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上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反思《阿里里》二上
《阿里里》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好奇心理,从看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导入学习,让学生了解纳西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教学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应先放慢演唱速度,唱清楚每一个衬词,然后循序渐进加快演唱速度,更有利于歌曲的教学。还可以将纳西族人“对歌”的风俗运用到熟悉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歌”活动中熟悉歌曲,体验纳西族小朋友边劳动边唱歌的情景,感受其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唱,启发学生感受身势动作如何与歌曲力度相吻合,在活动中体验纳西族人劳动时快乐的心情。在学生熟悉歌曲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进行“领、合”练习。
《金铃铛》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中“x —”的节奏贯穿始终,在学习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事物——钟摆的声音“噹 —”,来辅助教学,通过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感知、体验了“x —”在歌曲中的时值。
同样,结合“x”用鸭子叫声“嘎”来为歌曲设计“x x —”形式的伴奏谱,不仅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了伴奏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重要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技能。
本课最后句由简单的二声部,这是本学期第一首加入二声部的曲子,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先学会全曲,第二课时学习二声部的乐句,并为歌曲加入伴奏乐器丰富曲子。但是在教二声部时学生还是比较难掌握乐曲的和声效果,这是我今后要解决的难点。
《阿凡提骑驴》教学设计反思
《阿凡提骑驴》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儿童歌曲,节奏规整、有动感。结合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音乐律动活动,以此来感受音乐的恒拍和典型的节奏。律动一:感受乐曲的恒拍,律动二: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活动更有层次,我设计了律动三:综合感受音乐。在每个律动中,根据音乐形象设计有趣味和符合音乐特点的声势动作。
这首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音符“7”在旋律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音,同时也是本课中一个新的、重要的知识点,为此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7”的音高,并掌握的“7”手势。
在本课中也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在学生唱歌之前,应该详细地介绍这首歌曲的情绪,让学生明白该带有怎样的感情去唱这首歌。
这节课整体来说唱的部分时间少了些,可以分小组多唱几遍。 难点没有完全突破,最后一句可以反复多练习几遍,并进行教学检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反思,改正做的不足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与创造能力;丰富审美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种理念和目标我将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设计了聆听马蹄的声音为导入环节,不仅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情趣。为学习渐强记号、渐弱记号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我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所以我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中,我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演、唱歌、演奏乐器、游戏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尤其是在歌曲渐强渐弱的地方,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恰到好处的掌握渐强渐弱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歌曲的重难点,而且还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不足之处是打击乐器表演个别学生的演奏方法和要领掌握不够好,还须继续练习。
第二篇: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1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
2 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
3 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
4 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5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6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第二单元 学曲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7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
8 味。
4、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9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课后反思】
1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第三单元 古曲新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11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
12 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三、唱歌
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四、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
14 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 〈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15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16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17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
18 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7、小结。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唱歌曲。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9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2、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认识马头琴。 【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音乐悲壮的情绪。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音色
20 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师: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欣赏
回答: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3、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21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学唱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师:分别有哪些呢?生:汉族、回族、藏族、壮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欣赏《爱我中华》
2、师:欣赏完这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想!)
3、跟琴学唱
4、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2)、控制整体音量。
三、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2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 【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进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花。
开展抢答比赛。
师: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进行到这里。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下面我们在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看看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来回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
23 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第五单元 歌剧之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
24 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25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26
1、导入
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歌曲《街头少年》 (1)出自完整听赏。 (2)欣赏并学唱主题A。 (3)欣赏并学唱主题B。 (4)完整欣赏歌曲。
3、简介作曲家比才
4、复习比才创作的其他乐曲 (1)复习、欣赏《间奏曲》 (2)复习欣赏《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赏《街头少年》
《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27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28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9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
30 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著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1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996年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
32 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著名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96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33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34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35
第三篇: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快乐的do re mi》、《我是小小音乐家》
2、欣赏歌曲《多来咪》、电影《音乐之声》
3、音乐创造:
①用do re mi三个音创编音乐短句
②活动《小小作曲家》
③根据《多来咪》创编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和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习有趣的音符do re mi。
(二)具体要求
1、唱《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唱名do re mi。
2、欣赏《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3、欣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唱名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音乐创编表演。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和欣赏歌曲、音乐创编活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难点:
音乐创编活动《小小音乐家》、音乐表演《多来咪》
教具准备:
1、歌曲《快乐的do re mi》、《我是小小音乐家》、《多来咪》、《音乐之声》的磁带。
2、do re mi头饰、各种简单的节奏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探究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师:请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那几个音符?它出现了几次?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 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 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师:唱到那一句时你觉得困难?那位同学来帮帮他?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多数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由教师来教。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
二、三段歌词。
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do re mi分别在三座小房子里(小房子建在五线谱自己唱名的位置上),部分同学分别戴上do re mi三个音的头饰,当听到教师弹奏自己所带音符时,唱出唱名并跳到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小房子里,谈下一个音跳出房子。教师开始弹奏的速度要慢,逐渐加快速度。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探究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
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
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在黑板上贴图片,请学生找适合的节奏卡片贴到图片下方,并读出节奏,也可以按节奏说象声词。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探究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
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
歌曲演唱的是什么内容?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学生轻声跟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室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创编,教师指导并可以参与其中。
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学生都参与表演,教师也承担一个角色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如今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
三、点燃了创造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让双响筒发出长音。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
第二单元
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3、音乐创造《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海;创编集体舞动作。
4、复习佤族、哈尼族、苗族、壮族等知识;了解长江、黄河、四大发明、五岳等知识
教学目标:
(一)单元总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2、简单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
3、在音乐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4、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学会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3、学会跳集体舞进行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创编音乐《小小作曲家》
教学重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在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中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在祖国怀抱里》中的休止符。
2、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集体舞的表演中做到活泼、有序。
3、“小小作曲家”的创编练习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文中的插图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歌表演《在祖国怀抱里》。
探究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1)、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唱到了那些少数民族?
(2)、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1、第1-8小节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亲切交流的感情。
2、第9-10小节用连贯声音演唱,力度中强,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第11-12小节用富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欢快幸福的情感。
4、第13-16小节用跳跃的声音演唱,结束句要唱准一拍,不要拖,表现出少年儿童活泼的性格特征。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2、节奏练习《山泉、小溪、大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娃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节奏练习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探究过程
一、复习: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在祖国怀抱里》。教师和同学评价
二、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
(1)请同学们仔细听每一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有什么特点?(由数字一至十组成)。
(2)回答书上的提问(两条大河是长江、黄河,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蒿山、泰山)。
(3)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四大发明和五岳的知识?请大家一起交流。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乐曲开始为齐唱,中间为合唱,第三部分为轮唱)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活动: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
1、出示山泉节奏
×
0
×
0
×
0
×
0
叮
咚
叮
咚
2、出示小溪节奏
×
×
×
×
×
×
×
×
淅
沥
淅
沥
淅
沥
淅
沥
3、出示大河节奏
×
—
×
-
×
-
×
-
4、练习完之后做三声部的合奏
5、创编:请按上面的节奏配上do re mi 唱一唱、奏一奏。
6、用自己创编的旋律(或选择其他适合的音乐)为小诗伴奏。
五、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探究过程
1、 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 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 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 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 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 师范唱
2、 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 师教唱
4、 齐唱
5、 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 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7、 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集体舞教学有感
集体舞是新课标《表现》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
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因此,在集体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教学中,我用以下方法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一、 熟悉旋律。
集体舞,重点在于舞蹈,首先让学生熟悉歌曲或者音乐旋律,不一定能背唱歌词,但必须熟悉旋律,为学习动作奠定基础。
二、 学习动作。
因为是集体舞,是在集体场合人人都可以随时参与的舞蹈,因此动作简单易学。让学生分清一共有几个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又是在集体舞中重复出现的。
三、 学习集体舞。
先分组随音乐动作,再逐渐的添加学生,最后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如果出现单数的同学,教师就跟学生一块集体舞的表演。
但是在分组过程中,却出现了想不到的问题。个别男同学不喜欢参加,而且不牵女孩子的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暂停舞蹈。进行了一番谈话:集体舞不仅仅是单纯的跳一个舞蹈,来表现自己,他表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一种团结向上的凝聚力。比如,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不会跳 或者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舞蹈使其混乱不堪。你是这个班级一分子,这个集体舞中的一员,你愿意掉队吗?你愿意给班级拖后腿吗?开始,你可能不会跳 也不好意思跳,如果你把同学当作你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互相学习能学不会吗?
