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不断学习美文
第一篇:人生需要不断学习美文
人生需要坎坷美文摘抄
喜欢安定,也不怕漂泊喜欢结伴,也不怕独行
2016年3月5日,浙江大学邀请马云演讲,会场被大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到了自由提问环节,一个女孩站起来问:“马云老师好,您的演讲我很感动,我只想问一下,在人生道路上如何避免阻力和坎坷,取得成功呢?”
女孩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引起强烈共鸣,马云示意让女孩坐下,等大家安静之后,平静地问:“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这次回答非常整齐,一个字“是”。
马云笑了笑,接着问:“同学们,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大家的回答集中在两点:一是因为冰面太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二是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东西阻止脚滑下去。
马云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大声地说:“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所以不要怕阻力和坎坷,而应该感激阻力和坎坷,是它们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稳健、更顺畅、更成功。”
大家听后,起立给马云长久的掌声。
第二篇:人生需要留白的布局美文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
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
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需要留白。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第三篇:人生需要看开些的美文摘抄
多少热闹,都熬不过一个时间:有一天。有一天,炙手可热的,突然黯淡了;有一天,阿谀恃宠的,突然失势了;有一天,春风得意的,突然落魄了;有一天,一直前呼后拥的,突然冷清了;有一天,始终鞍前马后的,突然翻脸不认人了。
人生多少热闹,都在有一天,成了烟云。
繁华逝,热闹散,人到苍凉,易被冷眼看。才知道,人生宜淡泊经营,浮华不得,喧嚣不得,更张狂不得。人也只有在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之后,才会活得明白,才会活得老实。
当然了,没有大欲望,就没有大惊扰。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大都是欲望强烈的人,生怕哪一天会失权失宠失势失色。这样的人,表面有多风光,精神就有多空虚;样子有多暴戾,心底就有多虚弱。不像淡泊的人,不用倚仗什么,也就不怕失去什么,一辈子无风无雨,无惊无扰,静啜檐底一杯茶。
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宁静感。
静到,名利不扰,尘世不扰,己心不扰。
第四篇: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设计美文摘抄
陈明18岁那年在洛阳拖拉机厂当锻造女工。陈明瞪着即将成型的曲轴,突然站起来,去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她决定要南下深圳去当歌手。这个决定令很多人吃惊:她只有中专文凭,没受过专业音乐训练,而且,长得也不够漂亮。最糟糕的是,那还是1989年,一旦辞职就没法儿回头。在深圳,只唱粤语歌。陈明会的粤语歌只有一首《上海滩》。她一上场,不顾三七二十一开口就唱,压根儿不管人家乐队弹到哪儿了。不久,歌厅老板辞退了她。
没办法,她从深圳带回几十盘粤语歌曲磁带,躲在同学家狂练。练了几个月,她收拾收拾又去了深圳。
“你们这儿需要歌手吗?我是歌手,我想来这唱歌。”在几个月里,这是陈明重复最多的话。“试试吧。”歌厅老板一般这么回答。一个晚上,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然后老板说:“明天你不用来了。”为此,她哭过,但从没想着放弃。
就这么失败着,终于有家歌厅收下了陈明。再次接触乐队,她虚心地向各位成员请教。陈明觉得自己不懂不会的东西太多。她既然这么虚心,大家也就尽量帮忙,出了错多担待着,陈明那时候没想过要给自己设计一条明星之路。她只希望老板别开除她,要是能多跑几个场子,那就简直完美了。
陈明学得很用功,进步很快。1992年陈明拿到广东省歌舞厅歌手大奖赛冠军,她签了广州中唱唱片公司。在当时,一起唱歌的朋友觉得这个选择不仅不明智,简直就是犯傻。陈明已经在歌厅里唱出了名气,一场最多能收入300元。这样再干两年,可以攒点钱做个小生意,过上稳定的生活。新歌手进公司第一年几乎赚不到什么钱,而如果唱片卖不好,第二年公司就不会续签。等那时你再想回过头唱歌厅,早就人走茶凉,没你的地儿了。
但陈明还是签了。她想,能拥有一张自己的唱片,那是一件多棒的事情啊!
