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全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全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第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为谁点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引及范文赏析一、写作指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

第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及材料

“为谁点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引及范文赏析

一、写作指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800字以上,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网传参考答案:

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选出要点赞的一方来组织成文。以下为参考理由:

①为陈阿姨点赞:可以从她对工作尽职尽责、隐忍的性格等方面来写。 ②为目击市民点赞:可以从他们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来写。 ③为大妈点赞:可以从其知错就改方面来写。 师硕点评:

题目要求中有“更”及“权衡”的关键字眼。权衡,意即评量、比较。故而此材料作文必须体现“比较”的思维过程,否则,无法符合题目基本要求。上述参考答案,仅从三类人各自的角度立意,却完全忽略题目中关于“更”和“权衡”的关键要求,这是错误的,是典型的旧式新材料作文的写法,而非任务驱动型作文“完成所指示的写作任务”的写法。 写这道材料作文,我们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对材料中三类人的言行所代表的“含意”要正确解读。如果我们解读错误,则会造成立意偏误的后果。如有同学拟题为《生活需要更多雷锋》,将市民的勇护正义之举解读为“助人为乐”,这是不恰当的;又如有同学拟题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充满了旧时代的“侠客”气息,也是不恰当的;还有同学拟题为《为团结点赞》,把材料关于市民的含意理解错误了。 二是行文中对比较的三者的比例安排要合理。我比较认可这样两个原则:一是三者不能平均用力,应以不被点赞的两者为略(可合在一段,也可各写一段,不能再多了),以被点赞者为详(浓墨重彩先扣材料而析、再深挖拓展而论);二是行文思路的铺展,可以先比较否定不被点赞之二者,再肯定深析被点赞者,然后再依被点赞者所含之“意”深挖拓展,在深广度用力。这样,既详略得当,又紧扣材料,还能开拓致远。

二、教师下水作文

维护正义,让社会充满正气 ①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感,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气的社会中。在环卫工人陈阿姨遭晨练大妈辱骂、追打的事件中,相较于陈阿姨的隐忍,大妈的知错能改,我们更应为目击市民的正义之举点赞。

②“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可否认,陈阿姨的隐忍是对他人的包容,对自己的善待;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为人的智慧。晨练大妈的辱骂与追打,缺乏的便是这种隐忍的精神,还显得蛮不讲理,折射出国人对待事情少一分从容与淡静,充满的往往是浮燥之气;然而在他人的劝说与教育下,她能承认错误并给与赔偿,体现了知错能改的精神,也值得大家的肯定。但陈阿姨与大妈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在围观市民的义举面前,似乎又显得黯淡了些。他们积极的劝阻和主动“等待给警方作证”,既让无辜的陈阿姨脱离尴尬,不受冤枉,又彰显了社会正气,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因此,我认为热心市民的正义之举更应赢得大家的盛赞。 ③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事每每见诸报道:看到老人摔倒了,很多人过来凑热闹,可就是没人去把老人扶起来;看到地上有个皮包,很多人也只是把它占为己有,没人去追问是谁的包;看到以强欺弱的事情,也没人敢敢去制止。这些现象,也是正义缺失的缩影。而目击市民的行为,犹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给人予温暖,给人以希望,让社会充满正义之气,让人性之光熠熠生辉。

④培根说:“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需要正义;建立和谐人文的社会,更需要正义。方舟子不畏强势,弘扬正气,勇于学术打假,使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学术腐败现象有所收敛;柴静,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个人出资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正是想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样彰显了正义之气,值得敬佩。目击市民的正义之举正是他们精神的体现,践行着对他人的关爱,维护着社会正气,努力使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成为一片“圣地”。

⑤生活中存在着是是非非,我们要像热心市民那样认清是非,辨别是非,按正确的认识去行动。在面对是非时,保持清醒和独立;在面对“权势”时,能不委曲求全;在利益冲突时,勇于主持公道。正义就是要尊重人权,当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够奋起抗争;看到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能够声援、救助。

⑥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根植正义,坚持正义,维护正义,让社会充满正气! 师硕点评:

这篇教师下水作文,符合题目“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要求。文章先在比较中选择点赞市民,然后重笔论述、拓展“维护正义”,比例、结构上较合理。我觉得同学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但此文写得较浅,就语文老师来说,写成这样并不算出色。它的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中市民的维护正义之举论析浅,基本上没有,然后就匆忙抛弃材料泛论“维护正义”了。这种处理是错误的。凡理之张发,如花树之张发,根底深固者,叶茂华繁。不深论其材料,则所持议无所张发,或貌似张发而浮花易败。二是对“维护正义”的论析浅,只是看到极表层的一面,未能思及其深沉之内质。我们不妨以下文为对照,以见出此教师下水作文之“浅”:

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却终将是沉默者的墓志铭 (文/羽戈)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这是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出自《伯明翰监狱来信》(1963年)。此言在中国引用率极高,有时还被改头换面,以适应中土的气候.如最常见的这一版:“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无论翻译的版本怎么变异,批判的方向却始终不易:好人的沉默。 有待追根究底的问题,不是事实,而是事实背后的成因:面对坏人的嚣张,好人为什么沉默,正如面对明目张胆的谎言、惨无人道的暴行、千夫所指的罪恶,国人为什么旁观,无动于衷,漠然置之,甚至默默扭过头去,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流行的答案:因为恐惧。的确,不论是纳粹的焚化炉,还是红卫兵的皮带扣,不论是独裁者的枪口,还是暴民的铁棍和匕首,施暴之时,都会让观者感到恐惧,脊背发凉,手脚发软,面无人色,肝胆俱裂。趋利避害,可谓人类本性。在残虐的暴行面前,我们往往自顾不暇,自求多福,如何能挺身而出,义助受难者呢;我们暗暗祈祷,施暴者凶恶的目光不要停留在我们身上超过一秒钟;我们愿以旁观与沉默,换取暴力的豁免,只是,最终能否豁免于暴行,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意愿,这本不是一场平等的博弈,旁观与沉默,只可能使我们手中的砝码越来越轻,施暴者手中的权力越来越重。 用恐惧的心理为沉默辩护,正如用人性的幽暗为恐惧辩护。然而恐惧与沉默的关系不止于此。如《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一书作者、美国社会学教授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所指出的那样:沉默不仅是恐惧的产物,它还是恐惧的重要来源。质言之,恐惧导致沉默,沉默加剧恐惧,同时,沉默深化沉默,恐惧深化恐惧。这应该不难理解,想象一下,当暴行发生,观者茫然失措,冷眼相待,没有人呐喊,没有人反抗,近乎死寂的沉默,必将使暴行愈发肆无忌惮;暴行的猖獗,必将加速恐惧的弥散与传播。

除了恐惧,沉默如瘟疫一般蔓延,还有一个原因。我们都听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为什么最后站出来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会是一个孩子呢?泽鲁巴维尔认为:“这一点很难被称之为巧合,因为社会习俗告诉我们不要去关注不该关注的事物,而孩子正是还未曾学会该社会习俗的人。”我们该关注什么,不该关注什么,该在什么时候沉默,什么时候说谎,什么时候呼喊口号,什么时候歌功颂德,早已被权力规训、洗脑、潜移默化,我们头脑的形状,早已由权力统一锻造,都是方形,抑或都是五角星。在此,沉默,以及支配沉默的思维,都出自权力的指令,与对权力的顺从。当然这依旧可以归结为对权力的恐惧,不过,当恐惧权力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习俗、一种模式,恐惧便不再需要理由,不再需要追问“为什么恐惧”,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此间的沉默,则是一种合谋,既是沉默者与权力的合谋,也是沉默者之间的合谋。“说话只要有一个人发声就可以,沉默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罗伯特·E·皮滕杰)沉默因此成为了一种集体行为。集体沉默不仅会强化个体沉默,还可以庇护个体沉默,个体将从巨大的集体那里寻找保持沉默的理由,并在问责之时,将所有的罪孽都推向集体,所以出现了那句西谚:“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在此情境之下,个体要打破沉默,不止要战胜自身的恐惧,还要冲决集体的网罗。这注定了呐喊者的命运,不是被视为叛徒,就是被视为疯子(狂人),他们最大的敌人,有时不是权力者,而是身边的看客。基于此,沉默者往往被指控为邪恶的帮凶与同盟:不仅默许、纵容、鼓舞暴行,还在解构对暴行的反抗。

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好人的沉默”的批判,要先于“坏人的嚣张”。模仿泽鲁巴维尔所的语气:“好人的沉默”不仅是“坏人的嚣张”的产物,还是后者的重要来源。

第三个原因,当沉默者不甘沉默,试图发声,却无奈发现,自己失语了。他们的喉咙,被钳制太久,已经丧失了自由言说的功能,他们所吐出的话语,都是历经权力过滤与改造的谎言,要描述自由、真相,却无词可用,无以名状,只能感知,无法言说,这不是得意而忘言,而是沉默的代价。此刻的他们,哪怕张大了嘴巴,喊破了嗓子,却与沉默者无异。

除了自由言说,公共言说亦复如是。几乎所有的强权者,都企图压缩公共空间,将民众孤立为原子,因为一般而言,个体反抗对政权的冲击和破坏,远远小于群体反抗。公共空间的丧失,不但导致公德被败坏,还导致公共言说被扭曲,纵使经过数十年的重建,公共人的言说方式还严重依赖私语体系,混淆公私,无时不在,公共说理,亟需补课。

这三点,尤其是前两点,大抵可以诠释“好人为什么沉默”。明乎此,才能更进一步,来探寻怎样打破沉默。

窃以为,只要沉默者拥有最起码的良知和理性,他们便会不满于沉默的状态,他们应该认识到,沉默暂时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却终将是沉默者的墓志铭.,

当暴力与罪恶大行其道,哪个沉默的旁观者能够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受害者呢。还是马丁·路德·金的警告:“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之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三、学生一节课当堂范文

市民值得点赞(理5 李土娇)

材料中的市民维护法律法规,见义勇为有道德。我认为市民更值得点赞。

环卫工人陈阿姨面对辱骂与追打,选择逃避,或许逃避是对自身的保护,但这种懦弱的做法会助长健身大妈嚣张的气焰。即使陈阿姨此次免受伤,下次还会有其他环卫工人受伤的。因此不赞同她逃避的做法,而应拿起电话报警。健身大妈盛气凌人的样子实在可恶,还恶人先告状。她虽然最终承认错误,还赔偿给了陈阿姨,可是她是自作自受的,若然没有市民警方,相信她是不会停手认错的。作为旁观者,市民为陈阿姨打抱不平。拦阻健身大妈,留作目击证人,劝说大妈的行为足以显示市民的法制观念之高,道德水平之高大尚。市民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不给自己添麻烦的,可是市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为陈阿姨伸张正义。因此,我认为市民们更值得点赞。

法制社会,市民们是法的主人翁,是法的维护者。每个国家都有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但人们想使用法律时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即维护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健身大妈无视法律,辱骂环卫工人陈阿姨,还想动手打人,其行为性质恶劣。市民们面对这种情况,都出手拦阻劝说,给警方作证人。可见市民们的法制观念提高,相信法律的公正与威力会还社会安定与和平。市民们的行为体现了国家法制深入人心,实行全面法治社会指日可待。

