大成趋于完善,初见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 实施的具体办法
具体说来,我校将一个年级的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其体现个体差异,C层的学生为学习态度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B层学生则是学习态度一般,能力较次之的学生。而A层的学生是学习态度相对较差,基础偏弱的学生。我校的英语分层是定位在初二下学期或初三上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其一,可以避免学生过早地进行两级分化,而是以变化的,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其二,在学生心中形成威慑,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想在初二或初三进入C层或B层,因此,在学习英语上有了较强的动力,这样在学习中形成了良性循
环,在初一能将英语底子打得更好,而到初二年级会更加顺利的进行过渡。
所以,我们学校的英语分层主要是集中在初三,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初三因面临升学压力,分层会让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自身的个性需要。二是学生在同一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会减少学习自卑感,也会在 知识难度,知识能力更有侧重,对学生来说学习会更有效果,更有自信心。三是教师会有重点,有意识的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达到提高效率,促进学生在双基,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长足的锻炼。 四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校的英语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每周必须严格,认真的进行分层英语教学集体备课。虽然在初三,英语分为A,B,C 三个层次,但每个层次的教师并不能各行其策,而是在统一的教学思想和要求下,步骤一致,对于基础知识,如大纲要求的词汇,英语知识都要掌握,而语言学习的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能力上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进行侧重,补充,体现其差别,让好生不存在“吃不饱”而能力较差的“吃不完”的情况发生。 2 课后要求。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也要做好课后的工作。
一
精心安排作业,作业设计要体现各层次的学生特点,要做到“天天清”。
二 重视课后辅导,学生会因为突然在一个新的环境而产生很多不适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包括“补差”和“补优”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要过关,力求做到天天清,教师应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得失,准确的进行判断学生的失误所在。
通过几年的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索我校在英语教学上取得了显著地变化。第一是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被动学习,不重视,畏难情绪到现在的主动学习,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信心也增强了。第二,从教学成绩来看,这几年我校的英语出口分数,在全翠屏区都是名列前茅,2009级和2012级英语平均分均获第一名。 当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 具体问题,如课后辅导时间过少,难于及时,有效的解决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此外,分层让科任教师要面对几个班的学生,如何和这些学生所在的班级班主任取得良好的沟通,协作,共同给力以达到最好的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作为我校改革的一分子,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校的英语分层教育教学一点会走得更远,还将会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初中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探究
标签: 山东省2006年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评选推荐论文 2008-02-28 15:35 摘要: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变,任你如何在操作层面上的创新、实验都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现时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明显的主体行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似乎带有某种被动性质)。所以,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逐渐认识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冀教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很多课型都是对话课。在对这些对话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客观地反思近年来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实践,感觉对话课教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在授课时,教师往往或者重讲不重练,把对话当成阅读课文来教,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或者认为交际法就是表演法,重形式不重质量, 每堂课教师完成讲解后,让一两组学生表演一下对话就算了事。结果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对对话课教学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出了“提示导学----听力先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评价反馈”的对话课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冀教版八年级(上)的部分课文为例来谈一下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提示导学,创设互动情景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示导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简洁扼要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例如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提示导学时可提出以下目标:(1)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对话大意;能就该对话涉及的有关话题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作以及竞争等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用电话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提示重点、难点:提示该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在思路、方法上以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同时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说明该课教学的基本过程、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3、创设互动情景。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情景,创设让学生能够思考,投入的情景。情景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使学生在自然生动的前提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只有这样的情景创设才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笔者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Wang Mei正在和一位外国朋友通电话,她的英语不是很好。然后让学生讨论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如果你是Wang Mei,你的同桌是那个外国朋友,你们会如何做?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还试着着进行对话。最后,我让学生听对话录音,看文中他们是怎么做的,便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听录音,训练学生听力
听录音在对话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不能图省事而以朗读代之。听录音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例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笔者第一遍录音是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第二遍录音是让学生回答问题,理解内容,第三遍听录音则为了巩固与欣赏。
三、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是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为了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作为个体的学生就应首先进行自学预习,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对话内容,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比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指导学生首先阅读对话,然后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
四、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要结合性格、性别、学习成绩等因素建立4至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组长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示,提出当天要学习探讨的主要问题; 其次由组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探讨解决;然后组内各个成员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交流自己自学所得;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认同的该课重点、所产生的分歧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做好准备,在组际交流时展示成果,提出问题。
五、组际交流,提升学习效能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展示各自所学成果(包括提出自己的的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其他组如有疑问,则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如能解答,可以解答其他组的疑问。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几个小组发言,表演对话,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六、评价反馈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 总结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回顾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有所感悟。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不能“主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将有效的指导、平等的参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提示导学---听力先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评价反馈”这种对话课教学模式,它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在模式构建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这种变式,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教法的探讨。教学模式宏观的稳定性与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全体同仁上下求索并加以完善!