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兴高采烈的参与了进来。让每一个同学都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学会了与同学的合作。
第三单元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留给我》
2、欣赏歌曲《森林与小鸟》、《绿荫》
教学目标: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根据学过的演唱形式为歌曲?《留给我》设计领唱和齐唱的形式并分小组表演。
3、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学协作,完成《美丽的黄昏》的轮唱。
4、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重点:
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具准备:
1、歌曲《留给我》、《美丽的黄昏》、《绿荫》、《森林与小鸟》的磁带。
2、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探究过程:
1. 导入: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2. 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 2 3 1 4 3 3 2 1
(2)解决轮唱难点: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下面的音程,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位单位创作出一个新旋律:
a.123143321;345365543
b.345365543;12314332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上面的练习)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演唱?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3. 器乐练习: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教学反思:
今天的音乐课,由于课前作了精心准备,搜集了好多关于黄昏的图片和与之匹配的背景音乐,做成了比较精美的黄昏图片课件。孩子们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感悟到了黄昏的宁静与美丽,都能够正确地表达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唱这首歌曲。可是在真正演唱的时候,由于声部轮唱时生怕自己唱不准,孩子们都做不到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整首歌曲,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赶,就是三个声部在比赛看谁唱得响,实在是难听。我又是请较好的学生与我合作进行示范,又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再三地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唱。可孩子们还是放不下包袱,声部还是很不清晰。
情急之下,我让学生逐个声部进行练习,每个声部,我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边唱边想象,用你的歌声画出“美丽的黄昏”,感染自己,陶醉自己。此时,学生算是“开窍”了,他们有的闭目陶醉着歌,有的目光凝视着前方唱,没轮到唱的则跟着歌者不由自主地晃着身子……等三个声部都分别唱完,我问:“你在唱时眼前有美丽的黄昏图了吗?你被自己的歌声、同学的歌声感动了吗?”好多孩子都点着头。“那好,现在我们再次合作进行三部轮唱的时候,你只要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歌声里就一定会有画。”因为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再次进行合作时目标明显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关注自己是否会唱错,不再担心别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部,而是更注重体现声部之间的融合,共同在心中、在歌声中描画美丽的黄昏。我们所要的轻柔的效果达到了!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课后,我想了很多。其实,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存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许多美丽的图片,在歌唱前,大可不必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的黄昏图片。我们的课堂上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歌唱时用自己的歌声“画”出来的效果,那才会更好!那来自心灵深处的歌,才会更动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教学过程
1. 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 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b.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它是几拍子的乐曲?
c.随音乐用“da”轻声模唱。
d.分小组进行演唱
e.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3. 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
快乐的生活。请问同学们,鸟儿在什么样的森林中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才能唱出快乐的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出现了哪些危机?作为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位单位,利用业余时间针对一个问题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的
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过程
1. 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3.欣赏歌曲《绿荫》: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4.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5.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的
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运用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会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有关环保主题的录像片段。
2.学习歌曲《留给我》
(1)初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哪一乐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
(4)分小组汇报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6)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练习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5.汇报设计结果并表演。
6.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1由图片导入,让学生来评价图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三度的摩进,要注意带领学生过这个难关。
3当学生熟练歌曲后再处理歌曲。
4轮唱部分老师要交代清楚每一组到什么地方结束? 5如果学生不会三声部的话可以先进行二声部轮唱,熟练后再进行三声部。
6容易出错的地方多进行纠正
7注意上课的语气,要富有色彩,富感染性
第四单元 健康歌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歌表演《健康歌》《小小足球赛》 随《健康歌》的录音学唱一段歌词;唱歌《小小足球赛》第一段歌词 随《健康歌》的录音即兴做动作 有关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欣赏《溜冰圆舞曲》和《跳绳》听辨《跳绳》中ABA三个乐段 唱歌《小小足球赛》 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有关足球的趣闻
第三课时 欣赏、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 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我们来打乒乓球”中乒乓球三个字的即兴演唱《小小足球赛》的表演、鲜花韵律操的表演、踢毽子动作 表演跳绳儿歌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一)单元总目标
1、通过唱歌、欣赏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
2、继续学习富有表情的歌唱和即兴表演。
3、在综合性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学会歌曲《健康歌》《小小足球赛》的一段歌词。
2、听赏《溜冰圆舞曲》和《跳绳》《两个乒乓球运动员》,能随音乐即兴表演或听辨音乐中的段落。
3、在综合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中进行音程练习、唱歌练习和即兴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
1、再听赏音乐时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并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各个段落的相同与不同。
2、 在唱歌教学中注意歌声的整齐与表情。
3、 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和记忆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1、歌曲《小小足球赛》有一定的长度和难度,要求唱得整齐划一富有一定的表情,会有一定的难度。
2、音程练习是很重要的练习,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3、各项即兴表演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讲都是较难的。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碰铃、响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 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
3、 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
探究过程:
1、 导入
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 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指导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3) 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
(4) 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的: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A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
探究过程: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
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
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习《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
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
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10、上台展示。
11、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2、1-3、1-5、1-6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过程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的即兴演唱的练习。
8、按课本上的圆盘图,做一个可转的盘,中心是“1”。如果中心改成“2”或“3”等又可以进行更多的练习。这就是运动会的“跳远”项目,实际上是音程练习。
9、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10、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 题:综合
课 型:综合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小道具、小乐器
探究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三、为乐伴奏: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四、游戏
1、教师提前设计一组命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有人打枪、有人敲鼓、有人在铁桶里放鞭炮,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声响模拟枪声、鼓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
2、分组编创,编排小组表现效果,三种声响同时出现、相继出现均可,还可根据想像加上号角声。
3、分组为大家表演,看哪组节奏准确、三声部合作得好、声势效果好。
五、自我评价:以鼓励为主,对下节课提出要求。
六、作业设置:回家将学会的歌曲教给家长,看谁教得好。
教学反思:
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 《小小足球赛》
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所以,我们必须用良好的行为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能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采用朋友式的交谈组织形式以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使学生为走进音乐课堂而欢欣雀跃,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进行律动游戏时,让学生离开座位,与同伴自由交流;在学习《小小足球赛》这首歌时,我带领学生离开教室,来到操场,感受足球赛的场面以及心情。让他们尽情发挥,使他们象一只自由的小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课堂秩序虽然有点乱,但是第一次尝试学生的兴致却很高。
新课程要求音乐课,不能统一一个模式。所谓教无定法的含义就在于此吧!
第五单元 动画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单纯关注动画片的情节到关注动画片中的音乐上来。
2、初步了解四二拍子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学会随音乐打拍子。
3、继续引导学生在欣赏器乐曲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动画城》
教学目标
富有表情地演唱《动画城》能主动大方的演出唱歌,能分辨真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儿童非常喜爱观看动画入手
二、新授
1、听范唱
2、简介歌曲:
歌曲《动画城》是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动画城的主题歌,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廖廖数句,勾勒出动画城的生动情景,曲调也如歌词一样简朴而生动。
3、教师范唱
提醒学生
1、
2、乐句与
3、4乐句的特点
4、随琴学谱
要求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分辨出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大多相同只有一小节不同的特点。最好能学会最后六小节的歌谱。
5、歌唱并表演
A、提问
在动画城里“有诚实,有狡诈,又糊涂的智者,也有聪明的傻瓜”。你能举例说明吗?