道德社会,市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彰显人性主义,见证社会人情冷暖。若是怕事、无爱心、无正义的市民,看到大妈打人,必是抱一种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也不会上前去阻拦劝说,市民们的做法正是道德与正义的产物。道德正义维护着社会安定和谐,影响着人的行为。市民们的做法是好样的。

市民帮助陈阿姨,在法律上是一种义务,在道德上是义不容辞。正如总书记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市民的做法就是奉法者强的做法。又如培根所言:“一个人若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市民们的行为就是为自己创造人间的天堂,市民们的行为是法律与道德的统一体现,他们为创造和谐社会出力,因此更值得点赞。 师硕点评:

李土娇同学这篇用时40分钟的当堂作文,写得很成功。在题目方面,《市民值得点赞》中规中矩,达到基本要求。若改为《点赞市民,弘扬正义》之类,会更有文采而大气些。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很简洁。第二段在比较中陈述陈阿姨和健身大妈不被点赞的理由,较得宜。第三段从市民是法的维护者这一高度来论,第四段指出市民传承着中华美德,体现了“文贵变”的写作技法,使文章沉稳而富于变化。最后一段回扣材料,总结观点,并且能恰当援引习近平、培根名言支持、升华主题,是很有质量的一个结尾段。 市民不该沉默(理6 郭春忠)

鲁迅曾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对于务实工作的陈阿姨和勇于承认自身错误的大妈,我更倾向为不“沉默”的好心市民点赞。

市民的不沉默恰恰表现了如今社会最为缺乏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都是有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社会正义。面对无理取闹、蛮横无理大妈的“乘胜追击”,好心市民很主动地承担了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帮助陈阿姨跑开,团团围住大妈并留下给警方作证并对大妈进行必要的劝导。正是市民的主动帮助才成功化解了这一场闹剧,避开了好心被人欺这一悲剧的再次发生。显然,这是现在市民责任意识提高的有力体现,这非常值得我们为此点赞。而陈阿姨的境遇虽然令人同情,但于我们更多的是心酸,陈阿姨务实工作却遭到大妈一系列的追打。于理、于法来说陈阿姨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她选择了避而远之,,并不为自己所应有的权利作斗争。无疑一时的妥协就是对不平等行为的推波助澜,反而使其气焰更甚,百害而无一利。另外,我认为大妈事后的勇于认错在市民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勇于改错是我们做人的必需品质,这只能说是理所当然的,其中并未让人体会到大妈的灵魂有哪些高尚之处值得我们去为大妈点赞。

再者,我更想为市民理智的处理方法点赞。一边是处于弱势的环卫工人陈阿姨,一边是故意找事并大打出手的大妈,相信无论谁都会愤愤不平。而在“制止”大妈的过程中,他们却都能将自己内心的怒气压在心底,以最冷静、理智的态度以团团围住这巧妙的方式成功化解矛盾,而这无疑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并向之学习的可贵之处。反观现实生活中令人生畏的暴力城管,市民的“不动手”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在如今物质纵横,充溢着浮躁之气的世纪,责任意识以及理智都是我们所应大力提倡的。倘若人人心怀责任意识,又怎么有小悦悦相继被多辆卡车碾过而无人伸出援手的悲剧。倘若每个人都有“最美司机”吴滨临危不乱,完成一系列停车操作时的理智社会上又怎么每日有那么多无辜者惨死于车轮之下。心怀责任和理智,洗去心里“高高挂起”以及凡事以拳相向的戾气,方能拨开生活中的层层浓雾,让社会在阳光下快速发展。

为市民点赞,为沉默中的爆发点赞,绝不在沉默中死亡。 师硕点评:

郭春忠同学这篇40分钟当堂作文,优点明显,但也一些小缺点。优点方面,它不仅能比较分析,还能拓深铺展,故而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缺点方面,一是拟题欠佳,《市民不该沉默》像是在谴责市民沉默,与文意正好相反;二是“最美司机”吴滨例错用,吴滨的理智,并非面对恶行时的理智,不能支持文中所持观点;三是最后一句“绝不在沉默中死亡”,与上句脱节,读着莫名奇妙。这些小缺点,使文章等级降了一个层次。

四、片段练习

1、我们写了“小卜的就业选择”材料作文,以下是某同学的当堂作文《选择适合自己的》的一段,请同学们阅读后思考与回答问题:

小卜看到了当前创业环境好的前景,便想创办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这是理智的,也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的做法,因为她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追求梦想的。90后余佳文,毕业后也受到众多公司的青睐,但他选择自己创业,凭借他对创业的热情和他的聪明才智,他成为了一位年轻的总裁。 ①《选择适合自己的》这道题目拟得如何? ②文段中对余佳文事例的援引有何不妥?

2、以下是某同学当堂作文《为目击市民点赞》的一段,请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首先,目击市民能够拒绝冷漠,善于和邪恶作斗争,从而维护正义。狄更斯在《我们的共同朋友》里谈到:“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将永世荡存。”诚然,目击市民在大妈对陈阿姨辱骂时,他们没有不管不顾,他们而是及时上去赶紧劝阻,再有在大妈暴打陈阿姨时目击市民赶紧阻拦。他们就是在与大妈这些邪恶的行为做斗争,为陈阿姨讨个公道,维护正义。尤其是在如今信任危机的社会,目击市民拒绝冷漠、维护正义的行为更显得珍贵。自“小悦悦事件”到“老年人跌倒扶不扶”后,人们就开始对这些维护正义的行为产生警惕的心理,而目击市民拒绝冷漠、维护正义的行为不仅是对信任危机的扭正,更能激励更多人去做善事,维护正义,给这个社会带给更多的温暖,促使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

① 文段中对狄更斯名言援用有何不妥? ②你觉得这一文段的表达如何?

五、博友互动 海城:

“二是行文中对比较的三者的比例安排要合理。我比较认可这样两个原则:一是三者不能平均用力,应以不被点赞的两者为略(可合在一段,也可各写一段,不能再多了),以被点赞者为详(浓墨重彩先扣材料而析、再深挖拓展而论);二是行文思路的铺展,可以先比较否定不被点赞之二者,再肯定深析被点赞者,然后再依被点赞者所含之“意”深挖拓展,在深广度用力。这样,既详略得当,又紧扣材料,还能开拓致远。”这里值得商榷,如果本论中没有权衡,那么,“在多维比较中说理论证”就无法落实,我以为必须段段比较,处处着比较之墨,当然,点赞者着墨要详,不点赞者为略。不知你意我理解正确否? 回复 海城:

行文贵自然。自然而无可无不可。段段自然比较,处处自然着比较之墨,当然可以。但这样可能受累于比较之羁绊,反而不能舒畅行文。而且,若处处着比较之墨,便难对点赞之“意”深挖拓展,格局便逼仄了。我之提倡,意在为一般水平之学生指示一条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路子。您的观点,适合于作文水平较高者。我的一位高三同事说,“比”不是重点,“点赞的理由”才是重点。我以为有理。但读了一些通篇权衡的作文,以为也写得很深刻,非常优秀。我想,文有百态,我们不必拘泥于哪种形式是优是劣。才情与见识,才是决出文章轩轾最重要因素。此见,未知可否? 2648118727:

守护健康,温暖心灵

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诚如此言,只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所以,在面对一位老父亲为见儿子一面而挂号等待两个小时与画展主办方不计较损失宽容小孩的善举时,我依然选择那个多年坚持不用有害“复炸油”的青年。这个青年的事迹登上《暖闻》更合适。因为是他的坚持、诚信,让人们身体有了保障;他的敬业、大爱,让道德树立在人们心中。

浓厚的亲情和善意的宽容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但是,我相信,那位老父亲和主办方也会和我一样选择油条哥,因为没有谁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吃上不健康的食品,有健康才有未来,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如果我们选择油条哥,他的事迹登上报纸就会有更多人看到,一传十,十传百,随之而来的明星效应定能让他的事业更好。而其他经营者和商家见诚实、敬业能带来效益和口碑,想必也会以之为榜样,效仿学习。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掀起一股诚信之风,相信这些也是大家所想看到的。由此观之,那个卖油条的青年登上《暖闻》专栏是最合适的。

或许有些人觉得油条哥的事迹平凡无奇,这也是经营者应有的品质。但是,把油条哥的事迹放在现在的社会大背景中,我更觉得这种品质的难能可贵。中国现在正是经济发展的时候,有多少商家为了追求利益,践踏诚信,抛弃道德,祸国殃民。君不见那外表包装华丽的三鹿奶粉,内在含有过多的三聚氰胺,残忍毒害祖国的花朵;君不见那肥大或瘦实的猪肉只是注水与瘦肉精的成分,却搬上百姓的餐桌。还有毒胶囊、染色馒头、地沟油、假阿胶、毒大米等等,如此下去,必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人们食不安心,睡不安眠,哪有幸福可言。这是我们就需要油条哥这样的人,那种多年坚持不用有害“复炸油”诚实经营的品质,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的精神,会给那些不良的商家当头一棒;给那些担心食品安全人们带来信心;让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油条哥这样的人多一些,令人民健康受损的东西少一些,这样我们才有更好的身体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认为油条哥登上《暖闻》专栏真是当之无愧。

如果有人问我,刊登油条哥的新闻,是不是就能改变我们生活中不诚信经营的现象,我说不。油条哥的事迹对于社会中那些不良的经营现象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油条哥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找进来。我相信,温暖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可以传递。油条哥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自己炸的开心,顾客吃的放心,他的真心比老父亲对儿子的爱更无私,比主办方对孩子的宽容更深远,他对陌生人的关爱,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登上《暖闻》专栏,油条哥非你莫属!

父爱如山,那是对儿子的爱;尊老爱幼,那是人性使然;而对陌生众人的爱,才是大爱。愿世间多一些“油条哥”这样的人和事,用真诚守护健康,用大爱温暖心灵。

看来上面这篇文章符合您说的思路。请教橘之郡老师像上面的作文您会给多少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 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2648118727: 个人有些困惑,像这种权衡选择的任务型作文应该写成《守护健康,温暖心灵》这种模式的?还是写成《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有价》这种模式的。也就是说比较所占的比重,是仅仅一两段还是几乎每一段都有比较更好!

