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第一篇: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字数:3415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穆玲燕 111503111
【摘要】: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
关键词:体育锻炼现代健康影响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科学
1.现代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在人的生命这个三维立方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面积越大,则生命立方体的体积越大,在自然和社会中所占的位置也越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大,显示出该个体的生命质量也越高。反之,如果这三种属性的面积过小,则个体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小,生命质量就越差。许多健康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体的质量越高,则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个体如果心理压抑和自我封闭,则极易产生疾病,缩短寿命。这也说明,一个人只有从生物、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其健康幸福的生活。
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影响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
在健康的五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
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2.1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2.1.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人的身体发育及脑力与体力劳动都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体育锻炼能使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腹肌大量活动,这对胃肠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对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例如:腹肌过分松驰无力,往往容易导致内脏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同时,利用体育锻炼使人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的良好作用,来作为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等疾病的手段,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2.2.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调节能力,使各器官、组织的活动更加灵活、协调,机体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体育锻炼使得血液循环加快,在单位时间内流经脑细胞的血液增多,能量物质的补充较快。其次,户外空气中氧气含量要明显高于户内,因此,通过血液循环,能使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加快疲劳的消除,使我们的大脑更清醒、更灵活,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一般是由于长期长时间用脑,不注意休息,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长时间失衡而引起的神经系统机能下降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④.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经常保持平衡状态,及时消除脑细胞的疲劳。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可预防神经衰弱。
3.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方法
3.1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以下五项原则,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锻炼者达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学指导。它包括:自觉积极主动原则;讲究失效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
3.2怎样进行健身锻炼
首先我们选择一种“轻松”的体育锻炼,它经济负担小。体育锻炼需要场地和器械,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从事“轻体育”则不用为经济负担伤脑筋, 在公园、马路、。广场或家里都可以进行,做到“少花钱可健身,不花钱也可健身”。 时间要求松。“高效率、快节奏”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大特点,人们想锻炼,苦于没整段时间。“轻体 育”在时间要求上就宽松多了,可以利用工作的间歇时间进行,可以利用茶余饭后零散时间进行,时间安排可长可 短,完全依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体育锻炼轻松化。正是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人们就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
情况下从事轻体育活动了。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田金华.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 2003.39(1).
【2】冯燕.健美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J] .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3】许国喜.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刘成海.体育运动全球化对现代人存在方式的影响[D] .四川大学.2004年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强调什么.耿培新等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2期
【6】李运铭.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2):99-100.
【7】白莉,等.
体育健康实践与探索[M] 2004..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体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影响
大学时代,我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熟悉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熟悉。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则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1.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2.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四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定、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灵敏,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惫,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洁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
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四周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4.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假如体育锻炼违反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惫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惫,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惫,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合理的营养膳食计划
一、保证合理营养,提供符合营养要求的平衡膳食。
(1)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宝塔中粮食所占的比例最高,排在第一层(自下而上),每天300克-500克,主要提供能量且提供一半以上的蛋白质,
同时,要粗细搭配,因为吃细粮不吃粗粮损失营养素,并牢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的道理;
(2)宝塔中的第二层是蔬菜与水果,所以我每天计划食用新鲜蔬菜400克-500克,新鲜水果100克-200克,以提供食物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并且注意选择各种深颜色,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且蔬菜水果不可相互代替,因为水果营养浓度总体上来讲不如蔬菜,但是水果的适口性、糖分及有机酸成分比蔬菜要好一些,各有优势,不能替代,因此,蔬菜水果都要吃。
(3)宝塔第三层是鱼、虾、禽、畜类、蛋类,计划畜禽肉类每日摄取量为50克-100克,鱼虾类每日为50克,蛋类25克-50克,且注意选择鱼类食品,因为鱼类为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4)宝塔第四层为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每日最好摄入奶及奶制品100克,以补充膳食中钙的不足,豆及豆制品每日50克,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5)宝塔第五层为油脂类,每日摄取植物油不超过25克,食盐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
二、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要改变现实生活中,动物蛋白多、海鲜多、高脂肪、少蔬菜、少主食的饮食结构,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强调平衡就是健康,每日膳食中选用的品种要达到五大类、十八种以上,其中三种以上粮食类食物,包括米、面、杂粮等,三种以上的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鱼、禽、乳类,六种以上的蔬菜,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蕈类、藻类,两种以上的大豆及制品,包括豆腐、豆腐皮、腐竹,两种食用植物油脂,两种水果其中包括坚果类,且粮食供能占全日总供能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将以上食物科学搭配,按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的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综上所述,要减少动物蛋白多、海鲜多、高脂肪、少蔬菜、少主食的饮食结构,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做到膳食平衡,才能真正做到让自己吃的健康,活的健康。
第三篇:科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智力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爱好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
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 心脏可以年轻20 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 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
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 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 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 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 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 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 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锻炼中树立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
(一)规范行为。体育运动中有各种明确而详细的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 体育道德规范、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这些规范是体育运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而规范 的培养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 的模拟学习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培养自立。确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运动者积 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三)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 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 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 地位的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是“情商”训练的有效途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 的,如生理、主理、社会适应和创造力。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尽人意,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缓解效果。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健脑,还可以调剂生活,促进心理健康,锤炼个性、品德和气质。走过操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和愉快的心情,过好每一天。