B、分组讨论:可讲故事、可画人物等
C、演唱。
D、评价。
师生共同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动画城》,学唱歌曲《机器猫》。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机器猫》,能主动大方的演出唱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动画城》
二、 今天教师继续带你们到动画成的节目中去,认识新朋友。
三、 听音乐
1、 请学生戴上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将同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
2、 请学生说出《机器猫》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播放动画片机器猫的片段。
四、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机器猫》,感受其欢快的情绪。
2、复听歌曲,随音乐演唱,说说音乐中运用最多的八分节奏表现了什么形象?将附点去掉会怎样?
教师教唱第一段,学生演唱,注意声音的弹性。
做游戏,猜一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音乐歌曲《哪咤再生》
教学目标
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动画城》、《机器猫》。
2、 图片导入:
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其中的哪段故事。
初听音乐,分段细听。
3、 完整的听全曲。
4、 乐曲简介:
管弦乐合奏《哪吒再生》是动画片的几个重要的音乐片断组成的一个小组曲,共有四段音乐组成:金光洞、哪吒苏醒、师徒相见、出发报仇,这四段音乐情绪各不相同,金光洞是神秘、充满幻想的,哪吒苏醒是清静明朗的,师徒相见是激动、深情的,出发报仇是勇敢地行进。
5、师可根据教参上介绍的故事情节向学生介绍,少数学生也可能已经知道一些有关哪吒的故事,也可请他们介绍。
6、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动画歌曲、动画故事、卡通绘画擂台赛。
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 随音乐演唱动画片歌曲。
2、 演唱动画片歌曲。
3、 分组演唱一组演唱,一组接唱。
4、 画动画人物。
5、 讲故事。
6、 在限定时间里看那组的故事讲得最动听。
7、小结
8、活动说明:
本单元的音乐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课本中列出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外面的世界》《阿凡提之歌》《快准备》四部动画片歌曲,可以请学生分别讲讲这四部动画片的故事,唱唱其中的歌曲片断,哪怕只会哼一句也好。学生了解的动画片尤其是新的动画片可能比教师了解的多得多,为此,师要充分发动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这项活动,讲、演、唱、画,各人尽量施展自己
的才能,课本中有一个空白的椭圆形是留给学生画喜爱的动画人物用的,这项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如果条件许可,也可将学生收集的动画片VCD片断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动画片在班上播放一定会特别高兴,同时也培育了热爱集体的精神。
第六单元《闪闪的红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伴奏。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段,请学生说说心目中这个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他的家乡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请学生欣赏《嘎子嘎》听后说出你在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播放歌曲的录音。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欣赏部分
1、学生听后感受说一说。
2、做节奏练习。
3、声势练习。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4、完整欣赏。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 唱会歌曲《红星歌》。
2、 能体会重音记号对表现作品的作用。
3、 用队列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导入新课
1、 课件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2、 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三、新授
1、 出示歌曲的乐谱。
2、 完整的范唱,体会情绪。
3、 学唱歌词部分。
4、 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果断、坚定
5、 用行进的步伐作律动。
6、 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 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1、 列举跑步、走走、跳舞等几种动作中哪一种与进行曲特点相吻合。
2、 分辨进行曲
3、 师生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闪电歌》
教学目标
4、 唱会歌曲《闪电歌》。
5、 能体会重音记号对表现作品的作用。
教学过程
2、 复习歌曲《红星歌》
3、 学唱《闪电歌》
7、 出示歌曲的乐谱。
8、 完整的演唱谱子。
9、 学唱歌词部分。
10、 为了表现闪电的效果,请学生在适当的地方加入重音记号。唱一唱,有什么样的感受。
4、 体验重音的音乐效果。
1、 请大家讨论怎么用声音表现重音记号,提示:第一个音进来时鲜明、力度稍强。
2、 对比有重音和没重音的唱法不同。
5、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播放录音,为歌曲加伴奏。
2、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感觉并完整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一、 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 了解木琴的音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播放音乐《小牧民》随音乐进行律动。
二、 欣赏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
1、 听全曲,感受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
2、 介绍木琴的音色。
3、 分段欣赏。
4、 第一乐段有什么样的情绪?
5、 音乐的力度在第三乐段有什么变化?
三、 完整欣赏,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小组讨论,感受乐曲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唱《红星歌》,在听、看、讲、做、唱、演、舞等音乐活动中来体会乐曲的风格和情绪,由于这首歌出自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详,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这首歌的内涵,体会这首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所表现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豪、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在欣赏课上又往往因为歌曲太熟悉而缺乏兴趣,因而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去深化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单一的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表现形式,使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看来,在课改教学中,只要大胆尝试,做个有心人,会浇开校园更多的音乐之花,但在这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期待着老师对这节课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教案
(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手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
东方之珠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歌曲。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乐短语的应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通俗、口语化。 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小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第五篇:初一音乐教案全册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
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师:孩子们谁能告诉我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事情? 生:这是发生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的交接仪式现场。
师:非常正确!在过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经有七个孩子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知道是哪七个吗? 生:有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简介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师:对,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图,介绍七子)这就是―七子‖的位置图。澳门地区位于珠江口西恻,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面积约16平方公里。澳门三面临海,北与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现有人口40万,其中95%以上为中国血统。(展示澳门的旧颜、新貌)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战凼仔岛和路环岛。大家请看——这就是曾经满目创痍的澳门。(指澳门被侵略后的凄惨场面)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的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澳门回归时的盛况历历在目,尤其是那个小女孩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门》震撼了全世界华夏儿女的心,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再次聆听那动人的歌声!(板书课题:七子之歌——澳门)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多媒体展示音乐画面,引导学生拍手或晃动感受音乐的情绪。
2、带着问题听赏歌曲: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师带表情指挥) 师:歌曲欣赏完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经过讨论后自由发言)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
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师: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最后一次表达了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 板书:思念、急切、激动。
师:那你认为这首歌曲用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 生:(根据自己理解自由发言。) 师:那我们就按照自己的处理方案分组演唱一遍歌曲。 生:(一组演唱第一乐段,二组演唱第二乐段。) 师:迄今为止,离开祖国妈妈的七个孩子已经回来了六个,还有一个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 生:台湾。
师:是啊!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总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它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西南望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隔海相望,它是我国东南方的海上门户,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近几年我们也听到过很多台湾歌曲。如:《童年》、《鼓浪屿之波》、《故乡的云》等,你还知道哪些? 生:(自由回答并演唱)
五、即兴创编歌词 师:当其他六子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的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愿望。大家运用你手中的笔,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础上把我们盼望台湾回归的心情抒发出来好吗? 生:(小组讨论创编。) 师:(把学生推荐的好的歌词一起唱一唱。)
六、小结
尽管祖国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从来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祖国永远和他扯着筋连着脉,他们比谁都更能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为了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师生齐唱《爱我中华》,拍手走出教室。)
欣赏《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
教学案例:
(一)课题:《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二)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级:七年级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 ― 回归 ‖ 和 ― 盼归 ‖ 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 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参考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 13 册) 本节课是第 13 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 和 ― 盼归 ‖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盼归 ‖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 ― 我 ‖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
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 七子 ‖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 。 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 、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8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 ---- 罗大佑) 9 、作者介绍 ---- 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
10 、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11 、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
12 、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13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14 、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 1 )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 2 )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 3 )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 。 15 、过渡欣赏《鼓浪屿之波》
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 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 16 、启发学生情感 师: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 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
17 、小结:多少人用 ― 浓得化不开 ‖ 的乡愁,呼唤着亲人和故乡。而词曲作者正是用这情真意切的《鼓浪屿之波》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之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牧马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哈萨克族民歌,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2、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2、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舞蹈碟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欣赏一段歌舞,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 [课件:哈萨克舞蹈<<心爱的冬不拉>>] 生:讨论,回答。(哈萨克族)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去了解那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吧! [课件:简介哈萨克族风土人情]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 展示课题,《牧马之歌》。
三、学习新课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回答。(欢快地、活泼地)
2、教师范唱曲谱,学生跟琴哼唱.
