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实施方案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9高考备考实施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2019高考备考实施方案
2018-2019高考备考作文训练 之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头条“信息战你来我往”,抖音、快手小视频你争我夺,都抢什么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 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此次作文是多则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此类作文题,可先概括每则材料内容,再看材料间是相同、相反,还是互补的关系,然后按照其关系立意。
在该题中,第一则材料,百度、头条代表的是信息,抖音、快手代表的是休闲。材料主旨是“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第二则材料,赫胥黎的话表达的是一种担忧,忧虑人们的时间被无价值的事情所占用;第三则材料,还是说娱乐的负面作用,但同时暗示了仰望星空和安心读书是有意义的事;第四则材料,借专家的话再次说娱乐可能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坏处。 综上,材料核心:内容无限、占用我们大量时间的娱乐坏处很多,人生有限的时间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读书。因此,可立意为“不要沉迷于娱乐”“切莫娱乐,不妨读书”等。
优秀标题:
别让娱乐毁了我们的未来 娱乐无限,我心有度 娱乐要有度,走好人生路 正在复兴关头,岂容全民娱乐 娱乐过度不可取,志存高远正当时 莫让生命在流量中流失 莫让生命中流量中流失
流量并非全部,娱乐不是归宿
莫让娱乐淹没诗和远方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沉沦于娱乐和庸俗文化,以至于忘记了读书,忘记了诗和远方,忘记了仰望星空。所以莫让娱乐淹没诗和远方。
过度娱乐即沉沦自我。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手机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潜藏的危害。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现在手机上的各种小视频你争我夺,许多人沉沦于一个又一个看似有趣的小视频中无法自拔,而这浪费的是你与家人共享欢乐的时间,浪费的是你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浪费的更是你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的时间。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小视频,你忘掉了周围,忘掉了自己的工作,更忘掉了自己的目标。过度的娱乐就是沉沦。
庸俗文化终制造恶果。 正如赫胥黎所担心的一样:“人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与欲望的庸俗文化。”在成年人沉迷于庸俗文化的同时,他们在无形中也影响着祖国的未来。抖音上一个小女孩在拍制视频时无意把妈妈洗澡的照片传到网上;九岁小男孩偷取家中十万元为女主播打赏,这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反映的正是庸俗文化造成的恶果。
重拾书本方可完善自我。
近日,一教育节目因邀请的嘉宾太过于“娘”而遭到家长的集体吐槽。那些男嘉宾个个浓妆艳抹,装扮过于女性化,因而被吐槽。其实这些流量小生实在不适宜出现在此类教育孩子的节目中,毕竟书本才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大火,观众好评如潮,说明还有许多人甘愿静下心来,重拾书本,亲近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因为通过书本我们方可提升自我。
艾青说过:“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河行舟。”我们不应被娱乐的大潮席卷,随波逐流,顺流而下,而是要时刻牢记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
拒绝娱乐毒,畅饮阅读泉
狄更斯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上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不过是打篮球、跑步、踢毽子、滚铁环等简单的活动。而如今,科技不断发展,人们手中可支配的金钱也越来越多,娱乐方式也从多彩的户外活动变为一部手机上的各种软件。无论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在餐馆里或公交车上,都可看见一人一手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娱乐之毒已经侵入人心,我们应该警醒,莫让阅读蒙了尘。
娱乐之毒毒心毒身毒社稷。
“12岁少年花光母亲留下的积蓄买装备”、“17岁学生连夜打游戏猝死”“14岁女孩因手机被收跳楼身亡”……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时不时地曝出来,我们似乎已见怪不怪了,每天在各地都有类似的闹剧上演。娱乐之毒早已不是最初的熬夜追剧逃学上网等“小伤害”,为了它,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断陨落。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无心工作,学生无心学习,每人捧一部手机似乎就得到了全世界。这样的社会如何发展?这样的国家怎能前进?一位院士的去世引发的关注不及某位明星的绯闻千分之一,实在令人寒心。娱乐之毒深入骨髓,让人丧失意志,让国家失掉动力。
阅读之泉养人养城促发展。
丘吉尔说:“一个不学习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纵观古今,我国闪耀着光辉的文化奇葩万紫千红。从《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无一不是前人呕心沥血、倾尽才华之作。阅读使我们明智,阅读使我们进步。我从海子的诗句“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一看太阳。”明白意义之于人生;我向三毛学习“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风中飘扬,一半在泥土里安详”的人格;刘慈欣的《三体》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妙的向往……阅读不仅丰富知识,更塑养人格。近年来,我国各城市推广城市书屋,创意书吧,都是为了使人们爱上阅读,创书香社会。人人阅读的国家,必将是奋勇向前的国家。
在这个内容无限,时间却有限的人生征途中,我们应当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沉下心来读一本书,品一杯茶,过“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高雅生活,不做“低头族”、“手机的奴隶”。拒绝娱乐之毒,酣饮文化阅读之泉,做守住本心的人。
第二篇:2019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攻略
一、 2018 试题 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命题。在总结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重视思想性,更加重视学生素养与能力考查。试题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稳”,是指高考内容稳定,各题型分值稳定,没有较大变化。考查内容按照考试大纲对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一点没有变化。从题型看,包括论述类阅读、文学类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五部分组成,各题型和分值除了个别题型有微调外,基本保持稳定。
“变”,是指试题在稳定中又呈现出几个新的变化:
首先,从分值上看,有细微调整。诗歌鉴赏试题有变化,试题从去年的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变为四选一的题目,分值从5分降为3分,主观题分值增加了1分,诗歌鉴赏总分变为10分,比去年减少了2分。小说阅读由14分变为15分,增加1分;默写由5分变为6分,增加1分。
其次,从阅读量来看,有所提升。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8250字,全国卷Ⅲ7900字,平均约为8300字,比去年提高了几百字。
再次,从题型上看,部分题型发生较大变化。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改去年成语、病句和得体分开设题的命题特点,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试题巧妙设置在一个语段当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一改以往连续几年设置的句子填充题,改为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考生关注语言的具体应用。同时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考查。文学类文本试题,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由去年的“二篇散文+一篇小说”形式变为三篇小说。三篇小说新变较为明显,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也有回忆性小说、科幻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
作文试题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杀回高考,以“幸存者偏差”为内容的全国Ⅱ卷试题,立意较为宽泛,可写性较强,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前几年对审题立意限制较多的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其二,全国卷Ⅰ“给2035年的的18岁的学生写一封信”和卷Ⅲ“三个标语”为内容的试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这种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方式,也是一个显著变化。
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属于显性、表象的变化,隐藏在这显性和表象之下的,是2018高考隐性和实质的变化:更加重视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素养既包括知识,更包括能力,还包括思维。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实际应用。以往的语言运用题单纯就考点设置题目,试题灵活性与应用性不强,考查的知识性内容过多,对能力考查不够充分。今年语用题的一系列变化加强了对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和语感的考查。有些平时做题很顺手的同学,遇到今年的试题,感到不适应和措手不及。
