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全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全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第一篇: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篇一:爱情是永恒的话题赏析经典英文爱情电影 树立良好爱情观{内容简介}: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神圣美好令人向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多看些英文爱情电影来培养我们的艺。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第一篇: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篇一:爱情是永恒的话题

赏析经典英文爱情电影 树立良好爱情观

{内容简介}: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神圣美好令人向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多看些英文爱情电影来培养我们的艺术欣赏情操,树立良好的爱情观。

{关键词}:艺术欣赏情操 爱情观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神圣美好令人向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多看些英文爱情电影来培养我们的艺术欣赏情操,树立良好的爱情观。

再有,1953年出品的黑白电影《罗马假日》,历被人们奉为爱情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罗马假日》的情节简单,却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尤其是奥黛利?赫本,其魅力倾倒了无数影迷,可爱的赫本发型也随之流芳百世。影片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两个人一个是厌烦宫廷礼节的枯燥烦琐的小公主,一个是囊中羞涩的小记者,罗马的一日,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

1 赫本——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是一部电影成全了一个演员,还是一个演员成就了一部电影。但总之,提及赫本,人们就会想到那个罗马城中天真清纯的公主。生于藩篱之中,繁文缛节去锁不住一颗天真纯洁向往自由的心。曾经我一直认为女性的外表并不能在电影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然而赫本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个观点。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除了赫本那张面庞,真的想像不到,还有谁更适合公主的形象。演员与形象的界限模糊之斯,真的是再也找不出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2 浪漫之都——我没去过欧洲,也不太懂建筑,只是觉得罗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透漏着历史的气息。而同时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与现代生活的气息融为一团,古朴而又自然。

live in a place like this! 5 梦——影人的梦和观众的梦。一直很喜欢陈凯歌的一种说法,电影就是给人家圆梦的,电影就是再给我们制造梦。生活中,现实总是太残忍,它剥夺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幸好还有电影。

{参考文献}:1.《经典英文电影赏析》 作者:刘晓飞 人民出版社

2.《世界电影》 作者:李敏瑞 北京燕山出版社

沈阳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06级工商一班

张曼 h0666104 篇二: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 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

《诗经》其首篇便是一曲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些诗句极细腻地展示了青年男子追求爱情的心理和为了得到爱情的淳朴可爱的行为.汉乐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青年女子对爱情的誓言为天地所动容。唐时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青年恋人之间至上的爱情境界、不用言语却可以自由沟通。

新的爱情观念。

进行难忘的心灵爱情的体验,也为解读自己复杂的爱情生活打下基础。

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沐浴在亲人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徜徉在诗歌的国度里,我们感悟着一个又一个诗的意象,感悟着诗人们浪漫的爱情,我们感受着诗人们醇香的亲情。然而孔子也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交情。 篇三:爱情是永恒的,一辩稿

首先

爱情,是人类的特有属性。没有爱情的结合,那就只是是动物的本能。而且还必须剔除非正常动物的祸害。那么,作为特殊存在的我们——人类。没有爱情,将是可悲的存在,也将与牲畜无异。但说到爱情,我们不得不注意,不要错误地把非爱情的东西,当作是爱情的错误,正是错把喜欢,好感,过日子当做爱情的人,才往往过不了他们所谓的爱情这一关。众多如此的男女才会出现,爱情不是永恒的这一论调。

其次,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化蝶双宿双飞,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依,杰克因为爱情而愿意放弃自己拯救露丝,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回薛平贵。这些故事想必对方辩友都听说过吧。那么我不禁想问对方辩友,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这些故事会流传下来吗?他们的精神达到了永远的结合。肉体终有一天会死去腐烂,只有精神才会永存。他们正是做到爱到灵魂,精神的契合。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爱情不等于在一起。在一起的人不一定都因为爱情。也许有些人会因为现实的问题分开。但是,分开就证明爱人之间彼此没有爱情了吗?爱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感情,它是人在付出和牺牲之后自然而然结出的果实,付出和牺牲的越多,爱也就越深。当你为爱情付出很多时,即使你想不爱你的恋人,也是欲罢不能,爱是覆水难收,是可以连生命一起泼出去的。当你付出很多时,你会发现你们像两颗树,枝桠向彼此越长越近, 直到交缠到一起,那种付出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最后变成一种互动,一种能量的转换和共性。在这种美好的循环中,你不断提高、进步、生活也变得充实。爱情重在过程,重在精神。爱情一旦发生,便是永恒。 篇四: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观《让世界充满爱》有感 李祥俊