2、师弹琴,学生视谱用―啦‖进行旋律模唱。
3、学生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的情绪)
4、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哈萨克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5、欣赏《牧马之歌》合唱版,再次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歌曲处理与创作
1、导入: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根据歌曲旋律来设计动作,进一步地感受哈萨克民歌的韵味和魅力。
2、节奏练习
2/4 x x x x〡x x 〡 x x x 〡x – ‖
手 肩 脚 手 肩 肩 脚 手 指 手
3、鼓励学生自由设计动作,边唱边律动.
五、拓展与延伸
简介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
六、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能力目标:
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大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有人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它是哪个民族的?(生:《大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想跟老师一起到新疆去听一听,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听听她的《青春舞曲》吧! (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二、学习与感受
1、 随乐学唱
(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板书: 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教师范唱,学生击掌伴奏。 (3)学生跟多媒体哼唱。
(4)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琴声伴奏。 师: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能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吗?(唱完后,教师评点、点拨) (5)分组分段演唱(多媒体伴奏),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2、作者介绍
师:有个人特别喜欢新疆民歌,他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为了民族的音乐,他一生扎根新疆,在那里生活了近60年。他的作品大都吸取了新疆民歌的素材,一生整理、创作、收集了700多首作品,把新疆的民歌介绍给了全国以及全世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这首歌就是他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哪位同学还了解并会唱一些新疆民歌?说给大家听听,也唱给大家听听。 (向学生介绍王洛宾的代表作《掀起你的盖头来》)
3、随乐舞蹈
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想跟老师一起学学吗? (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师示范动作)
师: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好吗?(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师:同学们跳得棒极了,你们能把舞蹈动作带入歌曲中吗?请同学们分组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多媒体伴奏)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歌舞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春舞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歌词也寓意深刻。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歌词,看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 (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三、回味小结
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我真诚地祝愿同学们明天会更好! (播放《明天会更好》,学生离开教室)
欣赏《新疆之春》《褐色的鹅》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新疆之春》器乐曲《青春舞曲》并给歌曲伴奏
二、 教学目标
1、 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对欣赏作品要完整地聆听,以便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性的印象。
三、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欣赏新疆音乐
四、 教学难点:掌握新疆音乐的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青春舞曲进教室
二、 复习歌曲青春舞曲
1、 生演唱歌曲
2、 复习节奏X. X X X XX X X X
3、 分组练习不同的节奏
4、 分组演奏组、演唱组。
三、 新课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学的两首新疆歌曲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再欣赏几首新疆歌曲
2、欣赏《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 (1) 初听
完整欣赏 (2) 复听
使用哪些乐器?整个乐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慢板与快板部分,在音乐情绪上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与汉族音乐不同?
探索中应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等要素上找根据。 (3) 再听
(4) 将十二木卡姆、达斯坦知识介绍给学生。
3、欣赏《褐色的鹅》 (1)初听
完整欣赏 (2)复听
歌手其音色属于人声分类的哪一类?其伴奏乐器是什么?这首歌的音乐情绪如何? (4) 再听
(5) 将冬布拉、热瓦甫两种乐器的音色加以对比。介绍冬布拉弹唱这种艺术形式。
4、欣赏〈新疆之春〉 (1)初听
完整欣赏 (2)复听
主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又是什么?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奏形式属于哪一种? (3)再听
5、 器乐曲 青春舞曲
6、 总结比较
几首乐曲的相同与不同
四、总结
桑塔露琪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积极参与欣赏、演唱《桑塔露琪亚》,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并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3、初步感受船歌这种音乐题材的特点,了解男高音的音色。 教学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三拍子的,给人以摇晃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 <桑塔露琪亚>借船歌的这些特点生动展现了美丽的海景和热情的船夫,给人以动感和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桑塔露琪亚海滩图
教师:在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著名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正在桑塔露其亚海滩上漫步,你会哼出怎样的旋律?请边看美景边想象(轻松、柔和、委婉、轻盈、浪漫等)
二、发声练习
3/4
3 2 1 | 3 2 1|
(1=C)
mu
lu 1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2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佛着海风。
3.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4 .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5. 保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仅看到了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你听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
你能听到几位船夫的歌唱呢?他们演唱时的表情是怎样的?(男声三重唱,前面抒情、后面激情)
为什么前面是抒情的,后面是激情的呢?(前面是描绘静谧的海滩夜景,后面是热情洋溢的船夫)
歌曲和发声曲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让人摇晃)为什么能让人摇晃?(三拍子的节奏感,强弱弱)
2、船歌
这种三拍子的,给人以摇晃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出示贡都拉图片并说明。(贡都拉的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他划船的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这种音乐体裁。)
3 、学唱第一段
⑴ 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
⑵逐句演唱
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相对比较强的音在什么位置?(在句子中间)(其中强调渐强、渐弱、重音、弱符号)画成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唱教师画(象波浪)你看了波浪线有什么感觉?(起伏跌宕、联贯、舒展)用这样的感觉联贯演唱第
一、二句歌谱
⑶ 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
一、二句一样吗?(不一样,更平缓)有学唱难点吗?练习#
4、4的音准,可以用手势和波浪图示训练
⑷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为什么?(前面弱后面出现重音) ⑸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
⑹女声唱歌谱男声唱lu,然后交换,男声唱歌词女声唱lu,要能够听到对方声部的声音。
2、学唱第二乐段
⑴ 听老师唱第二段,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音高、音强)
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怎样才能唱上高音?(正确的用气,激情的表情)
⑵ 起立演唱。这段唱的什么?(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你能边唱边演吗?背唱第二段歌词
⑶ 轻声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画(还是波浪,但方向相反)为什么还是波浪线?(还是联贯,有起伏)
3、完整演唱
学生找演唱顺序,设计演唱形式,试唱评选最佳方案
五、拓展赏析
1、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的帕瓦罗蒂就是意大利人,欣赏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我的太阳》(视频)
男高音的音色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如何?(高亢、嘹亮、透明、有穿透力,激情、沉醉)
2、《我的太阳》与《桑塔露琪亚》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这两首民歌中透出意大利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六、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其他意大利歌曲吗?选一两首介绍给同学听听。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乐曲,加深对乐曲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男高音,音色清脆,优美, 抒情而柔和
(2)男中音,音色饱满,结实,有阳刚气质
(3)男低音,音色深沉厚重,宽广有力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
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1、 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
痛苦。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
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 f f ﹥ ppp)
师:这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 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伏尔加河上的船夫曲。
3、 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
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怕困难,学会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公开课《当兵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当兵的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能够向我们的武警官兵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3、背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能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进行曲的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地演唱《当兵的人》。
2、学会4/4拍的划拍方式。
四、教学难点:
1、对歌词的理解,分析歌曲。
2、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准确时值。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欣赏一部非常感人的音乐作品《再唱为了谁》。(视频播放)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 师:这首歌是在512大地震过后,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震救灾的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平凡又最普通的―兵‖。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
2、同学们,你们了解当兵的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当兵的人的认识吗?(学生回答) 师: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哪次不是我们当兵的人一马当先?为了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百姓的生命。说句心里话,我们对当兵的人总有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视频《当兵的人》。
3、这首歌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兵出身的作者在深入部队生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那么同学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旋律节奏和以前我们学的歌不一样?(学生回答)
引出——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4、用军训时的步伐节奏(进行曲节奏)发声练习:
1=C-F
4/4 (有力度有弹性)
1 3 5 3 |1 3 5 3 |1 —0 0‖
mi mi mi mi
ma ma ma ma ma
5、教师自弹自唱《当兵的人》,学生认真听后,对歌曲进行分析。(教师唱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分成几个部分?等等)
《当兵的人》一共分为两个部分:A、刻画出当代军人高大威武的形象。旋律音高,用饱满有力的情绪唱,特别是―咱当兵的人‖这一句,要唱的有气势。B、军人发自内心的倾诉。旋律转入中低音区,用舒展亲切的情绪唱。歌曲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也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最好表达。
6、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对于难点节奏,教师教唱旋律歌词。
如: 0 3 ︱ 3 3 3
3 2 6 ︱ 1 - - 0 ︱
就
难见 到
爹
娘。
我们紧握
手 中
枪。
7、学生跟伴奏演唱,教师指挥。
引出——4/4拍划拍方式
先学右手划拍,再学双手划拍,演唱一段加入划拍。
8、表演唱:
(请学生用小军鼓敲出4/4拍节奏,教师钢琴伴奏) A、分组演唱。
B、全体一起演唱,请一个学生指挥。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老师听到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演唱《当兵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向我们的军人一样,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全体起立,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当兵的人,原地踏步走,
1、
2、
3、4,―咱当兵的人‖……
行进中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重点、难点:
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
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师:同学们刚才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精神饱满,有秩序地走进了教室。那么同学们说这段非常熟悉的音乐属于什么体裁的音乐?
