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原理》体系改革研究论文
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全球创业观察 (GEM) 国际创业研究项目, 已迅速成为国际领先的创业领域研究项目, 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全球创业比较研究的标准。根据GEM项目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合作伙伴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所提供的《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显示:以批发或零售为主的客户服务业是中国创业者选择创业的主要领域, 具有高附加值的商业服务业创业比例低, 且创业者对自己创业能力的认可程度有所下降, 恐惧失败的比例逐步提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成功创业所要求创业者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一现象, 国内创业教育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成功比例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 学生需要系统规范的创业教育, 以培养创业精神, 识别创业机会并实践创业行为。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在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期间, 以美国为例, 民众就业艰难, 但大学生就业势态却普遍良好。这与美国从小学就开始灌输创业精神的社会体系和大学阶段普及的创业教育课程密不可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经验来促进国内院校创业基础课程的分析和改进, 是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成为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经验中最为实用的一环, 就是这些国家为了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实力的提升, 异常关注创业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尤其是美国专门在商学院开设一门创业学并作为专门的课程学科来推广。
美国鼓励创业课程建设的一般做法为:为创业教育事业专门设立委员会来协调各个院校创业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激励各个二级学院带头落实切实有效的创业课程建设, 组织相关活动。各个学院根据自身特点来融资、培训创业导师、研发创业课程等;商学院组建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整合全校资源和外部资源 (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家) , 吸引不同专业和学业背景的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全美创业教育排名第一的百森学院为例, 创业教育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 通过创新性教学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
与西方已形成系统的教学研究体系的创业教育不同,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 主要由德育教师为主, 侧重于第二课堂。具体来说, 一方面, 高校普遍把创业教育当作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另一方面, 第二课堂是创业教育, 尤其是指导创业实践的主要途径, 主要依赖比赛和项目实施。虽然参加第二课堂, 学生可以理解一些创业知识, 并开展一定的实践行为, 对活跃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作用明显。但在现行模式下, 从高校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结果来看,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欠缺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必要的创业知识、以及足够的创业指导, 大学生成功实践创业的案例非常少。
根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2018年初, 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原理》课题组首次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启程》必修课程, 2018年底, 我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做出重大调整, 由18课时的《大学生创业启程》扩展至36课时的《创业原理》教学时长。课程编排小组对创业课程的课时调整、教学模式、考量方法都做了细致合理的教学改革, 旨在建立与完善一套适合我校学生需求和我校实际情况的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基础课程。促进大学生生存性创业向机会性创业的转变。
二、《创业原理》教学内容框架
开设《创业原理》全校通识课, 根本目的是强化创业教育, 借助国家鼓励改革创新这股热潮, 以教学模式等为基点, 大力研究创业课程的理论建设, 进一步搭建大学生的创新就业平台, 将目前欠合理的课程编排、教学类型, 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方法的引导都进行合理周到的改革。推进建设院校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做到真正提高学生创业实力和创新实力。
《创业原理》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见图1) , 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践演练以及创业实践培训等多样化的课程建设项目。针对自身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创业理论、创业优势、创新能力的传授, 切实提升学院学生群体的创业激情和能力。改变学生固守的传统就业观, 激发学生群体的实践和创造才能,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和抓住机遇的眼光, 根本上做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教育, 具体要解决以下两个教学问题:
(1) 增加创业理论、创业案例分析课程内容和企业家讲座。以“塑造大学生创业氛围, 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行动, 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成功”为理念, 定位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增加包括工商管理知识、经济法规知识、战略管理知识、投资理财知识、税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等。在现有创业课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经管类、工商管理二专、理工类和文科类等三个类别不同专业类型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方式, 强化学生的冒险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 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将创业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欢乐,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磨炼意志毅力, 培养开拓精神, 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
(2) 使学生明晰创业计划书的书写流程, 来提升学生对创业理论和实训的认识。在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践演练以及创业实践培训等多样化的课程中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力争学会创业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鼓励、团队协作等多样的能力, 技能培养大致可以归为方法能力、社交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四个层面的训练。强化案例引导的传授模式, 借助前人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引导学生评判该模式的优缺点, 在创业计划的编写方面学生要独立完成;引入实验教学模式, 如将实验、游戏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入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团队组建等环节的内容;第四、强化实战模拟的教学方法, 比如借助“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为平台, 将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引入创业管理课程等。
三、《创业原理》教学体系搭建
《创业原理》教学体系的搭建需要通过构建多层次金字塔型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突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与培养重心的差异化。因此围绕高校各个专业不同的专业培养重心以及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 搭建的《创业原理》教学体系如下:
(1) 面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聚焦企业家精神、领导艺术与领导力、决策能力等企业家综合素质培养, 以适应其个性化发展需求, 打造未来商业领袖;
(2) 面向辅修工商管理二专学生的创业教育突出技术成果转化、市场机会识别与资源整合能力等素质培养, 以强化技术与市场链接, 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
(3) 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创业通识教育则重点关注创业知识普及、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氛围形成等。
课题组革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 创建基于多层次差异化目标的金字塔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如图2所示) , 既实现高校创业教育面向各专业学生的全覆盖, 又体现不同专业背景创业教育培养理念、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的差异化和针对性。
结语
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向全校学生构建的《创业管理》教学体系, 是满足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对当下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要求的一种新的尝试, 它并不是简单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而是由学校牵头, 工商管理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 借助MBA资源整合校内和校外硬件软件设施, 负责开发面向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本科生的创业原理课程, 总结创业方法论, 鼓励并指导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不同学院开展专业性创业活动。
摘要:开设《创业原理》全校通识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核心问题不仅是学习基础理论常识, 更是要借助前人创业的经验实例来深入研究课程改革, 力邀广大企业建设者参与讲座或研讨会。最后通过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实质性地提高学生创业技能。这需要以专业为对象, 依托有效的课程设计, 通过教育实践形成《创业原理》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原理》教学框架,《创业原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臧玲玲, 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9, 37 (1) .
[2] 刘月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分析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19 (2) .
[3] 王仁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短板[J].高教学刊, 2018, No.84 (12) :47-48+51.
[4] 贾建锋, 姚旭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基于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21 (1)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