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篇:体育培训的经营与管理
茶楼经营管理与茶楼员工培训服务规范
《茶楼经营管理与服务规范》教学大纲
1 学分:1 学时: 18 理论学时:12 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茶楼管理培训、茶馆经营管理、茶艺馆培训、茶楼经营管理培训、茶楼员工培训、茶楼服务员培训、茶楼培训专业。
一、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我国茶馆自唐代开始出现,经宋代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已遍布了全国各地。在当代,茶馆业的发展更是成为茶业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各地涌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茶馆、茶艺馆,成为茶叶消费和展示茶文化的窗口。因此了解茶馆经营管理方式,熟悉茶馆服务规范应成为茶学方向学生拓展知识面,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向广大学生介绍茶馆经营管理方式、茶馆业服务规范、茶馆文化、全国各地有特色的茶馆、茶楼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茶馆经营管理的有关策略及服务规范,培养其经营管理意识以利于更好地发展茶文化产业。
2、茶楼培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茶叶知识并借鉴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服务业中的知识讲述,从而拓展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将经营管理知识和茶叶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其一定的经营管理素质。
实验技能方面:本课程实验的设置主要是参观与听讲座,以使学生更好的领会课程所学内容。
3、
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由于茶馆业近年来成为茶业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因此此课程是在茶业管理与贸易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课程,扩充了茶馆管理方面的内容,详细系统地介绍了茶馆经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二、
教学大纲内容
茶楼经营管理
(一)课程理论教学
2
第一章
茶馆文化及茶馆类型简介
(2学时)
第一节: 茶馆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古代茶馆类型; 第三节: 现代茶馆类型; 本章重点难点:
1、茶馆文化的内涵
2、现代茶馆类型 建议教学方法: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文献,以加深对茶馆类型和茶馆文化内涵的认识。
思考题:
1、
茶馆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
现代茶馆的类型有哪些?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茶馆经营中的服务规范及业务问题(2学时)
第一节:服务规范(服务用语、服务规则、服务忌语) 第二节:服务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第三节:茶馆业务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1、服务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茶馆业务问题 建议教学方法:
联系服务行业的有关知识讲述。
3 思考题:
1、
茶馆服务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2、
茶馆业务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 茶楼、茶馆经营管理策略(3学时)
第一节:茶馆定位
第二节:茶馆文化品位(环境、产品、服务、仪态) 第三节:茶馆的空间设计与布置 第四节:茶馆开设中的具体问题
第五节:如何开设既有特色又有效益的茶馆 本章重点、难点:
1、茶馆文化品位
2、茶馆的空间设计与布置
3、如何开设既有特色又有效益的茶馆 建议教学方法:
联系案例讲解经营决策方法,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 思考题:
1、
茶馆投资与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2、
如何开设既有特色又有效益的茶馆?
第四章
中国部分特色茶馆介绍 (3学时)
第一节:北京特色茶馆(老舍茶馆、五福茶馆) 第二节:上海特色茶馆(湖心亭茶馆、宋园茶艺馆) 第三节:杭州特色茶馆(青藤茶馆、太极茶道苑)
4 第四节:广州特色茶馆(茶艺乐园、闲云居茶艺馆) 第五节:成都特色茶馆(茶香十里、顺兴老茶馆) 本章重点、难点:
如何结合山东本地情况开设茶馆 建议教学方法:
在授课时最好选取一些茶馆的图片展示,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思考题:
如何结合山东本地情况开设特色茶馆?
第五章
茶膳茶食谱介绍 (2学时)
第一节 凉菜介绍 第二节 热菜介绍 第三节 主食介绍 第四节 汤类介绍 本章重点、难点:
1、了解茶叶膳食食谱
2、了解主食有关知识 建议教学方法:
讲授时要体现茶膳食的特征,着重体现其保健功能。 思考题:
1、
茶膳中的主食一般有哪些?
2、
怎样合理搭配茶膳食谱?
(二)茶楼管理培训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个学时,设两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 参观一家有经营特色的茶馆(3学时)
通过参观,体会茶馆的设计与布置,更好地领悟课堂所学内容。
实验二 请经营有方的茶馆老板做讲座(3学时)
通过听报告具体领略茶馆的经营策略。
三、 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茶楼培训)
1 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验、实习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 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第二篇: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张利伟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从健身的经营总量与规模、营销方式、赢利状态以及对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等方面,对郑州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为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
作者简介:张利伟( 1983- ) , 男, 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
健身健美市场是体育市场的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众多知名国际体育健身俱乐部机构和资深体育管理咨询公司也迅速的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带来国际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经营理念和卓越管理技能的同时,也使得国内的健身俱乐部竞争更加激烈[1]。如何使这一行业适应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体育消费的新需求,构建合理、科学、灵活的发展机制,有必要对其进行调研分析,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一、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郑州市20多家健身俱乐部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从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教练员、会籍顾问,以及会员处获得各俱乐部第一手资料。
(一)经营总量与规模
根据投资总额,从调查中可以得出,郑州市的健身俱乐部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种(投资额少于100万元的为小型俱乐部,100万元-400万元的为中型俱乐部,大于400万元的为大型俱乐部)。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的健身俱乐部大部分为私营,经营模式以中小型为主。20.4%的健身俱乐部在400平米以下,62.6%在600平米左右,800平米以上的俱乐部占17%左右。大多数的俱乐部根据会员的健身爱好和特点相应地划分器材区和健美体操区,条件好一些的才配有游泳池、网球场等。
从面积的分布上来看,器材区的面积小于健身体操区的面积,主要是因为女会员相应多些,而且女会员更喜欢健身操等课程,且女会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在调查中还发现,因为绝大多数的健身俱乐部都位于闹市区,主要是为了利用人文地理等条件吸引更多的会员。但场地一般都是租来的,且实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的健身会员对俱乐部的对通风、器材的配置及休息环境都不太满意。
(二)营销方式
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1)会员制。根据接受健身服务时间的长短、类型的差异,消费者交纳一定数额的训练费或会员费,便可以在有效期内,使用该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所有器械,参加各类健身操课程。会员制不仅对加快回收投资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稳定顾客来源、形成家庭锻炼氛围、密切人际关系都有好处。(2)购买活动卡。体育健身俱乐部除了设置了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之外,一般还提供次卡服务,时间不作限制,以方便那些不能坚持来的顾客。有些俱乐部还有学生卡、家庭卡、情侣卡、老年卡、团体卡和多年限会员卡等[2]。