生:进行曲。
师:对,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进行曲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就象老朋友一样熟悉,谁能说出你所知道或会唱的进行曲体裁的歌曲或乐曲?
生(举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歌》、《打靶归来》、《运动员进行曲》等。
师: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将做为我们这节课的向导,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进行曲的世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伴随进行曲音乐走进教室,直接感受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唤起继续学习的参与愿望。】
二、层层深入、新课教学
1、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师:请同学们欣赏时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举手示意,并思考问题:乐曲分几部分?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欣赏完后)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很投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阅兵式,行进,上操,战士的生活等等。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由什么乐队演奏?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并分析:三部分,由管乐队演奏。(课件出示乐器图片),管乐队:亦称为军乐队或铜管乐队。
(展示铜管乐器,并让学生辨认及演奏。)
师:下面有请这两位小演奏家为我们演奏一曲,(生演奏)。他们演奏得很好,你们羡慕吗?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学一门乐器。
(2)乐曲简介:公木词,郑律成曲,写于1937年7月。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1918-1976):中国籍朝鲜作曲家。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300多首各类不同形式的作品,其中《延安颂》、《延水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们多么幸福》及歌剧《望夫云》等都是著名的作品。(课件显示)
(3)学生演唱乐曲的第一部分,并模拟行进步伐。
(4)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特点:
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5)完整聆听,并观看军队生活录像。(多媒体播放)
2、《婚礼进行曲》
(1)(多媒体播放),生闭目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乐曲适合什么样的场合?乐曲的情绪怎样?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启发生回答。情绪:神圣、庄严、幸福。适合场合:结婚庆典。)
管风琴:依靠琴管发声,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在欧洲广泛使用,大型的管风琴适合教堂使用。
师引出:《婚礼进行曲》,由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作曲。
(2)师生随乐曲进行情境表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婚礼进行曲》带给我们那种神圣、庄严、幸福的感觉。由老师来扮新娘,找一位男生当新郎,来表演一下。
随着音乐主题的出现,一对新人缓缓步入礼堂,此时人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但和谐的音乐使得人们的心静了下来。
(表演完毕,继续聆听感受乐曲)
师:《婚礼进行曲》是神圣的、庄严的,而且是浪漫的,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确是美的组合,音乐真奇妙。
(3)对比聆听《婚礼进行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引子,师生分析、演唱同音反复。
3、《拉德茨基进行曲》
(1)聆听,并让学生回答乐曲的情绪,所适用的场合及功能。
生:欢快热烈,像骏马奔腾。在颁奖典礼、运动会、宴会、新年音乐会上听到过。
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上都把此曲作为压轴曲目,它就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2)作品分析:乐曲由被称为―圆舞曲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曲,写于1848年。
(3)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多媒体播放)
学生随音乐进行律动。
(4)师生进一步分析乐曲的情绪。
(5)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进行曲的特点:
采用步伐节奏,常用偶数拍子,如二拍子或四拍子。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听、看、演等丰富有趣的音乐体验活动,感受不同类型的进行曲的音乐主题,以及它们所适用的场合及其功能。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图谱与音乐结构相结合、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音乐想象与即兴表演相结合。聆听音乐,分辨乐器音色,采用听、唱、视、做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层层深入体验作品,感受音乐情绪,认识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拓展延伸、表现创造
师:进行曲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除刚才我们欣赏的三种类型进行曲,还有检阅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庆典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的认识,以及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我们再来聆听三段进行曲片断。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
播放乐曲《葬礼进行曲》、《欢迎进行曲》、《婚礼进行曲》(门德尔松)。
(2)、生分析讨论。
生讨论、回答:乐曲有什么样的特点?适合什么样的演出场合?有什么功能?师给以评价、鼓励。
【教学意图:通过讨论、表现、评价,深化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既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也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的向导朋友带领我们欣赏了不同类型的进行曲,了解了进行曲的特点,并认识到进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伴随着轻松、幽默、诙谐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结束今天的学习。
(再次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生恋恋不舍地走出教室,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中,令人回味。)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幽默诙谐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带给我们愉悦美的享受,使首尾呼应,环环相扣,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通过对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掌握了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的主要特点,及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功能。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进行曲特点为主要线索,以聆听为主要途径,层层深入音乐意境,体验音乐情绪。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和教育。
整堂课,师生互动,教学氛围和谐、融洽,动静结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良好。
跳吧跳吧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 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二、听音乐律动
师:看到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一跳了,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
我们就来学学一个最简单的脚步动作。首先, 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 都学会了吗?好,我们跟音乐做一遍。(在跳的过程中,师随时走下去,请跳的好的同学到前面领舞。)
第一遍:学生跟随老师听着歌曲《跳吧 跳吧》的伴奏音乐律动。
第二遍:学生每一小组拉成圈做,在律动中互相交流,并用―啦‖唱音乐旋律。
三、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跳的还真不错。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有歌词)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歌谱。
2、用啦跟琴唱旋律。
好,我们用啦唱一遍旋律,在唱的时候,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别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 (生创作) 师: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第三乐句是怎么写的?出示乐谱。同学们可真棒(老师竖起大拇指),看样子,未来的作曲家要从你们中间诞生了。 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两个小节稍作变化,用了一个八度音程,但后两个小节还是按照旋律模进进行的。
4、唱第一部分。
师:我们来唱唱第一个部分的旋律。
①你们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我来唱后半部分。
谁来说说老师唱的后半句大量运用了什么节奏?(切分)(学生回答) 答对了,是切分节奏。谁来用切分节奏表扬他一下,如:汤米奇 你真棒。 切分节奏一般强拍在长音上。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切分节奏上有一个符号,它叫做重音符号,在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上有重音符号,该怎么唱?相对哪个音要弱一些?重音符号不仅出现在休止符上,还有别的地方也出现了休止符。凡是重音出现的地方,我们都要把这个音唱的强一些。
②接下来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注意强弱。
③出示整首歌曲的乐谱。请你们唱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词,然后唱唱第二段歌词。(师解决学生唱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声音做处理。问学生这一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5、唱第二部分。
大家观察一下第二部分歌谱,它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两条旋律有什么特点?(两个乐句基本相同)
在第一乐段中出现的切分节奏,第二乐段有吗?还有重音符号也第二乐段普遍出现,演唱的时候请注意。 学生跟琴唱。(当学生最后一小节出现问题时,请学生观察这一小结节奏是不是切分节奏,看请楚了唱;如果还有人出现问题,请学生在这设计一个动作,提醒自己唱准节奏。) (如果学生在唱附点节奏时出现问题,老师用加一个压手腕的动作解决。) (老师在教唱的时候,对学生声音方面做一下正确引导。问学生第二乐段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游戏―演音乐‖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演音乐‖。由每一小组同学自由创编舞蹈,来表现歌曲《跳吧!跳吧!》。
给你们一个小小提示,对于不同的段落要在情绪、动作上有所变化,包括队形组合的变化。
2、都听清楚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编。教师来回巡视给予指导。
3、学生展示。
四、拓展欣赏
师:前面老师讲过这首《跳吧!跳吧!》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位于欧洲中部。由于和乌克兰接壤,从15世纪到18世纪,又有许多乌克兰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移居到这里,所以歌舞风格更接近乌克兰、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民族。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东欧国家的舞蹈。 播放视频。
这是一段来自俄罗斯的土风舞。土风舞是一种受地形、气候、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舞蹈,每一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土风舞。
五、结束
看了这段舞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被这快乐的情绪所感染,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在歌声和舞蹈中结束本课学习。
二泉映月教案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 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二泉映月》本为无标题乐曲,此曲曲名由几人即兴而定。因此,在理解音乐上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乐曲主题段落由三个乐句组成,乐曲后几段,以第一 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
教学目标:
1、 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 、 听辨导入:
1、 听主题片段:片断1
(1)教师:请大家分辨这段音乐主题片断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音乐片段中得主奏乐器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 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 新课:
A 学生交流:
1、 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 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 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 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2、照片(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 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 主题欣赏:
1、 唱谱例
(1) 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 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 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 句的起音与前一 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 唱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3、 听全曲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