二是加大对思维的考查力度。在去年考查逻辑推断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直接在赋分最多的作文题对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作文试题虽立意多元,但也有深浅高低之分,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必须具备较好的思维品质。诗歌鉴赏探究题设置开放性答案,鼓励考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多元思考,激发发散思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设置问答题,考查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语言运用的框图题通过描述图形,考查思维建模能力,也是对思维的一种考查形式。
三是加强对阅读能力考查。全国卷通过论述类文本的第二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构思和结构的深入理解。小说阅读通过探究题考查阅读鉴赏评价能力。实用类阅读通过图文方式,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重点是信息的提炼、概括、整合、分析能力和跳读、浏览等能力。试题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更趋全面。
四是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考查力度。近几年的试题,一直在做这样的探索。今年的力度也很大。一是提高默写分值,考查内容都是课本名篇中的名句,有深广的文化内涵。二是联系课本内容,考查文化常识。如全国卷中的“豪右”“京师”等词语,均来自必修教材。三是重视汉语文化,加强对书面语准确表述、谦词敬辞规范用法、文段语体风格一致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解语言文字文化内涵的能力。
二、 2019 备考 策略
(一)命题趋势
1、试卷阅读量会进一步提升,难度稳定中有增加趋势。从2016年到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量,以全国卷为例,已经从7000多增加到8000以上。预计到2019年,阅读量仍会进一步提升,达到或接近9000字。根据高考对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与命题趋势,预计试卷会在以下几个板块增加阅读量:
一是增加论述类阅读的文字量。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内容由于以往对字数的限制,常常要压缩删减,不能呈现原貌。随着高考论述类阅读试题的改革,今后的论述类阅读势必要呈现完整的文本,通过加长文本,增加试题难度。这种改革其实已在悄然进行,今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已经达到934字。预计明年的字数将超过1000字。 二是增加文学类阅读的文字量。文学类文本由于字数所限,以小说为例,所选文本要么常常删减很多内容,要么直接选择微型小说。字数增加之后,很有可能会变为长篇的节选内容。
三是增加语言运用试题的文字量。通过呈现更生动鲜活的语言素材,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
2、试卷题型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强,考查能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高考题型一般比较固定,但局部不排除作修改的可能。如今年语言运用题型的变化,默写分值的增加,都是在考纲范围之内的微调。语文高考近几年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预计2019年仍然会有不小的变化与调整。变化的点主要应在:
1、论述类阅读。阅读选材和试题形式很有可能都有大的变化,主观题也有出现的可能。
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新题型也会不断涌现,旧题型改头换面也可能会出现。
3、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式作文、漫画作文都有轮流出现的可能。
4、文言文试题。多年未考的实词意义推断、断句主观题、信息筛选概括有出现可能。
5、实用类阅读。几年未考的人物传记题有出现可能。从能力角度看,对知识性考查的试题会以综合性形式出现,单纯考查死记硬背性的知识性题目会越来越少。考查能力和思维的试题会越来越多。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进行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对鉴赏、评价、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
3、对中华文化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程度会进一步扩大。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古代传统文化,又包括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是近几年的趋势,如文学文化常识、名句默写、文段修改、谦敬词语修改、成语等内容。但诸如对文学文化(如对联)、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思想)、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考查都还是空白并有很大空间,题型也会更加多样。除了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2018年的作文试题,与时俱进,让学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进行写作,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时代精神和当下理念的认识程度,是对以往高考备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法的有效纠偏。这也提醒考生,时代精神、社会热点、理论前沿就是高考内容,需要关注,还需要思考,更需要认真准备。
(三)备考策略
1、提升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试卷阅读量的提升,对考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与阅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到底,是对考生的阅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努力改善自身阅读品质。首先是提升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不是单纯提升读速,而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文本确定合理的阅读方法。如非连续性文本要跳读、浏览和精读相结合,在阅读时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并且带着题目的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和句子,重在筛选信息。文学类文本要精读细读和扫读要结合。小说文本要首先从宏观把握整体结构和写作手法,重在揣摩人物形象,学会分析鉴赏。文言文要学会把握文体特点,筛选有效信息,注意关键词语。
2、扎实复习课本,提升迁移能力。课本的复习一般在第一轮复习时进行。在以往的复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够重视,认为高考不会直接考查书上的知识,所以复习时也就会草率和应付。这样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高考试题虽然不会对课本知识进行直接原封不动式地考查,但一定会变换考查方式,通过某种合适方式进行考查。近几年语文试题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我们以今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举例分析: 【全国卷Ⅱ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这道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第二题,主要考查文化常识。由于该文段选自《后汉书》,联系必修四学过的《后汉书》选文《张衡传》,不难发现,其中的A选项和D选项都是课本底下的注释内容。这属于直接对课本知识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再以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全国卷Ⅱ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第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荐”,根据语境其实不难判断。王涣已经去世,人民吃饭的时候弹弦唱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祭奠”。如果判断不了的话,再联系必修四《窦娥冤》一课中窦娥行刑前的唱词“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个“荐”的意思就是“祭奠”和“超度亡灵”之意。
第二个句子的关键词是“狱”,联系课文《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即可迅速获得“案件”之意。
由此可见,高考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方式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较为隐晦。在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句式、思维经典结构等内容,要烂熟于心,随时取用。二是努力做到在微观复习的同时,积极从宏观上建构知识体系,把细小的知识点放在大的知识网络里去建构坐标,进一步培养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
第三篇: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备考策略研究
2018高考英语全国卷3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及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是备考尚未结束。 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2017年修订的英语高考大纲关于阅读理解的解读 第二部分2018年全国卷三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第三部分 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备考策略
第一部分2017年修订的英语高考大纲阅读理解部分解读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建构阅读图式的能力。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段落,或第一句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主要考査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理解文章细节内容很重要。
