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全文)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全文)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第一篇: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藤野先生》教案设。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表格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

3、品味课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和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品味课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和反语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忆鲁迅的《朝花夕拾》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各部分的大意。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 “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讨论后明确: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第6—-23段:

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6.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明确: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7.指名学生分别复述这两件事的基本内容。

思考: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第31段,进一步体会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8.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精神。

具体解释请参看课文有关注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9.阅读第32—35段。引导学生想像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3.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

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综合评价

1.学生迅速默读全文,思考: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2.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再次结合课文第6—23段进行分析概括。总体性格请参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③冒号后并举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案是否合理。

五、课文学习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布置作业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第二篇:《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抓住外貌、言语、举止、所作所为等细节描写,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体验文中大量的“闲笔”,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加深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金岳霖先生天真、率真、真诚的品格,体会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和西南联大教授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情。

2、感受西南联大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外貌、言语、举止、所作所为等细节描写,并对其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金岳霖先生天真、率真、真诚的品格,体会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和西南联大教授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情。

2、感受西南联大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位教授他智商绝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自己姓金!”多么有趣的一位教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有趣的教授。(板书课题: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简介(金岳霖(1895-1984),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创立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如此以为满腹学问的大学者却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就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不禁好奇地想问金岳霖先生是怎样有趣的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的汪曾祺去看看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里?

二、整体感知

(一)、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汪曾祺写了金岳霖先生哪些“有趣” 的事?

1、样子古怪:呢帽、姿态、眼镜、黄夹克

2、问答幽默:提问、回应方式

3、对专业独特见解

4、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5、行为举止古怪:抓跳蚤、斗鸡、比水果大小

(二)、讲了金岳霖先生这么多“有趣”的事,从整篇文章看,你觉得金岳霖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明确:天真:古怪的样子

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

同教授孩子比水果大小

坐三轮车“接触社会”

率真: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

幽默的答问

对话式的教学

讲座时抓跳蚤

追问:有人说:金岳霖抓跳蚤的动作体现了魏晋名士扪虱而谈的风度 ,你认同么? 明确:学生各抒己见

真诚:林徽因死后,他还为她过生日。

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明确: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文段: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先生本性率真、坦诚、善良与正直,珍视朋友。他一生未娶,用一颗纯净的心,爱着一代才女林徽因。他爱得坦荡,与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好友,好邻居。金岳霖先生那颗真纯爱着的心,值得人们敬重,梁家的后人都以尊父之礼待他,亲切的称“金爸”。

“有一年”,这一年是什么时候?正是金先生去世的那一年——1984年,他九十岁,那一年,距离林徽因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九年。望着白发苍苍的他,在座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这就是这份情感的厚度、纯度和重度。全都系在简单的话语上——“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总结:通过学生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率真、真诚的金岳霖,生活上不拘小节,学术上满腹经纶,重情重义,为人有趣。

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中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提到“金岳霖先生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世俗”。

青年批评家王晓渔谈到“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顽童哲学家’,不管在别人的回忆文章还是他自己的回忆录里,他都是一个‘天真汉’的形象”。

三、鉴别赏析

(一)金岳霖先生并非是唯一的一位有趣的教授,“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文章当中还写了哪些有趣的教授?(闻一多、朱自清)

(二)文题是《金岳霖先生》,但作者为什么还用许多的笔墨来描写其他的教授?能否删去?

明确:金先生不另类,西南联大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联大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

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是持很大的包容性的。西南联大具有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有了这样的背景,这些学者们才个性张扬,才很立体化。西南联大也培养了很多杰出人物: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

作者有“抛砖引玉”的意图,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教授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他身上折射出了诸多在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所以汪曾祺提到“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写”。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金岳霖先生的至纯至真、至诚至真正是西南联大教授的一个缩影。当日军的铁蹄践踏疆土,学术的种子仍在重压下悄然崛起,西南联大文人学者的铮铮傲骨,在贫穷困窘中闪射的精神,感动着至诚至真的汪曾祺。随着时光的沉淀,留在心中的是西南联大文人学者身上天真、率真、真诚、求真的精神,这就是汪曾祺想着力表现的吧!

五、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样子古怪:呢帽、姿态、眼镜、黄夹克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

问答幽默:

对专业独特见解

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行为举止古怪:抓跳蚤、斗鸡、比水果大小

第三篇:应用表格布局网页教案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

(2)、掌握网页中表格的制作方法、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以及单元格的修饰与编辑方法,能够在单元格中正确插入文字和图片。

(3)、能够根据网页设计内容,正确布局表格的结构,掌握表格嵌套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的作用、功能及网页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体验软件学习的一般方法及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运用表格布局网页对象活动,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对象属性的设置方法和规律,体验创造的快乐。

(3)、通过“动物——人类的朋友”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共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插入、编辑表格的方法及表格的属性设置。 (3)、掌握单元格的修饰与属性的设置。

2、教学难点:

(1)、表格的嵌套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个页面并进行比较:一个使用表格布局,但表格边框隐藏(看不出表格痕迹),其页面工整,文本、图片摆放对称,具有一定的规律;另一个页面凌乱,图文混杂,摆放杂乱。

(2)、提问:你喜欢那个页面的布局?学生回答。

(3)、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第一个页面的效果。观察第三个页面,内容与第一个页面相同,显现页面中表格的边框。

