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知识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锥曲线知识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圆锥曲线知识复习教案
《曲线运动》复习课教案
奉化武岭中学 江财波 (31550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典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运动。
二、能力目标:通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分析,提高学生能抓住要点对物理现象技术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材地位:将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关系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同时为复习万有引力等
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
重 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规律。 难 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方法:复习、讲解、归纳、推理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点击高考):近几年高考对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运动的考查年年都有,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还往往与电场力、洛仑兹力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本章结构):第一节介绍了曲线的特点及物体做曲线的条件,第二节介绍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此基础上第三节研究了最常见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第
四、
五、
六、七节内容研究了另一种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本章复习安排):这节课先把本章的知识点疏理一下,从下节课开始再深入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
(二)、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典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曲线运动:
提问:①我们来回顾一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时候,和直线运动相比,它的运动轨迹有何不同呢?
②速度方向有何不同?如何确定做曲线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
③曲线运动可不可能是速度恒定的运动?
(1) 特点:轨迹是曲线;速度(方向:该点的曲线切线方向)时刻在变;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提问:④什么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2)条件: F合与V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a与v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特例① F合力大小方向恒定――匀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②F合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v垂直――匀速圆周运动 提问:⑤如何研究做曲线物体的运动呢?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例1(见第一册物理书,第83页)在长约80cm~10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圆柱体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内径,轻重大小适宜,使它在水中大致能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中端用胶塞塞紧(如图甲)。将此玻璃客紧贴黑板竖直倒置(如图乙),红蜡块R就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做直线运动。红蜡块R由A运动到B,它的位移是AB,记下它由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
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红蜡块的运动,将会看出它是斜向右上方运动的,经过相同的时间,红蜡块将沿直线AC到达C。这时它的位移是AC(如图丙)
红蜡块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在玻璃管中竖直向上运动(由A到B)和随玻璃管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到D)。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提问:①红蜡烛什么方向的运动是分运动?什么方向的运动是合运动?
②什么叫运动的合成?什么叫运动的分解?
③合运动和分运动有什么关系?
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什么规则?
(2)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3)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特例 ①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如竖直上抛运动:
②先正交分解后合成:
过渡:现在我们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3、平抛运动
提问:①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呢?(沿水平方向丢出一支粉笔头) (1)定义:v0水平,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性质: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提问:②它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曲线?
(v0与g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提问:③这一运动有何特点?
(2)特点: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讲述:刚才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实验证明(见课本87页图5—17),尽管两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同时可见,平抛小球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是相等的。得到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即各分运动是独立的。
过渡:既然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就可以分别算出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x和y以及任一时刻t的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 (3)规律
①
方向 :tanθ= ②位移x=vot y= 合位移大小:s= 方向:tanα= ③时间由y=得t=(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④竖直方向vo=0匀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一种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提问:①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呢?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如果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如电风扇叶片上每一点的运动)
提问:②电风扇打到1档和打到2档时叶片转动的快慢不同,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2)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大小v= ;方向在圆周的切线上;单位 : m/s 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吗? ②角速度:大小ω= ; 单位 : rad/s ③周期T:运动一周的时间 单位 : s ④ 频率f=:每秒钟转过的圈数 单位 :HZ
v、ω、T、 f之间的关系:
v= 过渡:既然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则它必有加速度,合外力必不为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有何特点呢? (3)向心力:大小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时刻在变) (4)向心加速度:大小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也总是在变)
(5)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v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在变化;a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也在变,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三)、小结
F等于0:匀速 直线:F、v在同一直线上
F不等于0:变速(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曲线:F、v不在同一直线上 F(大小恒定)垂直v:匀速圆周运动
一般:v大小方向均变(特例:平抛运动)
(四)、巩固练习
1、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怎样的运动?
2、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猫人正在用枪口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否逃脱被枪杀的厄运?
3、杂技演员表演“水流星”节目时,当杯口朝下时,水也不会从杯里洒出来,请你解释为什么?