阅读试题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但英语单词的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不同。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不查词典而通过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是阅读测试中检测的一种能力。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1 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阅读: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不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2017年考纲关于阅读理解的六变
1.由“接触外语”变为“学习和使用外语”。
2.由“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变为“作者没有明示文章的主旨要义,需要读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归纳和概括”。
3.由“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变为“根据所读内容做出判断和推理”。 4.增加“阅读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
5.由“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变为“必须把握全篇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
6.考纲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持续是热点。
第二部分2018年全国卷三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2018高考英语(全国卷3)的阅读选材丰富多样,分别关注当代生活的不同领域,贴近学生生活,开拓学生思维。选材往往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入手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们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背后更是有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阅读依然是传统的四篇单选阅读加一篇七选五任务型阅读,试题涵盖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全部阅读技能,包括主旨要义、事实细节、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作者意图观点态度、语篇逻辑关系等方面。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2018高考英语卷三阅读理解部分具体体裁与题材:
2 A篇,应用文,旅游广告类阅读,200(282)词,文章主要介绍了去Holker Hall &Gardens 游玩的一些信息,包括交通方式、开放时间、门票以及特殊活动等。3个题目都是非常常规的细节题,“题干定位”,答案一目了然 。
B篇,说明文,310(445)词,文章主要介绍了加拿大西部城市道森市发展的兴衰及其原因。2个细节题,1个推断题和1个主旨大意题。
C篇,记叙文,364(488)词,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于2012年荣获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故事。通过讲述了中国建筑师在其作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这篇文章的选取首先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在高考英语试题中有机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传统应付诸于实践”。涉及2个推断题和2个常规细节理解题。
D篇,议论文,305(443)词,人们往往认为物品越多越好,然而作者看来并非如此。作者通过让女儿捐赠玩具和女儿一起玩一个玩具的亲身体验让她体会到物品少同样可以用获得快乐。教育孩子的故事,中心“物品少照样活得开心----live more with less”,贴近生活。2个细节题,1个推断题和1个主旨大意题。
总之,2018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出题紧紧围绕着考试大纲,强调英语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而这个特点也与我校紧扣大纲,严抓基础,坚持不懈要求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的复习备考思路一致,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三部分 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备考建议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向是高三考生的至理名言,但是从今年的试题来看,单纯依靠解题技巧只能解决部分简单的习题,加深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控文章主旨要义才是阅读理解解题的根本。深度解读文段在2017年和2018年个别篇章中已然成为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在2019年高考中趋势会更加明显,所以夯实基础,扩展词汇量,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将是2019乃至未来提高阅读理解得分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任何一个时期,想要提升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就一定要在各阶段稳扎稳打,高质量的量变才会转化为质变。阅读质量才是取胜的关键。
通过分析2018年的高考英语卷三试卷,我们对2019年的高考英语复习给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关注生活实事,思想与时俱进
3 近三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从题材上主要体现了一下三点,为我们以后重点关注的主题提供了方向:
①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的选材要真实,设置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②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近三年的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③关注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8年全国一卷的阅读D篇讲述科技新产品对生活和能源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新设备比旧设备更环保、更节能,因此建议人们使用新设备来代替旧设备。2017年全国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紧扣高考大纲,掌握高考词汇,系统学习句法,突破长句难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通常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语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熟练掌握课本单词,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考3500词,一定要掌握好,扎扎实实地打好词汇关。所有的文章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词汇理解的基础上,而且要重视词汇的活用、搭配以及近义词转换等等。掌握了词汇后,还需要掌握句法才能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最重要的是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运用,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出现。 其次,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 4 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助于突破英语阅读理解的长难句。
三、坚持不懈的进行语篇训练并保质保量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中英语学习的主线,着重加大语篇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语篇分写解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语篇分析解读能力的高低,是英语科目拿高分的核心因素。个人认为,应该课内精读、课外阅读“两手抓”,同时,找到同类文章的“公因式”,就能轻松把握该类文章的脉络。
1)课内精读、课外阅读两手抓
在阅读理解题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避免盲目就题论题,急功近利。 要立足教材资源,挖掘训练素材,始终坚持以教材为主,以课文阅读为主线,逐步提升学生语篇理解能力与语篇分析能力。例如,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思路,包括明确文章的体裁与题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态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梳理等,使学生形成认真分析阅读材料的习惯。但课堂阅读材料毕竟有限,高中生应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英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和众多英语学习类APP上都有海量的地道英语美文。阅读不仅能让同学们感悟英语语言之美,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也是培养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提升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2)分类阅读,提取公因式、击破语篇
高考英语文章有很强的规律性,分体裁、分题材找到了同类文章的“公因式”,就能轻松把握该类文章的脉络。要精选阅读素材,渐进式的强化练习,注重做题时间的控制和阅读速度的点亮提高,从练入手强化知识运用,从分析入手注重能力的提高,从结果入手寻找适应的差距。鼓励并帮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按题材和体裁对语篇进行分类,找出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的规律和基本框架。如介绍发展史的说明文,通常会在开头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发展阶段和特征。最后结尾部分,往往是对如今现状的描述,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抓住这个通用框架后,阅读此类说明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脉络,明白大概意思了。
5
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九大题型和解题技巧
