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第一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反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赵玉乐
有效教学是节约老师投入量和增加学生学习收获量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高效教学。反思自己所教学科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我想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传统历史学科简单的被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当学生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加强对历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这里我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教学的浅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的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老师的课堂讲解没有激情,死气沉沉、昏昏欲睡,那如何要求学生饱含热情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用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语言讲解,让许多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的事例,拉近了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准确利用历史材料
历史教学需要把握历史材料的使用,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得到自己的历史观点,作到“论从式出”。我认为利用历史材料首先要使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插图。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插图的存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历史插图有的描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景,如《三大战役示意图》;有的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面貌,如《康有为》;有的展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如《聚集在中国的英国兵船》。这些直观的画面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持久的热情,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期待,饶有趣味地的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直观的印象。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
历史学科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可复制性。它的学习不同与理科类学科,可以通过实验讲解分析 ,所以历史学习的情景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感情的共鸣,再现了历史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可以选取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物品带进教室,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空洞的,其实它是离我们很近,明白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三、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这里不仅指我们讲解时自己思维方式的阐述,更多的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多时候学生可以为我们提供比我们讲解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个学生的能力可能有限,但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不要粗暴的打断学生的语言,最后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对于方向正确的内容给予引导,若方向有误,就要及时的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这样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会学生思考,这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问题,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新课。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变法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在教学中把历史上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是问题具有可操作性,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如,我在讲《“大危机”与“新政”》这课,讲到罗斯福总统为使美国摆脱危机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时,联想到我国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的公共工程三峡大坝和现在在农业、教育方面采取的许多惠民政策,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如中东局势、我国西部开发及社会热点等,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收集资料,直观地观察、分析、思考。另外,教学时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四、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思考,寻找比自己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一是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思维变成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二是通过教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同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共同反思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在备课中应该理清各个知识点间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逐步渗透,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而且,任何的教科书都不是完美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使用,当然还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做适当的修改,变形。绝对不能盲从教材,一味的按照教材的思路教学,否则的话,教师最多不过是一个“教书匠”,也很有可能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由以上的观点来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愿意学历史;要以历史史料为依托,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要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充足的准备、精彩而饱含激情地语言感染学生,深刻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水平,多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感觉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李秀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经过近几年学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较好的小组发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被动参与,我们经常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的意识不够强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
三、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发现效果不错。
学会分工与协作。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经常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使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差异结构。首先,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需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6)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小组长要负总责,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监督。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定期评出“优秀小组长”,并让优秀小组长在全班做经验介绍。实行“小组长”轮换制,每位组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使其都有责任感。 学会交流和倾听。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及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学会总结与汇报。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组织小组成员对记录员的记录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代表的是小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学会欣赏与激励。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时,要懂得鼓掌,表示赞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激励评价,既能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如“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又能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不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四、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促进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依据各组汇报员汇报的质量、本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做组间互评;第三次由教师做全班导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最后,一月一总结,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为合作学习走向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通过几个月来的实践,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很容易半途而废。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导演”。否则,课堂会变成一盘散沙,教学目标难以落实。第三,教师在许多时候要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进行,不能因合作学习而否定接受式学习,两者需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此外,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评价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等问题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李秀丽
2014.5
第三篇:有效教学的反思
月考结束了。可是我却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又一道,结果却收效甚微。学生成绩并不理想。反思原因,追其根源,我想还是没有做好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有效教学呢?根据有效教学的理论,在课堂上,教师本应该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结合对我自己课堂的反思,我觉得英语课要有效,应该少废话多练习。
首先,少废话多练习
一般我上课的情形大都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就容易开小差。让学生多做些练习,课堂效率会高很多。不经过训练,就不能达到目的。俗话说:“光说不练空把势。”
其次,光练也不行,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口语能力,学之所用才是最重要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重在交流。说实话,我们在说中文时也时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更何况是外语。鼓励学生多说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同时,这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形式。
第三,正确运用多媒体。
有时候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还要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的做那么多的“花边”来修饰呢?!我觉得这是违背“有效”理念的!回头想想,有一些课很豪华,在课堂上学生被老师准备的动画、图片……所吸引,学生兴趣很高,可是一堂课下来,没有实实在在的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细致、深入的训练,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效果和在家看了一部动画片一样:好看。所以,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运用。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落实。
教学中,我应该经常反思一下:
(1)课堂上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还是少数学生?
(2)所讲内容是否进行了反馈,对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是否采取了补救措施?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
(4)学生的预习、复 习、作业是否落到实处?
(5)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经验
(6)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并获得了解题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否做到了有效。向课堂要成绩不是说说的。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通过课程学习,让我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也给我今后的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有效课堂不只是课堂的高效率,还应留给学生充分自我探究的空间。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到授之于渔,还要做到授之于欲。“渔”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而更高一层的“欲”,就是常说的内驱力,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而我们老师要当好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的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及时解决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让学生有自由探索想象的空间,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教师反思对教学提升的有效性
徐涛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进入了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作为当下的教师,不能再用生硬的条条框框及其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去束缚新的思维方式,不能再千篇一律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传统教学中在教学生“学会”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已很难适应社会,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作为转型时期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突破出来,探讨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育教学路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强有力措施,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展开行动研究,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转化成高效的教学。
教师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叶阑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从这句话看出,一名教师辛辛苦苦干一辈子工作,但如果不经常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只埋头教书而不进行课后反思,那只能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到头来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只有经常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成为教育教
学专家。因此,教师的反思,对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可想,一个专业能力低下的老师,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吗?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才能不断地学习提高,提升自己掌握相关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丰富而扎实,则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火花”,产生“教学灵感”。反之,预想的策略再完善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常规,更新教育思想,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规范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新的理念来指导具体工作,能自觉地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使教育教学能与时俱进,为社会服务,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反思教学,有助于将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经验相结合,并转化为行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没有明显的模式可套。我们是教人而不是教书,教书育人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模式,只有不断地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教育日臻完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积极有效的反思,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经常滴写一点教学反思,与心灵对话,做个体的主人,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长期坚持,定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反思,而反思促进教学更有效。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进步提高,只有逐步前进和提高的教师,才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至更进一步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