夜幕降临,我坐在电视机前,凝视贯注的看完了邹越教授《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会,这堂演讲会的成功之处是摆脱了简单苍白的说教,而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细节,丝丝入扣,情理交融,引人入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顿悟,然后又被深深感动。

观后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耳边不时的响起邹越教授那充满激情的声音。我深深的感到,爱的教育应该长抓不懈,应该深化细化,家庭、学校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一个人,只有懂得大爱爱国,敬业;小爱爱家,尊师长,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爱,拥抱着每一天,感动着每个人。爱消失了,生命也就随之枯萎。人间最崇高的行为是“爱”,世界最温暖的力量是“爱”。

爱祖国,高于一切。当我们把地球分割成一个个版块,给它们个取其名时,命中就注定了你要沿着一个国家生活的轨迹前进。

爱老师,铭记恩情。人们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的,人民教师比蚕、烛更伟大!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群群孩子,便是他们的整个人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自己又留下了什么?是爬满皱纹的脸庞,还是白发苍苍的两鬓,又或是渐佝偻的身姿??时过境迁,或许,那些终生受益的学生已经不记得他们了吧!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与唠叨已经忘得九霄云外了??当你自己花开芬芳,果实累累的时候,还记得那辛勤的园丁吗?所以无论在何时,无论你身在何处,你都要永远爱他们,那个三尺讲台上美丽的天使!虽然我是一名教师,但我也有我的老师。

爱父母,血浓于水。母亲为你,怀胎十月;父亲为你,四处奔波。

爱自己,把握机遇。如果你不是那么伟大,不能博爱天下,如果你不是那么高尚,不能赠人玫瑰,那么也请你爱惜自己。爱自己,不是自私,是珍爱生命与机遇。有些幼小的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匆匆走了,我们既然生存了下来,就应该好好活着。生活之路不会平坦,但我们可以用一颗爱自己的心,给自己创造机会,快乐地享受生活。

徐州市王庄小学

篇五:致橡树2013.9.19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三、教师解题: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3.解读第一层:

①攀援的凌霄花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让学生举例。 4.解读第二层: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

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

七、教师总结: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第二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爱,是严寒中的一杯暧茶,能带给你丝丝温暖;

爱,是失意时的一句安慰,能帮助你重新振奋;

爱,是生病时的嘘寒问暖,能赠与你无尽关怀;

……

听了“让真情洒满人间”的报告后,我真真切切地领悟到“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 这个报告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为三部交响曲,以真实的案例帮助广大青少年领悟并体验到“爱”,催人泪下,感人肺俯,大大展示了祖国的神圣、老师的高尚、母爱的伟大,大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迪了青少年真、善、美的心灵。

爱,是沁人心脾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包围在我们身边,就像伟大无私的母爱,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的——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在顺境中给予他鼓励,在逆境中给予他鞭策。当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的时候,是母亲有用伟大的母爱感化了他,及时地悬崖勒马,使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爱,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分分秒秒将寒冷一一融化掉,就像雪中送炭的友爱,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5.12汶川大地震中,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是老师用伸出了援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

爱,是永无止境的路途,日日夜夜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就像天荒地老的爱情,总是能给彼此带来幸福笑脸……

因为有了爱,家庭才成了我们温馨的港湾, 因为有了爱,学校才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因为有了爱,社会才是人类文明的家园,、 因为有了爱,人类才得以生命的延续,

没有爱,世界将失去光芒,失去璀璨闪烁的光芒;

没有爱,世界将失去幸福,失去儿女促膝的幸福;

没有爱,世界将失去快乐,失去欢歌笑语的快乐……

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世界充满爱吧!无论是恩爱,情爱,友爱,还是,宠爱,关爱,疼爱……都是这个充满生气的人间乐园所必不可少的。

所以,为了保护这个可爱的地球不至于如死人般毫无生气,我们应该努力地将爱洒满人间!让爱洒满人间吧!我们可以用自己每年的压岁钱、零用钱来帮助那些没钱上学、无法接受教育的贫困儿童,为他们送去一点点的关爱,也可以随时随地帮助任何一个需要帮忙的人,给他们以无私的关怀或者还可以多多关心父母长辈,献上自己的孝心。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所以,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地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奉献,让爱洒满人间!!