[听赏全曲]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
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D 教师: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 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听赏]:
1、 二泉映月的不同形式的演出录像
2、 阿炳本人演奏的实况录像
师生讲解:阿炳生平及《二泉映月》的命名
三 、课堂小节
雪绒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亲密的接触——导课:
学生进入课堂,放音乐《雪绒花》。上课师生问好,打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雪绒花‖(导课以简单形象为主)那么今节课咱们要欣赏的歌曲就是《雪绒花》。
2、多彩的旋律——学习歌曲
放录音,学生欣赏。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的名字虽然是——《雪绒花》。但是他是借用―花‖来赞美——―祖国‖(学生答)。那么,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呢? ⑴、情绪:亲切的,赞美的,充满深情的。
放录音,学生欣赏。学生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⑵、节奏:舒缓的、舒展的。 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学生回答。(老师要深入的进行范唱示范,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⑶、力度是:弱与强的对比。
⑷引导: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 拍。那么 ,三 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弱
好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练习——―拍一下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规则: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并且通过两个弱拍拍腿交换进行。 练习:拍手清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⑸引导: 拍子我们该怎样指挥呢?同学门看一下它的指挥图示。(课本)咱们在指挥时可以划一个三角符号来表示——老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练习:指挥清唱歌曲。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二组指挥。然后再交换进行。
⑹老师弹伴奏,学生拍手或指挥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7)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强拍两个同学双手击掌,弱拍各自拍手或拍腿交换进行,以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 (8)集中教唱英文。
五、意境的感受——练习歌曲
引导:通过展示两种不同意境下的图片,(上校在家时演唱的与上校一家逃离时唱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绪进行演唱。(根据情况加入拍手和指挥,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 注:上述练习就是让学生去体会电影插曲的意境,使学生能体会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情景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老师引导进行。
六、情景的感受——艺术再现,二次创作。
1、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哪部音乐剧的选曲?——《音乐之声》。那么,这部音乐剧后来改编成了电影。同学门想不想知道电影的概况呢?——―想‖。 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来讲述电影的概况,并且放录音,用一 之二遍讲述完。
2、―实践与创造‖第五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成三组——表演、乐器(老师提供打击乐器或用自己自制的乐器)、舞蹈。然后分别让他们任选《西游记》当中的一人作为对象,分别用上述不同的形式再现人物的形象。然后再请同学们分别表演。(在学生练习中,老师要分别给予指导)
七、美好的回忆——课堂总结
1、阐述授课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3、集体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基本节奏讲解:X XX XXX XXXX(下划线画不起,希望能明白)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教师钢伴,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四、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简介《长征组歌》背景,曲作者。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哼唱主旋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请大家回去之后查找一下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黄河大合唱教案A 教学目标:
一、欣赏《黄河大合唱》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曰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1、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先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1938年冬,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的途中,目睹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因此,他酝酿着一部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唤起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长诗《黄河吟》。在1939年,他在山西游击区坠马受伤,在延安治疗期间,冼星海到医院看望他,建议再合作一次,给抗敌演剧三队上新节目,光未然就把《黄河吟》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完以后,在一个窑洞里开了一个小朗诵会,自己亲自朗读全部歌词,冼星海听后激动的说:我有把握写好它,他在抱病期间仅用6天时间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洞里。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的渔民和海员家庭,13岁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后入北大音乐专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展示)《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音或男高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生二部合唱,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曰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就是:抗曰救国。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采用的对比手法和《保卫黄河》采用的重复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们翻开中国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曾经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同学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曰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
三、新课学习:
黄河大合唱教案B
4、赏析作品:
A、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①提出问题:a.《黄河船夫曲》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它只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吗? b.《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请总结该曲的情感表达和歌曲风格 ②放音乐让学生欣赏。 ③学生回答后归纳:
同学们,我们一听到《黄河船夫曲》心情就会为之震撼,热血会为之沸腾。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它不只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而有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这是一首混声合唱的作品,它吸取了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以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勾画出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这象征着我们民族坚强不屈,乐观向上、最终必能取得胜利。这段音乐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是不是呀同学们,(是)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我们就不欣赏了,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欣赏,
(师朗诵,放背景音乐《黄河颂》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人民勤劳勇敢。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中国人民对哺育自己的母亲河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诗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欣赏第四乐章《黄水谣》 ①学生带问题欣赏《黄水谣》。
提出问题:a.作品的创作手法:A、对比B、重复C、模仿 b.作品的前后情绪有何不同? ②欣赏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③师归纳并做示范:《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是苦难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的遐想。第二段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曰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C、欣赏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①提出问题:歌曲最后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②欣赏《河边对口曲》。 ③学生回答后归纳: 采用山西民间音调,用民间歌曲中常用的对答形式写成。最后的混声合唱更显示了坚决打击侵略者和―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决心。 D、欣赏《保卫黄河》
中华儿女不能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全中国! ①带问题欣赏《保卫黄河》。
展示问题:作品的创作手法:A.对比 B.重复 C.模仿
说一下歌曲的演唱形式。
②欣赏后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③老师归纳:听完以后有什么感觉?(激昂、兴奋)情绪上与前几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生气勃勃的战争精神构成了它的音调特征。无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到处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作品用了轮唱这种群众性的合唱方法,并穿插―龙格龙格龙‖的装饰句,增强了生动、活跃的气氛。为什么要用这种演唱形式呢?(学生回答后归纳)抗曰高潮此起彼伏,有如后浪推前浪,以排山倒海之势,表现出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如黄河滚滚洪流把敌人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5.音乐知识
了解大合唱的概念(展示)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四、课堂小结
(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母亲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曰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早曰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歌唱其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景铺垫,感性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去认识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A、提出问题:画面中描述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B、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 C、教师引言: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一睹母亲河的容颜,聆听母亲河的心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2、观看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情感对比的方法去欣赏两段不同情景画面,首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后面欣赏歌曲《保卫黄河》作好了铺垫。)
(1) 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描绘了黄河的哪些景观?你能用适当语句来描述吗? B、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并用优美的语汇来描绘画面中的情景。 C、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刚才的画面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黄浪滔天,翻腾滚沸;雷声动地,咆哮呼号!像火山喷涌,似地火冲腾,赛千军号鸣,如海啸山呼,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我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名句给以总结,道出我们民族的心声,黄河是流淌在我们心中的大河,它是一部震慑魂魄的民族交响大乐章。
(2)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影片中的情节是哪个时期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想? B、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C、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会忘记那没有人性、残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百姓、践踏我们美好河山的历史罪状。有多少个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奔赴全国各地抗战的前沿,拿起他们手中的笔,用不同的方式为抗日发出怒吼,为抗战谱出呼声。让我们共同来聆听―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最强音吧!