(三)盈利状况
俱乐部的盈利即消费者支付的费用与俱乐部成本之间的差额,如何可以让消费者支付更多的费用,如何降低俱乐部的成本,如何可以使这样的差额最大化,是一个体育健身俱乐部实现经济上良性循环的根本问题。而要想使得三者兼备,就要推行科学化的管理[3]。
通过对郑州市20多家健身俱乐部的调查访问,发现45%左右的俱乐部可以实现基本的盈利,但运转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是有少数几家连锁的健身俱乐部的盈利状况较好;40%左右的健身俱乐部基本维持运转,没有什么太大盈利;而15%左右的俱乐部则处于运转不畅、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
二、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层水平普遍不高
管理阶层一般都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教练员兼任管理人员,二是行外的投资人。从调查访谈结果来看,教练员出身的管理者往往对健身知识和信息相对了解,但缺乏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而投资者出身的管理制虽然具有营销管理能力,却对体育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情况不甚了解,造成了这一类俱乐部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训练的系统性、对员工缺乏科学管理、对会员没有跟踪监测制度和保健手段以及对训练的个体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会导致会员流失快,训练
效果差,并会有伤害事故发生,从而使部分俱乐部难以维持生存。
(二)教练员素质水平低且流动频繁
健身教练是推广科学健身的传播者,是健身中心的核心,健身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健身者的锻炼效果、心情和兴趣。调查发现,郑州市健身俱乐部对指导员没有健全的指导员等级管理体制,某些指导员是未经过系统的培训,甚至连上岗证书都没有,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参与到这个行列,他们的专业往往与体育、舞蹈及其他专业有关。
(三)会员流失严重
很多俱乐部管理制认为,会员只要交了钱,来不来没有关系,不来反而减少了俱乐部的开支,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俱乐部应该多尝试开展一些新的活动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会员,这样让会员感觉到俱乐部花样多,也能在诸多活动中放松,体验人生的快乐,还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例如举办会员生日派对,户外拓展运动,周年庆等,如果俱乐部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参加的会员也会不断地增多。
三、郑州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策略
(一)明确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定位
任何一个健身俱乐部都不可能很全面领先,成功的企业必须对适合自己的目标人群、核心价值以及健身特色进行明确的界定。根据自己内部的条件锁定目标人群,建立属于自身的健身品牌。制定一个激动人心的业务目标往往成为激活俱乐部的经营战略,使管理者更有计划的去经营俱乐部,也使消费者可以亲身去感受俱乐部所拥有的激情与活力;对工作人员而言也不仅仅当作一份工作来做,而是使他们拥有更多热情使俱乐部充满着活力[4]。
(二)开展多种经营
每个健身俱乐部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多种渠道搞活经营来增加俱乐部的收入,才有实力提高员工工资,吸收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健身俱乐部不仅开展健身、健美这一类经营,还可以开设足疗、桑拿、游泳等项目:举办表演、比赛、培训自己的代表队;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经营饮料食品、小吃、服装,为会员提供方便;出租场地设备等等经营方式。
(三)加大力度宣传,树立品牌,促进健身观念更新。
俱乐部应该扩大对外宣传的力度,采用多种营销手段与媒体结合介绍自己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经营项目;深入居民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俱乐部,吸引更多的人到俱乐部来进行消费;凭借电子网页浏览功能,在网上发布各类信息,在全
球范围作广告宣传,吸纳会籍顾问,向广大员工或者社区居民推行销售会员卡。
(四)收费标准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目前,各个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高档的健身会所也越来越多。因此,健身俱乐部应尽量做到价格合理平民化,指定其价格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目前我市的收入情况来看,高收入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对于经营者来说一个俱乐部的“人气”就是效益,如果能够举办一些中档或高档的经营项目,把收入在中等或者中低等的消费者都吸引进入健身俱乐部,对健身行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五)培养和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在目前我国健身教练员缺乏的情况下,除了要求教练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外,可以采取“请进”国外有名气的健身教练或者专家到场进行讲解、指导,对教练员进行专业水平的培训和提高,这样不但能达到提高教练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广告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爱民 余卫平 董伦红.深圳市建设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建议[J].体育学刊,2006,(7):44~46
[2]王丽秀 马存锋.健身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007(1):18~19
[3]朱红,张荣魁,王润斌.黑龙江省滑雪休闲旅游市场消费阶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6(4).
[4]胡春旺,卢锋.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J].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第三篇:动漫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动漫产业的经营
摘要: 近年来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 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声势高涨, 政府鼓励引导, 业界积极响应, 各方面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但纵观国内动漫市场, 日本、欧美动漫作品仍受青少年的追捧, 本土动漫的占有率依然较低,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原创动漫品牌几乎没有。在此,重点阐述我国动漫业现状,旨在探讨中国动漫的发展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动漫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启示
一、我国动漫业现状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 动漫被视为21世纪最有的潜力产业。动漫产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1] 。
动漫产业具有高投入、高利润、高风险的“三高”特征, 且衍生品多, 营销周期长, 属于资本聚集型、文化创意型、高新技术型、智力密集型、高风险型产业[ 2] , 需要稳定的资本投入与风险投资,需要持续不断地推陈出新, 需要与科技紧密结合,对人才需求质高量大。在我国十一五 发展纲要中, 动漫产业被设定为未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九大领域之一, 然而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远落后于美、日、韩等世界先进动漫产业大国。本文采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对以美、日、韩为代表的世界先进动漫产业和我国动漫产业进行中外动漫产业状况对比分析, 而后通过SWOT 分析结果提出通过颠覆性创新、流程创新及整合创新以实现中国动漫产业的成本创新优势, 希望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建设提出战略性建议。
1.动漫氛围不浓, 动漫受众面窄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在各级政府和相应政策的推动下, 已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中国的动漫氛围, 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 动漫没有严格的分级制度, 受众的定位比较模糊, 主要是面向少年儿童, 成年人大多没有看动漫的习惯, 因此动漫作品的社会基础被人为缩小。“80 后” 、“90后” 受到早期看过的动画片影响, 动漫的爱好可能延续下来,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适合他们的动漫作品很少,甚至断档。另一方面, 中国孩子在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 的理念下很早就要应付各类培训班, 闲暇时间不多, 高考成了学生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文化课是孩子的主业, 看动漫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可想而知, 作为动漫受众最大潜在群体看动漫的热情会受到抑制, 加之他们没有独立消费能力, 购买动漫产品的话语权在家长,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动漫原创力不够, 品牌动漫少
