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品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品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品生、品社课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在学习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适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致关重要的。通过学习,我对品生、品社课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感触颇多,现将这次学习的心得整理如下:
一、通过培训,我更新了教育观念
现代的教师要具有管理职能,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对照专家的讲解,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二、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真正吃透教材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感到只有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教学设计才能够做到依托教科书但又不拘泥于教科书,能够大胆的超越,时时以生活的视角审视和处理教学内容。教科书仅仅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大致流程和活动的呈现方式的某些范例,无法涵盖和提供全部的教学资源。所以,要想真正上好一堂品德课,首先必须真正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其次,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四、回归生活,是本科的基调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认识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生成教育主题和范例。以“真实”的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日常生活事件为主;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首属群体中的生活为主。
五、其它理念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教师的知识素养、品德素质、技能素质、言语素质对从教的教师来说太重要。这次教师培训在铸造师魂、陶冶师德、锤炼师能等方面给了我许多收获。我将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教学中。
第二篇:学习心得品社
学习心得
近来因我有幸参加了校长提高班培训,为求培训能有个好成绩,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因此,我认真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第三篇:参加品社学科秋季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桦甸市向阳小学 王超
2014年10月9日,我参加了吉林市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培训。本次大会由吉林市教育学院李老师主持,由吉林不同地区的品社学科教师主讲。通过本次学习,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学会的收获和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 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王老师在这次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围绕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观、教师行为观的方面介绍了,要想很好的把握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及很好的开展新的教学就必须先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好教学,让学生在开展活动和情景体验中学习,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 了解到教材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各位老师收集了一些老师在使用教材后的一些感想和困惑介绍给我们,如:她说道教师们在使用教材时最大的困惑是:感觉的教材太散,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指明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他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困惑完全是因为老师们没有真正把握新的教材的结构体系,及今后教学中怎么处理这些困惑。
三、掌握了教材的结构体系,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各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教材的结构体系,教材的结构体系是这样的 :整个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一学生的成长为主线,介绍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在这条主线下思品教材有分为三个大板块:认识自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集体社会。其实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是十分清晰的。
四、知道了贯穿于整个教材的一些主要观念,李老师说到教材始终都贯穿着一些主要的观念:如关爱的观念、尊重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诚信的观念、公民观念、法律观念、责任意识、国家意识等。
五、了解了说课的基本程序说课一般要遵循如下的程序: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重点的介绍、教学方法的介绍、(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介绍、课堂小结、课后延伸、设计理念这几个环节。
六、李老师还组织我们观看了一些教学课堂实录的光盘, 从中也学习到了许多国家级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之本次培训学习,收获颇多,相信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会有很大帮助。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努力工作,把本次学习所得灵活的运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品社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临沂汤庄实验学校安洪秀
2014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区品社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通过学习,
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现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
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 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其次,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此次评选活动中,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
有趣。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再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
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
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 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儿
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半天的听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留给我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
它还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第五篇: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
从这学期开始,为更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拥有作为一名品社教师的基本 素质,我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感触颇丰,具体如下:
一、品社课堂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资料的搜集。
品社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门学科牵涉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健康等等。因此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诸如网络、 实地 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 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 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
二、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学生主体地位
在品社学习中, 由于学科的故事性, 学生对内容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 即学习的主动性, 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 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 的能力, 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 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同 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直观演示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 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将更 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 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根本, 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 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 一种科技产品 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 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 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 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 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 幸福观、 学习观的形成, 品社 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四、知识复习也是必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品社学习, 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 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 堆积得越 多, 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应用时无法提取。 我们在学期期末之时, 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注重 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 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我们 可以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整理记忆复习内容,使知识条理化 , 避免孤立的死记硬背。同时,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教 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 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 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应该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 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旨在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 开放教学时空、 开放师生关系、 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 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 自我认识、
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