陈明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她在广播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了。可惜的是,这张叫做《相信你总会被我感动》的唱片没能感动歌迷,卖得不好,陈明也没能红起来。
就在这段时间里,陈明的父亲去世了。陈明赶到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家里忽然空了,父亲坐过的藤椅,睡过的床都好好地放着,可是家里空了。父亲住院陈明曾经回来过一次,父亲把她的照片放在枕头底下,那是她获奖时的照片。父亲说,你走吧,去好好唱歌,我没事的。
唱片公司答应再帮她出一张唱片,这是最后的机会。她的第二张唱片叫《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火了。由此,陈明的歌唱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枕着你的名字入眠》《为你》《天使飞进我梦里》《仙乐飘飘》《为了爱》《快乐老家》……以后所出的每一张专辑都卖得很好。陈明成了中国乐坛大姐大级的人物。
如今的陈明,已年过四十,过着属于自己的简单但幸福的居家生活,她依旧喜欢唱歌,歌声更具有岁月的沉淀,穿透生活的沧桑与喜悦。比如新近专辑《时光曼妙》,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她这些年的感触,在唱片里她唱着自己,唱着感悟,唱着女儿,自我却真诚。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设计,你无法预料下一刻。”陈明说,她从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做太多的规划和设计,但是每走一步,都要用心去完成,一点儿都不含糊,勤奋,努力,听从内心的声音。像坐过山车,回头一看,身后种种已经灯火阑珊。
第五篇: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的美文摘抄
这是许多年前我读到的一个真实故事,人名和地名也许记不太准了,但仍清晰记得其中一段感人的情节,仍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大卫是纽约一家报社的记者,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出差外地,满世界地跑新闻。那天,他又要外出采访,像往常一样,他收拾好行李,一共三件:一个大皮箱装了几件衬衣、几条领带和一套晚礼服;一个小皮箱装采访用的照相机、笔记本和资料;还有一个小皮包装些出门必备的剃须刀之类的生活用品。然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匆匆告别奔向机场。
到了机场,工作人员通知,他要搭乘的飞机因故不能起飞,他只好换乘下一班飞机。在机场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乘上飞机。飞机起飞后,他像往常一样开始计划到达目的地后的行程安排,利用短暂的时间做采访前的准备。正当他绞尽脑汁投入工作时,突然飞机剧烈地震荡了一下,接着又是几下震荡。他脑海里第一个反应是:遇到故障了。这时播音器里传来空中小姐的声音,告诉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只是遇到气流,一会儿就好了。大卫靠在座椅上,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从刚才的震荡中意识到:飞机遇到的麻烦不像空中小姐说的那么简单。果然,飞机又连续几次震荡,而且越来越剧烈。乘客们有些惊慌。
播音器里又传来空中小姐的声音,告诉大家飞机出现故障,已经和机场取得联系,设法安全返回。现在飞机正在下落,为了安全起见,要求乘客把行李交给乘务员扔掉,以减轻飞机的重量。
大卫把自己的大皮箱从行李架上取下来,交给乘务员,让他扔掉。随后又把随身带的小皮包交出去。飞机还在下落,大卫犹豫片刻,把装有采访设备的小皮箱取下交给乘务员。飞机下落速度减小了,但依然震动得很厉害,机上的乘客骚动起来,婴儿开始哭叫,几个女人也在哭泣。大卫深深地吸口气,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他想起亲爱的妻子,早晨告别时太匆忙了,只是匆匆吻了她一下,假如他们就此永别,这将是他终生的遗憾。他摸了摸身上的口袋,掏出钢笔和记事本,从本上撕下一张纸,匆匆给妻子写下简短的遗书:“亲爱的,如果我走了,请别太悲伤。我在一个月前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放在书架第一层《圣经》的夹页里,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如果我出了意外,你从我身上发现这张纸条,就能找到那张保险单,我想它会帮你付一些账单的。原谅我,不能继续爱你。好好保重,爱你的大卫。”
大卫写完,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口袋里,然后便把笔和记事本——他身上剩下的最后两样东西一起扔了出去。他以最大的毅力驱除内心的恐惧,帮助机上工作人员安慰那些因恐惧而恸哭的妇女儿童,帮着乘客穿救生衣,劝慰大家不要害怕,在关键时刻越是冷静危险就越小,生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时播音器里传来机长的声音:飞机准备迫降!要求乘客做好准备。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卫闭上眼睛,痛苦地在心中和妻子、亲友做最后的告别。在一阵刺耳的尖叫混合着巨大的轰隆声中,在一阵剧烈的撞击中,他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大卫睁开眼睛,发现周围一片哭喊,发现自己还活着!他一下跳了起来,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在流血,在痛苦地呻吟!他挣扎着站起来,加入到救助伤员的队伍中。当他妻子在机场哭着向他奔来时,他怀中抱着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贴身口袋里揣着给妻子的遗言,他和妻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次,他深深地、长长地吻着早晨刚刚别离却仿佛别了一世的妻子。机上的乘客只有1/3得以生还,而大卫竟然毫发无损,真是奇迹。当然他损失了3件行李,损失了一次采到好新闻的机会,不过他自己倒上了纽约各大报纸的头版。
其实,许多时候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只要一样就够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