(4)、学生讨论、交流,回顾Word中学习过的表格,领悟表格在FrontPage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展示一些由表格布局的网页,引导学生分析其表格结构,自然过渡到分析教材中的例子,得出表格的布局。

(2)出示任务一:规划网页表格的布局。分层完成该任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要求读懂教材中的网页表格布局,知道规则,根据表格的行数与列数,调整至最终样式;基础扎实、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跳出教材,自行设计表格网页布局,并将自己的表格设计绘制在教材上。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务难度,并动手分析和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模仿以及创新能力。

(3)、出示任务二:新建一个页面,用表格布局该网页,并在该网页中放入相应内容。FrontPage中表格的插入于编辑与Word中的表格操作类似,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4)、学生操作,教师安排操作熟练的学生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5)、出示任务三:在表格中插入图片、输入文字。任务四:表格属性以及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6)、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务难度,可按教师的具体要求操作,也可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设计。 设计意图:确保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去创新,而不应让学生一成不变地生硬模仿。

(7)、出示任务五(提高内容):表格的嵌套。学生动手制作网页。 设计意图:更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创作思维动手能力。

3、课堂小结、后续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FrontPage中插入表格、编辑表格以及表格嵌套的基本方法等。

(2)、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表扬完成任务的学习,对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

四、教学反思: 略

第四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尤其是这样一个简短易懂的童话故事。因此,本课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大的合作交流空间,让学生运用上一课学到的预测方法阅读故事,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其次,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编讲故事,培养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故事原结尾的比较中,了解预测的合理性及编故事的巧妙性,初步认识童话故事表达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2.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学生准备:

找一些故事或书的题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学习猜想

1.出示胡萝卜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胡萝卜。相机认读“萝卜”,读好轻声。能根据形声字的记忆方法记住“萝”。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猜想:读了题目,你来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主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认识胡萝卜,指导读准轻声,在揭题的过程中识字,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抓住题目猜想文章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也渗透了紧扣题目预测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方法。

二、读文识字,练习猜想

过渡:大家有没有猜对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地方拼拼读读,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用上一课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单地写在旁边。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萝卜、发愁、沾上、晾尿布。

(1)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萝、愁、沾、晾”。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每人轮流读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互相评价,还可以提出改进的意见。

(2)互相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猜想的内容,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想。

4.集体交流。

(1)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不太确定的字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长了多长了”中“长”的两个读音。

(2)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猜想的内容以及这样猜想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3)你怎么看待自己读故事时的这些预测?(有的和原文一样,没有原文丰富,有的和原文不太一样,但也是有依据地预测的。)

(4)当你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你怎么办?(调整自己的思路,继续阅读,再猜测后面的内容。)

5.小结:同学们学会了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预测。预测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常识,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观察插图,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实际不太一致时,还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想法,接着阅读,接着预测。

6.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课后第1题中同学们的宝典。

设计意图:鉴于课文比较浅显,课前准备中没有安排学生读课文,也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为自然真实的预测过程。出示自学步骤与要求,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已学方法预测,温故而知新,反复练习,形成技能。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同伴学习的效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朗读、交流,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读懂课文,想象续编

1.读到这儿,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长越长,被其他人派上了各种用场。)

2.请学生读读小男孩用胡子当风筝线的部分。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风筝线不够了,胡子够长,可以用。)

3.读读小男孩的话,你从他的话中读出了什么?(绳子很长,就是不知道牢不牢。)

4.小男孩是怎么做的?你能演一演吗?

5.齐读课文第

5、6自然段,想象小男孩用胡子的情景。

6.故事还没有讲完,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为什么这么想?先自己仿照着课文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7.请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

(1)“这正好有根绳子,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鸟太太说完扯了扯胡子,她确定不牢,就去别的地方找绳子了。

(2)“这正好有根绳子,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鸟太太说完扯了扯胡子,她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晾尿布。

8.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你的想象,继续猜想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仿照着课文自由编故事。

9.把你编的故事在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并互相评价一下。

10.听老师把故事讲完。听后说说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1.你更喜欢哪个结尾?为什么?

设计意图:猜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需要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了解小男孩的说法、想法以及做法,让学生仿照着编讲故事,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鼓励想象,自由表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交流更喜欢哪个结尾,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四、据题猜想,布置作业

1.小结:童话故事真有趣,大家学到很多预测的方法,还学会了续编故事的方法。

2.出示课后第2题中的故事或书名,请学生来猜想里面可能会写些什么。

3.布置作业:课后把这些故事或书找来读一读,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快乐的翅膀,让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堂上对题目的预测既帮助学生回顾了本课学到的读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五篇: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五柳先生传》 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5、熟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工具准备

多媒体

录音机

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一)、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

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出示幻灯)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本文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2.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3.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4.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出示幻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 hè )箪(dān ) 汲( jí )戚(chóu)欤(yú )觞(shāng)俦(chóu)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一词多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杂然相许(赞同) 去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寻向所志(标志)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乐其志(志向)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颇示己志(志趣)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5.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

四、合作探究: (出示幻灯)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明确:

明确: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2.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 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4.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

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率真放达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五、思考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出示幻灯)

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六、课堂练习:(出示幻灯)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明确:

1、宅边有五柳树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汲汲于富贵

七、品评鉴赏: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讨论明确:(出示幻灯) “不”字为一篇眼目

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

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 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