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通用)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通用)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难忘的泼水节 说课《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芦湖赵店小学 于爱青一、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 ”为专题,带领我们走。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

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

难忘的泼水节 说课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芦湖赵店小学 于爱青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 ”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 而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二:教学目标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纲。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和周恩来周总理并不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泼水节的有关视频。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根据我班的情况,我制作了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几张泼水节的图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先让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老师再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1961年的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那一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难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认读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小组合作,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展示交流:

1、根据自己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自己的理由,读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后简单评议。随机展示搜集的周恩来的资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高兴。)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指导书写生字:凤凰

过度;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让人怎能不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引出第三环节。

四、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一)思考问题小组展示交流:

1、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句子三: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四: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3、指导朗读: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周总理来了,人们的心情怎样?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

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指导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亲切、和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什么情况下谁笑容满面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用笑容满面来说话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3)想象: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课件说明)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学生知道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幻灯:当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____。总理还把水洒向__,祝__。)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祝福总理健康长寿。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感悟“难忘” 学习

6、

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 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去的仅仅是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总理爱人民。傣族人民爱总理)

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的用法。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感悟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 板书

13、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心连心 傣族人民

六、当堂达标练习(出示课件)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主讲人:黄玲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课文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故事。

2、教材编排特点

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2、全班拼读生字。

3、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4、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5、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6、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7、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

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⒈ 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 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⒈ 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⒈出示傣族泼水节场景的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凤凰 周恩来 恩人 敲打 对襟白褂 衣襟 白大褂 咖啡 踩伤 端正 顶端 蘸墨水 蘸水笔 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

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一:11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随笔

篇二: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2分钟) 1.导入新课

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两遍。 2.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出示: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标出自然段。

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测:完成自学检测。

(2)五分钟后进行全班识字比赛,评选“识字星星组”。 2.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纠正学生课堂常规。 3.自学检测

①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 ) ( ) ( ) ( ) ( ) ( )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 ) ( ) ( ) ( ) ( ) ( )

咖 啡 踩端 蘸 寿

②多音字组词

(二)后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

(1)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2)哪些字最难记?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2.小组汇报易读错的字。句式:我们组提醒大家容易读出的字是: 。 3.全班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句式:我们组认为字用 方法更容易记住。

①形近字比较识记:风——凤

②熟字加、减偏旁:凰恩敲襟褂咖啡踩寿

③动作演示识记:敲 蘸 踩

5.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不带音节的。

四、合作探究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指导:

1.朗读比赛。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家听,并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说说泼水节是时候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是 。

(3)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找出段落读一读。

(4)仔细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哪些段落在写这部分内容? 2. 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

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课文好。但是在读课文前先回答老师的问题。

(1)合作探究问题1 (2)合作探究问题2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3)合作探究问题3 (4)合作探究问题4

五、当堂训练

1.巧手练写字。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完成课后“我会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ō shuǐ ji? jìng ài bǎi shù zhī fang huángyì nián yí dù ( )( )( ) ( ) () (2)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木因白鱼心

( ) ( ) ( )

七、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个泼水节为什么让人难忘呢?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难忘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难忘的泼水节》。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相信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一定会干劲更足。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1.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2.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试着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

教师借助课件相机点拨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问题1 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问题2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问题3 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指导学生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想一想,说一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二)课堂小结

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2.小组两两互查;3.小组提出出错点,班级纠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量词。

一( )花炮 一()龙船

一( )花瓣 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串串 ____ ________ ____ 3.辨字组词

恩( )敲( )特( )咖( )啡( )

寿( )龙( )凤( )凰(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多么____哇,1961年的____!

多么____啊,1961年的____!

六、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七、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 人们欢迎周总理江面(一条条龙船)天空(一串串花炮)幸福 难忘

人们(欢呼)

周总理泼水

【教学反思】 篇三:《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小学课堂网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 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

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

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第五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周总理祝福人们——”等。同时,这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训练。比如: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你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句话吗?诸如此类。

不足之处:

1、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还被我死死的牵引着,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周总理资料放在课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在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时,与设计的自学指导脱节了。

4、整堂课零追碎问太多了,没有统领性的问题。

5、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6、课文结尾处不干净利索,句子训练显得多余。

7、课文拓展没有进行。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总,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