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叙事在高职会计专业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道德叙事,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式和教育成果表达形式, 在教育教学中正呈日益发展之态势。为此, 我们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进行了道德叙事的教学尝试和探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以会计专业为例, 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相关思考整理归纳如下。
1 道德叙事及其意义
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叙说故事。它源于文学创作, 既可以通过口述来进行, 也可以通过书面叙述来进行。道德叙事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讲述日常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各类事件, 尤其是学生自己的故事, 从而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促使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道德叙事的过程, 就是以叙述教育事件的方式实现对叙事者自我精神生命重建的过程, 是构建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过程。道德叙事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道德叙事符合大学生道德知识学习的特点
叙事在青少年个体成长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思维敏捷、易于幻想, 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感兴趣, 且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较为理性地思考与判断, 而道德故事恰好能满足大学生这一特点。道德故事常常是具有具体情节, 富有戏剧性或探险性,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在被生动故事感染的同时, 也感受到所传递的道德价值信息, 进而与故事对话, 由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1.2 道德叙事能够为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
教育实践所需要的教育知识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化的实践知识, 另一类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知识。一般的课堂教学所呈现的知识, 是有关教育实践的普遍而抽象的知识, 通常它包括具有普遍之意义的教育价值性知识、教育规范性知识和教育事实性知识。而道德叙事所提供的, 正是一般教学活动中所不能提供的、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成长。
1.3 道德叙事更加贴近学生的道德体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自省习惯
道德叙事乃是一种阅读故事的过程而非听故事的过程。阅读故事的人很可能把叙事中的生活感觉变成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想象和实践行为。道德叙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的、情感的、想象的和像故事一样的方式, 而不是像理解科学知识那样的逻辑推理或者理性判断的方式。平凡的、普通的道德故事比那些远离自己实际生活的历史伟人或道德家的故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亲身的体验, 因而也更容易贴近学生, 并产生知、情、意、信、行等多方面的德育合力, 引起道德共鸣。德育叙事有利于学生找到一个日常道德经验的参照系, 从而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1.4 道德叙事蕴含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道德叙事往往是一种融情节性、戏剧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叙事形式, 更容易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教师和学生讲述自己或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 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这是当今信息化、个性化时代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重新调整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以及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对象化的关系。因而, 道德叙事对于改变传统的以说教方式为代表的道德话语权威, 营造民主、开放、生成性的师生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 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施道德叙事的可行性及具体做法
高职会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承担着培养既具有高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会计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 更是一种道德操守的教育。真实、公正、正义、忠诚、诚信以及保密等, 是会计专业人才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 在会计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运用道德叙事, 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 把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行性。
2.1 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道德叙事的类型和形式很多, 如日记、传记、图例、档案分析、讲故事、书信、访谈记录、参与式观察记录等。因此,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根据会计专业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要求, 对道德叙事进行选择、分类与整理。
比如, 在讲授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时, 根据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结合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按照真实、公正、正义、忠诚、诚信、保密等不同的主题对不同的道德叙事进行分类, 以备教学之需。
2.2 引导学生做好分析与解读
道德叙事尽管具有生动性和情节性,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然而,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叙事, 由此而理解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 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校生活及人的复杂性, 在现实的实践行动中, 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
人在教育生活中的基本处境, 既有善的存在, 包括爱、信任、希望等善的伦理, 也有恶的存在, 包括欺骗、伪诈、伤害、崩溃和毁灭等恶的伦理。比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高芳原为某艺术团体演员。1998年该团解散, 高芳考取了会计证后调到某公司财务部担任出纳工作。高芳从事会计工作以来, 感到出纳工作太具体、太琐碎, 认为一辈子干会计没多大出息, 所以在工作上应付差事, 敷衍了事, 也从未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2003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 高芳在工作中将接触到的本公司新产品研发计划及相关会计资料复印件提供给其在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的丈夫, 致使该民营企业获利, 其丈夫也从中取得收益, 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和解读, 使学生认识到, 高芳的行为完全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高芳从未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违背了“提高技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高芳在工作上应付差事, 敷衍了事, 违背了“爱岗敬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高芳将工作中接触到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其丈夫, 违背了“诚实守信”和“保密”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高芳利用在工作中接触的会计信息获取不当利益, 违背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总之, 面对职业生活中存在的善和恶, 教师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 对道德叙事进行一番分析与综合工作。理论能够为道德叙事之分析提供解释性框架, 实践则为道德叙事之理解提供背景性支撑。教师对道德叙事的分析, 既要站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高度, 又要能够真正深入教育实践之中, 使道德叙事成为教育理论联系实践之桥梁。
2.3 叙事主体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避免学生成为静态的道德叙事的“听众”,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做叙事的主角。多给学生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或自己身边感人故事的机会, 从而实现叙事者主体的多元化。比如, 每次课前5分钟, 我们都安排了一个重要环节:即让学生们讲叙一周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等等。有的同学讲叙了周末打工被老板欺骗的经历;有的同学讲叙了周末作义工的体验和感悟;有的同学讲叙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和快乐。
让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 打破了教育过程中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人为的分离状态, 使参与教学活动的所有主体真正联系在一起, 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倾诉与倾听的过程, 给课堂教学活动铺设了一条主体之间的对话通道, 使说教性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叙事性教育成为可能。
2.4 所叙之事有针对性,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道德叙事教育意义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故事文本、语言修辞和课堂文化等方面的语境, 只有在作为“读者”或“听者”的学生阐释框架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 我们在选择叙事文本的时候, 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 我们在讲述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方面的要求时, 我们选择了诸如大学生简历包装出“顶级高才生”、“高科技”手段制作假荣誉证书、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案件等叙事文本。通过这些叙事故事, 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 是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当我们选择道德叙事的内容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故事中的内涵, 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从而起到启迪的作用。
总之, 把道德叙事运用到高职会计专业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开拓了新途径, 它突破了以往以说教、灌输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 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更加重视学生的话语权, 重视学生自身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 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摘要:道德叙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式和教育成果表达形式, 运用到高职会计专业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更加贴近学生的道德体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自省习惯,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道德叙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做好分析与解读, 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做到叙事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道德叙事,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北京:华厦出版社, 2004, 4.
[2] 周兴国.教育叙事及其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3] 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J].人民教育, 2004 (18) .
[4] 秦天堂.浅谈高校德育领域中道德叙事的缺失、回归与误区[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