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大全)

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大全)

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xx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第一篇:xx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XX 县 义务教育稳步发展调研报告&l。

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xx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xx县义务教育调研报告

XX 县 义务教育稳步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差距、加快推进临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一)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先后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建设,改造薄弱校,逐步推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年以来,录用各类师范类毕业生,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三)素质教育成效明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涌现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临沭县义务教育与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依然十分困难,师资队伍也存在着明显不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在城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优质学校生源普遍爆满,班生规模过大,导致生均公用面积、生均校舍、生均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二)布局调整无法适应教育发展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以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区学校布点不足、容量严重不够,超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还很突出。

(三)师资结构配置不合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理论上农村学校教师总量偏少,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学校的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导致无法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二是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队伍结构得不到优化。

(四)学校管理不到位。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除了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不均衡外,学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学校校长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认为农村学校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只求学校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不够。

(五)存在错误观念。主观上也有一些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错误观念,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是教育层面,县城学校生源好,易出成绩,用老师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这些学校生活便利,导致教师不断向

教育先进区和热点学校集聚;二是社会层面,对学校的认可度也是由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上所好大学有个好前程”的传统观念使得家长们在孩子就读学校的问题上不甘“落后”、也不敢放松,想法设法挤进县城学校,对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从理论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基础,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物质保障。近年来,临沭县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使临沭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可以说,临沭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 1、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实现办学条件的相对均衡。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本着倾向农村、倾向薄弱的原则,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弱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升,尽快实现各类、各校办学条件上的相对均衡。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师交流和培训。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和落实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农村、弱校校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师资配置上提升和均衡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力量。

(二)强化学校担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1、提升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学校更要树立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根

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师资特点等培育学校发展特色,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加强学区内与各对口小学的交流、衔接、宣传,减少学区内学生的流失。

2、提升教师素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激励和引领教师自主学习,尽量多的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钻研和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校内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大力挖掘本校教师潜力,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作用,促进本校教师的整体提升。

3、提升发展理念。学校的领导要有先进的理念、发展的意识、管理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不仅要把自己的学校发展好,还要有大局意识、合作精神,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考虑问题,尤其是窗口学校校长,更要起到“窗口”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支持和落实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制度,创设开放、开通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XX县职业教育办学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局 2014年12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和壮大,突出前瞻性、预见性和发展活力,县教育局、职教中心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摸清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快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诸方面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公立中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原XX县技工学校、XX县农职高中、XX县电大合并而成。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XX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在编教职员工116人;在校生共1306人,其中职高269人,技校37人,电大1000人。

学校共设教学班16个学校设有40座台微机室3个,70座台微机室1个,共有微机280台;阶梯教室1个,卫星地面接收系统2套。实训车间(室)19个,其中,焊工车间2个,内设各种焊机110台;钳工车间1个,内设实习钳台15台套;电工车间1个,内设实训设备10台(套);汽修实训室3个,内设示教板、

- 1

划,科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三年来,累计为高职院校输送357人,三年来升学率均为100%,升本率始终超出全省平均升本率30个百分点。2012年升本率为72.2%(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升本率100%),2013升本率56.3%(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升本率100%),2014年升本率59.5%(其中:护理专业升本率100%)。

(三)电大教育

电大教育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现开设本科专业有中文、法律、财经、英语、计算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等17个专业;专科涉农专业有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园艺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5个专业。电大教育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在春秋两季毕业。三年来,累计毕业808人。目前,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186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轻视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造成职业招生困难。

(二)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 3

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品牌专业为龙头,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把我县职业教育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全省一流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创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办学综合体 为进一步推进职教中心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升学与就业等工作水平,应在结构、办学、链节、保障四个方面做到“三位一体”, 形成职教中心的办学特色。

1.结构“三位一体”,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技能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稳步输送高职人才。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科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紧盯就业市场,稳定招生工作,突出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护理、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畜牧兽医、种植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高校稳步输送优质人才。