例证题
1.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
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时。
2.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3.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4.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5.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一般不会是正确选项)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指代题
1.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2.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3.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4.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词汇题
“搜索代入”法: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b.高考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句子理解题
6 1.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2.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3.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4.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 思路:对句子微观分析,不行就依据上下文,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
推理题 “最近原则”
1.标志: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2.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3.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4.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 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
主旨题 “串线摘帽”: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1.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2.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3.小心首段陷阱。
4.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
5.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
作者态度题 1.标志:attitude 2.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 3.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4.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 too many. 5.举例的方式。
6.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谋篇结构。
7.做作者态度题时特别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
判断题
1.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
7 2.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
3.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还是“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
细节题 看完题目回到原文,重叠原文,得出答案。 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1.词汇题: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深刻含义 2.句子理解题: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3.推理题: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从原文中得出。
正确答案的特征
1.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2.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3.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4.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5.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错误答案的特征
第一大层次:无中生有(未提及的概念);正反混淆(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所答非所问(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
第二大层次:过分绝对;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因果倒置;常识判断;推得过远;偏离中心;变换词性。
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
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
第四篇:2019高考语文作文指导系列之九作文的备考
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之九 作文的备考
作文命题趋势
近三年来,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尽管基本相对稳定,但还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稳中有变,形式灵活,不固守、不保守。例如,2017年全国一二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全国三卷是命题作文,北京是命题作文,天津是命题、话题与新材料交融而成的命题形式,江苏、浙江、山东是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
2.近三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保持新材料命题趋势,但写作指令任务却灵活多变。例如,2015年全国一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2016年是新材料作文隐含任务驱动的漫画作文,2017年又运用了新材料作文+多项任务驱动型命题: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③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的任务驱动,指向社会实践应用,增强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性,写作的对象性也大为增强。
3.命题材料类型,也常常灵活变化。近三年高作文命题的材料类型有漫画材料,有现实事件材料,有观点性材料等等;前几年,还有多项材料、寓言故事型材料等。考生一定要注意,命题材料类型不同,写法就不一样,因为材料作文命题的类型对考生审题、构思、思维等写作能力的制约性很大。
命题内容变化,值得考生注意: (1)不断向“立德树人”,“高考育人”功能转化,意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华价值观、文化自觉;也越来越注重“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正视现实困惑、勇于担当,提升人生境界”等思想内容的引导,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命题思想。
(2)越来越贴近时代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逐年加重体现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高考作文在写作能力考查方面,呈现了如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考生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考查,突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性的考查,强调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逻辑性思维;
3.在题目的审题与构思方面,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仍有门槛,强调构思有层次,结构完整(构思的外化),提倡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但更注重正确思维的引导。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与能力,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四是文章构思与语言运用。
提高文章的构建水平,要从审题、拟写标题,到文章开端写作,到主体段写作,再到整体层次构思,都要做认真训练。
典例一:(2017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广东一考生
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 1
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在共享单车中,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是快速。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来的“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孔。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发达的高铁网。你们也许无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用马拉火车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正如你们所见,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绚烂的风景线。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筑建“生态中国”。这些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国对减轻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是高速的,更是绿色的!
