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技术护理教育论文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IC卡技术护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提高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质量,为医院制定护理人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明确归档范围,注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结果我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上了一个新台阶。结论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IC卡技术护理教育论文 篇1:
以创建数字校园为目标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摘 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科学办校、质量立校、和谐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学校工作。
关键词:数字校园;信息化;信息技术
学校以创建数字校园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合校情的整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步推进,逐步形成性能可靠、运转稳定、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和现代化管理的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思路。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是隶属北京市教委直接管理的一所全日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校地处北京市丰台区花乡,校园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北京市重点中专学校、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的优秀学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学校开设有护理、康复技术、药剂(药品营销)、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卫生保健、助产、涉外护理和家政与社区服务业等8个专业,护理专业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在校学生1800余名,教职工130名。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保障
学校早在2000年就构建启用了校园网,主要包括:两台HP服务器,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8座),网络互通13个教研室和IC卡微型机售饭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近年来,我校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达到200多万元。为实现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网络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目前学校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
1.整体结构
学校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拓朴结构,核心机房设在实验楼三层320室,约70平方米。互联网接入方为电信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光纤接入,带宽30M。主干网采用带宽为1000M的多模光纤,楼内采用10/100M自适应交换机,带宽为100M的超五类双绞线,终端采用10/100M自适应网卡。布线范围涉及各行政科室、教研室、教师集中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
2. 核心设备
接入交换机采用CISCO3750,下接防火墙CISCOPIX525。七台服务器:两台HP380,配置为Intel Xeon 3.2G/1G/136G,分别作为网络版杀毒软件服务器及DHCP、DNS服务器;一台HP380G5,配置为Intel Xeon1.86G/2G/252G,作为视频点播及ftp服务器软件;一台联志XEON2.8G/512M/73G,为医教多媒体素材库及课件平台系统服务器;一台方正圆明服务器,配置Intel Pentium D/3.4G/80G,作为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一台HP LC2000,配置为PIII999M/512M/36G;一台HPTC2100,配置为PIII1.3G/512M/36G,为学分制管理软件服务器,目前校园网中的网络节点数为420多个。
3. 网络利用
提供24小时互联网的登陆服务,方便广大师生教育教学及信息的查询。
建立了校外及校内网站。外网租用搜狐虚拟主机对外发布信息,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内网用于行政办公、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后勤管理及发布校内通知等。
所有教室均可接入互联系统,形成网络多媒体教室,方便了教育教学。
提供FTP服务,每个教师均分配有100M的网络空间,便于备份重要的教学文件。
学分制管理系统的使用,满足学籍管理网络化,利于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医教多媒体素材库及课件平台系统应用,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60G的素材。
为10人的网络版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提供网络支持。
视频点播系统的开通,提供了40G的视频教学素材,丰富了教学模式。
为50个的学生电子阅览室提供网络服务。
在图书管管理方面实现网络化,实现图书采编、录入、检索、流通网络化。
学校在食堂售饭、结算中应用IC卡。
二、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建构“主体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模式过程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将起到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几年来,无论从配套硬件及相关的应用软件方面,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以管理现代化推动教育教学优质化,以教育教学优质化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注重提高教职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计算机培训力度,采用校内培训及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分层次地实现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建立一支能使校园网正常持续运行的骨干队伍,并使全体教职工能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 注重网络资源建设
学校统一规划,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学科的发展和要求建设自有的教学、科研、学生、人力资源库。积极鼓励教职工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丰富学校的教学素材资源库。
3. 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是提高相关网络硬件设施,二是加强人员管理及安全教育,通过综合措施打造网络的“铜墙铁壁”。
三、加强信息服务功能的拓展,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网络建设及信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校园网布线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和学生信息应用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网络抗入侵、抗病毒的能力;校园IC卡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发。
根据存在的不足,准备在今后的网络建设中逐步解决。具体目标如下。
完善校园网络,优化网络布局,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VOD(视频点播)、COD(课件点播)系统,实现教学班能随时按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
建立视频广播系统,实现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功能。
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逐步实现教师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
建立网络化、自动办公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自动化。
建立通信系统,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实现现代化通信。
强化网络安全系统,实现不同身份登陆获得不同访问权限。
在远程教育方面,通过校外网站及卫星接收逐步实现。
解决网络节点及校园IC卡应用,使全校所有部位全部连接到校园网,实现校内消费电子化。
完善校园电子监控系统,为科技创安提供支持。
安装电子广告宣传栏,提高宣传的时效。
四、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不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以应用促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优化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创建数字校园。
参考文献:
[1]祝晓丹,王冲.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85-87.