三是电大有力补充职业教育。按照《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

- 56

多重保障。

三是扩大学生就业准入空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积极与相关上级鉴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校培养后获得中级技能证书的学生进行再培训,经鉴上级培训部门考核和鉴定,获得更高一级的技能证书或特色技能证书,同时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更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与有关高职院校联合,实施贯通式培养,确保中职学生学历证书及技能证书顺利向高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

(二)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实行集团式经营。

为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参照企业管理运营模式,采取集团化管理。依据“三位一体”模式,职高、技校、电大的教学管理实施塔式管理、独立运行的方式,校长兼任董事长,设置若干个部,下设经理、副经理。根据学校办学模式,确定相应职责,引入企业的竞争淘汰和科学评估机制,奖勤罚懒,优胜略汰。

(三)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注重品牌专业社会效益 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局面,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把现有学校专业分成五大板块,在每板块中打造品牌专业。

1.工业板块。工业板块主要设置焊工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将汽车维修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加强该专业的投入力度,进行实训基地改造,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 8

以学生为主体,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产品,教学目标对准企业需求,达到“做中学”。基地课堂化就是生产实习基地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产品生产,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以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做中教”。 三是改变传统纸质试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考场搬进基地,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水平测试考核。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技能等级考核认定执行训考分离制度,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考核参照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而不是根据教师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学技能质量。

(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化。 为解决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理顺现有长期聘用优秀教师的工作关系,稳定现有师资队伍;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实施政府行为,在事业单位中选聘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到高职院校聘请优秀的专任教师,把职教中心建成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让高职实习学生作学校兼职教师,补充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基础教辅设施提升。 根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需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专

- 1011 -

第三篇: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大,流动党员作为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外出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根据中共xx市委组织部《关于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x市组字„2012‟55号)精神,县委组织部对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31个党(工)委(其中24个乡镇党委)、39个党总支、781个党支部(其中299个村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总人口78万,党员21085名,其中流动党员735名,属跨省流出637名,省内跨市流出24名,市内跨县流出74名;已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2名,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733名;已持《流动党员活动证》735名;男性687名,女性48名;年龄45岁以下的415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6.46%。由于流动党员队伍以中青年党员为主,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所以流动党员的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之势。流动党员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闽三角地区。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轻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务工经商。此外,大部分跟随子女生活的退休老党员很

- 1

持、用证率均达100%。四是切实实行行前教育制度。各基层党(工)委、村党支部在每年春节前后,面对面为返乡过年流动党员和即将外出党员上一堂行前专题教育课,重申党员外出行前报告制度,教育他们在外期间要时刻铭记党员身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有效落实专人定期联系制度。针对每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指定一名县委组织员和一名乡镇党委委员负责“一月一联系”,每月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了解党支部(小组)建设状况,研究解决其发展难题;对每一名流动党员,指定一名支委委员和一名党员亲属作为其联系人,实行“一季一联系”,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进展情况。六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将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按照县财政、县党费留存、乡镇3:1:1的比例,每年为每个流动党员党组织统筹安排了5000元工作经费。

(二)着力加大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拓宽党组织覆盖面。我县在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并实施了“安家暖家兴家”工程,主要是以“调查衔接组建”模式延长管理触角,加大党组织设臵力度,为流动党员“安家”;以“流出地对接流入地”模式拓宽服务平台,加强管理联系,帮流动党员“暖家”;以“流动党员及党支部结对帮扶务工群众”模式提高引导水平,强化服务措施,让流动党员“兴家”。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我县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发挥作用的原则,在流动党员人数较为集中、条件较成熟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把所在地流动党员编入。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成立了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24名流出党员纳入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全覆

- 3

向他们通报家乡建设情况,让他们畅谈所见所闻所感,交流在外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组织学习各级会议、文件精神和重要决定决议,通过交流座谈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外边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发展地方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96场次,收集到建议433条。三是开展“一人一技能”活动。采取上党课、专题讲座、岗位练兵等形式,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理论提升、实用技能培训,要求其至少掌握1以上门实用技术,同时,免费为党员提供择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维权指南等服务,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外出务工的优秀人员进行跟踪和动员。2011年至今,全县开展各类流动党员技能培训51场次,提供各类创业就业服务345人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2名,发展党员164名。

