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全文)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全文)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城市街道设施Street furniture (街道家具/城市街具) 是街道上的各种功能设施的总称, 具体包括交通路牌、路障、路灯、交通信号灯、椅凳、候车亭、邮报亭、景观雕塑及分类垃圾桶等。对&。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从产品设计的视角

城市街道设施Street furniture (街道家具/城市街具) 是街道上的各种功能设施的总称, 具体包括交通路牌、路障、路灯、交通信号灯、椅凳、候车亭、邮报亭、景观雕塑及分类垃圾桶等。对“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理论研究, 通常包括设施的建设规划、新技术运用、设施的管理、文化符号的研究及运用、设施设计方法以及分类等。本文所作属分类研究, 对象是城市街道 (强调步行人群密集的次级道路) 内的公共设施, 以未来产品设计的视角对其作简略的分类, 以期为专业的设施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建议。这些设施包括在做城市规划及道路建设时配套的旧设施, 随着社会发展而配套的现代设施, 以及短期内将可能出现的智能设施。

1 从产品设计视角作类型研究的理由

在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这两个群体之间, 设施最重要的目标是用户群体, 同时设施的设计者和管理维护者也同设施产生着联系, 并能实现批量生产。从这个意义上,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具有典型的工业产品属性。故而从产品设计的视角作用户角度的研究, 能对设施进行更准确的分类, 更有助于设施的设计和管理。

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方法, 但未有按产品设计的一般思路去考虑用户。如根据美学原则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的硬质设施;根据功能将街道设施分为道路、边界、铺地、小品四类;根据设计要素又可分为步行环境、车辆环境、游戏区设施和街道小品四类;也有根据景观功能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三类。这些分类方法侧重点都各不相同, 但几乎都以设计者的视角进行的分类 (另有其他不常见的分类方法, 在此不一一详述) 。但是, 设施毕竟是为人服务的, 仅仅依据设计者的主观规划进行分类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以日本对城市环境设施的分类研究为例 (参见日本《商店建筑》1989年“商业街活性化特辑”) , 他们按照环境设施专业功用将室外环境设施分为安全性设施 (如消防栓、步车隔离带等) 、便利性设施 (如公厕等) 、快适性设施 (如花坛、休息座椅等) 、情报性设施 (如路牌和告示板等) 、管理性设施 (如变电器等) 几类, 其设计理论研究中重点研究各种设施整合的可能性, 但由于分类研究会导致分类设计, 在整合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作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 同时, 整合的结果亦无法用该分类方法归类。因此, 新的分类方法是必要的, 从产品设计的视角作分类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是缘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 各种基于数字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应运而生, 如感应式灯具、LED信息牌、智能公交车站、智能路网查询机等, 这些设施的功能属性在与人进行信息和行为交流时展现, 这正导致设计工作的复杂度增加, 学科交叉点增多。故而, 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的用户体验理论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用户的话语权也将增加, 规划师把持设计的现状已经开始被打破, 需要工业设计师的介入。

第二是由于设计理念的发展。随着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理念的发展, 原来的分类研究理论已经不太实用。旧的分类方法会让设施设计者习惯以功能主义的方式设计设施, 忽略用户感受, 而产品设计的视角正是以用户研究为起始, 而交互性质的城市街道设施更以用户体验为设计研究的基础。

第三个理由是现代景观设施的属性已经开始改变。旧的景观设施概念仅属功能和美学范畴, 但现代景观设施本身属性已经外延, 可外延至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以功能为基础的旧分类方法已不适应现实景观设施的发展。

故而本课题研究设施类型时强调从受众的角度审视设施的属性, 也适当分析设施要素与其它三要素的关系 (如图1) , 认为将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分为互动设施、被动设施、传达设施和基础设施四类较合适。不同于“建筑本位”的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研究从受众感受层面对设施进行分类, 考虑设施的时代发展, 避免了传统分类的局限性, 有助于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设计。