第四篇: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将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将康,改善学生生理机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调查法、实验法、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看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查找图书馆资料为本文撰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两所学校体育锻炼课堂和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出的结论,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依据。
(3)、分班教学实验法
对两所学校进行了分班实验教学,一组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一组融入体育锻炼进行教学并得出结论。从理论上说明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将康的影响。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锻炼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的组织和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让学生的情趣得到了满足,实现了教与学在情感上的融合与共鸣。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将康,还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1)、在体育课堂中使用体育锻炼教学实现意义
通过对调查和实验的两所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课,在课后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一些学生脱离自闭的心理;有助于调节过度紧张的情绪、能帮助学生远离消极、颓废的生活;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到达身心健康平衡的目的。
(2)、体育锻炼在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调查对比我们发现,在体育课中采用体育锻炼教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和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能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可与田径、球类等项目密切配合,促进青少年身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体育锻炼在教学中价值
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在体育锻炼的课堂上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都在不断的提高,而此时心理的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厌倦和抵制的心里,加上身体的发育和变化使得很多学生产生害羞和情绪。所以在体育课上,如果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难活跃课堂气氛的。而在锻炼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锻炼,并严格遵守锻炼规则。还要不断监督、评价同伴的锻炼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的解除活动中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的评价伙伴和自己行为举止,逐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的建立了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见和观念。
(4)、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自信的意志品格,能建立自尊与自信。作为参加体育运动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运动能力,任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这保证了他能从运动
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育锻炼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和开发。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体育锻炼中的技术、动作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做出动作,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促进作用,因为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肌肉活动,而是头脑中形成各种动作形象和概念的过程,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建设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建设的一个亮点。
(5)、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体育动机。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应把握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全面发展体育,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体育锻炼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创造能力。体育锻炼的内容种类繁多,动作千变万化,学生在练习中如果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的掌握练习方法、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容。思维运用越灵活就越能在锻炼中体现出学生的优越性,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艰苦顽强的精神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能利用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能促进其意志发展。
(6)、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总结有以下几个促进作用:
一、体育锻炼的竞争性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参与竞争、接受挑战是青少年心理特点的表现,他们很多的积极情绪也是在竞争和挑战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体验游戏是在规则要求下,是参与者充分发挥智能、体能战胜对方,优越者感到成功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失败者有再战的激情,培养不服输的精神;
二、他锻炼能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舒服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是个体感到愉快。
三、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果锻炼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喜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时候态度;
四、体育锻炼中的人际沟通能促进学生心理将康的发展。人际沟通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它是人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
将锻炼贯穿于课的全过程。在体育锻炼中,体育应经常将锻炼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来运用。青少年都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并且得到赞同、认可和尊重。在体育锻炼愉快的竞争和对抗中,学生能够自然地表现自己的体力、技能、智慧,从而满足自己心里上的需求,得到快乐的体验,品味到成功的喜悦,科学合理运用锻炼,明确锻炼的注意事项。锻炼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意料之外的伤害事故、学生因竞争产生的不愉快现象、运动负荷难以控制,以及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等。总之,合理运用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能帮助文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处理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所以倡议我们的体育老师要重视锻炼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而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将康的影响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是应该被当代体育教师广泛运用的。
第五篇: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相互制约影响,相互制约。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意志,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情绪、自我概念、人格、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等不同的心理健康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有利于完善人格。
关键词: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学生;完善人格
绪论
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无心理疾病,并具有完整的一套心理调节措施,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优良心理品质.人的成长过程,学生阶段是心理波动最大的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要求的需要。
一、学校教育的体育锻炼
1.1体育教育、心理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现代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 就更应该积极投身于这种健身时尚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体能技巧, 增强自己的体质水平, 保障自己的学习精力, 进而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投资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 这种投资的回报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成功的希望、生活的信心, 并让投资者受益终身, 无所畏惧。毛泽东当年在武汉以七十岁高龄毅然横渡长江, 这一方面说明了他重视自己的体育锻炼, 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锻炼贵在坚持, 不可一曝十寒。有的人由于不能经常性进行锻炼, 对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不能进行合理调节, 造成透支, 从而酿成大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有的人为了应付考试, 没日没夜的复习、背诵, 也不注重锻炼和营养供给, 最后昏昏沉沉地上了考场, 成绩自然可想而知。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力补充延伸, 也是锻炼身体经常化、程序化上的一个象征, 多样性、趣味性使同学的健康意识得到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升华。 1.2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方能有利心理健康
不同的运动级别之间的压力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压力源级别之间的压力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运动级别和压力源级别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出运动级别对学生的压力大小有显著的相关,运动量大,则所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反之,则感受到的压力大。这表明了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中等运动量与小运动量有显著差异,而与大运动量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能缓解压力。压力源的多少与大学生的压力大小也呈显著的相关,压力生活事件越多,则所感受
