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最为大众化的媒介。从电影所演绎的幻想世界, 到广播电视新闻所报道的现实生活, 以及铺天盖地的广播电视广告,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广播电视节目是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如今随着PC性能上的显著提高和价格上的不断降低, 广播电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等级的硬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同时广播电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领域扩大到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现在都可以利用手中的计算机来制作自己的节目。这就是计算机时代带给人类的福音, 现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过程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了。
1 现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内涵
广播电视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般来说, 可以分为前期制作, 实景拍摄, 和后期制作三个主要阶段。前期制作是筹划与准备的阶段, 拍摄阶段就是利用摄影机记录画面的过程, 当主要的拍摄工作完成后, 就到了后期制作阶段。传统上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剪辑, 将前期拍摄的素材剪辑成完整的作品。因为节目的大量信息, 并不是包含在某一个镜头的画面中, 而正是包含在一连串画面的组合当中, 包含在画面和声音的联系中, 所以说, 广播电视艺术正是表现在后期制作之中的。传统的后期制作是真正的剪接, 剪辑师将拍摄的底片进行冲洗, 要制作一套样片, 以防原始底片被破坏, 所以在这套样片上进行剪辑。然后从大量的样片中寻找所需要的镜头, 利用剪刀加胶水完成剪辑工作。这个剪辑工作是反复的过程, 将裁剪的结果反复观看, 直到寻找到满意的粘贴结果。剪辑师可以随时将样片从中间剪裁, 或者剪掉一些画面, 都不会影响整个片子的。这个过程直到现在仍然很常见, 虽然看起来很原始, 但这种剪接却是“非线性”的。这种方式对于很多制作技巧是很难完成的, 如剪辑师无法在两个镜头之间制作一个特效融合的画面, 也无法调整画面的色彩, 所有这些技巧都只能在冲印过程中完成, 所以工作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有顺序的, 剪辑师无法在已有的画面间插入另一个镜头, 当然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 除非把剪切过的画面的后面部分重新录制一遍, 这就给剪辑人员带来了很多的限制, 大大减低了剪辑人员的创造力, 并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烦琐的操作过程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现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应运而生。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技术使后期剪辑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将素材直接采集到计算机中, 利用计算机进行剪辑。它采用了电脑剪辑的非线性模式, 用简单的鼠标及键盘的操作代替了传统的剪刀胶水式的剪辑工作, 而且可以将剪辑结果立即通过电脑回放观看, 这样大大提升了制作的效率。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技术不但可以提供各种编辑器的功能, 还能提供编辑器无法完成的特技效果。早期的特效大多是通过模型制作、特殊摄影等传统手段完成的, 主要在拍摄及冲印的阶段中完成。计算机数字的使用为特效制作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手段, 也使许多过去必须使用模型和摄影技术完成的特效可以透过计算机科技来制作完成, 所以更多的特效就成为了后期制作的工作。特效镜头无法拍摄到主要是因为拍摄对象或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如恐龙或外星人, 或者是因为拍摄的对象和环境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存在, 但无法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时空中, 例如影片的主角从悬崖上跳下。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特技一般是通过计算机数字合成技术完成的, 先单独拍摄每个对象, 然后再合成。计算机数字合成技术利用已有的素材画面进行组合, 同时可以对画面进行大量的修饰、美化, 可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一种技术。如电影神话《泰坦尼克号》中的数字、特效镜头就高达500多个, 他们是以一种常规电影所难以创造的视觉效果, 震撼了无数观众;再如《阿甘正传》中阿甘和总统握手的镜头, 足以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后期制作中的无限可能。
2 现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的简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包括数字合成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数字合成技术主要是将多种源素材采集到计算机里, 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合成图像, 最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 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 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 磁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这种技术的基本过程是:第一, 可以不用考虑镜头的先后顺序, 先把素材输入到计算机里, 这大大提高了拍摄的随意性;第二, 挑选后的镜头只需要在时间上排列先后顺序;第三, 制作特技效果, 叠加字幕, 整合声音、音乐在声轨上的合成;第四, 形成特技效果, 输出节目。未使用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技术很深奥。实际上对于熟悉传统线性编辑而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人来说, 掌握这种技术并不难。在传统上我们一般使用两台放映机、一台录像机及切换台、特技台、字幕机等来共同完成编辑过程。但我们如果使用非线性技术, 就只需要一台视频工作站和一台录放机。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节省成本, 降低了费用, 这种设备价格只相当于同等功用的传统设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用于维护的费用则只有十几分之一;提高了音、视频质量, 传统的编辑设备每转录一次, 信号就损失一次, 每做一次特效, 上一遍字幕, 都必须重新转录一次, 到最后播出时, 已经“惨不忍睹”, 而非线性技术这些问题都不会存在了。