(四)着力强化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流动党员职责手册》,明确流动党员职责、权利义务,实行流动党员与党支部签订责任状管理制度,让流动党员带着责任干工作,引导其做外出务工人员中的表率,并开展“设岗定责”、“担任党组织后备干部”等活动,组织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劳动合同、薪金发放、困难帮扶等服务。2011年以来,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7000余次,转移劳动力3500多人,为家乡发展、改善民生捐款捐物折币达40多万元,为家乡特困户办实事560多件。同时,大力实施“创业回归工程”,各纳入党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为返乡创业的群众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扶持帮助,并充分发挥其范围广、门路多、信息灵的优势,为家乡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创办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流动党

- 5

流动党员外出后,忙于挣钱,外出期间很少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很少向家乡传递致富信息,发挥不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作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不好管。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流动范围不断扩大不好管。二是认识不清,不想管。一些基层党组织则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好流动党员的不如管好当地的,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当作额外负担,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模式老化,不会管。在社会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即使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也因当地隶属关系不清,出现无法管理,或挂靠单位不愿管理等情况。四是思想复杂,不服管。一部分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和纪律性逐渐退化,对党组织的态度冷漠,不服从党组织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考核机制。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位臵。市、县成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起层层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基层党(工)委书记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定期向上级党(工)委汇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二)创新流动党员组织设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覆盖。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结合实际,按照“该

- 7

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流动党员素质。三是继续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创新培养考察方式,积极培养和吸收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五)以流动党员的特殊需求为介入点,切实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着力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四个中心”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作用,着重在教育、劳资、参与、健康、家庭等领域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注重流动党员的职业技能培养、开展读书活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等;注重融洽劳资关系,帮助搭建与企业沟通、对话、协商平台,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双实现”;建立人大政协代表和流动党员的沟通机制、青年咨询会(理事会、议会)等;注重防止酗酒、吸毒、吸烟等健康风险行为、女流动党员互助活动,大力推进流动党员体育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心理疏导等;开展流动党员联谊会、服务青年流动党员孕妇、服务年轻母亲培育子女等工作和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2年6月20日

- 9 -

第四篇:XX县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汇报材料

XXXX县XXX小学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汇报材料

校长 X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及教职员工,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和联系单位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校克服种种困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齐抓并举,使学校在短短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校园建设规划合理,各功能用室教学设备齐全,办学条件和水平逐年提高,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努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尽力创办了让当地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教育。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位于XXXXXX正东面中梁子脚下,距XXX镇7公里,距县城32公里,服务半径覆盖2个行政村,属于高二半山学校,是一所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校。全校占地面积10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9平方米,整体规划呈阶梯式,布局精巧且美观。学校现有12个教学

1 / 10

班,在校学生548人。教职工26人(其中:专职教师4人,代课教师5人,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0人,大学专科及以上教师18人)。学校现设有教代会、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少先队和工会等处室。

学校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办学理念,坚持“141”办学思路(即:1个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4个加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基地小农场建设;1个目标——力争成为高二半山绿色希望民族寄宿制示范学校)。我校的校训是:团结、勤奋、礼貌、淳朴;学风是:轻松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教风是:用爱的阳光洒满山里的每一朵荞麦花;校歌是:《奋进中的委洛小学》。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校在同类学校中先后被州、县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和一等奖”、“艺体工作先进单位”、“体育道德风尚奖”、“第21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奖”等荣耀称号。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学校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10280平方米,生均与《标准》规定的校园用地面积已基本满足。

(二)教学用房及运动场地:

1、学校用房建设。学校彻底消除了危房,教室、课桌凳充足,完全符合“一无两有六配套”要求,学校校舍建筑面

2 / 10

积156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2229平方米,厨房餐厅建设使用面积563平方米,教师用房面积764平方米。