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的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
【解析】
审题立意方面:该文根据题意和写作任务指令选择了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三个关键词,抓住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的关联点,都是科技带来的新事物的特点,确立了中国是一个崭新的科技大国的中心论点,告诉“外国青年”中国在科技之光照耀下是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国家。立意切合题意,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一致。
文章构建方面:采用总分总构建思维方式,提出观点后,总写中国速度,再由大速度讲到小速度,最后进行总结。尤其每个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表述清晰明确: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科技之光带来的“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这四个中心句架构起全文的整体思维支架图,既让全文思路清晰,也让观点醒目耀眼。
拟题、开头与结尾方面:该文拟题为“科技之光,照耀九州”,简洁醒目;开头写“在你们面前,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结尾再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照应,然后再写“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不仅使全文首尾圆合,形成了整体结构的美感,而且处处扣题,处处突出中心论点。
高分议论文的特点
(1)鲜明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正确、切题,而且鲜明地提出来,不能模糊不清,甚至没有观点。 (2)规范的开头:议论文开头基本要求是规范,根本任务是开宗明义,亮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
(3)清晰的框架:议论文的框架一定要清晰,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读起来清晰,易于把握。 (4)深刻的思考:要能揭示本质、分析原因、预见趋势、提出办法。要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手段。 (5)精彩的语言:语言要流畅、清晰、自然、有力,在此基础上能营造一定的文采。 (6)丰富的材料(不能能用材料的作文除外):议论文的材料要丰富,一般要有2个以上,最好能有点有面,兼顾古今中外、各行各业。
对于全国卷高考作文来说,按下面要求来做一定可以拿高分。
1.认真读懂题目,弄清楚要素与关系,审准题目,明确题目到底要我们干什么。
[来源:学|科|网Z|X|X|K] 2
2.鲜明地提出观点。
3.清晰地讲清楚理由,最好有两条理由以上。
主要考虑:本质、原因、作用(危害)、趋势 4.不断地训练将每个理由写成说理充分的段落 5.不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力度
6.除了最常规的议论文文体外,也可以尝试一下书信、演讲等更有对象针对性的文体。 备考方向 培养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有利于发现新思想,立意新颖,避免人云亦云;有利于打开思路,深刻理解题意,洞察议论的针对性,选择最佳的角度立意,写出新意。
现在作文常常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所以必须是“综合角度”立意,即使是抓住一个侧面立意,这个侧面也必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是主要矛盾角度。当抓住一个侧面立意时,必须注意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征,以及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同其他侧面的关系。
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多角度立意,多拟定几个立意,万万不可抓住一个侧面就立意作文。分析问题是也要多角度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纷繁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影像。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产生多种结论。事物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要认识事物的真正面目,就要从多个角度看。要论证清楚明白问题,就要从多各角度去分析。
典例:(2018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可从统计学家沃德的角度,分析原因,揭示本质,确定立意。也可以从军方调查组的角度,分析原因、揭示本质,确定立意。还可以从综合角度立意。
培养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总结。上一层次是总说(概括性思想),下一层次是分说(具体性思想)。从概括性思想到具体性思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用纵向思维安排文章的结构。
层层深入就是纵深挖掘、逐层递进、追根溯源,多问几个“为什么”,把分析论述的思路向纵深方面发展,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主观到客观、由哲学到文化、由家庭到社会、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等等。力求对事物的见解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具有预见性。这样就会对问题的分析有较强的层次性、阶段性、严密性。
分解理由:理由,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1.分析原因。 2.分析本质。
3.分析作用(或危害)。 4.预测趋势。
[来源:Zxxk.Com] 3
5.联系有无相同或相反现象。 6.提出正确做法。
以上几个方面构思时要尽可能全面思考,写作时则可以抽两三点来深入展开。 充分说理的办法(我为什么这样认为,理由是什么?) (1)要有分解为两三条理由的意识 (2)掌握分解的方法
方法一 一定要学会从材料的要素中进行分解
方法二 当前社会、青年一代、民族精神、国家政策、世界形势 (3)学会把理由展开写成漂亮的论证段落
方法一 如果有恰当准确的例子就使用传统的例证法 典例: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光彩。(分论点)回望芸芸众生,更是无处不见这一普通的禅理。(过渡)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高原上最美的雪莲。在偌大堂皇的深宫里,文成公主勤修琴棋诗画,树大家闺秀之典范,教化于民;在青藏高原上,她却主动出闺,以改革者的胸怀与魄力推崇唐文化,帮助高原的人民走出原始生活的囚牢。(例子)同样是美丽的公主,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肩负的使命的不同,焕发的光彩亦不同。(分析与结论)
方法二 如果没有恰当准确的例子就务必学会完全的道理论证 充分说理之二 学会把理由展开写成漂亮的论证段落 方法一 如果有恰当准确的例子就使用传统的例证法
四层次展开法:主题句(引出句)+(延伸分析或过渡句)+事实论据+论证+结论 典例:
他就是这样一个改变自己的人。(引出句)本可对仆人颐指气使,他却选择了亲力亲为;本可锦衣玉食,他却选择了温饱足矣;本可夜夜笙歌,他却选择了挑灯夜作。他将自己由高高在上的贵族改变为平凡低微的平民。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充分体验到底层百姓所受的如大山般压得他们透不过起来的压迫。(事实论据)如果没有这样的转变,何来真实感人的作品呢?(假设分析)正是因为这牺牲一切荣华富贵的改变,托尔斯泰才可真正融入百姓,从而写出在黑暗中迸发火星和令人振聋发聩的的伟大作品。(因果分析)改变自我,才能使自己走向深刻,走向崇高,托尔斯泰的经历真是令人钦敬令人深思啊!(结论) (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
方法二 如果没有恰当准确的例子就务必运用完全的道理论证,具体而言有以下方法。