回复 2648118727: 如果都是考场作文,两篇我都打一等上的分数,但《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有价》会更高一些。我觉得不必拘泥于哪种模式,因题目、因才情而灵活运用即可。我觉得《守护健康,温暖心灵》和《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有价》都是通篇权衡的好文章。议论很通透,读之令人信服。《守护健康,温暖心灵》的语言更雕琢些,一些排比句有些刻意;在比较的明晰度上,它比不上《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有价》。 2648118727:

这种类型就是开头简单比较,之后提出观点。 第二段将其一和选择的比较,突出选择更具优点。

第三段将另外一个和选择的比较,突出选择的这则更具优点。

第四段在强调所选择的这则拥有的另外两则所没有的另外的优点,联系社会背景。 第5段,总结强调观点。

这种类型会判低分? 这则里面也有背景分析,在背景这里也有深入分析。

回复 2648118727:

这个模式很可能会被打低分。因为在对所选择的一则的“含意”的深挖

拓展方面未能用墨,会给人三则材料平均用力的的感觉。其实所谓的比较,有分开来一则一段的比较,也有融合在各段里的比较。相对而言,应该是融合在各段里的比较更深透。但如果采用融合在各段里比较的方式,则应该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才好。此见,未知可否? 2648118727: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开头简单比较,之后提出观点。 第二段将其一和选择的比较,突出选择更具优点。

第三段将另外一个和选择的比较,突出选择的这则更具优点。

第四段在强调所选择的这则拥有的另外两则所没有的另外的优点,联系社会背景。 第5段,总结强调观点。

这样比重应该还是所选择的这则比重大。应该没有喧宾夺主吧?文章写得还是不错。 只是困惑这个模式会不会被有的老师打低分,认为在比较的同时比重稍微失衡? 其实《守护健康,温暖心灵》只有

1、

2、5段进行比较。除了比较之外,其余的 都很像时评型的思路。这种类型比较好写。学生容易掌握。

ABC三个进行比较的。最好不要AB 比较一段,CB 比较一段,AC和B比较一段。您的意思是这样。因为这样可能会给人感觉平均用力。所以可能分数不高。

《守护健康,温暖心灵》学生都能写成这样就可以了,如果能在三四段选一段将B和AC稍微比较下就更好,如果做到了就是《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这种模式,如果做不到就是《守护健康,温暖心灵》这种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握。写成哪种分数都不低,对吧?能写成这样也知足了。

回复 2648118727:

这个问题越探讨越有意思。我想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与高考作文写作导向二者的转型期的困惑和探索吧。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的高考作文形式、高中作文教学正在产生激烈的转变;它的转变方向应该是抛弃以往的以抒情、感性和华彩为主调的作文审美习惯,而向西方高中高考命题方式靠近,强调逻辑思维、理性思考和准确表达。关于比较的问题,我想还是不拘形式好。思维力强的写生,能不为模式羁縻而反过来驾驭它——我们观察那些写得好的作文,无一不是思维力强者。

第二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

新课标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高考导向:高考作文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 。

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考生的“个人品质” ,注重考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2009—2013年的“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则越来越要求考生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 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近3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对策: ①关心大事,多读评论。

②学会社会热点评论的写作。

二、何谓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

该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

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3、任务型作文的特点

第一、观点鲜明。由于文体特征的限制,时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而且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

二、说服力强。时评的说服力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吞吞吐吐、半推半就也不行。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

第四、脉络清晰。时评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

4、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写作模式

(1)引用材料。有针对性地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1~2自然段,150字) (2)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3)分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可以是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影响、危害。(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是全文的重点) (2 ~ 3自然段,400 ~ 500字)

(4)联系实际论证观点,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200字)

(5)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100字)

5、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模板鉴赏

文题: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卖肾;07年3月25日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并在遗书中指责刘德华冷血。

病态粉丝成为社会病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真是可悲可叹!所以,我要说,非理性的追星只能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引述材料,亮出观点)

拥有粉丝,对明星来说,本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相信,哪个明星拥有了杨丽娟这样的“疯狂”粉丝,更多的肯定是恐惧而不是幸福。

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她不仅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耗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透支了年迈父母安定的晚年生活,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

虽然,溺爱女儿的杨父在遗书中控诉刘德华“很自私”,声称以死抗议,可是,把杨父的死怪在刘德华头上,真是很冤枉。

刘德华错了吗?我看没错。作为明星,只是被动地被粉丝喜爱,在娱乐商业化的今天,虽然明星的名气跟粉丝的追逐有关,但善待粉丝并不意味着要无条件地满足粉丝的一切要求。刘德华曾经在香港的歌迷会上见了杨丽娟,并跟她单独合影,可是杨父自杀的理由却是,刘德华没给自己的女儿私下交谈的时间。假如刘德华当初真的满足了私下交谈的愿望,不知道杨又会提出什么样的过分要求。

逼死杨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和纵容。为了支持虽已28岁但仍沉浸于追星梦中的杨丽娟,已年过古稀的他不仅卖掉房子,倾家荡产,而且还曾经想通过卖肾一圆女儿的追星梦。这样的家长能说是理性的吗?是真正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吗?可悲的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却没能换回女儿的觉醒,他自杀以后,杨丽娟甚至不愿意去看父亲的尸体,心里想的仍然是要见到刘德华。正是杨丽娟的疯狂和执迷不悟逼死了自己的老父亲。(从原因、实质、影响、危害上分析材料)

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不免会喜欢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明星,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失去理性,走向极端,就会很危险,甚至酿成惨案。杨丽娟的悲剧并非孤例。2000年2月,因追星破产,一个26岁的女子被发现在寓所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成都一少女为偶像自闭三年;2005年12月17日,20岁的谢锋在广州的周杰伦演唱会上当场服下了30颗安眠药自杀„„。(联系实际,强化观点)

追星追到这个份上,真是让人无话可说。这些粉丝的疯狂行为不仅会让明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更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可是,他们虽是追星梦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娱乐造星运动的受害者。

只追逐眼球的商业化娱乐,将明星塑造得光芒万丈,而大多数的粉丝年龄普通偏小,还没有真正成熟,容易将一切都理想化,以为明星无所不能,陷入对其的盲目崇拜中无法自拔。再加上自我卑微的心理暗示,为引起偶像的注意,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在周杰伦演唱会上自杀的谢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精神文化的弱化和教育的缺失,又加剧了追星行为。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动,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发生改观,一些人产生了迷茫,追星成为他们的一剂生活麻醉剂。但显然,非理性的追星只会让人麻木,并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也许,杨丽娟的家庭惨剧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种亟待治疗的社会病。

注意事项

①行文叙事要简洁,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且叙述简洁,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

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要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这样论据就新颖,就能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能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

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训练及范文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角度: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犯难的原因。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 (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

(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范文

舍小我共圆梦

亲爱的小卜:

你好!很高兴你即将成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你是瑶寨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你是族人的骄傲,更是凝聚着族人的希望。

我知道你正在为就业选择而烦恼,著名外企能更好的发挥你的特长,给你优质的生活,而你则更愿意把握机遇去开办民族服装设计公司,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是如此的美好,但是在你面对外面花花世界而憧憬时,请你回一下头,回到瑶寨,当你面对父老乡亲的眼睛时,你看到了什么?

是羡慕,还有希望。曾几何时,你也是寨里的孩子,也曾在贫困的瑶寨里,在那粗糙的课桌上埋头苦读,那时你的眼里也充满着希望,渴望走出贫穷的家乡。而现在,你依然是瑶寨里的孩子,你走出了贫穷的家乡,可是在你身后,还有多少个如你当初一样的孩子,依旧在饱受贫穷之苦,依旧充满去改变贫穷的希望。既然你已经成功了,为何不能放弃那花花世界而选择去帮助他们呢?

我们都是故乡的儿女,你也是瑶寨的儿女。寨里的泥土塑造了你的形,寨里的人塑造了你的魂,寨里的一草一木都曾是你儿时的玩伴。如今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如同那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意气英发,当你挥舞那巨大的翅膀遨游时,你可否想过,是什么筑起你这七彩的翅膀让你翱翔?是那贫困的瑶寨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为你铸成的,乌鸦尚且反哺,何况于人?

当然,不用以为回到瑶寨做教师便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梦想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把一代又一代孩子带出贫穷,当你把瑶寨的贫穷变成了瑶寨的富裕,这不也是间接是实现了你的梦想吗?一个人就像一滴水,无论再怎么光彩艳丽,也不能点亮夜的黑,但是,当着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并用自己的力量让大海也充满光,那么世界也将为之而变亮。

舍小我,这需要放弃,这需要勇气,这需要无与伦比的胸怀。 共圆梦,这是共乐,这是无私,这是崇高的人性所散发的光茫。

创业造就人生

(点评:题目简洁明了,具体连接抽象,不仅紧扣材料“创业”选择,而且具有一定深度)

小卜毕业后对于如何发展产生了疑问,是顺应父母心意还是加盟公司或是创业面临了选择困难。小卜个人意愿认为创业较好,想实现梦想。同时我也认为创业较适合现代毕业的大学生,小卜应该选择创业。(点评:点出材料,扣紧题目要求,直接给出“建议”,干脆利落,中心突出。语言较稀松平常。)

面对当前创业环境良好,政府给予创业更多优惠且就业压力大的状况下,我认为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可以走创业这条道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的提出为小卜创业造就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点评: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进一步明确“建议”。)同时小卜个人想要创办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创业梦,说明创业是小卜内心更渴望的,选择创业可以满足自己的梦想,使小卜不留下遗憾。我认为创业更适合像小卜这样的大学生,更何况小卜个人身为瑶族,对于民族服饰设计有较深的底厚,能为她创业提供更好的基础。(点评:这一段论述小卜创业的条件,虽然结合社会和个人,却不够深刻)

著名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是通过创业走上了致富以及实现梦想的道路。马云最初只开设了英语辅导班,以及当技术员等各种小职业,生活虽稳定然而梦想却无实现,因而他通过创业走向了成功之路,使自己得以实现梦想。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至今仍受许多人追棒,其所出产品也十分热卖,他后又创立微软(点评:素材知识性错误:创立微软应该是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进一步推动网络发展,是个成功的创业家。而小卜如果有恒心创业,我相信她也会实现她最终的创业梦,成立一间出色的民族服饰设计公司。不管是马云,还是乔布斯,还是腾讯的创始人(点评:“腾讯的创始人”前文并没有提到,此处出现有点突兀),他们各自都是由创业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所以我建议小卜选择创业。(点评:这一段继续围绕“建议”,列举现当代一些创业成功,实现梦想的成功人士的例子,进一步来论证小卜应该选择创业。)

创业造就人生。小卜可以选择创业实现优质人生,通过创业成功后再来为家乡改变贫困状况尽一份力。(点评:结合回乡改变贫穷状况的建议,来说明创业的好处。)小卜若是选择创业,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点评:进一步点明创业的好处,却不够深刻。)所以说创业造就人生。小卜可以寻求政府优惠政策的帮助来自己实现创业梦;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筹集资金来进行创业。(点评:点明如何创业的一些办法。)我建议小卜你选择创业,用自己的优势来创业,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点评:这一段具有总结性,紧扣给小卜的“建议”,泛泛而谈却缺少一些内涵的东西。)

面对小卜就业选择,我建议她选择创业,通过利用瑶族文化底蕴以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来创立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人生价值,铸造辉煌人生。(点评:重申“建议”,总结全文。)

总评:全文最大特点在于紧扣“建议”主题,反复论述。开头直接给出“建议”,第二段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条件来论述创业具有的良好条件;第三段举例具体分析创业与人生梦想的关系;第四段理论分析创业的好处及办法;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但全文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全文的语言比较平淡,偏重口语化,缺少文学性;第二,在围绕“建议”进行论述时,论证不够充分,缺乏深刻性和内涵性。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56分)