第三篇: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永恒主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实事求是的含义。

1)古语称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对此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它作了新的阐述:“„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

1

科学的分析研究,从现实事物本身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2、解放思想的含义。

我们对“解放思想”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熟悉并不等于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如,现在有的同志还在报告或文章中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这种说法在五六十年代本也无可厚非,但在邓小平同志已经给解放思想作了明确界定,邓小平理论已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今天,再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则是不妥的,至少表明这部分同志还不了解“解放思想” 的真正含义。邓小平同志说得很明确:“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

2

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这些论述说明 “解放思想”

与“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常识告诉我们,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对本质上完全是一致的两个侧面,是不能表述为“既要…… 又要……”的,否则会引起思想混乱。像解放思想这样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诠释,必须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上来。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敢想”都叫做解放思想,脱离实际的“敢想”应称为主观臆想或胡思乱想。我们也不能把一切反传统的言论都叫做解放思想,传统有好坏之分,打破不好的和过时的传统叫解放思想,而反一切传统则是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也不能把解放思想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偏差都算在解放思想的账上,相反,这些偏差正是对解放思想的误解、曲解和干扰。

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胡来蛮干,实事求是也不是凭经验亦步亦趋,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觉的、理智的行为。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这四个字,把实事求是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有他很深刻的考虑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背离实事求是,导致思想脱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

“左” 的思想禁锢和长期的思想僵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

3

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开拓和创新。因此,要确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就必须解放思想,激励和推动人们破除旧观念,从教条主义和

“左” 的思想禁锢中,从传统的、被扭曲了的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同志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否则,思想不解放,凝固僵化,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而且还用它们来概括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新概括,丰富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

3、与时俱进的含义。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涵,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贡献。十六大报告对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作了深刻

阐述,又从时代的高度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丰富和发作了党的思想路线。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4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样,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价值。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5

总的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是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强调遵循客观规律。

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强调的重心又有所不同,解放思想强调的重心是人的主体性,即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事求是强调的重心是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与时俱进强调的重心则是辩证法、发展观。

二、我们党的历史上四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

大家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照抄外国经验,不仅没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如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国民党1927年的大屠杀,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了1934年红军被迫北上长征。

毛泽东同志为了总结“右”的,特别是王明“左”的沉痛教训,在1941年、1942年发起了伟大的整风运动。他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奠定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

6

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深刻地说明实事求是的含义。他在中央党校的题词中,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他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工作作风的第一项,从而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整风运动它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它使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干部和党员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七大以后,我们仅仅用了四年多一点时间就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从粉碎“四人帮”后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带领全党重新恢复了自1957年后开始逐渐背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完全抛弃的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他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全党从极左的僵化思想中解放出来,为振兴中华,为开辟历史新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

7

邓小平同志在《在全军政治工作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著作中,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不但从拨乱反正的角度,更从开创新的历史时期和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说明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他响亮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毛泽东同志表述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又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这样在斗争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到党的十四大)

1989年, 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内发生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第二次转折,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呢?还是就此停步。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邓小平

8

同志发表了南巡谈话。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巡视并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思路、大视角、大改革、大开

9

放,举国上下忙建设,万众一心图振兴这就是当时中国经济的新形势。 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的15年时间,我国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7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全国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第四次思想大解放(从党的十七大到现在)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时代和形势,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号召“继续解放思想”,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一个“继续”,一个“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凸显了在新时期新阶段不断解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

10

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强调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并把它放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头一条,这是十七大诸多特点中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鼓起解放思想的风帆,中国将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继续远航。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够解放了,还需要解放思想吗?答案是肯定的。

恩格斯讲,客观物质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从而决定了人们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过程,既不能一次性地完成认识,认识也不应当是静态的、凝固的。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人们的头脑往往容易被习惯势力、陈旧观念以及本本上的东西所束缚,当客观情况已经变化了,前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常常停留在旧的阶段,有时也发生超越实际的想法,从而导致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不是出现保守僵化,就是出现盲目冒进。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11

只要实践在发展,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寻就不会止步。毛泽东同志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随时会发生和出现人们想不到甚至还不敢想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矛盾,特别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所以,要使思想跟上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具体到今天,我们只所以强调要坚持不懈的贯彻解放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4点:

1)搞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邓小平同志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他又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以

12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宝贵探索的基础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系统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新的实践出发,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所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构成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旧体制、旧模式、旧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正因为这样,解放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因为旧观念具有一种习惯性、惰性,或者说滞后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作为衡量标准,或尺度。

或许有人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以计划

经济为基础的那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无以立足。事实

13

并非如此。党内长期形成的、带有浓厚教条主义特点的对社会主义的解说及相应的思维模式,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尽管这套理论用于分析今天的实际显然已经过时,但就理论本身而言,它的内在逻辑、思维框架、理论阐述,与仍在探索中的、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社会主义的新解说相比,要严密得多。正因为如此,每当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理论思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用这套理论作为工具,来批判我们的现实。把社会利益的矛盾冲突归结为阶级斗争、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努力叫做阶级调和、把鼓励个人创业等同于鼓励资本主义等观点,恐怕都和这种理论有关。假如说,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理论还存在滞后的情况,那么,这种滞后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建立在计划

经济基础上的对社会主义的解说仍然在我们的理论中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一席之地。

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还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当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不是根据实践的变化修正理论,而是把理论作为圣经,作为不可更改的绝对标准,要求实践服从理论,甚至于拿过去的理论来检验我们今天的是非得失。动辄“姓社姓资”、“姓

14

公姓私”,动辄要问一个“搞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的罪名,便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假如马克思在天有知,看到人们如此僵化地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是一定会嘲笑我们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不摆脱这种束缚,我们就难以继续取得进步。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彻底地把我们的思想从这套理论和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中之重。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解放思想是发展舞台上的主旋律,只有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才能推动历史前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不断解放、深化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有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有“左”的严重障碍。邓小平同志说:“最大的危险还是‘左’,习惯了,人的思想不容易改变。”“几十年的‘左’的思想纠正过来不容易,我们主要反‘左’,‘左’已经形成了习惯势力,”“在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总容易出现有一点留恋过去的情况,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就冒出来了。”他又说“一是不习惯,二是怕,怕出问题,”“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

15

4)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都体现出深层次性,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可循,只能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而解放思想是推动探索和创新的最强大动力。

三、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1、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导我们要独立思考,要大胆冲破思想束缚,不迷信先哲权威,不拘泥于成规陋习。 今天,我们解放思想,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思想解放还是僵化,解放的程度如何,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先导,任何一个新理论的提出、新观念的产生,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回顾历史,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会有科学发展观。

16

3、解放思想是制度创新的前奏。思想意识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往往是由思想观念的更新引起的。这是因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意识往往会引领社会制度的变革,一个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一般会外化为社会制度,从而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没有好的思想,不可能有好的制度;没有思想解放,不可能有制度创新。如果没有思想解放,小岗村的18个指印就不可能成为在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端。

4、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建立新体制,解决新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创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创造性实践。它发端于解放思想,它的完善需要继续解放思想。

5、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现实需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统一思想,离不开解放思想;解决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离不开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解放思想;搞好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同样离不开解放思想。

17

四、几点启示

1、解放思想需要科学精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边球”,“闯红灯”,也不是解放思想。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既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思维,又破除对西方学说的教条思维,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解放思想需要有彻底唯物主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干部群众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敢解放。主要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丢乌纱帽,怕改革损害个别人的利益而招致怨恨,所以当改不改、当断不断;有些事情明知该如何说、如何做才符合实事求是,但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就是定不下决心,开不了口,下不去手;有的虽然做起来了,但遇到一些议

18

论和阻力,就顶不住,就动摇,甚至退下来,缺乏胆识、勇气和韧劲。二是不想解放。主要有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政治家的事、理论家的事、上级领导的事;对自己来说,总是感到老路子好走,老框框好用,老办法好使,不思进取,思想懒惰。三是曲解解放。主要是把出新花样当作解放思想,今天一个战略,明天一个思路;把胡思乱想、乱发议论当作解放思想,现在有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流言都敢传,什么问题都敢评论;把搞歪门邪道当作解放思想,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作解放思想,把闯红灯、踩黄线、钻空子、打擦边球等当作解放思想。四是不会解放。不知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从哪里着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邃,思辨缺乏功力。 所以解放思想需要有彻底唯物主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敢于为天下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揭露矛盾,敢于抵制来自任何的不良倾向;需要有远大理想,高尚境界;需要有面向实际、面向群众的满腔热忱,甘当小学生;需要有探求规律不可缺少的刻苦精神和韧劲,为追求真理而无所顾忌的公正无私。这一切品质与精神,只能来源于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只有全心全意履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私心杂念,才能时时处处做到解放思想。