这类段落不借助例证,而是直接讲道理,依靠深刻的思想、严密的推理、充沛的气势来取胜。这类段落的难度较高,但如果刻苦训练,能使文章有一种大气与高度,在众多常规之作中起到脱颖而出的效果。 纯议论段落写作的主要方法:
阐释扩展 典例:
第一喜,喜在女儿冰雪聪明,对家人关心备至。你一向习惯在高速上开车时接电话,殊不知,坏习惯的背后,有着家人热切关注的眼眸。他们忧虑,他们担心,他们屡次劝阻,他们寝食难安,不正是因为对你的无限关切吗?而您女儿的私信举报看似大义灭亲了,实则对您爱得深沉。私信是为了顾全你的颜面,更是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而着想。多么聪慧的女儿啊!有女如此,又复何求? 融入对专业的理解 典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确保了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连续性与落实的有效性,是语文素养由师到生的传递。由听、说、读、写的训练到个人内化素质的感悟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大河干流,滋养着语文素养的干与枝,是繁茂的基础。言质兼美的雅文,节奏意境皆雅的诗歌,议论独到精辟的议论文,是启迪智慧与思想之明灯。语文课堂要能对学生以语雅之,以文化之,以丰富之形式吸引之,
[来源:学科网] 4
展现语文课堂之魅力,则学生会喜之好之,于提升语文素养大有裨益也。
以社会现象代替典型例证 典例:
如今,我们常叹息世事艰辛。有人不恕:车主被交警开罚单后痛骂其全家不依不饶;路上一点碰擦便怒火大发誓要你死我活。有人怀疑:他们用最大的恶意看待世界,孝子是装的,好人是搏出名;他们甚至赞颂恶人,因为它们至少“真实”。我们的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习惯了冷漠与暴躁?我看见许多人对其他人满是防备,我看见许多人对所有满是怀疑,我看见许多人的眼角挂满冰霜。
使用对比、引用、比喻(类比)等促进道理论证 典例:
再往深了说,文化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的,若此次道歉的思想成为主流,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是可悲的,每一段历史都有了规范化的叙述方法,所有文化作品千篇一律,那还谈何发展?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不相信中国会崛起,因为他是一个从来不向外输出文化的国家。”文化的发展迫在眉睫,可一个开放的环境却迟迟不来,且不提一个优秀的喜剧作品被要求道歉,就连正常的文化进口都逐渐成为奢望,美剧的严格审核,推迟播放,日本优秀动漫作品的禁播,再对比国内,拉低观众智商下限的抗日剧,粗制滥造毫无逻辑的动漫剧,《熊出没》、《喜羊羊》等遭人诟病已久的动画片,没有一个开放环境下文化的公平竞争,谈何发展?(谈对于贾玲恶搞花木兰的看法)
融入全面、发展的、辩证的思维 典例:
也许有人认为,回乡创业会遭遇“拼爹游戏”的迷局并受挫。(驳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难道一线城市就没有“拼爹游戏”吗?我们不能因别人、个别事件而否定一切,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政务改革的深入、透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君不见一个个大老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一个个小苍蝇也被拍死,我们的社会环境越来越纯净,还在一线城市苦苦挣扎的大学生们,请你们花一点时间,回乡考察一下,相信会不虚此行。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北大白领,放弃高薪工作,已经回归故乡创立了快递公司;海归博士,放弃北上广,在成都卖起了包子;北大学子,力排众议,回乡养起了土猪……他们有的已经成功,有的正在成功的路上,你是行动起来还是犹豫不决呢?(联现实) (《圆梦最好是故乡》)
培养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关系”的展开过程中,去观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做出准确的分析论断。从而提高论证的思想深度、广度。
横向思维,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论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并列式组织思想,应该先说主要的后说次要的。“分析问题”部分多为横向结构。起承转合中的承
1、
2、3多为横向结构。
典例:
就拿各地民居而言,徽州的建筑“曲折如才子笔”,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高昂的墙头和参差的造型,无不显出“贾而好儒”的气氛;如果你去福建,闽南客家的建筑会给人坚如磐石、团团圆圆的美感;若是来到江南园林,曲径通幽、翼然亭阁之中,你不禁会吟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而当你登上巍峨壮美的长城时,感觉到的却是俯瞰天下、豁然开朗的气势。仅是一个中国,建筑的风格就如此迥异,气象万千。(“杂” 本段展现了作者对建筑的丰富知识)
培养任务性思维
写作是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写作是面对特定读者,为达成某种目的,有确定的交流话题,表达作者思想的活动。尤其是考试作文更是如此。所以,审题必须搞清楚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语言、写法等等语境要素,这些都影响作文的质量、成败。
因为,写作是基于特定语境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书面交流。语境决定语篇。
语境,简单说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流的言语环境。语境是语言运用、语言实践的的条件。语境对于写作具有指示、提示、限制、解释等作用。或说语境对于写作具有制约作用,甚至可以说制约写作 5
的方方面面。语境对写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作文题的指示、影响作者的认知、思维过程来实现的,就是说语境对作者具有指引、限制作用,作者依据语境,确定话题、表明观点、筛选内容、营造结构、以及选择文体、写法、语言等。通过对交际语境要素的分析,从而明确哪些写作要素是有明确限定的,那些是没有限定的,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任务。作文能力本质应该是“合语境、合目的的书面表达和交流能力”——作者针对具体或拟真的语境,写出符合语境要求和文体要求,达成交际意图的文章.。语境驱动了立意,立意依据语境要素。交际语境写作,是“作者”围绕“话题”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运用“文辞”组织相关“内容”影响“读者”从而达成“目的”的活动。交际语境写作就是任务型写作,写作任务来自语境。
交际语境要素一般包括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表达等。搞清交际语境要素,就搞清了写作任务。
典例:(2018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
【解析】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这是本题的交际语境要素,也是写作任务。“围绕”,就是以三条标语的内容及含意为中心写作。作文必须“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这是内容性质和主题方向的指令,“围绕”已经暗示了思维驱动,即“关联”,立意时要关联起来,整体立意,不能在三则材料中任选一条或者两条来立意,必须整体立意,这也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在写作内容上,要点点出“关联点”,揭示三条标语的关系,并分析关系。给了地点、时间,考查背景分析能力,给了抽象的三个标语,考查揭示其含意的能力、对三者关系的认识能力,以及抽象材料形象化的表达能力。其实,无数的作文题,已经提示我们,凡是遇到多元论证要素的时候,如三条标语、三个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三个名句、三个关键词等等,都必须讨论“关联”,分析关系。
培养分析思维
分析的过程是由现象到原因到本质,分析过程就如同“抽茧”和“剥笋”。它沿着逻辑思维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展开阐述,一步一步的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文脉贯通,逻辑严密,从而增强说服力。