当前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有三种: (1) 图像和视频的绘制, 艺术家通过2D/3D技术可以创设出很多虚拟的影像, 这种技术不仅实现了人们想象的影像, 而且节约了成本, 同时计算机技术剪辑技术的灵活也给后期制作带来了便利。使小团队制作成为可能, 特别是对于小成本大制作的作品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图像和视频的绘制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状况, 人力需求的下降和对环境的依赖都源于先进的技术。 (2) 动态影像的修整, 是运用于后期制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应用于传统拍摄与三维技术相结合的领域, Mokey是一个代表性的软件。它使用全新的方法解决动态抠像, 实现了影片制作的高效。 (3) 自动化3D追踪工具, 它加大了对原始素材的处理, 在与三维数字技术并用方面潜力巨大。它不仅解决了三维数字技术与拍摄素材的匹配问题, 而且也解决了拍摄器材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目前流行的、比较常用的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计算机技术有Premiere模板技术和遮罩技术。 (1) Premier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先进的视频编辑工具, 专业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利用它能够制作出精彩的节目。运用Premiere模板进行后期制作需要一个或多个制作好的Premiere模板, 在运用Premiere模板工作前, 有必要对Premiere模板的基本操作过程有所了解。如利用Premiere模板制作电视剧片头, 片头一般具有时间短、画面丰富的特点, 我们一般先要对模板进行定位, 然后替换模板中的文件或片段。 (2)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片头片尾制作中运用广泛。利用遮罩技术进行后期制作, 可以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 通过不同的创意, 改变遮罩的大小和运动路径, 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 使画面更加丰富, 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特殊效果。
我国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策略有: (1) 提高计算机技术实力。从国产广播电视节目看到, 我们的实力还很薄弱。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很落后, 很多先进设备没有人会用;技术的开发和艺术的创造结合的水平还很低, 所以还需要培养更多的技术专艺术修养高的综合性人才。 (2) 将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创作有效地结合。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画面和声音叙事, 是人文精神和情感交流的艺术。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节目的表现力, 但无法代替作品的思想情感。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作品有机结合, 让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服务于广播电视节目。 (3) 开创自己的计算机时代发展之路。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文发展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盲目西化, 实用主义, 急功近利, 商业气息太浓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纵观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 横看各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会给我们更清醒的认识。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缺乏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技术, 而是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 要使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扬眉吐气, 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立足本土建设, 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时代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 我们大致总结出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样貌:利用实景拍摄所得到的素材, 透过3D计算机动画和合成的技术来制作特效镜头, 然后把镜头剪接组合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作品, 并且为作品制作声音。现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但每一种技术都不是单一存在的, 各种技术的合理采取才能满足广播电视的需要。一篇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往往是多种后期制作技术的有机整合,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多种后期制作技术。
摘要: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所谓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过程就是在广播电视素材录取或者拍摄结束的编辑操作。广播电视的素材最初都是以单一片段的形式存在的, 经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后期的编辑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
关键词:计算机,后期制作,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姗, 崔茵.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拓展[J].剧作家, 2008 (1) .
[2] 王倩.浅议现代影视后期制作技术[J].信息与电脑, 2009 (12) .
[3] 高旭.影视三维动画的制作基本流程[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2) :23.
[4] 芥末.影视后期制作科技继续加速[J].中国传媒科技, 2008 (6) :20~21.
[5] 左明章, 刘震.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6] http://www.docin.com/p-8127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