19

3、解放思想需要永不自满。有的人沾沾自喜于已有成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这阻碍了改革开放,阻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没有可骄傲的资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清差距,急起直追,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4、解放思想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事业兴旺、社会和谐的程度,同那个地区的干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道德水准密不可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今后,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通过不断努力,要让“全力支持肯干善干的干部,严厉批评混日子的干部,严厉抨击做坏事的干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要让“想做大事,敢做大事,能做大事”成为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推动工作的风格, 要让“英雄者有用武之地,功臣者有好的归宿”。

5、解放思想的任务依然艰巨。改革开放29年来,在解放思想的推动下,新体制逐步确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体制已经荡然无存,体制障碍已经完全消除,解放思想可以就此停步。

20

应该看到,我国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远没有结束,马克思称之为 “死人抓住活人”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说,解放思想的任务依然艰巨。

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正是一次次思想解放,使我们不断进入全面、客观认识事物的新境界,不断推动着我国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靠解放思想这一法宝,突破了旧的思维方式,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可以说,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的推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体制机制就创新到什么程度。

21

第四篇:质量是永恒的话题

质量是永恒的话题。质量不单是针对看得见的产品,而是涵盖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整个流程体系。质量首先来自于一个企业员工队伍对质量的认识、态度、价值观与过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决不是标语与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对企业而言,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落脚点,同时也是企业永远追寻的灯塔与目标,它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

质量是一种责任。企业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如果没有质量保证,那么价值就无从谈起,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很多企业消失的基本原因多半是缺少一个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没有质量,企业生存、发展都成了一句空话。百年老店之所以经久不衰,都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强大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一种态度。对企业而言,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人的责任,是企业每个成员的习惯。首先是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将质量意识高端贯穿于整个员工队伍。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要让质量管理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自觉、自发的氛围。作为管理人员,首当其冲的是规范操作流程,不折不扣执行,把每件简单的小事做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保证质量,才能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 质量是一种信仰。决战市场靠的是产品的品质与服务。质量是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信守。作为企业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遵纪守法,遵从职业道德,用良心做事,从细微处着手。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创建质量文化,构建质量体系,保证质量品质,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中,“客户为天”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一个共识,全体员工深深明白,“天道决定企业的生存,师道决定企业的发展”。质量则是我们经营的一个基本的起点,也是我们永恒的梦想与追求。

第五篇: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爱生命 遵章守纪

请大家先听一听下面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吧:具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83829起,死亡61519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6692起,死亡7244人,火灾事故140178起,死亡1334人,交通事故336907起,死亡52717人。

这一组组无情的数字,不是无关痛痒的数字游戏,而是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是我们骨肉同胞的鲜血和生命啊,它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安全问题重于泰山。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以说,人类自有经济活动以来就与伤亡事故结下了不解之缘,修桥铺路、开山采矿、加工制造,甚至餐饮服务,人员伤亡风险不时发生,给员工和其家庭带来灾难。“一次伤害,一片血泪”。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各方面的安全法规,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长期以来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但是安全事故仍不时发生,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事故发生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只能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将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从主观上讲,大多都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未到位、物的隐患未消除系列问题所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管是什么,但都不是大家所愿的。

既然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问题而不顾,一味地追究责任,急于惩处责任人。对于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推诿卸责,相反地,应该理性面对,有所担当,敢于担负责任,遇到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将伤害和损失减至最小范围内。十年来,工伤保险与我们风雨同行,在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防病防伤、安全教育、医疗康复、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的安全生产,防止或减少工伤、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工伤保险服务为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保驾护航,解决后顾之忧。

对在日常因工作中违规违章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爱生命,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须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在多年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多少工人用血与泪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的座右铭,切不可视为儿戏。企业重视安全工作,领导不断强调安全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安全工作。

总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对自己的安全责任做到心中有数,实时掌控,那么安全就一定有保证。

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伤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

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工伤保险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以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