(五)、作业:导与练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高三数学总复习“圆锥曲线”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总复习“圆锥曲线”这个内容前几天就全部结束了。这一章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以“椭圆”和“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三种曲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进坐标系,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研究曲线本身的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以及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弦长等问题。
我们知道“解析法”思想始终贯穿在这全章的每个知识点,同时“转化、讨论”思想也相映其中,无形中增添了数学的魅力以及优化了知识结构。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是不轻松的、做题就更困难了。这章公式是多,而且后面内容较抽象,计算量非常大,所以难度就大大增加,进而给学习带来了挑战及困惑。关于公式,不少学生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导致在解题中往往碰壁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所以就有了“解析几何”是高中阶段最难的内容。但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思路清晰,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公式解题,特别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或者曲线本身所含的等量关系,解题方法就自然和容易了。当然,对于高考中这道大题来说“运算量大,解题过程繁琐,结果容易出错”等等,无疑也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及效率。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多得分呢?经过反思:
一、我们首先要解决“公式”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公式教学,不仅要重视公式的应用,教师更要充分展示公式的背景,与学生一道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同时在应用中巩固公式。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推导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遵循上述思路开展教学的,举得效果还不错。还有,我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归纳类比,从而加深印象,再要求学生完成复习小结上的那个表格,避免学生解题中公式的张冠李戴问题。再有,在引导中,老师可以形象的指出各种曲线的特点,比如在讲双曲线时可以用一首《悲伤的双曲线》歌曲来让学生记得只有双曲线才有渐近线。避免了学习过程相当枯燥及乏味,进而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考试中的解题策略,并抓出重点学习,归纳方法。这里的内容多、繁,如果有了主次之分就可以稍微轻松点了。在高考中,这里分数在17分左右,但是我们要去研究出题的模式,大多会考曲线的定义和韦达定理,还有解题关键是要用方程思想,列出“等量关系”。所以我们不会做的时候不妨看能不能用定义的等量关系,作为大题,第一问一般不难,不妨把前面的分数拿下来,再想办法把步骤写详细点,争取尽可能多的拿步骤分,因为这里的计算量会很大,所以我们要避免计算错误而导致不得分。
三.教学中还应考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感情、意志、态度等方面也能协调发展。学生只有不畏难了,才能数学学好。
第三篇: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福州市仓山小学
陈瑾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⑵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1、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三种图片
师:看到这三幅图,同学们能回忆起我们所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生:看到这三幅图,我们想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长方形与三角形转动后形成了什么图形?
生:圆柱与圆锥
2、谈话揭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圆柱和圆锥的内容。
二、共同参与、展示、评议
师:这些知识在没有整理之前就像一个个杂乱无章的点,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条条割不断的线,经过整理把它们连成一个网,最后融入到数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去。
师:同学们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课件显示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2)重点要突出,简洁有条理
(3)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案,介绍交流整理心得。
师:再请一组同学们把你们的网络图展示一下
师:我们已经整理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到底同学们掌握得怎样呢?老师想能过一些练习来检察同学们公式灵活运用的情况,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三、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①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一个圆柱体木块的体积是90立方米,用他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模型,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③一根圆柱形状的木料底面直径16厘米,高20厘米,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④一个圆锥形沙锥,高9米,底面半径是6厘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⑤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7立方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锥的高多少厘米?
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开锁能手
仓小喷水池(课件出示)
师:大家都看到我们校门这个漂亮的喷水池,水池的形状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一个立体图形(生:圆柱)陈老师这儿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
锁一:沿这个喷水池内壁安装一圈水管需多长?就是求水池的(
)锁二:这个喷水池占地多大?求哪个部分(
)锁三;给整个喷水池内壁铺上瓷砖,就是求哪部分?(
)锁四:在喷水池里灌满水需要多少吨的水?就是求什么? (
)钥匙一:底面周长 钥匙二:表面积 钥匙三:底面积 钥匙四:体积 钥匙五:容积
师:同学们都很棒,陈老师给这个水池附加了几个条件,请同学们选择相应条件,提出相应问题并解决问题
①每平方米贴3块瓷砖(问题:贴了几块瓷砖?)