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一个符合逻辑规律的结论。它的展开模式是阶梯式的,一次只前进一步,步骤明确,包含一系列严密、连续的归纳或演绎过程。在其展开过程中,作者能充分地意识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与运算,并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的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
典例:《当说必说》选段
“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义,是一种腐朽庸俗的作风,其“要义”是“言多必失”。那么,怕“失”什么呢?无非是怕说错了话丢乌纱帽,搞坏了关系丢选票,伤了和气堵死了方便自己的“渠道”。借用“好好先生”自己的话说:“坚持原则是非多,碰着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出,好人主义的本质是利己主义。
【解析】这段话中,作者先给“好好先生”下了定义,指出了其“要义”;接着论证了怕“失”什么,方法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后一层是指出他们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由表现,到原因,到本质,层层剥笋、抽茧。让读者有了清楚的认识。
议论段落着重阐述以下方面的内容: 分析内部联系,揭示因果关系。(考纲: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分析事物本质,给予深刻定位。(考纲: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来源:学科网] 6
分析作用危害,预测未来趋势。(考纲: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根据有无必要,提出正确做法。(考纲: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这类段落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有基本规律可循:善于寻找共识类的前提、善于运用三段论等推理、善于运用复句、善于运用基本修辞等。 主要思路简介如下。
以“直接指明”的方法使议论清晰明白。 以假设分析引人思考。
以因果、条件分析揭示因果。
以引用增强文采,引出和促进议论。 以比喻化难为易,促进形象化。 以渲情造势、呼告促进读者共鸣。
以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对偶增强气势,加强节奏。 以对比增加议论的深度。
多用复句增强论证的严密性,顺便增强议论文的外在气质。
典例: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从舜至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中国,咱们慢慢来》
典例:
世间诸多欢乐,为何人们总要执着于物欲?降低配置,从简拒奢,追求精神上的情趣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自古我国有老子超脱凡俗,携鲲鹏以遨游;有谢灵运不喜朝廷,独爱山水以至日日流连忘返,春秋不滞;论遍世界亦有那但丁脱离党派之争,一本《神曲》骂尽天下猪狗,置身政外日安闲适;更有大师莎士比亚钟情戏剧,名声在外却别无所求。他们比起世俗凡尘,更喜高雅情志;比起不知那日便会身首异处的王侯将相,更能享受生活的美好,领略生命的内涵并因此得以善终。不知又有多少人羡慕敬仰陶渊明那种不为九斗米折腰,锄菊南山下的生活?若是精神内蕴不宝贵,古时那么多名人骚客又何必摆弄些琴棋书画呢?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那么的趋名求利;静守本心,多寻些情趣,岂不快哉?
世界之大,包容万物。若是渴图这万物,未免过于高远而致人疲惫。然而降低点要求,放低点身段,专注于自我,寻找自我的精神趣志所在,与世无争而又幸福此生,何为不乐耶?亿万生灵终将化作飞灰去,在意那一朝一暮有何用?毋庸,无用,万事空。
斜阳矮屋,一桌一椅,一笔一墨,一壶酒一盘豆,文人墨客,不过如此,足矣足矣。夫复何求?复何求! 难点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来源:学*科*网] 7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2019中考备考计划和方案
147中学2019年中考备考方案
为了保证我校在2019年的中考备考工作有序进行,学生中考成绩取得更大的突破,实现并超越中考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我校2019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动力,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中考备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抓好我校2019年中考工作,确保实现我校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2019届九年级现有3个班,共有学生110人,学生数较少,且由于受招生范围的限制,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学科上的发展也不平衡。不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吃苦精神,少数学生厌学情绪较重。因此,要实现我校的中考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时间紧、任务重。
三 、备考工作措施
1、成立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考工作的领导。 组 长:张希霖
副组长:杜日弘 徐树和 张波 秦俭 成 员:吕红 黄建 全体初三科任老师
中考备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教务处,具体指导我校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协调复习进度,收集、传达中考信息,统一使用中考复习资料,统一组织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和市区模拟考试及有关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以下共识: A、时间紧,任务重;
B、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做到既要统筹兼顾,也要重点突出; C、实事求是,依据各阶段的复习任务和复习目标确定不同的方法;
D、狠抓全部学生的发展,在优生和所有学生成绩上不可偏废,两手都要抓,双管齐下。使优生有突破的同时,平均分更要下大力气。
3、班主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营造良好的中考备考氛围。各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浓厚的备考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备考。
(3)每个月召开至少一次科任教师碰头会,向课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生上课的表现。
(4)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制定好备考计划,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会阶段性自我总结。不定期召开优、中、后进学生会议,了解学生对科任教师上课的要求,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并及时做出调整。
(5)落实好班内的培养对象,组织本班科任老师对其进行分析,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
扬长(优势科目)不避短,对弱势科目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对学困生要不离不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中考中能有所进步。
(6)抓学生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①抓优生,“响鼓重锤”。营造培育优生声势,适当运用心理暗示,让优生定位,并做到广种博收。