第四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媒体构成的动态过程。本文论述了构建初中英语素质教育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指出构建这一模式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精泛结合原则、兼顾听说写原则,并详细阐述了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交际时就能避免因为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或因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会的现象;写作时才能言语地道,内容丰富。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译能力提高的关键。
在我校运用的仁爱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但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一种“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同时,笔者认为,交流可以是共时的,也可以是历时的。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色并非课堂的
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服务员。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阅读领先的教学路子,是上世纪初直接法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印度的困难教学条件,主张在入门阶段的语音和口语训练之后就开始直接领会式的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
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三、基本课型
近两年来,笔者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究。其基本思路是:
1、重视每个单元的topic。从话题入手,训练学生的认知图式。一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认知图式。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避免频频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来,有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话题。
2、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同时,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手段。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另外,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
在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模式。
(1)讨论。在对话及单元话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标题、图片、配套的阅读训练,书后的完形填空等材料让学生讲行讨论。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及时调用其认知图式,有利于其自上而下,由整体到一般地感知、理解课文。
(2)限时自读。依据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对疑难问题做好记号。教师则准备一些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或讨论题。
(3)导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速度、略读等阅读技巧,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作者的谋篇方法、体裁与风格、修辞手段、信息的分布规
律、主题段落、主题词、语篇标记等等,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4)复读。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解决理解的障碍。导读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在这一阶段解决。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
(5)讨论。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行主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讨论过后再进行写作,一是让学生觉得这仅仅是重新组织自已已有的而已,觉得有话可写;二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3、重视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教阅读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则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毕竟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的。
四、教学策略
1、教师多角色转换。为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教师须担当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1)阅读前的“导入者”。“导入者”的任务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具有读的愿望,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去除部分理解障碍——生词,使之在阅读前具有必要的语言基础。
(2)阅读过程中的“协助者”。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的方式去阅读。教师应从旁做好监督调控、辅导指点的工作。(3)阅读后的“分析者”。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点。可采用部分讲解和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
(1)提问要忌直贵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英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积极”与“热闹”,实际上这种问题并没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
(2)提问设计要层层递进。教师要从学生兴趣所在处切入问题,在广泛联系的所在处设置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一个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间有一定的坡度,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够完成能力的培养。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复杂多变。因此,灵活、开放地选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模式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教学风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五篇: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新探究
1
“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心得体会
童玲芳
这次培训主题十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标)中,阅读课文在各单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级下及九年级每单元还有一篇拓展阅读,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那么,阅读课应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师生关
2
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阅读领先的教学路子,是上世纪初直接法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印度的困难教学条件,主张在入门阶段的语音和口语训练之后就开始直接领会式的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6、 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的策略。Mackey曾列出扫读、预测、猜词、利用语篇标志等19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比如略读、跳读、精读、研读。初中的阅读材料以叙事文章为主,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中的时间、空间、事件发生的顺序与关系,再配以一些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其抓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