2、运动场地。绿化面积1061平方米,运动场地6532平方米,其中有2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有直跑道和环形跑道,基本满足全校师生同时做操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3、学校各类功能用室。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和保管室各1间;美术室和保管室各1间;音乐室和保管室各1间;电子琴室1间;微机室1间;体育器械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少先队大队室1间;门卫室1间;学生公寓1幢;教师宿舍1幢;厕所2座,均符合《标准》规定要求建设。

4、设施设备。(1)教学班及功能用室配置。学校现己有的教学班和功能用室己配齐了桌、椅、凳、架、多媒体一体机、饮水机、碗柜等必备器物,配齐率100%。

5、科学实验仪器配置。实验教学仪器按照《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小学教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要求功能室设备器材达标。科学教学仪器配备167种3091件,种类达标率100%,数量达标率100%;

6、艺体器材配置。我校艺体器材按照《国家学校艺术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其中:音乐教学仪器配备45种213件,种类达标率为100%,数量达标率为100%;体育教学仪器配备69种747件,种类达标率100%,数量达标

3 / 10

率100%;美术教学仪器配备48种454件,种类达标率100%,数量达标率100%。

4、图书配置。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1378册,生均达到19.75册。

5、教育信息化配置。有计算机网络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有计算机67台,生均9台,

6、校园配置。学校设有校门、围墙、校牌、旗台和旗杆、固定宣传栏,塑胶操扬。种植了花卉,布置了文化墙,亮化了教室,育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

(三)师资配置

1、教师配备。学校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职教师: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1.5%,师生比1:21.1。

2、学历达标。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13人、中师学历4人,学历合格率100%,高学历率19%。

3、教师职称结构。小学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

三、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校管理

1、办学理念及规划。学校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校园、教师、学生尽显和谐之美。

2、推进依法治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学校

4 / 10

与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协作,保障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和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科学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工作机构健全。资产管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合理开支,利用率高,校园环境等管理到位。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促进校园安全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4、班子建设。加强班子建设,建立监督机构,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领导队伍,一是班子成员学习常规化,强化宗旨观念、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监督委员会、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学校政务落实、经费开支。三是建立领导班子工作联系制度,班子成员各联系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推门听课,协调指导工作。四是谈话诫勉日常化。

5、老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常规化。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法规,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二是业务培训有序、有效化。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校本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重视学习效果的发散作用。要求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学习心得,专题讲座、上汇报课,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三是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考核

5 / 10

方案、细则,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督导和评估。四是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对新上岗、新调入教师、转型教师实施“123”培养工程,即一年站稳讲台、两年规范教学、三年教有特色。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从师德、师能、师艺等几方面来塑造教坛新秀,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五是岗位练兵全员化。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研讨课、展示课、公开课、新调入教师研磨课、教学新秀研讨课、校级优秀课评选等活动,全员参与,全科参与,解决了教学有规、教学有技、发展有智的问题。

6、教师评价。学校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坚持定性与定量、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一般评价与特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个人、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具体负责教师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公示。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优评先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诫勉谈话,并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做出处理。

7、后勤管理。财经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符合上级部门规定,明细账目清楚,支出单据做到“三经手”,杜绝白发票入账,定期向教代会公布账目,做到民主、公开、透明。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帐。

8、安全管理。一是安全教育经常化。教师例会、朝会、学校集会等时间传达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专题讲座,宣传安全常识和其它技能,充分利用校园

6 / 10

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等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按规定开设健康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健康生活学习,尊重、珍惜生命。三是全校学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除演练活动。五是重视安全防范。每月不定时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二)教育教学

1、德育工作。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教育的路子;坚持开展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社会公益劳动。

2、教学工作。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依据《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开足开全课程,并根据实际设置校本课程。

(2)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上级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两操一课活动”。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实行课外作业总量教务处干预制和年组长、主管校长把关负责制。严格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不违规招生。严格考试管理,实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没有违规订购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用书目录规定以外的教材、教辅资料。做好了部分学科循环使用教科书工作。