尽管中国动漫的数量在逐年翻番, 但动漫原创能力仍显不足,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今市场上热销的仍是日本、欧美动漫形象, 中国有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动漫极少。除了近年出品的虹猫蓝兔以及喜羊羊等, 国产品牌动漫似乎还停留在早期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动漫形象上。动漫作品多以说教为主, 情节幼稚简单, 不引人入胜, 缺乏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今天的少年读者觉得这样的作品离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 难以产生共鸣。近来在国际动漫界中流行的“中国风”, 往往都是由美国、日本的动漫公司创作刮起的, 如迪士尼公司的《花木兰》、日本动漫重新演绎的中国传统名著等。我国虽然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深厚的文化土壤, 却因为缺乏挖掘这些“宝藏” 的原创作品, 使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无法与国际接轨。
3.动漫人才不足, 复合型人才匮乏
中国动漫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早在2008 年底, 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大专院校已有447 所, 在校研读动漫专业的学生达到了50 万人,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日本等
动漫发达国家, 但由于生源、师资、技术和实践等方面的限制, 这些动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的却不多。中国动漫氛围的缺乏, 行业发展的滞后, 也使我国的动漫从业人员缺乏为艺术献身的毅力和勇气, 很多动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现动漫行业收入低、前景不明朗、展示平台匮乏, 最终转投到其他行业。由于人才大量流失及体制、环境的限制, 中国的动漫行业难以产生高精尖人才, 而兼通艺术、技术和市场的复合型动漫人才的匮乏也是我国难以创造高水准动漫作品的症结所在。
4.动漫商业模式尚未建立, 未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
动漫产业既包括了文化、艺术、教育等因素, 也包括科技、商业等因素。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动漫消费市场, 中国动漫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但目前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开发运营模式却存在诸多问题。动漫产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产业, 动漫, 尤其是动画, 投入大, 风险大, 投入与产出目前并不能成正比。而动漫产业的各部分: 漫画制作、动画制作和传播等也都分属于不同的机构, 产业链的断链使得我国动漫企业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各自为营, 不能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大量的人财物力都花费在了融资、授权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各机构无暇顾及开发创新; 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的严重盗版现象, 也使得投入大量资金创作的动漫作品无法在一定时期内收回成本, 这必然会影响企业下一步投入的热情, 造成恶性循环。因此,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改善动漫产业的开发运营模式,使产业链上各环节能真正良性互动起来, 实现运作上互补提升的多赢, 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日本动漫产业化经营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0%以上来自日本,欧美的动漫业只有20%左右。从2007 年开始,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超过200 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日本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它的发展对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有何启示呢?
(1)扩大目标观众群。在很多人眼里,动画片是小孩子的专利,因此绝大多数中国动画制作人都把目标客户群定位成小孩子,这样无形中减少了很多成人消费者。而日本动画则不然,这种多分类的动画形式,使之适合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仅以2006 年广岛国际动画节的入场者年龄为例,统计数字显示,入场者中10岁以下占2%,10~19 岁占13%,20~29 岁占25%,30 ~39 岁占28%,40 ~49 岁占17% ,50 ~59 岁占10%,60~69 岁占3%,70 岁以上占2%。如此分散的年龄分布,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动漫的消费者基础之雄厚。所以,中国动漫产业如果想达到日本动漫产业的规模,首先要扩大目标观众群。
(2)做好产品细分。在扩大了目标观众群后,要做到细致的产品分类。如针对小孩子要设计出什么样的动漫形象,什么样的动漫内容;针对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要做到符合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做到“总有一款适合你”。当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之后,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可以使动漫产品的受众面更广,使人们普遍接受,这样反过来也会推动动漫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一个孩子想让家长为他买动漫书或玩具,如果这位家长接受动漫这种文化的话,很有可能毫不犹豫地就为孩子购买了。
(3)加强产业化经营
1.注重人才的培养及引入
一个产业要想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人才。日本动漫人才的培养一直有着十分完善的体系,不仅有动画工作组培养的学徒,而且有从专业的动漫培训机构学成的学者,其中包括以东京大学为首的,一系列的日本高等学府开设的动漫专业。
而反观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而且大多数培训机构只是注重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员想象力的开发,即使是这些学员学有所成,也难以应付日后的实战中的动漫设计任务。如果中国本土的动漫培训机构无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
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动漫培训师,或将外国专业动漫工作者引入中国不失为良策。
2.建立合理的产销体系
中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市场化的动漫产业体制。正如上文所述,日本动漫产业链是产销分离的模式,即动漫的制作生产和营销推广完全分离,由市场的淘汰机制规避动漫产业的风险。不仅在日本,欧美的动画一般也都是由独立的动画制作室来制作,比如美国的皮克斯工作室等,都是独立经营,并且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而中国的动漫都没有连载漫画作为基础,省略了市场淘汰的一关,于是制作出来的动漫没有稳固的商业受众和目标明确的定位人群。中国的动画制作单位大多为自产自销的事业单位,制作出的动漫即便是质量低下也能投放市 场,这种产销机制造成了中国动漫产业难以自由发展,漫画市场始终没有达到大众化的目标。
在动漫的发行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独资的动画片公司很难有放映权和广阔的发行渠道,即使有好的动画也很难和广大的青少年见面,面对这样的发行瓶颈,独资的动漫厂商难以展现自己的产品,极大地遏制了厂商的积极性,制约厂商的创新能力。没有了创新,就没有新产品;没有新产品,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中国的整体动漫产业不仅不会发展,甚至会走向灭亡,从而完全被国外市场占领。在中国,动漫的目标观众主要是小孩子和青 少年,动漫无疑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如果中国的动漫市场被外国取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将难以传播给中国青少年,中国青少年接受的将更多是外国的文化,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3.发展动漫衍生品
