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精选)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精选)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第一篇: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

第一篇: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意义,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争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一批批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勇立潮头;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引领年轻人筑梦青春,演绎一个又一个精彩传奇。时代的责任赋予年轻人,时代的荣光属于年轻人。

从自然禀赋看,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中华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禀性。从历史经验看,新中国开启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改革开放更是点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放开集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等,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争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呢?

第一,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第二,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第四,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积极突破,相信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当青春选择了更高远的志向,社会是否有宽阔的原野让他们去驰骋;当“创客”跌跌撞撞上路时,我们需具备“扶上马、送一程”的胸襟。创业意味着风险,创新也可能面临失败,我们既要为成功者奉上鲜花和掌声,更应该为失败者送去鼓励和宽容,让青年敢于创新创业,乐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芙蓉国里,向来是一方创新的热土;湖湘青年,携带“敢为天下先”的不变基因,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一定会发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优良传统,以青春之自我,建立青春之事业,实现青春之价值!

第三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征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在达沃斯论坛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频频提到这一关键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使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精神追求与自身价值.

《易经》中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业是基石,创新是本质,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技术,使产品量增质优,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与新市场,也就更能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唯有大众创业,才能形成更多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的动力与活力,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

在本质上,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地创业。在社会上形成创业的主体,才能使大众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欲求,创新投入与创新探索。人民群众才会关注创新,尝试创新,践行创新。而只有在社会创新风潮的推动下,才会有更多的个人愿意去尝试创业,体验创业,创得成业。换句话说,只有以创新为底蕴的创业,才是真正的创业,这种创业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与活力。

脚踏实地,一心逐梦海洋的90后大学生陈晨来说,她的创业梦源自于对海洋的好奇。2011年,18岁的她成功考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学习。通过几年来的学习与考察,听着渔民们对于“无鱼可捕,无虾可捞”的抱怨。年轻的她感到渔业资源短缺的窘境。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了正处在蜕皮期的梭子蟹。处在这个时期的螃蟹浑身柔软,全身可食,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闪过她的脑海。她准备利用这一特点,创业养殖螃蟹。经过老师们的技术理论支持和政府在资金上的拨款,她终于掌握了软壳蟹养殖的核心技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上,她和她的团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但此时的她并没有止步,一个更大的愿望在她的脑海里展现。她想让科研变成实践,让创新成为成果。终于在2014年,宁波格瑞特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从宁波走向上海,进而走向全国。如今的陈晨继续脚踏实地地做着她的海洋梦,继续以海为伴,用青春筑路,在创新创业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创新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最具有青春活力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更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十年磨一剑,我们披荆斩棘,在青春之路上奋然前行。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从思想到行动上完成理论创新到实际创业的转型。让知识从书本走向市场,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1534070102班郑文强

第四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OC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

其实,李克强总理较早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他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随后他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且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以及创业和创新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的重大社会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言简意赅地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回顾过去,1978 年,为发展农业生产,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决定,极大地激发出亿万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1980 年,温州市工商局发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标志着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被认可,“个体户”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探索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一支重要力量。1993 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粮票”被正式取消,闲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

到解放,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为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

现实。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出到现在不足一年,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对经济的推动贡献,也反映出大众创新创业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四、落实《意见》精神,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抓手

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会一帆风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的改革精神和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破除制约大众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目标,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第五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

目录

1. 2. 3. 4. 5. 1 政策提出

2 总理批示

3 地方情况

4 政策解读

5 重要事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

编辑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邀请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到,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带来的“非物质性好处”。他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工作职责包括: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工作,研究和协调《意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加强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专局、外汇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由发展改革委主任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批示

编辑

李克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3W咖啡屋,与众多“创客”交流,询问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创新想法,听到拉勾网介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促进100多万人就业,李克强予以肯定。他说,稳增长为的是保就业,创业创新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基础。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李克强来到联想之星,考察为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服务情况,并与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创业者交流,李克强称赞这里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培养创造财富的人。他说,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李克强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对他们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场所等便捷优惠服务表示赞许。李克强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方情况

编辑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015年8月5日下午召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发布了湖北省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

据介绍,该政策被称为“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包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28条意见。

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最大亮点在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观察发现,28条新政中,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达12条。

12条内容分别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扶持失业人员和低保家庭成员创业、项目化推进各类群体创业、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氛围等。

12条内容给创新创业者以极大便利。比如,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把贷款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五类人员”,拓展到在湖北依法开办个体工商户,自主、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微企业的各类城乡劳动者,贷款额度为个人最高10万元、合伙最高50万元,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财政贴息。

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对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及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毕业3年内大学生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和在校大学生,在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可享受每年最高1.8万元的场租水电费补贴。港澳台籍、留学回国和外省籍大学生可同等享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合同,可在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业潜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45.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8万人,困难人员就业7.95万人,均实现任务完成过半,同比基本持平。截至6月底,湖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02%,低于4.5%的控制目标,也低于去年底的3.10%,就业局势基本稳定。[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解读

编辑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杨开新)[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事件

编辑

2015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15〕90号):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