近日,一所自助式图书馆成功地在微博上刷了屏,这所自助式图书馆伫立于某中学的校园中,它无门无管理员,还书借书皆凭师生自律。其虽无门,实有诚信之门死守。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独特的诚信教育,也是对多年来学生所接受的诚信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

将信任还给大家,成就自律好品性,开创诚信新纪元。有别于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所采用的理念灌输、严规把守、监视防范等老套路,该校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诚信教育方式——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来当行为的审判人,自己来做灵魂的修理师。这看似完全自由开放的图书馆,实则被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和诚信之门严把关卡。这基于学校对每一位同学自律性与诚实性的充分信任,我认为这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而学校仅起一个创造诚信氛围、引领诚信作风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当学生被强行赋予了信任与自由后,出于人人皆有的自耻心和上进心,这相当于对他们诚信行为的一大鼓舞,这种鼓舞自然能大大激发人们诚实守信。

事实上,与自助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英国的自助地铁站。所谓自助地铁站即买不买票全凭民众的良知,地铁入站口不设任何检票关卡,买票与不买票的人皆能出入自由且地铁上不设检票员。最初试运的自助地铁站不仅没有任何亏损反而因为这种充分的信任感而吸引了大量客源,所以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将全部地铁站皆设为自助地铁站,这自然为政府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可见,当民众素质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全开放式的制度着实为一计良策。

然而反观中国近年不少令人失望的道德新闻,在社会上大规模推行自助图书馆恐怕仍不合时宜。但在小范围内与传统诚信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倒是能起到更好地效果。该校园中的图书馆就能起到检验传统教育的效果。虽然原有的图书仍有丢失,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状况,只要没有丢失的图书多余增加的图书,就证明该校师生的诚信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只要坚持自助图书馆的方式,辅以传统诚信教育的熏陶,将自助图书馆作为检验与提升的工具,日积月累,必能感化那些尚未入诚信之门的学子,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道德风貌。

我认为在数个小范围内推行这种自助式公共设施,并在社会上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则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可计日而待,中国也有肥沃的道德土壤去滋养大规模自助式设施的运行!

用制度之门维护图书馆(54分)

近日,一中学的无门图书馆引发了热议,初闻此消息,我不禁感慨喜悦,以余观之,“无门图书馆”是自律自觉条件下的文化新态势。久思之,深觉不妥,宜恢复制度更好!

迈过那一扇无形之门,反映出师生素质与自律能力的高度。古有圣人见路旁梨树坚定不移,曰:“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坚守诚信底线,今有师生共享自助图书馆,共同保护这小小的文化生态园,岂不乐哉?多出了六千册的书籍也显露出了有心之人共出一份薄力,献一份真心,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流动的文化小站,将自己喜爱之书加入其中。迈过那一扇无形的图书馆之门,实是越过了自身之诚信道德之门,若人人坚守信用,有借有还,俗话说:便再借不难了!但这一扇门亦有其缺陷,也带来了一些不便。

迈过那一扇无形之门,有人也在此丢下了信义,携走了新书,反映出人性中难以自制的弱点。试想若人人携走一本书,不用数月,图书馆就空空如也了!如同荷兰阿姆斯特丹初设立公共自行车流动站所遭遇的尴尬,一些人贪图小利将其据为己有,数周以后,街上再也找不到一辆公共单车了。值得关注的是,无门图书馆确实考验住了绝大多数人的信用,但面对失信者,缺乏自律能力者,是否也应当有所防范?以愚观之,无门图书馆应当采取适当的监督措施,否则,自行车之城的尴尬有可能重现!

无门图书馆虽好,但保障大多数人的阅读权益则更加重要——试想你将心爱之书放于此处,不料被人占为己有,共享之利未享,反而滋生蝇头小贼,这就不妙了。林肯曾说:“自律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品质。”在并非人人皆有此种品质的情况下,制度与法则有着不可比拟的“定海神针”之用。人心易乱,有形之门束之,方能不乱。荷兰如今能有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全靠实名登记取用归还的体制保护;法国对每个人都有诚信记录,如搭乘地铁逃票等细小行为都将写入信息档案。由是社会诚信之风兴盛,由是公共设施得以发挥最大效用,由是众人喜得所愿。因此无门图书馆最好采取定期检查书籍情况,最好还是恢复实名登记的制度,自助借阅,自助归还,如佛山图书馆的电子信息借阅系统,便利快捷。若实在想保住一隅诚信试验田,亦可一部分书籍仍采取原有制度,两全其美,岂不乐哉?

无门图书馆是一次自制力的考验,小范围试之即可。惟制度之门规之,方能维持其长久发展——立制度之法门,考自制之力,创文化校园!

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二、观点梳理 中肯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的游戏化象征、无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 严厉批判之: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嘲讽、出勤率岂能靠红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花式渠道贿赂学生实在悲哀、要励志不要励欲、莫让教育用上利益的“偏方”、“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红包”给教育抹黑、拒绝“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温和批评之:“受益终生”的教育才是“治本”的改革、红包奖励引发教育功利化属杞人忧天、“红包妙招”不具推广价值、长远来看“红包课堂”隐忧不少、偶尔用用尚可,反客为主危险、以“钱”促学未若以“奖”促学

三、问题提醒 1.写作态度不端

不论什么题目,不论什么类型,没有“投入的”、“真诚的”、“掏心掏肺的”写作态度,应付了事,字草如草,信口胡说,都是要不得的,是对写作与自己的不尊重,谈别的都是扯淡。

2.文章观点含混

具体表现如前“打分尺度”所述。

需要告诉学生,现在这个事件众说纷纭,请你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请你立场坚定地站队!请你脸不红心不跳大言不惭信誓旦旦地声明!不要灰,不要中,不要约等于。

有一部分学生是泛泛地谈“教育”这一大话题,题目要求的是抓紧核心事件,将本事件分析透彻。虽然可以涉及整个教育乃至社会问题,请注意是为了把“本事件”说清楚,不必发散过多,更忌有放无收。 3.几种力量”各个、逐次点评

从学生角度看、从家长角度看、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学生如此这般的点评一番,虽然或多或少是在论述“微信红包奖励”之事,但是总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要明白,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就这个题目而言,都是为了把“焦老师送红包”的事说清楚,为它服务,它是主人。

比如说,如果您的第四段开头是“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应该有作为,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云云,建议做如下修改——是什么让焦老师自掏腰包出此下策?教育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尤其是对职业学院学生乱象丛生的无视与漠视,怕是难逃其咎的一环。焦老师还有一腔热血,但人微言轻,此言此行,实属难能可贵。他发出的每一笔红包,都是对教育部门的一个无声的耳光。„„ 4.“假大空”式写作路数阴魂不散

名句引用乐此不疲,逻辑思维平面滑行,炫耀式写作自嗨自醉。这种写作姿态很危险。对个人私底下名句素材积累的关注,超过、掩盖了对材料核心事件的打量、观照与审视。 5.标题质量不高

名词性的标题。如“变味的教育” 是非不定的标题。“论教育变味与否”、“红包买来了什么” 不触及核心事件的标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何必谈钱色变”、“先有下一步”、“莫成精致利己主义的帮凶”、“‘功利’并非一无是处”、“切勿小题大做,学会理解宽容” 个人认为,最优质的标题是陈述式、动词性、观点化的。其好处是读者看上去一目了然、自己写作过程可一以贯之浑然一体。从形式上看,有一定的长度保证(10字左右)。 6.只能达到写400—500字的写作水平

当明确了观点,有了起码的、第一印象般的、朴素的观点式表达之后,除去首段的材料引述,基本上到了450字左右的地步了。后面怎么办?很多理科生是这种处境。 最直接的应对方法,是采用议论文写作的常见思路: ——正反对比论证。(假如焦老师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也无伤其工资无碍其教学,他何必自讨苦吃呢。现实中这样的老师恐怕是更大多数,但是,假若人人如此„„) ——寻根究源。(是什么让焦老师走上这条冒险之路的?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后排症患者、课堂低头族„„) ——同类联想。(焦老师的行为并非个案,此等“奇葩新招”其实早已层出不穷,刷脸神器、约请吃饭、拍照点名,不一而足„„) ——提出深度建议。(如何不让焦老师“赔了钱包又折腰”?„„) 诸如此类。

更个性化的漂亮招数当然很多,同学可以针对具体事件去好好探索,真正享受思维乐趣、表达快感。

7.文风是个“新问题”

(1)给时代贴“至黑无比”的标签。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金钱观毁得体无完肤,不应再让后辈遭受同样的命运。” “当今社会早已没有了孔圣人所提倡的礼义廉耻,取而代之的是礼仪和金钱至上原则,这是这一代人的悲哀。”

我们要反思是谁给学生传递了如此极端的印象,这种表达折射的恐怕不只是文字风格了。工稳价值观的良性传达、理性诠释,至少应该是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责任。语言平和些,别太极端,尤其省质检和高考时。 (2)对教师职业的蔑视。

焦老师只是小小老师,“毕竟也是工薪阶层,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去让学生变得功利,顶多也就发个个位数给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几百几百的发,那班级里那么多学生,来几次这样的鼓励,老师也差不多该破产了”。看到如此文字,你做何是想?

教师没有那么糟糕,不要在学生面前自轻自贱;理性聪明的家长,也不会在孩子面前对老师和教师职业做这种倾向性评价。 (3)语言太过口语化。

部分同学找不到表达状态,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讲大白话,没法使用典雅有型、睿智有文化的文字。这是大错特错的。文章词汇的积累与调用,与什么样的作文无关,讲得透彻、讲得好看、讲得入木三分,与写作水平息息相关。同学要努力追求。 具体来说,当下有几点可以参考:

使用四字词汇。摇身一变、司空见惯、大言不惭、着实悲哀、歪风见长、亦可理解„„ 使用书面语。很有意义,换成“颇具价值”;很常见,换成“并不少见”;后果损失太大,换做”得不偿失“„„

近义词语并列使用。“如果没有了红包,学生只剩下倦怠而已。”末尾可以继续写,“只剩下倦怠与疲乏,无趣与无聊”。这样会使得句子信息量更大,读起来更耐咀嚼。 “个别事件性质化处理”,让表达更专业。如红包常态化、鼓励物质化、教育乱象蔓延态、学习习惯幼稚化、日常生活网络化、课堂组织无序性„„

当然,这些只是小伎俩,且比较成人化;它无法代替学生的成熟阅读、持续阅读,更无法代替学生的自我写作摸索。

最初的写作,还是讲心里话为要,把话讲清楚为要。慢慢提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

红包,译名lucky money,颇具幸运之意,在中国传统礼俗中是用于年节庆典中长辈对晚辈的赠给,也有主客之间的礼节往来。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红包已不再只是那带有粗糙厚实之感的小红纸袋,摇身一变成为微信窗口里的虚拟图片,弹指间即可收获红包的快感。 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事也为今天的师道竟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在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而深感悲哀。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不论含金是几何,但终得以换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师徒日渐升温的和谐美满的场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余下的仅是“我出钱你出勤,我包红包你回心”罢了。如此新招到底于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抢红包出满勤又折射出怎样的求学意志? “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

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

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 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由师生共同维护。

自身的觉悟胜过金钱换来的专注

某职校教师督促学生学习课后发红包奖励上课认真和学习优秀的同学,此举一出坏学生纷纷改邪归正,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可此教师上课发红包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教师讨好学生的媚态,虽然促进了学生学习,却有些背离教育本意。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奖学金的一种变式,演化版。可这样泛滥的频繁金钱诱导真的是一种演化吗?有人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奖学金模式的细化,奖励引导机制的一种革新。这样利益为饵的行为真的配得上创新的高帽吗?