动漫衍生品和传统动漫制品(如书刊制品或音像制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动漫衍生品可以为动漫书刊、音像制品的推广、发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如人们可能会为了背包上的动漫形象而特意去看看该动漫的内容。在动漫影片上映或发行书刊、音像制品后,观看过该动漫且热衷于该动漫的人们会慕名购买其动漫衍生品,诸如玩具、服饰、游戏等。而且动漫衍生品的受众面相比传统动漫制品来说更广,就像有些人虽然没有看动漫的习惯,但他们很有可能购买印有精美动漫形象的水杯。而且动漫衍生品能够获得的利润也高于动漫书刊或音像制品,因为动漫衍生品的成本通常比书刊或音像制品低,而且获得收益比书刊或音像制品快。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健全、稳固的产业链,虽然说中国的动画片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中国的动漫产业其实仍是刚刚起步的阶段。毫无疑问,在动漫产业的经营上,日本是成功的。中国的动漫产业可以汲取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之处,并加入中国自己的特色,这样,中国的动漫产业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中国动漫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发展, 培育国内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立足于国内读者, 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 才能实现中国动漫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与世界接轨。
1.重视国内市场, 推广动漫“平民化”。目前我国的动漫片面追求产量与技术, 一味模仿美日动漫大片的故事情节, 引进3D、4D 等高科技,盲目地追求动漫高成本高投入, 将动漫仅仅局限于发达地区的受众喜好,过高的价格也使动漫成为了“贵族产品”。要实现动漫市场的繁荣, 在发展技术的同时, 也要通过扩大受众群体, 实现“平民动漫”: 将动漫送下乡, 使老百姓享受到动漫带来的乐趣; 改变营销观念, 将动漫的消费层次降低; 扩大动漫产品分销商、零售商的数目和范围, 使各地的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有关动漫的相关产品。信息化时代, 手机动漫作为低成本的动漫载体, 应该作为培育动漫受众最好的途径来加以利用。只有长远化培养消费群体, 才能使更多的读者、观众看到中国的动漫形象、动漫作品, 才能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 才能使动漫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原创动漫在获得国内市场认可的同时, 也要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能够在国际上运作成
功的动漫作品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民族的、国际的、时尚的。中国动漫要想 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 就不能一味模仿, 要增加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有诸多经典的中国故事, 如何开发和挖掘自身文化内涵, 并用最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 这值得中国动漫从业者思考。如通过同外国同行或国际买家合作,根据对方市场的需求来策划相应的动漫产品等方式, 同时利用对方发行渠道的优势, 使中国动漫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纵观我国动漫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宝莲灯》等动漫作品,在一次次创造了票房神话的同时, 也获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动漫产业的进步, 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 目前动漫产业仍存在硬件投入过多, 表面繁荣, 实质原创不足, 有发展热潮却无明确发展模式等诸多问题, 而只有立足自身培养动漫创作、设计、市场营销等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 发挥本民族优势, 构建合理的动漫产业链, 在国际游戏框架内练好“内功”, 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的动漫发展模式, 挖掘好动漫这桶“金”,使我国的动漫产业获得大众认可, 最终走向世界。
四、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建议
正视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劣势及面临的威胁,我国只有发挥自身优势, 把握外部机会, 扬长避短, 选择正确战略, 才能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中国要发展动漫产业, 必须根据中国自身特点, 本文借助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 引入成本创新战略概念。中国制造业成功将中国做成世界工厂关键在于中国成本创新的发展模式, 海尔借助整合创新战略, 创造性地满足客户需求, 冲破跨国公司的垄断, 实现成本创新; 比亚迪创造性地利用成熟的技术, 先满足低端市场需求, 让技术不断地升级换代, 最终替代高端产品; 华为一开始就赌上最前沿的技术, 跟上技术发展断裂性的机会, 一步到位。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成本创新战略, 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制造业的成本创新思路, 承接先进动漫产业转移, 学习先进动漫产业发展和创新制作技术, 利用我国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资源, 借助我国巨大的潜在动漫市场, 依靠成本创新战略,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以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以技术创新战略带动产品差异化竞争发展动漫产品, 实现产业与企业的创收以及产业链与集群的整合创新, 以低成本优势发展技术创新, 以成本领先战略发挥中国动漫特色, 提升中国动漫的核心竞争力, 从良性的低成本动漫创作和制造开始, 逐渐形成规模, 逐步突破技术壁垒, 循环利用成本优势和技术突破能力, 形成螺旋上升的独特的中国动漫竞争优势。
要跻身世界先进动漫产业大国之列, 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必须是不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 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学习先进技术、结合本国比较优势、依靠低成本竞争, 中国做成了世界工厂, 不断改写着全球经济价值方程式,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信息革命使全世界完全是平的, 带来产业的全球水平分工和结构模块化, 使得成本创新战略成为有效的战略[ 3] 。本文认为, 走独具中国特色的成本创新道路是中国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的且唯一的选择。
1、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 提高中国动漫原创性
中国要发展动漫产业, 原创是关键, 必须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 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的动漫之路。创造属于中国动漫的创作新风格, 通过整合资源优势结合中国文化的特色, 中西合璧, 实现中国动漫的成本创新战略, 抓住技术发展断裂性的机会, 靠初始的集中高投入带动动漫技术和作品的成本领先优势, 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市场营销, 在最短时间里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充分获取市场份额, 这将是属于中国特色的动漫之路。
2、实施流程创新战略, 形成完整动漫产业链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受限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链的不完整甚至断链, 所以, 发展中国动漫产业,产业链的流程创新是关键。优化产业链结构, 重视上游创作供应和下游衍生产业, 对
产业链及链上各流程或业务进行模块化, 从每个模块切入进行流程持续改造创新, 打通漫画∀ 动画∀ 衍生品环节的衔接与合作, 延长动漫产业链的生命周期, 形成完整的模块化流程化的产业链, 同时大力推进动漫产业集群创新, 形成强大的动漫产业集群和辐射效应,这将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流程创新战略。
3、实施整合创新战略, 整合中国动漫资源
中国制造业通过整合创新战略从薄弱的基础出发把中国制造做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动漫产业面临同样的困境, 整合创新战略将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动漫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巨大的动漫潜在市场、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捕捉本地机会, 从整合本土资源开始, 扩展到整合全球资源, 创造性地满足客户需求, 冲破全球先进动漫产业大国的垄断, 高强度整合、配置并利用资源, 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现重点突破, 这将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整合创新战略。
世界动漫潮流浩浩汤汤, 势不可挡, 中国必须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 利用国内外发展机会, 正视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扬长避短, 利用整合创新、流程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等战略, 实现成本创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漫产业发展道路, 不断增强我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我国跻身世界先进动漫产业大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漫[J] . 出版广角, 2009 (6) . [2] 朱锦辉, 舒年. 长沙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浅析. 长沙宣传网, 2010.8.6.