三、新课教学,拓展深入
(一)欣赏合唱曲《保卫黄河》。
1、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1)初次聆听合唱曲《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A、请学生依据表格中的问题聆听全曲,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体裁:进行曲
速度:中速稍快
力度:强
旋律特点:节奏鲜明有力 音乐情绪:高亢激越振奋人心 B、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2)介绍作者
A、刚才我们聆听的《保卫黄河》这部作品出自于哪位作曲家的笔下呢?他就是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B、教师介绍作者 (3)作品创作背景:
(教学意图:在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采用了让视听结合的方法,边让学生观看与创作背景相关的剪辑录像资料,边听教师精彩的解说,把枯燥的讲述形式变得生动起来,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的情感体验作好了铺垫。) A、教师引言: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呢? B、学生边听教师解说边看屏幕中的画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日演艺剧团三队由陕西黄河壶口处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船工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号子……这一切激发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的朗诵会上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激动不已,决定把这首长诗由光未然改成歌词后谱曲。冼星海后来在一间窑洞里用了六天的时间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和配器。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 C、《黄河大合唱》组成部分
2、复听《保卫黄河》
(1)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主旋律。 (2)复听《保卫黄河》全曲。 ①出示问题:
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教师小结
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器乐→齐唱 ②出示问题:
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隐喻了什么主题思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A、学生讨论、回答。 B、教师小结
作品演唱的声部不断的扩充、力度不断增强,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将一切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
3、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二)欣赏器乐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聆听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器乐作品的风格。) (1)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录音片段,同时出示问题:
这段音乐与刚才聆听的合唱曲《保卫黄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主题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仔细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由此引出钢琴协奏曲。 (3)教师引言: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是由1969年殷承宗等人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乐曲中作者把保卫黄河的音乐主题用变奏的手法在乐曲中不断的出现,主题一共出现了八次,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音乐时而展现出硝烟弥漫、战马奔腾、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又展现了游击健儿顽强奋战、英勇杀敌的场面。
2、完整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四、巩固、深化主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作者在这首作品中以黄河为背景,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面,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什么伟大精神? (1)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同时再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崇高品德。
2、教师引言:
《黄河大合唱》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作品,以那真挚的情感、深遂的意境,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她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曾经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60年来这部经典作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河优秀民族文化沉积而成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血脉里,在华夏儿女的胸中奔流,她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黄河的伟大精神是华夏儿女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永恒的主题。
五、结束本课
请同学随音乐高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再一次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感悟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感受、体验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3、聆听非洲《鼓乐》及非洲民间乐曲片段,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并能够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4、知道非洲鼓、马林巴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
二、 教学重难点:
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 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三、 教学方法:
本单元学习《非洲音乐》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过程: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播放一段非洲音乐(可以在百度上下载),让学生感受音乐气氛。
(一)、导入:
放一段非洲图片或舞蹈,从图片或舞蹈来判断属于哪个地区? 师:非洲在你的脑海里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去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新课:
1、出示图片:非洲的地理、人文……
2、师:非洲不仅有广阔的地域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音乐文化,下面我们就进入中非,去体验一下中非的民歌特点。 欣赏(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 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 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① 完整欣赏歌曲:谈一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② 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③ 教唱歌曲,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学习。
3、师:我们刚刚体验了非洲民歌的演唱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音乐在非洲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4、师:看了这些同学们有没有在想非洲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怎样演奏的呢?而且非洲的乐器也很有特色。
出示一空幻灯片,有背景音乐,让学生猜是哪类乐器,再出示非洲乐器的幻灯片,教师作简要介绍。
① 木琴(马林巴) ② 鼓(重点介绍) ③ 拇指钢琴 ④ 其他乐器
(三)、欣赏《鼓乐》
聆听《鼓乐》,模仿节奏。
(四)、总结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五)、教学拓展
听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十送红军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α)和两个复体(b和c)从而构成αbαbcα的结构形态。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现象。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十送红军》,学生通过听、议、唱、赏、游戏等形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理解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红土地、热爱家乡江西、热爱江西民歌的情感。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教学难点: •
•
•
• •
1 2 2 3
2• 3 5 3 5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3、请学生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4、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来自红土地的红色经典:《十送红军》,通过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受红土地的红色经典。
二、学唱江西民歌,感受红色经典
1、听、议(歌曲感受)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反映什么场面?表现了什么情绪?(通过欣赏讨论交流) 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在几年的土地革命中红军早已和广大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这首歌曲反映就是革命根据的的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更具江西地方特色?(交流) 旋律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给人伤心、难过、抽噎的感觉,军民鱼水情深。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装饰音的运用,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更具江西赣南地方特色。
2、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感受根据地的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意,感受江西赣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随音乐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唱) 提示:先突破最容易的地方,教师倾听,发现学生演唱难点。 ♪解决演唱难点(通过听唱、相互学习及教师指导的方式解决)
•
•
• • •
2 2 3
2• 3 5 3 5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分小组、男女生、师生歌曲接龙等形式完整学唱歌曲。
3、悟(感悟、体验情感)
师:歌曲《十送红军》是一首表现送别之情的歌曲,古往今来有很多表现这一情感的诗和歌曲,谁能吟诵或演唱,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歌曲:《送别》齐唱,体会情感。
♪将这一情感融入歌曲中,有感情的演唱《十送红军》
4、歌曲演绎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表演形式或创新,并进行展示
三、拓展延伸
《十送红军》是一首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江西民歌
♪红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你知道的江西民歌有哪些?说说歌名或唱上一小段(使学生了解江西民歌,进而激发对江西、江西民歌的热爱之情)如:送郎当红军、请茶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
♪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不畏强敌不怕艰险艰苦奋战,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你能说出几首歌颂红军长征的歌名或诗歌并朗诵吗?如:七律·长征、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
四、小结
师: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最后,让我们唱着《十送红军》结束这节课。
长江两岸民歌欣赏A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导入,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通过倾听和演唱,了解江南音乐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音乐中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现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 《龙船调》最早是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的划采莲船的唱腔,《龙船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10月公布的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共有12段,以每月节庆和农事活动为内容。《龙船调》特色浓郁,意境鲜丽,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
《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
通过方言的模拟演唱进一步体会长江两岸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歌曲和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学习感受歌曲特点的兴趣;
2 、通过聆听对比连线的方法,和学生讨论交流的互动体会和总结歌曲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聆听,学生能够主动了解江南两岸的民歌,感受歌曲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能积极参与聆听,方言模仿。 重点和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长江两岸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析《采茶舞曲》
1、看视频采茶场面
提问:人们在干什么?茶叶适合生长在什么环境下?引出------浙江
(教学意图:引出地理位置----长江两岸的省市图,直观了解与歌曲相关的地理位置。) 师:浙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因为有了长江水的孕育,浙江的茶叶品质优良,有关于茶叶的民歌也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还要属《采茶舞曲》了。
和老师一起认识《采茶舞曲》相关资料。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
2、欣赏分析: 聆听:第一遍 带问题:
A、歌曲带给我们什么音乐情绪?(细腻柔美) B、他所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江浙方言) C、请同学模仿一下江浙一带方言(老师范唱) 教师小结:《采茶舞曲》糅进了地方戏曲---越剧唱腔元素,用方言演唱,让人感到委婉,柔美,细腻。
3、总结音乐特点:委婉,柔美,细腻
长江两岸民歌欣赏B
二、赏析《龙船调》
1、请同学看地图
长江经过的省份很多,长江两岸的民歌除了有委婉,柔美,细腻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和老师走进湖北一起认识《龙船调》。 《龙船调》分析
最早是流传在湖北省一带划船采莲藕时的唱腔,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2、欣赏分析:
第一遍:请同学们聆听音乐 第二遍:师生共同表演
提问:通过表演音乐情绪?(活拨,诙谐幽默,很生活化) 教师引导
师:一个是采茶时唱的,一个是早时采莲藕时唱的,同学们想想这两首歌曲都有这个相同之处想想与人们什么有关?(劳动 生活)
3、教师小结两首歌曲的特点:
A:细腻委婉柔美
B: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C:多用方言演唱
三、赏析《欢乐歌》
1、此外长江两岸民歌的伴奏乐器也十分讲究,结合我们前面欣赏的两首音乐一起聆听《欢乐歌》,同学们猜猜有哪些乐器?
生(略)
2、教师小结江南丝竹概念
像:二胡、竹笛、琵琶、扬琴、芦笙等都是丝竹乐器。
江南丝竹:我国民间器乐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与:上海,江苏一带。
3、提问:《欢乐歌》是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欢乐)
4、小结
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说出长江两岸民歌的特点:A:细腻委婉柔美
B: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C:多用方言演唱
D:伴奏多用丝竹乐器
F:乐曲篇幅短小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请准确分辨长江两岸民歌!