②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吨(问题:喷水池里装满水需多少吨的水)
③每隔4米装一个喷泉头(问题:需要装几个喷头)
3、解决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两个圆柱和圆锥,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纷纷举手想回答,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提问题,教师说)
师:用竞赛的形式来解决好吗?下面听好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可以用计算器),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音乐计时)
问题简写
列式及结果
生: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师:如果出现问题请及时改正
四、小结、反思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合作与交流,对本单元所学的“圆柱和圆锥”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知识整理题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揭题:在第二单元里,我们认识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师:本节课设计了三关,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师:好,先看第一关:知识梳理 出示:圆柱、圆锥
2、你都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哪些知识呢? 生:特点 表面积 体积 出示课件2 1)提问,谁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指生说 出示:课件
3、4 (强调:圆柱上下一样粗)
提问:圆锥有哪些特征呢?指生说后 出示:课件
5、6 比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哪些异同点呢? 指实物总结:板书(点、面、线) 2)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圆柱、圆锥的哪些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师指着圆柱、圆锥实物,引导生说: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乘 。
3)提问:谁还想着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对,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请看:出示:课件7到22 我们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将圆柱的侧面积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底面两个圆的面积。求圆柱的体积是将它转化成长方体研究的。)
4)提问:圆锥的体积是怎么得到的? 生:(我们是通过实验得来的)
追问:我们是怎么试验的呢? 课件出示:实验的过程23到66 小结:我们在做圆柱和圆锥的练习时,经常用到的公式有哪些?请写出来: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底面积,圆锥的体积(齐声读一遍,背诵一遍)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关: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屏幕出示 67 圆柱体木桩(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咱们仔细观察这个木桩儿,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看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创意。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后,问题归类整理:刷、切、削 刷—— 生:我们给这跟木头刷油漆。
师:刷油漆有几种刷法?
生1:刷侧面象刷柱子一样刷,要刷多少面积,我想就是求侧面积。
师:你真会联系生活,好哪位同学来说说怎么列式求侧面积。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要求圆柱的侧面积的?(烟囱、标签、压路机、鱼缸)
师: 还能怎么刷?
生2:全刷?全刷就是什么? 生:就是表面积。 师:那好,咱们帮帮这位同学,马上列式不计算。(板书)
生3:把圆柱立在地上刷露在外面的面。
师:哪又是求什么?应该怎样列式呢?口头回答列式板书
师:除了刷油漆还有什么更有创意的问题呢?
切——
生1:把圆柱切开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师:怎么切?有几种切法?
引导思考:(1)竖切怎样切?沿什么切?切出的横截面是什么形?怎样求增加的表面积?
(2)横切是怎样切?
生:纵切,沿直径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哦,谁来解答?
生:就是增加了两个长是直径宽是高的长方形。 (演示操作验证:准备好圆柱形萝卜,让学生动手切)
师:除了这样切还能怎样切?
生:横切,沿一个底面的水平面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谁来解答?
生:就是增加了两个底面积。
师: 切一刀后增加了两个面,切两刀呢?三刀呢? 师:刷也刷了切也切了,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削——
生:把这跟圆柱形的木头削成最大的圆锥形,那么这个圆锥形木头体积是多少? 师质疑:削成最大的圆锥体,怎么削才算是最大呢?为什么? 生:削成的圆锥和圆柱底相等、高也相等,象削铅笔一样削。 等底又等高,你能算这圆锥的体积吗? 这一关没有难住大家,我得使劲了出点难题了,还有信心吗?
三、我们进入第三关:深化应用。
1、我会判断:抢答题
2、我会填:抢答题
3、我会做:必做题
第五篇:《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听课心得
艺体组
邓海燕
我校于 5月21日组织去34团中学,参加联片教研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我于下午去听了庞艳玲老师的课 ,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前师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课中老师先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自学指导,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指明灯。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
庞艳玲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课题中“学生们,你们座好了吗?”“书学姿势做到三个一了吗?”这样关注学生习惯养成的语言贯彻整堂课,同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评价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庞老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庞老师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努力的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