[ 3 ] 曾鸣, 彼得J 威廉姆斯 龙行天下[M ]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 4] 孙亮 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 J] .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 2007: 293 - 304
第四篇:论校车的经营与管理
近年来,校车的事故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广泛关注,这让所有的人对于中国的校车的经营与管理产生了疑问。愈演愈烈的校车讨论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引发一场又一场的争议。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让领导阶层不得不对校车的管理重新进行定位。
经过近四个月的征求意见,近日,备受关注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校车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保障校车安全?政府部门起到怎样的作用?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新出台的条例明确规定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同时对校车服务对象范围、校车驾驶人条件、校车准入条件等作出规定。
看点一:坚持就近入学不动摇
坚持就近入学,是条例的鲜明原则。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
要从源头上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就必须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关于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以及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学生入学的规定,这是来自各方面的一致看法。
有关专家表示: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光考虑校车本身的安全是不够的,校车再安全也会有风险。必须着眼源头,尽量使中小学学生上学不乘车或少乘车。
看点二:保障农村学生获校车服务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获得校车服务,是条例的明确倡导。对此,条例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有关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是明确了政府保障的职责范围,即校车服务主要是保障难以就近入学、公共交通又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学生。
对其他学生的乘车问题,许多意见认为应当尽量依靠公共交通,这样最安全。为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近些年,一些地方较大规模地撤点并校,许多学生家长很有意见,但阻止不了。为此,条例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据了解,有关撤点并校,社会有异议。不少意见认为,撤点并校要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妥善安排好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没有妥善安排的不得撤点并校。条例显然采纳了公众意见。
看点三:建立多渠道校车筹资机制
校车经费谁来承担?这是保障校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保障校车的质量和安全运行,但投入不足是目前的突出现状。
条例对此作出原则性政策支持规定,明确: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按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不少专家认为,校车服务一定要和国家整体财力相匹配。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符合实际。
谁可以是校车服务提供者?条例规定:“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
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与征求意见稿比较,条例扩大了校车服务提供者的范围,将个体客运经营者纳入。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根据当地规定,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下,个体运输户与学校、家长联合签署协议,统一配备定位系统,提出安全要求,划定具体线路,明确应负责任,这样才可提供服务。决不允许任意提供服务,招揽学生。
看点四:幼儿入园尽量家长接送
条例将所称校车,界定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学生集体上下学使用的载客汽车。此内容与征求意见稿一致,各方面都普遍表示赞成。其中,未将高中学生纳入校车服务对象,尽管有争议,但不大。争议激烈的主要是幼儿是否应当使用校车接送。
阜阳市西苑幼儿园是我省第一家引进长鼻子美式校车的幼儿园,园长张莹告诉记者,幼儿园很注重校车安全,也希望有相关的政策来保证校车的安全,但是这次的条例中,没有将幼儿园校车列入服务对象范围,张莹觉得很遗憾。
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也有回应称,对幼儿园幼儿乘车安全问题,起草部门反复研究,考虑到让没有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3至6岁幼儿每天集体乘坐校车,安全风险太大,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强调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同时保障确需乘坐校车的幼儿乘车安全。
条例将幼儿校车作为特殊情况在“附则”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入园幼儿应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看点五:校车使用许可由政府批准
记者注意到,条例规定校车使用许可为“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这与征求意见稿由公安交管部门直接发牌有别,体现政府负总责贯穿校车安全管理方方面面。
条例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条例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要求校车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
根据公众提出的应保证校车驾驶人持续符合相关要求的意见,条例增加了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公安交管部门审验的规定。
看点六:校车通行拥有三项优先权
条例明确了校车通行的优先权,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条例规定: 优先一,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优先二,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优先三,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对不避让校车的违法行为,条例也规定了处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避让校车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看点七:校车限速20至80公里不等
条例规定,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否则从重处罚。
条例还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就乘车安全,条例规定,校车服务提供者与学校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等等。
看点八:过渡期长短省级政府自定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大家对于规定一定时间的过渡期,普遍表示赞同。但对过渡期的期限,则争议较大。
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专用小学生校车国家标准实施不久,有关方面正在抓紧制定统一的专用校车国家标准,在条例施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专用校车的生产难于完全满足需求;同时,筹集购买专用校车的资金、对一些不适合专用校车通行的农村道路进行改造等,也要有一个过程。鉴于各地情况不同,过渡期的期限由省级政府作出规定比较符合实际。也就是说,条例对过渡期的期限不作硬性规定。
为此,条例规定:本条例施行后,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在省级政府规定的过渡期限内,可以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同时,根据公众意见,条例增加规定,省级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当前,校车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如何避免校车事故频频发生?发展校车有哪些模式?