现存的奖学金制度是一种奖励机制,是在发现一个人的优秀作为与良好表现后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奖励肯定初创造,鼓励再创造,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但反观这个上课红包,它更多的是以金钱为诱饵诱导学生完成老师所肯定的事件。前者是一个人开疆拓土,达到巅峰后立下丰碑,受人肯定,而后者是先立下丰碑再用各种方式鞭挞驱策人们前行。可以说这样的行为非但不是进步,是一种更可怕的野蛮倒退。

此种所谓创新模式,失去了诱饵,一切变回归原样,坏的仍旧坏错的仍旧错,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教育是教之育之,而非驱之驭之。知识庸医学而非以记,正如学导以义而非以利。

其实该老师的行为的确寓意颇深。课堂上的知识,学则有红包,不学则无。在职校,课上学的知识每一个都可能化为未来的技能在社会获得十倍百倍的红包。老师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学习有钱赚。可是他没能更深入地让他们明白,除去了他发的包,他们学习仍能赚钱,只是赚的是看不见感受不到的未来的钱。若教师能有所改进,引导他们发现上课学习得到的不只是的微信红包,还有未来的工作与舒适,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尝试。毕竟学生自己引起的觉悟更胜于金钱所换来的专注。而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之育之,引之于正道,授之以渔术。

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引导一个人由内到外发生升华的过程。向焦老师那样,当前的教育可以有千奇百怪的新招,来引起学生的专注,但没有触及本质的引导,都只是徒劳。千金散尽已然不会还复来。 “红包”真的只是学习中的“调料品”?

日前,一技术学院老师通过给优秀的学生发红包,使得教学质量及师生关系有了显著提高。此举在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面对着不少人的责难和质疑:如此功利会不会使教育变味?

不论外界如何评价,有一点无可厚非:在红包的刺激敦促下,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有了显著提升。单从结果来看,这一“红包攻略”实是卓有成效。随着飞速发展的网络扩大着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学生的心也日渐浮躁。红包这一略带社会气息的社交工具被这位老师股掌之间转换为催人上进,带有激励意义的教学工具,的确成果喜人。

然而,这样显著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基于使那些原本爱逃课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对于那些原本就用心上进一心钻研的人来说,红包的加入又会给潜心学习的他们带来何种影响?没错,努力上进的优秀生是需要鼓励与奖励作为“从动力”以维系他们为了丰富学识改变命运而努力学习的目标。但是当红包的发放成为一种常态,而短期物质利益比长期内涵的熏陶与升华更具说服力、更有激励作用,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抵御物质奖励对精神满足的不断刺激,从而使物质满足成为第一需求?在今后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之中又有几人能够扛住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探索的枯燥,不因物质追求而抛下可能使人类受益无穷的重大研究?古时一位老人不堪院外孩童玩乐的烦扰,给孩子们钱财令其玩耍。数日之后给钱渐少,孩童遂不愿玩乐。由此观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学生们将来或在研究领域难有成就。

再者,如此案例的成功势必会引起一众人的跟风效仿。一旦形成一种惯例,该方案将不再成为驱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红包里的钱数反而会成为同学们不愿努力的借口。所谓“三分钟热度”便是如此。一旦新鲜感消失殆尽,红包只是成了套在老师脖子上的尴尬枷锁。一旦钱数减少甚至放弃分发,教学状况马上便会恢复如初甚至雪上加霜。而如果坚持发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不会再有提高,反而会随时间增长激情照样衰退,最终对此麻木。就算教师尝试通过提高红包钱数重燃学生们的斗志,效果也相当有限,而且还会增加自己的负担,违背美好的初衷。甚至随着学校流行起这种“红包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红包内的钱数进行攀比。一旦自己得到的钱比他人少,便会产生“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等值的报酬”的消极情绪,使积极性大受打击,甚至出现“要求老师加钱、以自身成绩为要挟”的现象。如此未来,怎能不令人担忧?

要避免这种现象,唯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背后潜在的长远利益,避免短期的物质报酬成为学生们的首要目标,方能使学生真正兴趣上学习,兴趣上课堂。只有老师真正办出学生喜爱的风格,而不是通过红包将老师和学生貌合神离地捆绑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益的。当然,不时的精神激励帮助学生坚定目标也不可或缺。

④面对“红包”奖励,家长无需神经过敏

某职院焦老师以微信红包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取得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的成果。此事一出,各界议论纷纷。该校师生认可焦老师别出心裁的良苦用心;又有家长担心孩子受金钱的诱惑染上了功利的态度而明确反对。其实,微信红包与平时的奖状奖品并无太大差别,诸位家长大可不必这般神经过敏。

随着近几年道德底线的溃败,金钱至上的风气见长,人们已经警觉起来,不断反思,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故而,家长的担心亦可理解。然而,唤醒理性对待金钱并不能将孩子武装成“金钱绝缘体”,而学校更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潮中的象牙塔。 微信红包数额不大,与学校期末发的小奖状小奖品无异。其目的都只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学习兴趣会发生在学生开始认真学习、感受学科魅力之后了。焦老师的做法显然已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家长怎么能对这些积极作用视而不见,反而大呼:“阿堵物害人功利化”呢?

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与生俱来,也无可厚非,不能轻易地定义为功利。功利者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枉顾道德法律。但焦老师以红包吸引学生上课并不会使学生为了红包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更不会激起学生杀人放火的冲动。如此看来,家长口中让孩子变得功利便无从谈起。

更何况高考之后各级政府对状元的巨款奖励、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家的巨额奖金都起着积极作用。为何当同样的行为落户到小小的职业学院里的教室中就引起反弹?一个孩子从游戏堆中猛地抬头望向黑板时,难道不该有人为他的勇气和毅力点赞?

当然,焦老师的发红包若成了长期下去的维持课堂的唯一手段,这不禁让我同情起他的钱包来。须知,一个长期的学习热情是不能用钱来完全点燃的。所以,家长更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学习,奖励是为了学习,而金钱自有其挣得的正当方法。老师更无义务用金钱来喂养他的学习动力。这应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对待金钱奖励的态度。

“红包奖励”契合当下教育令人悲哀

老师为让学生不逃课认真听讲,便用微信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红包。此事一出,便有家长抗议:太功利了!

我却认为不然,奖学金制度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实施,也并未遭人强烈抨击,还被认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办法。如今只不过是将奖学金分期兑现,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红包中的奖金,虽未明确钱数,想必也不多。学生们很有可能只是觉得这种做法新鲜有趣,将它当成一个彩头,作用等同于作业本上小红花。其次,若论功利,如今的教育体制,虽一再改革,仍有功利之嫌,这小小的红包,更不算什么了。“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为了金钱”的连等式,虽然失于偏颇,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适用的。如今只是将这个等式缩略了中间一步,家长与其拍案而起,不如思考为什么此种举措能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的学子们,重视的究竟是什么?

首要的还是有新意。上课发钱,闻所未闻;又用微信,契合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学生也许不自知,但他们的确在这种新潮与传统的对接中获得了一种快感。那么,领了红包,在朋友圈中分享是不是可行的呢?这又满足了大众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诉求,毕竟人人都愿意展现自己生活的美好。

其次是短期努力变现的成就感。对比奖学金,为何此种办法红红火火,奖学金却少人问津?原因简单,奖学金的获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与自我惰性的拉锯战,而微信红包可随时拉倒不干,想拿时踮脚就够得着,没有努力得不到回报的焦急无奈。如同游戏中打怪拿钱般,这个逻辑简单直接,恰合快节奏的社会步伐。

说了这样多,却半点没提到求知的快乐。没错,这个无奈之举对当下教育体制确是一剂良药。但现行体制本身就有它自己的问题。学生求学的动机与求职的快乐八竿子打不到一起,这样的学习,还有它最纯正的意义吗?

与其把时间花在褒贬微信红包上,不如给我们的制度看看病,否则前者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将八戒和东施配在一起,除了天作之合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词来形容。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的心灵找到他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归属,而非强迫每个人喜爱它所硬性规定的东西。否则,所谓的教育只是工厂的一条流水线。我们应将主动的求知揉进教育体制里,毕竟,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⑥“微信红包”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替罪羊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老师将红包发给那些勤奋认真的同学。此举一出,学生雀跃,逃课的回来了,睡觉的起来了,师生关系也变好了。却有家长反对,认为如此“功利”之举会使教育变味。诚然,社会大功利之驾马不停蹄;但是,这样小小红包难道真能助纣为虐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施动者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职业价值,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作为接受者的学生们。若学生之意皆不在课堂而在乎山水之间,老师讲课之意义便已荡然无存。由此观之,这位有发红包如此无奈之举的老师,必定是感受到逃课之风,厌学之气甚矣,不得已才出此策。

再者,教师的经济实力想必有限,不足以支持他每次都发出一包大红包。所以红包的金额大概也都零零散散。若从价值角度观之,这样的小金额之诱显然还不足以将学生拉回课堂。相反,而应该是发红包本身这样的形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就像是用糖果哄小孩子开心的效果一样,微信红包让学生们有了新鲜感和目标感。与其说是用“钱”来引导,不如说这是师生们一起玩的一个游戏。我想,这才是微信红包之所以有这样功效的真正机理。

况且老师此举本身便是反功利的。那些屡教不改,不思上进的学生,老师本就可管而可不管。管了,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体现;不管,也不会缺胳膊少工资,反倒还换来自己一身清静。所以,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这位老师大可以每天光就打卡上班,爱听则听,不爱听大家自便。也用不着操这么多心来“收买”学生上课了。试问,如此大无私,富有责任心之举又怎么成了“功利主义”的帮凶了呢?

但是,我们也不难理解家长们的质疑。他们身陷当今契约性社会泥沼中,一谈到钱,便与功利难以分离。或许是他们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让他们深知其弊。生活中来社会发的“红包”让他们深受功利主义之害,才让他们神经敏感,不愿孩子们受此毒害。其实,社会才是这些学生们真正的大课堂。如果有谁必须为“功利主义”来埋单的话,那绝对不会是“微信红包”,而是生长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能够少看一点利益而多讲一点情义,少有一些猜忌而多有一些信任,那么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们便能感受到并且掌握足以对抗负能量的武器。

也许只有当社会的价值导向回归本真,学生们能形成自己健康的价值判断,为人师表者才不用烦恼到底该不该发微信红包吧。

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

学生不学习,老师有妙招,课后微信发红包,学生上课积极了,课堂活跃气氛好。然而这并非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有家长明确表示此种用“钱”引导的教育会使教育变味。功利化教育下酿成的后果,谁该为其买单?