课件连线题
听辨音乐,辨别属于长江两岸的民歌。
2、小结:请学生自主对北方民歌的特点简单谈谈。(宽广粗狂等) 课堂小结:对比之下同学对长江两岸民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咱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厚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进入我们民歌也做了很大的创新,比如我们在编曲上加入了一些大胆的配器,运用了很多现代乐器在像江南丝竹这样一类的民乐里,是的民乐更好的和世界接轨,从而弘扬我们优秀的音乐文化。
课后作业题目: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我们长江两岸的音乐,你会怎样介绍?(形式不限)
《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变奏‖编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 作品结构图(略)
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
一、变奏
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¹+A²+A³……
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教师:变奏一至变奏五将展现给大家不同的风貌,我愿做一名向导,带大家走进这五光十色的变奏世界,请大家注意我的向导提示。
向导提示: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
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
学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 教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学生:阴沉、有些压抑。
教师: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
学生:是低音提琴。
教师: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学生:是钢琴。它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
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黑暗将过去,善良永存。
三、赏析与体验
复听:变奏
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变奏一
⒈复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
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 钢琴明亮的音色 三连音
变奏四
ff的强音 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d小调
5、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变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变奏四
力度 音型 调性
四、实践与创作
用所学的变奏方法,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1=C
6 1 2 3 │ 2 1 6 ─ │
五、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中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如果说舒伯特总是带给我们幻想,那么这些神奇的变奏则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实践丰满你的羽翼,我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八度大跳唱的时候的音准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 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次聆听《摇篮曲》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
2、 听教师范唱一次。
3、 视唱 (用WU音来唱旋律)
4、 朗读歌词
5、 演唱歌词,教师钢琴伴奏。
6、 再次听范唱,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
7、 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介绍欣赏
1、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2、欣赏莫扎特的《摇篮曲》
3、总结音乐: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难忘今宵》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课改的动力是转变教师陈旧的一言堂观念,让原先的教学―死水‖变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使学生回味无穷,终生受益。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哑剧表演、音乐选择、音乐创造、师生互动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水平,从中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 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流程图】(注:网页无法显示特殊表单) 情感 升华 师生 互动 拓展 创造 新授 歌曲 实践 体验 哑剧 导入
→
→
→
→
→ 【教学过程】
一:哑剧导入,实践体验
师:首先请4位同学上来边听音乐边进行哑剧表演---出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个哑剧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在何种场合出现?(播放音乐,屏幕同时显示问题) 生:共出现了4次音乐,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 师:为什么这4位同学不把音乐与动作换一下?
生: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只能配这样的动作……
师:确实,音乐能烘托气氛,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音乐更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弦外之音‖,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心情,同样,什么样的画面,也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观看一小段录象,根据画面请你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
(屏幕滚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无声片段,音乐播放:1《命运交响曲》2、《我心永恒》、3《难忘今宵》) 生:《命运交响曲》太激烈了,《我心永恒》很抒情,《难忘今宵》很符合其画面。
(撷取学生周围最熟悉的活动场面,进行哑剧表演,并通过画面与音乐结合的实践体验,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又为后面《难忘今宵》的出现打下了伏笔。)
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
宵》。
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生:(答略)
( 教师由其中的
1、
3、5、7、
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看屏幕跟老师用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
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补充归纳)
师: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
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 的《难忘今宵》) 师:《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许多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借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或歌曲的主题。 生:分组进行策划、商讨、研究、表演 师:(总结评价)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在下课之前,老师也跃跃欲试,创造了一段歌词,送给同学们。(师唱―难忘今朝,难忘今朝,**班级把课上,学生个个都很棒,祝愿你,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通过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回馈,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德育渗透,情感升华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用歌声舞姿再次表达内心的诚挚之情: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祖国母亲明天更美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影音图像《难忘今宵》下课) 【点评】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本课在设计音乐课《难忘今宵》时,其宗旨就强调了音乐教学应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学习音乐。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执教《难忘今宵》时注重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哑剧导入,引起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本课在一开始,就尝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生活。先由哑剧入手,即使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其次,通过滚动的画面,让学生来选择音乐为其匹配,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讨论。从中给学生营造肢体的美,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二、深入曲谱,升华主题
本课中曲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教师通过比较、讨论,挖掘了歌曲的内涵;对相似、相同的旋律,教师用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对几组跳进的旋律,老师采用学生浅显易懂的tita读,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所以在教授新歌时,不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还升华了歌曲的主题,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激发创造,大胆创新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课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或歌曲的主题。学生有改歌词的,有跳舞的,有配上节奏的,甚至有开联欢会的等等,使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获得参与的乐趣,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四、师生互动,增进感情
本课结束中,教师也参与了音乐的创造表演,这样,老师从原来的―师长‖演变成―朋友‖,学生不再觉得教师是敬畏的,而是亲切的。这也是新课标中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
本课在热烈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学习了音乐,享受了音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潜能,轻松而愉快地获得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
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
2、清晨;
3、课间十分钟;
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总结下课
大家表演的都很好!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出各种声音,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蓝色的探戈》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蓝色的探戈》,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并对探戈这种舞蹈音乐及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2、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用简洁的词语说明各主题的音乐情绪;判断乐曲哪部分是欧洲风格,哪部分是拉丁美洲风格。
3、能说出探戈的起源以及舞蹈音乐的节拍、节奏特点;简要介绍作曲家安德森。 教学设想
本课时设计时紧扣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一教学理念,通过拍不同风格的探戈节奏、并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听辨乐曲主题并感受乐曲的情绪、视唱乐曲的主题旋律、随音乐拍探戈的节奏体验乐曲的不同风格、学走生活中的简单的探戈舞步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获得审美经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方案设计中也特别注意知识、技能的―暗化‖,引导学生了解探戈的相关音乐文化,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教具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国标舞录象,分析各种不同舞种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舞中之王‖美称的探戈的舞曲。 二 探戈的起源与发展
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了解的探戈,然后教师简介: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不同风格。
三 作者简介 :安德森(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毕业于哈拂大学,获硕士学位。1935年起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任作曲。由于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打字机》、《蓝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等。 四 欣赏〈蓝色的探戈〉
1、聆听《蓝色的探戈》,感受乐曲主题。
如果你感受到乐曲中旋律主题发生变化请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有三个主题。)听老师唱三个旋律主题,听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题?(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可分两段)
2、复听全曲
a) 感受乐曲出现几种探戈节奏? b) 教师总结
欧洲即西班牙风格的典型节奏:
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风格的典型节奏: c) 敲击这两种节奏感受其不同风格
3、分段欣赏
a) 聆听主题A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 b) 复听主题A,跟音乐打节奏。
c) 聆听主题B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 这一主题使用拉丁美洲风格节奏与主题A形成明显对比 ,这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宽广,因而造成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
这一主题包括了两个颇为近似的旋律,好像后者是前者的变化发展。 d) 复听主题B,跟音乐打节奏。
4、总结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其舞蹈节奏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比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则显得更优雅、舒展。
5、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为什么叫《―蓝色的‖探戈》?难道探戈也有色彩吗?
简介: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也有人称其为―怨曲‖),其音乐的内容主要表达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人们把这种音乐称之为―布鲁斯‖(Blues),意思就是忧郁的、沮丧的,其音乐的音阶是大调性的,但其三级音、七级音都有些偏低(一般都不超过半音);但《蓝色的探戈》这首乐曲同学们都聆听过了,并没有感受到忧郁沮丧的音乐情绪,而是因为安德森,在这首乐曲中使用了带有黑人音乐风格的布鲁斯音阶,英语中Blues除了有忧郁的、沮丧的意思之外,还有大家都学过的―蓝色的‖之意,所以乐曲就叫《蓝色的探戈》。
6、再次唱A段主题音乐,感受乐曲中关于Blues风格的
3、7两个音
五 拓展
1、欣赏一段生活中的探戈舞的示范录像。
2、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示范,学走简单的探戈舞步。
3、跟音乐跳探戈舞步,进一步感受探戈这种音乐体裁
《渴望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 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11、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