一 校车不规范是威胁学生安全的重要原因
根据有关调查,社会上对校车的需求很大,具体体现在:在农村,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大量撤并校,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家长没空接送。一些地方通过建寄宿制学校解决这个问题。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不适宜住校,而且住校的学生放假回家也需要校车,但校车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很多校车干脆是私人运营,没有资质,更有甚者用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孩子,很多时候,人多车少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校车超载现象就非常严重。家长即担心,也很无奈,明知这样的车不安全,但是没有正规的校车,只能让孩子冒风险。正规校车缺乏,造成了“黑校车”泛滥,超载等违规行为,给孩子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 落实政府责任是解决校车问题的核心
对于发展校车,政府责任不可缺位。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加之,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责任重大,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吸引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对于校车的发展,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并对日常运营实施严格监管。政府还应推动相关立法,一方面让校车在行驶中享有一定“特权”,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为监管校车运营提供依据。 我国没有专门的校车法,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没有关于校车的规定,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另外,一些统筹的工作也需要政府各部门互相协调来做,比如设计校车的行驶路线等,这些更加说明政府在校车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 三 拓展工作思路是解决校车问题的关键
关于校车的运营,目前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具体的运营,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办校车不能是单纯的“慈善工程”,在校车的运营中,政府应该以适当补贴弥补其利润的不足。激发企业办校车、办好校车的积极性,只有从根本上努力,校车的缺乏,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当然,政府不一定要把购买、运营等具体事务一揽子包办,可以鼓励企业、学校来办校车。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要切实做好立法、监管、统筹等工作。
四 各项配套措施跟上是解决校车问题的重点
当前校车安全该由哪个部门管,实践中,教育、公安、交通等各部门都沾边,可是责任没有明确界定,“都能管”可能就变成“都不管”。
很多学校不愿意办校车,主要是怕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有的地方出了校车事故,就仅仅处分校长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这是没有道理的。校车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可以管的事情。校车是政府应该配套的义务教育基础资源,教育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这个问题需要由政府牵头,由发改委、交通、教育等部门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因此,政府应该尽快把相关立法提上日程,通过立法来明确各方面权责。有了法律依据,校车的安全监管才能在实践中有法可依,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的职责才能明晰,这样监管才能落到实处。比如说,公安部门要负起车辆和司机资质认证的责任,交通部门要负起交通运行监督的责任,教育部门要配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校车安全进行监督。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安全发展。
所以解决校车问题,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是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考虑的问题。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项配套措施也应跟上,如专门成立管理机构,推动立法等。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搞“一阵风”式的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依旧会刻不容缓,学生的生命健康更是无从保障。 一 校车不规范是威胁学生安全的重要原因
根据有关调查,社会上对校车的需求很大,具体体现在:在农村,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大量撤并校,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家长没空接送。一些地方通过建寄宿制学校解决这个问题。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不适宜住校,而且住校的学生放假回家也需要校车,但校车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很多校车干脆是私人运营,没有资质,更有甚者用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孩子,很多时候,人多车少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校车超载现象就非常严重。家长即担心,也很无奈,明知这样的车不安全,但是没有正规的校车,只能让孩子冒风险。正规校车缺乏,造成了“黑校车”泛滥,超载等违规行为,给孩子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 落实政府责任是解决校车问题的核心
对于发展校车,政府责任不可缺位。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加之,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责任重大,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吸引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对于校车的发展,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并对日常运营实施严格监管。政府还应推动相关立法,一方面让校车在行驶中享有一定“特权”,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为监管校车运营提供依据。 我国没有专门的校车法,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没有关于校车的规定,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另外,一些统筹的工作也需要政府各部门互相协调来做,比如设计校车的行驶路线等,这些更加说明政府在校车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 三 拓展工作思路是解决校车问题的关键
关于校车的运营,目前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具体的运营,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办校车不能是单纯的“慈善工程”,在校车的运营中,政府应该以适当补贴弥补其利润的不足。激发企业办校车、办好校车的积极性,只有从根本上努力,校车的缺乏,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当然,政府不一定要把购买、运营等具体事务一揽子包办,可以鼓励企业、学校来办校车。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要切实做好立法、监管、统筹等工作。
四 各项配套措施跟上是解决校车问题的重点
当前校车安全该由哪个部门管,实践中,教育、公安、交通等各部门都沾边,可是责任没有明确界定,“都能管”可能就变成“都不管”。 很多学校不愿意办校车,主要是怕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有的地方出了校车事故,就仅仅处分校长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这是没有道理的。校车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可以管的事情。校车是政府应该配套的义务教育基础资源,教育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这个问题需要由政府牵头,由发改委、交通、教育等部门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因此,政府应该尽快把相关立法提上日程,通过立法来明确各方面权责。有了法律依据,校车的安全监管才能在实践中有法可依,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的职责才能明晰,这样监管才能落到实处。比如说,公安部门要负起车辆和司机资质认证的责任,交通部门要负起交通运行监督的责任,教育部门要配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校车安全进行监督。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安全发展。