中国的教育飞速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使得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权。但在这种普遍“精英化教育”下,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摆脱贫穷的境遇?为了飞黄腾达?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立人,而非培养出一个个只考虑利益的“精明人”。

老师微信发红包是无奈之举,面对各种学习乱象与工作成效的压力,焦老师不得不采取这一方法来赢得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可是,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出席课堂,认真完成作业不是学生的基本守则吗?当一个普遍的守则转化为一种对于优秀的褒奖,可见教育的退化。正如“不随地吐痰”是公民的基本守则,若它成为需要奖励才可以促成的事,那社会必定出现问题。我们总说:“今天做个优秀学生,明天做个良好公民。”如果连基本学生守则都无法做到,又谈何报效社会呢?

焦老师的做法无疑使教育染上了铜臭味。此种方法短期内或许效果十分明显,可长此以往,难免令学生生成“我来上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需要奖励的”这一扭曲心理。假若有一天,老师停止了发红包,引起的反弹恐怕会更大。此种诡异风气将难以遏制。这样“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实在得不偿失。

其实,功利化教育由来已久。那些时时将“我上好学,将来要赚多少钱”的话挂在嘴边的人,是没有办法领悟到学习真正的魅力所在的。功利化教育的产物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浑身铜臭味的他们难以成为对社会有担当的公民。教育的本质从来就是为了立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人品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真正的价值。焦老师与其学生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效益”被神化的今天,人们愈加浮躁,事事追求利益。可教育从来就不是利益的附属品,一个真正有学问之人,又怎会汲汲于物质利益呢?若我们的教育演变成“利益争夺战”,那我们所谓的人才早晚会成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心人。社会文明程度要想提高,国民教育就是根源所在。只有从根源做起,社会才能有所进步。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如今中国教育的弊端,学生不愿上课已经成为常态。想要防止“焦老师式教育”的兴起,需要每一个人回归课堂,从源头做起。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制度,老师应当努力使课堂变得有趣,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应为教育出一份力。教育是大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我相信,当盘绕在教育头顶上那一片“功利”乌云拨开之后,我们可以回归真正的教育,真正是为了个人品格的培养、知识的提高,而非为了那现实的金钱。

拒绝“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近日,某职校老师利用课下发微信红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媒体报道,有家长明确反对,认为太“功利”,反而使教育变味。笔者也赞同,这种功利性课堂,更容易抹黑纯真的教育。

古贤韩愈的《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育的本质,通俗点来讲,就是我不懂我问你你答疑。原本最纯真的东西为什么会被用“红包”才能唤醒?这种发红包的做法无疑给教育抹了黑。

再者,发“红包”的做法也许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能激起学生的攀比心理或自卑心理。得了红包的学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大肆晒图,觉得自己表现挺好但却未收到红包的学生心中苦涩......这些情况其实是并不可能完全避免。况且,教育部不也规定了学校不允许将学生成绩公布么?这种做法不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相悖么?

而且家长的担忧并不无道理。老师课下发红包是能够暂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具备久远的生命力。

从表面上看,“微信红包课堂”结合了互联网科技的应用,也跟上了工业4.0革命的浪潮,但请想一想,等到学生们那股新奇劲儿过了之后、等到微信红包奖励对他们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之后,余下的会是什么?仍只有倦怠与不满。

没有什么事物是可永葆新奇的。当新奇褪去,露出的才是学生原本面目。上进的学生依旧勤奋,倦怠的学生依旧懒惰。这时为人师表是又该想新招了么?那么新招之后呢?仍余倦怠?所以,只有将教学的魅力发挥出来,才有可能令学生们的热情不散。而像“微信红包”这种方法,偶尔用用尚可,反客为主却是行不通了。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一种传递做人方法的途径。当“红包”占据学生内心,规则制度又该在何处安放?连最基本的课堂制度都要靠着“红包”维持,这也许会演变成教育的另一种悲哀。在这种“红包式”教育背景下成长的祖国栋梁,是否更可能少了一份规则意识多了一点功利思想?是否更容易被社会上各种黑暗所腐蚀呢?令人深忧。

总而言之,教育应保持原有的本质,无论外在形式如何更替,但其实质是不可更换的。拒绝“红包课堂”,更准确地说,是拒绝那种功利思想对教育的腐蠹,而不是拒绝教育的改革。但无论如何,教育的纯真本质是需要被时时刻刻牢记的。

第四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七种模式及典型范文

一、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范式 【两种最优化“文章图样” 】

1.文章最优化结构模型 ——“起、承、转、合” 2.文章最优化结构模型 ——“起、转、承、合”

第式-- 起承转合

【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章写作思维模型•六段式】 概念界定+因果分析+比较分析 1.【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定任务,表态度。 2.【一承】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二承】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三承】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 5.【转】联系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运用三到四次的因果分析,加以三到四次的比较分析) 【主体分析部分】 三承一转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1.所谓“传家宝”, ……。三种“传家宝”各有价值。小张家的青花罐,……;小杜家的勋章,……;小程家的祖训,……。在我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最有价值。(概念界定,概括比较,选定任务,表明态度)

2.与小张家的传家宝青花罐相比,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在……更有价值。……(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与小杜家的传家宝勋章相比,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在……更有价值。……(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其实,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所以更有价值,对于我们来讲,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它承载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忠厚者,……;诗书者, …… 。所以,在我看来,小程家的祖训,不仅是一家之传家宝,更是我们国人传家之宝。

(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历史原因或心理原因) 5.遗憾的是,如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走向小康,国人却渐渐忘却了这份“忠厚”与“诗书”的良训,逐利于虚伪奸诈之道,世风日下,精神之花枯萎,……。传承中华良训,予国人以精神给养,正当其时。

(联系失衡的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有年代有故事的青花罐,爷爷的几枚勋章,固然……,却无……;唯有小程家的祖训,方可助今人长传忠厚之德,久继诗书之脉,实现内心的丰盈与精神的富足。故曰,小程家的传家之宝最有价值! (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六段 = 起 + 承 + 承 + 承 + 转 + 合

第式-- 起转承合

【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文章展开思维框架

1.起——选定任务,表明态度,开启全文。 2.转——转向肯定其他两个,扣准题意。

3.转——再转,回到肯定更具风采的那个(原因分析、背景分析) 4.承——证明最具风采(比较分析、因果分析) 5.承——证明最具风采(例证法、因果分析) 6.承——证明最具风采(因果分析) 7.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起转承合”写法】

【第1段】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起——选定任务,表明看法,肯定大李最具风采。】 【第2段】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转——先肯定其他两位的风采。以退为进,扣住题干中的“风采人物”阐述。】 【第3段】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转——再转,回到最具风采的那个。运用因果分析中的“原因分析”与“背景分析”,紧扣材料中“当代”一词,分析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述自己看法。】

【第4段】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承——比较分析与假设分析(因果分析中的结果分析),紧扣“学术”一词,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5段】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承——从历史层面,紧扣“科学”一词,运用例证法和因果分析,进一步证明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6段】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承——紧扣“贡献”一词,运用因果分析,从人的存在价值层面,再次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7段】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七段 = 起 + 转 + 转 + 承 + 承 + 承 + 合

二、广州一模“暖闻”的构思

1、仔细读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明确写作任务:

本题的作文任务是“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选择一则哪一则更合适?更合适得有一个标准?那么,标准是什么?题目中第一句就是“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具体说这里有三个标准:

1、有温度,

2、有人情味,

3、温暖。那么,好了,只要我们用这三个标准,一一去衡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个更符合这些标准,就选择哪一个。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都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否则,跑题。 思考的具体表现是议论说理,权衡的具体表现是比较分析,选择的具体表现是结论(我认为------更合适)。

议论说理、比较分析的范围是“材料内容及含意”,所以,三则材料的内容、含意必须揭示出来。

3、还有工作要做:

(1)三个标准的含意要界定,这是关键概念,是衡量标准,含意必须界定清晰,否则,无法对比、辨别、判断。

(2)准确揭示作文材料的含意,即核心精神,这是对比、辨别的具体内容、对象。 (3)明确主体思维:比较思维、因果思维。

4、列出提纲:

开头:简洁地叙说三个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点明自己选择的一则新闻。【提出问题】 主体:【分析问题】 (1)《暖闻》要求更有温度+解释温度+比较评价三则新闻的温度+得出小结论 (2)《暖闻》要求更有人情味+解释人情味+比较评价三则新闻的人情味+得出小结论 (3)《暖闻》要求更温暖+解释温暖+比较评价三则新闻的温暖+得出小结论 (4)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更合适。联系社会实际(反面事例),落实“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正反对比说意义、作用、危害等。【解决问题】

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发出呼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人人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四、基本结构:

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以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写作:

、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指出问题的普遍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主体论证段落:采用“中心句支撑句”(分论点)的格式进行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五、 引理事联结思维模型 1.“引”,即引出论点;

2.“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 3.“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 4.“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 5.“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六、 基本结构模式如下

1、叙述评论对象

2、分析实质

3、分析成因

4、分析价值

5、表明态度

七、 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

——“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得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

因为吸食冰毒,零点乐队两名成员被北京警方拘留,其中包括零点乐队的吉他手大毛(李瑛)和鼓手二毛(李小俊)。(今日《深圳晚报》B3版) (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从歌手谢东、满文军到著名导演张元、张一白,娱乐圈里的明星吸毒事件频见报端。这一社会问题不禁引起人们的深思:娱乐圈为什么会不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发现,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只能成为娱乐圈的短期热点,让人见怪不怪了。但我觉得,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还是不可忽视。 (表明立场)(批评式)

明星吸毒,而使得又一个偶像的轰然倒塌。可是,我要说,倒下的绝不仅是一个谢东,一个满文军,一个零点乐队,坍塌的是整个影视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随着一个个偶像从神坛的跌落,使原本坚实的偶像基座也变得动摇起来,终而导致偶像群体的塌陷。明星吸毒已经造成了对演艺环境的玷污和严重的社会影响,让人们对影视圈的名人们的言行举止产生了一定的不信任。

(主体论证部分:论证“为什么”明星吸毒的负面效应还是不可忽视的。 论据1,影响整个娱乐圈形象)

明星吸毒,滋生出社会恶习的毒瘤。身为明星,举手投足备受人们关注。这些公众人物,成为人们追捧和仿效的时代先锋。年轻一代对偶像们的一切行为都推崇备至。因此,明星吸毒,会给青少年们以错误的认识导向,甚至让“粉丝”盲目效仿、追求快感、进而不惜铤而走险。倘若明星们对自己的生活玩世不恭,则会使人产生认知错位,使粉丝们价值迷失,纷纷效仿,进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使整个社会道德出现滑坡。

(主体论证部分:继续论证“为什么”。论据2,滋生社会恶习的毒瘤)

明星吸毒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他们内心世界的空虚,缺乏支撑自己不断追求的人生大厦。一旦自己被带上了众多的光环,他们反而会迷失了自我,道德上出现了失范,人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和目标。 (主体论证部分:继续论证“为什么”。论据3,迷失自己,道德失范。)