(3)课堂教学。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完善教学常

7 / 10

规管理体系,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构建创新教育新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是扎实搞好“向45分钟要质量”工程,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二是改进教学常规要求,具体细化到计划、上课、备课、作业、辅导、测评、听课和总结七个常规环节的规范要求中。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磋教法学法,每学期每个教研组都组织教师上公开课、课改示范课、研讨课,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辐射作用。四是对新教师采取“传、帮、带”活动,向新教师提出“一年过关,二年上水平,三年出成果”的奋斗目标,切实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以及科研能力。

(4)教学监控。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坚持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强化教育教学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阅、班务日志,掌握教学状况,发现问题即知即改。三是坚持单元、期中、期末阶段质量检测分析制度,查找薄弱年级、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四是努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我校基本实现多媒体一体机“班班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理解了知识,增进了教学效果。

(5)素质教育。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一是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充分展示孩子的才艺,放飞心中的希望。组织

8 / 10

学生成立“书法”、“绘画”、“舞蹈”、“声乐”、“体育”等多个兴趣小组,统一时间准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二是每年举办春季、秋季运动会,坚持每天做两操,安排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让学生体质达标。

(6)学生评价。我校改进了学生的评价制度,实行“全面看待学生、全方位评价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措施:一是进行成果展示,在平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二是分项考试、等级评价,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三是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四是发挥家校联动作用,采用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多种方式;五是使用《学生素质教育手册》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用写实的方法反馈给学生;六是学期结束时,从品德、学习、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评选出学校的六项“星”,并予以奖励,每学年获奖率达到20%。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队伍整体比例不平衡,缺少心理学教师、科学专职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音体美专职教师。

2、由于我校留守学生和贫困户学生较多,且汉语表达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家庭行为养成教育力度不够,导致我们素质教育进展缓慢。

五、努力的方向

9 / 10

1、继续加强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寻求最适合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教法,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分配教师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依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实施教学工作规范化,德育工作日常化,后勤工作标准化的“三化”管理。

4、进一步提高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困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5、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农村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使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办“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教育。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10 / 10

第五篇:Xx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县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3至5年时间内解决县城区域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全县中小学校相对均衡,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并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

三、主要措施

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各项教育经

费的统筹地,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

2、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近期工作方案和长远实施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解决。把学校布局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有机结合,撤并部分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薄弱学校,力争5-10年年完成县域内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任务,实现县城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3、加快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利用各类资金,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薄弱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建设全部到位,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达到省规定的基本标准。

4、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每年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任期考核,实行校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交流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同时选派城镇学校优秀校长或校长后备人选到对口帮扶的薄弱学校挂职支教,并选调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到县城内挂职锻炼,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5、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度。县教育局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提高教师队伍的

整体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新增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的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薄弱学校实行按需设岗,择优聘任,合同管理,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每年都面向社会选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任教,鼓励城镇学校超编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吸引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去工作。

6、建立教师支教制度,开展对口支援教育帮扶行动。 县教育局每年安排城镇部分学校和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县城中小学和各类示范学校对口支援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从领导、管理、经费、师资、教研等方面给予帮助扶持。今后,选拨拔尖人才、评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必须具备在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7、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举办的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比例。

8、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中小学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并达到教育基本要求。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缺少专业教师,要以中心学校为龙头,采取巡回教学制。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帮助这些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研部门联系薄弱学校和

送教下乡巡回教学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9、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改变以考生中考文化课程课考试分数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实行中考文化课成绩、等第、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同时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逐步将省、市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录取办法,培育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0、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教师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建立示范学校薄弱学校网上互动机制,开展网上培训以及网上其他形式的远程教育活动,扩大优质资源的共享面,全面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1、保障每一个孩子享有相同的义务教育权利。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设立亲情电话,开展结对关爱,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门组织,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定点学校,实行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把残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2、加强督查,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督导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监测机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实施评估考核,县督导室把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化水平、优质资源共享水平即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按照均衡发展的进程组织人员分年验收,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同时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均衡发展规划实施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二〇〇九年三月五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