所以解决校车问题,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是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考虑的问题。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项配套措施也应跟上,如专门成立管理机构,推动立法等。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搞“一阵风”式的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依旧会刻不容缓,学生的生命健康更是无从保障。
美国校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在乡村地区出现的专门接送学生的车辆。到1910年,已有30个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学生交通计划。1927年,蓝鸟公共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校车。此后,校车得到不断发展。目前,美国每年有450000辆校车,运送约2500万学生上、下学,每年行程40亿英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校车运输网络,校
车也是美国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美国,形成了由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三级共同管理的校车服务机制。
美国校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在乡村地区出现的专门接送学生的车辆。到1910年,已有30个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学生交通计划。1927年,蓝鸟公共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校车。此后,校车得到不断发展。目前,美国每年有450000辆校车,运送约2500万学生上、下学,每年行程40亿英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校车运输网络,校车也是美国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美国,形成了由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三级共同管理的校车服务机制。
美国中小学校车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受联邦及州政府法规的约束。1992年12月2日美国颁布实施的《公路安全方案》,其第17节规定,校车是承载9名以上成员的客车,用途乃专为接送学生上、下学之用,学校为校外活动租赁使用的大客车并不属于校车,但亦纳入相关管理。美国校车有公营和私营之分。在美国有很多经营校车的出租公司,这些公司与学校签订租车合同,与学区公营校车标准完全相同,也与公营校车一样遵守各项法规。
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发布校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以及制定标准,国会有时也会出台新的法律来改善整个校车服务。但与公共交通不同,联邦政府不负责为学校的交通拨款。联邦政府通过制定车辆安全标准控制校车的制造,保证它们能够达到安全标准。而校车一旦上路,则由州的法律、规范来管理。当地政府负责政策法规的具体落实,校车公司的校车由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负责校车管理的机构主要有: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运输安全管理委员会、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和联邦运输管理局等。政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校车的生产与运营,多方参与管理,形成良性的校车管理机制,保证校车的运营安全。首先,政府通过立法对校车运营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明确规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出台有相应的法规,联邦政府关于校车的各种法规达60多项;其次,各个学区的公立校车和私立校车共同运营,在共同遵守法规的情况下,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第三,各种非政府的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运营和管理,对校车的安全运营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美国,主要由各学区规定校车路线和停靠站点。除加利福尼亚州外,公立中小学中,家庭距离学校1英里外的学生,就可以免费搭乘校车。此外,残障学生可以免费乘坐校车,没有距离限制。
美国于1992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公路安全方案》规定了最低安全水准,对校车进行规范。包括文字标识、涂装、紧急避难装备、停车标志臂和校车运营相关人员的管理等制定标准。规定各州对于校车运营人员应制定一套筛选、训练和监督程序,以确保其能力、专业知识与责任感都能达到标准;同时对路权的管理部分进行规范。规定各州应订立准则,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公众完全理解校车安全的意义并遵守。近年,美国交通部又颁布了《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其中37项适用于校车。如,统一规定校车为黄颜色;规定各州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贴为400余美元;将校车列为城市安全防卫的重点等。最近,还通过立法规定,将校车纳入政府反恐怖安全监视系统的保护范围。任何对校车的攻击都将被定为联邦罪行,要判20年至终身的监禁。
各州还对校车司机有特殊规定,以保证校车运营的安全。如,马里兰州巴尔迪蒙市公共学区的交通部规定,校车司机必须是经过特殊培训的、具有商务驾驶执照的专业司机。校车司机直接受雇于学区或通过汽车公司间接受雇于学区,对其职责有详细的规定。此外,对乘坐校车学生的家长的责任也有规定。由于美国通过相关的立法和规定,对校车的管理、校车设计和生产进行严格规范,校车的安全系数较高。据统计,校车的安全性要比普通大客车高40%~60%左右,美国每年大约有600名儿童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丧生,而在校车事故中的小学生死亡数只有30~40名。为了保证学生准时乘坐校车,每个学生在开学之初都会得到一本《乘坐校车须知》,上面有关于校车行走路线和校车到达时间的介绍等内容。同
时,学校还通过开展安全乘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安全乘车意识,组织学生学习《校车乘坐行为规范》,使学生乘坐校车时遵守必要的行为规则,保证司机不受干扰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求学生在乘车时要像在课堂上一样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且将校车环境定义为“课堂环境的延伸”。
美国从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到具体负责校车事务的各个部门或机构,都十分关注校车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过程,真正做到了不漏掉一个环节。以纽约市校车发展为例,纽约市校车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校车已成为纽约市学校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13.5万余名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有50多家公司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纽约市校车属于私企运作,但市政府仍对校车运作施加某些控制。
纽约市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的基本做法是将学生交通问题纳入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同时,开通校车的具体服务事宜由纽约市教育部下属的学生交通部负责。自1994年开始,纽约市公交系统发行了捷运卡,凭卡可以乘坐纽约市地铁和公共汽车。其中有专门面向学生的捷运卡,一种是半价的捷运卡,一种是全额免费的捷运卡,学生申请哪一种卡要根据学生家庭住址与学校距离的远近来定。由纽约市学生交通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规则,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校车服务。纽约市规定,公立学校的学生申请校车服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有校车服务;(2)学生属于幼儿园至六年级(K-6)学生;(3)学生的家庭住址必须与学校在同一区,在特许学校或非公立学校上学的学生,其家庭住址必须与所在学校在同一街区;(4)如果满足上述要求,将指定申请校车服务的学生到距离其家庭住址最近的校车停车点等候校车。特许学校和非公立学校的学生交通政策与公立学校的学生交通政策不同。根据法律,特许学校的学生交通政策必须与非公立学校的交通政策相同。
美国:各级政府共同管理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教育法规定强制性的乘校车上学制度。美国的校车制度非常严格,包括校车的制造标准、驾驶人的筛选、交通优先规则等多个方面。美国运输部近年来颁布了36项用于校车的安全标准,包括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制动装置等。校车服务由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共同管理。联邦政府和各州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法规,总共有500项之多。同时,各州每年都要开会,专门就校车问题进行讨论,每5年开一次全国性会议。
日本中小学校车主要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人口居住分散情况下中小学生上、下学困难及人身安全问题。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人口稠密、公共交通发达和治安良好的大都市,校车需求并不大。日本校车运营和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城乡差别因地制宜
