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中职教学问题分析探讨(集锦)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中职教学问题分析探讨(集锦)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中职教学问题分析探讨一、关于中职学生的个人力相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 中职生整体素质较差, 总体上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但问题是, 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难题, 学校和学生都没有。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中职教学问题分析探讨

一、关于中职学生的个人力

相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 中职生整体素质较差, 总体上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但问题是, 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难题, 学校和学生都没有选择。基于分布式认识理论, 由于学生个人力容易分散到其他的无关信息, 所以认识的结果——教学质量自然不太理想。但是分布式认识同样告诉我们, 学生对学习的个人力同样是可以通过地域力和文化力得到改善提高的, 作为教育的一个假设前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从分布式认识理论的角度看是一定成立的。因此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寄希望于学生的顿悟, 而只能试图通过文化力和地域力对个人力产生影响。

二、关于地域力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 地域力虽然对认知的作用是间接的, 对认知不产生直接的、决定的影响, 但是它却对个人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地域力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一) 家庭环境。

就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 家长的职业、文化等大都处于社会的较低水平。中职教师特别是有班主任经验的教师可以发现, 第二学期的学生相对其第一学期, 高年级相对低年级而言, 更难以管理, 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强,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在寒假或暑假, 教育进入了一个真空地带。遗憾的是, 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 家庭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盲区。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 我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 掌握了专业的教育技能, 因此为了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必须对学生家庭以及学生的假期生活施加主动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的义务不仅在于教育学生, 还必须教育家长。因此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如电话访问, 家访, 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对影响学生的因素加以调节。

(二)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中的地域力包括教师和同学。

1、教师。

尽管在分布式认知理论中, 物质因素的考虑, 如教育技术状况等, 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但掌握这些物质操作技术的是教师, 物质因素对认知结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这些物质的人——教师。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对地域力的贡献仅次于家长。但是, 中职学校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尤其是在专业技能教师中, 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训练。有的教师连上课基本步骤都不了解, 谈不上讲课艺术, 就更谈不上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了。

其次, 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严重的厌教情绪。据研究表明, 中职教师厌教是导致学生厌学状况不断恶化的主要推动原因。在研究学生厌学的时候, 往往只看到学生厌学的种种危害, 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是厌教的问题。

再次, 教师的知识老化。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知识的容量时刻在更新, 职业技能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 调查发现, 有70%以上的教师从分配到学校任教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到具体的生产一线。学校很少给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教师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水平与现代的实际水平相差很远, 教师只能依据课本进行教学。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密切注意:排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博弈因素,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仍然在下降。老师的正面影响力在减小, 而负面影响力在变大[3]。由于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这必然反映到学生和教师相处模式的变化, 因此, 教师必须自己首先作出改变。当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听话时, 应当及时调整心态和教学方法。

2、同学。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的行为呈现出一定的群体性。在表现不好的群体中, 会形成他们自己的亚文化和亚道德。亚社会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的不一致, 常常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的根源。当青少年的亚社会交往带来的经验与主流社会要求或期望相冲突时, 他们就会产生究竟是适应主流社会还是认同亚社会的强大压力[4]。因此这种亚文化及亚道德的“流感”传染, 若不及时控制治疗, 后果将相当严重。

分布式理论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给了我们启示:教学必须介入到同学之间, 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加强班集体的建设, 从而抑制亚文化的传染。而文化的建设也不是通过学校开大会, 班级开小会, 找学生个别谈心所能解决的, 它必须有自己的物质载体, 能够让同学看得见摸得着。因此, 学校应当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 可以考虑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社团, 同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积极宣传正面形象等等。

三、关于文化力

文化力包括文化、惯例、风俗、信仰等各方面, 本文仅就对中职生影响较大的大众文化及网络进行分析。

(一)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中不乏诸多积极因素, 但也有很多对学生的消极因素。大众文化无处不在, 但由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 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对教师而言有义务扬其长避其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靠学生年龄增长自发改变是不道德的, 而靠堵也是行不通的, 可行的办法只能是引导学生。

(二) 网络。严格地讲, 网络应当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但因其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因而将其单独讨论。

从本质上讲, 网络是虚幻的, 但是虚幻的两头却联系着真实的现实世界, 因此对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中职学生而言, 很多时候难以分清虚幻与现实, 因而沉溺于网络。网络本是个不错的东西, 负载了大量的信息, 因此是个很好的“人工制品”, 但是根据调查显示, 中职学生上网一般不是为了获取知识, 而主要是浏览成人网站, 沉溺网络游戏。

据调查, 沉溺网络的学生, 大多夜不归宿、吸烟、厌学, 甚至犯罪。如前所述, 中职学生一般是带着失败者的标志进入学校的, 他们中有很多人在中学都有厌学等不良恶习, 心理上, 他们很少有成功感, 现实中, 他们很少被认同, 但是在网络游戏中, 他们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成功、尊重, 抛开亚文化的影响, 这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可以通过成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来完成, 让每个同学在现实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智慧, 需要制度保证, 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摘要: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群体和人工制品之中, 对学生认知活动起作用的是学生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者的合力。教学对学生认知的影响属于地域力的一个方面, 教学的功用就是通过学校的积极介入地域力的其他要素, 合理利用文化力, 进而对学生个人力产生积极影响, 即设计出合理的人工制品, 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合理设计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人工制品,学习环境,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