[2]孟宪彬.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学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81-83.
作者:赵广泉
IC卡技术护理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
【摘要】 目的 提高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质量,为医院制定护理人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明确归档范围,注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结果 我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上了一个新台阶。结论 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關键词】 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动态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42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群众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加强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丰富和更新护理人员专业内涵,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中,突出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明确归档范围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材料构成和形式不同于其他档案,在建立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中,参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规定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1 永久性材料
1.1.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本院制定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方案,反映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的各类材料。
1.1.2 本院举办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讲义、音像资料、照片及培训教育资料、主讲人及参加学习情况等有关资料。
1.1.3 护理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及学时记录。
1.1.4 护理人员每学年参加培训的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IC卡登记表,动态管理资料及学分登记表。
1.1.5 护理人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1.2 30年保管材料
1.2.1 应届及新进护理人员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考试成绩单。
1.2.2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年度考核等级表。
1.2.3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
1.3 10年保管材料
1.3.1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自学计划、学历教育等材料。
1.3.2 本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自编教材,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试用期培训、进修期培训等资料。
2 注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1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收集
2.1.1 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兼职档案人员要强化档案意识,增强建档责任心,对工作中产生的档案做到随时收集,定期将随时分散收集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进行集中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无缺。
2.1.2 注重归档质量,加强对资料的甄别和鉴定,切实将反映本单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资料归档。
2.1.3 注重动态管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客观反映医院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现状,便于护理管理部门从宏观上掌握护理人员接受新知识的变化过程,要求档案必须真实反映护理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貌和动态变化,从而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最直接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依据。
2.2 对管理类材料的整理 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制定的文件、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花名册、登记表、培训资料、讲义等,按照文书档案整理的要求整理归档,装订组卷。
2.3 对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整理 实行一人一盒一档,按件用线装订,以工号为序编制案卷号和目录,卷内包括个人工作学习简历和学历教育材料,继续教育证书(培训证明)及审验证明和培训材料,自学培训计划和培训考试试卷及成绩等,学术论文和科研材料。按照文书档案的整理要求编制卷内目录,整理立卷。
2.4 对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中形成的照片、音像、声像及光盘按照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归档。
3 充分发挥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作用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医院护理队伍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真实记录,是护理人员知识更新和实际技能的真实反映,是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不仅为护理人员年度考核、晋职晋级、人才成长与发展、管理和使用提供依据,还为医院制定护理人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也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记载,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护理人员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刘国红
IC卡技术护理教育论文 篇3: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指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與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通过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是指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健康和医疗相关设备和系统间的信息自动集成及智能分析共享,建立旨在提供统一便捷、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医疗保健环境。
“感知健康 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 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 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 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遠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 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具备互联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六大特征。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并催生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实现智能医疗。医疗服务的电脑化和系统化,可以全方位最大化医疗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有效地实现无缝信息共享,智能的医疗系统更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服务的质量和速度。一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任菁菁、何前锋、李兰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瓯: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刘怡:浙江省卫生厅。沈剑峰: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
本研究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资助,项目批准号:2008BAH27B00。
作者:/任菁菁 何前锋 金瓯 刘怡 沈剑峰 李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