要维护明星们的偶像地位,需要明星们洁身自好,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做德艺双馨的从艺者。须牢记,只是做“一时之星”,没有来自内在的光辉,终究难以光照世人。很多明星是凭借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在一夜之间走上了被人顶礼膜拜的神坛的。但是,如若你从此以明星自诩,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准则,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金剥泥落,摔下神坛。

很多如田华、孙道临等老一辈德艺双馨的明星和艺术家们之所以为大众所敬仰,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道德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只有每一个明星高擎起道德大旗,建构人格大厦,才能重塑娱乐圈的整体形象,使娱乐圈富有较高的道德纯度。 (主体论证部分:论证“怎么样”。论据3,现在与过去明星的对比论证)

因此,笔者真诚地期待,作为明星,应当洁身自好,保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提升,真正成为粉丝们追崇的道德楷模。

(结尾:重复开头的表明的立场,提出建议,结束全文。这是建议式的结尾。)

八十而荣屠呦呦 孤独的大师 9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 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引材料)

这是一份迟到了四十年的国际认证,因为早在1972年屠呦呦研究小组就提取出了青蒿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古诗句里的这句名句仿佛就是为屠呦呦和青蒿而作,戏剧性的巧合也为这位81岁的老科学家镀上了神奇的浪漫色彩。而在拉斯克奖之前,另一个极负盛誉的国际奖项——— 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也奖给了她,真是“八十而荣天下知”。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幕,也恰恰反映出了大师的寂寞,以及寂寞背后的深层原因。(析材料,亮观点)

屠呦呦早在数十年前就名动学界,但那时集体主义的观念远远盖过个人主义,作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也不过是团队的成员之一,在个人权益位卑言轻的思维下,屠呦呦的寂寞是注定的。而今天,屠呦呦老人被国际认可,很快在国内卷起各种震撼,也蕴含了时下公众、主流思维对她个人的高调认可,因为我们毕竟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再宏大的集体主义也掩盖不了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利益。(挖根源1)

另一方面,屠呦呦名动世界,乃至被高调认为是极有实力角逐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有另外一种寂寞,那就是多少年来,我们本土成长起来的被国际科学学术界公认的科学大师,还是凤毛麟角。

于是,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再一次叩击着国人的心口,甚至还要沿着钱学森之问继续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土壤难以生长出与政治、经济国力匹配的科学大师?(挖根源2)

从这些思考转个大圈,走到问题的另一面,不难发现与严肃的反思相悖的很多学术现象:造假风波不断、剽窃事件连连、权钱交易多发、急功近利泛滥,一些搞科研、做学问的地方甚至难以看到一张岿然不动的冷板凳,难以找到一颗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执著的心。不要说某些假恶丑只是少数,即使只有十分之一,它们对学术的伤害、对科学的玷污、对精神的污染、对规则的破坏也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当下种种浮躁、功利之风,才能反衬出屠呦呦们的宁静致远。

是啊,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经受得住多达190次的失败打击,还有多少机构单位能忍耐科学家多达190次的无功而返,还有多少财政拨款愿意投放到一些基础研究和短期难以出成果的领域?要知道,屠呦呦小组青蒿素提取的成功,正是来自第191次尝试。(联系现实,做对比)

因此,八十而荣的屠呦呦获得国际性声誉,犹如一个多棱镜,既折射出老一代科学家在追求学术真理道路上的专业精神,也折射出当下科学领域的某些功利浮躁的问题,更折射出回答和解决“钱学森之问”的紧迫。

不要让真正的大师总是成为孤独的行者。 (作结论,作呼告)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7种写作方法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七种方法

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

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点评】这一篇习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来写,说理清晰,有条理,有深度,也有广度,适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考生值得参照的优秀作文。

二、依事设问,分层论述

面对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许多同学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绍一种十分基本实用的方法,即“依事设问,分层论述”,它既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又可以凭此提升深入阐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导:

1.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 2.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 3.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实例解析】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依事设问,列好提纲 提纲(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 (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

(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 (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 (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

范文:

可怕的不文明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许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子不教,父母之过;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重智育,轻德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外表有模样,内在缺素养的青年。也许是一个个案,但它至少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他的言行举止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与教育缺失大大关联的。

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就是损伤了年轻人的自尊,才导致本就素质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心火熄灭,但是否从心里服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达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最好是善意的劝说,既维护了当事者的面子,又悄无声息地让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执法;其三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社会秩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

我们的国家人特别多,尤其是公共场合。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文明从何谈起?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文明需要从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创建美丽的家园吧!

【点评】这篇习作很适合于刚开始写作任务型作文的同学,当你不知从何说起时,先依事设问,列好提纲,然后在行文中,分层进行论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三、紧扣中心,夹叙夹议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学是束手无策,甚至连800字的文章都难于完成,为此,特介绍“紧扣中心,夹叙夹议”的方法,让多数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完成基本任务,拿到基本分。

什么叫做“紧扣中心”?

就是前提必需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梳理、抓住核心话题,确立文章主旨,然后,以这主旨为纲,紧紧围绕,不离不弃。 什么叫做“夹叙夹议”?

就是边叙边议。从材料出发,分节叙述,分别表明自己的态度,分别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如此依葫芦画瓢,若能论述得深刻到位,依旧可以写出上乘的考场习作。

【实例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要求:你对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请就图书馆或读者一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涵义的范围作文。

范文:

阅读不分贵贱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这样的举动,这样在阅读面前不分贵贱的包容意识,我举双手赞成。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面对大众,当然不可拒绝弱势群体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设立图书馆的初衷也是鼓励全社会的人民热爱读书,为喜爱读书的人民提供一个好的场所,无业游民等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爱读书学习,难能可贵,更应提供好的条件。阅读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无论是谁,都有阅读的权利。阅读面前,人人平等。该图书馆的做法,大气、独特、具有较多的公共人文关怀,让人温暖,令人舒心。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这说明,在阅读上不分贵贱这样的意识已经是普遍认可,深入人心。只有图书馆的各色工作人员,在馆内阅读的大众都认可该馆的理念,才能坚持十年之久。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他们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旧观念在作祟,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高等”和“低劣”的偏见,人为地把人类分成三六九等,把阅读误认为是特殊阶层的专利。殊不知,这种民族等级的歧视在历史上已经酿就了无数的悲剧,如“二战”时日本对“东亚病夫”的歧视,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这一点上,馆长的回答无疑是闪烁智慧与深得人心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一个“您”字,无不体现该馆的公共人文关怀和阅读不分贵贱的精神。

况且,在允许无业游民等入馆之初,该馆已经有一个适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要求既让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断地引导这些特殊的群体向文明迈进。随着该馆开馆时间的不断延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阅读”将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如果拾荒者、无业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进入图书馆,就更是皆大欢喜了。

不管怎样,只要带着纯净的心灵去图书馆,阅读那里的人类文化文明精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因为,阅读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点评】本文紧抓中心“阅读不分贵贱”,采用极其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边分节叙述材料,一边对所叙材料作个性化的解读与评论,也写就了一篇不错的作文,值得学习。

四、即事说理,深入阐述

随着2018年高考的临近,参加“全国卷”考试的考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叙事体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考查,各地考生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其写作的特性与写作的方法。然而,让不少同学迷茫的是,怎样才能在新的作文背景下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即事说理,深入阐述”呢?

“深入阐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方式,又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还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等,都是照样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论事、即事论理”上,很难做到深入阐述,写出一篇像样的有水准的考场作文。在此,谨提供两种方法,即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与“纵向挖掘”。以期有益。

在此就用福建省单科质检的语文作文题为例(相关文章:2016福建单科质检试题及参考答案公布(语文/物理/地理),附名师点评作文),以实例的形式,把两种方法呈现给大家。

例文及评价 唯有精神永存

青花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暗藏着美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传递着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传家宝;勋章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铁戈兵戎,传递着满腔热血、忠心报国的信念,不愧为传家宝。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它们才有价值。

然而,将注意力放在物品上多于放在精神传承上,则会本末倒置。这样的传家宝终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反而会使后代子孙沉溺于对传家宝的世俗价值中不可自拔。因此,依我之见,祖训是最好的精神载体,历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万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精神的传递不仅能使家族兴盛,更能使国家浸浴在先贤道德光辉下,光辉恩泽国土上的每一个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先贤仰望星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余光中曾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谈到对孩子的期盼:“不要成为一个媚俗人。”“要懂得学习欣赏悲剧。”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精神的载体,而当今社会却将其片面地作为节日经济的跳板,这不可不说是我们国人的悲哀,当精神的流传不再,社会的发展也将止步不前。(此段败笔:

1、引用过多;

2、与材料关联度不大)

祖训作为精神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传家宝。它虽是短短一句凝练的话,却体现了耀眼的闪光智慧!

【点评】作者执行任务指令,开篇指出青花罐、勋章作为传家宝的价值所在。经思考、权衡,选择“祖训”作为传家宝,其中理由的分析和重要性的论述入情入理,非常到位,“更”字体现得很充分。通篇语言简洁,富有文采,是难得的应试好作文。

【升格练习】

本文的第五段属于败笔,请你来给它加上一段,深入阐述,使文章前后连贯、文风一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一: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

人类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不仅在祖训。大凡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古代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和《庄子》,如《诗经》和《离骚》,如二十四史等,它们所传承的文化文明无不具有永久的传世价值。而祖训更具亲和力,从而也就更具有普世的渗透力;祖训中的良训精神具有遍地开花的土壤,它可能不局限于本家族的传播,也可能成为全中国人们的精神食粮,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等,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点评】

思维由“祖训”扩展至中华文化经典,由一家一族的精神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题的扩大,是为“横向拓展”。

示例二:进一步深入阐述之“纵向挖掘”

以文字为载体的祖训,相较其它两个传家宝,更具有别具一格的优点。一是祖训文字的无法破坏性。青花罐与勋章是以物质的存在居多,而祖训是以意识的存在为主。物质不可能永存,这是谁人皆知的常识;而意识则在人们心中,只要能延续血脉,必将随之代代相传。精神意识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二是祖训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是家族成员,甚至是外人,只要你认可,就可以随时随地汲取之,学习之,践行之。三是祖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以上三点是青花罐勋章所不具备的,所以,我更倾心于小程家的祖训,因为其中的“忠厚”与“诗书”是永存的精神。

【点评】

思维往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三种传家宝进行比较,从而突出“祖训”的优越性,证明作者的观点:唯有精神永存。

五、简易驳论,批驳成章 驳论,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批驳或反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使用驳论的方法难度有点大,但若能运用一种简易的驳论,却又有出人意料地效果。它不仅可丰富文章内容,还可扩展深化文章的主题,让论证的思维更加全面严密,使一篇普通的习作脱颖而出。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使用简易驳论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法指导: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提出的相反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从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能……吗?) 步骤五: 得出结论。 例子: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1)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

(2)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3)但,若就此认为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4)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迅不合时宜的弃医从文。

(5)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这种驳论对于中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不仅要求习作者有较深刻的思维,还要求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驳论据和驳论证的方法及过程就更难了。鉴于此,可提出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方法。即三步简易驳论法。

例文及评价: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范文: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翘上了天,父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我。

在生活中,掩盖庇护别人的缺点,本是一种宽容与大度,能获得别人的感恩。但是过了头,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惆怅迷失的境地。唐代名臣吕元膺一次跟隐士朋友下棋,因文件多,就边下棋边批文件,棋友趁机偷换了棋子而取胜,元膺看在眼里却不予揭穿。第二天,还若无其事地赠送厚礼辞去这位隐士。他包容别人太过头了,虽然给别人留了极大的颜面,但自己却一生也没有放下,那种纠结,那种迷失,直到临终才说,并惆怅而死,这不是迷失自我是什么?