在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公立学校都实行就近入学政策。在东京和名古屋等大都市,小学一般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之内,中学也是步行或骑车就能到达,因此没有校车需求。接送中小学生的校车,只在人口稀少的乡下或山区才有。在北海道等冬天气候寒冷,在骑车和行走困难的地区,公立学校每到冬季会为学生提供校车。私立学校的学生,由于位于大都市,公共交通发达,治安也比较好,因此一般是学生自己搭乘电车或公交车上、下学。
(二)为确保学生安全,偏远城乡校车需求有增加趋势
受一些学生安全事件影响,日本不少省市的政府官员和学生家长都认为开通校车是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好办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校车的投入,并修改相关法规扩大校车的服务范围。随着 “少子化”(指未满15周岁的少年儿童人口不断减少的社会现象)趋势的逐年加剧,有人提出市区也应该引进校车,但社会对此呼声并不高。
(三)校车通行和费用享受优惠待遇
日本现有校车既有学校或地方政府自有的,也有向运输企业租用的。前一种校车由学校或政府所有和管理,驾驶员也由学校或政府雇用。后一种车辆由运输公司所有。无论哪种校车,驾驶员都要持有专门的驾照,并经过严格选拔。同时,校车在路上行驶时,可以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费用方面,日本各地的解决方法并不相同。一般公立学校的校车由政府出资,学生免费乘坐。私立学校的校车则有的免费,有的收取车费。目前,中小学的校车费用仍在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内,鉴于托儿所的校车费是不收税的,因此,有人提出,为进一步减轻教育费负担,对中小学的校车费也不应再收税。
日本:地方教委管理监督
日本校车经营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由地方政府购买车辆作为专门的校车使用,并招聘校车司机;二是地方政府或学校与交通公司签订合同,将接送学生的任务委托给对方。不管哪一种经营模式,校车司机和受委托的交通公司都要接受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和监督。由于70%的孩子需要乘校车上学,而有的幼儿园只有一辆校车,因此只能打时间差——将校车分成三条路线,轮流接送。早到的孩子早上学,晚到则反之。这样也缓解了拥挤的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
三、法国校车运营和管理状况及特点
法国中小学校车运营和管理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公私校差别。就公立学校而言,在人口密集和公共交通发达的大都市,校车需求并不存在,只有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农村和远郊区才有校车需求。从管理和经费来源说,公立学校的校车是公共交通体系和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接受政府管理和补贴。私立学校的校车则是纯粹的市场经营行为,由学校自行负责。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只要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在行驶中都享受优先特权。
1973年,法国政府专门就校车的管理办法、行驶规则和驾驶员雇用标准等进行了立法。目前,法国中小学的学校交通问题是按照行政区划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这种管理办法与法国行政区划分及财政预算的体制相关。法国行政区划分为4级:国家、地区、省、市,对校车进行预算和管理的是省级政府。具体来说,掌管校车预算和日常管理的是总顾问委员会,其成员由众议员选举产生,主要负责校车运营经费的审批和行驶路线的确定等。由于所处地域和经济属性的差别,法国中小学校车的运营情况及特点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与公私校差异,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只有农村及远郊地区有校车需求
在农村及远郊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即便实行就近入学原则,一些学生上、下学的距离还是比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有需求的公立中小学会开通校车。校车由总顾问委员会选定的公司经营,在特定时间走学生线路,在学生需求以外的时段则为社会提供公交服务。学生乘车在当地的公交价格标准基础上享受优惠。提供校车服务的公司运营如果入不敷出,则由总顾问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
(二)私立学校根据经营状况自行解决校车问题
法国私立学校不受就近入学原则的约束,存在校车需求,但在实践中这些学校是否开通校车完全取决于学校举办者的意愿和学校的财务状况,私立学校的校车通常为学校自有车辆,由学校全权管理,不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学生乘坐要支付费用,数额由学校自行决定。在私立学校上学的学生,如果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与公立学校的学生享受相同的优惠。
(三)重视制度建设,确保校车运营安全
在法国,交通法明确规定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享有交通优先权,很多路口有校车先行标识。社会车辆对挂有校车标志的车大多会自觉礼让。校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拥有省一级的校车驾驶执照。
校车的安全事故仍有发生,一边上演的校车改革,一边仍然是效果甚微,让人对中国的校车情何以堪?领导阶层的决议是否发挥最理想的作用,这有待于大家的关注,真正的希望校车经营与管理能解酒中国的教育。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人性化的服务,给我们的教育阶层带来安全的保障,还有,给我们的学生家长带来放心,全社会才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室,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9期) 《国外校车的运营和管理管窥》 耿益群 张洁 秦学智 王保华 新闻频道 > 美国
http:// 时代周报 2011年11月24日 07:06
第五篇:《美容院的经营与管理》
一. 如何分配预算
资金的妥善分配是达到美容事业成功的极重要的关键,以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利益是用钱的最高境界。
1. 新开设的美容院—可能造成经营失败的原因往往只有四点:
1) 对待顾客及员工缺乏经验;
2) 资金不足,地点不佳,经常性开支太大; 3) 对本行缺乏适当的基本训练; 4) 帐目不清,忽视生意。
2. 成功的美容院—必须做到下列五点:
1) 资金充足; 2) 有效的管理; 3) 良好的生意步骤;
4) 老板与员工之间要合作无间;
5) 从业人员需接受专业训练,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3. 美容院—平均开支表(仅供参考)
开支项目
百分比
(1)员工薪水及资金
30% (2)房租
13% (3)仪器设备
12% (4)产品消耗
10% (5)广告
9.5% (6)折旧
3% (7)洗衣费
1% (8)清洁费
1% (9)水电费
1% (10)修理费
1. 5% (11)保险
0.75% (12)电话
0.75% (13)其他开支
1.5% 会计开支
8.5% 浮利
15% 美容院最大笔开支是:薪水,房租,仪器设备,产品消耗及广告。广告开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经营美容院需要一笔足够的周转金。创业初期一切均较艰辛,现金的支出也较多。等经营上了轨道,预算比较多时,就可以增加广告以及其他项目的开支。 二. 如何做好美容院管理
1. 经营美容院需要具备一套简单有效地记录系统。 2. 进帐与开支应有正确完整的记录。
1) 进帐分为:服务项目的进帐,零售产品的进帐
2) 开支包括:房租,水电,薪水,广告,修理,保险,仪器设备等。 所有生意往来都应记录,保留详细资料。
3. 每周或每月摘要一次日营运记录,以了解美容院以下生意情况: 1) 定购必需品; 2) 产品使用的情况; 3) 控制开销,减少浪费; 4) 与往年的业绩作比较;
5) 发掘顾客的喜好及需要的改变; 4. 正确记录每笔开销,比得计算经营成本
1) 每日销售项目及数量的现金帐至少应保留半年以上;
2) 薪水单,作废的支票,每月及每年总帐之报表至少应保留七年; 3) 服务记录与盘存清单应妥善保存。 5. 服务记录应包括的内容:
1) 顾客的姓名,地址,电话;
2) 消费,日期,消费额,使用产品; 3) 护理结果; 4) 顾客的喜好。
6. 仪器设备与产品的盘存
1) 所有的仪器设备,产品必须定期盘存,并根据用途及零售价格分类; 2) 美容院本身消耗的物品和零售给顾客的物品必须分开记录。 7. 盘存产品是进货的最佳依据
1) 对销售成绩好的产品,应注意随时定购,绝不可缺货; 2) 购进的产品最好能在预约的时间内消耗或销售。
三. 如何运用电话技巧(略)
1. 美容院—电话功能
1) 订货; 2) 接收信息; 3) 争取新顾客; 4) 预约或取消预约;
5) 回答顾客的问题,提供友善的服务;
6) 调节顾客的不满,避免争吵,勿打断对方的谈话; 7) 提醒顾客接受必要的服务或提醒顾客购买产品。 2. 电话的摆设位置:
1) 电话应摆设在方便,安静的地方; 2) 座位要舒适;
3) 电话机旁应准备:预约簿,顾客记录卡和笔。 3. 接电话应遵守原则(略) 4. 接电话时应改正的问题:
1) 发音不正确; 2) 语调太高或太低;
3) 话筒靠的太近或离的太远; 4) 讲的太快,太大声或太小声。 5. 应练习接电话的技巧:
1) 电话预约;
2) 在电话中排解顾客的控拆或不满; 3) 在电话中回答顾客对价格所持的异议。
四. 如何开源增加营收 销售艺术的基本原则:
1. 语调要抑扬顿挫; 2. 说话切勿犹豫不决; 3. 说话时的态度要端庄; 4. 要给顾客具体的答案;
5. 说话要清楚,切勿喃喃自语; 6. 说话时不要紧张,要放轻松;
7. 话题不要东聊西扯,要长话短说; 8. 要能控制全局,但也不能太霸道; 9. 少夸赞自己,应将顾客放在首位; 10. 说话时要自然,不要太小声或做作; 11. 简化专业用语,使顾客不糊涂;
12. 安排适当访谈时间,早一点开始推销; 13. 讲话别像个催眠师;
14. 不要哑口无言,面对顾客,勿唱独角戏; 15. 不要和顾客争执;
16. 做个言简意赅的美容师,往往一些美容师把保养方法复杂化,因此产品不易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