②抓边缘生,“推拉并举”。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创造条件,实施分层管理。 ③促后进生,“百炼成钢”。认真分析原因,做细致工作,教给学习方法,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认识学习的价值。
④抓心理辅导,“轻装上阵”。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生的影响,重视细节,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减少中考中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⑥协调科任教师特别注重跟班教育,避免跟班脱节现象。 ⑦协调学科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要求各科任教师要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备考效率,做到: ①在班主任及教务处的双重领导下,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乐于奉献。 ②关注中考信息动态,认真钻研《考试说明》。
③精讲精练,找好、出好典型题目,结合应试技巧及应试心理进行针对性练习,突出讲练评的课型。每次测验结束后再针对共性问题讲评,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④结合学生学科实际,分类指导。 ⑤教师不旷课、不迟到。
⑥适当要求文科教师到教室组织“早读”和“傍读”。(班主任统一组织在距离中考约80天时进行傍读,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
5、切实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九年级全体科任教师要明确各班确定的培优对象,针对本学科比较薄弱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课外辅导,使之学科发展平衡。同时顾及全面,努力提高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做到以点带面,一定要做到全面提高。
6、注重两种课堂的建设
抓好“两课”,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两课”即复习课和讲评课。要明确“两课”的特点、功能、作用,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有效的形式和方法,避免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的重复课,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的宣讲课。复习课要有系统性、基础性、发展性,要引导学生疏理知识,辨识概念,总结规律,融会贯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讲评课要有“四性”。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②准确性:言之有据,掷地有声,正误分明;③系统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内外交叉;④启发性:注重点拨,启发思维,激发共鸣。“两课”要采取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尽量让学生提——疑难尽量让学生解——方法尽量让学生悟——思路尽量让学生找——错误尽量让学生析。从而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分析比
较,区别异同,重视同化;构建体系,加强练习,深化理解。
7、抓好三个轮次的复习
中考复习采用“夯实基础、专题训练、综合检测”三轮复习方法进行,部分学科可根据实际安排两轮复习,合理安排,进度适度超前。
要求所有学科在2019年3月上旬完成各学科内容新授,3月中旬启动中考复习。3月中旬至5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教学时间约8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完成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教学时间约3周。6月初至中考前完成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教学时间约2周。
一轮系统复习是成绩提高关键,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提升能力;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要做到“四个重视”: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归纳、综合、拓展、提高和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自主消化吸收的时间;重视规范训练和针对性训练,要在审题、做题、书写上下功夫,反对单纯的题海战术、不加选择的训练;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师生无效劳动。
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其基本要求是针对考试说明、中考考命题走向、一轮复习中的不足,突出主干,精选专题;整体构建,注重能力;查漏补缺,提高“两率”(解题速率和正确率);避免时间短、走过场。
三轮复习为综合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模拟训练。其基本要求是:综合训练,全面仿真;模拟考试,保温训练;回归教材,考前指导。
8、教务处的中考备考工作:
(1)教务处对初三备考全程管理、监控、指导。
(2)教务处组织周考、联考,整合优秀备考资源,使中考备考高效、有针对性。 (3)经常性的推门听课,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教学状态。
(4)整理、分析每次考试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整改措施。 (5)每月检查一次教案、作业、试卷。 (6)跟踪部分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
(7)及时召开阶段学情分析会,了解备考情况,提出备考要求。
四、几点要求:
1、将质量意识放在首位,中考成绩力争在2018年中考成绩基础上再提高2个名次。
2、在工作中每位教师要体现奉献精神,特别注意跟班教育,避免跟班脱节现象;
3、合理安排时间,抓好早自习和延时放学辅导时间,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注重课堂管理和调控;
4、配合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决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偏差;
5、工作中要善于找差距、寻对策,积极吸取他人成功做法,努力改进教学中不足之处;
6、班主任要做好科任之间平衡协调工作,多与科任老师沟通。
7、做好保学控流等工作。使所有学生安心的学习,并取得应有的进步。现在总人数是110人,不允许再出现流生,望全体老师共同努力。
8、重视学困生的提高,重视平均分的提高,重视全科合格率的提高,所谓全科合格率
就是区平均分乘以0.8以上分数除以参考人数。
9、各位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余时自己编辑试卷,试卷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10、营造好考试氛围和风气,严肃考试纪律。
五、2019年中考目标
1、校中考综合评估在全市所有初中再提高2个名次。
2、校中考总分均分在全区争取再提高1个名次。
3、有2-4人中考总分进入全区千百名以内。
现在,又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节,又是勤垦精耕、培育新蕾的时节。2019年中考,对我们来讲,会存在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但压力也是催生动力的源泉。
我们坚信,在区教育局、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全体初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2019届中考攻坚战。
沈阳市第一四七中学教务处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