绿叶衬托鲜花,本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缩手缩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己的主张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不可多得。

六、巧设反方,探源究底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把一个论题阐述深透呢?许多同学无从下手,所写的文章老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得分不高,在此,介绍“巧设反方,探源究底”的方法,以供同学学习参考。

“巧设反方”就是在正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反方看法或观点,尽力预设,尽力设全,以体现你思维的周密性。

“探源究底”就是在预设反方的前提下,探究反方观点产生的根源以及错误的本质,甚至对反方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让它站不住脚,从而使自己的看法有理有力。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久前,某大学在临近期末时发生了这样一事:夜幕下,风雨中,一群大学生在校农场打着手电栽种油菜。校长对媒体说:“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农场劳动是该校的必修课,是“毕业通行证”。这种观点和做法得到了不少网民的支持。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为挣学分冒雨挑灯夜战,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还有人认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此举有形式主义之嫌。

对于以上事件及不同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农场劳动,不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干的,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生的。

爱劳动,才会生活;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农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生在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学生,为完成学分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点评】本文在正面阐述了理由之后,先预设网民的不同观点与看法,然后,逐步探寻出产生这些看法的根源,有表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示作者非一般的思维能力,文章也因此步入更高的档次。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方法。

七、适度举例,合理引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忌讳传统的名人荟萃,名家开会。那么,该怎样对待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呢?笔者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肯定离不开这些东西,否则,就像准备一桌饭菜,却没有了食材;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在运用时,不能如传统作文那样,尽情挥洒堆砌,而要“举例适度,引用合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照样可用,而且用得好还可以为文章增色。

那么,该怎样用呢?其原则有三:

一、与核心话题高度吻合;

二、把名人名言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 其

三、数量、长度适中、恰到好处。

例如作文题: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看清自我 理智前行

女巫受秃鹫“只要有激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的煽动纵身一跃,结果却掉入峡谷。为什么女巫没有跃过峡谷呢?是因为女巫盲目听信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盲目跳跃,以致葬身谷底。所以,只有看清自我,我们才能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能使人避短扬长,理智前行。杨振宁曾坦言说:“我对实验物理似乎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守称不守恒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这位誉满全球的物理学家早年因研究实验物理而备受他人耻笑。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后,别人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而我却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聪明的杨振宁经过思考,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有专长,于是投理论物理研究,最终硕果累累。正是因为杨振宁看清了自我,才能避短扬长,理智前行,现在才名满天下。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女巫不是巫吗,那一定会法术,为什么要硬跳呢?自己没有发达的肌肉,却还要纵身一跃,如果看清自己,施一点法术,也不致于掉入峡谷。

看清自我,能使人脚踏实地,理智前行。四川省的理科状元刘宁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就在大家认为他将会有一个好前途、好生活时,他却在不停地应聘、辞职,原因就是总嫌弃公司待遇不好,自己有才能,何愁找不到工作?这样以致于他最后还要靠父母的补给生活。毕业于名牌大学了不起吗?全国有那么多名校,每个学校有那么的人,你是最好的吗?状元刘宁就是没有看清自己,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以致于无法理智前行,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女巫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假若她能认清自己肌肉不发达的现实,不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又脚踏实地,刻苦锻炼,练就一身发达的肌肉,区区几米的距离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人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让失败者重获新生。现在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艾特金森,也就是憨豆先生。他当初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行,经常口差,差点离开他热爱的喜剧舞台。但聪明的憨豆先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看清了自己,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丰富,于是便向这方面发展,最后成为了几代人都忘不了的艺术形象。如果女巫像憨豆先生一样看清了自我,理智前行,又怎么会掉进峡谷?“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这一条件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壤,让失败者重获新生。

百灵鸟自知没有叱咤苍穹的力量,她便理智前行,苦练歌喉,最终在林间婉转歌唱;小溪自知没有大海波浪滔天的气势,便理智前行,在林间流淌,衬天色,映鸟鸣,也是一大快事。它们都是看清了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理智前行,才实现自身价值。如果女巫也如它们一样,结果是不是又是另一番场景呢?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你将收获人生精彩。

【点评】几乎每一段都举例,且举得与主旨契合,在分析完了之后,还能及时回归中心话题。如熟练的老司机,几乎做到了人车合一,驾驭的随意娴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又不长,合适。这样的举例,难道不是议论文所需要的吗?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应该有举例与引用的,只是要适度合理罢了。

作文题:传统文化 高分论点

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

传承传统文化也要“花样翻新”?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逐梦圆梦的“中国力量”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力 继承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复古

素材:

法语凭啥就唱不得“渔鼓道情” 2016年10月下旬,在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上,青年歌手尚雯婕用法语填词,与“渔鼓道情” (一种曲艺艺术形式)的传承人一起,共同演绎了《三国演义》中的名段《要荆州》。这引发了作为评委的老艺术家李谷一的不满,她说:“我不太喜欢……尤其跟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项目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用外国语言来唱。”

“世界音乐作为特别的曲类,面对的并不只是中国的听众,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国人可能就听不懂了……世界音乐也许能做到的,就是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和喜欢。”尚雯婕的一席话激怒了李谷一,李谷一反驳道:“发展不是乱发展,不是说我们今天吃了面包,或者汉堡包,或者炸鸡,我们就不要吃馒头,不要吃饺子,不可以的!”

在娱乐圈各种炒作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我们先将李谷一的行为理解为对艺术品位的坚持。但是李谷一可能忽视了这档节目设计的两个前提:

一、寻找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达人;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歌曲相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共同完成颠覆传统的作品。“渔鼓道情”作为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尽管在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现实中一步步走向了衰落。“渔鼓道情”眼下需要的是被世人所知,而不仅仅是被当成遗产尘封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尚雯婕是努力的,我们应该给予其掌声。

闭门造车会毁了读经少年 10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济南少年郑惟生便是其中一个。

上小学4年级时,郑惟生离开体制教育,到读经学堂求学。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每天背诵经书10个小时。读经近10年,19岁的郑惟生回到“人间”,却连常用汉字都认不全,英语更是只有小学入门水平。其他读经的学生和他一样,缺乏基本生活技能,性情不稳,自负与自卑集于一身。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但闭门造车、死记硬背的传承方式是错误的。生于现代的孩子首先要融入现代社会,学会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生活技能与知识。读经背经之后,社会上根本没有相配套的环境与造出来的“人才”相衔接,会耽误了这些孩子。

范文:

古木之姿

巍巍华夏文明万古长青,以古木之姿傲立于世,庇荫万代。

何为古木之姿?当是树之根越扎越深,立足传统;而树的枝条向四方延伸,不断长出新的枝叶,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如同那古木,每个时代的文化的兴盛不仅来自根的给养,更来自每一片叶子的延展。古有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外衣,实是对文风调整、革新的孜孜以求。靡丽的文风,让文学与文人思想停滞,回归传统并做出变革实为医治浮华之风的妙方。于是,文风质朴而形式传统的散文占据了唐宋文坛的半壁江山,在传统的土壤上开拓出了新的意境。

树木若如那墙上芦苇般“头重脚轻根底浅”,内心便会变得空洞;若一味汲取养分、筑打根基,而不向上延伸,则会变得笨重木讷,毫无生机。王维将诗画相融,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时代。他将诗的情思掺进画的意境,让二者交融,并完美相契。于是,传统的烟火在他的画卷中璀璨绽放,为他的画点染出一份难以言说的绝妙诗意。立足于传统笔法,王维开拓出了另一片天空。立足传统,也推动着诗画艺术走向未来。

文化发展之路何其漫长,而向上延展是文化古木应有的姿态。大胆地想象,以俯视之姿体察传统文化,才能高出传统、优于传统。

好莱坞电影的兴盛、韩剧的流行、日漫的繁荣,无不在印证这一道理。这些新兴文化扎根于原有文化,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辅以剧情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才得以吸引千万观众,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如同古木枝头萌发的嫩叶,熠熠生辉,万众瞩目。 两千多年前,屈原慨叹:“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适用于对理想的追求,也适用于文化的发展。

当今社会,复古之风盛行,只是人们可曾想过,这般复古是不是如“古文运动”般的复古?它不过是披着传统的外衣,在文化发展之路上不假思索地横冲直撞罢了。如此复古,不但没有立足传统汲取养分,更未拓展出任何有用空间!

古木之姿,当为上下求索,传统之根愈扎愈深,新文化之叶才能于枝头熠熠生辉。

第五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章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小章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假如你是小章的同学,根据小章的情况,请你帮小章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给小章的一封信 小章: 你好!

得知你高考的分数,我很理解你的犹豫与顾虑。作为同窗三年的好友,我想跟你说说我的看法。

上二本,嫌地区偏远;上专科,忧地位低下;复课,怕白费时光。可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人生何处不是有舍有得?凭着我对你的了解,你是个要强之人,勤奋刻苦,不言放弃,今年的成绩绝对不是你的最强实力。相信我,再战一年,卧薪尝胆,谱写新篇!

当今社会,高学历代表高智商,高水平。它会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更好地绽放人生的风采。我们都希望能考上一本,实现人生理想,在高端的学府里汲取知识的雨露,从而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你如果委屈自己去一个偏远地区,就算上了二本,不快乐地学习,岂不后悔?如果用本科分数上个专科学校,又不甘心。

与其在进门之后后悔,不如果断地在门前驻足。因为你清楚,这两扇门内没有你想要的风景。而复读,则会让你积蓄力量,打开另一扇门,而门后的风景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复读就是积蓄力量,定会让你厚积薄发。回顾历史,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灭吴国;刘邦忍辱负重,奋勇抗争创立大汉。再看今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两次落榜,却信念不倒,最终考取北大。估了630多分的大庆考生李洋决心复读,只为上清华。宁可复读一年,走个理想大学,也不能轻率选择,给最美好的青春留下遗憾,给大学毕业就业留下麻烦,给生命价值的实现埋下隐患!

复读一年,因为害怕失去,你定会格外珍惜,百般努力;复读一年,因为没有退路,你必定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复读一年,因为学识更多,你必定不断超越,厚积薄发。我知道你一定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大学,夙兴夜寐,焚膏继晷。

有父母做强大的后盾,有朋友给大力的支持,有自己刻苦不懈的努力,再战一年,怎能不如愿以偿?不要叹息人生不顺,不要抱怨复读太苦,不要担忧未来不定,轻松上阵,定能名题金榜!

小章,你听到自己心底的呼唤了吗?那闪光的名牌大学正向你微笑,那美好的前途正向你招手。男子汉,应当机立断!男子汉,要敢于再战! 祝:得偿所愿! 你的同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