2 对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分类

2.1 互动设施

互动设施是城市公共设施中与用户信息交流最多、最能体现设施设计效果的一类。在城市交通目标体系中, 它对应着最大的用户群体, 同时对应着用户个体“愉悦”的目标体验。“愉悦”在产品设计中指人在与产品产生联系的过程中或过程后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用户产生互动的街道设施, 能让人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相应的情感和美的感觉, 进而得到“愉悦”的体验, 这也是当前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互动设施的技术特征是:在城市街道公共设施中应用了多点触摸技术、感应技术或信息共享技术。其中, 多点触摸技术是从iphone手机上延伸到城市街道设施的技术, 该技术在设施上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 将来多应用于带有屏幕的设施, 例如能够为市民提供关于交通、旅游、饮食、娱乐等信息的CityWall项目, 以及能通过屏幕操作提供交互式体验的娱乐设施等。而感应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应用已经如火如荼, 如感应式灯具、智能公交车站、智能导游查询机等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公共设施已经出现在城市街道空间中, 这类设施出了其基础功能外,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市民的交互体验需求, 创建了市民与城市信息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

2.2 被动设施

被动设施是由用户主动操作的, 在用户与被动设施产生行为联系时, 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 设施被动接受用户的指令, 以用户体验为其设计基础。被动设施一般表现为可控性和私密性, 部分被动设施也同互动设施一样需要情感化的设计。被动设施设计的关键词是“便捷”, “便捷”的程度用用户的整体印象来度量, 这强调了此行为中用户的主体地位, 故而用户研究完全主导着被动设施的设计过程, 用户研究的任务包括为设施设计提供规划方案, 为具体设计提供创意, 提供设施管理方案, 以及对设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等。另外, 被动设施在不与人产生行为联系时, 其功能处于休眠中。

常见的被动设施可包括公共生理服务设施、便利性设施、休闲服务设施三类。公共生理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无无障碍设施等;便利性设施如电话亭、书报亭、邮筒、垃圾桶、公交车站、停车位等;休闲服务设施如休息座椅、遮阴棚、自动售货机等。

2.3 传达设施

传达设施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被动设施相反:在与用户产生行为联系时, 传达设施处于主体地位, 并向用户传达单向的信息流, 无论用户接受信息与否, 其功能总处于激活状态。被动设施设计的关键词可归纳为“舒适”, “舒适”在本文中解为“舒服”和“合适”, 分别指代用户的情感体验目标和传达设施的信息传达目标。

传达设施可包括景观小品类设施、信息导向服务设施两类。前者多用于升华街道空间主题, 重在向人传达城市文化;后者向人传达具体的服务信息, 如交通导向信息、娱乐餐饮或其它说明性质的信息。举例来说, 景观小品设施可包含花坛、景观雕塑、水景、植栽等;信息传达设施可包含路牌、广告灯箱、信息牌等。

2.4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特指功能性基础设施、专业设施) 是城市街道设施系统的基础, 在城市交通目标体系中, 它对应着全部的用户群体, 但往往不直接与用户产生行为关系, 其作用是满足现代街道设施的水电以及信息供应, 为设施系统提供基础功能和控制。基础设施设计的关键词是“安全”, “安全”是所有设施设计必要属性, 但对基础设施尤为重要。另外, 功能性设计的设计更依赖小范围用户, 即规划师和专家的意见。

基础设施可分为水电安全设施和管理性设施。水电安全设施包括电缆、照明路灯、窨井盖、下水道等;管理性设施如变电器、治安岗亭、垃圾站、后台控制室等。

3 结语

本文的分类研究是从产品设计的视角进行的, 期望能为设施理论研究者提供一种思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行业内, 多专业合作已经成为趋势, 为了能让城市设施设计更迎合城市的发展, 希望工业设计师能更多地参与到这一课题中来。

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四个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秀的城市建筑、健康深厚的城市文化和合理完备的设施,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属设施要素, 故而对城市街道设施作单独的门类研究很有必要, 该研究不仅能为城市街道设施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而且有助于设计者更深层次地把握设施与城市、设施与人、历史与未来等关系。

摘要:从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的视角, 对城市街道公共设施作其工业产品属性上的分类, 以期消减城市规划等相关理论对设施设计理论本身的负面影响, 使城市街道设施设计对目标群体更有针对性, 更符合“设计回归人性化”的时代设计理念。

关键词:街道设施,类型研究,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 郭亮.城市规划交通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2~3.

[2] 张旭, 王峰.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0 (10) :30~33.

[3] 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 徐贤如, 于春丽.道路景观附属设施设计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9 (5) .

[5]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6] Gage M, Vandenbery M;张仲一[译].城市硬质景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7] 王子平.城市街道柔性界面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8] 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2) .

[9] CHARLESA.B1RNBAU M, FASLAROBINKARSON.Pioneers ofAmerican Landscape Design[M].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New York, 200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