到的压力也就越大。所以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做到适度,这样才能对心理健康其积极作用,才不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对学生体育锻炼做好安排.学校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增强体质水平,保障学习精力,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学生人格。 1.3量力而行,适宜运动负荷
坚持体育锻炼是构建健康大厦的奠基石,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有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就能达到健康。想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理想的健康效果,更应该注意运动的适度原则。在进行自己特别爱好的运动时,往往会出现兴趣大而导致运动过度现象。有人可能一跳起健美操或踢起球来就会忘掉一切,搞得筋疲力尽方肯罢休。这样的“发泄、忘我式”的锻炼,对健康是不利的。对常人而言,在进行锻炼时以中等负荷强度为宜,在运动中脉搏保持140—150/分钟的运动量对身体健康为最佳。
二、学生的心理现状
2.1学生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健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如今, 心理健康成为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性的增强, 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 导致在校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这部分学生在精神上感到疲惫, 心理上感到沮丧, 不能在教学时间里有效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尤其是现代社会特别严重, 学习效率低下; 反映在生活中则胃口不好, 经常失眠, 噩梦连连,白天上课无精打采。
2.2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在学校, 一切都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和独立生活能力, 而一些学生从一切都由父母操办进入一种一切靠自己动手的生活环境, 感到无所适从, 有些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清洗。不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导致一些同学情绪不稳, 甚至有人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2.3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 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未来就业选择等方面, 学习压力增大, 导致一些同学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学生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 感到沟通困难, 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 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 就易形成学生中孤僻、孤傲、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2.4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这些学生成功期望值过高, 生活不幸(家庭变故)和挫折打击都将他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现实的深渊中, 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 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 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 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 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时如果没人及时疏导, 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
3.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中, 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 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 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 从而调控人的情绪, 改善心理健康。研究人员还发现, 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 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这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时的迁怒、宣泄作用, 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 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 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 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 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3.2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 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 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 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 抑郁寡欢, 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锻炼可改变这一现象, 因为体育锻炼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 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了地克服孤僻, 忘却烦恼和痛苦, 协调人际关系, 扩大社会交往,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据长寿老人的问卷调查, 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很强, 与人相处融洽, 情绪乐观, 多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 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独创, 消除紧张, 保持友谊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马赛等人调查发现, 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 这种需要可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由此可见, 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 克服孤独感, 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3.3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 消除疲劳
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 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拜巴沙, 1985)。朗(Long) 1993 年要求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 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 结果发现, 接受其中任何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都比控制组被试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强。克瑞(Crew ) 等人1987 年统计了34 篇有关研究论文后指出, 与习惯于坐着的人相比, 经常从事身体活动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若有应激反应, 也能尽快地从中恢复过来, 这些都说明, 体育锻炼在降低应激反应方面的功效; 同样, 自觉、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加速疲劳的消除, 常说的“疲劳”是一个棕合性症状, 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若活动时情绪消极, 会很快产生疲劳, 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持中等强度活动量, 就能减少疲劳, 且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 从而减少了
疲劳的出现。
3.4 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治疗心理疾病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运动的技能和技巧。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与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还反映在对精神分裂症、酒精和滥用药物、体表体型症状的研究等方面。
体育锻炼能带来集体的温暖和在比赛中获胜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协助精神,这些效应是其他的许多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抑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暖和,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抑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理性疾病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就目前而言,这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锻炼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起来。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概念、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体发挥最优的心理效能。 3.5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 就往往使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 就能应付自如地对待人生中的大风大浪和艰难险阻。生命质量和学习质量、工作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自己的生命质量有了稳定的提高, 才能为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体育锻炼可以锤炼与强化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豪、自强精神。精神必须依赖于物
质才能存在,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是一个人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理性反映。部分学生存在着自卑、缺乏自信的倾向, 还有的人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物欲横流的诱惑中保持应有的自尊, 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一个人在逆境中只有自强自立, 才能使自己重新崛起,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和苦难, 只会怨天尤人, 情绪郁闷, 就为精神疾患的产生酿下了病灶。民族的精神从每一个民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中得到体现,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需要培养一代人的自信、自尊、自豪、自强的精神。
结论
综合以上相关体育锻炼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意志品质、情绪、自我概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等不同的心理健康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体育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建议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已有的研究,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 不但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 也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使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健康发展, 担负起国家的未来, 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洪宝.论体育锻炼与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4):256-257. [2]高发民.体育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袁存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44-46. [4]潘国斌.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康效应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4-145. [5]李聪英.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4):73-75. [6]王树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2004(2):14-18.